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们的差距到底在哪里呢?

时间:2017-05-02 小学教师 我要投稿
新学期转瞬即至,听完上午开学的第一次会议,不由得暗想:我该从哪里开始呢?翻看了新领到的教材,浏览了即将要做的作业,做好了明天的报名准备,偶然间瞥见了上学期学生期末检测的成绩,看着上面的一个个数字,虽说不上触目惊心,却是那样参差不齐。那么,学生们的差距到底在哪里呢?
于是,我就对一连串的数字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一、导致扣分的“头号杀手”:阅读
1、课内阅读
这次的课内阅读题选自《秋天的雨》,由于曾经讲到过又做过,所以有将近一半人(24人)全对,相对来说答题的结果较好。主要失分的地方是要求写出“从‘扇哪扇哪’一词中,我读出了            。”平时理解能力较弱的孩子往往抓不到要点,理解也就有了偏颇,更有少数的孩子根本就是抓不住一点头绪,不知道理解应从课文内容出发,答案简直是离题万里。另外,还有3个孩子漏做了“扇”(多音字)的字音选择。
2、课外阅读
《松鼠》应该是一篇浅显易懂的文章,但学生的答题结果不容乐观。全对的仅有13人,其他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扣分,最多的孩子扣了9分(2人),还有扣8.5分(1人)、7分(2人)、6分(1人)……总计112分,平均扣分为2.29分。这些失分的孩子很多是对“表示先后顺序的词”不理解,不知道何为“先后顺序的词”,因此也就胡乱找几个填满再说,或者自认为是这几个了。另外还有就是漏题现象严重,如第1小题中要求“给第4自然段空白的地方加上标点”,全班共有12个孩子未做,美其名曰:粗心!
二、导致扣分的“第二杀手”:习作
作文难,是大部分孩子的共同看法,甚至有的孩子一看到作文就头大,不知道该如何下笔。这次习作的内容在我们的教学中曾经涉及,所以大致上没有出现偏题现象,但真正高质量的文章却很罕见。全班仅有8人没有被扣分,其余41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扣分,从5分到0.5分不等,总计85分,平均扣分为1.73分。这相对于阅读来说似乎好了一些,所以我把它定为“第二杀手”。
三、导致扣分的“隐形杀手”:错别字和漏题
错别字的问题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呢。我统计了一下,全班只有13人在试卷上(作文除外)没有因错别字而扣分,最多的1个孩子光错别字就被扣了4分,像辉辉就因为错别字扣了0.5分,而得了99.5分,虽然还是高分,但还是有点遗憾,不是吗?至于漏题前面也有提及,仅漏做这一项全班13人次共扣了42分,像涛涛和一辉因漏题就被扣了5分,而涛涛因此得了95分,我想假如不漏做,相信他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面对以上的数据和分析,我想造成孩子们分数上的差距主要是阅读、习作和错别字三个方面,这跟孩子们平时的学习习惯是息息相关的。有的孩子学习时不求甚解,马马虎虎,有种差不多就行的习惯,表现在检测中就是大错没有,小错多多;有的孩子学习时糊里糊涂,从不发表自己的意见,听过就算,哪怕是自己不明白或不懂的地方,也不愿意或不敢请教老师、同学,反映在检测中就是理解能力弱,遇到新问题往往束手无策,分数也就可想而知了;有的孩子在学习中有股较真的劲儿,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有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架势,成绩也就遥遥领先了。当然,粗心也是个不小的因素。
那么,作为教师的我又该怎样扬长避短,帮助学生走出这些“杀手”的阴影呢?
首先,我想应该尽可能地消灭错别字,能避免的先避免吧。但如何才能消灭它呢?这还得从每一次的作业做起,特别是在写句、写话的过程中,遇到同音字和形近字时,注意多让孩子们辨析,分清细微的差别。这虽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我想从现在做起。而漏题嘛,这样的粗心是不可为的。
其次,就是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我们经常说到了三年级,学生的分数就出现了分水岭,这其实主要是阅读能力的差异造成的,要缩短此差距,我想多读多说是一个办法。这就要求孩子拿到一篇文章在读的基础上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不是有句话说“没有问题才是大问题”嘛。现在我们的孩子太容易接受,而不愿意付出,每次只要问“谁还有问题”,举起的手寥若晨星,但假如我有一个问题问下去,知道的人也不见得比比皆是啊。尽量消灭“不懂装懂”的现象,让每个孩子的思维真正能够动起来。
最后,当然是习作的问题了。习作常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到底怎样的文章才算是美文、佳文,也因个人的爱好不同而迥异。我也只能尽力而为了,希望通过对例文的讲解,美文的欣赏,日记接力的开展,让孩子们的习作水平有一定的提升,至少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点进步吧。
差距是存在的,关键是找出自身出现差距的地方,并加以训练和强化,借以缩小差距,这是我(教师)、孩子(学生)和家长应该共同面对的问题,这也要求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厚积而薄发”,我想任何成绩的取得都与平时的付出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