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8-15 09:46:44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精选6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精选6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简析

  《蟋蟀的住宅》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用拟人的手法,具体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对蟋蟀的吃苦耐劳和不肯随遇而安,作者是十分赞许的。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住宅的特点。

  3、联系上下文读懂住宅的特点。

  4、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激起观察自然界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蟋蟀的住宅的特点。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教师准备(包括媒体):准备教学挂图,让学生读懂课文。

  学生准备:

  做好预习:

  预习生字 朗读课文 回答问题 提出质疑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检查学生初读情况。

  三、自主探究,精读感悟──顺学而导品词句

  1、默读课文,进一步的了解蟋蟀的住宅。边读边做批注。

  2、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学习体会。

  3、全班交流:

  学生谈学习体会,教师相机点拨,引导理解,读中感悟。

  ⑴学习第二自然段,品味蟋蟀的不肯随遇而安。

  【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对比研读,指导朗读,体会蟋蟀不肯随遇而安的个性特点。)

  ⑵学习住宅特点部分,感受住宅是“伟大的工程”。

  【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读中感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认识课文表达的一些方法,指导朗读。

  ⑶了解蟋蟀修建住宅的过程。

  【学法指导】引导自读自悟,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修建的,体会蟋蟀吃苦耐劳的特点,感受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

  四、总结谈话,读写结合

  1、归纳小结,升华情感。

  2、下节课下节课,学习文中的表达方法,写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物。

  作业布置

  必做【同步达标】:

  抄写生字词组

  完成质检

  选做【创造实践】:

  抄写比喻拟人句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文重要的实词、虚词,辨析一词多义。

  2.理解课文深刻的寓意。

  3.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4.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词语,培养语感。

  2.理解本文的时代意义。

  教学难点

  1.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2.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体会“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这一细节的作用。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愚公移山的故事家喻户晓,同学们耳熟能详,愚公移山这首歌恐怕也都吟唱自如。下面请听赞扬愚公的歌。

  学生欣赏美妙的乐曲。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强调生字

  太行(hang)万仞(ren)惩(cheng)塞(se)

  汝(ru)曾(zeng)诸(zhu)箕畚(ji ben)

  荷(he)孀(shuang)龀chen 叟(sou)

  匮(kui亡以应(wu)厝(cuo雍(yong)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提示句子停顿。

  示例:

  惩/山北之塞曾不能/损魁父之丘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3.学生听示范朗读

  4.学生齐读课文

  5.学生根据注释提示,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圈点勾画难词难句。同桌之间讨论交流,教师巡视,答疑解惑。

  6.教师总结有关知识情况。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指通豫南 “指”通“直”

  始一反焉 “反”通“返”

  汝之不惠 “惠”通“慧”

  亡以应 “亡”通“无”

  一厝朔东 无陇断焉 “厝”通“措”

  (2) 虚词

  “而”的用法

  连词,表修饰:面山而居 笑而止之

  表顺承:聚室而谋 何苦而不平?

  表转折: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其”的用法

  1、代词,“他的”:其妻献疑曰 帝感其诚

  “他”:惧其不已也

  2、副词,加强反问语气:其如土石何?

  “之”的用法

  1、结构助词,“的”: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以君之力 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京城氏之孀妻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操蛇之神

  2、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汝之不惠 虽我之死 汝心之固

  3、指示代词,“这”: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这件事”: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

  4、人称代词,“他们”:跳往助之

  “他”: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3)一词多义

  方七百里 年且九十 曾不若孀妻弱子

  方其远出海门 且焉置土石 曾益其所不能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河曲智叟亡以应 惧其不已也

  其如土石何

  吾义固不杀人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帝感其诚

  其妻献疑

  以君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甚矣。汝之不惠

  告之于帝

  (4) “且”的用法

  1、副词,“将”:年且九十

  2、连词,“况且”:且焉置土石?

  “于”的用法

  介词,“到”:达于汉阴

  “向”:告之于帝

  3.活用

  形容词活用作为名词:毕力平险,险峻的大山

  名词作状语: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土筐

  (5)特殊句式

  1、被动句帝感其诚(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了)

  2、主谓倒装甚矣,(谓)汝之不惠(主)

  3、宾语前置何苦而不平?且焉置土石?

  4、定语后置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5、省略句

  ①、省略主语:(愚公)聚室而谋曰

  (室人)杂然相许

  ②、省略介词:帝感(于)其诚一厝(于)朔东一厝(于)雍南

  (6)翻译下列句子。

  ①甚矣。汝之不惠!

  ②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③投渚渤海之尾。

  ④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学生自由回答,其余学生评价或补充。

  三、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导人:

  上节课,我们已经翻译全文,疏通词语,大致理解课文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再来细读课文,深入分析。二、分角色朗读,理解对话双方的语气。

  三、探究讨论

  1、愚公为什么要移山?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移山要达到什么目的?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3、愚公移山遇到哪些困难?

  年老体弱山高且大人力微薄路途简单

  4、文中写到了哪些人?参加移山的人有哪些?

  愚公、其妻、子孙荷担者三夫、邻人京城氏之遗男和智叟。

  愚公、荷担者三夫、京城氏之遗男。

  5、这些人对移山是什么态度?

  智叟的讥讽: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妻子献疑: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6、对愚公移山,其妻和智叟的态有什么不同?

  妻子担心、想办法

  智叟讥讽、嘲笑、阻止

  7、愚公及其家人如何回答其妻献疑?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8、愚公怎样反驳智叟?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思读课文,理解寓意

  9、移山的结果怎样?

  愚公的精神感动了天帝,派夸娥氏之子移走了两座山。

  10、文章中两个人物的名字,以“愚公”和“智臾”对举,有什么深意?] 愚公动员全家的力量,克服山高且大;年老力衰;人员少;工具简陋,运土路程远等这么大困难,表面看来“愚不可及”。但愚公不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在于他有远大的抱负,从“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以看出,他的移山是为了造福千千万万人和后代子孙。此外,他对移山的信心来自他在人和自然关系的问题上的正确认识,他懂得人的力量是“无穷匾”的,“而山不加增”。他的见识远远高过一般人之上,真是“大智若愚”。而“智臾”只是从静止的眼光看问题,认为自然条件无法改变,而且只看到一代人的力量,从而断定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真是“鼠目寸光”。以上分析说明愚者不愚,智者不智。这一颠倒不仅加重了对比的`色调,而且具有讽刺的效果。11.愚公是个什么样的人?作者塑造这一形象有什么寓意?愚公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不惧怕任何困难,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不怕吃苦,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令人尊敬的老人形象。作者通过塑造这一形象,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12、什么是愚公精神?在我们今天的学习中要不要发扬这种精神?理解:愚公精神就是不怕吃苦,不惧备任何困难的精神;就是敢于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精神;就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在我们今天的学习中,需要大力发扬这种精神。因为我们的学习将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将有千万座“太行”、“王屋”挡住我们前进的道路,如果我们缺乏这种精神,那么,我们的学习只能是纸上谈兵,一事无成。

  13、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无论面前的困难有多大,只要我们有决心,有勇气,有毅力并用行动去面对它,就一定能够胜利。人定胜天

  14、这个寓言结尾为什么不写愚公率领子孙挖掉了大山,而要以神话结尾呢?

  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人们只能通过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本文结尾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方式,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以神话结尾更能突出愚公的精神惊天地,泣鬼神。

  四、深入探究

  1、文章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

  二山高峻 人少力微工具简陋

  智叟 目光短浅 安于现状 自作聪明 愚公 胸怀大志 远见卓识 敢于斗争

  遗男热情帮助 智叟顽固不化

  五、课外拓展

  展开课堂辩论。你对愚公移山有什么特别的看法?或者你能否帮助愚公,想一个更好的方法?

  六、学生齐读。结束全文学习。

  七、布置作业

  1.以“有志者事竟成——读《愚公移公》有感”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2.有人说,愚公精神就是苦干精神,仅有苦干是远远不够的,苦干加巧干才等于成功。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写一段话阐明你的观点。

  板书设计

  痛感迂塞之苦

  愚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确知移山之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移山不愚

  深明可移之理

  〖你正在浏览《免费教案频道 /jiaoan/》提供的文章〗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重点

  引导引导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子之间的那种深深的情感。

  教学难点

  同上

  教 法

  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学 法

  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疏谅询”等6个字,会写“项药稳”等15个字,学习“小心翼翼、热情洋溢”等词语。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空姐的真诚服务。

  3、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课文录音。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因题设疑。

  同学们,我们在前边学习了《难忘的八个字》和《心中那盏灯》今天让我们来学习课文《十二次微笑》,看看课文中的人物是怎样真诚相待换来理解与信任的。

  二、初读课文,感受真诚学习生字

  1、 读了课题你想从课文中知道什么?

  2、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3、 读中勾划生字

  4、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事?主要人物是谁?

  2、读后深思:

  四、再读课文,粗知词意

  1、把课文读通顺,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利用工具书,联系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也要求教同学。

  1齐读课题。

  2、(各抒己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边读边勾划生字

  3、自学生字

  1、学习生字交流记忆的方法。

  (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加 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

  2、指定学生朗读,评估朗读效果。抽几个学生分段读课文,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

  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3、指名读课文,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课前收集有关知识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是必要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了望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读情况,培养学生在朗读中主动认字的习惯。

  教师学生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 结合课题,围绕“十二次微笑”找出课文中具体写“微笑”的地方。

  2、 找出句子话,体会其中的感情。

  二、逆向阅读,共同探究。

  1、 课文使用的一些动词,如:急步来到客舱、小心翼翼、面带微笑中可以看出她当时的心情是因失误而不安歉疚的;。

  2、 从那位乘客按响铃抬起右手,指着手表的行为表现和短促的语言中可以看出他当时的心情是很不冷静,情绪十分冲动。

  1、找出语句

  3找出第一次微笑的句子读读空姐和乘客的对话,体会当时他们的心情。

  3、 找出第二次微笑的句子读读空姐和乘客的对话,体会当时他们的心情。理解“小心翼翼、疏忽、延误”等词语。

  5、找出第二次微笑的句子读读空姐和乘客的'对话,体会当时他们的心情。理解:补偿、委屈欣然接受。

  二、引导学生发挥想像来理解:

  l 这位乘客这时想些什么呢。

  l 让学生感悟整个旅途中空姐所表现出来的真诚态度,那种以情感人的高质量的服务

  熟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大意,而且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抓住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认真品味精美的词句,学习描写的方法。

  培养学生自学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拓展知识面。

  教学教程

  教师的活动及教法

  学生的活动及学法

  设计意图

  三、 指导朗读。

  1、 要抓住描写空姐说话时情态的语句,引导学生边读边体会。

  2、 要读出乘客的质问和怒气,要读得急而短促

  3、 最后要读出乘客的心平气和,;现时声音提高,增加响度,充满热情。

  熟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大意,而且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板书设计

  19十二次微笑

  空姐 乘客

  急步来到客舱 怎么回事?

  小心翼翼 不合作的样子

  微笑服务 不理睬

  递了过去 真诚的话语

  教学后记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分别找出第一次微笑、第二次微笑第三次微笑的句子,通过读读空姐和乘客的对话,体会当时他们的心情,再理解“小心翼翼、疏忽、延误” 补偿、委屈、欣然接受等词语。从中感受到空姐高质量的服务,来体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人与人之间只要真诚相待就没有化解不了的矛盾,解不开的结。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想象故事。表演故事。使学生懂得团结互助,会关心人。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在说话表演中要注意说话得体。符合角色身份,要注意文明礼貌。

  教学重点:

  发挥想象、创造性地分角色表演故事。

  教学难点:

  进入角色,说话得体,符合身份。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话题。

  利用多媒体课件或挂图,呈现小动物参加体检的情境,伴随优美的音乐,小动物梦都来参加体检。……由此引出话题,小松鼠会对大家说什么?

  二、整体感知,理解图意。

  (一)逐图观看,展开想象。

  1.学生在整体感知图意的.基础上,再一幅一幅连起来仔细观看。小动物们都很关心小松鼠,让小松鼠先量体重,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2.小组在同桌之间可以展开讨论。

  (二)即兴表演,自由练说。

  1.自主寻找合作伙伴。

  2.确定自己喜欢的角色。

  3.小组内合作表演。

  三、总结。

  教学反思:

  课堂思路清晰,环环相扣,问题明确,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会用可爱的高兴地写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同学之间的真挚情谊。

  3、懂得珍惜友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小朋友,你们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吗?(出示:气球)

  想一想,用气球可以做哪些游戏?(踩气球、顶气球、拍气球)气球除了用来做游戏,还可以用来做什么?

  2、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2课《窗前的气球》,谁来读读课题?一齐来读一遍。

  想知道窗前的气球的作用有多大吗?想就打开书本,读读课文呀,读了课文就知道里面讲什么了,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二)认识生字,整体感知。

  1、认识生字

  今天,我们要认识这么多的生字(媒体出示生字)

  科亚呆始猜拴叽喳逗

  老师已经把他们请到每桌小朋友的座位上了,你能不能把他准确地读出来并组个词呢?同桌之间可以你读给我听,我读给你听,你帮助我,我帮助你,开始吧!(同桌互读生字卡片)

  2、你最喜欢读哪两个字,能读给大家听听吗?(指名读)

  3、生字:科、亚,学生读

  师:看到这两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生:科利亚

  师:课文写了科利亚的什么事?

  生:他得了病,同学们不能去看他,用气球去问候他。

  4、你有办法记住这些字?(能)那就把你们的方法说给你的小伙伴听吧

  (生互相说)

  5、生板书师:学会了吗?那这个字怎么记住的?(病)

  师:我们要学习一个新偏旁,这叫病字旁,看老师写(师边写边说)

  a一点居中央,一横略上扬,一撇长长的,一点低着头,一提向上方。

  B被包围的部分应向右下伸展,不能写得太小。

  师:接下来大家在书上描一个,写两个

  (生写字)

  (三)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课文

  1、小朋友真了不起,和这么多生字初次见面就能说出他的名字了。现在,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看看你是不是比第一次进步多了。(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谁来给大家读一读?

  (指名读第一节课文)

  师:什么是传染病?

  生:就是能传给别人的`病。

  师:谁来读第二节?(生读)

  师:接下来谁来读?(生读)

  课件出示词语:一张病床一扇窗户一角天空

  师:科利亚每天看见的就是这些,你能用这些词语说几句话吗?不会的再看看课文。

  (生自由练说)科利亚躺在一张病床上。

  生:科利亚每天躺在一张病床上,透过那一扇窗户,望着那一角天空。

  师:是啊,他离开爸爸妈妈,离开他的伙伴,真是(出示:他觉得真没意思)

  师:把你们的感受都读出来吧。

  (生读得很动情)

  师:此时的科利亚多么希望他的问候啊。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

  生:科利亚看见气球飘上来了。

  师:我们来演一演

  (给学生每组发一张小脸形状的纸,让学生写上问候的话)

  学生分组讨论写话

  老师收上学生写的纸条,贴在纸上

  师:想一想,怎样送给科利亚呢?读3到5自然段,看看米沙是怎么做的?

  (生读书)

  生:米沙把气球放在窗户上了

  生:先画一张可爱的小脸,然后把气球放飞

  师:他不仅画了可爱的小脸,请大家再读第三自然段

  师:突然,一个红气球摇摇摆摆飘了上来,在科利亚房间窗户前停住了,后来,一上一下地动起来,怎么回事?谁能一边想一边读。

  (学生准备表演):相信你们演的时候,一定会想到米沙的内心,如果你来演,除了让科利亚看到可爱的小脸,还想说点什么,快点商量商量。

  (同学商量)

  请同学上来表演

  (指名多名同学说问候的话)

  师:听到同学们的话,谁还能读课文最后一段。

  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语文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变色龙》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作者主要通过精彩的对话刻画了一个溜须拍马、欺下媚上、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奥楚蔑洛夫的形象。选取社会生活片断,表现尖锐重大社会问题,也即以小见大,是契诃夫短篇独特之处。

  教读本文,应抓住奥楚蔑洛夫这一形象,理解小说深刻的社会意义。抓住“变”这个文眼,引导深入探究,完成教学。同时充分发挥的主体作用,锻炼的概括性和发散性,对人物分析有一个更感性、更全面的认识。

  小说主要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展开情节和表现人物性格,教学中引导学生采取表演或分角色朗读的形式,灵活开展。以编演课本剧的活动形式,为学生深透理解文意并进行个性化创作提供平台。

  [教学目标]:

  目标

  1.理解、积累“沉静、无精打采、异想天开、径自”等词语。

  2.了解契诃夫的小说创作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3.把握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形象及小说主题。

  目标

  1.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

  2.体会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在小说中的作用。

  3.领会小说的讽刺艺术。

  德育目标

  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腐朽黑暗,培养学生做人正直、表里如一的意识。

  [教学重点]:小说用个性化人物语言刻画奥楚蔑洛夫欺下媚上、见风使舵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的深刻社会意义。

  [教学]:

  1.诵读法 契河夫的短篇小说以对话取胜,语言有显著的特色。课文运用人物自己的语言来突显人物性格。教学中引导学生以活泼的分角色朗读形式,体会人物,把握人物形象。

  2.激疑探究法 抓住文眼“变”,引导学生主动质疑问难,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同时本文是一篇讽刺小说,人物形象具有类型化的特点,分析人物性格时要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诵读,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分析奥楚蔑洛夫形象。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说起人们眼下追求的个性宠物——蜥蜴,很多人的感觉是丑陋、可怕的,实蜥蜴中的一种叫变色龙的,它会随着环境颜色的改变而改变皮肤颜色。俄国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1884年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就叫《变色龙》,其中的奥楚蔑洛夫警官也有善变的技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去了解那里发生的故事。(板书文题、作者)

  契诃夫(1860~1904),是十九世纪末具有世界声誉的俄国短篇小说大师,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戏剧革新家。出生于小市民家庭,靠当家庭读完。1879年入莫斯科学医,1884年毕业后在当医生之余从事文学创作。在行医过程中,他扩大了眼界,丰富了知识,积累了创作素材。他的早期创作讽刺和揭露了俄国社会官场人物媚上欺下的丑恶面目,写得谐趣横生,发人深思。八十年代中期,他创作了既幽默又富于悲剧性的短篇小说,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被侮辱被损害的不幸生活,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八十年代下半期,随着社会阶级斗争的日益尖锐,他的创作视野逐渐宽阔,题材愈加丰富,批判性也随之加强。1890年。他到库页岛旅行,进一步了解了沙皇专制的罪恶。1892年后定居莫斯科乡下,从事戏剧创作。契诃夫一生写了大量的中、短篇小说,其中名篇有《变色龙》《苦恼》《万卡》《第六病室》《装在套子里的人》《新娘》等。剧本有《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樱桃园》等。

  《变色龙》写作于1884年,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当时的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为了强化反动统治。豢养了一批欺下媚上的走狗,为其镇压人民服务。他也制定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了一层面纱。沙皇专制警察往往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而干的却是趋炎附势、欺下媚上的勾当。《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二、助读: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听读课文录音,初步感知文意。

  (1)疏解下列字词。

  沉静:文中指环境寂静。

  无精打采:形容不高兴,不振作。

  魁梧(kuí wú):(身体)强壮高大。

  异想天开: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

  荒唐(huāng táng):①(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②(行为)放荡、没有节制。着重于极其荒谬,令人难于理解。

  洋溢(yáng yì):(情绪、气氛等)充分流露。

  伶俐(líng lì):、灵活。

  恐吓(hè):以要挟的话或手段威胁人;吓唬。

  径自:副词。表示自己直接行动。自顾自,任意地。

  (2)选取日常生活的片断进行艺术概括,以此来反映尖锐重大的社会问题。是契诃夫小说创作的特色。那么,本文写了怎样一件事?主要人物是谁?文章又是主要采用什么方法来表现人物性格的?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明确:

  小说描写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手指”这一案件的经过。主要人物是奥楚蔑洛夫。主要运用对话刻画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性格特点。

  2.学生自读课文,根据对小说内容的初步理解,给课文另拟一个题目。

  学生可能拟出的题目是:

  一个见风使舵的人

  一个变化多端的人

  两面人

  势利眼的警官

  3.学生全文,理清故事情节。

  思考:奥楚蔑洛夫警官在处理“狗咬人”事件过程中,前后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变化的原因和内容。

  学生梳理、概括,教师提示:

  最初:听了赫留金申诉,不知狗主人是谁时

  对小狗——野畜生,疯狗,把它弄死好了。

  对赫留金——肯定赫留金被狗咬了。

  第一次:人群中有人说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时

  对小狗——它是那么小,它怎么会咬着你的?

  对赫留金——你那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你们这些鬼东西。

  第二次:巡警说不是将军家的狗时

  对小狗——下贱胚子。

  对赫留金——你呢,赫留金,受了害,我们绝不能不管。

  第三次:巡警说是将军家的狗时

  对小狗——名贵的狗。狗是娇贵的动物。

  对赫留金——你这混蛋,不用把你那蠢手指头伸出来!怪你自己不好!

  第四次:厨师说不是将军家的狗时

  对小狗——野狗,弄死它算了。

  第五次:厨师说是将军哥哥的狗时

  对小狗——这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

  对赫留金——我早晚要收拾你!

  4.学生合作探究:

  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事件中,态度五次变化,那么其中有没有始终不变的地方?

  学生研讨后回答,教师明确:

  在五次变色中,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性格特征始终不变,充分暴露了他的卑鄙心理。

  5.师生共同归结奥楚蔑洛夫的形象。

  教师明确:

  奥楚蔑洛夫是一个溜须拍马、媚上欺下、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沙皇专治统治的忠实走狗形象。

  6.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四、分角色朗读,体会形象特征:

  1.角色分配:

  一人扮演奥楚蔑洛夫,一人扮演巡警叶尔德林,一人扮演赫留金,一人担任其他角色及旁白。

  2.要求尽量渎出人物说话的语气、语调,尤其注意省略号的停顿。

  3.学生分组试读。

  4 初中学习方法.教师指定学生分角色朗读。师生共同点评朗读表现。

  五、布置作业:

  续写课文内容。要求:警官走后又发生了什么事。400字左右。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优秀教案优质教案语文03-07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的教案04-05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 语文优秀教案06-02

语文《蜗牛》教案03-14

语文园地教案03-23

语文《掌声》教案11-19

语文备课教案11-12

语文赵州桥教案11-28

语文燕子教案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