《百战奇略》第二卷 主战译文

作者:佚名

  大凡战争,如果敌方入侵我境,我方在本土实施防御作战时,不可轻易与敌决战。为使我军安全无危,鉴于士兵恋乡易散,应当征集丁壮,储备粮谷,保卫城镇,守险拒敌,断敌粮道。从而使敌人欲战不能,粮草不济,待它完全陷入困疲不堪之时,再出兵反击它,必定能胜利。诚如兵法所说:“在本国境内作战的地区叫做‘散地’。”《晋书》记载:北魏道武帝拓跋珪亲率大军进攻驻守邺城的后燕大将慕容德,魏前军拓跋章部被后燕军所击败。慕容德打算乘胜再攻击北魏军,他的别驾韩进见说:“古人用兵打仗,都是首先搞好战略谋划,然后再出兵攻战。现在,对魏军不能攻击的理由有四条,而我军不宜轻易行动的理由有三条。”慕容德问道:“都是些什么理由?”韩回答说:“魏军远离本土入侵我境,利于在平原旷野与我速战速决,这是魏军不可攻击的第一条理由;魏军深入我京都附近,已经置于死地必定拚命奋战,这是魏军不可攻击的第二条理由;魏军前锋遭到挫败,其后续部队必然固守阵地,这是魏军不可攻击的第三条理由;魏军众多,我军寡少,这是魏军不可攻击的第四条理由。而我军是在自己国土上作战,士兵恋乡容易逃散,这是我军不宜轻易出击的第一条理由;倘若出击而不胜,军心势必动摇,这是我军不宜轻易出击的第二条理由;我们的护城壕尚未修好,敌人来攻,我无法防守,这是我军不宜轻易出击的第三条理由。上述诸点,都是兵家所忌讳的问题。因此,不如凭据深沟高垒,固守防御,以逸待劳。魏军从千里之外运送军粮自然困难异常,而就地解决则现在野外又无粮食可以掠夺。这样,时间一长,就会因为消耗过大,而使士兵困毙增多。魏军长时间出征在外,其弱点就会逐渐暴露无遗,那时我军乘机奋起攻击它,便可以取得胜利了。”慕容德听了韩的一席话后,十分赞赏地说道:“你所讲的这些话,真像张良、陈平为刘邦所献的谋策啊!”

参考资料:

1、 佚名.360doc.
刘基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
古诗分类
名句分类
古文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