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3-09-08 08:54:27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汇编(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教案汇编(5篇)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感受小动物们见面后的生动、可爱的形象。

  2、有表情地朗诵儿歌、形象地表演儿歌。

  3、积极思考,大胆想象,体验同伴合作的快乐。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1、小狗,小鸭,娃娃的套手指卡纸教具各两个;

  2、幼儿已有见面时打招呼方式的生活经验。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你们有好朋友吗?你的好朋友是谁?

  2、你看到好朋友时会怎么说,怎么做?

  3、师小结幼儿所说的:"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并且都有不同的交友方式,

  那么你们知道小动物们见了面是怎么做的吗?让我们竖起来小耳朵一起来听听看!"

  二、欣赏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1、教师演示教具,朗诵儿歌

  教师:儿歌中出现了哪些小动物?

  2、教师再一次演示教具,朗诵儿歌

  (1)儿歌中两只小鸭见了面是怎么做的?

  (2)小狗见了面又是怎么做的`?

  (3)那两个娃娃见了面又是怎么做的呀?

  3、引导幼儿说出儿歌名。

  三、学习朗诵儿歌

  1、教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这首儿歌,好吗?

  请幼儿进行集体跟诵。

  2、引导幼儿用好看的动作表演儿歌,再次熟悉儿歌内容。

  教师:小朋友们能不能用好看的动作把这首儿歌表现出来呢?

  四、儿歌表演

  请幼儿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表演儿歌。

  (幼儿面对面进行表演)

中班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能够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基本特征

  2.找出由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构成的事物 3.萌发对图形能够组合成不同事物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大小图片若干,ppt课件

  三、活动过程

  (一)、认识图形基本特征

  1、请出正方形

  教师:小朋友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魔法袋,想知道里面有什么吗?谁要来摸一摸里面是什么好东西。教师请一个小朋友摸出袋子里的图形。

  教师:他摸出来的是什么图形呀?

  幼儿:正方形

  教师:正方形有几条边呀,请小朋友数一数,正方形有几个角呀,请一个小朋友摸一摸并且告诉我们

  幼儿:有4条边,4个角

  教师:小朋友们一起念:我是正方形,我有4条边,我有4个角,我的边一样长,所以我是正方形

  2、请出长方形

  教师:现在老师要从第二个魔法袋里请出我们的第二位朋友,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图形呀

  幼儿:长方形

  教师:刚才我们认识了正方形,现在我们来一起认识长方形吧。长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教师顺着长方形的边一条条的摸,增强幼儿的直观形象感)

  幼儿:有4条边,4个角

  教师:我们刚才认识了正方形知道正方形有4条边4个角,那这个图形不是正方形吗,为什么会是长方形(教师拿出正方形跟长方形,请幼儿做出比较)

  幼儿:长方形的四条边不是相等的(幼儿用手指出上下两条边是相等的左右两条边是相等的)

  教师:小朋友们发现我们的长方形有4条边,4个角,对面的两条边相等

  3、请出三角形

  教师:小小的魔术袋里还有什么图形呢,在请一个小朋友摸一摸(教师请一个小朋友摸出三角形且请他说出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并且询问其他小朋友该幼儿说的对不对,有什么不同意见)

  教师:三角形有三条边,有三个角(教师顺着三角形的边一条条的'摸三角形的角一个个的点)

  4、请出圆形

  教师:老师的魔法袋里还有一个图形,我们摸出来看看究竟是什么图形(教师从袋子里掏出圆形)圆形有什么特点呢

  幼儿:圆形没有角 教师:圆形有没有边

  幼儿讨论圆形有没有边,教师引导幼儿圆形的边有什么特点

  (二)、寻找隐藏在图片中和周围环境中的图形

  教师:图形宝宝不见了,小朋友们你们能不能帮老师找找看图形宝宝在哪里(教师打开ppt课件,展示儿童简笔画如小鱼、小鸡、花等)

  幼儿根据教师呈现的ppt上的图片找出图形藏在图片的哪个部位

  教师:刚才老师发现你们都能把图形找出来了,那你们能不能找找看我们身边有没有这些图形(教师启发幼儿寻找,比如窗户是长方形、镜子是正方形等,教师可以让幼儿放学后回家找一找家里有没有图

  (三)、拼有趣的图形

  教师: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周围有很多事物都是用图形拼出来的,我们用这些图形来拼你想拼的图案吧(教师分发准备好的图形,教师指导幼儿拼图案,比如用长方形跟几个三角形拼成一棵雪松等)

中班教案 篇3

  价值取向:

  引导幼儿与乒乓球做好朋友,在自主活动中,不断摸索出球的多种玩法,培养幼儿的创意行为。引导幼儿能根据老师的提示,借助周围生活中的现有材料,大胆尝试、操作,想出各种让小球站稳的.好办法。在幼儿熟悉各种材料运用的基础上,提升活动的难度,鼓励幼儿在只有一张废旧报纸的情况下,能积极开动脑筋,想出奇妙的方法让小球站稳。随着材料的难度增加,从而培养幼儿战胜困难的精神。

  材料设计:

  1、乒乓球若干。

  2、各种生活材料,如:沙子、毛巾、橡皮泥、积木等等。

  3、废旧报纸若干张。

  玩法提示:

  先引导幼儿与同伴一起玩乒乓球,在玩的过程中对乒乓球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创造出多种玩球的方法。再为幼儿提供各种生活材料,引导幼儿利用各种材料的特殊性质,帮助乒乓球站起来。最后为幼儿提供一张或两张废旧报纸,鼓励幼儿通过折叠、卷曲等方法,帮助乒乓球站起来。

  指导要点:

  1、幼儿在自主玩球的过程中,要提醒幼儿爱护球,不能用脚踩球。

  2、幼儿尝试完一种材料的做法后,可以尝试其他的材料。

  3、在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引导他先去看一下同伴的操作,获得感性经验后,再自己进行操作,给孩子足够的信心。

中班教案 篇4

  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不仅让幼儿了解了妈妈的辛苦,感受到了妈妈平时对我们的爱,还让幼儿知道了应该自己完成力所能及的事,尽量不麻烦好妈妈,分享了不再麻烦好妈妈教案,欢迎借鉴!

  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努力唱好歌曲中的附点音符与休止符。

  2.创编歌词,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尝试用亲切、愉快的声音演唱,表达自己爱妈妈的情感。

  活动准备:

  PPT、磁带、图片

  活动过程:

  一、游戏:《欢迎你来我家》

  师:小朋友,来跟老师玩个游戏。(请坐)

  二、观看PPT,体验妈妈和宝宝的爱

  师:你们爱妈妈吗?为什么?(你们的妈妈都很爱你)

  其实,当你们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妈妈就把所有的爱都给了你(PPT大肚子的妈妈)宝宝出生了,妈妈逗你笑。给你洗澡。妈妈弯着腰教你学走路,带你看书讲故事。早晨,妈妈帮你穿衣服,喂宝宝吃饭,还要送你上学校,回到家还要做许多许多的家务。妈妈辛苦吧?

  提问:那你是怎样爱自己的妈妈的呢?

  你们都很爱自己的妈妈,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也是爱妈妈的一种方式。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关于爱妈妈的歌曲,名字叫做《不再麻烦好妈妈》。

  三、学习新歌,表达对妈妈的爱

  1.听录音,熟悉旋律。

  提问:你听到歌里唱了什么?

  2.教师清唱,了解歌词。

  提问:还有哪一句是我们没有说到的?

  3.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演唱两遍。

  4.感受休止符并努力唱好。

  教师:哎?你们有没有发现有两句和我不一样呢?

  “妈妈妈妈,你歇会儿吧”后面有个?停顿

  “自己的事儿我会做啦”因为两句的后面都有休止符。

  “等一下小朋友唱的时候,要注意快速的停顿一下。”

  注意休止符完整地来唱一遍。

  5.老师希望你们把对妈妈的爱唱出来,想一想用什么样的表情、什么样的歌声唱呢?

  6.除了可以用表情、好听的声音表演歌曲,我们还可以加上动作呢。表演1遍。

  7.面向家长表演,提醒幼儿歌声中表现自己对妈妈的爱。

  四、创编歌曲,扩展自己对妈妈的爱

  1.师:除了歌里唱到的自己穿衣服、穿鞋袜,还有哪些事情是我们自己可以做的呢?(幼儿自由创编,并鼓励幼儿用X X X X︳X X ︳的节奏型唱出来)

  2.小朋友会做的事情真多啊,我们选4件事情替换到歌曲里来唱一唱。将创编的'内容替代到歌中,边听音乐边创编演唱一遍。

  五、表演歌曲,展示自己对妈妈的爱

  教师:家里除了妈妈爱你,还有谁也爱你呢?(爷爷奶奶爸爸)

  那么我们可以唱一首《不再麻烦好爸爸》《不再麻烦好奶奶》给我们家里每个人唱一首好听的歌。

  活动反思:

  采用音乐游戏的形式使幼儿打开唱腔、身心放松,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谈话引导,通过观看PPT感受妈妈的辛苦,层层递进地帮助孩子们进行学习。在反复练唱“自己穿衣服呀,自己穿鞋袜呀,自己叠被子呀,自己梳头发呀”的环节中,既充分引导孩子体验了节奏中蕴含的秩序性,又为后面的活动做好了铺垫。在创编环节中孩子的语言表达虽然不是那么完美,但是可以感受到孩子们已经能够运用解歌曲中的节奏了。

  这首歌曲的歌词对于中班幼儿来说不难,而且图谱的设计更是巧妙的把孩子引入情境中,使孩子更容易记忆歌词掌握节奏了。

  当然活动中在语言组织上,我还是有些欠缺的,有些话还是有些拐弯,不够直白,都是我要思考并在今后的实践中加以解决的问题。

  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不仅让幼儿了解了妈妈的辛苦,感受到了妈妈平时对我们的爱,还让幼儿知道了应该自己完成力所能及的事,尽量不麻烦好妈妈,这是孩子爱家长、学会体谅家长的具体表现。

  一、成功之处:

  1. 学唱歌曲、创编歌词的主要教学目标完成。

  (1)以“动”激趣,营造轻松氛围。

  活动的开始部分,我引导幼儿跟着欢快的音乐《欢迎你来我家》,动动身体的各个部分,根据幼儿好动的年龄特点,选择了一些扭扭腰、蹲下起立、跑步等动作,小朋友们很喜欢,兴趣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起初的设计是让幼儿自由地找好朋友,跟着音乐做相互问好的动作,看似很自主的游戏受到的效果却是不尽人意,孩子们显得很紧张,影响了整个活动学习的效果。

  (2)以“情”入手,激发幼儿情感。

  在活动一开始,我就从情感入手,让孩子们说说:妈妈是怎样爱你们的?孩子们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妈妈给我买好吃的;妈妈给我讲故事;妈妈每天给我做饭、洗衣服;妈妈送我上幼儿园等等。接着出示从网上找到的课件图片,结合图片讲述他们小时候的样子,妈妈是怎样细心地照顾他们的。顺势告诉孩子们妈妈每天除了要照顾你们,还要上班,还得做家务,多辛苦啊!你们该怎么做呢?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的经验,感知自己在逐渐长大哪些事情会自己做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再麻烦妈妈也是爱妈妈的一种表现。

  (3)晓之以理,为创编歌词奠基。

  由于幼儿已经对“自己会干什么”的句式理解很透彻,所以在创编时一下子说出了很多很多,如:“自己扔垃圾呀”、“自己扫扫地呀”、“自己洗洗脸呀”……等等孩子会学以至用说明他吃透了内容,整堂课的重难点突出,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的。

  2.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渗透德育教育,让幼儿明白要做一个勤劳的人,要热爱劳动,不仅要帮助妈妈做自己能做的事,还要帮助其他人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二、不足之处:

  1.整体演唱多,大篇幅。今后要注重既要照顾到集体,又要考虑到幼儿个体。

  2.教学中对难点环节处理的还不够巧妙。歌曲中“妈妈,妈妈您歇会儿吧,”“自己的事情我会做啦”这两句中间有个附点节奏。这对中班孩子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把这部分作为本次活动的重难点。解决难点时,我采用让个别幼儿范唱和自己范唱相结合的方式,只帮助部分幼儿解决了问题,但是仍有少数幼儿唱不准这个休止符。

  朱彩燕

  音乐活动《不再麻烦好妈妈》是 “你快乐,我快乐” 主题中的一个活动,通过一课三研的方式与同组姐妹一起研究、探讨教学过程,思考教法和学法,完善、严谨教师语言。我是第二研,在我的活动中增加了以下亮点:

  一、PPT的运用,激发幼儿感恩妈妈的情感

  音乐活动《不再麻烦好妈妈》切合3月8日妇女节向妈妈开放半日活动的主题:“感恩妈妈”。

  所以,我将妈妈怀孕、帮宝宝洗澡、教宝宝学走路、送宝宝上学、做家务等图片制作成PPT,在教授新歌前播放PPT,配合教师煽情的讲解,激发幼儿爱妈妈、体验妈妈辛苦的情感,继而引导幼儿感恩妈妈,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活动中有了PPT的加入,幼儿能更直观、形象地体验妈妈对自己的爱,为活动的情感升华奠定基础。

  二、难点前置,帮助幼儿掌握休止符

  《不再麻烦好妈妈》中涉及到音乐知识——休止符,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掌握休止符,我将这一难点前置。开始活动中,以练声的方式帮助幼儿掌握休止符,以《不再麻烦好妈妈》歌曲中的一二两句为旋律帮助幼儿熟悉歌曲。活动的难点在这儿得到了解决,多数幼儿都能唱准休止符。

  三、简练的语言,增加提问的有效性

  教学中,提问是有效教学的组成部分,教师提问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幼儿学习的效果和教学目标的达成。最好的教师是会运用语言的人。教师提问语言的严谨和精炼,能让幼儿抓住问题的核心,贴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使幼儿知道思考的方向,激发起幼儿的求知兴趣。

  四、层层递进的演唱要求,进一步升华对妈妈的爱

  传统的音乐课总是教师一遍遍范唱,幼儿一遍一遍反复演唱。在《不再麻烦好妈妈》这一活动中,我通过男女PK:谁的歌声中爱最多,让幼儿将对妈妈的爱唱出来,尝试用有感情的声音演唱。体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开心、高兴的心情,将表情加入到歌曲的演唱中。不同的演唱要求增加了演唱的乐趣,将枯燥的学唱过程转化为快乐的演唱,让幼儿享受演唱的乐趣。

  活动中有亮点,也有遗憾的地方,在讲述PPT时我的情绪再饱满些,提问中少些“是不是”、“好不好”的口头禅,会为活动增色许多。一课三研的活动为年轻教师提供了研讨、展示的舞台,锻炼了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在今后,我将继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多听、多看、多想,努力成为一个具有独特教学风格的老师。

中班教案 篇5

  一、教学内容:中班数学活动《给春天的信》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感知9以内的数量,会按数量将圆点卡归类摆放。

  2.巩固对数字9的认识,能理解数的意义。

  3.有良好的操作习惯,并积极与材料互动。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三、教学准备:

  1.春天背景图,实物卡、小燕子图片,大信封两个,9个信箱,音乐磁带。

  2.小信封幼儿人手一个、勾线笔、操作纸。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正确感知9以内的数量,会按数量将圆点卡归类摆放。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直观演示法、图片辅助、情境以及操作体验教学。

  六、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1、《纲要》中指出:数学活动应当生活化、游戏化、趣味化,帮助孩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此次活动我自制精美的春天景物图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孩子的`兴趣,情景图与游戏相结合,并渗透数学教育,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直观教学法,幼儿兴趣很浓。

  2、编号游戏让幼儿在玩当中学到知识,如:拿数字卡片的小朋友上台说:“我是1,我排第一,我是2,我排第二……”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完成教学目标,体现了愉快教学法。

  3、利用分组合作和动手操作来突破重难点,培养了孩子们的动手、动脑、合作探究能力。

  4、幼儿积极参与活动,能一边数数一边用手指点数。

  不足之处:

  1、语言不够简练,表扬语言不够艺术。

  2、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是用的时间过长。

  3、提问的方式缺乏启发性,如:是不是,对不对,这样的提问没能提高教学效果。

  解决策略:

  1、 在今后的工作中注意积累经验,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课堂语言艺术修养。

  2、 设计的提问的方式要多样化并带有启发性,及时点拨,规范孩子的数学语言。

  3、 善于发现课堂中的个别差异,及时引导,处理好细节教育。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教案04-30

中班的教案04-06

【经典】中班教案08-20

中班教案(精选)08-17

(精选)中班教案08-11

[精选]中班教案07-25

中班教案[经典]08-05

中班教案07-20

教案幼儿中班教案02-15

中班安全教案教案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