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教案

时间:2023-05-11 15:37:52 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与朱元思书教案模板汇编7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与朱元思书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与朱元思书教案模板汇编7篇

与朱元思书教案 篇1

  甲。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语言文字和文学的热爱,培养健康的审美水平;

  2。培养学生独立阅读,鉴赏文学性课文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对语言文字的体悟能力,并学习一些初步的学习方法;

  3。进一步进行朗读训练,除表情达意外,还要求表现出作品的音乐美。

  乙。重点难点

  1。在总的教学要点中,以语言欣赏为要点,在语言欣赏中,以深入体悟词语的表现力为重点;

  2。引导学生自己通过文学与形象的转换,通过想象与联想,通过一些具体方法来感受语言的表现力,能在独立阅读的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收获。

  丙。教学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丁。教学准备

   1。设计并制作多媒体.课件

  2。给学生分组,每组推选出以为能代表自己水平的嘉宾。

  戊。教学内容和步骤

   (师)课前我们各族已经推选出今天的嘉宾,我相信大家一定不会辜负自己小组的希望,会有很好的表现,待会儿我会请听课的老师评价,那一组表现最好,那几个同学表现最出色。

  一。导入

  (多媒体)中国政区图

  (师)这是一张中国地图,这儿是浙江,在浙江境内有一条河,叫富春江。

  (多媒体)富春江地图

  (师)唐代许多大诗人都来过这儿,并写下了许多诗,后人于是把它叫做“唐诗之路”。那么,为什么吗么多的诗人会到这儿来呢?仅仅是因为这个地

  方景物美吗?请大家迅速读课文,告诉我,这篇文章都写了些什么样的景物?

  (多媒体)简单的景物结构图

  (师)这并不是富春江一带独有的,咱们张家界也有。为什么这些诗人偏偏对这篇文章所描写的地方——富春江一带情有独钟呢?我想,这主要得益于这篇文章语言所具有的特点。

  (多媒体)语言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文章吧!

  二。初读课文

  配乐配画面朗读

  三。语言鉴赏

  (师)景色真是美极了!可是,唐朝的那些诗人可没有看到这些画面。在去富春江之前,他们看到的只是吴均的文章。可是我想,他们看到吴均的这篇文章时,一定就象看到真的景物一样,读到“风烟俱静,天山共色”的时候,他们一定会想象到眼前广阔的视野、明净如洗的天空,感受到作者阔大的胸襟以及从容出游的舒畅心情。正因为这样,他们才对富春江如此的神往啊!那么,我们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是否也有象看到真的景物一样的感觉呢?读到哪些地方的时候特别有这种感觉?给大家两分钟时间自由读课文,然后大家发言,看哪一组说的最多,说的最好。

  (一)体会其“描写生动”的'美

  学生讨论发言

  (师)引导小结:吴均的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就是描写生动。

  (多媒体)描写生动

  (师)听了刚才同学们的发言,我真的感叹:吴均这个作家水平高,同学门这些读者水平也高!刚才我们说了这篇文章语言上的一个特点:描写生动。下面,我想大家一起看看这段文字:

  (多媒体)我家门口有一条小溪,小时候我常在那里玩,多么有趣呀。哪儿的景色真美:溪岸上是非常好看的柳树;柳树下,是非常好听的流水声……

  (师)把这段文字和课文比较一下,说说这段话写得怎么样?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明确:语言空洞抽象,不生动。

  (师)那么,我们能不能象吴均那样,运用语言这个工具把这段话改写得更具体、更生动些?看谁先改好,念一念。

  学生念,教师点评。

  (二)体会其“音韵和谐”的美

  (师)我们讲了这篇文章词语用得好,描写得生动,那么它的句子又有什么特点呢?请大家先齐声把这篇文章朗读一遍,然后我请同学们说说。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师)这样的特点是骈文独具的,所以我们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感觉到音韵和谐,琅琅上口。

  (多媒体)音韵和谐

  (三)体会其“感情真挚”的美

  “一切景语皆情语”,吴均把这个地方写得这样的美好,说明他喜不喜欢这个地方?从那里可以看出来呢?

  (多媒体)感情真挚

  (师)这又反映了他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四,.总结评价

  (师)这篇文章的语言多美啊!既然这篇文章的语言如此优美动人,我们不妨来读一读,首先我们推荐一个同学配合着音乐和画面朗读,同学们可要认真听啊。

  学生评价

  全班齐读

  (师)吴均的文章正因为做到了这三点,读了他的文章之后,那些唐代的诗人才那样的对富春江神往不已,这篇文章也才能历经时间的挑选而流传千古,那么,我们以后在.写作文,特别是写游记类的文章时,也要注意把景物描写的生动具体,注意适当的运用整齐的句式,注意在.写作中倾注自己真实的思想感情。我相信大家也能写出和吴均的这篇文章一样优美动人的作文。

  全班齐读

  评委点评,师生用掌声表示感谢

与朱元思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积累文言词语,感知课文大意。

  2、熟读并背诵课文,品味写景佳词妙句,提高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想像能力。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课文,并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汇,体会作者寄情于奇山异水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想像能力。

  课前准备

  学生

  借助工具书识记生字词,反复朗读课文,直至熟练背诵。爱好美术的同学可以通过绘画展示文中美景,也可选择与美文相配的乐曲进行配乐朗读。

  教师

  搜集有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可教授记忆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记忆。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朋友朱元思述说行旅所见的信,寥寥百余字,将富春江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文章语言精练生动,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背诵、通过联想与想像,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作者写作时的心境。

  教学设计

  恰当导入

  1、可以由美景图片导入,也可以播放富春江山水的录像,渲染气氛,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可以放《高山流水》等古筝曲,让学生想像,音乐为我们创设了怎样一幅图画。

  同学们,你到过富春江吗?它位于浙江省境内,是全国闻名的胜景之一。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撰文盛赞过它,其中最有名的是古代文学家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在文中,作者给出“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赞誉。这篇与一般书信不同的写景小品文,向我们展示了富春江雄奇秀丽的景色。现在,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笔触,去饱览一下富春江的美景吧!

  (板书课题并出示目标)

  课题:与朱元思书吴均

  目标:

  ◆学习积累文言词语,感知课文大意。

  ◆熟读并背诵课文,品味写景佳词妙句,提高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想像能力。

  整体感知

  1、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认真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缥碧甚箭轩邈泠泠千转直视无碍千百成峰

  鸢飞唳天望峰息心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有条件的可利用课件或投影出示字词,学生识记)

  2、教师导读:

  阅读文言文要掌握合理的方法与步骤。(方法适当也可以提高阅读效率)

  熟读全文,把握大意,识记词语,揣摩句意。

  直译为主,辅以意译,难句标出,精读分析。

  感情朗读,弄懂其义,省略补出,圈点画批。

  (对以上方法稍加解释指导,引导学生在诵读直至背诵时,展开联想与想像)

  合作学习

  1、学生在教师的学法指导下,自由朗读课文三遍;然后,展开小组竞赛;竞读后每组参与朗读评价,教师参与学习过程。

  2、学生同位合作看注释讲内容(直译即可)。各小组互相帮助,理清句子大意。

  3、学生直译后,各组进行质疑,互相解答,教师随时点拨,并加以补充。

  研读赏析

  学生可以自主探究提出问题,教师帮助归结:

  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山水“奇”“异”在哪里?

  2、本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景的?

  3、找出总结全文的句子和表明作者乘船出游的句子。

  学生就以上问题进行讨论,讨论后教师帮助明确:

  1、要求学生学会复述文章内容,进一步熟悉课文,特别是二、三段:水之清澈(“千丈见底,直视无碍”),山之峻峭(“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进一步领略文中的美景,同时可以参照课文后的补白。引导学生用重复性和改造性复述两种方法,对课文进行重点赏析。

  2、本文按照先总后分的顺序进行写作,指导学生学习写景的.方法。

  3、总结全文的句子:“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表明作者乘船出游的句子:“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体验

  1、反馈巩固

  教师指导学生当堂背诵,可运用“联想记忆”法和“画面记忆”法进行背诵。(先讲方法,后背诵)

  2、探究想像

  作者在大自然的美景中流连忘返,发出了“鸢飞唳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叹。思考一下,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讨论后可达成共识:作者由景生情,因情明志,既表现了富春江的魅力,也表现了鄙弃名利的思想。这种寄情山水的写法在本册的《小石潭记》和《醉翁亭记》中可以再次学到。

  拓展练习

  1、背诵并默写课文,比一比谁的记忆力好。

  2、查询搜集有关富春江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等人文背景的资料或有关诗文。

  3、假如你是一位导游,你怎样向游客介绍富春江的美景呢?请你以“我说美丽富春江”为题,写一篇解说词。(可以模仿《话说长江》)

  板书设计

  与朱元思书

  吴均

  总叙:景色奇特秀丽爱慕自然

  分叙:奇山异水独绝志趣高洁

与朱元思书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和培养学生利用想像望“文”生“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通过品味语言、描绘画面,体会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之美。

  3、情感、态度、价值观:领略自然美景给人带来的情感体验和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1、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之美,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学习本文任何从“奇山”和“异水”两方面去描写景物的方法。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设计(1):同学们,我们在大自然中欣赏了生机勃勃的春,领略了火热坦诚的夏,更感受到了秋天的成熟与丰硕,也品味了冬的严肃与温柔。这多姿多彩的四季皆是现代的四季,这四季的多姿多彩也是现代人的感受,那么同学们,你想换换口味,欣赏一下一千五百年前的自然风光吗?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古代的浙江,来欣赏富春江的美景吧!

  设计(2):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历代文人墨士为这歌唱。南朝梁文学家吴均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诗文,《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让我们一起走进那风光旖旎的富春江。

  设计(3):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与自然融为一体是文人学士的共同追求。他们用心灵观察体会自然万物之美,赋予山水灵性、情感以至生命。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为我们留下了独具特色的富春江景,让我们悉心体味,尽情观赏。

  (二)课文简介

  也许同学们会问:这么优美的一篇文章,出自谁人之手?又是怎么写成的呢?那么,谁能告诉大家?(检查预习效果)

  《与朱元思书》的作者是吴均,他是南朝梁文学家,其作品多以描写山川景物见长,风格清秀挺拔、语言流畅自然。本文是作者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一封信的节选。

  (三)进入文本,把握文意

  1、研究性学习:先由教师范读一遍课文,再由学生指读,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句做好标记,集中提出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先由学生集体解决,再由教师对学生无法解答的问题做仔细的`解释和引导。

  第一段学生可能不懂的字词:

  风烟:指烟雾。

  共色:同样的颜色。

  俱:都。

  许: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或“左右”。

  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

  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的,省略

  了主语。

  第二段学生可能不懂的字词:

  缥碧:青白色;缥,音.piǎo。

  急湍:急流的水;湍,音tuān。

  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

  第三段学生可能不懂的字词:

  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

  负势竞上: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

  轩邈(xuānmiǎo):轩,高;邈,远。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泠泠(ling):形容水声的清越。

  相鸣:互相和鸣。

  戾(lì)天:到天上;戾,至。

  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经伦(lún):筹划、治理。

  忘反:流连忘返;“反”同“返”。

  横柯(ké)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上,在上,名词作状语

  犹:好像,如同。@交映:互相掩映。

  见:同“现”,显现,显露。

  2、朗读成诵 ,理清课文思路。

  目的是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巩固字词知识和对全文的理解。教师在此过

  程中指导朗读,可进行分组读、接力读、竞赛读等形式。朗读成诵后,讨论文章的行

  文思路。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第一段:山水总印象: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第二段:异水: 千丈见底(清) 急湍猛浪(急)

  第三段:奇山: 高山寒树(树之奇) 负势轩邈(山之势)

  泉鸟蝉猿(山之音) 息心忘返(山之力)

  横柯疏条(林之密)

  3、描绘富春江:面对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你想不想做一次画家,让这美景成为眼前的永恒?

  要求:从文中选择描写景物的语句,画成风景画,看谁画得最能表现相应的语句。

  (四)作业: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

  1、抽查

  2、集体背诵

  (二)品析课文

  1、望文生景 :出示课文景物描写的句子,让学生闭起眼睛想像,然后把

  想像到的画面用语言描绘出来。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望景生文 :让学生展示第一课时所画风景图片并欣赏,提问:此图此景使你联想到了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图片选择大致与“望文生景”相同)

  3、美点探究:如此秀丽的自然美景,作者并不是用摄像机拍摄下来的,而是用文字为我们描绘的,你想知道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吗?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吧!

  (1)品读文章的第一幅画面,思考作者总写了什么?

  ①登舟纵目的总体感受: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②江上放舟的自由情态: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富阳在富春江的下游,桐庐则在其上游,因此作者是溯江而上,这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也是富春江的最佳游程。请问作者是怎样评价这段游程的?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3)作者是怎样具体描绘富春江的奇山异水?“异”表现在哪里?“奇”在哪里?

  ①江水清澈之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②江流气势磅礴之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4)从人的感觉角度看,这里分别运用了什么感官来描绘富春江的奇山异水?

  ①视觉:山峰、树木

  ②听觉:泉水、鸟叫、蝉鸣、猿啼

  (5)从修辞角度看,这里又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①拟人: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②对偶: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

  无绝。

  小结: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写雄奇的高山,使人感受到大自然那种强烈的生命力;而山泉声、鸟鸣声、蝉声、猿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部大自然的协奏曲,多么令人心旷神怡!这种美感更由于作者采用了对偶句式使大自然的音律美与文章的韵律美结合在一起,我们怎能不与作者产生内心的共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这几句也采用了对偶的句式从内心感受来写富阳美景对人的心灵的净化,真可谓“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6)文章的最后两句描写了山上的树木,齐读这几句,思考:作者抓住了树木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树木茂密 )

  小结:这四句是写山谷中树木蔽天,景象幽深,阳光只偶尔从疏枝叶隙间漏射下来。这种境界给人一种清幽、宁静之感,可以说是对上文的一种补充。

  (三) 探究拓展: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人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改造自然,美化自然,使之成为适于人类自下而上的美好环境;另一方面,美的自然环境也可以美化人,使之受到教育和陶冶而变得更完美,更高尚。”结合这段话,谈谈你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理解。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提示:这两句话虽然流露出作者亟思奋发有为,终未显达,因而有些消极遁世的思想情绪,但所蕴含的自然美的审美情趣,教育意义是不容忽视的。那些汲汲追求名利、四处奔走、苦心经营的人,面对奇峰,聆听美声,不觉心旷神怡,移情山水而淡泊名利。

  (四)课堂小结

  读《与朱元思书》,如读一首好诗,因为它不仅有词采隽永、音节和谐的诗一般的语言,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读《与朱元思书》,如赏一幅画,因为它不仅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同学们,请拿起你手中的画笔,或借助电脑,创一组“富春江水明信片”如何?

  (五)作业

  同学们,吴均的一篇《与朱元思书》犹如一曲《高山流水》,晴日、蓝天、碧水、青山,蝉抱高枝、猿跃林间,使人读后禁不住也流连忘返,心中不禁默叹:自然,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丰硕的果实,更有一种怡人的心性,一种忘却功名利禄的自然之心。是谁在后世吟诵: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又是谁在感叹: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同学们,面对自然,你的感受又是如何呢?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越来越难以找到文中的世界,这又是什么缘故呢?请你用300字左右就“人与自然”这个话题谈一谈你的思考。

  附板书设计:

  与朱元思书

  吴均

  异水: 千丈见底————(水之清)

  急湍猛浪————(水之急)

  奇山: 高山寒树————(树之奇)

  负势轩邈————(山之势) 从流飘荡

  泉鸟蝉猿————(山之音) 天下独绝

  息心忘返————(山之力)

与朱元思书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和培养学生利用想像望“文”生“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通过品味语言、描绘画面,体会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之美。

  3、情感、态度、价值观:领略自然美景给人带来的情感体验和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1、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之美,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学习本文任何从“奇山”和“异水”两方面去描写景物的方法。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设计(1):同学们,我们在大自然中欣赏了生机勃勃的春,领略了火热坦诚的夏,更感受到了秋天的成熟与丰硕,也品味了冬的严肃与温柔。这多姿多彩的四季皆是现代的四季,这四季的多姿多彩也是现代人的感受,那么同学们,你想换换口味,欣赏一下一千五百年前的自然风光吗?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古代的浙江,来欣赏富春江的美景吧!

  设计(2):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历代文人墨士为这歌唱。南朝梁文学家吴均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诗文,《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让我们一起走进那风光旖旎的富春江。

  设计(3):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与自然融为一体是文人学士的共同追求。他们用心灵观察体会自然万物之美,赋予山水灵性、情感以至生命。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为我们留下了独具特色的富春江景,让我们悉心体味,尽情观赏。

  (二)课文简介

  也许同学们会问:这么优美的一篇文章,出自谁人之手?又是怎么写成的呢?那么,谁能告诉大家?(检查预习效果)

  《与朱元思书》的作者是吴均,他是南朝梁文学家,其作品多以描写山川景物见长,风格清秀挺拔、语言流畅自然。本文是作者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一封信的节选。

  (三)进入文本,把握文意

  1、研究性学习:先由教师范读一遍课文,再由学生指读,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句做好标记,集中提出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先由学生集体解决,再由教师对学生无法解答的问题做仔细的解释和引导。

  第一段学生可能不懂的字词:

  风烟:指烟雾。

  共色:同样的颜色。

  俱:都。

  许: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或“左右”。

  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

  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的,省略了主语。

  第二段学生可能不懂的字词:

  缥碧:青白色;缥,音.piǎo。

  急湍:急流的水;湍,音tuān。

  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

  第三段学生可能不懂的字词:

  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

  负势竞上: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

  轩邈(xuānmiǎo):轩,高;邈,远。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泠泠(ling):形容水声的清越。

  相鸣:互相和鸣。

  戾(lì)天:到天上;戾,至。

  2、朗读成诵 ,理清课文思路。

  目的是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巩固字词知识和对全文的理解。教师在此过程中指导朗读,可进行分组读、接力读、竞赛读等形式。

  朗读成诵后,讨论文章的行文思路。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第一段:山水总印象: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第二段:异水: 千丈见底(清) 急湍猛浪(急)

  第三段:奇山: 高山寒树(树之奇) 负势轩邈(山之势)

  泉鸟蝉猿(山之音) 息心忘返(山之力)

  横柯疏条(林之密)

  3、描绘富春江:面对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你想不想做一次画家,让这美景成为眼前的永恒?

  要求:从文中选择描写景物的语句,画成风景画,看谁画得最能表现相应的语句。

  五、课时练习

  1.请你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各写出一句写“山”和写“水”的诗句。

  写“山”的:_______

  写“水”的:_______

  2.由“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你想到了哪一篇文言文中的话?写出相应语句、作品和作者。

  语句:_______ 。作品:《 》作者_______

  3.本文语言清新流畅,精于锤炼。如用“奇”和“异”总括富春江山水特色;用“箭”和“奔”来比喻水流之迅急;用“竞”和“争”来形容山峰争先恐后向上崛起的形状,字字动人,颇见功力。请学习本文的写法,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两句描写水的话。

与朱元思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本文的基本内容并掌握常用的文言词汇。

  2.通过理解和分析,欣赏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致,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3.通过诵读训练,进一步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

  教学重难点

  1.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之美,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帮助学生理解“鸢飞戾天”两句。

  教学准备

  让学生通过查《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解决文章中的生字词。教师准备有关富春江的风景短一片及课文重点字词的投影。

  设计思路

  本文虽是书信可与一般书信不同,人们往往把它看作是一篇由清词丽句构成的小品文。因此在教学时,应当使学生初步懂得怎样审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一要 教学生读懂文本并能顺畅地朗读;二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想像和联想。朗读,总的说来,速度宜慢,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要注意停顿,每读完一小层都 可以作稍长的停顿,这样才有鲜明的'层次感,不至于将两个不同的画面交错在一起。还要注意确定重音,例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中,重音当落在“箭”“奔” 二字上,才会使人感到形象鲜明。教师要做示范朗读,也可以让学生中读得好的示范。

  教学时由眼前的风景引入。启发想像,教师可以根据 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假定某些情节,然后设问。例如,作者这次是特意选择一个“风烟俱净”的日子并且自雇小船出游;作者说“猛浪若奔”不是从旁看到的,而是小 船在浪尖上行驶时亲自感受到的;“负势竞上……争高直指”是作者的幻觉,如此等等。根据这些情节设问,可能引起争论,但更有可能出现教师意想不到的好答 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可爱的祖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名山秀水,数不胜数。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著名的景IX?

  (学生讨论回答。)

  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拍摄于浙江富春江的风景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欣赏。要求看完后说出自己的感受。

  (学生讨论回答。)

  师:富春江的景色用一个字来说就是“美”。南朝著名的文学家吴均在游览完富春江的风光后,情不自禁写了一篇描绘富春江风光的文章《与朱元思书》。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

  先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听读时注意字词的读音,分清句子的停顿。

  二、教学第一自然段

  1.教师范读后讲解:①风烟:指烟雾。②共色:同样的颜色。③俱:都。④许’: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⑤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⑥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的,省略了主语。

  2.小结:以上是文章的第一部分,这部分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述了从富陽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

  3.朗读第一自然段。

  三、教学第二自然段

  1.学生齐读后讲解。

  ①缥碧:青白色;缥,音.piao3。②急湍:急流的水;湍,音tu6n。③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

  2.小结:以上是文章的第二部分。这部分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一态两方面描写富春江的异水。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异”之特点。

  3.齐读第二自然段。

  四、教学第三自然段

  1.教师领读后讲解。

  ①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②负势竞上: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③轩邈:轩,高;邈,远。这两 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④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⑤相鸣:互相和鸣。⑥戾天:到天上;戾,至。⑦息心:平息热 衷于功名利禄的心。⑧经伦:筹划、治理。⑨忘反:流连忘返;“反”同“返”。⑩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

  边遮蔽着。上,在上,名词作状语。⑨犹:好像,如同。@交映:互相掩映。⑩见:同“现”,显现,显露。

  2.小结:以上为文章的第三部分。这部分以细腻的笔触详写了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人在此山中的感受。在这里,作者既从侧面烘托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一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3.齐读第三自然段。

  五、探究讨论

  1.作者说“自富陽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

  (学生讨论,发表意见。)

  老师归纳:

  学生只要能抓住重点,说出一水之清澈(“千丈见底”“直视无碍”)和山之峻峭(“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也就能够大致领悟这篇写景美文的魅力了。

  2.写景要注意条理,请大家分析讨论这篇文章写景的顺序。

  (学生讨论,发表意见。)

  教师归纳:

  全文分三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下文就扣住第一自然段中的“奇山异水”来写;第二自然段写异水,运用比喻和夸张将富春江“异水”形象地表现出来;第三自然段写“奇山”:作者从视觉、听觉感受的角度来写,给景物蒙上了一层清淡幽雅的色彩。

  六、全班集体朗读全文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把课文改写成现代文,介绍富春江的景色,作为本课所放录像的解说词。资料链接

  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生于宋明帝泰始五年(46一9),卒于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家世寒贱,均好学而有俊才。沈约曾见其文,颇 为赞赏。天监初,柳恽任吴兴太守,召他为主簿,常与他赋诗。后为建安王萧伟记室,升国侍郎。他曾表求撰写《齐春秋》,完稿后上呈武帝,武帝恶其实录,“以 其书不实”,命焚毁。后奉诏撰写《通史》,未就而卒。事见《梁书》卷四十九、《南史》卷七十二《吴均传》。今人朱东润《诗人吴均》一文中有吴均年谱(见 《中国文学论集》,中华书局1983年出版)。

  吴均是史学家,他著有《齐春秋》三十卷、《庙记》十卷、《十二州记》十六卷、《钱塘 先贤传》五卷,注释范晔《后汉书》九十卷等,惜皆已亡佚。他是著名的文学家。《梁书》本传说:“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学之,谓为‘吴均体’。”《隋 书"经籍志》四著录:“梁奉朝请《吴均集》二十卷。”《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著录皆为二十卷。《宋史"艺文志》著录:“《吴均集》三 卷。”可见其文集宋时已大部分散失。

与朱元思书教案 篇6

  【导学目标】

  1.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和培养学生利用想象“望”“文”“生”“景”的能力。

  2.品味语言、描绘画面,体会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之美。

  3.领略自然美景给人带来的情感体验和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课时计划】

  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步骤一、二,第二课时完成步骤三、四、五。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历代文人墨客为此歌唱。南朝梁文学家吴均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诗文,《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让我们一起走进那风光旖旎的富春江吧!

  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缥碧(piǎo) 急湍(tuān) 轩邈(xuān miǎo) 泠泠(líng) 嘤嘤(yīng)

  千转(zhuàn) 鸢(yuān) 飞戾 (lì)天 经纶(lún) 横柯(kē)

  2.理解文中重点字词。

  风烟:指烟雾。 共色:同样的颜色。 俱:都。 许:表约数。

  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 从:跟、随。 缥碧:青白色。

  寒树:常绿的树。这里形容树绿而密,让人心生寒意。

  泠泠(línɡ):形容水声的清越。 戾:至,到达。

  息心:指平息名利之心。 经纶:筹划、治理。

  横柯:横斜的树枝。 交映:互相掩映。

  3.通假字

  转:同“啭”,鸟鸣声,这里指蝉鸣。

  反:同“返”,返回。

  见:同“现”,显现,显露。

  4.一词多义

  许一百许里:表余数、约数,数词,译为:左右,上下。

  遂许先帝以驱驰:答应、允许,动词。

  杂然相许:赞同,动词。

  绝天下独绝:独一无二。

  猿则百叫无绝:断绝、停止,动词。

  哀转久绝:消失。

  以为妙绝:极。

  上负势竞上:向上,动词。

  横柯上蔽:在上边,名词作状语。

  从从流飘荡:跟、随。

  择其善者而从之:听从,顺从(采纳)。

  从先人还家:跟随,跟从。

  指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指指点点。

  争高直指:指向。

  穷蝉则千转不穷:穷尽,尽头。

  欲穷其林:走到尽头。

  5.词类活用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东西”,名词用作动词,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横柯上蔽:“上”,名词用作状语,在上面。

  负势竞上:“竞”,动词作状语,争着。

  风烟俱净:“净”,形容词作动词,消散、散净。

  猛浪若奔:“奔”,动词作名词,奔跑的马。

  望峰息心:“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停息;平息。

  负势竞上:上,方位名词,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向上生长”。

  互相轩邈:“轩”,高。“邈”,远。这两个形容词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6.古今异义

  一百许里(许: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今常用义为:应允,或者,可能)

  鸢飞戾天者(戾:至,到达。今常用义为:罪过,乖张)

  经纶世者(经纶:筹划,治理。今比喻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如“满腹经纶”)

  7.作者简介

  《与朱元思书》的作者是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其作品多以描写山川景物见长,风格清秀挺拔、语言流畅自然。本文是作者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一封信的节选。

  8.朗读指导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一)疏通文意

  看课文注释,了解大意。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翻译全文。

  (二)整体理解

  朗读成诵,理清课文思路。

  【交流点拨】第一段:山水总印象: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第二段:异水:千丈见底(清) 急湍猛浪(急)

  第三段:奇山:高山寒树(树之奇) 负势轩邈(山之高) 泉鸟蝉猿(山之音) 息心忘返(山之力) 横柯疏条(林之密)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品析美景 突破重点

  如此秀丽的自然美景,作者并不是用摄像机拍摄下来的,而是用文字为我们描绘的`,你想知道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吗?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1.品读文章的第一段,思考作者总写了什么?

  【交流点拨】①登舟纵目的总体感受:风烟俱净,天山共色。②江上放舟的自由情态: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富阳在富春江的下游,桐庐则在其上游,因此作者是溯江而上,这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也是富春江的最佳游程。请问作者是怎样评价这段游程的?

  【交流点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3.作者是怎样具体描绘富春江的奇山异水?“异”表现在哪里?“奇”表现在哪里?

  【交流点拨】①江水清澈之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②江流气势磅礴之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③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步骤四 精读课文 探究写法

  1.从人的感官角度看,作者分别运用了什么感官来描绘富春江的奇山异水?

  【交流点拨】①视觉:山峰、树木;②听觉:泉水、鸟叫、蝉鸣、猿啼。

  2.从修辞角度看,课文又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交流点拨】①比拟: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②对偶: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③夸张、比喻:急湍甚箭,猛浪苦奔。

  3.文章的最后两句描写了山上的树木,齐读这几句,思考:作者抓住了树木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交流点拨】树木茂密。这四句是写山谷中树木蔽天,景象幽深,阳光只偶尔从疏枝叶隙间漏射下来。这种境界给人一种清幽、宁静之感,可以说是对上文的一种补充。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读《与朱元思书》,如读一首好诗,因为它不仅有词采隽永、音节和谐的诗一般的语言,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读《与朱元思书》,如赏一幅画,因为它不仅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使人读后禁不住也流连忘返,心中不禁默叹:自然,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丰硕的果实,更有一种怡人的心性,一种忘却功名利禄的自然之心。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人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改造自然,美化自然,使之成为适于人类自下而上的美好环境;另一方面,美的自然环境也可以美化人,使之受到教育和陶冶而变得更完美,更高尚。”结合这段话,谈谈你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理解。

  【交流点拨】这两句话是说作者不禁触景生情,自然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作者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附:板书设计】

  与朱元思书

  异水:千丈见底——(水之清)

  急湍猛浪——(水之急)

  奇山:高山寒树——(树之奇)

  负势轩邈——(山之势)从流飘荡

  泉鸟蝉猿——(山之音)天下独绝

  息心忘返——(山之力)

  横柯疏条——(林之密)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不足之处在于:

与朱元思书教案 篇7

  1.通过学习,能熟练正确诵读全文;理解文意,并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2.整体把握全文结构,理解作者行文思路,

  3.能通过想象和联想,把文字变成生动的图景,感受大自然的美。

  1.熟练诵读全文,感受语言之美、自然之美,培养想象力是学习重点。

  2.把握行为思路,理解鸢飞戾天两句的深意是导学的难点。

  学生学习活动概要:

  指导诵读,读对读顺----自主学习,整体感知----互助学习,理解文意----学习提问,理清思路----自由朗读,感受语言----创新思维,激发想象。

  学 生 学 习 活 动

  一.了解作者,诵读全文

  过程及要求:激兴入课----教师范读----明示目标----学生对照课下注解给生字注音----教师提示其它生字的读音(由学生提出)----齐读。 (矫正读法)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快速默看课文,思考回答两个问题

  ①本文可谓写景小品文,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这里的景物有何特色,能否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作者对这里的美景怎么评价称赞的?

  ②所写之景属于哪个季节?你怎么看出来的?

  2、集体交流学习情况。

  三.互助学习,理解文意

  1、分四人小组边读边疏通文意

  2、检查解疑

  小组代表发言,其余组员补正。

  四.思路探讨,感受语言

  l、依次探讨以下问题

  (若前整体感知②未完成,则先从此切入)

  (1)全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景的? (先探讨此问)

  (2)第一段总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3)第二段分写水、富春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 清碧与湍急矛盾吗?为什么?)

  (4)本文写景重在写山,文中直接写山的句子有哪些?请概括山的特点。

  (5)第三段分写山,除直接写山的特点外,还写了些什么内容,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

  (6)你怎样理解鸢飞两句?

  2、自由朗读,感受语言。

  五.创新思维,激发想象

  独立思考后,创新复述:

  1、教师示范复述第一段。

  2、学生分四组分别重点准备复述二、三段的部分内容。

  3、学生复述、教师点评。

  六.归纳小结、结束学习

  (教 师 帮 助 活 动)

  ----激兴导入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不仅有悠久的历史,更重要的是有着丰富多彩的古代文化。比如,一千五百年前的古人给友人写书信就很讲究----他们往往通过对某事的叙述或某景的描写来间接表达自己的志趣或者是对友人的规箴、互勉之意。不信?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篇古代文人的`短信,即南朝文学家、史学家吴均给好友朱元思的信一一《与朱元思书》。(板书文题,简介作者)

  ----指导诵读,读对读顺:范读时注意停顿、语感,读出层次,读出画面;齐读时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读,不要求划一。

  ----用小黑出示问题

  ----问①不难回答,学生自由发言即可。(若需要,可提示学生注意课文第一段内容)

  板书奇山异水

  ----问②可能会出现争论。若如此,可暂置讨论,提示待后理解 (以激发深入学习),自然过度到下一学习环节。

  ----说明:将课文内容分成四份(第三段分两份),指明各组重点理解的部分。

  ----要求:结合下注,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地方作上标记。

  ----小组发言完毕,其它组同学自由补充,教师时适引导评价(学生的理解意对句顺即可)。

  ----析读结合。

  ----通过上面的理解,学生会明白本文所写为秋景。

  ----由秋景过度到本文写景顺序的探讨,以引起学生进入课文内容及行文思路的探讨。

  ----通过探讨,让学生明白:本文写景的基本格局是先总后分;并明确先分写异水,再分写奇山。

  ----(以下问题用小黑板出示,要求学生快速自由作答,提倡争论)。

  ----快速讨论(2)(6)题,教师引导、点拨;析读结合。形成板书(参考):

  清碧(缓慢处)

  奇

  山 湍急(急流处)

  异 水、鸟、蟑、猿 (听觉)

  水 挺拔高峻 人----- 息心忘返

  (视觉) 树------茂密 感悟

  总写 分述

  ----对鸢飞句的理解要灵活,同时以此句的理解为契机,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志趣。

  ----要求:充分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

  ----教师示范要求:进入角色,感情投入;吟咏描绘,生动情切;用语丰富,追求意境。

  ----学生自荐复述,要求学生给优秀复述者以掌声鼓励。

  ----结课语: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学习了这段优美的写景小品文,你可曾记得这是约1500年前的古人给好友书信中的一段文字哟,作者如实写来,不事雕凿,音韵和谐,结构严谨,不仅抒发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还含蓄地表达出多种深意,你不妨以后在给与自己同龄的亲朋好友写信时也试试!

【与朱元思书教案】相关文章:

《与朱元思书》教案06-23

与朱元思书教案12-09

《与朱元思书》教案优秀02-13

人教版《与朱元思书》教案08-25

课文《与朱元思书》教案12-15

《与朱元思书》 教案(精选18篇)05-12

《与朱元思书》教案 15篇02-03

《与朱元思书》教案15篇03-08

与朱元思书教案九篇04-06

【精选】与朱元思书教案三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