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大班音乐活动方案

时间:2024-03-05 08:25:21 活动方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热大班音乐活动方案

  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圆满进行,我们需要提前开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热大班音乐活动方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热大班音乐活动方案

热大班音乐活动方案1

  活动由来

  幼儿园的孩子们经常吃鸡蛋,大班的孩子有时还会经常比比咱俩的鸡蛋谁的大,而且我们班的孩子在美术区活动中还做过蛋壳画。孩子对鸡蛋并不陌生。在表演区中幼儿有时也会模仿公鸡的叫声。在前两天的活动中我有意播放母鸡下蛋的声音,让幼儿模仿,并要求他们回家后和家长一起搜集相关的资料,听听母鸡下蛋的声音,看看母鸡下蛋的样子,为今天的教育活动做好前期准备。

  活动目标

  1.幼儿初步学唱歌曲,能够看图谱有节奏地念诵“大母鸡”的叫声(十六分音符),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难点)

  2.在老师启发下有意识地观察图片,通过动作尝试记忆歌词。(重点)

  3.能认真听音乐,并愿意参与活动。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听过母鸡下蛋的声音。

  物质准备:教学图片4张,节奏图片8张,背景音乐;鸡蛋小的4个,大的一个;钢琴;节奏棒与幼儿人数同;响板、三角铁各占幼儿人数一半。

  活动过程

  幼儿坐好后教师也坐好,教师不讲话,等待幼儿安静。播放母鸡下蛋的声音,提问:“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引出今天的活动主题。

  师:你们谁能模仿母鸡下蛋的声音呢?幼儿模仿母鸡下蛋的声音。

  1.听《大母鸡》的音乐伴奏,感受音乐欢快的'情绪。

  (1)听音乐。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段音乐,我们一起来听听吧。”“听着这段音乐,你想做什么动作呢?”(幼儿听音乐做自己想象的动作。)

  师:“这是一段什么样的音乐?你是什么感觉?”

  幼:“开心的音乐”、“欢快的音乐”。

  师:那我们一起听着音乐看看谁来了?教师播放音乐《大母鸡》,同时出示一只母鸡的图片,引起幼儿注意。

  师:“快看,母鸡干什么呢?”

  教师出示鸡蛋(4个小的,1个大的),让幼儿从视觉上感知到母鸡下蛋了,但大小不一样,引导幼儿模仿母鸡下蛋的声音。

  教师再根据鸡蛋的大小出示节奏图谱,让幼儿念诵节奏谱1:咯咯咯咯哒,节奏谱2:咯咯咯咯哒,使其感受十六分音符的速度。继续引导幼儿念节奏谱3:咯哒,咯哒,节奏谱4:咯咯哒,让幼儿充分感受十六分音符与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不同,体会其中的乐趣。幼儿先按照节拍说,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边打节拍,边看图谱,边说歌词。也可以让幼儿试试按照节奏说,尝试用节奏棒帮助幼儿掌握节奏和节拍的特点,从而做到难点前置。

  (2)听音乐并看图。教师边提问边出示图,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师:“呀,是谁这么开心呀?大母鸡在什么地方呀?”

  幼:“母鸡在草地上。”

  师:母鸡在草地上干什么呢?

  幼:“母鸡在下蛋。”

  师:“下了这么多蛋,母鸡特别高兴,它怎么表现的?”

  幼:“母鸡在唱歌。”

  师:“我们看看母鸡下了多少个蛋?蛋是什么样的?”

  幼:“鸡蛋又大又多。”

  2.幼儿学唱歌曲。

  (1)老师指图慢速范唱。(第一遍。)

  (2)老师边做动作边原速范唱。(第二遍。)

  师:“刚才老师唱了一首大母鸡的歌,你最喜欢哪句?”

  (3)幼儿学念歌词

  师:“我们一起来念念歌词。”(幼儿第一遍。)

  (4)幼儿学唱歌曲。

  师:“小朋友能不能跟着好听的音乐把这首歌完整地唱一遍呢?我们一起来试试吧。”(幼儿第一遍试唱。)

  师:“第一组的小朋友很好,第二组的小朋友要加油哦!我们再来一次。”

  希望小朋友耳朵要听琴,用好听的声音演唱。(幼儿唱第二遍。)

  教师播放《大母鸡》的音乐,幼儿自由找同伴尝试演唱,可以用响板或节奏棒帮助模仿大母鸡的叫声。

  3.启发幼儿通过图片或动作尝试记忆歌词。

  (1)用遮图的方式考考幼儿。

  师:“今天学的歌你们会了吗?”“那我们玩一个捉迷藏的小游戏:老师把一张图片遮起来,看看小朋友能不能不看那张图片也能把歌唱完整。我们来试试啊?”

  师:“真不错,现在我请男孩子来试试。”

  男孩子和女孩子交换,比比哪组唱得好。(幼儿第三遍。)

  (2)启发幼儿用图片或动作来记忆歌词。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最聪明,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师:“谁能给这首歌曲编动作呢?”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动作。

  幼儿在琴声的伴奏下,尝试按歌词编动作,继续记忆歌词。(幼儿第四遍。)

  (3)小结:“我们可以用看图片的方法记住新歌,也可以用做动作的方法来提醒自己记住新歌。”

  (4)幼儿选用一种方法记忆并演唱歌曲。

  师:“现在请小朋友选一种方法来演唱这首歌,可以选图片也可以选动作。现在小眼睛闭起来想一下,想好了只要坐好,老师就知道了。”

  (5)我们试试男孩子和女孩子对唱好吗?男孩子先唱有词的句子,女孩子唱“咯咯咯咯哒”的句子,然后再换过来。幼儿尝试。(幼儿第五、第六遍)幼儿分成两部分,如十人拿响板,十人拿三角铁伴奏,让幼儿体会乐器的不同。教师把幼儿的演唱录下来。

  4.听音乐做游戏,再次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幼儿听着自己演唱的歌曲,与老师一起做动作走出教室。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学学大母鸡,开心地唱着歌到外面去玩一会儿吧。”

热大班音乐活动方案2

  设计思路

  在爱祖国的主题活动中,孩子们搜集了一些民族舞曲和舞蹈道具,我把它们投放到了表演区。经过几天的观察,我发现孩子们对红绸很感兴趣,经常边听音乐边拿着红绸舞蹈,但播放的乐曲多数是我们曾欣赏过的《啤酒桶波尔卡》、《狮王进行曲》等西洋乐曲,很少播放民族乐曲。通过和孩子们的谈话,我了解到这是因为他们对欣赏过的乐曲非常熟悉,觉得更好表演。为了满足孩子们表演的需求,使他们体会到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同时也为了使他们感受民族舞曲的风格,了解和喜爱我们的民族文化,感受民族乐曲带来的愉悦体验,从而更多角度地了解祖国,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我设计了《红绸舞》活动。

  活动一音乐欣赏《红绸舞》

  活动目标

  1、了解和喜爱民族文化,感受民族乐曲中热烈欢腾的气氛。

  2、感知乐曲ABA的结构。

  3、能大胆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与见解。

  活动准备

  1、磁板一块。

  2、彩笔、画纸人手一份。

  3、录音机、磁带。

  4、在过渡环节播放《红绸舞》。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引起幼儿欣赏的兴趣。

  师:刚才这首乐曲听起来怎么样?听了以后你有什么想法?

  2、完整欣赏,感受乐曲情绪。

  完整欣赏乐曲后提问:你觉得这首曲子从开始到结尾旋律是一样的吗?你最喜欢哪一部分?

  3、分段欣赏,初步理解乐曲的结构。

  师:我们再欣赏一遍乐曲。

  (1)欣赏第一段并提问:听了这一段音乐感觉怎么样?节奏是快还是慢?

  (2)欣赏第二段并提问:这一段乐曲和第一段乐曲一样吗?怎么不一样?你觉得这一段音乐表现了什么?

  (3)欣赏第三段:最后一段乐曲和第几段乐曲一样?

  (4)分段欣赏完,请幼儿用符号把自己的感受画出来,要求旋律相近的两段要用相同的符号表示,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想法大胆表达。

  (5)分享、交流自己的画并贴到磁板上。

  4、再次完整欣赏乐曲,教师告诉幼儿这首乐曲的名字叫《红绸舞》,并引导幼儿小结:这首乐曲节奏活泼、轻快,表现了一种喜洋洋的热闹气氛;乐曲分三段,第一段和第三段旋律基本相同。

  活动二舞蹈创编《红绸舞》

  活动由来

  在第一次活动后,孩子们对民族乐曲有了极高的兴趣,但他们的表演只是停留在听着乐曲随意地表现。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孩子们的兴趣渐渐地消退了,有时甚至拿着红绸互相打闹。为了丰富幼儿的舞蹈经验,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表达表现,我觉得首先应该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乐曲《红绸舞》的旋律特点,并对舞蹈道具红绸有更进一步的认识(红绸是中国民间舞蹈的常用道具,它能够很好地诠释人们在欢乐、重大的场合中的喜悦心情),使他们了解并喜爱民族民间舞蹈。

  活动目标

  1、在充分感知乐曲的基础上,进一步感知舞蹈道具红绸的特色。

  2、能大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并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3、初步尝试舞蹈创编,有一定的创造力。

  活动准备

  1、熟悉民族舞步十字步。

  2、红绸每人一条。

  3、多媒体设备一套及舞蹈《红绸舞》光盘,歌曲《闪烁的小星》节奏谱。

  活动过程

  1、出示节奏谱,进行声势练习《闪烁的小星》。

  2、进一步欣赏民族舞曲《红绸舞》,幼儿可跟随舞曲做动作。

  3、出示红绸,鼓励幼儿自由舞弄红绸,感知红绸的特性,并讲述自己的感受。

  4、幼儿分成两组进行舞蹈创编。

  (1)创设情景,引入主题,播放视频《红绸舞》。

  (2)经验交流。

  师:叔叔阿姨们是怎么舞绸子的?你觉得我们刚才看的是哪个民族的舞蹈?可以配合什么舞步?

  (3)幼儿跟随音乐,自主探究。

  (4)引导幼儿重点欣赏乐曲第二部分。

  师:听了这段乐曲有什么感受?(旋律一会高,一会低)你想做什么?教师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出舞曲中对话部分的旋律特点。

  5、两组幼儿互相交流欣赏创编的舞蹈。

  活动延伸

  1、运用绘画方式将自己第一次创编舞蹈的情景及感受表达出来,并张贴在墙饰上。

  2、利用活动室里的大塑胶垫板辅助幼儿练习。

  (1)在四个角上用数字标上秧歌十字步步伐的先后顺序。

  (2)只在垫板中心标上十字标记,提高难度。

  活动三小小舞台秀出风采

  活动由来

  有了前两次活动的经验,孩子们已经能很好地利用红绸进行舞蹈创编。但由于表演区和建筑区挨得很近,又没有明显的场地划分,因此表演区的孩子经常由于表演太投入而影响到建筑区孩子的活动,两个区的孩子为此发生了冲突。于是我把这一问题抛给孩子们,请他们想办法来解决。之前,我班曾开展过童话表演活动,孩子们有布置舞台的前期经验,因此很快想出了办法布置一个小舞台,表演区的小朋友可以在舞台中表演。为了满足孩子们的需求、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设计了此活动。

  活动目标

  1、喜欢制作活动,能根据乐曲展现的风格特征进行舞台设计。

  2、能根据计划选用材料进行制作活动。

  3、体验分工合作的乐趣。

  活动材料

  1、废旧材料若干,如一次性餐盘、吸管、布头等,按类摆放。

  2、胶带、颜料等辅助材料。

  3、幼儿自己收集的材料及具有民族特色的舞台图片,布置在墙饰中。

  活动过程

  1、讨论:《红绸舞》是一首怎样的乐曲?(欢快、喜庆,人们在庆祝丰收和节日时演奏)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应该如何布置舞台?舞台布置包括哪些部分?

  2、丰富幼儿经验,引发其创作欲望。

  (1)通过谈话调动幼儿的原有经验,如,如何确定舞台中心,并进行舞台前后左右的对称及放射性布局。

  (2)引导幼儿发现舞台布置的'民族特色(稻穗等图案代表丰收,红灯笼、窗花等体现喜庆)。

  (3)根据乐曲展现的民族风格特征,确定我班小舞台的设计方案。

  3、说一说自己的计划:你想完成舞台布置的哪一部分?你想跟谁合作?鼓励幼儿根据需要与其他小朋友进行合作。

  4、幼儿依据自己的计划,选择适宜的材料进行制作活动,教师注意观察,适时帮助和指导有需求的幼儿(对于有需求的幼儿,教师运用提示、查找资料、示范及伙伴之间的经验借鉴等方法支持幼儿的活动)。

  5、教师协助幼儿用自己的作品布置小舞台。

  6、幼儿在布置好的小舞台上听乐曲自由表演《红绸舞》。

  活动反思

  通过开展上述活动,我班幼儿充分了解和感受了民族音乐的快乐情绪以及表现形式的多姿多彩,充分体验了彩绸飞舞的热闹情景,为幼儿了解并喜爱民族民间舞蹈,进而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整个活动中,教师仔细观察幼儿在集体活动和区角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及时发现孩子们的需求和问题,在充分考虑幼儿原有经验、学习特点的基础上,适时通过提供支架式的教学方法,使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体验到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快乐。

热大班音乐活动方案3

  活动目标:

  1.对邮递员叔叔产生尊敬之情

  2.幼儿能根据歌词内容,创编动作表现歌曲

  3.理解歌词内容,知道邮递员工作的辛苦,学习演唱歌曲

  重点:理解歌词内容,学习演唱歌曲

  难点:幼儿能根据歌词,创编动作,表现歌曲

  活动准备:

  邮递员图片,歌曲图谱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以谈话的方式导入活动

  出示图片

  “这是谁?他是做什么的?”

  “邮递员叔叔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帮助?”

  (引导幼儿了解邮递员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二、基本部分

  1:教师演唱歌曲,引导幼儿初步理解歌词内容

  “歌曲的名字是什么?”

  “为什么要感谢邮递员叔叔?”“歌曲中的“我”是怎样感谢的?”

  2:再次欣赏歌曲,引导幼儿熟悉旋律,进一步理解歌词内容

  “邮递员叔叔在干吗?”(请幼儿用歌声回答)

  3:出示图谱,引导幼儿说白节奏

  (1)教师先按节奏念歌词,引导幼儿感知节奏变化

  (2)幼儿随教师一起说白节奏

  (重点掌握节奏)

  4:幼儿学唱歌曲

  (1)集体学唱

  (2)分段学唱,重点练习难点部分

  (3)分角色演唱,请幼儿当邮递员叔叔

  5:引导幼儿根据歌词,创编动作表演歌曲

  “邮递员叔叔这么辛苦,我们在唱歌时,可以用什么动作表演?”

  (请幼儿先自由表现,再个别表演)

  三、结束部分

  引导幼儿体会其他劳动工作者的`辛苦

  “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人也在这么辛苦工作?”

  “我么应该怎样支持他们的工作?”

【热大班音乐活动方案】相关文章:

大班音乐活动方案08-10

大班音乐活动方案18篇04-12

大班音乐活动方案15篇03-23

大班音乐活动方案(15篇)03-23

大班美术活动方案【热】04-19

【热】大班美术活动方案03-29

幼儿园音乐活动方案【热】04-28

【热】幼儿园音乐活动方案04-30

大班音乐活动方案(合集15篇)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