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战奇略》第五卷 轻战解析

作者:佚名

  本篇以《轻战》为题,旨在阐述轻率出战的危害性。它认为,对敌作战必须准确判断敌情而后出兵,方能战胜敌人。倘若不研究敌情就轻率进兵,不制定周密计划就贸然出战,就必定被敌人打败。“勇者必轻合,轻合而不知利”句,系引自《吴子》一书。这里所说的“勇者”,是指有勇而无谋的鲁莽将领;“轻合”,是说轻率与敌交战。本篇继《计战》之后,再一次集中地论述了从敌情实际出发,进行战争谋划的重要性,剖析了“不计而进,不谋而战”的严重危害性,提出了“料敌详审而后出兵”的重要作战指导原则。这是十分可贵的思想。发生在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是春秋时期晋楚两诸侯国争霸中原的一次具有决定意义的战争。从当时双方的兵力对比情况看,楚军明显优于晋军。然而,战争的结局却是楚败而晋胜。楚军之所以失败,主要是在作战指导上缺乏周密计划,存在侥幸取胜的心理,是“不计而进,不谋而战”的典型战例。作为楚军统帅的子玉,骄傲轻敌,刚愎自用,气量狭窄,性情急躁。晋文公正是利用子玉这些致命弱点,以“拘宛春于卫”(见《左传·僖公二十八年》)的手段,激怒子玉错误地作出决战的决定。由于子玉不察敌情而轻率出战,先是中了晋军“退避三舍”(同上)的诱敌之计,继而在接战中又误断晋军“伪遁”是不支而退。于是,贸然下令追击,终于导致连丧左、右两军,“楚师败绩”的结局。

参考资料:

1、 佚名.360doc.
刘基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
古诗分类
名句分类
古文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