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听课小结

时间:2017-09-04 小学教师 我要投稿
今天,聆听了金老师的《折线统计图》一课。虽也在外出听课中多次听过这个内容,但金老师今天的教学,感受很深,特别是对折线统计图特点的理解,新颖到位。折线统计图是学生在认识了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的一种新型的统计表达方式。如何在“认识折线统计图的这一特点,并根据这一特点进行初步的统计推断”是这一课力求呈现的。本节课学生在金老师的引领下“从整体中感知,在比较中理解,在练习中体会意义”,处处体现了设计的智慧,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达成这一目标。
从整体中感知折线统计图。在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条形统计图的知识,而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在制图和结构特点上比较相似。因此创设富有现实意义的教学情景,让学生根据实际需要,把条形统计图改成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让学生领会到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联系和区别,而且给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新知识搭建了舞台。金老师一课的导入很新颖。让学生欣赏各种各样的统计图。让学生对统计图有了一个整体感知回顾。从中引出学过的条形统计图,也对折线统计图有了初步感知。
在比较中理解折线统计图特点。折线统计图“反映数量增减变化情况”这一特点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其实在条形统计图也可以体现,只是折线统计图更加直观、清楚而已。如何让学生有效地感知这一特点?金老师运用了新旧知识的迁移和对比中一步一步深入,并从细节中感悟。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哪里是一样的?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哪里不一样?让学生一步步从纵轴、数轴、标题观察,到点与线上的关注。点表示什么?线表示什么?2001年——2002年那一段表示什么?(没有变化)哪些年的变化情况是一样的?怎样是变化大?怎样是变化小?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有了有效的平台,面对问题,学生大多能够凭借思考交流,顺利发现折线统计图的另一个优点:通过折线的变化,来反映出数量的增减变化。这个环节学生的表现甚是精彩。我个人觉得对于线表示什么,让学生在这些发现感悟以后再总结板书。
在练习分析中体会统计意义。统计教学应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并能根据统计得到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在选择什么统计图比较合适这个练习中,金老师出示了:“统计6名同学的成绩情况(A、条形统计图B、折线统计图);统计1名同学6个单元成绩情况(A、条形统计图B、折线统计图);统计1名同学四门功课的成绩情况(A、条形统计图B、折线统计图)” 通过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感受到两种不同统计图在反映数据上的不同特点,以及在生活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统计方式。如果让学生理解后能出示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理解会更加深刻。并如果再根据统计图结果,作出一定的预测和判断的练习,能更好的提升学生对数据的分析能力和统计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