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8-02 08:24:25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运用文言文三步习读法:即认读、品读、创读进行教学。首先扫除文字的读音障碍,特别要注意多音字、通假字的读音,推敲每一句的朗读停顿;再在指导学生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清故事情节,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推究作者的创作意图;第三步是引导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审美评价,鼓励学生多角度审美,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

  第二篇短文《乘船》以学生自学为主,用竞赛方式检测学习效果。

  [教学流程]

  第1课时

  (一)导人新课

  1导语。'诚信'是做人的准则,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崇尚诚信的民族,在我国五干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许许多多的像'曾子杀猪'这样的诚信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撷取其中的两朵小浪花,伴随着古人的'足迹,去寻访诚信的真谛吧!

  2简介作家作品。

  (世说新语)作者刘义庆(403一-牡U,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宗亲,袭封临川王,曾主管京城地方事务,任荆州刺史等职,有政绩。为人简素,爱好文学。身边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世说新语》是他和手下人杂采众书编纂而成,是我国最早的笔记小说。全文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个门类。记载了从汉末到东晋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阶层的轶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人物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情况。

  (二)指导学生了解学习文言小说的一般方法

  引语:你们觉得文言文要怎样学?

  2学生交流,归纳。

  3文言文三步习读法。

  (1)认读:辨读字词,朗读课文;

  (2)品读:理解文意,推究主旨;

  (3)创读:审美评价,延伸创造。

  (三)学习《期行》

  1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修正,齐读课文。

  2品读。

  (1)疏通文意。学生借助注释理解文章大意。重点词语教师予以点拨。

  (2)通过讨论,理清故事情节。

  (3)同桌互述故事,推荐优秀者上讲台表演。

  (要求表演的学生注意语气、神态,力求绘声绘色,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完后认真点评)

  (4)探究主旨:《期行》让人明白一个怎样的道理了

  (要点提示:告诉人们诚信是立世之本,要人们做一个守信的人)

  3创读。

  (1)齐读课文(要求有感情地朗读)。

  (2)《期行》这篇文言小说短小精悍,全文不足150字,但故事情节完整,人物性格刻画得栩栩如生,你能否就文中一两个人物的言行,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自由探究,可能大多数学生会赞赏元方的做法,斥责'友人'的无礼。如果学生说陈太丘、元方也有做得不妥的地方,'容'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3)'元方人门不顾'友人,试设想,友人会怎么想或怎么做?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一节课绐同学们介绍了文言文三步习读法,大家还记得吗?(回顾上一节文言文的学习方法)这堂课我们学习《世说新语》中的另一篇《乘船》,今天,老师既要测试一下你们的自主、探究能力,也要看看你们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分小组学习《乘船》,教师巡视指导

  1小组交流学习方案(方案应有学习步骤的安排,有问题的设计和解答,还可以有疑难问题的提出)。

  2选定并修改完善学习方案提交班上交流。

  3按照确定的学习方案,小组合作学习,疑难问题可求助老师。

  (三)设置问题由学生答题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中的'避'是什么意思?

  '幸尚宽'中的'幸'是什么意思?

  '王欲舍所携人'的'舍'与'太丘舍去。的'舍'意思一样吗?

  '宁可以急相弃邪?'是设问还是反问?

  翻译句子(每组推一人抽题答读原句,说译文)。

  (1)幸尚宽,何为不可

  (2)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3)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4)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4简答题

  (1)作者创作这个故事,目的是让人们明白一个怎样的道理呢?

  (2)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如何评价?

  5《世说新语》的故事篇幅都很短小,但能通过人物的片言只语或行为细节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鲜明生动。《期行》中的(友人)'下车引之'¨元方人门不顾',《乘船》中的一人求助的动作描写,简直像几幅漫画,你能根据故事的内容用笔画出来吗?

  (四)总结

  (五)作业

语文教案 篇2

  《珍珠泉》是一篇略读课文,以“珍珠泉何以为珍珠”为探索主线,力求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和谐互动的实践氛围,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热情参与,积极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走进文中情景,自主地去探寻美、体验美和交流美,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设计理念】

  《珍珠泉》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课题组把它归属于语言积累型。教学略读课文,应该在老师的引导下,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在“一课一得”的理念指导下,教学本课的重点设定在紧扣“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留心观察景物”这一单元主题,凭借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思考、讨论、积累,逐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读中欣赏、积累语言,感悟珍珠泉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按一定顺序叙述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在读中欣赏、感悟珍珠泉的特点,积累语言,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按一定顺序叙述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泉”的资料、图片,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预设】

  一、资料导入,揭示课题

  1。用“资料袋”导入新课:请阅读“资料袋”中的材料,看看我国有些什么神奇的泉。(1分钟)2。在我国的崇山峻岭中,分布着许许多多的温泉,这是我国的一大旅游资源。比如:昆明市安宁的温泉富含矿物质,有调理身心,治疗疾病的神奇功效,被誉为“天下第一汤”;坐落在宁海县城西北20公里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境内的宁海温泉,被天台山和四明山环抱,风景绝佳,如同“世外桃源”。在腾冲县的.火山群中,有许多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热气升腾的泉水,其中最大的泉水被称为“热海”。不少地方还有一些被誉为“珍珠泉”的泉水。比如,昆明市黑龙潭的“珍珠泉”,安宁市曹溪寺的“珍珠泉”……(出示图片,学生欣赏)(1分钟)

  3。在课文中,“我”的家乡的山林中也有一眼“珍珠泉”。想知道这是一眼什么样的泉吗?让我们跟随作者去欣赏它的美丽身影吧!(板书课题:珍珠泉)

  【设计旨意】:通过阅读资料,回忆自己所见过的泉,增加感性认识,拉近与课文的距离,为学习课文做准备。

  二、一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对照拼音读准“镶嵌、青苔、蕨草、青褐色、缘故、一嘟噜、绽放、扑哧、干涸”等词语,并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5分钟)2。四人小组成员轮读课文,通过各组员的声情并茂的朗读,相互正音,相互学习,同时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初步感悟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钟)

  3。四人小组交流:

  (1)说说读了课文后,家乡的珍珠泉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你喜欢课文中的那一段,把这段读给大家听听,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4分钟)

  【设计旨意】通过读、听、议,既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大意,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采用多种识字方法自主识字6个,练习正确书写8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积累好词好句。

  2、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格列佛在小人国的经历。

  教学重点:

  讲述格列佛在小人儿国的经历。

  教学难点:

  创编格列佛在小人儿国的经历。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让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斯威夫特的资料。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讨论交流: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格列佛是伦敦的一个著名医生,喜欢航海旅行的他无意中来到了一个神奇的岛上,岛上生活着一群身高不满五寸的小人儿。格列佛在小人儿国里经历了一段奇特的遭遇,但是最后还是回到了家乡。)

  (二)再读课文,讲述故事。

  1、再读课文,想想,格列佛在小人儿国有哪些奇特的遭遇?

  2、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3、讲述格列佛在小人儿国的经历。

  (1)小组内说一说。

  (2)指名学生上台讲述。

  (三)学习生字

  1、在读课文时,你认识了哪些生字?

  请学生当小老师带领全班读,并说说哪些字是读音要注意的。“吊”“筐”是三拼音节,有介母“i”,但最好直呼。“遮”是翘舌音。

  2、你认为哪些生字容易写错,需要提醒大家注意?按结构,本课的生字可以分成几类?

  左右结构:醒、钩、缝

  上下结构:箭、筐、吊

  左中右结构:绑

  半包围结构:遮

  “缝”字笔画较多,注意避让右边。

  三、练习

  你有什么办法记住这8个生字?(字音、字形)

  醒、钩、缝 、箭、筐、吊、绑、遮

  四、总结

  本文的生字比较多,希望同学们牢固掌握。文章内容方面,要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 住作者的'写作思路,会复述。把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

  五、作业

  1、自主积累文中的好词语。

  2、向你的父母或朋友,讲述格列佛在小人儿国的经历。

  板书设计:

  小人国

  受到攻击

  受到礼遇 奇特经历

  协助退敌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够分类积累词语。

  2、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自己独立阅读理解现代诗。

  3、能围绕一个主题条理清楚地说一段话。

  4、能把自己假期中最快乐、最精彩或最让人感动的一件事写清楚。

  教学重点:

  1、分类积累词语。

  2、能围绕一个主题条理清楚地说一段话。

  教学难点:

  1、把句子写具体。

  2、能够有顺序的、语言具体的围绕主题写一件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录像短片《小明学语文》

  导语:小明今年上四年级,他特别喜爱积累词语,可是由于方法不正确,积累起来十分费事,你们能帮帮他吗?

  二、出示词语

  瞧 看 瞅 扫 视 盯着

  讲 说 商量 告诉 劝告

  落落大方 窃窃私语 源源不断

  1、寻找规律:

  (1)从词语的意思来归类记忆。

  (2)从词语的'结构来分类记。

  2、夺红旗:比一比,谁记得又快又准。

  3、比一比,谁的词语多?照样子再说几个。

  三、语文大观园

  我们下面要去语文大观园玩一玩,可以三个一群,两个一伙结成小组逛。大观园里有许多新奇有趣的活动,积极参加,还能得到积分呢!让我们看看哪个小组的积分最高!

  1、(出示)一扇门

  谁能有快又准得背会门上这首古诗,大门就会开开。

  2、(出示)一只小猴子

  一只小猴子挡住了去路,它带来了一篇小诗歌,如果能有感情地读出来,它就让你过去。

  3、妙语堂(练习句、段、篇)

  介绍:妙语堂里妙语连珠,我们将在这里有什么发现呢?还是进去看看吧!

  你能说说你的寒假见闻吗?

  练习说。

  指名说。

  四、小结

  五、作业:把你们今天说的写在本上。

语文教案 篇5

  内容简析:

  本次拼音复习安排四项内容,包括巩固熟记声母、区别形近声母和读拼音巩固识字等。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23个声母,能熟练地按顺序读出并连成一幅图画。

  2.能区别d、b、q、p这四个形近声母;能区别平舌音z、c、s和翘舌音zh、ch、sh的读法。

  3.指导学生边学拼音边认汉字,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熟记声母,区别形近和音近的声母。

  教学难点:把相应的拼音和汉字连起来。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准备:

  23个声母卡片,硬纸做的笔画“l”和“c”。教学挂图、带音节的花篮,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我介绍:

  教师事先将23个声母做成头饰分给23个学生戴在头上,并以卡片的字母命名为每个人的名字。(上课时老师就请23个声母朋友作自我介绍。)

  师:我们已经和全部的汉语拼音声母交了朋友,你们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吗?

  生:23个。

  师:下面我们就请23个声母朋友按先后顺序来和大家见面并自我介绍,好吗?(好。)先请第一个朋友上来。(大家鼓掌欢迎)

  b:大家好!我叫b,是大家的好朋友,大家欢迎我吗?(欢迎)……

  师:23个声母朋友分别向我们进行了自我介绍,你看,他们多勇敢啊!他们想手拉手一齐走进动物园里和小白兔一齐玩,你们也想去看看可爱的小白兔吗?(想)

  师:(出示课本挂图)这里有一幅未完成的图画,请小朋友当个小画家按顺序连声母,完成这幅图画。

  二、指导学生复习第一题“按顺序连字母”。

  1.师拿着卡片,请学生按顺序齐读23个声母。

  2.师让学生观察每个声母身边有一个什么样的符号?(小圆点)

  3.师示范:从b身边的点开始起笔与p身边的点相连,然后再与m身边的点相连。请同学们猜一猜,如果老师把23个声母连完以后,会连成什么图画?想不想知道?(想)

  4.让学生试连,师巡回指导。

  5.引导交流,你是怎样连的?(学生边说,老师接着在图片上连线。)

  6.观察:师连成了什么动物?(小白兔)

  7.师:你们是这样连的吗?同桌互相检查,师巡视,及时纠正。

  三、指导学生复习第二题“我会记”。

  1、师:同学们,你们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出示硬纸片做的笔画“l”和“c”,它们可以用来拼成什么声母,能拼成几个?2.自己动手拼一拼,看谁拼得快,拼得对。生:我有办法。(接着指名上去拼)3.指名上讲台上拼,学生边拼边说拼的过程。如:拼b是先放竖,再把半圆放到竖的右下边,学生拼一个,师在黑板上贴出相应的卡片。

  2、齐读卡片b、p、d、q,读儿歌:右下半圆b,b,b,右上半圆p,p,p。……(生:我记住啦!)

  3、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办法,b的形状像数字6,q的形状像数字9,跟老师念:正6b,反6d,正9q,反9p……。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三、四题)

  一、指导学生复习第三题“比一比,读一读”。

  1.复习平舌音z、c、s,翘舌音zh、ch、sh、r的读音。(先按顺序读,再随机抽读。)

  2.对比读:z—zh、c—ch、s—sh,看谁读得好。(开火车读,小组读,集体读)

  3.复习区别平舌音、翘舌音的字形。

  (1)说说平舌音、翘舌音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2)师教读口诀,区别字形。如:平头小鸭zzz,z加h,zhzhzh……。

  (3)看图读拼音(先看图说话,再读拼音)。

  四幅图的内容是:zǔmǔ(祖母)、zhú zi(竹子)、cāchē(擦车)……

  二、指导复习第四题“连一连,读一读”。

  1.老师先把八个词语做成卡片,发给八个学生,然后把八个带有拼音的花篮图贴在黑板上,老师叫“一二三”,下面的八个同学就上讲台找自己相应的花篮,找到的,老师就把这个花篮送给他们。(下面的同学不停地喊“加油!加油!”)

  2.做完找花篮游戏之后,接着指导学生连一连,读一读。

  三、总结。

  师:1.同学们,学习汉语拼音有趣吗?(有趣)你们学了拼音有什么收获?(生:学习汉语拼音,我们可以做游戏,画画,说普通话,有趣极了。)

  2.通过画画和游戏,巩固了拼音和识字,生动有趣,学生乐学乐记。

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体会词语的不同感情色彩,按照不同感情色彩给词语分类。

  2.了解两种批注方式,学习做读书笔记3.开展祖国在我心中主题活动,抒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4.练习说明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课时:

  4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体会词语的不同感情色彩,按照不同感情色彩给词语分类。

  2.了解两种批注方式,学习做读书笔记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两种批注方式,学习做读书笔记

  三、教学过程:

  1.导入;同学们,今天又到了游览语文百花园的时候了,我们快看看,这座百花园里都有哪些迷人景色,让我们欣赏?请你浏览一下,看看你能提取哪些信息?

  2.新课:

  (1)了解词语具有感情色彩:

  ①读词语,思考每组的两个词语感情色彩有什么不同?你有什么发现?

  ②你能读读下面的词语,给词语分类吗?

  褒义:真诚善良视死如归心急火燎

  贬义:凶残虚伪暴跳如雷贪生怕死

  拓展:

  A除了以上这些词语,你还能写出几个褒义词、贬义词吗?

  B除了褒义词、贬义词以外,还有一些介于中间的词语,叫中性词。你能举出几个这样的词语吗?(2)学习写读书笔记

  ①阅读125127页内容,你学懂了什么?

  ②汇报交流:

  A阅读宁宁和丫丫对话,你读懂了什么?

  认识两种批注方式:眉批是写在文章上方的空白处,旁批是把自己思考或体会写在文章旁边的空白处。做批注好处:对理解文章内容、学习语言表达都有益处。B阅读阅读平台

  先自己把故事读一读,想一想有什么感受。

  再看一看别人的批注,对照一下自己的认识

  最后,另选几处有感触的地方,尝试进行眉批及旁批。C拓展:D阅读一篇短文,交流自己的批注。

  独立阅读,写批注小组交流,相互学习

  (3)积少成多

  背诵《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作业:阅读一篇短文,做学习笔记。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2.抒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读了本单元的课文,大家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爱国志士们的情怀,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使我们也想说些什么。经过这么长的准备时间,大家分小组搜集了资料、写稿、进行了演练,今天我们就汇报。

  (二)新课:

  1.提出要求:

  演讲者: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语气、语调、手势和演讲内容协调。朗读时,注意读出作品的情感与语调。

  听众:认真听,听后进行评议,以红花的形式给出评议。评出本班此次演讲活动的优胜者。

  2.演讲、评议

  ①抽签。②按照抽签顺序进行演讲。③群众评委评议:

  演讲题目内容形式

  观点条理感染力新颖情感表演辅助手段3.评出本次活动的优胜者。

  4.活动总结作业:写一份活动总结,简要回顾本次活动的过程,写出大家的收获与感受,还可以写一写以后开展活动的想法。字数不少于400字。

  第三课时(作文指导课)

  一、教学目标:

  1.指导选材

  2.练习说明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怎样写具体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同学们,上星期老师布置一个任务,请同学们找出自己认为最好的绘画作品或摄影作品拿来,进行展示。今天,我们把大家拿来的作品汇集在一起,开展一个绘画、摄影作品展览,同学们要仔细观察、欣赏,选出最能打动你的作品,并试着把它介绍出来,谁介绍的好,谁就被评为最有品位的观众。

  (二)新课:

  1.指导选材

  ①提问:要想成为最有品位的观众,我们首先要做什么?

  ②引导学生认识到选材的重要。

  请23位同学展示自己选好的作品,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相机指导:

  ③大家尝试用发现的眼光重新欣赏自己中意作品的特点。2.指导怎样介绍①明确本次作文要求要想介绍得好,哪位同学能说说,你认为在介绍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

  按照一定顺序介绍。(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中间到两边等)

  介绍得要具体。

  要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教师随机板书以上要求

  ②明确重点要求:你认为这些中哪一项任务最难完成?(内容具体)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做到具体?

  重点指点:要想说具体,就要认真观察图上人物动作、神态,加自己的想象,他在什么情况下做的动作,他说了什么?

  让这位同学在大家帮助之后,再次介绍这幅画。

  总结学法:刚才,我们用什么方法把这幅画的内容说具体?

  引导学生总结:细致观察,展开想象,想像合理。展开想象,再自己介绍这张画或照片,看谁说的生动、具体。把说的内容动笔写下来。题目自拟。作业:完成本次作文。板书设计:写一幅绘画、摄影作品

  1.按照一定顺序介绍。(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中间到两边等)

  2.内容具体。(细致观察,展开想象,想像合理)

  3.感受真实。

  第四课时(作文评改)

  一、教学目标:

  1.充分肯定学生的.习作,采用多种方式给予赏识,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

  2.在习作评价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尊重富有个性和创意的表达。

  3.培养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通过互相赏识,让学生明白怎样才能把内容写清楚、写具体,以及如何写出成功后的感受。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兴趣

  (二)新课:

  1.明要求回顾本次习作要求。

  2.展示赏析

  (1)精彩题目展示。出示学生的习作题目,请大声读读题目。

  (2)精彩内容展示。

  ①小组赏析。请同学先在小组里读读自己文章中最满意的片段,再推荐出一个最优秀的片段,让全班同学互相欣赏一下。

  ②集体交流。

  请各组推荐出的小作者有感情地朗读片段。要说说推荐的理由,并演示,划出精彩的地方。

  欣赏一二篇完整的文章,请同学们谈谈听后的感受。

  3.修改完善上面这些同学已经获得最有品位的观众称号,其他同学想不想当?好文是改出来的。

  ①示范评改

  出示一个片断,师生共同修改。

  ②自主修改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体会燕子过海的辛苦和艰难,懂得要爱护益鸟燕子。

  2.学会本课生字11个,理解“寒冷、昼夜、疲倦、崇敬”等词义。

  3.运用前两课学到的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读懂描写燕子过海不怕辛苦、艰难和写水手们对待燕子的态度的句子。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能按提示用“……怀着……心情(干什么)”写句子。

  6.能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重点、难点:

  理解写燕子过海不怕辛苦、艰难和写水手们对待燕子的态度的句子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燕子过海的辛苦和艰难。

  2.学会本课生字11个,理解“寒冷、昼夜、疲倦、崇敬”等词义。

  3.运用前两课学到的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读懂描写燕子过海不怕辛苦、艰难和写水手们对待燕子的态度的句子。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写燕子过海不怕辛苦、艰难和写水手们对待燕子的态度的句子

  教学难点:体会燕子过海的辛苦和艰难。

  教学准备:地图、地球仪、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每当春天,燕子就会从南方飞到北方;到了秋天,燕子

  又要从寒冷的北方飞到温暖的南方去。同学们你知道吗,燕子从北方飞到南方去,会飞过哪些地方?今天,我们来学习《燕子过海》一课,看看小燕子是怎样飞越大海的。

  二、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

  1.听录音。

  2.看地图或地球仪,知道燕子过海要飞过哪些地方。

  3.请学生简单地说说课文什么地方令人感动。

  4.再听录音,说说课文的哪句话写得特别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研究课文的开头。

  1.许多同学说课文的开头写得好,我们来读一读,具体说说好在哪里。(运用了设问——自问自答的写法)

  2.自问自答的写法在本单元的哪一课学过?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这是我小学的老师》)

  3.练习朗读,把大海无边无际、很辽阔的感觉读出来。

  四、学习第2自然段。

  1.轻声自读这一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理解词语“不分昼夜”。

  讨论:燕子干吗要“不分昼夜”地飞呀飞?

  3.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这一段,边听边想像:你脑

  海里有没有出现一幅美丽的图画?你觉得课文的哪些词语用得特别好?

  (①风平浪静:没有风浪。

  ②“蓝色”一词写出了颜色。

  ③“寒冷”、“温暖”是一组反义词,用在句子中很具体。)

  4.读读写写这些好词语。

  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五、学习第3自然段。

  1.自读这一段,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燕子实在是太疲倦了。

  2.理解重点句:

  “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看见我们的船像雨点一样地落下来,伏在甲板上休息。”

  ①出示句子,齐读;

  ②比较读,说说加点字作用;

  A“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看见我们的船像雨点一样地落下来,伏在甲板上休息。”

  B“燕子一定是疲倦了,看见我们的船像雨点一样地飞下来,停在甲板上休息。”

  播放录音

  出示句子

  ③交流:

  (“太”写出疲倦程度深;“落”说明已经飞不动了;“伏”是说燕子已经疲倦到连站都站不动了,只能伏在甲板上休息

  ④让学生做“伏”的动作

  ⑤对比读,体会

  3.那为什么燕子只休息“一会儿”就又“展翅起飞”了呢?

  4.理解“崇敬”的意思:

  讨论:水手们为什么“崇敬”小燕子?

  你是怎样学懂这句话的'?

  5.再读读这一段,看看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如:停止了呼吸的燕子,已经没有知觉了,水手们为什么要“轻轻放”)

  六、小结,朗读。

  1.小结:

  每当春天,燕子就会从南方飞到北方;到了秋天,燕子又要从寒冷的北方飞到温暖的南方去。一路上,它们要历尽千辛万苦,飞过辽阔无边的大海。在过海时,有的勇敢的展翅飞翔,有的却永远不能飞起来了,它们回到南方真不容易!这些小燕子为了回到南方不怕辛苦,不畏艰难,真值得我们赞美和学习!

  2.感情朗读。

  七、作业布置。

  1 抄写词语4遍。

  2 作业本1、2。

  3 感情朗读课文3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燕子过海的辛苦和艰难,懂得要爱护益鸟燕子。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按提示用“……怀着……心情(干什么)”写句子;

  4.能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对祈使句和设问句的作用理解

  教学难点:仿写句子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感情朗读课文1、2、3自然段。

  2.说说课文插图的内容。

  二、学习第4自然段。

  1.读这一段,思考:这些话是谁对谁说的?

  2.为什么作者让我们不要伤害燕子?

  3.读下面的话,与课文最后一段比较读,体会:

  “因为燕子在到达目的地以前飞过大海十分辛苦、艰难,所以我们不要去伤害它们。”

  “当你看见燕子飞来的时候,请不要伤害它们吧!你可知道,在到达目的地以前,它们飞过大海,是多么辛苦、艰难!”

  (文中第一句是祈使句,带有命令的口气,要求我们爱护燕子;第二句是感叹句,带有对燕子不怕辛苦、不畏艰难的赞美。)

  4.感情朗读。

  5.当你看见燕子飞来的时候,应该怎样做?

  你还想对有可能伤害燕子的人说些什么?

  6.读读背背这几句话。

  7.朗读全文,选择自己最感动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三、仿写

  1.仿写第一段的设问句。

  2.用“有的……有的……”写句子。

  3.用“……怀着……心情(干什么)”写句子。

  四、课堂作业

  1.完成作业本上的第3、4题。

  2.听写第4自然段(作业本第6题)。

语文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围绕中心,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组织方法。

  2.培养学生在占有一定材料的基础上(或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掌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概括事物的共同特点的能力。

  二、难点、重点分析

  1.归纳的中心。

  分析:文章介绍了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再现了它的画意美,显示了设计者和工匠们的智慧和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

  2.苏州园林中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合称四大名园,作者为什么没有提到,却把苏州所有的园林都写到了?

  分析:苏州园林蜚声中外,作者对苏州园林的个性特色略而不提,而是异中求同,经过比较归纳,准确地抓住了各个园林建筑的共同点,并用精练的语言加以说明,这就避免了用很多文字写个别园林,而给读者以鲜明的整体感。文章的结构层次安排也很巧妙:一是没有按常见的空间顺序,而是采用了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先作概括说明,明确说明中心;二是围绕中心作具体说明,其间又以从大到小从主到次为顺序,使文章条理清晰。这样,读者不仅领略到了苏州园林的整体美,也获得了具体感受。

  3.归纳说明文的一般特点,的特色。

  分析:说明文的一般特点是: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恰当地安排说明顺序,灵活地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语言准确,明晰,表达充分、严密。这是一典范性说明文,构思缜密,脉络清楚。说明准确,叙述生动是的显著特点。

  4.作者对苏州园林的印象是什么?有什么意图?

  分析:"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开头写总的印象,揭示了文章的意图:让大家用艺术的眼光去鉴赏苏州园林。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苏州是个有悠久艺术传统的历史名城,全城有一百多处园林(种植花草树木,供人游赏休息的风景区),可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这艺术性很强的说明文就概括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基本特点。作者叶圣陶。"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他原籍江苏苏州吴县,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入的研究,因此写得很有特色。

  (二)检查预习,出示小黑板正音正字,补充解词。

  1.正音正字:镂lu,从钅,娄声,不读lǔ,嶂zhàng不读zhāng。

  2.补充解词:(1)因地制宜: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2)标本:本意是经过而保存原形的动物、植物、矿物等实物样品,供观摩、研究之用;文中借来形象地说明苏州园林的价值(3)败笔:字写得不好的一笔;画画得不好的.部分;诗文中写得不好的词句。(4)图案:有装饰意味的花纹或图形,以结构整齐、匀称、调和为待点。(5)重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峰。峦,小而尖的山;嶂,直立如屏障的山峰。文中指假山堆叠的形状。(6)俯仰生姿:有的向下,有的向上,形成各种美好的姿态。(7)珠光宝气:珍珠与美玉发出的光辉。(8)闲适:闲静舒适。(9)明艳照眼:鲜明艳丽,使人眼明目亮。

  (三)范读课文、引导分段。

  文章可分三段。第一段(1~2自然段)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总印象和共同点。第二段(3~9自然段)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共同点:处处入画。第三段(10自然段)交代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不止以上写的",结束全文。

  (四)讲析第一段(1~2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提问: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印象是什么?这种印象是怎样得来的?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学生答问,明确:总印象为: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印象由一二句中两个"到过"而来。作者的总印象指明了苏州园林在各地园林中的地位,告诫我们鉴赏我国园林不应错过苏州园林。

  2.词义辨析。

  (1)"其他地方"指哪些地方(指苏州以外)

  (2)标本、标志、标准。这里有""之意;标志,记号;标准,规范、衡量事物的准则。

  (3)鉴赏、观赏、欣赏。鉴赏,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观赏指观看欣赏;欣赏指对艺术品的领略和玩赏。文中选用"鉴赏"一词,明确要求我们对苏州园林不只是观看,玩赏,还要作分析、。

  3.学习第2自然段。

  (1)齐读第2自然段。

  (2)提问:苏州园林的总特点是什么?哪些方面最能体现这一特点?作者在遣词上有什么匠心?学生答问,明确:苏州园林的总特征是"处处入画"(学生划出书中相应文字),具体表现为四个"讲究"和一个"一切"。这是下文说明的总纲和顺序。

  四个"讲究"构成排比,暗示了下文(3~6自然段)具体说明内容。"一切"既上文四个"讲究",又为下文(7~9自然段)的小处埋下伏笔。

  "亭台轩榭"是园林中的主要建筑,分布范围广,风格类型一致,用"布局"最能说明这类设置的全局性和整体性。"池沼"在园林景色中主要起连通、映照、组织作用,平旷的图景或大小不一、相互关联的若干景点,用"配合"一词最为恰当。"花草树木"美在千姿百态的形态组合和万紫千红的光色辉映,因而用"映衬"。"近景远景"不是园中的单一的、某一类,而是同一方面的景色整体画面,所以说"层次"。可见作者遣词很准确,贴切。

  4.讨论第一段两自然段之间的逻辑关系及第一段与第二段的结构关系。明确:第一段的两节为因果关系。正因为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才使它具有"标本"的价值。这里的因果说明,既赞美了苏州园林,又颂扬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智慧。

  第一段是总的说明,明确说明中心;第二段是分别说明。先总后分便是这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5.指导朗读课文第一段。

  (1)明确说明文的朗读要求,略加点拨。

  (2)指名朗读第一段。

  (五)讲析第二段。

  1.提问:第二段可分几层?与第一段有什么关系?学生答问,明确:第二段可分两层。第一层(3~6自然段)从四大方面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第二层(7~9自然段)从不可忽视的三小处,进一步说明苏州园林"处处入画"。第一段与第二段是总分关系。

  2.讲析第一层(3~6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一层。

  (2)指导分析第3自然段。

  ①指名概括段意。明确:说明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即"不讲究对称",有"自然之趣"。

  ②提问:这一自然段写法上有什么特色?明确:作者运用比较和比喻的说明方法,使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有了明确的认识。

  (3)指导分析第4自然段。

  ①指明概括段意。明确:说明苏州园林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②引导分析说明层次。明确:首先说明"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指有创造美的方式方法;技术,指生产操作方面的技能),有"自然之趣",能使游人"只觉得身在山间"。其次写池沼。先抓住关键,说明"大多引用活水",然后从动静的配合上说明了苏州园林的池沼多姿多彩,各具匠心又有其共同特色。通过对假山池沼的形象说明,让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山水既有画意又有诗意的特点留有深刻印象。

  (4)指导学习第5自然段。

  ①指名概括段意。明确:说明苏州园林花草树木的映衬富有画意。

  ②逐句分析:第一句是中心句。第二、三两句从正面概括说明栽种上"着眼于画意",是空间上使高低树俯仰生姿,互相映衬;一是根据季节变化"花树相间",达到四时不谢。第四句从修剪和栽种方面说明"着眼画意"。第五、六两句举例说明苏州园林树木的画意美。

  ③提问:这段文字表达上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明确:这段文字以说明为主,也适当穿插了描写和议论。如二、三句即是描写,后面的"古老""盘曲磷峋""满眼的珠光宝气"等也是描写性的。这些描写具体清楚地说明了苏州园林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自然之趣,富有画意。"因为依据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这是议论,充分说明了苏州园林花草树木的映衬符合的绘画艺术美。

  说明文的描写,着眼于说明特征,并且比重不大,只是稍加点染起辅助说明的作用;说明文中的议论,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齐读第5自然段

  (5)学习第6自然段。

  ①指名朗读并概括段意:说明苏州园林层次多、景致深的特点。

  ②分析:第6自然段主要用解说方法,突出了巧妙的设计和安排,能给游人以画意实感。文中的两个"更"字与"多了"、"深了"紧密呼应。

  3.指导分析第二层(7~9自然段)。

  ①齐读第二层。

  ②提问:这一层说明了哪些具体内容?与文章的说明中心是否吻合?学生答问。明确:上一层主要说明苏州园林大处十分讲究,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层主要说明苏州园林的小处也"不可忽视",更进一步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处处入画"。第7自然段说明,苏州园林各个角落都注意画意美;第8自然段说明门和窗简朴而别具匠心;第9自然段说明苏州园林的彩绘"自出心裁"。这一层出是紧紧围绕说明中心来说明的,而且巧妙地照应了第一段中"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之句。

  ③讨论第7自然段首句的作用。明确:这一句既是本自然段的中心句,又是本层次的总说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④第二段:这一段紧紧围绕第一段提出的说明中心,进行了具体说明,是全文的主体和重点。

  (六)讲析第三段(10自然段)。

  1.提问:这段文字是否多余?学生答问。明确:这一段交代说明,是不可忽视的结语。它了全文,给人以余味,再次激起了读者急于一游苏州园林的强烈欲望;也使行文缜密。

  2.齐读课文第三段并体味文意。

  (七)课文。

  (见:"难点、重点分析")

语文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本次综合活动安排了一篇根据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崂山道士》改写的故事,还安排了与劳动有关的恳谈会。让学生与家长共同探讨有关劳动的问题。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基本内容,了解主要情节和它所揭示的中心。

  2.引导学生与家长交谈,观察家长或周围的劳动者一天的工作情况,体会劳动创造了财富,同时也激发学生对劳动者的热爱。

  3.培养学生的劳动的意识。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提前与家长交流,并观察周围的劳动者。

  课时 2课时

  板书设计

  综合活动(5)

  崂山道士 劳动创造了财富

  穿墙术

  不劳而获 出才有收获

  投机取巧

  教学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一、预习要求

  利用工具书,尽量读通读懂课文,并能讲述此故事。

  二、导入课文

  最近同学们中流行看鬼故事的书,其实神鬼怪的故事在古代也颇盛行,比如《聊斋志异》,就是一部谈狐论鬼的书。我们今天就要学习其中的一篇《崂山道士》。

  三、简介作者和作品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人。年轻时即以文章好出名,但科举屡试不第,71岁才成贡生。一生基本上都在家乡当塾师,家境贫困,能接触普通百姓的生活。倾数十年时间写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并不断修改增补。又著有《聊斋文集》《聊斋诗集》《聊斋俚曲》等。

  《聊斋志异》主要运用唐宋传奇小说的文言体,以丰富的想像,并借鉴当时流传的故事和前人的作品,通过谈狐论鬼的表现形式,以巧妙的构思、生动的语言,创造了不少优秀的作品,对当时现实的黑暗和官吏的罪恶多有暴露,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多有批判,并用同情的笔调描写了青年男女真诚相爱的故事。但书中也存在一些因果报应的说法和迷信的色彩。

  四、初读课文,理解课文。

  1.检查预习

  请一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这个故事。

  2. 朗读课文,试翻译。注意关键词语的解释。

  3. 提问:我们讲述故事,按情节总是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则故事的呢?请用几句话概括故事内容。(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开端:王七慕道,求师学法。

  发展:看师演法,师父教法。

  结局:王七回家,演法失灵。

  求师学法,看师演法,师父教法,演法失灵—这就是本文的线索。

  4. 从故事中可以看出,王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文中找出原句说明。

  明确:王生是一个想学法又怕吃苦,有了一点本事便忍不住要炫耀的人。这就是文章的一条暗线。

  5. 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五、拓展延伸

  生活中总有不少想不劳而获的人,并广泛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赚钱不费力,费力不赚钱。”你对此有何看法,写成一篇文章。

  第二课时

  一、交流课前布置的作业。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观察家长一天的劳动情况。

  2.从小组中选出一人,进行集体交流。

  3.集体交流。

  4.总结:通过同学们的交流,我们发现我们的爸爸妈妈一天的工作是十分辛苦的,他们不仅要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还要照顾我们的生活。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劳动创造了美好的生活,劳动是辛苦的',也是辛苦的。

  二、展示我们有关“劳动”的图片,

  欣赏这些劳动场面的图片,大家说一说,议一议。

  三、作文。

  1.同学们,因为劳动,我们有了现在美好的生活,因为劳动,我们变得更加热情和健康。劳动,不仅创造了人,而且创造了美好的世界。相信你的劳动生活无论过程是多么苦涩的,结果却是快乐的。

  2.选择自己平日经常做的一项劳动内容写一写。

  要注意写具体,抓住几处写细致,注意写出自己的真情。

  3.构思并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因为是学生首次接触蒲松龄的作品,所以有必要向学生介绍有关他和他作品的情况,这样为以后的学习和课外阅读打下基础。

  这是本文的重点,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的实际来体会只有付出才有收获的道理。

  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体会劳动的意义,体会劳动者的光荣。树立劳动是光荣的意识。

  作业设计

  1.复述《崂山道士》这个故事给家人听。

  2.继续关于劳动方面的调查。

  3.完成一份关于劳动的手抄报。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优秀教案优质教案语文03-07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的教案04-05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 语文优秀教案06-02

语文《掌声》教案11-19

语文燕子教案11-19

语文穷人教案11-23

语文赵州桥教案11-28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下册教案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