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3-05 10:25:16 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3篇

  作为一名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3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六册14--15页例5--例7。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能用简便算法熟练计算乘数是两位数(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两位数乘法的简便算法。

  教学难点:简便算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教具准备:一些口算卡片;小黑板;幻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出示口算卡)

  24×3 82×0 45×2 20×7

  300×6 400×5 8×60 23×30

  2.笔算:

  (1)360×4

  学生独立完成后,出示灯片:

  ① 360 ② 360

  × 4 × 4

  1440 1440

  讨论:你认为哪种算法比较简便?

  (2)任选一种算法计算下题:

  2600×3=

  ① 2600 ② 2600

  × 3 × 3

  学生完成后,教师提问:你为什么选用方法②?

  二、新课。

  1.引入新课。

  揭示课题:前面我们学会了用简便方法计算乘数是一位数,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这节课我们学习乘数是两位数,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板书课题: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2.教学例5。

  (1)出示例5 360×24=

  (2)学生审题,找出被乘数0前面的数字,说说写

  竖式时“6”要和乘数的哪一位对齐?

  (3)学生试算,教师巡视。

  (4)讨论:(灯片出示学生的两种算法)

  360 360

  × 24 × 24

  1440 144

  720 72

  8640 8640

  师:以上两种计算方法不同,但结果相同,你们看哪种算法比较简便?

  (5)教师在黑板上板书:

  360

  × 24

  144

  72

  8640

  (6)试用简便方法计算:370×14

  (7)小结: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被乘

  数0前面的数与乘数相乘,然后看被乘数的末尾有几个

  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3、教学例6 265×30

  (1)出示例6,审题。

  (2)引导学生试算:这道题与例5有所不同,你们敢不敢自己先试试用简便方法计算?

  (3)学生试算,教师巡视并提示:写竖式时,乘数末尾0前面的数字3要和被乘数的什么位对齐?

  (4)指名说出怎样算比较简便,教师板书:

  265

  × 30

  7950

  (5)阅读课本14页,把书上例5、例6的简便算法与一般算法进行比较,并要求学生学会书上竖式书写的`格式。

  (6)练习:

  课本14页做一做的350×24、73×60、186×50

  (7)小结: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乘数0前面的数与被乘数相乘,然后看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4.教学例7 计算450×20。

  (1)出示例7,让学生审题后观察,把例7与例5、例6进行比较有什么相同点?不同点?

  (2)讨论:被乘数和乘数末尾都有0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

  ① 写竖式时,被乘数、乘数怎样写?(把被乘数、

  乘数中0前面的数的末尾对齐。)

  ② 怎样乘?(只乘0前面的数)

  ③ 乘完后,怎样添0?(被乘数、乘数末尾一共

  有几个“0”,就要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3)你能算吗?请算一算?(一人板演,全班齐练。)

  450

  × 20

  9000

  (4)学生阅读课本第15页,把自己的算法与例7对照。

  (5)质疑。

  ① 学生提问(略)。

  ② 教师引疑:450×20被乘数和乘数末尾一共有

  两个0,为什么积的末尾有3个0呢?

  (6)引导学生归纳法则。

  (7)出示法则: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被乘数、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15页做一做。

  (1)第1题 : 230×40 150×60(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口述怎样算。)

  (2)第2题:下面的计算方法对吗?说出自己的看法?

  230 230

  × 40 × 40

  9200 000

  920

  9200

  2.下面各题已算出0前面的数,请你想一想,每一题应该添上几个“0”?

  (1) 78 (2) 6100

  × 50 × 90

  390 549

  3.课本17页练习四第1、2、5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个别指导,做完后集体核对。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用简便方法计算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时,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被乘数、乘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另外还要注意竖式的书写格式。

  五.作业:课本17页练习四第3、4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挂图。

  学具:制作方向板的纸板。

  切入举偶

  出示课件,谈话引入。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熊现在站在哪里?(学校)

  那么,在它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哪些建筑呢?

  大家真聪明,你能填出下面四个建筑物的准确方向吗?

  体育馆在学校的()面,商店在学校的()面。

  医院在学校的()面,邮局在学校的()面。

  对话平台

  玩中学

  1.说一说。

  通过看图,初步了解大致方向。

  (1)同学们说得真不错,请仔细观察,在学校的周围还有哪些建筑物?

  先自己找一找,再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2)这些建筑物又在学校的那个方向呢?请你仔细想一想。

  2.议一议。通过议一议及亲身体验,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1)说一说。

  你是怎样想的,在小组内说一说。

  (2)议一议。

  谁说得对?为什么?

  (3)教师小结。

  在学生议一议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小结,明确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3.做一做。

  在做一做中,进一步明确八个方向。

  用你手中的学具制作方向板。

  学中做

  1.试一试。

  利用方向板。

  (1)在教室辨认八个方向。

  2.坐在座位上,说一说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那位同学。练一练。

  完成书中练一练。

  认识路线

  教学目标

  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准备

  挂图、投影片。

  切入举偶

  出示挂图,谈话引入。

  我们学校明天要来一批外地的小朋友,学校想让我们班的同学带着这批小客人乘坐1路车去动物园。如果你是小导游,你能向客人介绍一下1路车的行车路线吗?

  对话平台

  玩中学

  1.说一说。

  在小组互动中学会认识路线。

  (1)请你在小组中说一说。

  (2)全班交流。

  2.填一填。

  通过填一填,进一步明确行驶方向及路线。

  (1)自己独立填一填。

  (2)小组内说一说。

  (3)全班交流。

  3.玩一玩。

  通过做游戏,是学生进一步明确行车路线。

  (1)公布游戏规则。

  说出游览的起点是什么站,终点是什么站,汽车怎样行驶的。前面一位同学行走路线的终点是后一位同学行走路线的起点,手尾接龙,依次进行。

  (2)开始游戏。

  (3)游戏小结。

  学中做

  1.试一试。

  完成试一试中的3道题。

  2.练一练。

  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

  做中得

  1.综合练习。

  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

  2.实践应用。

  完成练一练的第3题。

  练习课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是同学进一步认识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熟练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体会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准备

  挂图。

  切入举偶

  谈话引入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捷克我们来商议接练习课,看看数学知识与生活有哪些密切联系。

  对话平台

  学中做

  1.说一说。

  (1)你的家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向个有哪些建筑物?

  (2)你的房间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向各摆了哪些家具?

  2.完成练习四的第1题。

  (1)先独立完成,在小组交流。

  (2)想一想,再回答。

  (3)议一议,再说一说。

  (4)说给小组同学听。

  做中得

  实践应用。

  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1.剪一剪。

  2.按图中所给的信息贴一贴。

  3.将剩余的图按自己的设计贴在小区中。

  4.小组交流。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解决问题、学习带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

  2、会进行带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会解决稍复杂的应用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表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二、解决问题

  三、混合运算

  四、尝试应用

  五、课堂练习1、师生通过在公园里划船的经历引出问题情境。

  2、让学生读题并观察情境图,了解数学信息。

  1、提出要解决的数学问题,鼓励学生尝试解决。

  3、交流解题思路和算法,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方法。

  4、鼓励学生尝试列出综合算式。

  5、交流、讨论写出的`综合算式,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6、讨论:为什么要加括号?使学生了解三步混合运算和两步混运算一样,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7、让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然后全班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由学生划船的经历引出本课内容,学生很感兴趣,而且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让学生了解情境图中的活动作好铺垫。

  给学生创造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的空间,使学生经历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做法的机会,获得自主解决问题以及展示自我的快乐。体验算法多样化,考查学生能否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过程。

  在分步计算的基础上尝试列出综合算式,让学生经历自主建构混合运算式题的过程。

  交流列出的混合算式,是学生形成三步混合运算技能的过程。

  在两步混合运算知识背景下,经历学习带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理解掌握小括号的作用和重要性。

  通过说运算顺序和自主计算,掌握带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的数学教案03-24

小学数学教案07-14

【荐】小学数学教案01-15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12-15

【热】小学数学教案01-01

小学数学教案【热】01-01

小学数学教案【推荐】01-01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01-02

小学数学教案【热门】01-02

小学数学教案【荐】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