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3-09-30 08:18:46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常用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中班教案(常用5篇)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纠正孩子戴口罩的误区,了解戴口罩的作用及意义。

  2、了解选择与佩带口罩的正确方法。

  3、帮助孩子进一步树立自我保护意识,确立正确的防“非”心态。

  【活动准备】

  各种质地、式样的口罩若干。(如4层一次性口罩、12层常用口罩、20层医用口罩、卡通口罩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1、猜谜。(谜底为口罩)

  2、讨论:“口罩有什么作用?”(保暖、预防病菌侵入等)

  二、集体讨论:

  1、引导语:“口罩朋友来我们班开展览会,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幼儿参观,自由发表意见。

  3、设问:“为什么最近大家出门都要带口罩?”

  4、教师简单总结:“口罩能不让病菌侵入我们的身体,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常用的口罩是用纱布重叠而成的,4层的口罩能阻挡70%—80%的细菌,但是非典的病原体很强,所以最好要戴12层以上的。卡通口罩虽然很漂亮,但它用的材料含有化学成分,对身体不好。”

  5、重点讨论:

  (1)“一直戴口罩对身体好吗?”

  (2)“什么时候需要戴口罩?”

  (3)“戴过的口罩怎样收放?”

  三、个别演示:怎样正确戴口罩。

  (1)个别幼儿演示戴口罩的方法,引导其余幼儿判断正确与否。

  (2)教师介绍:“口罩的.大小要正好罩住下巴、嘴巴、鼻子等部位,戴太大或太小的口罩,病菌、灰尘等能从口罩两侧的边缘进去。”

  (3)演示讨论收放口罩的方法。

  四、扩展孩子预防“非典”的经验。

  帮助孩子了解预防“非典”其他重要的方法:“戴口罩是预防非典的一种重要方法,其他还有什么预防非典的方法呢?”

  五、活动延伸:

  日常活动中密切关注孩子预防“非典”的所作所为,错误行为及时纠正。提醒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折、结等方法趣玩小手帕,能积极动手与想象。

  2、乐意参与手帕变变变的游戏,体验玩编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手帕人手一块,编织示范录像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引出魔术:

  小朋友们,你们觉得手帕有什么用呢?

  今天手帕还可以变个魔术呢。

  (长方形)

  一块小手帕,边和边儿对对齐变成一个长方形。

  这个长方形的手帕像什么?

  (三角形)

  一块小手帕,角和角儿对对齐变成一个三角形。

  这个三角形的手帕像什么?

  :小手帕,边对边角对角,折一折变个魔术真有趣。

  二、手帕变变变:

  你们想不想和张老师一起变魔术呀?

  我们又要变魔术了,跟着张老师一起变。

  魔术1:小小角转呀转,转进小洞变死结。

  魔术2:小手帕还可以变什么?

  魔术3:手帕还可以变什么?

  :小手帕变变变,变鸡蛋、变蜡烛、变出很多的东西来,老师还会变呢。

  三、手帕变魔术:

  刚刚你们变了鸡蛋,我要把鸡蛋变一变猜一猜我会变什么?

  1、幼儿第一次尝试,教师观察。

  试一试糖果是怎么变出来的?

  2、幼儿再次尝试。

  我们请乐乐姐姐帮助我们吧。

  3、老鼠出来了。

  现在我要把糖果再来变一变。

  小小角转转转,转进小洞变死结。看我的'小老鼠出来了。

  :小手帕真神奇,我们用灵巧的双手变出了这么多的东西,下面我们去玩捉老鼠的游戏吧!

中班教案 篇3

  设计思路:

  近阶段我发现班级幼儿对米奇妙妙的动画片很感兴趣,米奇妙妙屋里的一个个问号更是深深地吸引着幼儿的目光。幼儿的主动学习来自幼儿自身的兴趣。于是,我就设计了《数的守恒(5以内)》这个数学活动,创设了米奇妙妙屋的情景,以欣赏米奇妙妙屋里动物们表演舞蹈贯穿整个活动。活动中我为避免传统数学活动的枯燥无味,就将音乐和游戏有机地整合到数活动中,让枯燥的数学"动"起来;同时我还大胆尝试让幼儿用简单符号进行记录。就这样,幼儿从设计的各个环节中,感受到数的守恒现象,体验了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等量物品的数量不随实物的大小、颜色、种类及排列形状的变化而改变,准确计数5以内物品的数量。

  2、体验数守恒的有趣现象。

  3、逐步树立自信心和创造意识。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学过5以内数,幼儿学会念咒语和"十个印第安小朋友"的游戏玩法。

  2、教具准备:米奇玩具1只,磁性教具若干(兔子背影、鱼背影、米老鼠背影各1只、兔子5只、鱼7条、米老鼠10只)3、环境创设:米奇妙妙屋一间,布置成小舞台样。

  4、幼儿操作学具、记录纸、铅笔、托盘各45份。

  5、背景音乐4首。

  活动过程:

  一、以到米奇家玩引入活动师出示米老鼠布绒玩具引入活动:"嗨,小朋友,我是米奇要不要到我的妙妙屋玩啊?"师:"进入妙妙屋要念什么神奇的咒语呢?"(幼儿念咒语,师边掀开用布遮住的米奇妙妙屋)

  二、玩游戏-"猜影子"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师:妙妙屋里有三种小动物,是谁呢?这些是它们的背影,小朋友们来猜一猜。

  三、通过观看妙妙屋里的动物表演舞蹈,初步得知等量物品的数量不随实物的大小、颜色、种类及排列形状的变化而变化,体验数守恒的有趣现象。

  师:小动物们要表演节目给小朋友看,小朋友要注意观察它们的队形发生什么变化?

  (一)欣赏第一个节目《兔子舞》(学习3的守恒)

  1、在音乐《兔子舞》的伴奏中,师出示3只穿着不一样的、动态不一样的兔子。

  提问:①"这几只兔子都一样吗?哪里不一样?"②"一共有几只小兔子?"

  2、在《兔子舞》音乐伴奏下,师在妙妙屋舞台中操作5只兔子的磁性教具,进行表演舞蹈,当变换一种队形后,音乐停止时。

  提问:①兔子的队形发生什么变化?

  ②小朋友数数现在有几只兔子,跟原来一样多吗?

  ③请1个小朋友到大记录卡上记录上这次兔子表演时队形的变化,并引导全班幼儿一起验证该幼儿记录是否正确。

  3、师引导幼儿通过《兔子舞》大记录卡上3只兔子队形变化的记录情况,体验5守恒的有趣现象?

  师小结:不论3只兔子的队形怎么变,3只还是3只,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

  (二)欣赏第二个节目《水中芭蕾》(感知新知识点5的守恒)

  1、在音乐《四小天鹅》伴奏中,师逐一出示7条大小、颜色、形状不一样的鱼。

  提问:①"这些鱼有哪些不同?"②"一共有几条鱼参加表演?"

  2、师在《四小天鹅》伴奏音乐中,操作5条鱼表演水中芭蕾舞,当变换一种队形后,音乐停止时。

  提问:①现在鱼的队形有没有发生变化?

  ②小朋友数数现在有几条鱼在表演舞蹈?和原来一样多吗?

  ③请1个小朋友到《水中芭蕾》的大记录卡上记录上这次鱼表演时的队形变化,引导全班幼儿一起验证该幼儿记录是否正确。

  3、师引导幼儿通过《水中芭蕾》大记录卡上5条鱼队形变化的记录情况,体验7的守恒的有趣现象。

  师小结:5条鱼虽然颜面、大小、形状不一样,不论摆的队形怎么变,但总数数量都不会变,7条鱼还是7条鱼。

  (三)欣赏第三个节目《米老鼠恰恰恰》(感知新知识点数量:5的守恒)

  1、在音乐《恰恰恰》伴奏中,师出示:5只性别、大小、穿着不同的米老鼠,提问:①"这几只米老鼠哪里不同?"②"一共有几只米老鼠表演舞蹈?"

  2、师在《恰恰恰》舞曲伴奏中,操作5只米老鼠表演《米老鼠恰恰恰》当变换一种队形后音乐停止时。

  提问:①"米老鼠的队形变化没?"②"我们来数数变了队形后,有几只米老鼠在表演?和原来一样多吗?"③请1个小朋友到《米老鼠恰恰恰》大记录卡上记录这次米老鼠表演时队形的变化,引导全班幼儿一起验证该幼儿记录是否正确。

  3、师引导幼儿通过《米老鼠恰恰恰》大记录卡上5只米老鼠队形变化的记录情况,体验5的`守恒的有趣现象。

  师小结:不管这5只米老鼠排成什么队形,始终都是5只米老鼠。

  四、游戏活动-"十个印第安小朋友"师:小朋友闭上眼睛,数到3时打开眼睛看着我们今天的游戏一次要请几个小朋友出来玩游戏。

  五、幼儿操作

  1、幼儿根据不同歌曲指示,分组拿操作学具到自己座位上进行操作。

  2、播放轻音乐,幼儿安静地分组进行操作学具,并将操作结果记录到记录纸上。

  第一组学具:形态各异的兔子第二组学具:颜色不同的小鱼第三组学具:颜色不同的星星六、延伸活动-完成操作册练习附:记录卡附:游戏"十个印第安小朋友"玩法请1名幼儿当组长,在清唱歌曲"十个印第安小朋友"歌声中,组长去请出9名幼儿后,念"我变、我变、我变变变"的咒语,整组幼儿自由合作,组合设计动作,变换队形后,老师引导其它幼儿一起验证组长邀请的人数是否正确,错误的要跳10下。若场地允许,可若干组同时进行。

  活动反思:

  该活动设计独特新颖,别具一格,能将动感音乐有机融入到枯燥的数学活动。活动中能充分调动幼儿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幼儿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师幼互动好,幼儿课堂常规好。活动过程能注意由浅入深,紧扣活动中心,层层递进,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记录卡的使用执教者大胆放手让幼儿尝试运用符号表示物体的数量、排列形状等,从小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并能有效达到帮助幼儿体验数守恒的有趣现象。活动中教师能及时小结,及时帮助幼儿梳理知识点,知识点能把握在让幼儿跳一跳够得着的高度,有效达到预设的各项目标。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和口语表达能力。

  2.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做错了事只要想办法补救就会使自己重新快乐起来。

  3.初步懂得人的心情变化和表情的关系。

  活动准备: 1.高兴、愤怒、伤心时小兔子的表情图

  2.供幼儿做表情图的空白脸形纸,油画棒

  3.小房子,大树,小鸟,鸟巢的挂图各一

  活动过程: 1.引出幼儿兴趣

  1)出示小兔子跳跳的表情图。

  2)“跳跳看上去怎么样呢?”

  3)“跳跳怎么会一会儿高兴,一会儿生气,一会儿伤心呢?”

  2.分段欣赏故事

  1)教师讲述故事的第一段。

  “你们听到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

  “跳跳的心情是怎么样的'?表情看上去怎么样?”

  引导幼儿根据故事情节为小兔子选择合适的表情图

  2)教师讲述故事的第二段。

  “当跳跳听到小鸟的哭声,它的心里感到怎么样?”

  “跳跳为什么自己也哭了?伤心的表情是怎样的?”

  引导幼儿根据故事情节为小兔子选择合适的表情图。

  3)听故事的最后部分。

  “跳跳想怎样弥补自己的过失呢?”

  “小鸟回家后,跳跳的心情怎么样了?”

  请幼儿想象小白兔开心的表情并模仿表现。

  3.完整欣赏故事

  1)结合挂图,请幼儿完整的欣赏故事。

  2)“跳跳的脸部表情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变化?”

  3)启发幼儿理解人的表情会随这心情的变化而变化。

  4.做表情图

  1)出示表情图,看看,讲讲不同面部表情的不同特征,如笑、哭、生气时的眼睛,眉毛,嘴是什么样的。

  2)请幼儿说说还知道什么表情。

  3)引导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制作1-2种表情图。

  4)让幼儿和朋友相互说说自己做的表情图。

中班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词汇,让孩子在故事中体会角色的思想感情,培养幼儿倾听能力,理解和丰富词语、句型。

  2、通过提问,帮助幼儿形成有逻辑的口语表达。

  3、通过看图说话,鼓励幼儿用清晰、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达,培养自主表达的的习惯。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

  5、引导幼儿进行故事表演,使幼儿在故事中体会爱的情感,感受友谊的温暖。同时使幼儿明白:我理解你的心情,知道你为什么伤心,为什么高兴。

  教学准备:

  1、录有小鸟欢快叫声的U盘。

  2、手绘挂图6幅,牵牛花图片一张,小鸟图片一张。

  3、舒缓、温馨的音乐(U盘)

  4、下列头饰各一:小鸟 牵牛花 小鸟 凤仙花

  小草头饰若干 小花头饰若干

  教学过程:

  1、导入:

  小朋友们好!今天,我们这里来了一个好朋友,他也要向大家打招呼。(放小鸟的叫声,呈现小鸟图片。)小鸟的叫声为什么这样欢畅哪?哦,原来他最好的朋友也在这里呀。(牵牛花的图片)看牵牛花 什么样的?象小喇叭呀。牵牛花还有一个特点,他会爬树。小鸟和牵牛花之间会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呢?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看一看。

  2、引导幼儿逐幅观察手绘,了解故事梗概。同时把故事中的问题渗透出来。

  3、教师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讲述故事。

  4、引导幼儿回答问题:

  小鸟住在哪里?他每天为什么这么开心?有一天,发生了什么事情?凤仙花为什么脸红了?小草弟弟怎么回答小鸟的请求的?小鸟为什么伤心?你伤心的时候会怎么做?请做一个伤心的表情--哦。牵牛花是怎么到小鸟家的?看到了好朋友,小鸟的心情怎样?如果你生病了,好朋友来看你,你会怎么样?做一个开心的表情吧。

  5、引导幼儿看图讲故事。

  6、请幼儿分角色表演故事,引导幼儿注意不同角色不同心情下的语言特点。在故事表演的结尾加入礼仪教育中的三字儿歌:"小伙伴,在一起。你帮我,我帮你。好朋友,齐欢喜。"

  延伸活动:

  和幼儿一起查找资料,找一找向上爬的植物都有哪些,指导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并进行描述。

  活动反思:

  今天教学了《小鸟和牵牛花》一课,有优点也有不足,现就这课做一下教学反思!

  由于我们学校教学设备落后,不能使用电脑教学,课件用不上,所以就得教师自己绘制教学图画,自己制作字卡词卡,对重点段,教师就得提前写到一张白纸上,或者在小黑板上写字,准备上课用!

  导入新课时,我用简笔画生动地画出了可爱的小鸟和美丽的牵牛花,把学生带入情景,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阅读教学时。初读要求学生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出示几个学生较难读准的儿化音,让学生以多种形式读。第六自然段生字较多,我就用写好的小黑板出示第六自然段,随文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学生学得较扎实。

  在具体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想象并说说小鸟生病时的样子和心情,在读的时候要带着难受的语气来读和痛苦的表情来表演。学生深深地被情景吸引了!

  我觉得我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是有点拖堂了,还是我的语句有点不够精炼,我说的多了些,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个别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应个别训练啊!

  本课教学给我的最大感触是学生的有感情朗读需要教师的不断的去引导,去示范,并踏踏实实的去强化练习。通过反思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对于我来说是一种最好的进步方法,它可以让我更快的成长,帮助我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教案04-30

中班的教案04-06

【经典】中班教案08-20

中班教案07-20

[精选]中班教案07-25

(精选)中班教案08-11

中班教案[经典]08-05

中班教案(精选)08-17

(精选)中班教案09-20

[经典]中班教案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