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3-06-29 11:04:49 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模板汇总九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科学活动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关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模板汇总九篇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蜗牛,初步了解蜗牛外形的特征

  2.萌发幼儿对事物的探究兴趣,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蜗牛》视频

  2.蜗牛图片

  活动过程:

  1.导入--没有脚,没有手,背上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躲进房里头。有谁知道是什么动物?

  --是蜗牛。你们见过蜗牛吗?在哪里见过?

  2.认识蜗牛--你们都说见过蜗牛,谁来说说看蜗牛长的什么样?

  触角、壳、足、嘴巴--你们觉得蜗牛有眼睛吗?

  触角:蜗牛的眼睛长在长的那对触角上。蜗牛的触角是用来感觉外界环境的器官,如果用触角接触到障碍物,就会立即转变前进的方向。

  --那你们知道蜗牛的鼻子在哪里吗?

  蜗牛的触角中,短的那一对相当于它的鼻子,在短的触角下面还有一张小小的嘴巴--哪里是蜗牛的脚呢?蜗牛是怎么爬的?我请一个小朋友来爬爬看。

  蜗牛肚子下面扁扁的足就像是水波纹一样的横纹,蜗牛就靠着横纹的波动,慢慢爬行。

  --你们有没有发现,蜗牛爬过的.地方会留下什么?它是什么? 会留下闪亮亮的线。

  蜗牛在爬行的过程中身体会分泌出一种叫做"足腺"的分泌物,就像小朋友运动以后流汗一样,蜗牛也会流汗,但是它流的是叫"足腺"的分泌物爬行时候,这种分泌物不断的流出来,是为了减少摩擦,有利于蜗牛爬行,边爬边粘在了爬过的地方,等它干了,就变成了一条闪闪发光的线。

  --那老师再来考考你们你们知道蜗牛喜欢吃什么吗?(青菜、树叶、小草。。。)--蜗牛喜欢吃蔬菜、小草、树叶等等。咦,你们觉得蜗牛的嘴巴长的大吗?蜗牛的嘴巴长的小小的,只有针尖这么大,但是你们猜猜看它有多少颗牙齿?

  蜗牛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它有26000颗牙齿左右。蜗牛可真厉害!

  3.观看《蜗牛》短片--现在我们来看一个有关于蜗牛的小短片。(播放视频)--看完了小短片,我们都认识小蜗牛了,有谁来说说看你知道了那些有关于蜗牛的知识,看看谁是小蜗牛的好朋友。

  4.听歌曲《快乐的小蜗牛》学蜗牛爬,碰见障碍要改变方向爬。 --现在让我们变成小蜗牛带着房子去旅游吧!先长出两只小细脚,再背上我们的房子,小蜗牛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出发吧!播放伴奏)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目标:

  1.通过两种颜色的混合,调出另外一种新的颜色。

  2.感受调色游戏的快乐。

  准备: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彩泥人手一份,泥工板人手一份,表格一张。

  过程:

  一、认识红色、黄色、蓝色

  师:老师带来了三种颜色的彩泥,请你告诉我,他们分别是什么颜色?

  二、幼儿操作探索

  1.观看教师变色

  师:告诉你们一个秘密,我把黄色和蓝色混在一起、拉扯多次,就能变出另一种颜色,猜猜看会是什么颜色?

  教师将蓝色和黄色的彩泥混合、拉扯,变出绿色。

  幼儿观察、讨论:老师是用黄色和蓝色变出了什么颜色?

  2.幼儿尝试用黄色和蓝色变出绿色

  师:现在请你也来玩一玩这个魔术,看看你变出了什么颜色。

  幼儿取弹珠般大小的黄色彩泥、蓝色彩泥,尝试混合、拉扯,变出绿色。

  3.幼儿尝试用两种不同的`颜色变出一种新的颜色

  A:幼儿猜测会变出的颜色

  颜色



  蓝色黄色



  红色黄色



  红色蓝色



  猜测






  结果






  B:幼儿操作、揭晓答案

  师:刚才小朋友用黄色和蓝色变出了绿色,现在老师要请你从红色、黄色、蓝色这三种颜色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两种颜色,变出一种新的颜色

  4.总结

  请你告诉大家,你在变色的时候,发现了什么秘密?

  三、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玩了这个神奇的变色游戏,知道了这三种颜色中黄色和蓝色混合会变出绿色,红色和蓝色混合会变出紫色,红色和黄色混合会变出紫色。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

  1、通过看一看,尝一尝,说一说等形式,让幼儿初步了解各种糖果的基本特征和作用,知道糖果里含有糖,糖是甜的是人体必需的营养。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发散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教育幼儿吃糖果要适量。

  【活动准备】

  1、各种各项的糖果若干,画上五官,富有表情。

  2、请每个幼儿从家里带来两种糖果。

  3、情景剧《小熊拔牙》的有关道具及场景。

  【活动流程】

  游戏导入——看一看——尝一尝——说一说——给糖果宝宝找家——情景剧《小熊拔牙》——延伸活动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教师戴上大糖的头饰,做大糖妈妈,带领幼儿到“甜甜大世界”去发现寻找糖果世界的秘密。

  大糖妈妈:小朋友,你们认识我吗?对,在上次的活动中小朋友都已经认识我了,我是麻渠大糖妈妈,今天我要带领小朋友到我们糖果类的大本营“甜甜大世界”去,在那里你们会认识更多的糖果,发现糖果世界的许多秘密,下面让我们快乐地出发吧!

  二、看一看

  大糖妈妈带领幼儿到“甜甜大世界”去参观,请幼儿认真观察各种糖果的不同形状、颜色和包装。

  大糖妈妈:小朋友,“甜甜大世界”到了!你们看,我的糖果伙伴们正在向你们微笑呢!快去和它们做朋友吧?看一看它们都是什么糖?什么颜色,什么形状?他们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幼儿自由分散的观察,教师个别引导)

  提问:你刚才看到了哪些糖?它们是什么样子的?以前吃过吗?是什么味道?它和别的糖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三、尝一尝

  让幼儿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亲自品尝糖果的味道,加深幼儿对各种各样糖果的认识。

  大糖妈妈赠给每个小朋友一个礼物,请小朋友每人挑选一块糖果进行品尝,并说出糖果的形状、颜色、味道。

  四、说一说

  请幼儿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还见到过什么糖果?吃过什么糖果,什么形状、颜色、味道等?

  五、给糖果宝宝找家

  请幼儿根据不同的要求给糖果宝宝找家:

  1、按照颜色的不同给糖果宝宝找家(红色、黄色、绿色、白色、棕色等)

  2、按照形状的不同给糖果宝宝找家(圆、方、椭圆、半园、三角等)

  3、按照软硬程度的不同给糖果宝宝找家(棉花糖、橡皮糖;冰糖、水果硬糖)

  4、按照味道的不同给糖果宝宝找家(如菠萝味、桔子味、奶味、巧克力味)

  六、表演活动:情景剧《小熊拔牙》

  请幼儿观看情景剧,知道吃糖果虽然有利于健康,但是吃多了对身体不利。

  看完表演后提问:

  1、小熊为什么要拔牙?

  2、你看了这个表演,明白了什么道理?

  大糖妈妈小结:糖是我们身体里面必需的营养,但是不能多吃,要适量。吃多了不仅会伤害牙齿,还会造成肥胖。所以吃糖要讲究科学,不能无节制地乱吃。吃完糖后一定要漱口或刷牙,晚上睡觉前千万不要吃糖。

  七、延伸活动:

  带领幼儿离开甜甜大世界,到美工区利用糖果包装纸去制作精美的手工制品。

  故事《小熊拔牙》

  熊妈妈去上班,小熊一个人在家里玩耍。临走前,妈妈对爱吃甜食的小熊说:“妈妈不在家,你要洗洗脸,刷刷牙,不自己拿饼干,不自己吃甜瓜……”。小熊痛痛快快的答应了妈妈的话。小熊洗了洗脸,理了理头发,就是不想刷牙,不刷就不刷吧。小熊想起家里甜甜的饼干,可是已经答应妈妈不吃它。找到一罐甜甜的蜂蜜,好象妈妈没说它,果酱呢,也可以尝一下。小熊拿出了盘子,盛一盘蜂蜜,盛一碗果酱,一口一口的吃干净。啊!好甜啊!甜到舌头根底儿,甜到牙齿跟儿!咦?怎么变酸啦?哎呀呀!甜变酸,酸变疼。哎呦!疼得小熊直叫唤!

  兔大夫正好从这儿过,听见了小熊的叫喊声,连忙走进小熊的.家。“小熊张开嘴,让我看一看!你这个牙齿真不好,得补一补,你这个牙齿也不行,得换一换!“兔大夫拿出针管打麻药,然后又拿出钳子,要把小熊的牙拔掉。“一、二、三!”小熊的牙齿太大,兔大夫用力往外拔。小熊疼得眼泪往外冒。

  小熊的牙齿终于拔掉了,擦上点儿药。“你的牙齿还疼吗!”“不疼了!”“以后要好好保护你的牙齿,要不一个一个的都烂掉!”“怎么保护它们呢?”“不能吃那么多的甜食,不偷吃饼干,不偷吃蜂蜜,每天要把牙齿刷几遍,早一遍,晚一遍,里里外外都刷遍!”小熊不想让自己的牙齿都拔完,所以从那以后,他记住了妈妈和兔大夫的话,不吃那么多的甜食,天天坚持刷牙。小朋友你们的牙齿疼不疼?你想好好保护自己的牙齿吗?想想兔大夫的话吧。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寻找起点和终点之间多条可行走的路线,发展观察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2、通过实践,让幼儿知道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并乐于尝试。

  3、引导幼儿用别人能接受的方式与人交往。

  活动准备:

  1、相关教学ppt

  2、路线图(自制)

  活动过程:

  一、初步学会观察画面,感知"经过xx到达小熊家的路线"。

  1、故事引入,激发幼儿兴趣(直接出示ppt封面,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师:你从图片上发现了什么?

  2、小兔、公鸡、小鸡到小熊家做客。(出示路线图1)

  (1)观察小熊家的位置。

  (2)分别观察三条路旁的不同风景。

  (3)引导幼儿边操作边说"经过…到达小熊家"。

  二、通过故事的发展,引导幼儿进入小动物追赶狐狸的故事情境。

  1、出示ppt,继续故事情节。(师:"狐狸抱着小鸡要从车站逃跑,我们赶快赶到车站去,咦!车站在哪里?")

  2、出示(路线图2)观察:

  (1)先观察路线图,找到小熊家和车站,认识起点和终点及街道上的建筑物名称。

  (2)引导幼儿说出要从三条不同的路分别去追赶狐狸。理解"从xx出发经过xx到达xx"的'多条路线。

  (3)"动物们到达车站,但是狐狸已经逃走了,狐狸带着小鸡跑啊跑啊,跑到了…。(出示ppt3),小动物们紧追不放,为了看清楚狐狸逃跑的路线,它们想了一个好办法,它们怎么做的啊?…"(重叠起来)(师:因为站得高看得远)

  结果它们看到狐狸跑到了哪里?出示ppt4,狐狸跑到了海边坐船逃走了,可是小动物没有船怎么办?

  三、观察(路线图3),引导幼儿知道要分别买不同的东西出海。

  1、引导幼儿看任务单,并示范一个走法。

  2、幼儿领任务单,说一说自己帮助谁买东西,用手指先走一走,再用水彩笔绘出路线图。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教师展示幼儿路线图,大家一起来验证对错。

  5、教师总结:小朋友们走了不同的路成功的帮小动物买到了自己需要的动东西,它们终于划着船出发了(看ppt)来到了狐狸的家,小熊推开门打算把小鸡抢回来,可是小鸡说话了"朋友们,别伤害狐狸,其实它只是想请我到他家来做客,他想做我的好朋友。谢谢你们对我的关心,我们一起喝茶吧"小熊说:" 哦!原来是这样,狐狸!你应该早告诉我们就好了"于是朋友们高兴的在一起聊天喝茶了!

  6、进一步让幼儿明确要和别人交朋友应具备的交往礼仪。

  活动延伸:

  音乐游戏《找朋友》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的树木,形成落叶树、常绿树的概念。

  2.知道常绿树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落叶树到了秋冬季节会落叶的特点,学习对落叶树与常绿树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收集各种各样的树叶,收集一些关于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带领幼儿到社区观察树木,捡落叶。

  1.利用晨间锻炼的时间,带领孩子们去社区捡落叶。

  2.引导幼儿认真观看树叶。

  师:你看到什么样的树叶,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

  小结:刚刚老师请小朋友捡了很多树叶,发现有的树叶是黄色的,有的是绿色的……

  二、集体交流自己观察的结果

  1.师:冬天到了,我们发现树叶有什么变化吗?树上的叶子都掉了吗?

  小结:冬天里的树叶,有的树上的叶子变黄了,慢慢的掉下来,有些树的叶子还是绿绿的'。

  2.冬天到了,为什么有些树的树叶掉了很多,有些树的叶子掉了很少,甚至不掉呢?

  (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有秩序地讨论)

  小结:原来呀,有的树是常绿树,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而有的树是落叶树,每年的秋天树叶就会开始变黄,渐渐掉下,到了春天的时候才会长出新的树叶。

  三、了解几种常绿树和落叶树,知道它们的名称。

  1.出示常绿树的图片,引导幼儿仔细看看,树叶的形状是什么样的?颜色是什么样的?这棵树叫什么名字呢?

  2.出示落叶树图片,小朋友再看看,这就是落叶树,它们的树叶是什么样的?颜色怎么样?

  3.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看看这些树有什么区别?

  小结:常绿树的叶子是硬硬的、光滑的、厚厚的、有水分;表面有蜡质。落叶树的叶子是软软的、粗糙的、薄薄的、没有水分。

  四、迁移幼儿经验,说说还知道有哪些常绿树和落叶树。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有哪些常绿树和落叶树吗?

  老师再次出示一些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图片,丰富幼儿对常绿树和落叶树的认识。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6

  一、活动名称:《采蜜》

  二、活动目标:

  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培养幼儿细致地观察能力与初步的`统计能力。

  引导幼儿学习10的形成,能手口一致地点数10个物体,知道9添上1是10。

  三、活动准备:

  花园背景图,画有9朵红花、9朵黄花。

  小蜜蜂移动卡片10张,红花与黄花移动卡片各一张。

  幼儿统计表。

  四、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教师出示花园背景图,请幼儿数一数红花有几朵?黄花有几朵?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

  基本部分:

  教师操作花朵卡片,帮助幼儿理解9添上1是10,并认读数字10。

  教师利用小蜜蜂到花园采蜜的情节,巩固幼儿对9添上1是10的理解。

  请幼儿自己数一数幼儿用书上的物品,数一数哪些物品是9个?哪些物品是10个?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记录结果

  组织幼儿交流统计的结果,并集体想办法让物品一样多。

  结束部分:教师总结,讲评幼儿表现。

  五、活动延伸:区角活动中,让幼儿继续观察摆放的物品哪些是10种或10个。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知道动物也会预报天气,了解一些常见的下雨前兆。

  2、初步学习将气象预报的知识经验在生活中加以运用。

  活动准备:

  拼图八幅,小猴布偶一个。

  活动过程

  1、引出话题:

  ——“夏天到了,经常会有雷阵雨,要是出门没带雨伞,就有可能被淋湿。看来,我们还真该了解一下天气预报。”

  (1)经验交流:

  ——“我们可以从哪里了解天气预报呢?”

  “小动物会不会给我们预报天气呢?”

  (2)交代任务:

  ——“动作是怎么预报天气的?这个秘密就藏在拼图里。”

  2、拼图讲述:

  (1)小组合作拼图,并讲述图意。

  (2)请各小组的`代表来讲述拼图内容。

  (3)小结动物预报天气的多种方式。

  3、迁移经验:

  ——“下雨前,日常生活中还会有哪些东西会有异常的变化?”

  “知道今天要下雨,我们应该做哪些准备?”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一)分享交流“会飞的××”,并进行分类。

  (二)有继续寻找生活中会飞的物体的兴趣。

  活动准备:

  (一)幼儿事先收集自己喜欢的会飞的动物、植物、人造物等图片,放在椅背布袋里,并在家长的帮助下尝试用猜谜的`形式介绍。

  (二)白板三块,空白小卡片若干,白板笔,水彩笔。

  (三)幼儿用书第4册封二、第1页。

  (四)挂图(《飞飞大集合》)。

  活动过程:

  (一)会飞的宝贝大家猜。

  1、游戏“我说你猜”。

  ——前几天,请大家收集会飞的宝贝,我也带来了一样。我先说说它的样子,你来猜猜,我最喜欢的会飞宝贝是什么?穿着 绿衣裳,头顶白绒球,风儿吹过来,变成小伞满天飞。(幼儿 猜并说说猜测的理由,而后教师出示蒲公英的图片,验证谜底。)

  ——谁愿意让大家猜猜你的会飞宝贝?(请个别幼儿说谜面,其他幼儿猜测,而后出示宝贝图片验证。)

  2、互相介绍自己带来的会飞宝贝。

  ——每个小朋友都带了自己最喜欢的会飞宝贝,跟旁边的好朋友介绍一下,你带来的是什么?它会怎么飞?(幼儿结合自己带来的图片资料进行介绍。)

  (二)宝贝找家

  1、幼儿讨论分类方法。

  ——天黑了,会飞的宝贝要回家了。它们说要跟同一类的宝贝住个家,这些会飞的宝贝可以分成几个家?你想怎么分?(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你最喜欢哪种分类方法?为什么?(根据幼儿的说法,随机出示白板,在每块白板上画上标记,如按动物、植物、人造物分成三类,分别画虫、蒲公英、气 球的标记;如按自然物、人造物分成两类,分别画虫、气球的标记。)

  2、幼儿尝试按白板上的标记分类。

  (三)寻找会飞的朋友。

  1、看挂图,找找还有哪些东西会飞。

  2、讲一讲还有哪些东西会飞。

  ——除了白板上张贴的、挂图上画的之外,还有哪些动物、植物、 人造物会飞?(幼儿讲述,教师随机在空白卡片上画简笔画 并补充在白板上。)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 .了解动物不同的睡觉方式,初步懂得动物睡觉方式的原因。

  2.能大胆讲述观察的结果,体验游戏的快乐。

  3.热爱大自然,有了解动物的兴趣和愿望。

  活动准备:

  1.绘本:《一本讲述睡觉的书》、ppt课件。

  2.动物睡觉知识课前调查。

  3.动物图片、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参观交流,引起兴趣。

  教师:上次请大家完成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收集小动物睡觉的秘密,你收集了吗?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吧。

  二、交流调查情况,了解不同的睡觉姿势。

  教师:你收集的是什么小动物?它睡觉的姿势是什么样的?

  教师小结:小动物睡觉的姿势各不相同。有的站的睡,有的躺着睡,有的蜷着睡,还有的倒挂着睡。

  三、绘本阅读,了解多种动物的.睡觉方式。

  教师:老师也带来了《一本讲述睡觉的书》,里面有许多动物睡觉的秘密,请大家看一看,说一说。

  教师:你看到了谁?它是怎么睡觉的?

  教师小结:动物睡觉的姿势、睡觉的时间和睡觉的地点都不同,那是因为它们长得不一样,生活的地方和生活的习惯不一样。

  四、巩固游戏,体验快乐。

  1.问答游戏。

  2.模仿体验。

  五、拓展延伸,了解其他动物睡觉的方式。

  教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睡觉的秘密?

  活动延伸:

  日常活动:继续了解动物的睡觉方式,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进一步了解睡眠与人类的关系。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1-16

《筷子》中班科学活动教案05-02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叠加05-02

科学活动有趣的转动中班教案05-18

筷子中班科学活动教案03-03

中班科学活动《会唱歌的车》_中班教案06-22

【精选】中班科学活动教案3篇10-06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精选15篇)05-29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精选17篇)05-12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5篇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