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8-05 07:36:09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大全10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大全10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爸爸的花儿落了》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安排的课文内容是以成长为主题。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自她的小说《城南旧事》,小说讲述了自己在父亲及周围大人的教育和影响下不断长大的故事,学习这篇小说,要感受父亲对自己的'关爱,领悟父爱对“我”成长的影响。领悟文中的“我”对父亲的挚爱,以及失去父亲之后的痛楚。

  2、教学目标:

  ①阅读课文,整体感知,用简明语言概述内容。

  ②研读课文,说说具体写了哪些事,理清写作思路。

  ③找出经历家庭变故后,有关“我”表现的词句,认识生活需要勇气这一道理。

  ④阐述具体体现父爱的.事件,解读人间至爱亲情。

  本课教学目标的确定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达到情感熏陶的目的”

  3、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父爱,领悟父爱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4、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句子“我是小小的大人”这句话的含义。

  5、课时:2课时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对社会、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二、说学情

  本课所记都是日常生活的小事,七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理解这些事件的能力;另外,他们正处青春期,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独特体验和看法,并且有表达个人观点的愿望。

  三、说教法

  1、复述法:学生通过对内容的复述来提高自己的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2、朗读法:“熟读百遍,其义自现”。反复朗读课文可以加深对的理解。

  3、合作探究法:四人为一小组,交流自己对某片段的.理解。

  四、说学法

  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动笔勾画、积极读书。

  2、发现法: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

  本课所用的教法学法是依据《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培养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贯彻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学习课文之前播放电影《城南旧事》插曲《送别》,引入课文。然后简介《城南旧事》的故事内容。播放歌曲,是为了引发学生兴趣,渲染一种淡淡的离别气氛,如歌中所唱“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2、学习新课

  (1)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肿胀、叮嘱、恐惧、骊歌、花圃。

  (2)感知情节,让学生带以下问题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①你是怎样理解《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个题目?

  ②文中哪些写眼前的事,哪些写回忆的事?回忆的事是怎样引出的?

  ③说说下面的几句话和文中哪几件事相照应?

  A、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B、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去学校,这是你在小学的最后一天,可不能迟到!

  C、没有爸爸,你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

  这几个问题的设计是让学生了解故事内容、小说中插叙的写法。从而达到对的整体感知。

  (3)分析人物

  ①从全文来看,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请用“我认为这是一个 的'爸爸”的句式说说你眼前的爸爸。

  ②从哪些地方我们可以感受到英子的成长?

  请以“英子,你是好样的”开头,说一句或一段话。

  父亲的爱是本文重点,通过学生的评价,了解父爱,了解父爱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4)品味语言:

  ①你感触最深的句子是: 为什么?

  ②最能引起你的联想的句子是: 它让你想到些什么?

  ③你认为最有哲理的句子是: 通过这些语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④说一处的妙笔。

  学生通过自己朗读课文,亲近文本,可以领悟作者的感情,产生自己独特的体验。如文中爸爸叮嘱我:“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学生可能体会到这个父亲将要丢下一群未成年孩子时的那种辛酸痛楚和不放心。

  每个人体验是不同的,理解也不同,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这个环节要让学生充分地去朗读课文,读出情感,谈出感受,进而体会父亲的深情,以及他对我的影响。

  让学生在说话中明白成长过程总会遇上一些挫折,为走好今后的路做好思想准备。

  同时让学生再一次感悟父爱使自己的认识得到提高,感情得到升华

  (5)感悟和反思

  ①说说自己或别人的成长经历。

  ②开展“寻找父爱”的活动,口头作文《世上还有爸爸好》——感悟父爱。

  ③说一句精彩的赞美爸爸的话。

  设计思路的指导思想:这一节课,是通过听,让学生走进故事,感知课文;然后说,分析人物、感受成长;接着让学生品语言,获得语感。课堂中通过让学生听、说、读、写、思来掌握学习语文的一些规律。

  六、板书设计

  爸爸的花儿落了

  说一段故事

  谈一点感受

  品一品语言

  悟一悟人生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懂得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能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并树立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感悟小徒弟以少代多的画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难点

  用“虽然……但是……”来评价三位徒弟的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人一张白纸

  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一、故事激趣,导入课文

  宋朝有个皇帝叫赵佶,他很喜欢画画,常常出一句诗,让前来考试的人画画,以此来选拔人才。有一次,他出了一句“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诗句。那些考生不是画了一片草地加上一朵红花,就是许多绿叶中插着一朵花。虽然他们的画也符合诗意,但宋徽宗没有一个满意。但他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不禁连声叫好。只见画上画着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一位少女穿着一身绿装在林子里荡秋千,只有那张小嘴是红红的。

  请问,宋徽宗刚开始为什么不满意?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为什么又连声叫好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这是一篇选学课文。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反馈交流

  三、随题读文,重点研读小徒弟的画

  1、画师要考徒弟什么?读出相应的段落。(板书:画多)

  2、画师考得结果怎样?哪一句是写结果的?屏幕显示: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读一读,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为什么画师不满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而对小徒弟的画却点头称赞?)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这些问题自己去找一找。

  3、根据问题研读课文

  (1)、大徒弟画了什么?要读出“多”要强调哪些字词?指名读(板书;很多小骆驼)

  (2)、二徒弟画了什么?从哪里看出多?(板书:许多骆驼头) (3)、三徒弟画了什么?读一读画的内容(板书:两只在山谷中走)小徒弟画得多吗?从哪里看出很少?(几条、一只、另一只)

  4、比较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课件显示三幅画)

  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更多,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反而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画师却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画师是怎么评画的呢?老师故意把画师的话隐去,请你们当小画师用“虽然……但是……”“不但……而且……”“因为……所以……”来评评三位徒弟的画,把画师的话补充完整。

  5、画师是怎么评价的?(显示画师的话)

  ⑴读一读画师的话

  ⑵理解“若隐若现”课件显示:“若”的意思① 要是 ② 你 ③好像应选择哪一种?连起来说意思。

  ⑶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

  6、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个字看出来?什么叫“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用“原来——”说话

  7、小徒弟是怎样表现出骆驼多的?(板书:以少代多)

  8、齐读课文,把你悟到的东西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

  四、拓展内容

  引言: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再来学一篇。

  ⑴《踏花归来马蹄香》 你从哪里看出这个人的画很有创意?他是怎么表现出香的?

  ⑵引言:关于赵佶皇帝以诗做画的故事还有许多,比较有名的还有这一篇。有一次,他出了一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 下面四幅图,哪一幅最适合"深山藏古寺"的画面,为什么?

  第一幅:一座深山前画着一座寺庙.(深山有古寺)

  第二幅:一座深山(深山无古寺)

  第三幅:一座深山后露出寺庙的一个角(深山露古寺)

  第四幅:一座深山,一道弯弯曲曲的石阶上,一个和尚挑着水(深山藏古寺)

  (3)说说你收集来的有关创新的故事 ,你有没有听到过类似的故事?或者你有没有想到别人没想到的事?

  五、考考你

  1、导语:讲了这么多创新的故事,老师也想考考你们有没有创新思维。我们也来“画骆驼”,比比谁画得骆驼大。 启发:课文中,小徒弟是用“以少代多”的方法赢得了称赞,现在我们要画大,我们可以用——“以小衬大”的方法来表现。

  2、每人在白纸上画,而后交流

  3、总结道理:创新的头脑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要想拥有创新的头脑,我们应该怎么做?(平时多动脑筋,多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寒冷的冬季,百花盛开、瓜果飘香;彩色的棉花,纺出五彩线、织出五彩带;无土的水中,栽培出茁壮的植物;只占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却养活了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以上的人口……先进的科学技术,给农业带来如此大的变化,令人惊叹。

  本课彩用连环画的编排形式,把图文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图画指导学生识字、读书、并渗透观察、想象能力的培养。

  设计意图:

  本课是以爱科学为专题编排的。在识字、读书的同时,吸引学生关注科学,爱科学,学科学,引发孩子们研究、探索的欲望,既动口,又动手,走出教室,走出校门,扩展自己的视野。

  学习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积累“兴致勃勃”等四字词语。

  3、借助插图了解一些农业科技知识,进一步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在感情朗读中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向长辈了解农业的变化;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激发兴趣

  1、师板书课题后生读题。(板书“农”时,边板书边说笔顺,要求学生认真看,仔细听。)

  2、谈谈课前了解到的农业的变化。

  3、师述: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农业的变化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请学生给大家提个醒,明确读课文时要注意做到:

  (1)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请教同学或老师;

  (2)在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3)读课文,结合图,想想课文的意思。

  2、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交流

  (1)出示生字,学生试读,指名读,及时正音。(重点知道读好“产”的前鼻音,“棚”的后鼻音)开火车认读生字。

  (2)学生说说自己已认识或刚认识的生字,怎么认识的?提出比较难识记的字共同讨论。

  (3)出示词语,开火车读。

  (4)选出自己认为最难读的句子,请大家读读。(随机指导读好2个长句子的停顿)

  a、我们用/世界上百分之七的耕地,养活了/全世界/百分之二十一以上的/人口,袁爷爷立了大功。

  b、这种棉花/在吐絮时/就有红、黄、绿等不同颜色,棉纺厂/可以直接用它/纺出五彩线,织出五彩布。

  (4)分节抽读课文,及时正音。

  (5)谈谈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农业的变化。(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三、写字指导

  1、师范写生字:厂、产、介。

  2、生仿写,师要求第2个字比第1个写得好。

  3、组织评议。

  四、课后实践

  搜集农业的新科技成果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1、教师逐一出示生字,学生读并组词,看谁反应最快。(对于难识记的字要多出现几次)

  2、看教师嘴形,从自己的生字卡片中寻找并读出来。

  二、图文对照,精读课文

  师述: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农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课文具体介绍了(杂交水稻良种、大棚种植、彩色棉花、无土栽培)。看到农业的这些变化,“我”的心情是怎样的呢?(高兴、兴奋、激动、好奇)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1、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变化,对照图,练习朗读。

  2、交流朗读

  (1)第2自然段结合朗读,理解”引人注目”。

  (2)第3自然段让学生闭目想象,朗读好”百花盛开瓜果飘香”。

  (3)第4自然段重点读好好奇感。

  (4)第5自然段看图理解”十分茁壮”。

  (5)出示后三个自然段,你发现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体会过渡句,并仿照改一改文中的句子。)

  3、师述:了解了这么多,你最想说什么?(随机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句子:有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农业的变化真大!

  4、小结:寒冷的冬季,百花盛开,瓜果飘香;彩色的棉花,纺出五彩线;无土的水中,栽培着茁壮的植物;只占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却养活了世界百分之二十二以上的人口……先进的科学技术,给农业带来如此大的变化,令人惊叹。其实,农业的变化远不只这些。。

  三、争当”小讲解员”活动

  1、把自己课前搜集的农业科技成果拿出来,试着在小组内当讲解员介绍。

  2、推荐优秀者上台介绍(教师把学生搜集的资料贴在黑板上)。

  3、小结。

  四、积累词语

  1、请学生找出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读给大家听。

  2、出示读读记记中四字词,选其中的词语说话,并说说类似的词语。

  五、写字指导“科、技、纺、织”

  1、教师逐字范写,边写边讲解注意要点。

  2、学生仿写,师要求学生第2个超过第1个。

  3、展示学生作品,评议。

  板书设计:

  杂交水稻良种

  农业的变化真大大棚种植

  (先进的科学技术)彩色棉花

  无土栽培

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情感。

  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生字词

  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一.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问:谁认识"苋"字?吃过苋菜吗?吃过马齿苋吗?

  2.你们想知道课文中围绕马齿苋发生了什么事情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有关马齿苋的故事。

  板书课题:马齿苋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2、学生自由读课文。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3.出示与生字连在一起的词语,指名认读.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2.你有过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愿望的事情吗?当时心情怎样?说说.

  四.

  本节课你有那些收获?

  学 生 活 动

  认识"苋",简介马齿苋的`样子,味道.

  齐读课题.

  1.默读课文,标然段,想一想:课文围绕着马齿苋发生什么事?

  4.生字,词语回归课文,自由读课文.

  5.谈谈:课文中围绕马齿苋发生了什么事?

  1.边读课文边思考;小伙伴们是怎样实现愿望的?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画出课文一共有几小节。

  2.读课文,体会情感.

  板书设计

  3.马齿苋

  马齿苋 县城 梅子 竹篮 愉快 摆好 恋恋不舍

  教学反思

  本课在分析课文时,没有缕清思路。这是本课最大的失误。今后在教学研究中应该认真、细致的研究教材、教参,避免此类失误!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18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7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作者是怎样写石榴的,能依照课文第三自然段,按一定的顺序写一种果实的成熟过程及其特点。

  4、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

  2、学习按一定顺序写一种果实的成熟过程及其特点。

  三、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观察一种果实,并按一定顺序写它的成熟过程及特点。

  四、课前准备

  课件、生字词卡、石榴、小卡片,观察一种果实。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演示实物石榴,问:这是什么?

  交流板书课题:石榴(简单识记榴字)

  2、谈话,观察石榴,什么样儿的?什么颜色的?

  你对石榴还有哪些了解?

  二、初读课文

  1、拼拼读读记记课后生字,读准一、二类字音。

  2、初读课文,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3、检测读生字词的情况。

  逐一卡示,开火车认读,相机正音。

  读准词:甚至、喜讯、甜津津、郁郁葱葱、小喇叭、玛瑙

  4、再读课文、思考。

  石榴是怎样成熟的?

  课文每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5、指名接读课文,并交流每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交流相机卡示:

  ①我的家乡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

  ②春天和夏天,石榴树抽出新枝,长出绿叶,开出火红的`花。

  ③秋天,石榴果成熟了。

  ④我非常喜爱石榴果。

  再交流:石榴是怎样成熟的呢?

  交流相机板书:抽枝、长叶、开花、结果。

  课文哪几自然段写到了成熟的过程?(2、3自然段)

  我们先来学第一自然段,了解一下我的家乡在哪里?

  三、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上述问题。

  2、交流:

  相机学词:枣(zao)庄

  A:读准字音。

  B:分析字形。(也是红枣的枣,枣有核,所以下面有两点。)

  3、枣庄是个怎样的地方?

  交流相机学词:驰(chi)名中外

  A:读准字音。

  B:驰名有著名、有名、闻名的意思。意思是中外闻名。

  4、指导读。强调枣庄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

  5、过渡:石榴树是怎样抽枝、长叶、开花的呢?作者叙述的顺序是怎样的?让我们看课文第二自然段。

  四、细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边读边圈划出体现作者叙述顺序的词语。

  2、指名读,并交流圈划情况。

  ①学习生词:抽(chou)出

  ②小结:作者叙述的顺序是这样的,石榴树先是抽枝、接着长叶、然后开花。完成板书:抽枝→长叶→开花

  石榴树从抽枝到开花都在什么季节完成?

  交流。相机板书:春、夏

  ③指导读1、2两句话,体会作者的叙述顺序。

  3、石榴的枝条、叶子、花儿都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

  交流。相机圈划有关词语:新的、嫩绿、郁郁葱葱、火红的

  学词:郁(yu)郁葱葱

  A:读谁字音。

  B:理解意思:长得非常茂盛。

  C:填空:郁郁葱葱的()

  再次体会读1、2句话,强调枝、叶、花的情状和色彩。

  4、师圈划越越、不久、挂满。这些词说明了什么?(花多)。指导体会读读。

  5、读最后一句话,体会:在写什么?(石榴花)石榴花长得啥样?文中用了什么方法?(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

  学词:小喇(la)叭(ba)

  师谈话:石榴花那么小,作者却能形象又细致地写出它像小喇叭,说明作者观察非常仔细。

  指导体会读读最后一句话。

  6、过渡:石榴果是怎样成长成熟的呢,下节课再学。

  7、齐读第二自然段。

  8、完成填空,练习说话。

  作者是按照这样的叙述顺序来写石榴的成熟过程的,春天和夏天,石榴树先________,接着_________,然后___________。

  四、巩固练习

  1、齐读生字词小卡片。

  2、指导书写本课时所学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交流。

  春天,石榴树有什么变化?夏天呢?

  2、齐读1、2自然段。

  3、过渡:秋天,石榴果是怎样长大成熟的呢?继续学第三节。

  二、细读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思考有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交流。

  出示卡片:热闹。

  联系上文,说说哪些句子说明热闹?

  3、展示课件,细致观察,石榴是怎样长大、成熟的?主要是什么发生了变化?(外皮)

  ①课文中是怎么说的?用了哪些词说明外皮的变化?

  ②展示文字灯片,交流。相机圈划青绿色、青中带黄、黄中带红、一半儿红、一半儿黄。指导读,体会石榴在逐渐长大、成熟,外皮发生变化的状态。

  ③师:如果把这些表色彩的词颠倒次序,行不行?再次体会到石榴是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的。

  ④圈划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讨论:应怎样读?读出怎样的语气?(用较慢的语速读,特别读好一天天三个字。)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4、齐读1――3句。

  5、过渡:熟透了的石榴是什么样的呢?

  ①展示课件:观察、交流。(有的裂开了嘴,有的笑破了肚皮)

  ②裂开了嘴,笑破了肚皮哪个程度更深呢?书中用了哪个词说明?学词:甚至(shen

  zhi)

  ③书中是怎么说的?交流:展示文字灯片,指导读。(你觉得这些石榴可爱吗?读出来)自由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④师:不光是这两只石榴,熟透了的石榴都急切地想处人们报告成熟的喜讯呢?让我们看最后一句话。

  ⑤映示文字灯片,轻声读。找找哪些词说明了石榴急切地心情。交流。(急切地扒开、向外张望、报告)

  ⑥师:这些石榴可爱吗?指导读好最后一句话。

  6、总结谈话,果实的成熟都是有一定过程的,在成熟过程中,或者外皮发生变化,或者壳发生变化,这都是有一定顺序的。本文的作者之所以写得这么好,是因为他观察仔细的缘故。我们小朋友平时也要做到细致观察,有顺序地写下来。

  7、齐读第三自然段。

  8、过渡:石榴子儿又是怎样的?味道怎样呢?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出示半只割开外皮的石榴,观察:石榴子儿是什么样的?

  再出示玛瑙,比较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请先尝一尝,谈谈味道?

  2、书中是怎么告诉我们的?指名读。

  3、学习生词:玛(ma)瑙(nao)

  紧偎(wei)

  嚼(jiao)

  甜津津(jin)

  4、读词:红白相间、晶莹透亮、清爽无比

  由这些词体会作者对石榴有一种怎样的感情?(无比喜爱)

  5、再次指导读,读出喜爱之情。

  四、总结全文

  1、总结。

  2、齐读全文。

  五、巩固练习

  1、读读本课时所学生字词。

  2、交流识记生字方法。

  3、指导书写。

  甚:上紧下松。

  露:上窄下宽。

  扒、嚼、津:左窄右宽。

  4、生描红,仿影,练写。

  板书:

  石榴

  春天

  叶

  夏天

  花

  秋天

  果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交流。

  春天,石榴树怎样;夏天,秋天呢?

  石榴子是什么样的?味道怎样?

  2、齐声感情读全文。

  二、指导仿课文第三自然段,写一种果实的特点。

  1、仿写内容:葡萄的成熟过程。

  2、展示课件:葡萄。联系实际,想想,葡萄在什么季节成熟?(夏季)

  A:观察葡萄,练说:到了夏季,葡萄

  B:展示葡萄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外皮的变化。

  青绿色→青中带紫→越来越紫→全是紫红了

  练说:葡萄的外皮先是,接着变成,逐渐变得,最后变成。犹如熟透了的石榴,犹如。

  C:如果摘下粒来尝尝,是什么味道?(甜滋滋的)

  3、练说成一段话。

  A:自由说,同桌互说。

  B:指名说,评议,相机指点。

  C:再次自由说,指名说。

  4、把它写下来。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词语、句子抄写。

  2、板书设计

  春

  抽枝、长叶

  11、石榴

  夏

  开花

  秋

  结果

  颜色

  形状

  色彩(石榴子儿)

  味道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随文认识"飘""装",学习新部首"风""衣"。

  3、了解水乡的一些特点,感受水乡美丽的`风光,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乐磁带

  教学过程:

  一、观看水乡图片,激发审美情感

  小朋友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很漂亮的图片,想看吗?(示:江南美景)

  二、进行文本对话,升华审美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说说你最喜欢哪一自然段?

  板课题:21 水乡歌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找出体现水多的词句,标出相关词语。

  2、指名读、评。

  3、想象:如果给你一张纸,你想画什么来表现水多。

  4、课件显示,理解"渠"。

  5、男女赛读第一自然段。

  6、齐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第二自然段,指名读

  2、听了他的朗读,你知道了什么?(师板书:船多)

  3、从哪儿看出船多呢?相机指导朗读

  4、学习生字"飘"

  5、指名读这一自然段,其余学生闭目倾听,听完后告诉大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6、美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你还喜欢水乡的什么呢?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欣赏乐曲《太湖美》

  2、自学本段,你读懂了什么?(板:歌多)

  3、哪些句子使你觉得歌多呢?

  指名读、评

  4、学习生字"装"

  5、质疑、解疑

  6、齐读

  [以上三个自然段根据学生提出的喜欢哪个自然段进行变序教学]

  三、引导实践活动,进行审美创造

  1、配乐齐读

  2、自由选择练背

  3、编诗:家乡什么多?

  _______多。

  千______,万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bpmf四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

  2.认识音节,学会声母b和单韵母拼成音节的两拼法。

  3.学会带调拼读bpmf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4.学会正确书写bpmf。

  第二部分教学流程

  教学准备:

  1.本课课件。

  2.声母b和p、韵母a的卡片。

  3.拼音翻台卡片。

  4.做游戏的小纸条。

  教学板块与流程:

  教学过程:

  教学板块一——读准认清

  一、巧用情境图,引出bpmf

  导入:小朋友好!就在这个暑假里,有个小女孩妞妞跟着爸爸一起出去旅游,他们到了很多地方。请小朋友先自己看一看书上12页的这幅图,看清他们去了哪里?会发生什么事情?(插入动画:请看图说一说)

  1.认识“f”

  (教师指情境图)大家看啊,这幅图上告诉我们爸爸带妞妞去看什么了呢?(生:看大佛)。对,看大佛。这就是大佛的f(点击课件,让f出现在大佛的旁边)。

  2.认识“p”

  他们要爬上什么才能看到大佛呢?(做出斜坡的手势,让学生能根据图画和手势很快领悟)(生:要爬上山坡)是的,要爬上山坡才能看见大佛。这是山坡的“p”(点击ppt课件)

  3.认识“m”

  这佛可真大呀,妞妞看到了大佛非常好奇。看,她想干什么?她呀,想要用手去——(教师在大佛前做出想摸的动作)摸一摸。瞧,这就是“m”(点击ppt课件)。

  4.认识“b”

  就在这时候,大喇叭开始广播啦:各位游客请注意,大佛是珍贵的文物,人人都要爱护它,可不能摸呀!瞧!这大喇叭正在广播呢,广播的“b”(ppt显示)。妞妞一听啊,懂事地缩回了手。

  二、读准音认请形

  过渡:(鼠标滑过这四个声母)这四个字母,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声母。(插入动画:注意喽!声母)小朋友来比一比,看谁读得准,认得清,记得住这些新朋友。

  1.读、认“b”

  (点击课件,出示b)我们先学第一个声母b。来,请小眼睛这台摄像机看着老师,看老师怎么读:(教师读bb,学生学会看老师口型)

  请跟我读:bb(速度慢一些,师每一次读中间留空,便于学生跟读)来,我们自己读一读(插入动画:请自己读一读)

  小朋友,会读b了吗?听一听,跟老师读得一样吗?bb。

  你们发现了吗?要把声母b读好,就要读得又轻又短(教师随之作出手势)(插入动画:注意喽!又轻又短)

  我们怎么记住b这个声母呢?来,这儿有一个非常好的办法,我们来看看这幅图(点击ppt,出示b的表音表形图),再看看声母b。不少小朋友发现帆板在水上冲浪的样子与声母b形状很像。有的小朋友还发现波浪的波就是声母b,它们的读音是一样的呀!我们看明白了这幅图,就能很快把声母b读音和形状都记住了。老师还把它编成了一句顺口溜呢:帆板冲浪bbb(重复)。来,看着图自己多说几遍(插入动画:请自己读一读)

  2.读、认“p”

  (点击课件,出示p)请小耳朵这台录音机听好老师读,pp。请跟我读:ppp。声母p大家要想读好,同样,也要又轻又短。

  p这个声母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记下来?书上也教了我们一个办法,来,看一下小猴推车图,小猴推着车子上坡就是p,那车子的形状也正好和声母p一样呢。请跟我说一句顺口溜:小猴推车ppp。小朋友,你会看着图说一说吗?

  3.做游戏

  教师:好,休息一下,我们来玩游戏好吗?

  老师手里有一张纸条,当我对着它读不同的音时,纸条会有什么变化呢?请看好。(老师对着纸条读bp)是不是发现读b时纸条不太动,读p时纸条动得很厉害。了不起,发现了这两个声母发音时的小秘密了。你们也可以照样子试一试。(插入动画:请自己试一试)

  B:辨析bp

  (手拿声母b和p的卡片)声母b和p长得很像呢!我们怎么分清它们呢?我们可以这样说:右下半圆bbb,右上半圆ppp。

  C:听音游戏

  现在,我们都学会分清b和p了,老师想考考你们的.小耳朵。如果你听到的是b,就请站起来,如果你听到的是p,就请蹲下去。游戏开始了。(插入动画:请开始做游戏)

  小朋友们,刚才我们用看图认读声母、做游戏的方法记住了b和p。现在,我们一起用这种方法来学习声母m和f吧。

  4.读、认“m”

  (点击课件m)摄像机、录音机都要动起来哦!(教师手指眼睛和耳朵):mmm。请跟我读:mmm。有没有读得又轻又短?m这个声母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记下来呢?

  来,我们看一下小兔采蘑菇这幅图,小兔面前有三个大蘑菇,蘑菇的蘑就是声母m。那三个大蘑菇组成的图案正好像声母m(可以用课件边讲边演示)。请跟我说一句顺口溜:兔采蘑菇mmm(教师一边说,一边出示课件。教师重复示范,帮学生加深记忆)。小朋友,请看着图自己多说几遍。

  5.读、认“f”

  (出示课件f)今天要认识的最后一个声母:ff。请跟我读:ff。f这个声母怎么记住它呢?

  (指着表音表形图)这图就可以帮助我们。图上这人是干什么的呀?对了,是魔术师,他用来玩魔术的拐杖不就是声母f吗,魔术师正用手扶着呢,扶着的扶正是声母f的读音啊!(可以用课件边讲边演示)。我们也来说一句顺口溜:手扶拐杖fff。小朋友,请看着图说说这句顺口溜。

  6.诵读“语境歌”,巩固声母认读效果

  小朋友,bpmf这四个声母你们都读准了,认清了,也记住了。老师要奖励你们一首儿歌,请听我读(课件出示语境歌,旁边配上情境图)。

  爸爸带我爬山坡,

  爬上山坡看大佛。

  大喇叭里正广播,

  爱护大佛不要摸。

  好听吗?老师还会把它读得更好听一点呢?来,跟着我读。(老师击掌而读)

  小朋友,儿歌有意思吗?很喜欢吧!来,自己读一读。(插入动画:请一起读儿歌)

  教学板块二——学习拼读

  三、学习拼读

  1.学习拼读方法

  韵母α听到你们读得这么好听,也来到了我们中间。它想跟声母b交朋友呢!(点击课件,出示b和α)

  请听我读:b—α→bα。瞧,把声母和韵母拼到一起,就成了——音节(插入动画:注意喽!音节)。b和a在一起是怎么拼出ba这个音节的呢?请大家看,(点击课件)一个小猴推着b,前音要轻短,一个小猴推着a,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课件随老师话语动画演示)

  跟我说一说拼读的儿歌。(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来,你们说给老师听听。

  再跟我读:b—α→bα(让学生有跟读的时间)请同学们自己拼拼看。

  拼读时,可千万别忘了: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插入动画:注意喽!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2.拼读翻台卡

  一听到声母b与韵母α交上了好朋友,成了音节,其他声母和韵母也想这样做呢!(老师拿出拼音翻台卡)它们在这儿,谁它们?一起来试一试,好吗?请跟我读。(老师边翻卡片边教读)你们也可以自己翻到14页,把小猴下面的四组音节拼一拼。(插入动画:请自己拼一拼)

  教学板块三——带调拼读

  四、学习带调拼读

  1.学习带调拼读

  咦,韵母这回带着帽子出门了,该怎么拼读呢?来,跟着老师读一遍。(师示范,学生跟读,注意留白)听出来了吗?老师是在最后把帽子给加上去,读出来的。再跟我读一读四声。

  小朋友们,书上还有三幅图,你们自己试着去读给你们的老师听一听,好吗?(插入动画:请自己拼一拼)

  2.寻找拼音字

  有了带调音节啊,就可以给汉字注音啦!大家看,(点击课件)斧,就是斧头的斧,那么夫呢,可以是夫人的夫,扶,扶手的扶,父,父亲的父。拼音就是这么神奇,可以帮我们认识好多汉字。书上的其他音节,你看看还可以给什么汉字注音?自己试着说一说吧!(插入动画:请自己试一试)

  教学板块四——书写练习

  五、书写练习

  1.咱们再来观察一下,bpmf这四个声母在四线三格这个家里,怎么住下的呢?(插入动画:请认真看一看)

  2.看得越认真,就能写得越正确。看,b、p(教师鼠标滑动,不讲解)特别要注意m,它是由三笔写成。第三笔右弯在第二笔右弯的右上处起笔。再看看f。

  3.看清楚了吗?就要写字了。写字之前,老师请大家欣赏一下电视机里的小朋友正确的写字姿势。(播放课件:写字操完整版)

  4.小朋友们,开始写字吧!可要注意你的写字姿势哦,要跟电视机里的小朋友比一比。(插入动画:请认真写一写)

  5.:小朋友们,你们可真了不起,会读、会认,会写,还会拼。课后,我们可要多多拼读,先把第十四页书上的拼熟了,再去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字可以用我们学过的拼音拼读。如果坚持这样去做的话,拼音会和你们成为好朋友的。

  第三部分教学备注

  重点难点

  1.bpmf的发音方法及音节的拼读方法是重点。

  2.带调拼读音节是难点。

  使用注意:

  1.看情境图时,要求学生放胆说一说。看到什么就说什么,努力把话说清楚。要鼓励孩子大胆表达。

  2.声母的读音方法为“又轻又短”;两拼的方法为“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3.本课第一次出现名词——声母、音节,要通过看图认读等多种方式要让它们搞清这两者的含义。

  4.读语境歌时,鼓励学生使用多种方法诵读,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5.请用好教具中的拼音翻台卡片,它可以扩大学生的拼读量,使学生很快掌握拼读方法。

  6.在寻找拼音字时,鼓励学生多从生活中、学习中寻找可以被注音的汉字。

  7.这是学生的第三次书写,要讲,但不要太细,书写是为了强化汉语拼音的识记。

  8.以上教学环节可以选用。因为这是声母第一课,所以建议上三课时。第一课时,上第一板块与第四板块,读准认清并学会书写;第二课时,上第二板块,学习拼读音节;第三课时,练习带调拼读。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9个。

  2、积累13个词语和2句句子。

  3、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了解元宵节闹花灯的习俗,感受闹花灯的热闹场面。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感悟词句,体会元宵节闹花灯的热闹场面。

  2、读懂课文第二节,结合图文,感悟元宵节花灯的特点。

  教学准备:卡片、投影、录音、板书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问引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农历正月十五是什么节日?板书:元宵节

  2、元宵节最常见的习俗是闹花灯、吃元宵。今天,我们通过学习一起来感受闹花灯的`热闹场面。

  出示课题:2闹花灯(指名读、齐读)

  说出合适的动词:()花灯(看、赏、提、做等)

  3、学习生字:元宵比较:宵——霄——悄

  二、整体感知

  1、听录音,说说元宵节的晚上怎么样?交流,出示:人流如潮

  2、出示句子,读一读:“歌声、笑声、锣鼓声融成一片,响彻夜空。”

  3、学生字:锣鼓融彻

  (1)同桌自学交流识字好办法。

  (2)给生字找朋友。

  三、学生字词语

  1、师范读第2节,找找有哪些灯?用“——”划出。

  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灯?

  2、出示句子:“最有趣的是龙灯……不停地摆动。”

  (1)自读(读通)

  (2)学生字:翻闪鳞禁(前鼻音)

  龙追摆(做动作)

  (3)开火车抽读生字

  3、指导背诵这一节

  自己背、师生配合背、看图师生配合背

  四、朗读课文,巩固生字词语

  1、出示词语(自读、抢读)

  2、词宝宝回家,读课文

  (1)和好朋友齐读课文(2)师生配合读,男女声配合读

  (2)结合投影试背课文

  五、说话练习

  1、说说你还知道什么灯?(出示图片)

  2、你喜欢什么灯?它是怎么样的?讲听。今年你的元宵节是怎样度过的?

语文教案 篇9

  【学习目标】

  1.感受文章体现的人物美好的心灵。

  2.探究作者的匠心。

  3.学习文中体现的爱心主题。

  【学习重难点】

  1.探究作者的匠心。(重点)

  2.学习文中体现的爱心主题。(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浩瀚的宇宙,总是充满神秘,让我们对它产生许多美妙的遐想。当我们看到那皎洁的月亮,你想到了什么样的神话故事?(学生: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那夜空中美丽的银河,又让你联想到什么呢?(学生:牛郎织女)虽然我们知道这些都不存在,但我们依然为这些美丽的传说着迷。今天,让我们走近耀眼的大熊星座,听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讲一讲关于大熊星座的动人故事。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七颗钻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后半期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主要作品有《塞瓦斯托波尔故事》《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他是大多数人所崇拜的对象。他的作品描写了俄国革命时的人民的顽强抗争,因此被称为“俄国十月革命的镜子”。列宁曾称赞他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他的作品《七颗钻石》《跳水》《穷人》已被收入人教版和冀教版小学语文课本。

  2.知识链接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是一种比较适合儿童阅读的文学体裁,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要,通过丰富的幻想、想象和夸张来塑造鲜明的形象,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它用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和浅显易懂的语言文字反映现实生活,抑恶扬善,起到教育人的目的。从表现方法来看,童话大致分为超人体童话、拟人体童话和常人体童话三种。但这三者并非截然分开的,有时互有联系。从表现题材上看,童话(大概念的“童话”)又分为科学童话(又称“知识童话”)和文学童话(又称“品德童话”)两类。若再细分,童话还有古典童话、民间童话等。

  3.识记重点字音。

  干涸(hé) 绊倒(bàn) 瞬间(shùn)

  舔净(tiǎn) 唾沫(tuò) 焦渴(jiāo)

  水罐(guàn) 清澈(chè)

  4.解释词语。

  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外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清澈:清而透明。

  5.初读课文,完成下面的问题。

  水罐发生了哪些变化?

  明确: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银水罐——金水罐——从中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三、合作探究

  (一)思路梳理

  什么让这个水罐变得如此神奇?

  明确:女孩→母亲(孝心)、母亲→女孩(母爱)、女孩→小狗(爱心)、女孩→陌生人(善心)

  (二)写法探究

  小姑娘的水罐极其神奇,作者为什么把水罐写得如此神奇?

  明确:小姑娘的水罐“竟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作者这样写,正是为了突出文章的中心。

  (三)标题分析

  为什么课文不用“一罐水”而用“七颗钻石”作标题呢?

  明确:“钻石”是美好事物的象征,在短文中是纯洁心灵的幻化物。由于爱,水罐一次又一次发生神奇的变化,说明爱心像银、金,像钻石般珍贵,作者通过想象和夸张的手法说明只要有爱,世界就会充满希望,作者就是希望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愿每个人都拥有爱心。这也就是把“七颗钻石”作为标题的原因。

  (四)主题归纳

  本文是作者写的一篇关心青少年教育问题的童话。作者观察在天空的七颗亮星,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为我们讲述了一位小姑娘和她的母亲出于爱心而让出了如生命般珍贵的水,她们的爱心升腾到空中,幻化成普照大地的钻石般夺目的星座的故事,从而告诉读者,爱心的力量是神奇的`,愿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

  (五)写作特点借鉴

  1.联想丰富,想象无穷。文章通过丰富的联想,让人感知到小姑娘美好的心灵。她的爱心、舍己为人的精神也因想象而精彩。想象同时也为故事的展开助上了一臂之力。

  2.细致描写水罐的神奇。水罐神奇之处在于,水罐发生了如下变化: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银水罐——金水罐——从中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四、板书设计

  七颗钻石空罐

  有水(孝心感天)

  变银(爱心如银)

  变金(母爱似金)

  跳出钻石,涌出水流(爱心感动天地)

  五、课外拓展

  “我在俄国所看到的景物再没有比列夫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这将被后代怀着敬仰之情来朝拜的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荫里。顺着一条羊肠小路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丛,便到了坟墓前。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庇。……这个比谁都感到被自己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作响,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

  以上这段文字摘自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散文《世间最美的坟墓》,查阅有关托尔斯泰的资料,结合资料谈谈为什么说“托尔斯泰的坟墓是最美的坟墓”。

  明确:能扣住托翁留给人类的丰富的文化遗产及其伟大人格力量谈即可。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人教社课标实验教材

  一、我的发现

  这个活动安排了两部分内容:一是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构字特点,二是通过看图,引导学生发现由图中的事物可以构成许多反义词。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材所提供的内容,让他们去主动发现,自主归纳,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过程建议:

  1、读小泡中的话,然后让学生自己发现许多字都有相同的部件这一汉字特点。

  2、让学生展开想象认记这些字。如:第三组的四个字可以这样记,衣被是一家,用手来披挂,土坡一口缸,砸破石头上。

  3、“看看说说”让学生自己发现,不必引导。指名说。如:黑、白,大、小,长、短,高、矮,多、少,前、后,左、右,单、双。

  二、日积月累

  本部分安排四项内容:读记四字词语;选词填空;写话;读短文。“读读记记”重点是指导学生读熟、记住,通过创设语言情境帮助理解词语的意思。“我会写”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产生写作的愿望,对于内容和语言方面不必提出过多限制。“读短文”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过程建议:

  读读记记

  1、自己读词语,一起读。

  2、创设情境帮助理解:如,太阳一出来——金光闪闪,黄山的风景——秀丽神奇,小兔子跑进树林——无影无踪,广阔的大海——无边无际。

  3、自己想办法记住这些词语。(也可以让学生的把这些词语写在自己的积累笔记上。)

  我会选

  1、引导学生自读词语和两个句子,想像一下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自己选词填空,请同桌检查,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我会写

  1、启发谈话:平时你们有很多悄悄话在心里藏着没有说,你想说说吗?

  2、组内同学互相说自己想说的话。(内容不限,长短不限。)

  3、你可以说更可以把他写下来。这样自己以后看了还能想起来呢。

  4、学生自由书写,教师巡视了解。也可以组织组内同学互相读读一读,评一评。

  我会读

  1、自读,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2、同学比赛读,读给老师听。

  3、组织学生说说韩愈聪明在什么地方。

  三、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是本组教材主题的一个延伸,融科学自然教育于口语交际活动之中。目的在于通过学生的交流活动,丰富学生的对生物知识的认知,培养他们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强了解生物,保护生物的意识。

  活动中教师应该按照教材安排,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准备,鼓励学生大胆交流,评价,以达到此次活动的`多重目的。

  交际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动物、植物的有关资料(文字、图片等)。

  2、相关的动物头饰、写有动物名字的标牌等。

  3、动物自我介绍的录音。

  4、将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小组。

  过程建议:

  1、小组讨论交流

  (1)展示并向同学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同学间互相阅读。

  (2)互相推荐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

  (3)用简单的话想全班介绍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

  2、召开“动物,植物介绍会”

  创设情境:大家看了这么多有关动植物的资料,掌握了这么多动植物方面的知识,可以说是动植物的小专家了。我们组织一个“动植物介绍会”好不好?

  示范引导:昨天,我请作北极熊做了一次讲解,下面我把录音放给大家听听,我们可以学着它的样子介绍一下自己。

  3、分小组准备讲稿。

  4、学生在小组内练习讲解,讲解的同学要戴好相应的头饰,挂上相应的动物标牌。(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讲)

  5、各组推选最佳讲解员参加全班比赛。

  6、师生共同评议。

  四、展示台

  这是本学期结束前的一次展示,可以把本学期的学习成果都那出来展示。教师要组织过程中应充分挖掘学生一个学期以来的收获。鼓励学生大胆展现自己,总结收获,在相互的交流中促进学生积累,培养学生的表达和自我表现能力。

  过程建议:

  1、日记展示可以让学生自己读,也可以摆出来参观,或是打印成册发行在全班,全年级,家长。

  2、中华鲟等资料可以以资料卡片的形式展示。自然博物馆见闻可以在小组内介绍,再在班里介绍。(条件不允许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集相关的自然科学方面的资料,组织学生进行展示。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优秀教案优质教案语文03-07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的教案04-05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 语文优秀教案06-02

语文《影子》教案12-09

语文下册教案12-13

语文的设计教案12-27

语文天地教案01-05

语文优秀教案02-24

语文关怀教案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