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战奇略》第九卷 难战解析

作者:佚名

  本篇以《难战》为题,取义“危难”,旨在阐述将帅所应具备的思想品格及其表率作用的问题。它认为,身为将帅者,最重要的是要具有“甘苦共众”的思想品格。特别是在危难之际,不可为了保全自身而舍弃部队,只有临难而身先士卒,“同其生死”,才能获得士卒的拥戴和保护。本篇所论实质是讲将帅修养与部队建设的关系问题。古今中外军队建设的经验证明,将帅的思想品格修养及其表率作用怎样,直接影响和关系到部队战斗力的培养与提高。勇敢善战的将帅,其所带出来的部队必定是能攻善守的;畏敌怯战的将帅,其所带出来的部队也不会奋勇杀敌。可见,将帅的思想品格及其表率作用,对部队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篇能够认识到这一点,是很可贵的。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八月,孙权乘曹操进攻汉中张鲁之机,亲率十万大军围攻合肥。当时,守卫合肥的曹军将领张辽等仅有部队七千余人;从双方兵力对比看,孙权军十四倍于曹操军,占绝对压倒的优势。但是,战局却是以孙军失败、曹军胜利而告终。综观此战的全过程,曹军之所以能以少胜多,其作战指导的正确是主要原因。具体表现在两点:其一,主将张辽能够依照曹操正确的防御部署预案,乘孙权军尚未形成合围之势的这一有利时机,亲率敢死队突然出城,给孙权军以出其不意的打击,重创其锐,使其顿生畏敌怯战的心理。其二,在孙权受挫于城下,攻城半月不得进展,最后则不得不撤围退军之时,张辽又能及时组织追击,大败孙军,几乎活捉孙权。以上两点之所以能够顺利实施,关键又在于身为主帅的张辽,能够临危不惧,甘苦共众。他以自己亲冒矢石、冲锋陷阵的表率作用,把整个部队决心守城、奋勇杀敌的精神,完全焕发出来了,成为克敌制胜的强大战斗力。

参考资料:

1、 佚名.360doc.
刘基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
古诗分类
名句分类
古文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