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圆的教案的托班

时间:2023-03-20 16:54:08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圆圆的教案的托班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圆圆的教案的托班,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圆圆的教案的托班

圆圆的教案的托班1

  一、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图片,并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2、引导幼儿懂得想要身体健康,就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3、引导幼儿认识各种食物,并简单了解这些食物的特征。

  二、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

  2、食物(蔬菜、肉类、糕点等)的图片

  3、画纸和彩笔

  4、课件《长长和圆圆》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课件,进入芝麻开门环节。

  (1)小朋友请仔细听,听听画面中的小猫和小狗他们在说什么?

  (2)请你大声说出你喜欢的食物吧!

  2、教师出示幼儿用书,引导幼儿观察并小声与同伴交流。

  (1)图片上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

  (2)两个小朋友为什么一个成了长长,一个成了圆圆?

  3、教师带领幼儿进入课件,请幼儿跟读儿歌。

  (1)儿歌讲述了小老鼠和小熊的'什么事情?

  (2)你怎么看待小老鼠和小熊的饮食习惯的?

  (3)你有这样的饮食习惯吗?

  (4)要养成怎样的饮食习惯才能使身体健康呢?

  4、教师出示各种食物的图片,引导幼儿讨论。

  (1)教师出示食物图片,请幼儿自由发言,说说对这些食物的认识。

  (2)教师讲述一些常见食物的营养价值,与幼儿探讨如何合理搭配饮食。

  5、教师为幼儿分组设计食谱。

  (1)幼儿以组为单位设计食谱,可以画出来也可以请老师帮忙记录。

  (2)各小组展示设计好的食谱,教师和其他幼儿进行评价。

  四、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与爸爸妈妈一起制定合理的营养食谱,并带到幼儿园和伙伴们分享。

  五、资料库

  吃饭不挑食

  青菜绿呀萝卜红,

  西红柿呀水灵灵,

  米饭馒头香喷喷,

  样样都吃不挑拣,

  宝宝身体最最棒。

圆圆的教案的托班2

  目标:

  区分红、黄色,听信号改变行动

  材料:

  用红色、黄色画出大、小两个圈,一只小铃

  过程:

  1.认识红、黄颜色的圈。教师发出信号让幼儿指认:――“红色圈在哪里?”幼儿指认红圈。

  2.游戏――找圈。

  3.教师发出指令――找红圈做朋友。

  4.幼儿快速找红圈,并站在红圈中。

  5.听到找黄圈做朋友的信号后,赶快站在黄圈中。依次类推。

  建议:

  1.圈圈要画得大一些,足以让每个幼儿有一个较大的空间。

  2.根据幼儿认识颜色的实际情况,可提供三种颜色的圈。

  名称二:跨圈

  目标:

  学习跨大步走

  材料:

  塑料圈

  过程:

  1.教师将塑料圈随意地放在场地上,介绍跨圈游戏的方法。

  2.教师演示做法:每一步脚要跨在圈内才对。

  3.幼儿玩跨圈游戏。

  4.教师在幼儿跨圈游戏时,用鼓励的语言激励幼儿:――“一二一,大步走。跨红圈、跨黄圈,跨来跨去真有趣。

  建议:

  1.圈与圈之间的距离不能太大。

  2.圈的数量要大大多于幼儿人数。

  3.教师对不同的`幼儿可有不同的要求:有的幼儿是单脚交替跨步,有的幼儿是双脚同时跨进一个圈后再跨进另一个圈。

圆圆的教案的托班3

  目标:

  1、能根据原有儿歌格式替换儿歌中圆形物体的形象,仿编出新的儿歌。

  2、感知圆形物体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准备:

  1、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找找圆形的东西,积累感性经验。

  2、幼儿已初步学会儿歌。

  3、常见圆形物体简笔画图片若干。

  4、《圆、圆、圆》儿歌的符号图例。

  过程:

  1、复习儿歌。

  (1)集体朗诵儿歌《圆、圆、圆》。

  (2)看符号图朗诵儿歌。

  2、看图例替换儿歌中的圆形物体,仿编儿歌。

  (1)提问:还有哪些东西是圆形的?

  让幼儿每说出一样圆形的物体,教师立即出示该物品的简笔画图片,覆盖原有儿歌图示上的圆形物体,每五个组成一首新的儿歌。

  (2)集体朗诵新编儿歌,体验共同仿编儿歌的快乐。

  (3)鼓励幼儿大胆发言,积极参加仿编活动。

  3、展示和朗诵仿编的儿歌,激发幼儿继续仿编的兴趣。

  4、引导幼儿回家寻找圆形的物品,继续仿编,并请家长及时记录。

  反思:

  圆形是小班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形状,它也是孩子在接触形状时最先能够画成功的.一种图案。紧紧抓住幼儿的兴趣点,体现"生活即教育",从基本形状入手,利用儿歌的形式,让幼儿能够感知不同的形状,小班语言<圆圆圆>是一段不错的儿歌,短小、精练,琅琅上口。所以在第一次活动后,每个孩子都能基本掌握这首儿歌。而在这次活动中更侧重于让幼儿感知其它各种形状,进行尝试性地仿编。

  一、符号替代,直观明了小班幼儿年龄小,对于不同的物品记忆不是很好,所以我使用了形象鲜明的符号图案。幼儿在符号图的暗示下熟练地掌握了儿歌的内容。同时在仿编时我把整个活动室布置成了圆的世界(活动室四周张贴摆放各种圆的图片及实物)让幼儿到室内寻找圆的物体并通过看图例替换儿歌中的圆形物体进行仿编。幼儿的思维一下子打开了,学的非常的有趣也非常投入。

  二、探索和仿编"教学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承过程,而是探求知识、建构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在自己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与环境、教师及同伴的互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断获得语言及其他各种能力的发展。在本次活动中,设计了创编这一环节,是想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寻找,感知圆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皮球圆圆,气球圆圆,小鼓也是圆圆,灯笼圆圆……在活动室里孩子们找到许多圆圆的东西。孩子们兴致盎然地把自己找到的圆东西嵌入儿歌,俨然是一个个小作者。

  不足之处:

  在活动中我们也发现有些孩子不太善于去主动学习,如在复习儿歌的时候,请某一个幼儿诵读儿歌,幼儿积极性不高,这与幼儿在平时的活动息息相关,告诉我们要多利用各类形式提高幼儿表达的积极性;在寻找圆东西时,有些孩子很开心,他找到了什么,就乐于与同伴和老师分享,会有意识地把这些说出来,而有些孩子找到了,却不愿意开口。

  活动结束后,大部分幼儿都乐于去说儿歌,仿编儿歌,我也把问题抛给了孩子,请他们回家寻找圆形的物品,继续仿编,并请家长记录下来,这又一次调动了幼儿的"胃口",更好地让幼儿在生活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