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会教案

时间:2023-07-13 10:22:09 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大班社会教案模板集锦八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社会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有关大班社会教案模板集锦八篇

大班社会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引导幼儿体验分享成功的心情。

  2、通过“机灵宝宝”,引导幼儿动脑筋,想办法,帮助别人,助人为乐,同时让大家共同分享成功和经验。

  3、活动中,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意识。

  【活动准备】

  20条宽布条,奖牌若干个,小红花若干。

  【活动过程】

  一、在体育活动比赛中,体验分享成功心情。

  1、教师:今天我们班要举行一次奇怪的赛跑运动会…“两人三足跑”

  2、小朋友们自由组合,两人一组,每组发一根宽布条,教师讲解“系”的方法及安全注意事项。

  3、分组进行比赛,给最后获胜的两个小朋友发奖牌,教师提问:“大家怎样一起分享他们的成功呢?”

  4、幼儿回答不同的方法:

  ①全班小朋友一起鼓掌、欢呼。

  ②为他们竖大拇指夸奖他。

  ③发给他们奖杯

  ④给他们唱高兴的歌

  ⑤给他们发小红花

  ⑥给他们送鲜花。

  ⑦对他们说鼓励、祝福的'话。

  5、根据幼儿回答的办法,一一进行实践,让小朋友们在实践过程中,体验分享成功的快乐心情。

  二、在体验分享心情的基础上,尝试分享成功经验。

  1、提问:为什么赵凯和张航能跑第一呢?其他小朋友也想跑的快,也想跑第一,请他们两个给大家讲讲怎样两个人才能配合好,跑的快,

  ①两人说出:我们两个一边跑,一边喊着“一二,一二”口令;

  ②两个人先说好,先跑外边的两只脚,绑在一起的两个脚后跑。

  2、幼儿重新分组练习,共同体验分享成功的经验。

  三、通过游戏活动“机灵宝宝”让大家共同分享成功和经验

  1、开展“机灵宝宝”游戏活动,教师提出三个问题,请小朋友们争当“机灵宝宝”动脑筋、想办法,共同分享经验和成功。

  问题:

  ①莹莹小朋友每天中午睡不着觉,你有什么好办法,帮助她很快入睡?

  ②琪琪小朋友总是丢东西,你有什么好办法帮助他改掉这个毛病?

  ③晓晓小朋友吃饭总爱挑食,还爱吃零食,你怎样帮助他改掉挑食的毛病?

  2、给讲出自己办法的小朋友发小红花,同时让大家共同分享经验和成功。

  我园大班在进行物质分享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孩子们学会并掌握了分享玩具、图书、食品、幼儿用品等等,在此基础上,我们又设计了一组精神分享的教育活动,如分享朋友、分享快乐、分享成功、分享困难等,这些活动的设计,注重了对精神分享的情感体验,使幼儿初步尝试并获得精神分享带来的快乐!

大班社会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看问题、想事情往往是以自己为中心,还不能顾及别人的感受,客观评价他人的水平还不高。大班年龄段的孩子在评价别人的时候,看到的都是别人的不足,与别人发生矛盾时,往往从别人身上找原因,指出的都是别人的缺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注重发展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形成对他人正确、积极地评价,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可见,培养孩子发现欣赏他人的优点和长处是尤为重要的。

  《嗨,你真棒》是一个培养孩子社会交往能力的活动,从中学会尊重别人、赞美别人,以体验为主,通过说一说、找一找、送一送的活动过程,引导孩子去观察和寻找周围人身上的优点和长处,提高孩子认识他人的水平和能力,并能以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情。

  【活动目标】

  1、发现与欣赏同伴的优点与长处,知道每个人都有长处并会赞美别人。

  2、感受赞美别人与被别人赞美的.愉悦情感。

  【活动准备】

  1、幼儿活动视频。

  2、人手一张点赞卡。

  3、点赞展板一块。

  【教学过程】

  一、理解大拇指的含义,交流感受。

  1、了解大拇指代表的含义。

  出示"大拇指",提问:这是什么?大拇指表示什么意思?

  2、交流自己的相关经验。

  提问:你得到过大拇指吗?什么原因得到的?你的心里什么感觉?

  你夸奖过别人吗?为什么夸奖他、她呢?夸奖别人时你的心情怎样?

  小结:你们能发现别人的优点,你真棒!

  二、发现欣赏他人优点,尝试用适当的方式赞美别人。

  观看视频一,集体找优点,知道每个人都有长处。

  观看视频二,讨论交流,发现他人的优点,会用恰当的语言赞美他人。

  夸一夸:他有什么优点?

  小结:你们善于观察,发现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和长处。你真棒!

  三、赠送点赞卡,在互赠中感受愉悦

  1、说一说,发现同伴的优点。

  提问:你的同伴有哪些优点呢?

  2、画一画"点赞卡",赞美同伴。

  3、送一送"点赞卡",分享快乐。

  猜一猜:画出了好朋友的什么优点?

  夸一夸:互赠点赞卡,感受幸福。

  四、传递点赞卡,感受赞美。

  把点赞卡送给更多的人,赞美别人,快乐自己。

大班社会教案 篇3

  活动设计背景

  我们生活在寒冷的北方,每到冬季,就会出现银装束裹的冰雪世界。幼儿活泼好动,堆雪人、打雪仗……的冰雪游戏吸引着幼儿去参加户外活动。即培养了积极动脑相互合作的精神,也锻炼了身体,还能激发幼儿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活动目标

  1. 感受雪的颜色、形状。

  2. 引导幼儿观察和接触雪的变化。

  3. 能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或语言表达对雪的喜爱,让幼儿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热爱大自然。

  4. 感受多种玩雪的方法、感受堆雪人的乐趣。

  5. 学会一些防寒知识。

  6. 学习儿歌《雪地上的小画家》。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知道雪是怎样来的',雪的益与害。

  活动难点:用语言或艺术形式表达对雪的感受。

  活动准备

  提醒幼儿穿戴好防寒衣物,避免感冒或冻伤。为幼儿准备好一些玩时所需的工具。

  活动过程

  教师:

  ①问幼儿雪是从哪里来的?

  ②谁能说说雪花的形状?

  ③雪后我们周围会有什么变化?

  ④你都知道哪些玩雪的方法?

  教师启发幼儿各种玩雪游戏,让幼儿尝试各种玩雪的乐趣。组织幼儿要用团结、相互合作的精神堆建一个雪人。堆完后提醒幼儿把身上的、鞋上的雪打扫干净,把工具收好,放回指定地点。最后总结雪的作用。

  活动注意事项:

  ①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学习,给幼儿充足的时间去探究。

  ②积累一些幼儿对雪的观察记录。

大班社会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适应人际交往中的变化,乐意认识和接纳“新朋友”,知道朋友间友好相处。

  2、交流、分享并积极实践结交“新朋友”,了解新朋友的信息。

  3、体验交到新朋友并共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2个大班幼儿、友情卡、报纸若干、音乐、纸盒、笔、视频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新朋友。

  1、今天到这里上课,发现同学有什么变化?

  2、教师小结:为什么会选两个班的孩子上课呢?因为我们今天要认识新朋友。

  二、讨论,结交新朋友。

  1、你认为这里谁会成为你的新朋友?为什么?如何交到新朋友?

  2、每位幼儿离开座位,用自己的办法找一个其他班级的新朋友。

  3、你交到新朋友了吗?他叫什么名字?你为什么没有交到新朋友?

  4、交新朋友可以说些什么?可以做些什么呢?

  5、教师小结:交新朋友要大方、有礼貌。可以先介绍自己,然后问问朋友名字,说说大家的年龄、爱好等等,还可以握手表示友好。

  6、小朋友现在有了更多的好方法,就用这些方法重新再找一个新朋友,并且和交到的新朋友,两个两个坐在一起。

  三、记录,了解新朋友。

  1、你的新朋友叫什么名字?你还知道他的什么信息?

  2、(出示友情卡)在这张友情卡上,需要你填写朋友的信息,请你主动询问你的朋友,并把这些信息画下来,名字可以请朋友帮你填写。

  3、请你简单介绍介绍你的新朋友。

  4、教师小结:希望每位小朋友都能保管好这张友情卡,记住这位新朋友,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用这些结交新朋友的'方式,去交更多的朋友。

  四、体验,搭档新朋友。

  1、平时你和好朋友会玩些什么游戏呢?今天就和你的新朋友玩“叠报纸”游戏。

  2、新朋友之间两两组合,会得到一张报纸,听老师说“开始”,你们赶紧站在报纸上,小脚千万不能踩在地上。依次折叠报纸三次,玩游戏。

  3、收起报纸,放在这个纸盒里,坐回位置。

  4、请刚才玩的最好的一组说说:当报纸越变越小,你们是怎么完成游戏的?

  5、教师小结:与新朋友玩游戏时,遇到问题可以相互商量,相互帮助,这样才能玩的更开心。

  五、交流,朋友相处之道。

  1、除了玩游戏,我们平时还能怎样与新朋友相处呢?

  2、如果和新朋友在马路上遇到,你会怎么做?

  3、还可以怎么做呢?

  教师小结:朋友之间要有礼貌,互相帮助、经常保持联系,相信你们会成为永远的朋友!

  六、分别,说说悄悄话

  时间差不多了,我们就要分开了,你还有什么想对新朋友说的吗?赶紧说说悄悄话,和你的新朋友说再见吧!

大班社会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图书馆的功能,知道图书馆是一个收集、、保存、借阅图书的地方。

  2.知道在图书馆借阅图书的规则,养成爱看书、爱护书的好习惯。

  3.了解借阅图书的流程,体验借阅图书游戏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图书馆ppt、录像、投影仪;教学图示记录卡。

  2.“爱护图书”操作卡、勾线笔人手一份。

  3.“图书馆”场景布置。

  活动过程:

  (-)了解图书馆的功能,知道图书馆是收集、、保存、借阅图书的地方。

  1.图片导入,引发兴趣。

  (1)这是什么地方?你们去过图书馆吗?

  (2)你去图书馆干什么?

  (3)图书馆里有什么呢?

  2.观看图书馆录像,了解图书馆内部环境。

  (1)你看到图书馆里有什么?

  (2)教师简单,知道图书馆是收集、、保存、借阅图书的地方。

  (二)了解图书馆借阅图书的规则,养成文明借阅图书的好习惯。

  1.幼儿相互讨论:如果你在图书馆看书,应该注意什么呢?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

  2.幼儿交流分享,教师结合图示记录在图书馆需要遵守的规则。

  在图书馆有哪些需要我们遵守的规则?为什么要遵守这些规则呢?

  3.教师交代操作要求,幼儿操作。

  教师“爱护图书操作卡”幼儿根据图片内容进行判断记录。

  4.个别幼儿介绍操作卡记录情况。

  (三)了解借书流程,体验借阅图书的.乐趣。

  1.观看借书录像。录像中的小朋友是怎么借书的?先做了什么?再做了什么?

  2.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片记录借书流程。办卡--选书--借书--看书--还书。

  3.教师出示一本图书馆借来的图书,简单介绍标签、藏书章、条形码等标记。

  4.玩“借阅图书”情境游戏。教师介绍创设的“图书馆”情境,与幼儿玩借阅图书的游戏。提醒幼儿注意在图书馆借阅图书的规则。

  5.活动结束,教师简单,鼓励幼儿多去图书馆借书、看书,做一个知识渊博的小博士。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创设“图书馆”游戏区,贴上标记,提醒幼儿遵守规则。

  2.家园共育:鼓励家长带领孩子去图书馆办卡,和孩子一起去借阅图书。

大班社会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标志符号,理解标志符号表示的意义,了解标志符号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学习在新班级里设计简单的标志符号,萌发我是班级小主人的意识。

  教学准备:

  1、红绿灯标志。

  2、各种各样的`标志符号。

  3、flash动画。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吸引幼儿注意力。

  1、游戏:红绿灯。

  2、刚才老师一直没讲话,你们怎么能看懂呢?引出生活中的各种标志就是指令语言,人们看到它以后需按指令去做,否则就是违反了规则,会造成严重后果的。

  3、你们想知道会有哪些严重后果吗?

  二、认识各种标志:

  1、播放动画。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一段录像,看的时候记住录像里有哪些标记符号是自己认识的,是在哪里看见的?

  2、动画片看完了,你们能看懂动画片内容吗?你们还记的动画里有哪些标志?这些标志设在哪里呢?

  3、动画里哪个人他开着汽车行在哪儿?他有没有按标志去做呢?最后他去了哪里?

  4、刚才你见到哪些标志?幼儿说一个教师出示一个标志符号,并说说自己在哪儿见过这个标志的。

  5、懂得标志符号的重要性。

  小朋友,你们想一想为什么要设置标志符号?标志符号有什么意义呢?

  三、设计标志符号。

  1、我们小朋友刚升入大班,看看新教室有哪些地方可以设计标志,怎么设计呢?

  2、小朋友设计标志。

  3、讲讲自己设计的意图。

  活动延伸:带幼儿去户外找标志。

大班社会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正确对待换牙现象,了解乳牙和恒牙的区别。

  2、知道保护牙齿的重要性。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故事《换牙》的磁带。

  3、保护牙齿的视频。

  活动过程:

  一、丁丁担心啥。

  有一个小朋友叫丁丁,一天早上他的牙齿摇动了。这是怎么回事呢?丁丁的牙齿到底怎么了?

  教师播放故事前半部分(开头至"……就用手轻轻地碰碰牙齿")。

  丁丁的牙齿摇动了,他以为牙齿怎么样了?(烂掉了)。

  丁丁为什么以为牙齿烂掉了?(因为他昨天晚上偷吃了糖而且没有刷牙)。

  丁丁以为他的牙齿要烂掉了,会掉下来,他是怎么做的?(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张大嘴吃饭,还用手捂住嘴巴)。

  二、丁丁换牙了。

  老师发现丁丁害怕的样子,她是怎样做的呢?我们继续听下去。

  教师播放故事《换牙》的后半部分(从"这时,老师看见了……"至结束)。

  老师是怎样对丁丁说的?她为什么让丁丁别害怕?(因为丁丁的牙齿不是要烂掉,而是要换新牙了)。

  那你换新牙了吗?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旁边小朋友的牙齿,看看有什么发现,待会告诉我们。(有黑的牙齿、掉了几个牙齿)。

  如果我们再有牙齿摇动或者是掉下来你们会害怕吗?

  小结:你们为什么会不害怕了呢?因为换牙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自然现象,说明你们长大了。

  出示PPT1:我们在换新牙时,怎样才能有一口漂亮、整齐的牙齿呢?

  小结:我们在换牙的时候,不能用手去扳它,用舌头去舔,这样长出来的牙齿才会漂亮、整齐。

  三、乳牙与恒牙。

  人的一生有两种牙齿,一种叫乳牙,一种叫恒牙。你想知道它们吗?我们来听一听。

  教师以乳牙的口吻边讲述《老朋友和新朋友》,边出示PPT2。

  刚才老师说到了两种牙齿,它叫什么?(乳牙),对,这就是在我们吃奶的时候就长出来的牙齿,乳牙。

  那它叫什么呢?(恒牙)。这就是在乳牙之后会陪着我们一生的牙齿,他叫恒牙。

  出示PPT2:你们看看,乳牙和恒牙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牙齿的数量变多了,牙齿变大了,磨牙变多了,颜色变了)。

  那我们来数一数,看看乳牙有多少颗?那恒牙呢?恒牙比乳牙多,什么牙齿比乳牙多呢?

  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恒牙要来替换乳牙?

  小结:对,因为小朋友长大了,吃的东西越来越多,越来越硬,乳牙咬不动,嚼不烂了,所以要换更坚固的恒牙。

  恒牙会永远和我们在一起,那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呢?

  播放保护牙齿的视频。我们应该怎么样去保护牙齿呢?(早晨起床后,晚上睡觉前都要刷牙)。

  你们平时是怎样刷牙的呢?

  师幼共同学习刷牙。

  出示PPT3:你们想不想有这样漂亮、整齐的'牙齿呢?只要我们小朋友以后少吃糖、少喝碳酸饮料、早晚坚持刷牙,那么今后我们的牙齿就会变得既漂亮又整齐。

  活动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借儿童换牙期,对他们进行保护牙齿的教育,帮助儿童学习刷牙的正确方法,了解牙齿保健的常识,并初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帮助有牙病的孩子消除看牙的紧张心理。这节课,我始终遵循“激趣引题—经验交流—拓展延伸”这条主线,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灵活的采用情境激趣、图文结合、联系实际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了趣味性,生活性,实践性,达到了学生学会自我教育、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目的。在教学活动中,我充分运用多媒体、牙齿模具等资源,设计了一系列生活化的活动—“互相笑一笑”、“谈换牙的感受”、“说换牙时的难忘事”等满足了儿童的需要,并运用有关动画片有机地切入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参与,快乐学习。同时,我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观察、探究、讨论和交流的时间。在看完动画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辨析芳芳和奶奶换牙的区别,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牙齿,正确看待换牙现象,并初步弄清恒牙与乳牙的区别。在教学活动中我始终以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指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出现,注重教会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呈开放性,让学生充分参与活动,重视学生亲身体验,体现了《品德与生活》的生活化。

大班社会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幼儿做从瓶中取海绵球的实验,通过实验得出又快又好地取出全部球的办法,乐意探索取出全部小球最有效的方法。

  2、演习在遇到危险时大家有序、不拥挤从室内撤离。

  3、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自救。

  活动准备:

  1、将30只海棉球分别用绳子系住塞进大的透明的瓶口很小的塑料桶内,绳子挂在瓶子外面。共四瓶,每瓶都有30只。

  2、记录纸、笔。

  3、秒表一只。

  活动过程:

  一、探索从瓶中最快地取出海棉球的办法

  师:小朋友,看看老师今天为你们准备了什么?

  幼:各种颜色的球;幼:大瓶子。

  师:(拎起一根绳子从瓶中拉出一个球)来摸摸、捏捏这是什么球?

  幼:海绵球吧!软软的。

  师:是的,你们看这么大的海棉球。如果请你们把他们从瓶子里取出来,你们会怎么取吗?

  (评析:在日常活动中,有意地为幼儿设置问题情境,创造解决问题的机会,能有效地帮助幼儿把知识转化为生活技能。)幼:会,拎住绳子一拉。

  幼:用手进去拿。

  幼:把瓶子翻一个身倒出来……师:好,大家说的都有道理,让我们来试一试吧,现在我们把小朋友分成四组,每组有五个小朋友,比一比哪组先把球取出来。

  1、幼儿探索怎样用最快地速度把瓶子里的海绵球全部取出来的办法。(老师计时)老师:“1、2、3开始……”

  幼儿:“老师我们的球卡住了”

  幼儿:“老师他们抢着拉球,我的球取不出来。”

  老师:“想一想,这么多人一起拉行吗?该怎样取呢?“幼儿:“大家别抢了,一个一个取”。

  ……幼儿:“老师我们全部取出来了!”

  老师报各组取出球所用的时间:“第四组一分十二秒,第三组一分二十秒,第一组一分二十三秒,第二组两分钟”

  每组先后都取出了球。

  2、请幼儿讨论:为什么有的组速度快些,有的组速度慢些?介绍一下每组十怎么取球的、

  教师通过组织幼儿玩从瓶子里取球的实验获得的信息,引导幼儿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事物,并指导他们在观察现象中产生疑问,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这就是探究学习的源泉。

  第一组组幼儿:“我们一开始大家都用力往外拉球,结果卡住了出不来,大家都不让别人,就慢了。”

  第二组幼儿:“我们拉不出来就把瓶子口朝下往外倒,球一起挤在瓶口倒不出来,后来就让韶涵一个人拿,就一个一个全拿出来啦。”

  第三组幼儿:“我们的球也是跟第一组一样被卡住了,后来我们喊谁的名字谁就往外拉,就全拉出来了。”

  第四组幼儿:“我们卡住后,就是拿不出,后来我们一个一个转着拿,很快就拿出来了。”

  3、分析得出怎样取球更快些:一个一个拿球,不争抢。

  二、验证这个办法的可行性

  1、每一组将球再次装入瓶子后,用刚才的好办法试验一下。

  老师再次报告各组取出球所用的.时间:“第四组三十秒,第二组三十六秒,第三组四十秒,第一组四十四秒。”

  2、老师分别请最快地一组合最慢的一组分析了原因。

  最快的一组:“我们是一个接一个地转圈拉,大家眼睛都看好什么时候该拉,不浪费时间。”

  最慢的一组:“我们也是一个一个地拉球,但没有顺序,有时会有人不知道拉就会停一会儿。”

  :噢,大家合作取球时不能停顿,知道什么时候该自己拉了,要飞快地拉出来,否则会影响比赛的时间。按一个方向有顺序地拿是一个很好的注意。

  (评析:这一环节的设计有效地激发了幼儿的兴趣,使幼儿能够持久、深入地进行探索。但是探索与发现是学习过程的核心环节,只有保证足够的时间,孩子门才能充分地尝试、验证、发现,得己初步的结论,也才能在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有话可说。老师突破那些条条框框的限制,让幼儿有充分的探索时间,使幼儿的探究活动不流于形式。)三、(看录像:学生一起拥向教室门口逃生的片段)讨论怎样做就能逃出更多的学生?

  教师:“小朋友,我们一一段录像,边看边想他们怎样做就能逃出更多的学生?”

  幼儿:“他们不能一起挤在门口,这样很难挤出去,就像刚才我们拿球一样,如果他们一个一个快速地跑出去就会有更多人出来。”

  幼儿:“他们应该排好队一接着一个不停地往外跑就会多一些。”

  教师:“对,就像刚才我们取球一样,大家都想先出去,谁也出不去,最好的办法就是一个接一个有秩序地跑出去。”

  评析:教师适时补充“地震中逃生”的视频,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到镇定、有序在逃生时是多么重要。

【大班社会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社会教案大班社会02-06

大班社会畅想教案03-01

大班社会教案06-11

大班社会《微笑》教案06-06

社会健康大班教案01-31

大班社会微笑教案02-16

大班社会龙的教案03-20

大班社会春游教案05-01

大班社会优秀教案04-25

大班社会优秀教案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