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会教案

时间:2023-07-31 12:04:39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社会教案经典(8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社会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社会教案经典(8篇)

大班社会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感知和区分各种各样的声音,游戏中体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激发幼儿对声音的兴趣。

  2.了解声音与人的关系,让幼儿知道噪音影响人的身体健康,教幼儿养成不大声喊叫的习惯。

  3.丰富词汇:振动、传播、噪音。

  4.探索与实验,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大鼓一只,玩具小孔雀一只。

  2.每个幼儿一件发声玩具:沙筒、手铃、口琴、小手风琴等。

  3.录音机一架,录有各种声音的录音带一盒。

  4.智力学具若干盒。

  活动过程

  一、听听是什么声音

  1.教师出示口袋,摇动口袋中的手铃,让幼儿猜猜口袋里装的是什么东西,你怎么知道的?

  教师小结:声音是看不见的,只有用耳朵才能听到。

  2.让幼儿听录音,并说出这是些什么声音。

  3.启发幼儿说出平日还听到过什么声音。

  二、体验声音的产生

  1.将玩具小动物放在鼓面上,击鼓,让幼儿看玩具小动物在鼓面上活动的情况,并触摸鼓面感觉物体振动会发出声音这个道理。(丰富词汇:振动)

  2.幼儿边念儿歌,边用手摸摸颈部喉咙处,体验发声时声带也振动。

  3.让幼儿玩发声玩具,使其发出声响,提问幼儿:你是用什么方法,让乐器发出声音的?

  4.请小朋友在活动室里寻找可以发出声音的各种物体,让各种物体发出声音,幼儿体验不同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教师小结:物体振动能发出声音,不同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三、了解声音的传播

  1.教师请一幼儿到屋外拍手,让幼儿听后说出外面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怎么知道的?

  2.教师用鼓声和手表声让幼儿体验和区分声音有大小之分。

  3.教师小结:声音是可以传播的,声音大传播得远;声音小,传播得近。

  4.考考小朋友:“小明想听远方爸爸的声音怎么办?”启发幼儿说出声音多种传播的办法。

  四、玩学具找声音。了解声音与人们的关系

  1.让幼儿到学具里找画面,说一说哪些画面中的物体能发出声音,发出什么声音?进一步感受声音的特点。

  2.让幼儿讲讲喜欢听什么声音,不喜欢听什么声音,让幼儿了解“乐音”和“噪音”与人们的关系,懂得保护耳朵,养成不大声吵闹的习惯。(丰富词汇:噪音)

  3.带幼儿到室外继续寻找“各种各样”的声音。(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内容新颖,有创意,组织的形式灵活,能随机应变。而且,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与组织者,没有过多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在活动中成为真正的主人。这次活动提高了幼儿的思维灵活性,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

大班社会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指导树木对环境的益处。

  2、尝试与父母一同进行种植活动,了解粗浅的种植知识。

  3、感受大自然、周围环境的美好。

  活动准备:

  1、与本地区的公园、绿化部门联系,确定种植地点、种植内容。

  2、与园林部门的专业人员联系,请他们在种植过程中指导幼儿及家长。

  3、幼儿设计好种植树牌(参照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教师带领幼儿及家长来到种树地点。

  教师与幼儿共同讨论种树活动和注意事项。

  幼儿交流、讨论。

  2、幼儿与家长共同进行种树的.准备。

  引导幼儿集体念一首关于种树的诗歌。

  家长和幼儿与专业人员进行交流,了解种植知识和注意事项。

  幼儿与家长一同领取树苗、工具。

  3、幼儿与家长一起种树。

  幼儿与家长互相配合种树:摆放树苗-填土-浇水。

  幼儿将自己制作的植树牌在小树上。

  幼儿和家长与小树合影留念。

  幼儿相互参观同伴种植的小树。

大班社会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茶的分类及用途,学习区分红茶、绿茶、乌龙茶。

  2、欣赏茶艺表演,品尝功夫茶,初步了解品茶礼仪。

  3、初步感受、体验中国的茶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1、工夫茶茶具、茶叶;泡在透明杯中的红茶、绿茶、乌龙茶各一杯;品茗杯人手一只;古筝音乐;教师会表演工夫茶茶艺或邀请茶艺师表演。

  2、幼儿喝过红茶和绿茶;欣赏过常见茶具。

  活动过程:

  一、学习区分红茶、绿茶、乌龙茶,了解茶的分类及用途。

  1、观察茶叶,从颜色、外形、香味上区分茶叶,师介绍乌龙茶茶名的由来。

  ①师幼围站桌边,师:看看盆子里是什么?(教师启发幼儿比一比三种茶叶的不同。幼儿已有粗浅的辩茶经验,自然地用看颜色、闻味道、比外形的方法来区分盆中的茶叶。)

  ②师幼坐下,师提问:一共有几种茶?你认识哪一种茶?(幼儿轻松地分出其中的红茶和绿茶,师鼓励幼儿说说如何区分)

  ③师出示乌龙茶:这是什么茶?它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师告诉幼儿这种搓成小圆球状的茶叶叫乌龙茶,师讲解乌龙茶的传说。(乌龙茶幼儿没有接触过,教师介绍乌龙茶的传说时他们听得很专注,传说深深吸引了幼儿注意)

  ④师小结:三种茶叶分别是红茶、绿茶和乌龙茶,可以看茶叶的外形、闻茶叶的香味来区分。

  2、观察泡好的三杯茶,从茶汤的汤色、茶味上区分三种茶。

  ①师出示三杯茶:我用三种茶叶分别泡了三杯茶,怎么来区分它们呢?(幼儿争着说出红茶、绿茶的茶汤分别是红色和绿色,师肯定幼儿回答并启发说出乌龙茶的茶汤是琥珀色的)

  ②师:可以看泡好后茶汤的颜色来区分不同种类的.茶,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好几个孩子讲出了可以喝一喝,从茶的味道来区分不同的茶,我及时表扬,肯定可以看茶汤颜色、尝茶汤味道来区分三种茶)

  3、师小结:我们可以用看外形、闻香味、看汤色、品茶味来区分红茶、绿茶、乌龙茶。

  4、讲讲说说:喝茶的好处及茶叶的其他用途,师简单介绍中国茶的茶史,让幼儿知道中国是茶的发源地,是茶的祖国,激发幼儿民族自豪感。(喝茶的好处孩子讲了很多:止渴生津、提神益思、强身防病、减肥消脂等,这些知识都是在收集资料时积累的,当老师介绍中国的茶史,孩子脸上显露钦佩、自豪的神情,由衷感慨中国人真了不起)

  二、欣赏茶艺表演,幼儿品茶,感受茶文化。

  1、幼儿欣赏功夫茶茶艺表演。

  ①师:今天请大家喝功夫茶,什么是功夫茶小朋友猜一猜。(有的孩子说喝了功夫茶就会武功了,逗得大家哈哈笑)教师介绍: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为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要有一定的功夫,泡茶、沏茶、品茶都有很多的学问。

  ②教师表演功夫茶茶艺。(我身披传统披肩,操作精致的工夫茶茶具,用简洁易懂的话语介绍茶道,孩子目不转睛地欣赏,表演结束送上了热烈的掌声)

  2、教师示范闻香品茗:细闻幽香、品啜甘霖。

  教师:小杯的茶应该怎样欣赏和品尝呢?教师表演"闻香品茗"。(我轻轻地吸气闻香、细品香茶。教室里茶香四溢,古筝悠悠,孩子们屏息凝神深深陶醉)

  3、幼儿品茶,学习"三龙护鼎"手法,说说茶香、茶味以及品茶的感受。

  ①教师介绍"三龙护鼎"的品茗手法:以拇指与食指扶住杯沿,以中指抵住杯底,俗称三龙护鼎。

  ②幼儿人手一只品茗杯,师给幼儿斟茶,一起闻香品茗,互相说说乌龙茶的茶香、茶味以及品茗时心里的感觉。(孩子端起杯子翘着兰花指,颇有架势,脸上满是兴奋和惊奇)

  三、幼儿动手泡茶、品茶,交流感受,请听课老师品茶。

  活动反思:

  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浓厚,看到过爸爸、妈妈喝茶,和今天的学习联系后也有一些自己对茶的认识。

大班社会教案 篇4

  由于本次活动是从小朋友的谈话中生成的,小朋友从电视、广播等各种媒体听到、看到关于环境破坏的消息,知道了地球环境的破坏给我们带来的灾难。同时又看到了关于环保的各种图片,因此,儿童对这一活动很感兴趣,都很愿意参与到活动中来。

  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充分发挥儿童的主体作用,在引导过程中,层次清楚,目标明确环环相扣,给儿童充足的时间去看、想、说、做,让儿童在亲身体验、相互交流中学习知识。本次活动还注意渗透了其他领域的知识,注重儿童社会性的培养,如:合作意识、自信心的培养,及他人责任感的建立,使环保教育的面更广。

  设计意图:

  当今气候变暖是一个热门话题,新闻中在播,报纸上在讲。有一天,吃完早餐后的自由活动时间,我看见许多小朋友围者我们班有名的科学迷杨逸飞讲得热火朝天。我就悄悄地走了过去,想听听这些小家伙讲什么讲得这么投入。呵呵,把我吓一跳。他们在关心地球变热的问题。只听小科学迷说:“昨天,我在新闻中听到地球变热了。如果不阻止地球变热,南极的冰川将要融化,我们居住的地方都会被水淹没。”有的小朋友说,我也听爸爸说过;有的小朋友说,真可怕啊;有的小朋友说,那怎么办呢?我想,这是一个很好的话题,我何不设计一个活动,来增强小朋友的环保意识。让小朋友从自我做起,争当地球的小主人。于是,我设计了此活动。

  活动目标:

  1、培养儿童的责任感,使儿童知道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每个人都应该为保护环境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培养儿童从小有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有积极参与环保的初步意识。

  2、通过儿童向社会进行宣传教育,促使儿童知道“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懂得“地球只有一个,人类要保护好她”的道理。

  3、在制作宣传牌的过程中树立儿童的自信心,培养儿童的合作意识。发展儿童的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培养儿童动脑,动口的学习习惯。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利用户外活动或郊游的机会,引导儿童观察周围的环境。让小朋友知道地球就是我们的家园。

  2、儿童准备:收集有关地球变热的`资料和图片;事先了解有关地球变热的知识。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请小朋友一起念儿歌《地球妈妈是我家》,引出课题。

  二、基本部分:

  1、请小朋友一起看课件,听故事《地球妈妈变热了》。

  2、请小朋友说一说“地球妈妈”为什么变热了。

  3、看课件老师地球变热的原因:科学家分析了地球变热的原因,认为主要是人类自身不合理的活动造成的。比如,砍伐森林树木,草原上过度放牧,就减少了能吸收二氧化碳、呼出氧气的森林和牧草等植被。还比如,海洋上船舶航行,污染海面,尤其是油污染海面,使海水不能正常地吸收二氧化碳。更主要的是工业发展,兴建许多工厂,大量矿物燃料的燃烧,烟囱冒烟,汽车排放废气等,增加了很多二氧化碳。三者加在一起,就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猛增。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就像给地球盖的屋顶,愈来愈厚,地球表面散发的热量无法散到宇宙中,都被二氧化碳阻挡了,这就叫“温室效应”。也就像我们到玻璃暖房一样,太阳光可以照进来,热量散不出去,屋子里就暖和了。

  4、看课件让小朋友了解地球气候变热给我们带来的灾难。地球变热使居住在地球上的广大居民受到热浪的袭击,天气少雨、干旱,影响作物正常生长。由于地球气候变热,南极冰山也会渐渐融化。冰山融化,会使海平面上升,那么许多沿海城市就会被淹没,整个地球就将面目全非。

  5、 “地球妈妈”变热了,就像我们小朋友生病发烧了一样。“地球妈妈”生病了,那我们怎么办呢?请小朋友讲一讲如果你是“地球医生”你会怎么给“地球妈妈”治病呢?

  6、看课件,日常生活中防止地球变暖的措施:出门时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使用环保型的汽车;少使用空调;多植树造林;每次减少一分钟淋浴时间;不使用的家用电器要把插头拔掉;停止设置电饭煲处于保温状态;购物时携带购物袋,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减少看电视的时间;家人尽量在同一房间活动等等。

  五、结束部分:

  鼓励儿童向家人宣传保护环境的知识;分小组制作宣传牌(共同讨论,自由分工)

  1、自己设计宣传画。

  2、自编宣传标语。

  3、装饰宣传牌。

大班社会教案 篇5

  活动目的:

  1、理解故事内容,并能从中受到启发,懂得要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2、了解小学生活,并向往成为一名小学生

  3、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4、引导幼儿初步养成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话题:

  1、师生交流:你每天晚上几点睡觉?早上几点起床?睡觉前都会做些什么事?

  2、讨论:晚上睡得很晚,好不好?为什么?

  经验提升:一名合格的小学生,是不应该上课迟到的,所以每天晚上一定要按时睡觉,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这样白天才会有精神去学习本领。

  二、欣赏故事《小鳄鱼上学》

  有一只小鄂鱼,每天晚上很晚睡觉,白天上课天天迟到,还打瞌睡,可是后来小鳄鱼变了,上课不再迟到了,也不再打瞌睡了,他是用什么方法来把坏习惯改掉的呢?

  幼儿观看演示PPT《小鳄鱼睡觉》

  提问:

  1、小鄂鱼它每天都睡的很晚,早上也起不来,这给小鄂鱼的学习带来什么影响?

  2、最后小鄂鱼有没有把坏习惯改掉,鄂鱼爸爸用了什么方法?最后成功了吗?

  三、交流讨论:

  你有什么好方法,可以来帮助那些晚上睡不着的.小朋友,让他们晚上早些睡觉呢?

  活动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孩子的主动性还是挺高的,思维比较活跃,能够积极回答,发挥想象这是好事,但是一些孩子给的答案太过于脱离实际,而且也偏离了"早睡早起"的主题。我想,在这个活动之后,我可以拓展些这方面的内容,加深这个活动。比如有孩子提出:"老师,我晚上要学很多的东西,不能睡得太早,不然学不成东西。"这的确是个挺矛盾的事情,因为有的家长给孩子的压力是挺大的。而且这个问题也不是孩子能解决的。于是我让孩子们把这个问题带回去思考。也许通过跟爸爸妈妈的一起交流以后再来讨论,效果会比较好。

大班社会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知道地球对人类和动植物的重要性。

  2、了解地球的灾难及简单的原因。

  3、愿意为保护地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动准备:

  1、幼儿在活动前收集过关于地球灾难的故事、图片等资料并初步了解原因。

  2、关于地球灾难的图片若干。

  3、将各种资料和图片制成展板。

  4、地球仪一个。

  活动过程:

  1、出示地球仪,引起幼儿兴趣。

  “小朋友看,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地球仪)“小朋友知道我们生活在哪个星球上吗?”

  (地球上)“我们生活的地球就像这个地球仪一样是圆圆的',除了我们人类,地球上还有什么?”

  (动物,植物)教师小结:地球上不仅生活着我们人类,还有各种动物,植物也生活在美丽的地球上。

  2、通过观察图片,让幼儿交流、了解地球的灾难。

  (1)“人类,动物、植物都快乐地生活在地球上,但是地球上有许多灾难会给我们的生命带来伤害和威胁,我们一起来看看有那些灾难。”

  教师出示海啸、地震、雪灾、干旱等图片,让幼儿观察。

  “海啸、地震、雪灾、干旱这些灾难是自然灾难,是我们人类无法避免的。但是有些灾难是我们人类自己造成的,我们一起来看看,想想如何来避免灾难的发生。”

  (2)教师出示水土流失、水污染、空气污染、冰川融化等图片,让幼儿观察。

  “这里的森林怎么了?动物会怎么样?”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人类乱伐树木)“这里的河流怎么了?水里的鱼会怎么样?

  “看看图上的天空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会这样?“幼儿讨论、交流。

  (3)“森林没有了,水变黑了,空气被污染了,人类会怎么样,动物会怎么样?”

  (会生病、生命受到威胁)教师小结:由于人类不注意保护地球,乱伐树木、乱扔垃圾、排放废气、污水,造成森林变小,水土流失,水域和空气被污染;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也受到了威胁。

  3、教师和幼儿共同讨论如何保护地球。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为了让人类、动物、植物有一个美丽的家园,我们该怎样保护我们的地球呢?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幼儿自由讨论。

  如:不乱扔垃圾,不往河里排污水,不向天空排废气,节约用水,多植树,把垃圾分类处理等。

  “怎么让大家都了解地球的灾难,都去保护地球呢?”

  教师出示图片、资料,引导幼儿制成展板。

  “我们可以把这些图片制成展板让大家都来参观,让大家知道保护地球是每个人的责任,让大家都来保护地球。”

  4、体验活动:给垃圾分类。

  “小朋友看这里有许多垃圾,但这些垃圾并不都是没用的,有的还可以回收再利用。如废纸可以捣成纸浆后做再生纸,碎玻璃可以加工后再做成玻璃瓶、玻璃杯。回收垃圾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还可以保护资源,是保护地球的一种很好的方法。现在请小朋友给垃圾分类吧!”

  教师出示两个垃圾桶,让幼儿分类。

  “幼儿园里每天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垃圾,我们带着垃圾桶去回收垃圾吧!”

大班社会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画面,了解秋天是农作物成熟的季节,感受丰收的喜悦。

  2、初步了解农民劳动的辛苦,培养幼儿尊重农民的情感,并懂得爱惜粮食。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

  2、说明收割顺序的图片四张。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引出话题。

  师:现在是秋天到了。秋天里的果园大丰收了,你们都知道有哪些果树的果子成熟了呢?

  (幼儿自由交流。分享平时的经验)

  教师:秋天,苹果,句子,橙子和稻谷都成熟了,所以我在这样美的季节里,我们能够吃到很多新鲜的水果!

  二 、让幼儿观察图片,了解农民伯伯在秋天里的工作

  师:那这些水果都是谁收的呢?你们见过农民收水果吗?那我们在看看吧!

  (教师出示教学挂图,让幼儿认真看,看完之后并用完整的语言进行描述图片的内容)

  师:图上都有谁?他们在什么时候做些什么事情呢?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语言来描述图片上的事情吗?

  (让幼儿逐一讲述图片)

  教师:原来呀!农民伯伯在天气很热的.时候,他们都要去收果子,而且他们收果子是要经过很多过程的,这样果子才能够保存的很完整。有了农民伯伯,我们才会有这么多的水果吃。

  (教师出示农民伯伯,收割情景的照片)

  师:老师这里有很多图片,你们用完整的语言来描述图片,说了之后,请你们来看看哪一张照片是最先做的事情了呢?给这些图片来排队吧!

  三、教师介绍农民伯伯的工作,培养幼儿尊重农民伯伯的情感

  师:我们刚刚看了农民伯伯收割稻谷和水果工作时的照片,那你们还知道农民伯伯还要做什么工作呢?

  (让幼儿说一说自己了解农民伯伯的工作)

  教师:农民伯伯每天很早就要起床,下地干活了,他们要播种,要给庄家施肥、除虫、除草,等到庄家成熟的时候,还要给他们一点点收割下来,然后一袋袋包扎好,就变成礼物我们超市里的大米了!农民伯伯还要在家里养猪养鸭养鸡,他们每天都有很多的事情来做。

  (引导幼儿大胆表述自己对农民伯伯的想法,培养幼儿尊重农民伯伯的情感)

  师:农民伯伯这么辛苦为我们做那么多事情,如果没有农民伯伯这么辛苦,做事情,那我们就吃不到那么多的东西了,可能连吃饭都吃不饱呢!但是很多却是看不起农民伯伯,那你们觉得他们做的多吗?那我们要怎么样做?你们对他们有什么想法?你想说什么呢?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应该尊重农民伯伯的工作。爱惜粮食,每天吃饭都要吃干净,不能剩饭,做一个能干的好宝宝。

  四、结束活动。

大班社会教案 篇8

  预期目标:

  1、运用已有经验,尝试以计划书的形式安排十元钱的使用,初步培养理财的意识。

  2、培养幼儿协商及大胆表达想法的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对元、角换算有初步了解,懂得十以内的分合;有出游购物的经验;每组一张记录纸、一支笔(有以往记录的经验)、PPT。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出示PPT)

  妈妈明天要带豆豆出去玩,可是给豆豆提了要求:计划一下明天怎么玩?在这些活动项目中选择,不超过十元钱。

  请你们为豆豆出出主意,重申计划的要求。看看哪一组的`计划书中,能用十元钱玩到最多的项目?

  (关注:幼儿对活动要求是否理解、倾听习惯)

  二、分组协商,讨论记录

  辅助提问:“把你的想法告诉你的小组”、“还有其他安排的方法吗?”“怎样能用十元钱玩到最多的项目?”

  (关注:幼儿协商的方法、幼儿是否大胆表达不

  相关提问:

  1、你们是如何安排的?为什么这样安排?(引导幼儿观察、倾听其他组的不同安排)

  2、你们是怎么想的?哪组用十元钱玩到最多的项目?

  (关注幼儿交流中表达的方式、不同经验的分享)

  辅助提问:

  用了多少钱?还剩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超过了怎么办?

  小结:同样用十元钱,可以有不同的计划;有些小组活动项目的数量是一样的,但活动的内容可以不同;有的小组虽然不是活动项目最多的,但有他们的想法,也能让豆豆玩得很高兴。豆豆谢谢你们为他做的计划,明天他一定玩得很高兴!你们以后进入小学后也可以动脑筋安排好你的零用钱。

【大班社会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社会教案大班社会02-06

大班社会优秀教案04-25

大班社会春游教案05-01

大班社会《微笑》教案06-06

大班社会教案06-11

大班社会优秀教案11-04

大班社会龙的教案03-20

大班社会微笑教案02-16

社会健康大班教案01-31

大班社会畅想教案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