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战奇略》第八卷 避战译文

作者:佚名

  大凡作战,如果敌人强大、我军弱小,加之敌人初到士气锐盛,我军应当暂且避而不与其交战,等待敌人疲惫困顿之时再进击它,就能取得胜利。诚如兵法所说:“要避开敌人初来时的锐气,而打击其气衰退归之时。”东汉灵帝中平五年(公元188年),凉州叛乱者王国率军围攻陈仓,朝廷命以皇甫嵩为左将军率兵前往讨伐他。前将军董卓建议尽快发动进攻,但皇甫嵩说:“百次作战而百次取胜,也不如不经争战而使敌人屈服为好,所以,善于用兵打仗的人,总是先创造条件以使自己不被敌人所战胜,而等待敌人可以被我所战胜的时机。陈仓虽然城小,但城防坚固且有准备,是不容易被攻克的。王国兵力虽强,但因攻城不下,其部队必然疲惫松懈,乘其疲惫松懈之时再进击之,这才是取得全胜之策。”王国久攻坚城不下,部众已经疲惫不堪,终于解围而逃。皇甫嵩下令进兵实施追击,但董卓竟反对说:“不可以追击。因为兵法上说了,对陷入绝境而拚死挣扎的‘穷寇’不要追击不舍,对保存实力而退回本国的‘归众’不要过分逼迫。现在我们要追击的王国部队,正是逼迫的‘归众’,追击的‘穷寇’呀!”皇甫嵩反驳说:“你说的不对。开始我不主张出兵进击,是为了避开敌人的锐气;现在我们要追击它,是等到了敌人力疲气衰的时候。因此,我们所追击的是疲困之师,而不是归国之众。况且王国在逃,兵无斗志。我们以严整有序之军所追击的是溃乱之敌,并不是陷入绝境而拚死挣扎的‘穷寇’。”于是,皇甫嵩独自率军实施猛烈追击,结果大败敌军。董卓因此而有惭愧之色。

参考资料:

1、 佚名.360doc.
刘基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
古诗分类
名句分类
古文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