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9-18 10:20:32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10篇(荐)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10篇(荐)

语文教案 篇1

  【单元教材简析】

  本组围绕着“世界是大家的、各国人民是一家”这一主题选入了三篇讲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学习园地本组围绕着,体裁多样,内容丰富,篇篇充满着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和爱意。

  《太阳是大家的》以此为题,寓意“世界是大家的”,全世界孩子同在一片蓝天下,分享太阳的温暖、世界的和平和社会的`安宁。

  《一面五星红旗》蕴含着对爱国主义精神的赞美。课文中的我尊重、热爱国旗的表现,换来他人对“我”的尊重。

  《卖木雕的少年》本文通过写“我”在非洲南部想买一个木雕,但因为过重无法购买,卖木雕的少年看“我”是中国人,特意送我一个木雕小象墩,而且不收钱的事,歌颂了少年的美好心灵和中非人民之间的深厚情意。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由一篇通讯改写而成。写的是非洲国家阿尔及利亚发生地震,中国派出了救援队帮助救灾的事。通讯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进行及时、详尽而生动的报道。它不光交代什么事,而且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环境气氛。

  【单元总体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词句、会写生字词。

  2、分析文章的内容,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3、感受世界人民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各国人民之间要相互关爱,世界才会更和平、稳定、发展。

  【单元教学建议】

  本组课文的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明白世界和平人民幸福。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通过体会重点词句来感悟课文内容。

  在每课的教学末尾,可以引导学生由课文内容延伸开去,联系自己的经历过或读过的各国之间的感人故事,感悟世界和平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单元教学时间】

  《太阳是大家的》2课时。

  《一面五星红旗》2课时。

  《卖木雕的少年》2课时。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1课时。

  《语文园地》4课时。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围绕“安培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这个中心学习课文,指导学生朗读。

  教学过程1:

  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课文讲了谁的故事?

  板书:xx

  二、讨论理解课文:课文用一句话来介绍安培。请找出来读一读。

  1、学第一段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

  (3)怎样读好这句话?

  (4)相机圈出:法国著名物理学家

  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

  课文就举了一件事,来说明安培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什么事?

  讨论;

  对,安培把马车车厢的后壁误认为是黑板。所以,课题黑板跑了,其实是——跑了。所以课题上加了引号。用来表示不是真的黑板,而是马车车厢的后壁。可想而知,安培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

  课文的哪些句子能说明安培搞科学研究的的'确确非常专心。

  2、学习二——五段

  分小组讨论,找出句子读一读。(在课文的第二——五段中)

  全班交流讨论,并随机指导朗读。

  安培这样专心,用课文中的一个成语来说,叫——聚精会神

  陆老师还送给大家一个成语:全神贯注

  三、总结课文

  1、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2、学习了课文,你想说些什么?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学习生字:备粉移精;练习讲故事;完成练习。

  教学过程2:

  一、指导讲故事

  1、齐读

  2、出示题纲:

  介绍安培

  讲清安培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怎样把马车车厢的后壁误认为黑板。

  3、同桌互讲

  4、指名讲(评议)

  二、补充练习

  1、做口算时题时,我们常常需要()。[心算计算演算]

  2、爱迪生是世界上()的科学家。[著名独一无二]

  3、上课时,我们应该()听老师讲课。[仔细、专心]

  4、我下定()把字练好。[小心、决心]

  三、学生书写生字:备粉移精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了解中外的陶瓷艺术渗透对祖国古老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观察和分析陶瓷造型、纹样并能表达出自己的独特观点。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学生搜集的陶瓷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普通陶器与瓷器绝大部分属于以粘土为主要原料烧成的制品。

  学生举例指出自己生活中的陶瓷制品。

  陶瓷器通常简称为陶瓷,广义上还包括特种陶瓷如高铝瓷、镁质瓷、锆质瓷、磁性瓷、电子陶瓷、高温陶瓷、工程陶瓷、核能陶瓷等。

  二、深入学习

  学生根据自己的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陶瓷发展的历史,教师进行适当补充:

  陶器制造起源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新石器时代陶器制造普遍得到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对生活与艺术需求的增长,陶器的品种、数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逐渐完成了陶到瓷的演变。

  瓷器起源于中国东汉时期,然后传入东、西方,对世界瓷器制造业的发展产生影响。中国陶瓷器的传统名窑有唐代的长沙窑,宋代四大名窑:定窑、钧窑、汝窑、耀州窑,还有称誉世界的陶都宜兴和瓷都景德镇。宜兴的紫砂陶器和宜均陶,景德镇的青花瓷、玲珑瓷、颜色釉瓷,德化的建白瓷,浙江的.龙泉青瓷是著名的传统品种。20世纪50年代以后,唐山陶瓷、邯郸陶瓷、醴陵瓷、潮州瓷器、石湾陶器、淄博陶瓷、海城陶瓷均跃居为中国陶瓷的优良品种。

  除中国外,世界陶瓷器的生产主要集中在欧洲。英国的北斯塔福德郡是已有200多年历史的瓷区,19世纪初发展的骨瓷和韦奇伍德创立的类碧玉陶器,一直是风格独异的优良产品。

  法国的塞夫尔瓷厂以生产软质瓷著称,19世纪初改制硬质瓷,生产各种雕像、花卉,具有装饰华丽、色彩鲜艳的特点,被欧洲许多瓷厂仿制。德国的迈森瓷厂自18世纪初就生产白度很高的硬质瓷,并左右当时欧洲的瓷器风格。荷兰的代尔夫特地区16~17世纪以生产白釉蓝彩陶器称誉欧洲,17世纪生产的锡釉陶传入英国。此外,日本濑户陶瓷产区13世纪起即以陶瓷业著称。

  学生根据自己的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陶瓷的制作工艺,教师进行适当补充:

  陶瓷器以粘土为主要原料,利用其可塑性,使泥料塑成陶瓷器物生坯,经高温煅烧,使生坯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制成产品。为使陶瓷器更加美观实用,其中一些产品需再经釉烧和彩烧。陶与瓷在外观和微观结构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虽然两者均由结晶态物质、玻璃态物质和气泡3种组分组成,但质地粗细、致密程度、气孔数量有所不同。陶器制造主要采用杂质含量较多的粘土,加工较简单,烧成温度偏低(约1000℃),因而质地粗糙,致密性差,气孔率高,吸水性强。瓷器制造大都选用杂质含量较少的粘土,适量配以熔剂、瘠性原料,在较高温度下(约1300℃或高于1300℃)烧成,产品组织细腻,结构致密,强度较高,吸水率低。陶器和瓷器制造原理相同,生产工艺基本一致,有坯料制备、成型、干燥、施釉、烧成、装饰6个过程。每个过程又可分为若干工序。陶瓷器种类很多,按用途分为饮食用具和陈设品两大类;按原料分为紫砂陶、叶蜡石精陶、石灰石精陶、高岭石瓷、瓷石瓷、滑石质瓷、骨瓷等;按釉色分为白釉瓷、颜色釉瓷、花釉瓷、结晶釉瓷等;按装饰方法分为釉上彩瓷、釉中彩瓷、釉下彩瓷、雕塑刻瓷等;按应用分为传统陶瓷和先进陶瓷(又称精细陶瓷)。传统陶瓷多采用天然矿物原料,或经过处理的天然原料,其制备工艺比较稳定,对材料显微结构要求不十分严格,重点是提高效率和进行质量控制。按应用分为日用陶瓷、卫生陶瓷、建筑陶瓷、化工陶瓷、电工陶瓷和美术陶瓷。按主要熔剂原料分为石灰质、长石质和骨灰质陶瓷;按烧成温度和瓷坯硬度分为硬质瓷和软质瓷;按坯体致密程度又分为土器、陶器、炻器和瓷器。其土器粗松多孔,有吸水性,带色,不施釉;陶器粗松多孔,有吸水性,呈色或白色,施釉或不施釉;炻器组织致密,吸水率很小,多呈色,上釉或不上釉,耐酸侵蚀;瓷器组织致密,吸水率接近于零,白色,施釉,耐酸碱侵蚀。先进陶瓷多采用合成的化学原料,有时甚至是经过特殊工艺合成的原料,其工艺复杂,在制粉、成型、烧结等方面须采取许多特殊的措施,并对材料显微结构的控制非常严格。先进陶瓷主要用于工业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方面,可满足对材料所提出的各种苛刻要求。

  通常按使用性质分为结构陶瓷和功能陶瓷。前者主要利用陶瓷本身所具有的优异力学性能,耐磨、耐热、耐腐蚀性能,制造各种机械零部件。后者主要利用陶

  瓷的电

  、声、磁、光、热、弹等方面单独的或耦合的效应,实现某种使用功能,通常与电子技术有密切关系。常用的功能陶瓷有超导陶瓷、光敏陶瓷、气敏陶瓷、湿敏陶瓷、压敏陶瓷、热敏陶瓷、电子陶瓷、磁性陶瓷

  、生物陶瓷、导电陶瓷和电介质陶瓷等。

  学生制作陶器与瓷器的区别的表格,然后与书上的参考对照.

  师生交换意见:陶瓷制品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重要角色?

  第二课时

  一、尝试示范

  ⒈分析外形

  展示书上的历代陶器陶器图例

  在图中大家发现是对称形多还是不对称形多?

  这和制作工艺有关系。陶器和瓷器基本上都还是对称形的。因为对称形比较容易制作,而且也比较坚固耐用,而不对称形难度就要大一些。就算是最后那个不像对称形,其实也只是改变了以下瓶口和加了一个把,基本上还是以对称形为基础的。

  ⒉分析图案

  观察陶器或者瓷器上面的图案,主要是哪方面?使用的是那种形式?

  陶器或瓷器上的图案有描写人物场景、或者是一些重复图案。重复图案使用得比较多。也是比较简单的一种图案制作的方法。重复图案的制作方法是先确定一种基本图案,再将这种基本图案通过变形、剪切、重复制作图案。

  ⒊设计步骤

  师生讨论设计步骤

  ①勾外形

  注意先画出中轴线,根据竖的中轴线再定出横轴,再两方面进行刻画,这样容易将对称形画准。

  ②定轮廓

  画出花纹的外形轮廓。

  ③画纹样

  将每个纹样刻画详细。

  二、学生讨论后发表自己对这两节课的学习的感受和看法.

  课后记

  学生对中国古老的陶瓷艺术感到十分惊奇。那些精湛的技艺与创作让他们着迷。除了书上和我给他们从网上寻找的资料以外,他们还从家里带来了一些小陶瓷品,共同讨论、鉴赏。能让他们充分接触我国的优秀古老文明,也是我的骄傲。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记单元所涉苏洵、王安石、欧阳修、苏轼的文学常识及宋代古文有关常识;能背默本单元指定背诵篇目中的重点语句,背默苏洵、王安石、欧阳修、苏轼的名言名句。(基础知识再现)

  2、掌握重点虚词“盖、何、或、莫、乃、其、者”的意义及用法,掌握文言实词“殆、道、得、非、归、相、易、与”的常见义项;能根据课文语境加以辨析并作出恰当翻译。(复习重点)

  3、准确理解词类活用的概念,并能根据课文语境加以辨析解释和翻译。(复习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课前提示:熟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文学文体常识填空题(略)

  2、课文背默及名言名句填空题(略)

  3、文言虚词知识再现(略见下表)

  虚词常见用法典型例句语境义学习手记

  盖何或莫乃其者

  4、文言实词知识再现(略见下表)

  实词常见义项典型例句语境义学习手记

  殆道

  得所识穷乏者得我欤感激恩德“得”通“德”

  非归相易与

  5、古今异义和通假(略)

  说明:基础知识的梳理求系统、全面、精当,目的在于在学生头脑中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使相关的知识点以课内篇目中精当的材料依附其上,使学生在实际运用中能顺利快捷存取,为学生能将已有的知识经验内化成阅读能力打下基础,同时也减轻学生的记忆压力。而不是穷尽(实际上也无法穷尽)文中所有相关例句。当然重点篇目要熟读成诵,最起码要了解其语境,否则容易望文生义。

  二、自主学习课堂检测题:注意揣摩语境义

  1、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的意义或用法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是:()

  A吾其还也B其孰能讥之乎

  C其皆出于此乎D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恰当的一项是:()

  A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盖:因为

  B于是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乃:就

  C朝过而夕改,君子与之与:结交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相:辅助

  3、从意义或用法角度比较,选出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①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②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或未易量

  ③何可胜道也哉

  ④齐人未偿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4、比较下列各组词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给出恰当的解释:

  ①实迷途其未远,觉昨是而今非非:

  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非:

  ②郦元之所见,殆与余同殆:

  且燕处秦革灭殆尽之际殆:

  5、从意义或用法角度考虑,选出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的意义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臣之所好者,道也

  B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C策之不以其道

  D何可胜道也哉

  6、翻译下列文句,注意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

  ①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③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或未易量

  说明:自主学习检测题,主要针对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而命题的,命题材料尽可能出自本单元的篇目中,适当有所引申,体现滚动学习的原则,使学生的努力立即得到检验,得到巩固,得到肯定,让其感受到成功的体验,同时也能激发其学习热情。试题的编写要讲求质量:一是选材,力求精典;二是知识覆盖面力求含盖本课时的主要内容;三是命题的着眼点在于学生在自主学生过程中易错易混淆的地方;四是试题题型力求灵活多变多样,有条件的适当创新,以利于养成良好的解题思维习惯。这样才能保证检测的信度和效度,五是题量不宜过大,以课内能处理为原则;六是试题编排的次序要合理,总体上与学生的学习过程一致,由易到难。

  三、探究学习课堂巩固提高题:阅读下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吴履,字德基,兰溪人。少受业于闻人罗言。通《春秋》诸史。李文忠镇(关于职官)浙东(关于省略句),聘为郡学正。久之(关于表示时间的词的积累),举于朝,受(关于职官)南康丞。南康人俗悍,谓丞儒也,易之(实词考点)。居数月,摘发奸伏如老狱吏,则皆大惊,相率敛迹。履乃(虚词考点)改崇宽大,与(实词考点)民休息(古今异义考点)。知县周以中巡视田野,为部民所詈(句式考点)。捕之不获,怒,尽絷其乡邻。履阅狱问故,立释之,乃白以中。以中益怒,曰:“丞慢(实词考点)我。”履曰:“犯公者,一人耳,其邻何(虚词考点)罪?今絷者众,而捕未已,急且有变,奈何?”以中意乃(虚词考点)解。邑有淫祠,每祀辄有蛇出户,民指为神。履缚巫责之,沉神像于江,淫祠遂绝。为丞六年,百姓爱之,迁(关于职官)安化知县。大姓易氏保险(古今异义考点)自守,江阴侯吴良将击之,召履计事。履曰:“易氏逃死耳,非(实词考点)反也,招之当来。不来,诛未晚。”良从之,易氏果至。良欲籍(实词考点)农故为民者,民大怒。履曰:“世清矣,民安于农。请籍其愿为兵者,不愿勿强。”迁潍州知州,山东兵常以牛羊代秋税,履与民计曰:“牛羊有死瘠患,不若输粟便。”他日,上官令民送牛羊之(实词考点)陕西,他县民多破家,潍民独完。会改州这县,召履还,潍民泣涕奔送。履遂乞骸骨(特殊文言现象)归。

  说明:这个环节,重在训练在新材料新情境下解利用本单元知识解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命题选文比较难,因为要求所选的文段恰好能包含本课时主要知识点。但也不难,因为常用的文言文知识在一些典范的古代散文中随处可见,只不过在编题的过程中要求教师对材料作适当的加工,依据本课时的教学要求,寻找命题的角度,编写试题。试题编写,在参照近年高考题题型的基础上适当创新;难易度以浅易为原则;注意课外和课内的结合。

  此文段与单元所涉知识点有多处相合,可设题之处很多。教师在备课时可以据本班情况作适当补充。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多方参阅资料,选择适合复习要求的文段,切实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试题编写(略)

  四、自主学习课后自测题:(略)

  命题立意在二点:其二对课堂所涉的易错易混的知识作进一步的巩固,给学有余力的同学以更大的学习空间。处理办法:只对答案,个别答疑。

  附:本课时教案使用说明:

  1、学生课前通过读书看书,自主完成基础知识的梳理;教师课堂简单讲解点拨,以学生能回忆再现为终极目标。尽可能在课堂前10分钟内完成。

  2、自主学习检测题当堂使用,当堂反馈,当堂评讲,当堂校正。但要注意反馈、评讲、校正方法。避免一讲到底,而忽视了学生的参与。关键是纠错和思维,突出本课时的知识重点和讲清难点。用时15分钟。

  3、探究学习巩固提高题应是精华,重在师生合作探究,提高学生体察新材料中的新情境的能力。同时,也使优秀的学生能不断的接触到新的东西。。具体操作应先按做、改、比、评的步骤实施教学。做可以是师生一起做,带着问题共同探究,也可以是学生先做,然后教师就疑难之处作重点点拨,切忌以讲带练,这样就失去了探究学习的意义。做之后的改,也可以形式多样,可以让一组学生上黑板板演,然后师生一起评改,在评改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可以公布答案,让学生互改,教师分层抽改,将学生改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教师抽改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结合起来,实施讲评。多运用激励方法,如评选优秀,口头表扬等。

  第二课时(略)D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内容:人教社课标版实验教材一年上册

  课前透视

  《画》是一首五言谜语诗。课文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本课配有一幅精美的山水画,画上有山、有水、有花、有鸟,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给人以无限的美感。

  这是学生入学后接触的第一篇课文,谜语诗的内容浅显易懂,很多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就会背了,但是在识字写字和感情朗读方面还需要教师正确地引导,因此应该结合学生“好动、好玩、好奇、好表现”的身心特点开展教学活动。图文对应,让学生能够有滋有味地循图读文,感悟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诗句的主要内容,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画教学设计课堂实录

  识字、写字,练习朗读。

  信息资料

  1、课件或挂图,民族音乐的磁带。

  2、学生课前自制的生字卡片,水彩笔。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谁能说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同学之间互相出谜语,互相猜,教师也参与其中)老师也出个谜语大家猜一猜好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学生猜谜语)这则谜语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画》。(板书课题)

  (好动、好奇、爱表现是低年级学生最大的特点,利用他们感兴趣的谜语引出课题,一下子抓住了孩子的心,激发了孩子们学习课文的热情,为教学成功地展开打下良好基础。)

  2、(出示挂图或课件)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是一幅山水画)请你们看看画上都有什么?(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首谜语诗《画》(板书课题)

  (用一幅画引出课题,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在美的情境中进入课堂,受到美的熏陶,体现课程整合的思想。)

  对话平台

  欣赏

  教师配乐朗诵课文,学生边听边欣赏“画”。

  (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体会大自然的美和诗句的韵律美。)

  识字

  1、同学们也想读吗?要想读得好得先过生字宝宝这一关,你们有没有信心?

  2、出示本课生字,你认识哪个就读哪个。说说你是在哪里认识这些字的。(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增强学生识字的信心和识字的愿望。对识字量大的学生及时鼓励。)

  3、自读课文,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生字表中的生字,借肋拼音多读几遍。

  4、小朋友们已经会读汉字了,但要和这些汉字成为真正的朋友,还必须记住它们的样子。现在我们重点来看看下面的字怎么记?以小组为单位一起讨论,看哪个组的方法最好?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

  利用生字卡片在组内交流识字方法。(认识“辶、忄”两个新偏旁。)

  (交流识字方法,有利于学生扩大视野,相互促进,丰富识字经验,提高识字效率。)

  5、你想提醒大家在识字的时候注意什么?(注意区分平翘舌:“色”是平舌音,“声、春”是翘舌音。用偏旁归类的方法识记“远、近、还”;用给熟字换笔画或换偏旁的方法来识记“无、人、近”;用给熟字加笔画的方法识字“来”。

语文教案 篇6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通过教学,使学生"能正确、顺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强调"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培养朗读的兴趣。"现以《秋游》一文为例,围绕《大纲》这一要求,来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在读读、看看、想想、说说中,用心体验,用情表达。

  教材简析:

  苏教版第三册中的《秋游》一课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课文生动描绘了同学们在老师带领下去郊外秋游,描绘了秋天天空和田野的美好景象,表达了孩子沉浸在秋天大自然中的愉快和欢乐的心情。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依循"秋景--秋游"的顺序,紧紧扣住标题描写和叙述。课文语言生动形象,浅显易懂,意境优美,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撇刀头),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图文对照,旧读课文,并通过想象抓住重点词反复品味朗读,感受秋天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抓住重点词反复品味朗读,感受秋天的美景。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1、认读生字词

  (1)昨天我们跟课文的生字交上了朋友,今天老师又把它们请进了课堂。(多媒体出示:农、兔、逐、追、望、喊、郊、凉、滚、游)

  (2)指名读,齐读。

  (3)指名组词。

  2、看图练说(显示画面:蓝天、白云、稻子、棉花、高粱)

  (1)谁能把你们观察的美景说出来?

  提供句式:

  ①啊,秋天的景色真美啊!。

  ②,啊,秋天的景色真美呀!

  (2)学生练说。(各自练,指名说)

  3、郊外的秋天如此美丽,你们想去那儿看一看,玩一玩吗?说走就走,现在我们一块儿去秋游。(揭题,板书课题:秋游)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多媒体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2、小朋友想一想,这位同学为什么要把"渐渐"读得这么慢?可以换个什么词?去掉行吗?为什么?

  3、再读第一句话,指导读好"渐渐"。

  4、用"渐渐"说一句话。

  5、齐读,想:这一段主要告诉了我们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秋天来了

  过渡:他们来到田野,看到了什么?

  三、图文结合,学习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

  (一)总体感知第二、三自然段。

  1、显示画面(1),请小朋友轻声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的哪几个自然段是描写这幅画的?

  2、学生轻声读课文。

  3、指名回答。(第二、三自然段)

  4、现在我们一起来看课文是怎么写的,你们仔细读课文,再对照插图,看看课文中写了哪些秋天的景物,边读边把主要的词语画下来。

  5、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蓝天、白云、稻子、高粱、棉花

  6、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板书(上→下)

  (二)学习第二段

  1、(再次显示画面1)你们看,天空--(蓝蓝的,一眼望不到边),(多媒体演示)白云变化(一会儿像一群白兔,一会儿像几只绵羊)。

  2、白云还会变成什么样子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来试着说一说。

  口头说话:几多白云有时像,有时像。

  3、你们觉得天空美吗?美在哪儿?

  4、第二自然段怎样读才能读出天空的美丽,请小朋友边看图,边仔细听。(画面配乐朗读)

  5、指名说

  6、教师范读,指导第二自然段

  ("蓝蓝的"读轻些,"一望无边"和两个"有时像"要读得缓慢些,"一群白兔"和"几只绵羊"要读得轻快,流露出找到了恰当的事物来打比方时的欢乐心情。)

  7、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过渡:秋天的天空是那样美,田野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请看--

  (三)学习第三段

  1、显示画面(2)动态显示:稻田泛起稻浪,高粱涨红了脸,笑弯了腰,棉花点头微笑。你能用一句话来说说田野的景色吗?

  2、小朋友说得真棒。课文第三自然段就写了田野中的美景,谁愿意读一读?

  3、小朋友,你们觉得田野美吗?美在哪里?

  (学生自由讨论)

  4、是呀,秋天的田野五彩斑斓,确实很美。你能来说一说,田野里稻子黄了,黄得怎么样?高粱红了,红得怎么样?棉花白了,白得怎样吗?可以只说一种,也可以说两种,能说三种就更好了。

  提供句式:

  (出示:田野里,稻子黄了;高粱红了;棉花白了。

  5、学生练说。(各自练,指名说)

  6、小朋友描述得真是太美了,(出示稻子黄了,高粱红了,棉花白了。)这句话应读好哪些词?

  7、光读好"黄了、红了、白了"这些词行吗?还要注意--音量要逐次加高。

  8、教师范读,指导读第三自然段。(学生跟读,试读,自由练,齐读)

  9、学到这儿,你们想说什么?

  10、齐读第二、三自然段,再次感受秋天天空和田野的美。

  四、图文结合,学习第四自然段

  显示画面1,画面2,加上尽情玩耍的师生(动画)构成完整的插图,并配上音乐。

  1、小朋友,我们已不知不觉地来到了风景如画的郊外,开心吗?现在,你们最想干什么?

  2、好,就让我们高高兴兴地玩吧。快看,我已经把你们尽情玩耍的情景拍摄下来了!(指导观察)

  3、谁能用"有的……有的……有的……"把所看到的说出来。

  4、书上是怎么写的?齐读第四自然段。

  5、大家玩得开心吗?(板书:开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大家玩得十分开心?请小朋友边读课文边圈画相关的词语。

  6、指名回答。("打滚儿"、"亮嗓子"、"逮蚂蚱"和"跑、奔、笑、喊")

  7、小朋友"亮开了嗓子"干什么?(指名学生唱《秋游》)

  8、指导朗读第一句话。

  9、这句话中用了三个"有的",读时声音要逐步提高,语速也要逐次加快,这样才能充分表达出玩耍时兴奋、愉快的心情。请大家试试看,看谁能读出高兴、开心的心情。(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10、你们看他们在草地上奔跑追逐,笑着喊着,真开心哪!你们知道他们会喊什么?

  秋天多美啊!

  根据回答,相机出示好一个丰收的秋天!

  秋游真令人快乐!

  啊!秋天,我爱你!

  11、指导读这四句话。

  12、齐读第四自然段。要求:能读出高兴、开心的心情,当读到"笑着喊着"时,每组分别读这四句话。

  五、朗读擂台赛:

  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读一读,看谁读得好。

  六、总结,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小朋友,今天我们作了一次秋游,不仅欣赏了郊外的美丽风光,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从优美的语言文字中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景。

  七、作业:

  说完了课文,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把它写下来,下堂课交流。

  附板书设计

  (秋天来了) 蓝天白云上

  看到

  秋游 稻子 高粱 棉花

  玩耍 (开心)下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1、能读懂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2、清楚文章的写作思路。

  3、向别人介绍太阳城。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清楚文章的写作思路,能向别人介绍太阳城。

  教学过程:

  一、听记:

  (句子)太阳城,沐浴在太阳光下的城市,没有噪音,没有废气,这是多么美好哇!

  师读一遍,学生听记,再修改

  二、谈话导入:

  1、齐读听记的一句话。

  2、读了这句话,你想知道什么?

  (这句表达了人们对对太阳城的向往之情,与现实的环境进行的对比,更让人觉得太阳城是多么的美好)

  3、(板书,课题)

  三、自学课文:

  同学们,你想象中的太阳城会是什么样的?让我们畅游太阳城。

  1、读通课文,边读边想

  课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2、画出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四、交流自学情况:

  1、以小组为单位,读通课文,师随机指导

  2、说说你了解的太阳城是什么样的?文章从哪几方面介绍了未来的太阳城?

  (1)太阳能转换器

  (2)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3)一切地方都用上太阳能

  (4)不再有废气

  (5)对未来的展望

  五、小组讨论:

  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文内容,介绍太阳城。

  六、小练笔

  学生想象作文:明天的太阳城

  要求:1、大胆想象

  2、按一定的条理写一写

  板书设计17、明天的太阳城

  能源:如燃料、水力、风力等

  储存

  释放

  七、布置作业:构想了未来的生活情景,写一篇习作。

  教学后记:

  一定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那种需要所谓的“精雕细琢”的课也应该借鉴这类课的教法。我常常为自己总是把握不好教学时间而苦恼,上讲读课时常常嫌时间不够,有时甚至会因此耽误学生休息和活动的时间。我知道这是完全违背教学常规的',违背学生意愿的,但是我有什么办法呢?教参上提出的那些知识点还没讲到或讲透,我怎么能在这里“刹车”呢?但是,这节课带给我的成就感,给了我改变自己的勇气。我何必为没有讲透而苦恼?学生的能力完全可以解决我们要求他们理解的东西,有些东西虽然他们不能像我们那么去理解,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又何必难为他们呢?也许我们在讲读课上要求他们掌握的东西太多、太杂,或者说是我们教师自己没有对教材参透,强加了许多不必要的知识点在里面,这样要教,那样要讲,那时间自然不够了。这节独立阅读课就做得很好,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由学生自己去解决,老师在某些方面再补充一些问题,给予学生15~20分钟的自学时间,结果证明,课堂的教学时间完全足够,甚至还留出了让学生“遐想”的时间。

语文教案 篇8

  设计教案跟制定计划是一样的,需要绵绵俱到,下面要为大家分享的就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希望你会喜欢!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3、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教学重难点:

  认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教学用具:

  插图、小黑板;实物:笋芽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3、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教学方法:感悟法

  教学用具:插图、小黑板;实物:笋芽

  执教日期:

  教学过程:

  一、观察实物、插图,激发兴趣。

  师:(出示实物)这是什么?(板书课题)说说“笋芽儿”是什么样的?(生观察后说)(投影插图)笋芽儿是怎样长成竹子的,想知道吗?

  二、初读课文,认记生字。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想办法记住生字。

  2、小组合作学习:由组长带领大家学习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读准字音,认记字形)

  3、检查小组学习情况:(小组汇报:开火车读生字,说说认记了哪些字)

  重点提醒:读准平舌音的字“笋、钻、滋”和翘舌音的字“揉、润”;区分鼻音字“扭”和边音字“唠”。字形方面,交流交流“漆、辫”的识记。

  4、把生字带进课文里读一读,尽量把课文读通读顺。

  三、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思考:笋芽儿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

  (让学生在老师的声调、表情、动作的感染下,进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

  2、感情朗读,角色表演。

  (1)第一、二自然段要读出柔和、轻声呼唤的语气,感觉“润物细无声”;

  “谁当春雨姑娘呼唤笋芽儿?低声的。”/点拨:笋芽儿现在在哪儿啊?谁来当笋芽儿,表演一下笋芽儿的'动作,撒娇地说话。(个别读演——男女分段读)

  (2)第三自然段声音稍大、急促、粗重,读出个性;

  “雷公公怎么呼唤笋芽儿的,谁来试试?”(引导进入情境用粗重的嗓音呼唤)

  点拨:笋芽儿怎么做?

  (3)最后两个自然段要读得响亮、自豪,表现笋芽长成竹子的欣喜。

  自读,试试怎么读好?(读出笋芽儿纷纷钻出地面的意境。)——指名先说想怎么读再试读。

  点拨:用“”画出笋芽儿看到的美好的春光。多美啊!把美景读出来。

  笋芽儿怎么长成健壮的竹子的,用横线把答案画出来。(轮读、齐读两个自然段)

  3、议议:你从笋芽的生长过程中体会到什么?

  4、再读感悟,启迪思维。你喜欢笋芽儿吗?为什么?

  启发学生由竹子的成长联想到自己的成长:你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哪些关心和爱护呢?

  5、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美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3、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教学重难点:

  认字写字;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教学方法:集中识字法

  教学用具:小黑板

  执教日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

  漆黑 沉睡 撒娇 呼唤 唠叨 爱抚

  滋润 照射 温暖 自豪 健壮 叽叽喳喳

  2、美读句子:

  (1)啊,多么明亮、多么美丽的世界呀!

  (2)春雨姑娘爱抚着她,滋润着她。太阳公公照射着她,温暖着她。

  二、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生词认读,并组词、造句。

  2、重点指导:

  提醒:书写时,以词语为单位进行临写,不能写成AABB式。

  口字旁的字:“口”字位置要偏上,不宜写得太大。三个带口字旁的字(喊、呼、唤)中,“唤”右边第六笔“撇”,要上下贯通,不能写成竖、撇。

  冈:横折钩的折笔要垂直,不可向内收;里边的叉不能太小,第二笔是长点。

  笋:中横要长,右边出头。

  轰:左边的“又“字捺画变点。

  三、写话练习。

  1、老师示范引路。

  春雨淅沥沥,淅沥沥,小草呀,快钻出来!快钻出来!

  春风笑盈盈,笑盈盈,小鸟说:“我要给您唱歌!我要给您跳舞!”

  2、学生实践。学生个人或小组模仿老师的示例按课文内容进行写话练习。对韵脚及句式不作要求。如:

  春雨沙沙沙,沙沙沙,笋芽儿呀,快醒醒!快醒醒!

  春雷轰隆隆,轰隆隆,笋芽儿说:“我要钻出来!我要钻出来!”

  春风笑盈盈,笑盈盈,笋芽儿说:“我要长大!我要长大!”

  3、作品展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自己的“作品”。如,集体朗诵、自配乐曲歌唱等。

  采蜜本:摘抄课文、课外读物中描写美好春光的词语和句子,并熟读成诵。

  板书设计:

  课后记:

语文教案 篇9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熟悉生字、词。

  2、了解长江的常识,通过长江的形象,接受深厚的民族精神、爱国情感的熏陶。

  3、分析作者在文中采用一系列修辞和重复的手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重点语句、词语分析蕴含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熟悉课文,自己解决下列生字词

  浦口曙天吹拂舢板驳船堆栈穿梭粼粼

  瑰红缕缕千年万载哺育湖泊

  容光焕发:脸上放出光彩,形容身体健康,精神饱满。

  粼粼:形容水的明净。

  三、了解作者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郭风:1917,当代作家。1938年散文处女作《地瓜》。著有散文集《山溪河海岛》、《曙》、《唱吧,山溪》、《鲜花的早晨》、《灯火集》等。善于以诗人的`眼光来观察、理解社会和自然,注意吸取意象派、象征派的一些艺术手法,从草木虫鱼、风土人情中见时代风貌,有较浓郁的诗情画意和牧歌风味。

  这篇散文作者创作于1961年,目的是要歌颂那个时代他心目中的祖国,新中国诞生后,年轻的共和国意气风发,欣欣向荣,到处洋溢着为未来的灿烂理想而奋斗的勃勃生机,到处是文中写到的生产建设的繁忙景象和建设的成果。这是时代的开始。所以文中,写长江的黎明,象征着祖国的欣欣向荣,朝气蓬勃。

  四、熟读课文,体会文中字里行间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简单回顾上节课内容。

  三、分析课文

  1、文中写了长江的那个时段的景象?

  黎明

  2、请从文中找出能够表达作者看到黎明的长江景象的心情的句子?

  心好像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

  四、讨论:黎明和青春的特点是什么?

  清新、明净、明丽、容光焕发、生机勃勃、朝气、活力、希望

  文中那些语句突出了这样的特点?

  并且采用了那些表现手法来写这些景象的?

  拟人、反复、比喻、象征(作用都是为了表达作者内心的舒畅、愉悦的思想感情)

  五、联系作者的写作时间,思考:

  文中的黎明是否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为什么只写长江的黎明,在这里有什么深刻的内涵?

  不是。象征了祖国的欣欣向荣,勃勃生机。

  六、小节课文

  七、完成课后练习。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了解史传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语言、行动描写和烘托手法的运用。

  2.认识信陵君“仁而下士”的可贵作风、急人之困的义勇精神和侯嬴的超凡出众的智慧及“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

  3. 积累文中一些重要的实词、虚词,掌握几种常见的文言句式。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传记主人公信陵君形象的分析。

  难点:侯生“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及司马迁写作此人物时的思想寄托。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1、了解信陵君“仁而下士”的谦逊作风和侯生的忠诚。

  2、学习塑造人物的手法。

  3、积累“遗”“下”“过”“赞”“长者”“睥睨”等实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魏公子,何许人也?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子少子而魏安厘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厘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

  战国四君子:“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贾谊语)

  二、介绍时代背景。

  语言描写,请同学品味。

  6、什么事件可以力证信陵君确实是“仁而下士”之人?

  置酒大会宾客请侯生。

  7、品味这段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对比的写法令人过目不忘。

  全班分成两大组,每组分别勾划信陵君与侯生的不同表现来体会司马迁的对比手法运用的妙处。

  8、身边的一些人如何反应?

  将相宗室----

  市人-----

  从骑-----

  宾客-----

  9、读

  自由讨论。

  提供几种意见供参考:

  明·陈懿《读史漫笔》:侯生自刭固侠烈之慨,亦料魏王知公子谋皆夷门擘画,势必收而诛之,故宁自杀以为名,正是高处。

  明·徐中行:侯生度公子窃符,计必杀晋鄙,鄙何辜哉?心必有不忍而不自安者,乃以死谢耳。不然,诚报公子,即死耳,何必数公子至晋鄙军日而后自刭也?故侯生之死,世谓报公子,余谓谢晋鄙也。

  今人

  韩兆琦:侯生自刭乃是为了坚定信陵君夺晋鄙的决心,是企图以此来强化信陵君的信念,叫他到时候不要手软。

  6、侯生也是司马迁倾心歌颂的人物之一,在侯嬴身上寄托着司马迁为人处世的一种什么样的道德观念?为什么他特别要歌颂这样的一种道德观念?

  “士为知己者死”。

  他歌颂侯生的“士为知己者死”,正是为了嘲讽汉代官僚社会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在这里,司马迁是有切肤之痛的。当他犯了法,“家贫,财赂不足以自赎”的时候,“交游莫救,左右亲近不为一言”。只有到了这种时刻,他才深切地体会到那种“忠于知己”,那种能“急人之难”,能“脱人于困厄”的侠义行为是多么的可贵;而那种朝秦暮楚,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势利小人是多么的可憎。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贵,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7、请同学联系前面学过的史记中的人物,你还会想起谁?

  试比较侯生、荆轲、田光与专诸、豫让、聂政等人的死的不同。

  后者这些都是一个下层的人被某个上层人士所“知”,从而去为之奋死不顾,他们所涉及的那种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实际上也并无什么明显的是非之分,这里面所反映的乃是一种个人的恩怨,是一种收买与被收买、豢养与被豢养的关系。而侯生、荆轲等人的死也许主观上言确是“士为知己者死”,但从客观上言他们又都是为“国”而死,他们是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起了作用的,他们的活动都有鲜明的政治色彩。恐怕这也是他们更为人所熟知、记念的重要原因吧。

  四:布置作业

  整理文中重要字词句。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1、复习重要字词句,积累“德”“功”“让”实词。

  2、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的尾声。

  3、评价信陵君的“窃符救赵”。

  4、补充材料,关于信陵君的结局,体味司马迁对传记主人公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检查课文重要字词句。

  二:研读课文

  1、读课文,请同学介绍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的尾声。

  信陵君归军于魏而与客留赵。

  3、但中间也有小插曲,赵王本以五城封公子,但最后以鄗为公子汤沐邑,为何?

  “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

  “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

  写出了公子毕竟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也有人性的弱点,体现出司马迁“不虚美,不隐恶”的写史精神。当然也再次写出信陵君一贯的仁而下士关键时刻对他所起的作用。

  4、评价信陵君的“窃符救赵”。

  三:拓展阅读

  公子留赵十年不归。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公子恐其怒之,乃诫门下:“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毛公﹑薛公两人往见公子曰:“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

  魏王见公子,相与泣,而以上将军印授公子,公子遂将。魏安厘王三十年,公子使使遍告诸侯。诸侯闻公子将,各遣将将兵救魏。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走蒙骜。遂乘胜逐秦军至函谷关,抑秦兵,秦兵不敢出。当是时,公子威振天下,诸侯之客进兵法,公子皆名之,故世俗称魏公子兵法。

  秦王患之,乃行金万斤于魏,求晋鄙客,令毁公子于魏王曰:“公子亡在外十年矣,今为魏将,诸侯将皆属,诸侯徒闻魏公子,不闻魏王。公子亦欲因此时定南面而王,诸侯畏公子之威,方欲共立之。”秦数使反闲,伪贺公子得立为魏王未也。魏王日闻其毁,不能不信,后果使人代公子将。公子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多近妇女。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其岁,魏安厘王亦薨。

  秦闻公子死,使蒙骜攻魏,拔二十城,初置东郡。其后秦稍蚕食魏,十八岁而虏魏王,屠大梁。

  1、这是选文中删去的信陵君的结局片段,说说你的读后感。

  明 唐顺之:以魏亡系《信陵传》,见信陵系国之存亡。

  明

  王世贞:三公之好士也,以自张也;信陵君好士也,以存魏也,乌乎同?

  难怪文中通篇都洋溢着司马迁对信陵君的敬慕、赞叹之情,当然也有无限的惋惜之意。

  2、总结信陵君其人

  明

  茅坤:信陵君是太史公胸中得意人,故本传亦太史公得意文。

  教学反思:学生课前预习较为充分,能在掌握字词的基础上很好地分析人物形象。课堂气氛较好。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优秀教案优质教案语文03-07

语文的教案04-05

语文的教案11-16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 语文优秀教案06-02

语文园地教案03-23

语文《蜗牛》教案03-14

语文《影子》教案12-09

语文下册教案12-13

语文的设计教案12-27

语文天地教案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