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时间:2023-06-26 12:10:25 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中班语言活动教案汇编7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语言活动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于中班语言活动教案汇编7篇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1

  一、 活动目标:

  1、 能根据情景表演,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2、 感受儿歌表达的情感,学习有感情、有节奏的朗读儿歌,,初步感受儿歌的韵律美。

  3、 发准“穿”、“说”、“桌”、“少”等翘舌音。

  二、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人物图片(妈妈、爸爸、奶奶)

  三、 指导要点:

  1、 活动重点:能根据情景表演,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2、 活动难点:发准“穿”、“说”、“桌”、“少”等翘舌音。

  3、 3、指导要点:利用图片帮助幼儿记忆诗歌内容,朗读时提醒幼儿注重表情和节奏,发准“穿”、“说”、“桌”、“少”等翘舌音。

  四、 活动过程:

  1、 导入:情景表演。

  导入语:我们升中班了,小手真能干,会自己做很多事情,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位小朋友都会做些什么。

  (1) 第一位表演:穿衣、洗脚。

  (2) 第二位表演:擦桌、扫地。

  (3) 第三位表演:浇花。

  教师分别按组提问,用句式“我会XXXX”说一句话。

  2、 学念儿歌。

  (1)、教师示范朗读。(出示挂图)

  提问:宝宝对妈妈说了什么?(妈妈你别说我小,我会穿衣和洗脚)

  爸爸说了什么?(爸爸你别说我小,我会擦桌把地扫)

  对奶奶说了什么?(奶奶你别说我小,我会给花把水浇)

  (2)、跟着老师完整地朗读儿歌。(出示人物图片:妈妈、爸爸、奶奶)

  (3)、发音练习。(教师边做动作边进行发音示范,引导幼儿发准“穿”、“说”、“桌”、“少”等翘舌音。

  (4)、集体朗读(要求幼儿边朗读边做动作)

  (5)、分组朗读。

  (6)、分角色朗读。

  3、教师小结:我们长大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会帮助别人做自己能做的事情,今天,我们学会了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儿歌,回家以后就朗读给爸爸、妈妈听吧。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的情节人物,理解词语“报晓”。

  2、培养幼儿初步的跟着故事表演的兴趣,感受故事中的情感。

  3、激发幼儿乐于帮助别人的情感,懂得帮助别人要注意方法。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故事图片一套。

  2、小猪、公鸡、鸭大婶、驴大哥的头饰各一个。

  3、困难情景图2张

  活动过程:

  一、通过提问,提起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小朋友,今天我们来一起听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憨憨猪报晓》。那什么叫“报晓”呢?

  二、看图片,分段听故事。

  1、出示图片1、2教师讲述故事第一段。

  1)听到这里,小朋友知道什么叫“报晓”了吗?

  (报晓:公鸡在天刚刚亮的时候,大声的啼叫,提醒大家该起床了)

  2)小动物们听到憨憨猪的报晓后悔又什么样的反映呢?

  2、出示图3,讲述故事的二段。

  1)憨憨猪为什么要报晓呢?他这样做对不对?

  2)为什么大家都说憨憨猪做错了?

  3)引导幼儿思考:可以用什么更好的.方法来报晓?

  3、出示图4、5,讲述故事的三段。

  通过幼儿讨论,引导幼儿理解在帮助别人的时候要注意方法。

  三、激发幼儿初步的跟着故事表演的兴趣。

  1、复习故事中的情节、人物。

  我们也来玩一个憨憨猪报晓的游戏好吗?教师引导幼儿逐一讲出故事中的人物及其特点。

  2、教师完整的讲一边故事,幼儿跟着故事表演。

  四、发散幼儿思维,激发幼儿乐于助人的情感。

  小朋友,我这里还有几个人遇到了困难,你们愿不愿意来帮助他们呀?

  1、小兔的房子倒了,要造新房子,可造在哪里呢?

  2、小狗的钥匙丢了,进不了家怎么办呢?

  活动延伸:

  在班中继续开展互助教育,养成幼儿乐于助人的好习惯。

  故事《憨憨猪报晓》

  花公鸡病的不能下床了。

  憨憨猪特地到花公鸡家来看望它。他见花公鸡一脸的忧郁,便问道:“公鸡弟弟,有点病怕啥,干吗要愁眉苦脸的呢?”

  花公鸡摇摇头说:“每天大家都按我的叫声起床,可明天我不能报晓了,怎么办呢?”

  憨憨猪哈哈一笑:“这有啥,明天我来帮你报晓不就行了吗?”

  第二天,天刚透出一丝亮,花公鸡就叫醒了正在打呼噜的憨憨猪。憨憨猪边揉着眼睛边打着哈欠来到了大街上,他扯着大嗓门一声接一声的喊了起来:“天亮了!天亮了!”

  憨憨猪的嗓音又粗又大,实在是难听。睡梦中的小宝宝都给吓哭了。驴大哥冲出门来,指着憨憨猪说:“一大早,你在街上叫什么叫?”憨憨猪脸红了:“驴大哥我是在帮公鸡弟弟报晓呀!”“有你这么报晓的吗?做错事还犟嘴,你羞不羞。”

  这时,其他小动物们也都围了过来,纷纷指责憨憨猪。憨憨猪感到委屈极了,他把脚一跺说:“哼,从今后我再也不管闲事了。”鸭大婶对憨憨猪笑一笑说:“你这孩子,脾气倒不小。你该动动脑筋,报晓可不一定要用嗓子的呀”

  “对呀,我怎么就没想到呢!”憨憨猪用手摸着大耳朵,苦苦的想了起来。

  第二天一大早,小动物们一阵动听的声音叫醒。打开窗一看原来是憨憨猪在每家每户的门前摇起了铜铃。那悦耳的铃声,伴着晨风,就象一支支歌儿,钻进了大家的心窝里。

  活动反思: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3

  妈 妈,您别说我小,

  我会穿衣和洗澡。

  爸爸,您别说我小,

  我会擦桌把地扫。

  奶奶您别说我小,

  我会给花把水浇。

  爸爸妈 妈工作忙,

  我会做的事真不少!

  一、活动课题:别说我小(语言)

  二、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长大了,要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2、幼儿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并配适当的动作。

  三、活动准备:

  1、知道自己会做哪些事情。

  2、准备一些劳动工具。

  四、活动过程:

  一、谈话,我会做的事。

  1、小朋友都长大了,变能干了,会做很多事情了,你都会做些什么事情呢?

  (我会穿衣服,会自己穿鞋子,会擦桌子、椅子,会浇花,会拖地等)

  2、鼓励幼儿分组讲述。

  (让幼儿学会交流,把自己会做的事情讲给好朋友听听,通过交流知道自己很了不起,会做很多事情。)

  3、请幼儿到集体面前讲述,在别人讲述的时候,要求幼儿能安静地倾听。

  二、学习儿歌:别说我小

  1、今天我们学习的儿歌是《别说我小》。

  2、老师有感情的朗诵儿歌。

  3、让幼儿说说,你听到儿歌里是怎么说的?鼓励孩子用儿歌里的句式讲述。

  4、幼儿跟着老师朗诵儿歌2遍。

  三、幼儿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1、出示劳动工具,让幼儿认一认。

  2、你会使用这些劳动工具吗?

  3、请部分幼儿使用这些工具,根据幼儿操作的情况,老师给予正确的评价,鼓励幼儿要做自己能做的事情。

  4、鼓励孩子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四、仿编儿歌

  1、幼儿分组朗诵儿歌。

  2、鼓励孩子把自己会做的事情编成新的儿歌。

  3、幼儿分组学编儿歌,老师进行及时的指导。

  4、让幼儿把在小组里编的儿歌到集体面前讲述。

  5、根据幼儿仿编的情况,给予鼓励。

  五、活动延伸:

  1、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2、培养孩子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阿姨,你别说我小,我会刷牙和洗脸。

  爷爷,你别说我小,我会洗碗和拣菜。

  妈 妈,你别说我小,我会穿衣和洗脚

  孩子的话:

  我以前都不会穿衣服,现在我会了,我还会自己穿裤子、穿鞋子,会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具,还会浇花,每天早上和老师一起打扫卫生。

  孩子能在老师的帮助下,认识并使用劳动工具。

  老师的话:

  通过谈话,进一步了解幼儿都会做写什么事,同时激励那些还不愿意自己动手做事的孩子赶快动手,做能干的孩子。

  幼儿学习儿歌速度很快,都很积极。

  让幼儿在集体中学习使用一些劳动工具,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意识。

  幼儿能根据自己的感性生活经验,大胆的仿编。

  教后感:

  1、幼儿对自己长大了、变能干了感觉特别高兴,所以在一开始的谈话部分幼儿都很愿意说自己的优点,讲自己会做的事情,在学习儿歌时用的时间很短,朗诵两遍就会了。

  2、在仿编部分如果能让幼儿自己组织语言,更能体现孩子学习的主动性。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欣赏散文,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2、尝试用动作和表情来表达对作品的理解。

  内容:《好消息》

  准备:春天的背景图一幅,和内容相关的小图片若干;音乐光盘,U盘一个(内装幻灯图片),DVD一台。

  重点: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难点:能用动作和表情来表达对作品的理解。

  过程:

  1、引出主题,引导入趣

  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来欣赏一篇很美很美的散文,欣赏以前咱们先一起来看看这篇散文的题目(逐一出示“好消息”这三个字),瞧瞧,它们都是哪些字宝宝?(幼儿说出题目)。我猜,大家一定想知道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好消息,现在,咱们快来一起听听这是个什么样的好消息?

  2、欣赏散文,感知理解。

  1)、播放录音散文,让幼儿在完整欣赏的.基础上,通过提问试着初步了解散文内容。

  提问:“你们听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好消息”?(幼儿回答,教师出示背景图),那你还听到都是谁在传递这个好消息吗?(将幼儿听到的名称一一展现在背景图上)。

  2)、再一次通过看幻灯图片和调整图片的顺序来帮助幼儿欣赏并理解散文的内容。

  提问:“到底还有谁在传递好消息呢?还有,它们是怎样传递这个好消息的呢?咱们一起在看看这里(电视)来听一次吧!”

  3)、教师边演示幻灯图片边有表情的朗诵散文。然后让幼儿找一找,是谁先知道的这个好消息它又告诉了谁?它是怎样告诉的呢?(鼓励幼儿用动作表现出来)。教师边调整图片顺序边出示相应的文字。让幼儿初步学习在画面和文字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萌发对文字兴趣。

  3、讲一讲,演一演,让幼儿尝试用动作和表情来表达对作品的理解。

  1)、请幼儿看着排好的图片顺序,跟着老师一起用好听的声音,好看的动作一起来念一念。

  2)、教师让幼儿说一说,小朋友春天可以干些什么事情?做这些事情你们是什么样的心情?鼓励幼儿用快乐的心情,高兴的表情来向老师传递这个好消息。同时配上背景音乐。

  3)、鼓励幼儿向同伴互相传递好消息。

  4、结束活动

  “春天来了,你还想把好消息传递给谁?还有,小雨点落下去后,他还会落在哪里?请小朋友好好想想,下节活动来告诉老师。”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5

  一、教学目的:

  1、让幼儿对故事图片有个感官上的认识,培养其语言复述能力和理解能力。

  2、在看看、听听、玩玩、讲讲等游戏中表达自己的故事的.理解和认识。

  二、准备:

  图书(人手一册)、录音、纸偶、桌面玩具(立体、平面)

  三、过程:

  1)幼儿自己阅读。

  幼儿阅读图书,教师观察。

  幼儿主动提问。

  有什么地方不懂可以来问老师。(幼儿提问,其他幼儿能回答的尽量让幼儿回答)

  2)老师准备问题:

  三只小猪本来是住在哪里的?

  妈妈为什么要叫小猪们出去自己盖房子?

  什么叫草屋?

  砖屋是用什么做成的?

  大灰狼从烟囱里爬进去,猪兄弟们为什么要害怕?

  3)围绕重点讨论:

  你们觉得哪间房子最好?为什么?(巩固词:坚固)

  你们最喜欢哪只小猪?为什么?

  老师完整讲述故事,幼儿欣赏完整的书面语言。

  4)幼儿自由选择游戏。

  逐一介绍游戏内容,让孩子们在游戏中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理解故事内容,积极回答关于故事的提问。

  搜集有关消防员的资料,培养资料搜集的能力。

  活动准备:

  小象布偶。

  《小象救火》故事图卡(见材料制作)。

  “消防员”的图片。

  活动过程:

  1. 出示小象布偶,告诉幼儿小象很喜欢帮助别人,请幼儿猜一猜,按照小象的外形特征,他最适合从事什么行业。

  2. 出示《小象救火》故事图卡,讲述故事:

  小象常常想:“为什么我的鼻子这么长?”长长的鼻子有时让小象觉得很不方便,还害得他找不到工作。小象想当医生,可是长长的鼻子使他无法戴上口罩。小象又想当厨师,但鼻子却受不了高温,有一次还不小心烫伤了鼻子呢!后来,小象又想当服务员,可是他的`长鼻子经常碰掉碗盘。小象觉得自己什么也做不成,感到很失望。

  一天,小象一个人来到游乐场,正想好好地玩一会儿,突然听到小猫大叫:“喵!不好了,着火了,快来人呐!”小象顺着小猫的声音看过去,原来是旋转木马着火了。很多动物赶来帮忙,他们用水桶从附近的喷水池盛水来灭火,但是木桶太小了,火势仍然很猛烈。这时,聪明的小象走到喷水池边,呼一大口气,然后用鼻子用力吸水,再朝旋转木马喷水,来回跑了几回,终于把火扑灭了。

  动物们很感谢小象,他们也都羡慕小象有这么厉害的鼻子。小象发现自己的鼻子原来很有用,于是他决定要当一名勇敢的消防员。

  3. 与幼儿讨论:

  小象一开始为什么不喜欢自己的鼻子?(因为长长的鼻子给

  他带来了不便,还害得他找不到工作。)

  发生火灾后,其他动物怎样帮忙的?(他们用水桶从附近的

  喷水池盛水来灭火。)

  小象发现自己的鼻子有什么用?(他的鼻子可以用来吸水和

  朝旋转木马喷水,能把火扑灭。)

  最后,小象决定做什么工作?(他要做勇敢的消防员。)

  4. 请幼儿说说在生活中什么人负责灭火,可出示“消防员”图片。

  5. 向幼儿提问消防员除了灭火之外,还做什么工作,并请他们回家后与父母一起搜集相关的信息,下次回幼儿园时共同分享。

  活动评价

  能专心听故事。

  能回答老师的提问。

  能搜集有关消防员的资料。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回忆散文内容,根据散文内容进行拓展想象。

  2.尝试用动作表现人物的主要特征,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

  活动准备

  1.长藤、竹竿、木桩、木板桥贴纸。

  2.图片梳理表。

  活动过程

  1.师生共同回忆散文内容,为后续活动奠定基础。(回忆第一次活动时学习的内容)

  师生共同朗诵散文,鼓励幼儿用动作表现散文中的人物形象。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感受散文中的情感。

  提问:小动物们为什么要谢谢河马大叔呢?

  (通过交流,引导幼儿发现河马大叔乐于助人,小动物们互帮互助的情感,并且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感受及想法。)

  2.根据散文线索进行拓展想象,鼓励幼儿用动作表现人物的主要特征,丰富表演经验,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拓展散文人物。

  提问:你想扮演哪些小动物来过桥?要走哪座小桥?

  同伴间交流。

  (同伴间的交流能够帮助幼儿确立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

  配乐表演。

  用音乐表演的方式介绍自己,并用适宜的动作表现人物的形象特点。

  (道具以及头饰、音乐等的运用创设了表演的情境,如欢快清脆的配乐、低沉较慢的配乐等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认识角色,树立角色意识。)

  3.对幼儿的表演进行整理,并用散文的句式进行小结,为后续散文仿编奠定基础。

  引导幼儿模仿不同的小动物走不同的桥,感受散文的有趣。

  (在模仿的过程中幼儿也愿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表演散文以外的小动物用不同的方式过小桥的场景,有的扮演小蚂蚁走长藤桥,有的`扮演小白兔走木桩桥,有的扮演笨重的大狗熊走木板桥……有一位小朋友要表演小蛇过桥,他选择了细细软软的长藤桥,所有小朋友都觉得长藤桥太细了不适合长长的蛇,但是这丝毫没有动摇“小蛇”走长藤桥的想法,只见他思考了一下,趴在地上,两只手举过头顶合成蛇头的样子一卷一卷的,然后蜷缩着慢慢爬了过去。我问他:“小蛇是怎么过的桥?”他说:“小蛇用身体缠绕着长藤,就这样绕住爬就不会掉下去了。”孩子们有自己的想法,能够利用合适的道具发散思维,解决问题。)

  运用梳理表、卡通图片帮助幼儿记录仿编的内容,引导幼儿用散文的句式描述。

  (教师在标有四种不同小桥的梳理表上,分别粘贴幼儿扮演的动物,记录幼儿模仿的场景,再和幼儿一起用散文中的话来说。例如,河马大叔为什么在小河上扯起一条长藤呢?噢,它为小蛇架了一座桥。缠呀,缠呀,小蛇过了河。河马大叔为什么在小河上搭起一根长竹竿呢?噢,它为小猫架了一座桥。走呀,走呀,小猫过了河……所有仿编的内容都是小朋友们表演过的,都是他们自己创造的,自然而然能够吸引他们,让他们记忆深刻。)

  4.自然结束。

  附

  小桥

  河马大叔为什么在小河上扯起一条长藤呢?

  噢,它为蜗牛兄弟架了一座小桥。

  爬呀,爬呀,蜗牛兄弟过了河。

  河马大叔为什么在小河上搭起一根长竹竿呢?

  噢,它为老鼠夫妻架了一座小桥。

  走呀,走呀,老鼠夫妻过了河。

  河马大叔为什么在河里打了四根木桩呢?

  噢,它为小猴姐妹架了一座桥。

  一跳,再跳,小猴姐妹过了河。

  山羊爷爷和山羊奶奶来了。“过不去,过不去!”它们说。

  河马大叔正要想办法,小猴说:“我来!”

  小猴在木桩上钉了木板,为山羊爷爷和山羊奶奶架了一座小桥。

  “谢谢!谢谢!”山羊爷爷和山羊奶奶过了河。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中班语言活动教案03-10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11-05

中班活动教案:语言03-02

中班语言的活动教案08-27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09-29

语言活动中班教案02-24

中班语言活动设计教案11-05

中班语言活动春雨教案11-30

关于中班语言活动教案01-01

【热】中班语言活动教案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