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方案

时间:2023-04-18 10:13:39 活动方案 我要投稿

科学活动方案15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扎实开展,就常常需要事先准备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活动方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科学活动方案15篇

科学活动方案1

  目标:

  1、能仔细观察周围环境和事物,感知蚂蚁的特征、生活习性与人类的关系。

  2、培养关心小动物和关爱大自然的情感。

  准备:蚂蚁

  过程:

  观察是兴趣的起源,幼儿的兴趣来源于有趣的材料和教师的启发。

  开始并不是人人都喜欢蚂蚁的,当玲玲和冰冰发现了蚂蚁,并把消息告知大家:“你看,蚂蚁在我的手上走的很快呀!”“蚂蚁在吃我的饼干屑!”“老师,蚂蚁找到了好吃的东西,抬不动,会请其他蚂蚁一起来帮忙,合作抬!”……他们发现的`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因此,在每次户外散步时,幼儿都要求观察蚂蚁。而当他们又发现蚂蚁的一些新情况时,立即激动得开心地讨论起来。幼儿渐渐地发现,蚂蚁热爱群体生活、团结互助的优点。

科学活动方案2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动物(猴子、牛、袋鼠)尾巴的作用。

  2、享受听故事的乐趣。 活动准备: 《借尾巴》的课件。

  活动过程:

  一、以讯问的口气引出课题,激发小朋友的兴趣 师:小朋友有没有见过小兔子的短尾巴啊?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将一个关于小兔子 的.短尾巴的故事,小朋友想听吗?

  二、师有感情的讲述故事进行提问,帮助幼儿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

  1、小兔子为什么想要借尾巴啊?

  2、它都想谁借尾巴了啊? 3、他们有没有把尾巴借给它?

  4、后来小兔子在回家的路上遇上了谁,发生了什么事?

  5、最后回到家,妈妈是怎么对小兔子说的?

  三、出示课件,使幼儿更好的理解故事的情节

  四、课题引深

  小朋友想想:如果小兔子借了别人的尾巴结果会怎么样呢?

科学活动方案3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发现叶子有(叶柄、叶脉、叶肉)三部分构成。

  2.在实验中发现树叶里的秘密(叶绿素),了解常绿树和落叶树的不同。

  活动准备

  1.课件:树叶图片

  2.ppt课件:落叶树 常绿树

  3.木棍、一次性纸杯。

  幼儿园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观察图片:各种叶子

  教师:请小朋友说一说,这些叶子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呢?

  你还见过什么样的叶子呢?

  2.小结:原来我们发现叶子的有黄色、绿色、红色很多的'颜色,形状也是各不相同的。

  二、认识树叶的结构

  1.教师:那么树叶除了形状和颜色不同之外,还有哪些秘密呢?

  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很多的树叶,请你们每人选一片树叶,看一看,摸一摸,找找树叶上面有些什么?

  (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2.提问:你发现树叶上有什么?

  (请幼儿拿着树叶讲讲。)

  教师:树叶有叶柄、叶脉、叶肉三部分组成。

  3.请小朋友找一找你的树叶上的叶柄、叶脉、叶肉在哪里?

  三、探索树叶里面的秘密

  1.教师:我们发现树叶有叶柄、叶脉、叶肉三部分组成的,那你们来猜猜看,树叶里面会有些什么呢?

  小实验:准备两种颜色的树叶(黄、绿)请幼儿将两种颜色的树叶分别放在一次性杯子里捣碎,

  看看会有什么不用的变化?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2.教师小结:绿色的叶子有绿色的水分,黄色的叶子没有水分也没有颜色。

  绿色的叶子里面绿色的汁叫叶绿素。这个叶绿素能够制造氧气,有了它我们小朋友就能够呼吸到新鲜的空气了。

  四、介绍常绿树和落叶树

  1.提出疑问

  黄色的叶子为什么没有水也没有颜色了呢?

  2.教师:因为这种黄色的树叶叶子很薄,里面不能吸收很多的水分,

  到了秋天被风一吹就从树上掉下来了,所以我们叫它落叶树;

  而绿色的叶子比较厚,还有一层油膜,能够吸收足够的水分,

  所以它能牢牢的长在树上,这种树我们就叫它常绿树了。

  3.课件:落叶树 常绿树

  引导幼儿观察了解哪些是落叶树,哪些是常绿树。

科学活动方案4

  设计思路:

  当今世界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它关系到整个人类的生存,因此,把生态与环境保护列入幼儿科学教育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如何使幼儿从小就具有环保意识,知道大自然是个有机整体,人类既要改造自然又要保护自然环境,也是很有必要的。因而,在设计活动时着重对烟尘、污水两个方面让幼儿进行观察比较组织幼儿进行讨论,进一步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目标:

  1、在实验操作的基础上,让幼儿了解烟尘会污染 空气,能影响人体健康和动植物的生长。

  2.引导幼儿能够关注周围的环境,增强幼儿的保护意识。

  重点和难点:

  通过操作,让幼儿初步了解污染的环境对自然界的危害,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清水、污水各一盆,香烟、房屋(幼儿用积木拼搭)

  2、录像:香烟弥漫的一间屋子、动物远离喧闹的城市、汽车的尾气和废气等。

  活动流程:

  引起兴趣———实验活动——看录像——幼儿讨论——延伸活动

  活动过程:

  一、幼儿观看木偶表演,引起幼儿的兴趣

  森林里,小动物们都在快乐地游戏着,它们在草地上捉迷藏,在树林里开演唱会,玩得真高兴。忽然,附近的工厂里排出大量的黑烟,它们一个个都显得无精打采,有的甚至昏倒在地,小动物们纷纷逃离了森林,躲到别的地方去了。

  二、实验活动

  教师:“咦,小动物们为什么要逃走,躲到别的地方去呢?”

  1、现在我们做两个实验。

  (1)出示一盆清水和污水,让幼儿从颜色、气味和透明度等方面进行比较,把两条小鱼分别放入清水和污水中,观察小鱼在清水和污水中的`不同活动情况。

  (2)出示幼儿拼搭的房屋,用一个大的薄膜罩罩住它(封闭),然后在里面放入一根点燃的香烟,过一会儿让幼儿观察它们的变化,会发现房屋周围都是烟雾。

  三、录像:让幼儿进一步了解烟尘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知道它的危害。

  1、观看录像:引导幼儿注意大街上汽车驶过飞起的灰尘;车尾排出的烟尘、废气,以及香烟弥漫的房子;动物们远离城市等。

  2、提问:这些废气、烟尘给人们带来了哪些危害

  3、小结:动物和人需要清洁的空气。

  四、讨论活动:烟尘、废气会污染环境,怎样来预防这些危害。

  幼儿讨论,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小结:我们都需要清洁的空气,保持空气的清洁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五、延伸活动:《谁是环保好娃娃》

  小朋友请讲讲下列图中谁是保护环境的好娃娃,为什么?并给环境好娃娃画上一个五角星。

科学活动方案5

  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一门以教学论的一般原理为依据,运用教育学、心理学来研究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过程的课程。具体研究对象是学前儿童生活中常见的数学和自然科学类问题,因而,它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实践教学是学前学生学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直观具体地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和教学过程等,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从而更好的掌握教材内容。此外,通过实践教学,还可以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把所学知识融入到教学实践中。

  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实践教学的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前学生应能掌握幼儿园科学类和数学类教育活动设计的目标、内容、方法、活动设计和评价等专业知识,提高自身对幼儿园科学活动组织与指导的认识,从而具有进行幼儿园科学教育工作的实际能力和开展有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科研工作的初步技能。

  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实践教学的教学内容

  第一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

  (一)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了解科学的内涵;掌握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含义和意义;熟知本门课程的学习方法;理解幼儿学习科学的典型心理特点。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含义和意义。

  难点:理解幼儿学习科学的典型心理特点。

  (三)主要内容

  第一节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基本问题

  1.幼儿园科学教育这门课程的性质

  2.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含义

  3.幼儿科学教育的价值

  4.怎样学习本课程

  第二节科学是什么

  1.科学的界定

  2.科学的特征

  第三节儿童怎样学习科学

  1.好奇性

  2.探索性

  3.动手性

  第二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有关理论

  (一)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了解当前关于儿童科学教育的相关重要理论,熟悉当前集中有影响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改革实验。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关于儿童科学教育的相关重要理论。

  难点:理解关于儿童科学教育的相关重要理论。

  (三)主要内容

  第一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1、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2、知识分类理论

  第二节布鲁纳的学习理论

  1、发展阶段论

  2、学习与教学

  第三节维果斯基关于概念形成的理论

  1、概念的形成

  2、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

  第四节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1、生活即教育

  2、教育措施

  第五节几种有影响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改革实验

  1、“探究—研讨”教学法及其启示

  2、“动手做”科学教育改革实验及其启示

  作业:结合实例分析如何将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运用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中。

  第三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

  (一)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了解制定幼儿科学教育目标的三大依据;理解幼儿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和各年龄的阶段目标。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

  难点: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

  (三)主要内容

  第一节确定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

  1.依据学前儿童的认识特点

  2.依据当代社会的发展需要

  3.依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特性

  第二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各年龄的阶段目标

  第四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

  (一)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理解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内容选择的依据;掌握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范围;掌握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内容选择的要求与方法。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内容选择的要求与方法。

  难点:掌握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内容选择的要求与方法。

  (三)主要内容

  第一节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内容选择的依据

  1.依据《幼儿园工作规程》、《纲要》的主要精神

  2.符合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

  3.适应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

  4.遵循科学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第二节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范围

  1.关爱、探究身边的有生命物质、探索无生命物质及其环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关注、感受、探究身边的自然科学现象

  3.科学与数学有机结合,进而建构儿童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第三节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内容选择的要求与方法

  1.选择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内容选择的要求

  2.选编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具体方法

  作业:选择一所幼儿园,调查该园本学期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概况,做好记录,并用本章知识进行分析。

  第五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指导

  (一)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基本掌握组织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各种基本方法和组织指导原则;能灵活运用幼儿科学

  教育的方法和原则开展各类科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工作。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灵活运用幼儿科学教育的方法和原则开展各类科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工作。

  难点:能灵活运用幼儿科学教育的方法和原则开展各类科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工作。

  (三)主要内容

  第一节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

  1.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概述

  2.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

  3.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指导

  第二节实验操作类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

  1.实验操作类科学教育活动概述

  2.实验操作类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

  3.实验操作类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指导

  第三节技术制作类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

  1.技术制作类科学教育活动概述

  2.技术制作类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

  3.技术制作类科学教育活动组织指导

  第四节交流讨论类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

  1.交流讨论类科学教育活动概述

  2.交流讨论类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

  3.交流讨论类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指导

  作业:结合实习观摩,任选一堂科学教育课进行记录和评课。

  第六周学前儿童数学类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指导

  (一)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了解幼儿数学类教育活动的主要任务、内容和目标;掌握数学类教育活动的主要方法、技能;了解各年龄段儿童数学活动的基本特点;初步掌握数学类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的基本方法。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数学类教育活动的主要方法、技能。

  难点:掌握数学类教育活动的主要方法、技能。

  (三)主要内容

  第一节数学类教育活动的概述

  1.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含义

  2.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意义

  3.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数学类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1.集合概念的教育;数概念的'教育

  2.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3.认识几何形体

  4.量度教学

  5.等分

  6.识空间方位

  七、认识时间

  作业:制定一份“5以内数的加法”的教案。

  第七周学前儿童区域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一)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掌握并理解区域科学教育活动的特点、价值和类型;具有设计与组织幼儿园自然角教育活动、科学活动区教育活动、数学角教育活动的基本能力。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合理设计区域科学教学活动。

  难点:能合理设计区域科学教学活动。

  (三)主要内容

  第一节区域科学教育活动概述

  1.区域活动的含义

  2.区域科学教育活动的特点

  3.区域科学教育活动的价值

  4.区域科学教育活动的类型

  第二节自然角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

  1.自然角科学教育活动的含义

  2.自然角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

  3.自然角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指导

  第三节科学活动区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

  1.科学活动区活动的概述

  2.科学活动区活动的设计

  3.科学活动区活动的组织指导

  第八周学前儿童科学游戏活动设计与指导

  (一)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了解科学游戏的特点和价值;掌握科学游戏设计与指导的基本方法、具有设计与组织幼

  儿园科学游戏的基本能力。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科学游戏设计与指导的基本方法。

  难点:掌握科学游戏设计与指导的基本方法。

  (三)主要内容

  第一节科学游戏活动概述

  1.科学游戏活动的含义

  2.科学游戏活动的价值

  第二节科学游戏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

  1.科学游戏活动的设计

  2.科学游戏活动的组织指导

  四、建议教学参考书

  1.吴新武等编著,《学前儿童教育活动设计》,研究出版社,20xx年版。

  2.施燕编著,《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夏力主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复旦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

  4.张慧和、张俊著,《幼儿园数学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年版。

  5.徐苗郎著,《我的幼儿园数学活动模式》,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xx年版。

  6.《全国幼儿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课例评析》,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

  五、《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学的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由平时作业和期末考核构成。平时作业由四次作业的平均成绩构成,占总成绩的40%,期末考核采取开卷考试的方式。期末考核采取开卷考试的方式。期末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60%。期末考核内容: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种科学教育类型,设计一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教案。

  上述作业和期末考核内容均以电邮的方式交至:yunshu125@sohu.com。

  交稿的截止时间为:20xx年4月6日。

  若有任何疑问,请询问:13617697511李雪老师。

科学活动方案6

  【设计思路】

  一次,孩子们在吃间点香蕉的时候,蔡玺昆小朋友问我:“于老师,香蕉里的这些小黑点是什么?”我告诉他这是香蕉的种子,其他孩子们听到后特别感兴趣,他们一边吃一边找种子在哪里。这时陈文臻又问我:“于老师,昨天我妈妈在炒茄子的时候,我看见里面也有一些小点,那是不是茄子的种子。”听了问题后,孩子们的兴致立刻膨胀了起来,见此情况我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发动孩子从家里带自己喜欢的蔬菜和水果到幼儿园,一起寻找种子,于是“找种子”的活动便产生了。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提出问题并且自己寻求问题答案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幼儿对种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让幼儿了解各类蔬菜和水果及名称。

  4、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各类蔬菜和水果的种子,同时了解种子的形状、颜色、大小。

  【活动准备】

  1、各类水果、蔬菜若干

  2、盘子若干

  3、油菜、芹菜、白菜、萝卜、韭菜、香菜、葱等蔬菜的种子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鼓励幼儿把自己带来的蔬菜和水果的名称相互介绍一下,让幼儿了解各类蔬菜和水果及名称。

  (二)引导幼儿将蔬菜、水果分类

  引导幼儿按照豆类、瓜果类、青菜类等进行分类。

  (三)提出问题,幼儿分组进行找种子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问题:你要给什么蔬菜或水果找种子?它有没有种子?种子在哪里?找到的种子是什么颜色、形状,大小如何?

  找种子的过程中,提醒幼儿辣椒、葱比较辣,注意别弄到眼睛上,以免辣到眼睛。同时提醒幼儿把找到的种子分别装到盘子里。

  (四)各组一起讨论找种子的情况及结果

  1、有的蔬菜有种子,如:茭瓜、南瓜、西红柿、茄子、黄瓜、辣椒、豌豆、菜豆、扁豆等。

  2、有的蔬菜没有种子,如:油菜、芹菜、白菜、萝卜、韭菜、香菜、葱等。

  3、西瓜、香蕉、葡萄、苹果、梨、橘子、枣、山楂、石榴、柿子等水果都有种子。

  4、种子的颜色:有白色的、红色的、黑色的、紫色的、黄色的,还有带复色斑纹的`。

  5、种子的形状:豌豆的种子是圆球形的;菜豆的种子是肾形的;而扁豆的种子却像被脚踩扁了似的;西红柿辣椒的种子一粒粒的小、圆而且特别多;茄子、香蕉的种子黑又小不容易发现;茭瓜、南瓜的种子与西瓜种子相似,但颜色不一样;苹果、梨的种子非常相似等。 教师小结:有些蔬菜虽然现在找不到种子,如油菜、芹菜、白菜、萝卜、韭菜、香菜、葱等,但是这些蔬菜是有种子的。当这些蔬菜成熟到一定程度(也就是慢慢边老直到开花结种)的时候,这些蔬菜也就有了种子。引导幼儿观看、认识这些蔬菜的种子。

  (五)延伸活动: 借助孩子们吃水果间点这一日常环节,来支持孩子找种子的探索活动。

  让孩子在熟悉的生活活动中逐渐积累相关经验。

  【活动反思】

  活动中充分让幼儿动口动脑,既培养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发展了思维,各种各样的种子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但又不被注意的东西,因此调动幼儿主动参与搜集各种丰富的材料,结合幼儿的实际经验,调动幼儿多感官参与,鼓励幼儿自由的观察、操作、发现、比较、讨论与探究,充分展示了一个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发现学习的动态活动过程。使幼儿带着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探究欲望,对种子的形状、颜色、大小及异同展开了多角度地联想和思考,在亲自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加深了认识,以至于在“分组找种子”这一环节中都积极参与,各抒己见,其观察能力既思维创造能力得到了高度和谐地发展。整个活动的气氛随幼儿思维的活跃而活跃起来。孩子们是在玩中找,找中学,议中学,想中学结束的。

科学活动方案7

  活动目标:

  1.识镜中影像和镜子外物品的关系。

  2.建立初步的镜面反射的概念。

  活动准备:

  1.科学:《奇妙的镜子》

  2.镜子,照片,时钟。

  活动过程:

  1、幼儿人手一面小镜子,引导幼儿观察镜子中的自己,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师:请小朋友拿出镜子,看看镜子前的东西和镜子中的东西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有什么是不同的。

  (1)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

  (2)它有什么作用?

  (3)现在要请小朋友拿出镜子,照照自己,照照喜欢的东西,并看看镜子前的东西和镜子中的东西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有什么是不同的?

  2、师生互动。

  (1)教师与小朋友一起用两面镜,三面镜;照这些东西。

  (2)你们用镜子看到了什么呢?

  (3)在照镜子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

  (4)重点:让幼儿了解和认识镜中影像和镜子外物品的`关系。

  3、教师在镜子前放一个时钟,请幼儿进行观察。

  (1)请你看看镜子里的时钟,说说哪里不一样了?

  (2)再将镜子放在时钟的中线上,你又会看到什么?(鼓励孩子大胆的描述他所看到的)。

  (3)难点:帮助幼儿初步建立镜面反射的概念。

  4、结合幼儿用书,让孩子尝试更多的镜子游戏。

  (1)你知道镜子还有哪些游戏吗?

  (2)请你看看书中还有哪些镜子的游戏,告诉大家?

  (3)说说镜子里的物体和镜子外的物体有哪些变化?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科学活动方案8

  一、 活动目标:

  1、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情绪愉快地参加探知活动,培养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2、 引导幼儿观察、感知鸡蛋碰撞在软硬 不同物体上的不同结果。

  3、 帮助幼儿学习用语言讲述活动。

  二、 活动准备: 盆、毛巾、海绵垫、沙堆、棉花、小石块、积木、鸡蛋等。

  四、 活动过程:

  (一)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产生探知的欲望

  1、 出示两个盆,一个盆底垫上了软软的毛巾。

  桌上有什么? 两个盆一样吗?

  2、 出示两个鸡蛋:如果把鸡蛋丢在盆里会怎么样?

  请两个小朋友上来试

  3、“鸡蛋壳怎么会一个破了,一个没有破?” 幼儿感知两个盆的`不同及不同的结果。

  (二) 幼儿动手操作、感知

  1、 幼儿人手一个鸡蛋,在周围环境中尝试。

  2、 帮助幼儿用语言讲述活动。

  (三) 讨论、扩展经验

  1、 鸡蛋丢在石头上怎么就会破了?

  2、 我们小朋友吃鸡蛋时怎么吃呀?

  3、 还有什么东西碰在硬的上面会碎呢?

科学活动方案9

  活动目标:

  1、 学习细致地观察自己的外表,培养仔细观察事物的能力。

  2、 比较自己与同伴外部特征的差异,了解自己是独一无二的。

  活动准备:

  1、 小镜子人手一份

  2、 纸、人手一份

  3、 幼儿用书、练习册

  活动过程:

  1、 幼儿用镜子细致地观察自己的头发、眼镜、等身体特征。

  (1) 请幼儿自由组合,互相观察同伴的.模样。

  (2) 表扬观察仔细的幼儿并提出细致观察的要求。

  (3) 幼儿用小镜子仔细观察,教师巡回指导。

  2、 集体交流,说说自己的观察结果。请你说说自己长得怎么样。

  3、 幼儿分组游戏。

  (1) 请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外形特征,比较自己和同伴的不同。

  (2) 玩“猜猜我是谁的游戏”。

  4、 了解遗传现象,知道每个人的外表都是独一无二的。

  (1) 你们有没有发现长得完全一样的两个人。

  (2) 教师说出一个幼儿的特征,请幼儿判别是不是自己,如果发现有两个特征相似的,教师请他们当模特让全体幼儿观察两个人的特征。

  (3) 教师简单介绍遗传的相关知识,让幼儿了解每个人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5、 请幼儿回家与爸爸妈妈比较外貌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并进行记录。

  反思:

  活动中有一环节请幼儿细致观察后画下来,是科学活动记录方式。这样一方面可以加深幼儿对自己细微处的印象,另一方面又便于幼儿在活动中 进行语言表达总结。

科学活动方案10

  哪个压得深

  活动目标]

  1.幼儿观察实验,感知施加相同的力,受力面越小产生的作用越大。

  2.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培养幼儿独立思考能力。

  [活动准备]

  小桌子(在泡沫板的四角钉上四颗钉子做成)、沙箱、沙子、玻璃杯、削好的铅笔、充气的气球、桌子。

  [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幼儿模仿小鸡、小天鹅听音乐在沙池中做游戏。观察游戏后留下的脚印,提问:“学小鸡、小天鹅走,留下的脚印有什么不同?”

  1.小天鹅走时全脚掌着地,脚印是平平的。

  2.小鸡走时脚尖着地,留下的脚印是深深的。

  二、幼儿探究活动一

  探究的问题:用同样的力,小桌子不同的面陷入沙土的深浅一样吗?

  试一试。

  (1)把小桌子的桌面朝下放在沙箱的沙土中,用手指使劲按小桌子。

  (2)把小桌子的桌腿立在沙土中,用手指使劲按小桌子。

  记一记我的实验过程。

  说一说我的发现。

  (1)桌面朝下时,可看到桌面只稍微陷入沙土一点。

  (2)把桌子正放时,可看见桌腿陷入沙土很深。

  幼儿探究活动二

  探究的问题:用同样的力,玻璃杯不同的面陷入沙土的深浅一样吗?

  (1)把玻璃杯口朝下扣在沙箱里,用手掌使劲按玻璃杯。

  (2)把玻璃杯口朝上平放在沙箱上,用手掌使劲按玻璃杯。

  记一记我的实验过程。

  说一说我的发现。

  (1)杯口朝下时,杯子陷入沙子很深。

  (2)杯口朝上时,杯子几乎不往沙子里陷。

  幼儿探究活动三

  探究的.问题:用手指挤压铅笔的两端(一端削尖),在两个手指上留下的痕迹有何不同?

  试一试。

  幼儿用左右手指挤压铅笔的两端(一端平面,一端削尖)。

  记一记我的实验过程。

  说一说我的发现。

  (1)尖的头扎在手指上有很深的印儿。

  (2)另一个手指几乎不出现痕迹。

  幼儿探究活动四

  探究的问题:手指与手掌同时挤压气球两侧,气球变化一样吗?

  三、试一试。

  幼儿用手指与手掌同时挤压气球两侧。

  记一记我的实验过程。

  四、说一说我的发现。

  (1)用手指压的地方深深地凹进去。

  (2)用手掌压的地方没有变化。 五、游戏:帮小鸡过河

  小鸡要过河,可是它的脚太尖,刚下河就把冰踩碎了,用什么方法可以帮助小鸡过河?

  (1)给冰上铺上薄板,让小鸡踩着板过河。

  (2)给小鸡做一双大鞋,让它穿着大底鞋过河。

  六、注意事项

  要注意小桌子的安全性。 七、拓展思路

  在平整的水泥地上铺一张白纸,上面放一张复写纸,再铺一张白纸,脱掉袜子,用单脚踩在纸上,然后抬起脚拿起纸,在上下两张纸上都看不到脚印。请幼儿用圆珠笔在白纸上轻轻写字,上下两张纸都能留下深深的字迹。 八、背景资料

  压力作用的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还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所以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压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在日常生活中有时需要增大压强,有时需要减小压强。例如:拖拉机很重,在它的轮子上围绕钢质履带,就不会压坏地面或田地了;切菜用的刀把刀刃磨得薄薄的,这样切菜很容易;图钉和钉子的头是尖尖的,这样很容易把它们钉到墙面里去等等。

科学活动方案11

  活动目标:

  1.让小朋友知道动物由于吃的食物不一样,所以动物分食肉动物、食素动物和杂食动物。

  2.让小朋友根据动物的食性进行分类。

  重点:

  知道动物的食性。

  难点:

  根据食性分类。

  活动准备:

  参观动物园,二张挂图(一张画有花草树木的图,一张画有肉的图),各种动物的卡片、字卡。

  活动过程:

  1讨论:“参观动物园时有什么动物”“动物都吃些什么食物?”

  小结——动物有吃肉的,有吃植物的,也有既吃肉也吃植物的o

  2.分类游戏。

  (1)第一组:一张画有植物的挂图。

  要求小朋友将吃植物的动物卡片找出来,并告诉大家是什么动物,贴在挂图上。

  (2)第二组:一张画有肉的挂图。

  要求小朋友将吃肉的.动物卡片找出来并说出它的名字,贴在这张挂图上。

  (3)第三组小朋友将既吃肉也吃植物的动物卡片找出来并说出它的名字,贴在两张挂图中间。

  请小朋友自由讨论,师生共同检查。

  3.小朋友表演游戏。

  如,小朋友:“我是森林之王——老虎,我喜欢吃——‘肉’。”跑到字卡“肉”旁边。

  小朋友:“我是小山羊,我喜欢吃——‘草’。”跑到字卡“植物”旁边。

  小朋友:“我是小狗,我喜欢吃肉也喜欢吃别的东西。”

  每位小朋友依次做游戏,众小朋友在进行评价,老师进行鼓励、表扬。

  评量:

  1.知道动物分食肉动物、食素动物和杂食动物c

  2.能根据动物的名称进行分类。

  活动结束:

  大部分小朋友知道常见动物的食性,少数小朋友能区分食肉、食素、杂食动物。

科学活动方案12

  一、活动背景:

  塑料从诞生到现在虽算不上历史悠久,但塑料制品却已遍布世界各个角落,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东西。塑料的发明极大地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但也给自然环境造成了很大污染。认识塑料,了解塑料不仅能使孩子们加强实践能力、拓展知识面,而且活动的过程中还能加强环保意识。因此设计了本次活动。

  二、活动目标:

  1、使同学们具有关注社会、关注自然的良好品质,加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

  2、培养孩子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拓展知识面。

  3、培养孩子们善于观察力、善于发现、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自信心。

  三、活动过程:

  1、很高兴又和同学们一起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让我们一起关注生活,走进科学。

  教师说:在上周,我在上下班的路上留意到一种现象,其实这种现象平时也存在,只是这回格外的触动我,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照片。

  2、你们觉得在我们生活中这种现象多吗?哪来那么多塑料袋呢?你们有没有过这种现象呢?在我们泰州,生活中有很多陋习人们都已经习以为常了。什么叫陋习?不文明的、不合理的习惯。比如;(让学生说)随地吐痰、顺手扔垃圾等

  但很少有人觉得不正常,是不是?但往往正是因为人们不以为然、满不在乎才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你们说对吗?

  3、现在我给同学们挖一个智力陷阱,看你会不会身陷其中?怎么样,敢不敢接招?请听题(音乐2下):白纸、白布废弃后是不是“白色污染”?(同学们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白色污染”)目前,“白色污染”困扰着世界上许多个国家确确实实为我们人类出了一大难题,但是,这个难题被我攻克了。

  我决定:向联合国卫生组织倡议一下:世界各国一律禁止生产塑料制品,你们看咋样?

  4、学生一定会就塑料的好处发表看法。教师也可拿实物对同学们进行提示:吉他、跳绳等。

  照片:百叶窗、电视、滑板车、钢琴、汽车方向盘等。

  教师将准备好的教具贴在黑板上:吃、喝、穿、玩儿、乐器、装饰材料、交通工具、家用电器、家具、农业等。

  教师说:看来,塑料在我们生活中真是无处不在。塑料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这么广,它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呢?它的诞生给我们人类带来的到底是祸还是福呢?怎么样?想进一步了解塑料吗?先给我们这次活动起一个主题吧!

  5、确立活动主题的名字

  6、给同学们思考讨论的时间,明确自己最想探究的内容。教师下去指导,适当引导同学们拓展思路。

  7、全班同学进行交流,提出问题。教师将其一一写在黑板上。指导同学们自己进行归纳整理。

  8、将问题分成几类。请同学们自己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坐成一组。(如一组人太多就将一组分成两组)。

  9、同学们进行研究讨论,教师到各组指导。加背景音乐。

  10、同学们介绍活动方案。加背景音乐烘托气氛。

  11、交流完活动方案,教师进行总结。

科学活动方案13

  中班科学:种黄豆

  一、活动目标

  1、 明白黄豆发芽所需要的条件

  2、 明白手工种植黄豆的步骤及原因

  二、活动准备

  泥土、黄豆、纸铲、果冻壳、演示图

  三、活动进程

  1、 引入。

  师:“今天我们要上什么内容呢?我先不告诉你们。但是我要先来给大家看一张画,请你们来告诉我,你们看见了什么?”

  师:“这个图上有……,是一颗发芽的黄豆。”我现在手上就有一颗 黄豆,我们就来学习怎么种黄豆,好不好?”

  2、 讲解。

  师:“种黄豆种黄豆,我们是不是先要给黄豆找一个小花盆呢?我现在先在纸上画一个小花盆,等一下我们就用这个当花盆(出示果冻壳)。”

  师:“我们花盆有了,接下来怎么办呢?是放土还是放黄豆呢?”(黄豆宝宝直接睡在硬硬的`果冻壳里,舒服吗?我们要放一点土,给他铺一层床垫,这样子它睡得才舒服。)

  师:“床垫铺好了,我们现在就把黄豆放进去,然后再给它铺上泥土棉被。这个泥土是铺的越厚越好吗(不舒服,易倒翻)?”

  师:“最后再给它浇浇水。”

  3、小朋友操作。

科学活动方案14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对空气都不陌生,但认识尚处于“知其存在”等基础层面。由于空气无处不在而又无色无味,又根据孩子爱玩、好奇等天性,活动中我将空气与发射“炮弹”相结合。从而让孩子在玩中,发现与空气特性有关的现象。进而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在体验与交流中真切的感知科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目标

  1.经过尝试、比较,探索使用空气炮的最佳方法。

  2.在操作游戏中,感受并发现空气能产生推力的有趣现象。

  3.游戏时,能与同伴交流,体验团结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种型号PVC管若干(长、短、粗、细);泡沫小球;示意图;飞机粘贴图;音乐

  活动过程

  一、我是小小解放军

  1.幼儿分蓝队和绿队入座,角色扮演,导入活动

  (1)教师:“我们今天有一个新角色—解放军。你们知道解放军是干什么工作的么?”(幼儿表述自己的想法,教师小结)

  (2)教师:“我们来学做一下解放军吧!立正!敬礼!”(幼儿学做动作)

  2.介绍操作材料及规则

  (1)教师:“解放军打仗需要武器,我们这里也准备了一些。但是解放军也是非常有纪律的,听到集合令,立刻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2)介绍炮管和炮弹,细长型、双头封闭型两种发射管。

  二、战前训练

  1.提问:如何才能将炮弹发射出去呢?根据自己的猜想,个别幼儿尝试操作。

  小结:将炮管和发射管进行组合就可以把炮弹发射出去。

  2.幼儿选取炮管和发射管,自由练习,尝试发射炮弹,初步感知空气的作用。(提醒拿细长管的幼儿换成短管进行尝试发射炮弹)

  3.分享讨论:为什么短管也能把炮弹发射出去?是什么推出了炮弹?幼儿表述自己的想法。

  4.出示原理图示,小结:炮管里也存在空气,短管推动炮管里的空气就可以把炮弹发射出去。

  三、军事演习

  1.交代游戏规则

  教师:“我即将要进行一次军事演习了,比一比谁的炮弹打得又

  远又准。”(幼儿分蓝、绿队,面对站立,用“炮管”将炮弹打入对方的框子中。)

  2.幼儿游戏,教师个别指导。

  观察要点:幼儿是否关注到影响炮弹发射距离的各种因素。

  3.经验分享

  (1)提问:“如何把炮弹打得更远?”幼儿自己表述,并做以师范。

  (2)教师小结:对准目标、用力快速推动炮管才能将炮弹发射成功。

  四、射击敌机

  1.出示飞机粘贴图

  教师:“看!空中有两艘敌机飞来了!我们不论是蓝队还是绿队,都是中国的解放军。我们团结合作,怎样可以射击中它呢?”

  幼儿讨论发射方法。

  2.出示图纸,介绍秘诀

  (1)幼儿解读图示,探索发射炮弹的新方法。

  (2)教师小结:将“发射器”快速从“炮管”中抽出来。

  3.威力炮管射击

  幼儿面对有粘性的“大飞机”,用新的方式发射“炮弹”。

  4.提问:为什么这种发射方法会让炮弹的威力变大呢?

  幼儿讲述自己的想法,教师小结。

  延伸活动

  教师提出问题:更大的“炮管”发射效果会有什么不同呢?幼儿在活动后进行再次探索。

  活动反思《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所以教师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无处不在的空气,在幼儿眼中蕴含着许多“小秘密”,空气本身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空气炮》这一活动的内容实际是很抽象的,空气的压力不能直观看到,但生活中又有许多利用此原理的地方。因此对幼儿进行这方面的知识积累是必不可少的。如何能让幼儿理解这个知识点呢?对照《指南》的要求以及根据幼儿年龄的特点,我设计了一个以幼儿动手操作“空气炮”为主要游戏的活动,从而在活动的'观看中,感知空气的压力。视频中,活动以解放军导入,在“武器”的图片展示中,引起孩子的兴趣。接着展示操作材料,并且视频中有孩子操作的方法,为观看的孩子提供了操作演示,以更清楚的了解探究方法。并且以动画的演示,解释“空气炮”的原理既简单易理解,又生动形象,这对孩子的知识经验积累给予帮助。并且,结合音乐效果和孩子击打“飞机”的操作视频,使活动趣味性增强。活动后,鲜明的动画形象,结合一首关于“空气”的儿歌,使活动完美结束。孩子在观看此活动视频时,不但有知识点的掌握,更是乐趣贯穿前后,不断的设疑增加了孩子探索的欲望。在观看此整个活动中,时时调动幼儿的好奇心,以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让其知道团结、合作的必要性,同时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总之,幼儿在观看中可以很好的达到预期目标。

  小班歌唱《小鸡抓虫》视频+教案+课件PPT(第11届幼儿园音乐教育优质课视频专辑)

科学活动方案15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实验观察,比较、了解种子发芽与水、温度、阳光、空气的关系。

  2、教幼儿学会做观察记录,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二、活动准备

  各种种子及相应的植物图片,容器五个,纸、笔,从种子到植物发芽、长成、开花、结果的图片。

  三、活动过程

  1、出示各种植物的图片,问幼儿:“这些大树、蔬菜、水果是怎么来的?”引出种子。

  2、出示种子从发芽到逐渐形成一棵植物的'图片,让幼儿了解种子的作用。

  3、认识各种常见水果、蔬菜的种子并让幼儿知道种子要想变成一棵树,首先它要发芽。

  4、取五个器皿,分别编上1—5号。将1号容器中放入几粒蚕豆;2号容器中放入蚕豆后,再将容器倒满水;3号容器中放入蚕豆倒入少量的水,水位略没过蚕豆;4、5号容器与水量与3号相同,但4号容器外罩一层黑纸;5号容器放于冰箱中。

  5、老师与幼儿一起总结,5个容器中的蚕豆所处的不同环境。1号,有阳光、空气、无水;2号,有阳光、水、无空气;3号,水、阳光、空气、一定温度;4号无阳光;5号无定温度。

  6、取纸、笔,在教师指导下画一张记录表,每天观察,各种器皿中种子的变化,看哪号种子发芽。

  7、数天后,请幼儿根据观察记录,总结种子发芽的条件。适当的温度、水、阳光、空气。

【科学活动方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方案04-17

科学活动方案(15篇)04-18

大班科学领域活动方案03-28

中班科学领域活动方案04-12

幼儿园的科学活动方案11-06

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01-11

幼儿科学活动方案11-30

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06-22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方案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