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9-21 07:43:30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经典3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经典3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词语。

  2、积累记诵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

  3、学习这篇讲演词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

  4、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以及怎样才能做到敬业与乐业。

  教学重点、难点

  1、初步理解“举例子,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2、理解这篇讲演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

  3、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教学方法:

  研讨探究法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二、题解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举人。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等。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全集》。

  三、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要求:1、把不理解的字词,难懂的语句做上记号;

  2、试把每一段的段意归纳出来;

  3、课文中多处引用《论语》《礼记》《老子》《庄子》等古代典籍的论述。逐一抄录这些论述,认真想一想它们的意思。

  明确:课文共七段,总体结构是"总一分一总"式:开头总起全篇;然后分别论述敬业和乐业,两个分论点平行并列;最后总结全篇。条理清晰,纲举目张。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揭示全篇论述中心。

  第二部分(第2~6段):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第7段):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

  四、研讨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一部分。

  思考:讲演词开头交代题目的来源其用意是什么?哪句话揭示了全篇论述的中心?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文章开头先交代题目的来源,用意在于说明题目虽然来源于古籍《礼记》和《老子》里的两句话,但跟原文语句的本意不同,是"断章取义"造出来的。这样交代既可避免听者把题目和《礼记》、《老子》里面语句的原意混同了,又可显示出论述的科学性,讲演的趣味性;同时,提出题目来由,也便于揭示全篇的论述要点,使听者对讲演的纲目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二)学习第二部分。

  1、朗读第三、四段。课文第三、四段是论述"敬业"的重要,可作为第二部分的第一层。

  思考:(1)作者怎样阐述什么叫"敬"?(2)如何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第三段作者阐述什么叫"敬",引用了朱熹的名言"主一无适便是敬"后,紧配上自己的通俗化的解释:"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然后顺理成章地论述凡人类的正当的劳动、正经的事,"其性质都是可敬"的,并举"当大总统"与"拉黄包车"这两件事加以证明,侧重点在"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第四段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先引用《庄子》中的语句并作阐述,再举木匠做成一张好桌子和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这两组例子,说明无论做什么都要"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即"敬业")。接着从反面论述"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的害处,指出"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并引用庄子、孔子的名言,进一步强调敬业的重要。举例和引用的自然结合使文章的说理立于不败之地。

  2、朗读第五、六段。这两段论述"乐业"的重要,作为第二部分的第二层。

  思考:作者举了怎样的例子来论述"乐业"的重要,又是如何论述"乐业"的道理的?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作者在第五段中剖析了生活中常会遇到的感叹"做工苦"这个实例,说明要"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很自然地点到了"乐业"的"乐"。第六段,更深入一步,论述"乐业"的道理,分四点说明"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这是作者的经验之谈,令人信服。紧接着又引用孔子的两句名言进一步证明"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即乐业),"生活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

  五、小结

  讲演词的.第二部分内容理解的重点是阐述什么叫做敬业,为什么要敬业,怎样做才算是敬业。

  六、布置作业

  1、探究练习二。

  2、选用随堂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检查背诵

  学生背诵"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二、继续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学生朗读第七段。

  明确:作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验,指出"责任心"和"趣味"跟"敬业"与"乐业"的关系最为密切:"责任心"就是"敬业"广趣味"就是"乐业"。他认为做事必须具备责任心和善于"从职业中领略出趣味。"一个人对待自己的职业,能够有责任心、有趣味发扬敬业与乐业的精神,专心致志做圆满,就是"人类合理的生活"。结束句"我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用短句,用感叹的语气,充满了对听讲的青年学生的殷切期望,感情强烈而真挚。

  三、探究活动

  (一)思考: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许多有关敬业和乐业的观点,你最信服的是哪一点?你有没有不同意见?说说你持这种意见的理由。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明确:文章中的观点如下:

  1、"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3、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4、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5、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6、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7、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8、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在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9、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10、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10、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12、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

  13、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

  14、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15、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学生的回答无论是赞同还是不赞同,都可以;关键在于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目的在于通过讨论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二)做资料卡片。

  让学生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或含义深刻的句子,制成资料卡片,要注明出处以及卡片的类型等;书写要清楚规范。

  四、小结课文。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六段。

  2、选用随堂练习。

语文教案 篇2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左传》及有关文学常识。

  2、烛之武形象分析。

  3、烛之武如何退秦师。

  4、归纳整理文言文常见字词、句式。

  过程与方法

  1、问题式。以问题层层推进,梳理故事情节。

  2、探究式。烛之武退秦师原因及现实影响力。

  3、对比式。烛之武、邹忌、魏征、触龙等说话艺术之对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烛之武临危授命,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2、通过烛之武的说话艺术,学会如何与人交流、沟通。

  教学重难点:

  1、 烛之武如何劝退秦师。

  2、 烛之武的说话艺术带给我们的启示。

  3、 重点文言词语及句式。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左传》及有关文学常识。

  2、相关故事背景。

  3、梳理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秦王威风八面的朝堂,蔺相如轻启三寸不烂之舌,挫败秦王夺璧的阴谋,使宝璧平安归赵;在群儒唇枪舌剑的进攻面前,诸葛亮轻动三寸不烂之舌,折服东吴的饱学之士,使孙刘迅速结盟;在郑国危如累卵之际,老迈的烛之武轻摇三寸不烂之舌,虎狼之师不击自退,铁桶之围不攻自破。

  烛之武在剑拔弩张的敌对情势下,是如何说服秦伯不仅撤走了围郑的秦军,反而派兵保护郑国的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同走进《烛之武退秦师》。

  巧设悬念,利用阅读期待,激发学生急于阅读课文的欲望。

  二、了解《左传》

  《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编次,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外交辞令,记事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写人简洁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历代散文的典范。

  《左传》别名 《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

  《春秋》三传 (解说《春秋》) 《左传》《公羊传》《谷粱传》

  三、推进新课

  该环节主要是疏通情节,在文中寻找关键句,由学生自主完成。

  (一)烛之武如何退秦师的?

  明确:①欲扬先抑,以退为进。(郑知之矣)

  ②阐明利害,动摇秦君。(邻之厚,君之薄也)

  ③替秦着想,以利相诱。(君亦无所害)

  ④引史为例,挑拨秦晋。(君之所知也)

  ⑤推测未来,劝秦谨慎。(唯君图之)

  文言句式及词语

  ①邻之厚,君之薄也。

  ②敢以烦执事。

  ③焉用亡郑以陪邻?

  ④何厌之有?

  ⑤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分组朗读第三段。

  (二)烛之武为什么要退秦师?(齐读第一自然段,然后由学生回答。)

  ①以其无礼于晋。

  ②且贰于楚也。

  补充故事背景: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在此之前,郑国做了两件对不起晋国的事。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公元前632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楚国大败。

  (三)烛之武退秦师的结果如何?

  ①秦伯说,与郑人盟。

  ②乃还。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④吾其还也。

  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四)齐读一、三、四段。

  以上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从诵读和寻找关键句中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脉络线索。

  四、结束新课

  对照板书,回忆故事情节。一、三、四段读熟。

  五、布置作业

  1、背诵一、三、四段。

  2、整理文言词语及句式。

  板书设计

  ① 欲扬先抑,以退为进。

  ② 阐明利害,动摇秦君。

  ③ 替秦着想,以利相诱。

  ④ 引史为例,挑拨秦晋。

  ⑤ 推测未来,劝秦谨慎。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复习上堂课内容,并归纳总结文言词语及句式。

  2、 分析烛之武形象,并延伸讨论说话艺术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烛之武“ 怎么退——为什么退——退的结果”三个问题引出文章相关语句,

  再次熟悉情节。并归纳一些词语用法及宾语后置句。

  敢以烦执事。

  焉用亡郑以陪邻?

  以 越国以鄙远。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邻之厚,君之薄也。

  之 何厌之有?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焉用亡郑以陪邻。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焉 且焉置土石。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宾语前置句

  何厌之有?(“之”提宾标志词)

  ①何陋之有?

  ②莲之爱,陶后鲜有闻。

  ③菊之爱,同予者何人?

  ④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推进新课(从文本出发,逐步引进社会和人生。)

  (一)朗读第二段,思考:

  烛之武究竟何许人也?(学生探讨,分析其个性化及爱国情怀)

  ①佚之狐:“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侧面描写)

  ②(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语言描写)

  ③(烛之武)许之。

  ④(烛之武)夜缒而出。(动作描写)

  明确:①才华横溢、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

  ②知难而上、义无返顾的勇士。

  ③不卑不亢、机智善辩的辩士、外交家。

  (二)烛之武为什么会成功?

  ①烛之武——委婉,抓住对方心理。

  ②佚之狐——慧眼识英雄的伯乐。

  ③郑君——善于纳谏、勇于自责。

  以上教学环节的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去课文筛选有用的信息,并发挥想象,对烛之武加深认识,使这一形象在学生心目中明晰起来,避免了就课文讲课文的的单调枯燥乏味。

  三、合作探究

  通过本课的学习,谈谈烛之武出色的劝谏艺术对于古人和现代人的处事有什么意义。

  (—)对于古人

  中国有句古话:“伴君如伴虎。”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勇与大智。作为君王,则应虚心采纳,方可成就霸业。

  1、 邹忌与齐威王

  齐王接受皱忌的进谏,听取群臣吏民的意见,于是有“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的美谈。

  2、触龙与赵太后

  抓住赵太后爱子、怜子之心,触龙拿人心比自心,以己子做诱引,动之以情,申明大义,进而解开太后心结。

  3、魏征与唐太宗

  唐太宗虚怀若谷,善于纳谏,终成一代名君。唐太宗“夫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今魏徵殁,朕失一鉴矣!”

  4、管仲与齐桓公

  齐桓公豁达大度,听了鲍叔牙的话,不但不办管仲的罪,还立刻任命他为相,让他管理国政。后来齐国就越来越富强了。

  5、 比干与纣王。

  纣王拒谏饰非、耽于酒色、暴敛重刑,甚至将比剖腹挖心。最终是民怨四起。

  6、召公与厉王

  周厉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止谤”使得老百姓“道路以目”。三年之后,被“流于彘”。

  (二)对于现代人

  1、注重对方感受,委婉劝说,文明交流。

  2、听取别人意见,完善自我,少走弯路。

  3、宰相肚里能称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通过比较阅读与回忆感受,使学生从更广阔的视野中感受语言艺术的重要性,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关注,鼓励学生更好地把理论用于实践。

  四、结束新课

  烛之武委婉劝说的艺术在今天的人际交往中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给别人提意见和建议时,我们要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同时我们还应学会倾听与交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还要善于自己思考,把好的意见总汇起来,唯有这样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五、布置作业

  背诵全文。

语文教案 篇3

  课时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能读准字音,会正确书写。

  2、能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读懂第一段,理解词语的意思,进行句子训练。

  重点:

  1、学会11个生字。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

  1、生字:整、奔、器

  2、会根据课文内容提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创设一个停电的情境,让学生想象说话

  2、说说发电的方法

  3、揭示课题

  二、讨论学习方法

  1、小朋友,你们想怎样学这篇课文?

  2、讨论学生字的方法,教师归纳板书。

  三、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

  2、反馈

  你能选出你认为最难的字来教教大家吗?

  字音难点:整、应、奔

  字形难点;整、奔、器、建

  你能把这么多的生字都读出来吗?指名读

  四、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2、反馈,指名读各段课文

  3、你们想学会些什么?根据课文内容提问

  教师板书

  4、读课文,在课文中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可以一个人自学,可以同桌合作,也可以找好朋友商量。

  可以选择一个问题,也可以选择两个问题

  5、反馈

  6、小结

  五、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要专心听,比一比,谁听懂得多?

  2、汇报,听懂了什么?

  3、比较句子

  浪娃娃多。

  浪娃娃多得数也数不清。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指导朗读第二句话。

  4、质疑。

  5、指导朗读第一段。

  六、练习(机动)

  照样子写话。(题略)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优秀教案优质教案语文03-07

语文的教案04-05

语文的教案11-16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 语文优秀教案06-02

语文园地教案03-23

语文《蜗牛》教案03-14

语文《影子》教案12-09

语文下册教案12-13

语文的设计教案12-27

语文天地教案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