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3-10-05 08:13:42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精品10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班教案精品10篇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设计理念: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鼓励和支持幼儿探索是促进幼儿主动学习、提高探究能力、增长知识经验的有效途径。作为教师要充分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其认知能力。

  教育策略:

  第一环节:调动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对皮球蹦跳、滚动、飞产生兴趣。

  第二环节为孩子们提供充分的探索空间,通过亲自动手实验使孩子们明白皮球里有空气,是空气让皮球运动的。

  第三环节通过比较让他们感知充满空气的皮球和瘪皮球不同的运动状态。我觉得在活动中教师要作为材料的提供者、活动的支持者、孩子们的学习伙伴,让他们在亲自实践中去探索、去发现、去获得对身心有益的.经验。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对皮球的动态――蹦、滚、飞产生兴趣。

  2、理解空气与皮球运动状态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幼儿有玩过皮球的经验

  2、《谁住在皮球里》故事课件

  3、充满气的皮球若干、气针若干、打气筒若干

  活动过程:

  一、 感知皮球的动态―蹦、滚、飞等

  1、幼儿随音乐进入教室

  2、感知皮球的动态―蹦、滚、飞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玩皮球么?你是怎样玩球的?分别请几位小朋友说说并演示皮球的不同玩法。

  师:在玩球的时候你观察到皮球是怎样动起来的呢?启发幼儿说出玩皮球时皮球的运动方式(蹦跳、滚动、飞起来)

  3、请幼儿用身体表现皮球的蹦跳、滚动、飞起来。

  二、探索空气住在皮球里

  1、欣赏故事课件《谁住在皮球里》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皮球为什么会蹦跳、会滚动、又会飞呢?你认为是谁住在里面?这里有一个好听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下,究竟是谁住在皮球里。(幼儿欣赏故事课件)

  2、验证皮球里住的是空气

  师:皮球里真的住着兔子、轮子和喜鹊么?我们怎样才能知道里面住着什么?(幼儿自由回答)教师出示气针,请幼儿验证皮球里住着空气。

  三、比较充满空气的皮球和瘪皮球不同的运动状态

  1、玩瘪皮球,感受没有空气的皮球运动状态

  提问:皮球里没有了空气会怎样?我们一起来玩一下没有空气的皮球。(请幼儿拍、滚、踢瘪皮球)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2、为瘪皮球充气,感受充满空气的皮球运动状态

  我们怎样才能让皮球蹦跳、滚动、飞起来呢?教师和幼儿一起用打气筒为皮球充气,充满空气后请幼儿玩皮球,再次感受皮球充满空气的运动状态。提问:这一次你又发现了什么?

  教师小结:原来皮球里只有充满了空气,它才能运动起来,才能像兔子那样蹦跳,像轮子那样滚动,像喜鹊那样飞起来。如果里面没有了空气它就不能运动了,空气真了不起!

  3、游戏活动《我是一个大皮球》

  教师引导幼儿边念儿歌边表演相应的动作。我是一个大皮球,大皮球圆又圆,大皮球跳一跳,大皮球滚一滚,大皮球转一转,大皮球向前飞,皮球没气啦!呼,呼,皮球又充满气啦。

  四、活动延伸

  孩子们,我们一起到外面呼吸新鲜空气,一起去玩皮球吧。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幼儿在感知萝卜的基础上能表述萝卜的特征及用途,并能按萝卜的特征进行分类。

  2、在游戏中了解萝卜的生长过程,体验萝卜生长的快乐。

  3、幼儿乐于探索,能大胆表达,在活动中感受萝卜的有趣,从而产生爱萝卜的情感。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5、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萝卜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主要通过小组商量自主操作,在动手的过程中意识到分类标准及分类结果,提高幼儿的分类能力。通过集体评价,使幼儿的分类经验得到整理。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信号音乐;小兔绒玩具一只;实物萝卜、空篮子、萝卜食品每桌一份;教师小结用的萝卜一份;课件“萝卜的生长过程”;萝卜食品每桌一套,萝卜小制作2—3件。

  经验准备:幼儿对蔬菜有一定的经验。对《粉刷匠》旋律有所熟悉。

  空间准备:幼儿座位呈框字型摆放,操作台呈半圆形放置于幼儿视线前面。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情境:小兔带来萝卜丰收的喜讯)

  1、师利用小兔绒玩具宣布小兔带来的喜讯。

  2、简单介绍观察萝卜的要求。

  (二)自由探索

  (情节:看小兔的萝卜)

  1、幼儿去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探索萝卜的特征。

  2、围绕问题交流发现:你看到的萝卜长得是怎样的呢?

  3、拓展幼儿对品种的认识。

  4、利用准备好的各种萝卜小结萝卜的有趣。

  (三)操作分类

  (情节:帮小兔分萝卜)

  1、要求:小兔收了那么多萝卜,想请小朋友帮忙分一分。

  (小朋友按萝卜的特征来分一分、说一说)。

  2、操作指导:允许幼儿尝试错误,自觉纠正,并用语言表达分的过程。

  3、评价:小组代表介绍,集体评价,然后把萝卜送到小兔家。

  (四)游戏体验

  (情节:幼儿扮演萝卜生长)

  1、商量讨论:萝卜是怎么长大的呢?

  2、结合课件:“萝卜的生长过程”,让幼儿了解萝卜从小到大成长的过程。

  3、利用《粉刷匠》旋律,欣赏编好的《萝卜歌》,再通过唱一唱、演一演体验萝卜生长的乐趣,用身体的形态、动作创造一个个可爱的萝卜形象。

  (五)品尝交流

  (情节:小兔请大家吃萝卜食品)

  1、联系实际讲讲萝卜的用途(吃法及营养)。

  2、幼儿品尝萝卜食品: 边吃边讲萝卜的味道及加工法等。

  (六)活动延伸

  (情境:看萝卜制成的玩具)

  用萝卜制成的玩具使幼儿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自制玩具。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安排了两次操作活动。第一次是引起兴趣后第一次操作,主要是探索萝卜的趣味性、多样性,让幼儿在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中获得感知。在第二次操作活动中我们就鼓励幼儿分萝卜,引导幼儿按萝卜的特征进行分类,在这一过程中幼儿通过商量、合作、尝试着不同的`分法。本次活动中通过制作多媒体动画“萝卜的生长过程”,让幼儿对萝卜生长有全新的认识。本次活动的全过程,我就引入了幼儿喜欢的兔子形象,结合秋收,引发幼儿融入到看萝卜、分萝卜、品尝萝卜的情境中,使幼儿主动探究,积极思维,达到科学素质的提高与个性发展的统一。与此同时,我还通过幼儿间的互补学习,师幼合作共长的方法,表达着各自的丰富、多样性的认识,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理念。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人的情绪常常是通过表情反映出来的,初步懂得高兴与生气两种情绪的正确表达方式。

  2.初步学习关心别人情绪,并乐意帮助别人。

  3.懂得高兴愉快的情绪有利于身心健康。

  活动准备:

  哭、笑、生气的表情图各一张、生气后三种不良表现的`图片各一张(大哭大闹、乱仍玩具、打别人)。

  活动过程:

  一、初步了解人的情绪常常是通过表情表现出来的。

  1.观察笑与哭两张表情图。请幼儿比较两种表情的不同,并做一做两种表情。

  2.根据两张表情图,让幼儿猜猜他们可能有什么高兴、快乐的事或有什么生气、伤心的事?

  二、体验快乐情绪。

  1.交流:你有过哪些高兴或快乐的事?讲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2.集体表演《幸福拍手歌》

  三、初步了解生气、伤心情绪的正确表达方式。

  1.你有过生气或伤心的事吗?后来是怎么办的?

  2.分别出示三幅图:一幼儿生气后滚在地上大哭大闹、将玩具撒满一地、打别人。

  引导幼儿讨论: 他们生气后做了什么事? 对不对? 为什么? 应该怎样做?

  3.讨论:自己(或别人)有了生气、伤心的事,怎样使自己(或别人)高兴快乐起来?

  4.设置问题(出示一张"哭"的表情图):怎样使他快乐起来?

  (1)某小朋友走路不小心摔了一跤,在伤心的哭。

  (2)某小朋友给别人欺侮了,心里很生气。

  (3)某小朋友和妈妈在街上走散,在伤心的哭。

  小结: 人在生气伤心时可以哭、可以找好朋友讲讲、可以告诉大人等,只有经常高高兴兴身体才会健康。

  四、初步理解情绪的相互感染性,教育幼儿不为一点小事生气、伤心。

  1.讲故事:《生气大院和快乐大院》

  (1)勇勇为什么会生气? 生气后他做了什么? 小动物为什么都生气了?

  (2)什么事使勇勇又高兴了? 他又做了什么?

  2.小结:生气和高兴都很奇怪,一个生气了,大家会跟着生气,一个人高兴了,大家都会高兴。因此不要为一点小事生气、伤心,只有天天快乐,身体才健康。

  活动延伸:

  1.区角活动:语言区提供图片让幼儿续编故事《生气大院和快乐大院》集体表演《拉拉勾》

  2.游戏活动:表演区提供音乐《拉拉勾》。

  3.家园共育:在生活中注意让孩子保持良好的情绪。教育幼儿不为小事发脾气。

中班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在这个主题活动中,常常会有幼儿问我:“老师,鱼为什么会游水啊?”使我感到孩子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他们对未知领域的探索不是一些童话故事就能满足的了。所以设计这个活动,旨在通过对鱼更深入的讲解,使幼儿懂得更多大自然中的秘密,培养幼儿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知道鱼外部各个器官的名称。

  2、懂得鱼各个器官的作用,了解鱼是怎样游水的。

  活动准备:

  活鱼一条、鱼的卡片一张(将各部分剪开)。

  活动过程:

  1、用谜语语引出主人公“鱼”。

  “小朋友们,我们的教室今天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它生活在水里,尾巴好象一把小扇子,还会吐泡泡,你们猜猜它是谁?”

  2、出示鱼,请幼儿认真观察其外型,展开讨论:鱼是什么样的。

  3、教师结合幼儿的讨论结果作补充,讲解鱼各个部分器官的名称。

  4、请幼儿摸一摸鱼,感觉鱼的.鱼鳞和鱼表层的粘液。

  5、教师逐一讲解鱼各部分器官的作用,着重讲解鱼是利用尾鳍的摆动作动力向前游动的,背鳍保持平衡等。

  6、出示“鱼”的分解卡片,请幼儿上来用各部分卡片拼成一条鱼,巩固幼儿对鱼各部分外部器官的记忆。

中班教案 篇5

  一、活动设计。

  《小袋鼠的魔法手套》以简单有趣的情节,极富魔幻色彩的构思,深深吸引着中班幼儿。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学习需要,我从认知、能力、情感三个方面制定了活动目标,设置了步步深入的三个环节,幼儿达到活动目标。在教育形式方面,以语言教育为主,我们将整个活动分三个环节进行开展教育,在第一环节中,我借助魔法手套引发幼儿对故事的兴趣。

  在第二环节中,我采用分段演示课件的方法,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同时让幼儿学习“魔语”短句进行表述,并在中途暂停课件,提出问题,制造悬念,让幼儿先猜、后说、再看的形式,引导幼儿讲述不同的想法,体现幼儿的主动参与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语言教学变得生动而富有挑战性。在第三环节中,我将情感教育与故事情节相结合,既梳理了故事情节,又让幼儿体验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希望能通过这个精彩有趣的故事,使幼儿对反义词有进一步的感知。

  二、活动目标。

  1、感受故事中“魔法手套”的神奇,理解故事的内容。

  2、学习短句“××,××,大大大。”“××,××,小小小。”

  3、培养幼儿乐于助人的情感,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幼儿看过魔术表演,并对“魔力”有初步的了解。

  2、材料准备:

  (1)故事课件。

  (2)自制的“魔法手套”。

  四、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以玩魔法手套游戏引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1、师:小朋友好!我是小袋鼠。我有一双神奇的魔法手套,它有什么神奇的本领呢?请你们猜猜看。

  幼:可以拿来玩、拿来变魔术、拿来变玩具、拿来变好吃的东西……

  2、师:变变变,小袋鼠的魔法手套让房子和树变成怎么样的?(播放课件,教师挥动魔法手套,结合把房子、树变大变小的课件,让幼儿感受魔法手套的神奇。)

  幼:把房子变大变小;把房子变高变矮;把树变大变小;把树变高变矮。

  (二)分段演示故事课件,引导幼儿初步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在第二环节中,为了使孩子们对活动一直有新颖感、有乐趣,我改变以往教学中教师讲述故事幼儿听故事的形式,我采用分段演示课件的方法,在故事前半部分暂停,然后设计问题,激发幼儿的想象能力,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同时让幼儿学习“魔语”短句进行表述。

  1、播放故事课件的前半部分,幼儿感知理解故事。

  (1)师:小袋鼠带着魔法手套走到树林发生了什么事?它会怎么办?

  幼:小袋鼠走到树林给一座大山挡住了去路,它用魔法手套把大山变小了。

  (2)师:小袋鼠用魔法手套对着大山说了什么魔语?

  幼:大山,大山,小小小。

  (3)师:小袋鼠翻过山后又做了什么?是怎么说的?

  幼:用魔法手套把小山变大:“小山,小山,大大大”。

  (4)教师结合幼儿说的魔语,操作课件中大山变大变小,引导幼儿感受魔法手套的神奇,同时学习短句:“××,××,大大大。”“××,××,小小小。”

  2、播放故事课件中间段,幼儿感知理解故事。

  (1)师:小袋鼠带着魔法手套来到小河边,看见小兔、小猫正在焦急着怎么过河。小袋鼠看到一片叶子想到了什么办法?(暂停课件,制造悬念,设计问题“小袋鼠用什么方法帮助小兔、小猫过河?让幼儿先猜、后说、再看的形式,充分体现幼儿的主动参与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语言教学变得生动而富有挑战性。)

  幼儿讲述不同的想法。

  (2)师:小朋友,我们来看看故事,你们想的办法跟小袋鼠想的一样吗?

  3、继续播放故事课件后半部分,进一步了解故事内容。

  (1)师:小袋鼠想到了什么办法?

  幼:用魔法手套把叶子变大当小船。

  (2)师:那它把叶子变大时怎么说?

  幼:叶子,叶子,大大大。

  (3)师:小兔、小猫过了河后,小袋鼠是怎么把叶子变小的?

  幼:叶子,叶子,小小小。

  (三)结合课件再次完整欣赏故事,帮助幼儿进一步熟悉故事,并理解、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师:谁能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个故事?(幼儿谈谈)

  教师:小袋鼠不仅用魔法手套帮助自己,也帮助了小兔、小猫,大家都很开心。

  (四)结束活动。

  师:“小袋鼠继续往前走,还会发生什么事呢?小袋鼠还会用魔法手套帮助谁呢?请你们回去想一想,然后接着往下编。”

  五、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

  (1)在美工活动区投放白纸、水彩笔、油画棒等,请幼儿在白纸上画己所见过的漂亮手套,还可以利用绘画的`形式续编故事。

  (2)收集各种各样的手套投放到益智区,运用数学中的排序经验给每双手套编号、排列。开办“手套的展览会”。

  2、日常活动。

  互相讲述或创编有关魔术手套的故事。如《魔术手套的妙用》、《魔术手套历险记》等。

  附故事:小袋鼠的魔法手套

  小袋鼠有一根神奇的魔法手套。一天,小袋鼠带着这根魔法手套出门了。走着,走着,来到了树林里,一座大山挡住了它的去路。小袋鼠真着急,“怎样才能翻过这座大山呢?”突然,小袋鼠想起了神奇的魔法手套,就用它指着大山说:“大山,大山,小小小。”大山马上就变小了。小袋鼠好轻松地翻过了山,心里真高兴。然后,它用魔法手套指着小山:“小山,小山,大大大。”小山又变回到原来的样子了。

  小袋鼠带着魔法手套继续往前走。

  走着,走着,它来到了小河边,看见小兔、小猫正在焦急着怎么过河?小袋鼠赶紧对小兔、小猫说:“别着急,我你们。”说完,它用魔法手套指着一片叶子说:“叶子,叶子,大大大。”哟!叶子真的变大了,像一条叶子船。小兔、小猫高兴极了,赶紧坐上叶子船安全地渡过了小河,并对小袋鼠说:“谢谢你,小袋鼠。”小袋鼠说:“不用谢。”

  然后小袋鼠又用魔法手套指着叶子说:“叶子,叶子,小小小。”叶子又变回到原来的样子了。接着,小兔、小猫一起在草地上开心地玩起了游戏。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探索布袋的多种玩法。

  2、能够助跑跨跳过一定距离(两个布袋的宽度)的物体。

  3、体验布袋游戏带来了快乐。

  【活动准备】布袋若干。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1、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伴随着音乐做热身运动

  2、老师介绍今天的.新朋友:魔法布袋。魔法布袋被大巨人偷走了魔法,失去了魔力。请小朋友们闯关打败大巨人,重新拥有魔力。

  二:闯关游戏

  1、幼儿利用布袋收集新的魔力,幼儿自由探索布袋玩法,一旦发现幼儿有新的,好玩的玩法就像大家展示,大家也跟着一起做。

  2、幼儿展示布袋的新魔力。

  3、幼儿练习本领,准备闯关。

  用布袋做成一条比一条更宽的小河,让幼儿练习怎么样渡过小河。窄的小河幼儿会跨跳过去,宽的小河幼儿会助力跑跨过去。

  4、闯关:大巨人把魔力藏在了四个山洞里,山洞在两条河的那边,幼儿要想夺回魔力就必须渡过两条小河,进入山洞,但不要被大巨人发现,拿回魔力沿路返回。

  三:整理放松游戏

  小朋友们帮助布袋从大巨人手里夺回了魔法,我们来学学小布袋的魔力吧。把小布袋找一个空地躺在地上,围着布袋转圈走,边走边念咒语:“变、变、变”吸吹气三次,布袋从胖子变成瘦子,然后高个子变成矮个子,最后矮个子变小个子,把小个子送回家。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活动中幼儿通过游戏体验盲人生活的不便。

  2、欣赏课件幼儿进一步了解盲人的生活,萌发关心、帮助盲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1、黑色眼罩幼儿人手一个、盲杖若干、障碍物(钢琴凳和绳子)各一个(根)。

  2、盲人生活的ppt课件。

  3、经验准备:幼儿已经初步了解到盲人的一些专用物品和标记。

  活动过程:

  一、游戏体验,初步体验盲人生活的困难。

  老师给你们每个人准备了一个眼罩,请你们戴上眼罩来和老师玩个游戏。

  幼儿戴上眼罩扮演盲人听老师的指令,越过障碍摸到老师得手。

  师:你们是怎么找到我的?

  (听声音)师:你们碰到了什么困难?

  (太黑了,我们什么也看不见,还有东西挡着路)师:你是怎么做的?

  (用手摸、慢慢的越过去和绕过去)小结:小朋友我们眼前的世界是美丽而又多彩的,但是在我们身边有一群人,他们的世界却永远都是黑暗的,他们是谁?(盲人)我们来看盲人的生活是怎样的:

  二、欣赏课件,了解盲人的生活。

  1、观看盲人生活的图片师:小朋友们,你们看到盲人的生活是怎样的`?

  (盲人做事都用手摸,读书也用手摸、走路需要拐杖、有小狗跟着、还要走盲人走的路,)师:这些盲人专用的物品和标记是有名字的的,我们来看看:

  2、认识盲人专用的标记师:刚刚你们看到了哪些盲人专用的物品和标记?

  (盲杖、导盲犬、盲道、盲书、盲文)师:对!盲人什么也看不见,导盲犬、盲杖都是他们的朋友。还有他们专用的盲文、盲人扶手和盲道,他们的生活离不开这些朋友的帮助。下面我们再来看看:

  三、观看图片,进一步了解周围的人,给盲人带来的不便。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

  (盲道被自行车堵上了、有人把小摊子摆在了盲道上、有人把盲道当成了停车场)、盲道上有小水道没盖盖子、盲道上面有柱子、有台阶)师:这样的现象会给盲人带来什么不便?

  (盲人什么也看不见,会撞到的,堵住路他们就走不了了、有台阶盲人会摔跤)师:看到这些你是怎么想的?你们应该怎么做?

  (提醒他们把车子开走,把忙到让出来、看到盲人主动去帮助他们)教师小结:盲人是我们身边特殊的朋友,他们的生活非常困难,我们要关心和帮助他们,扶他们过马路,为他们把盲道让出来,让他们的生活更加方便,更加开心。

中班教案 篇8

  中班科学活动:糖怎么不见了(物体与物质)

  活动目标:

  1.了解溶解的现象,学会观察比较易溶解和不易溶解的物体。

  2.学会使用符号做观察记录,对溶解现象有好奇心,产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活动准备:

  饮料、杯子、勺子、温水、米、沙子、盐、糖、果汁粉、笔、装水的盆、抹布记录单。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引入,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饮料,请小朋友们和喝一喝,再告诉你的好朋友,你喝到的饮料是什么味道的。(幼儿讨论)

  2.师:现在请小朋友说说你喝到的饮料是什么味道的?(甜的')为什么?(个别幼儿回答)

  3.师:小朋友说饮料是甜,因为里面放了糖。那你们有没有看到糖呢?糖到哪里去了呢?(个别幼儿回答)

  4.师:哦,小朋友们没看见糖,糖消失不见了。

  (二)示范操作,展示溶解现象。

  1.探索糖的溶解。

  (1)师:饮料中的糖到底去哪里了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舀一勺糖放入水中,看,糖到哪里去了?(幼儿回答)

  (2)师:哦,糖在水里,接下来老师用勺子来搅拌一下,小朋友看到糖到哪里去了呢?(幼儿回答)

  (3)师:哦,糖它躲到水里了,这种现象叫“溶解”。

  2.探索盐的溶解。

  (1)师:老师这还有盐,你们谁愿意上来试一试,看看盐会不会躲到水里?(个别幼儿上来操作,指导幼儿通过搅拌让盐溶解。)

  (2)师:小朋友们发现盐也不见了,原来呀,糖和盐通过搅拌溶解到水里了。

  (三)组织幼儿进行探究实验,比较易溶解和不易溶解的物体。

  1.介绍材料,提出操作要求。

  (1)师:等一下小朋友要进行分组实验,老师给每一组的小朋友准备了杯子、勺子、温水、米、珠子、盐、糖、记录单、笔、装水的盆、抹布,记录单上的图片是老师准备的物品。等一下请小朋友们分别将珠子、米、盐、糖放到杯子里,并搅一搅,看看哪些东西会像糖一样溶解,哪些东西不会溶解,并在能溶解的物品后面“√”不会溶解的“X”。小朋友们要轻轻的把材料放入水中,如果桌子、衣服湿了要及时用抹布擦干

  。

  2.幼儿实验,教师提醒幼儿注意在实验中观察将米、珠子、盐、糖放到水中的变化。

  3.分享交流实验结果。

  (1)师:刚才小朋友们都进行了实验,现在请小朋友说说你发现哪些东西会溶解,哪些东西不会溶解。(个别幼儿回答)

  (2)师:哦,小朋友们都发现了,米、珠子放到水中是不溶解,盐、糖放水中可以溶解。

  (四)活动结束。

  师: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可以溶解,也有很多东西不能溶解,小朋友回家后可以和家人一起观察、发现,然后再来告诉我们的好朋友。

中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1--3,学习将数字与相应数量的实物匹配。

  2、能按要求参加小组活动,学习自己整理操作材料。

  活动难点:

  认识数字1--3,学习将数字与相应数量的实物匹配。

  活动准备:

  1、动物卡片(分别为1只大象,2只猴子,3只小兔子),数字卡1--3。

  2、幼儿人手1份动物卡(分别为1只鸭子,2只大鹅,3只小狗),数字1--3,小筐,幼儿用书,笔。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物体的数量。

  (1)师:黑板上有什么?出示动物卡,引导幼儿观察。

  (2)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每种动物有几只?带领幼儿感知卡片上动物的数量并点数。

  2、幼儿按序排卡片。

  (1)师:请小朋友按数量多少的顺序给小动物们排排队,想一想谁排在最前面?引导幼儿给实物卡排序。

  (2)师:他是怎么排的?请一位幼儿操作,其他幼儿观察排的过程。

  (3)师:他排得对吗?(1只大象,2只猴子,3只小兔子)师生共同检查并带领幼儿从前往后地读一读小动物排队的顺序。

  3、认识数字。

  (1)师:今天动物卡片想找数字卡片做朋友,1只大象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这就是数字1,1是什么样的?(教师依次小结:1像棍子、2像鸭子、3像耳朵)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幼儿认识数字1、2、3,及其代表量。

  (2)师:1除了可以表示1只大象,还可以表示1个什么?(1还可以表示1只鸭子、1个苹果……教师再依次引导幼儿感知、了解数字2、3的实际意义)。

  4、幼儿个别操作。

  (1)师:请小朋友拿出你的'动物卡,数数每种动物有几只,给它们排排队,然后分别把它们的数字朋友放在它们的下面。

  (2) 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个别指导幼儿。

  (3)师:做好后,请你把动物卡按刚刚排队的顺序收齐放在小筐里,数字卡也按同样的顺序收齐放在小筐里面。

  5、完成幼儿用书。

  (1)幼儿用书完成后,教师展示个别幼儿"圈数字"的操作卡,请其他幼儿共同看看他圈出的数字是对是错。

  (2)师生共同检查各种操作材料是否已收放整齐(用过的材料摆成了原来的样子),表扬会自己整理操作材料的幼儿。

中班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 知道良好的睡眠习惯有利于身体健康。

  2、 学习用对角折的方式沿线折出小被子。

  3、能在折纸的内层添画人物形象,用简单花纹装饰小被子。

  活动准备:

  1、 幼儿睡眠时的图片三张。

  2、 正方形彩纸、彩笔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

  3、折纸的步骤图。范画。

  一、谈话,导入新课。

  小朋友,睡觉的时候你喜欢怎么睡?幼儿自由发言。

  出示幼儿睡眠时的图片,让幼儿了解正确的睡眠姿势。讨论:哪种睡眠姿势好?为什么?

  教师小结:我们睡觉的时候要安静的入睡,姿势要正确,睡觉的时候最好要右侧身体微屈或脸向上平躺。不要蒙头睡觉,睡时不要把手放在胸口,把手放在肚子上。请几名幼儿示范一下。(让幼儿用手捂着鼻、口体验一下蒙头睡觉时的感觉,了解它的坏处)。

  二、出示范例,讨论折叠方法。

  1) 教师出示范例。老师把小朋友睡觉的样子用折纸的方式表现出来了,你们看一看是怎样折成的,幼儿观察。你想不想给宝宝折小被子?(想)在折小被子之前,我们先来认识几种折纸符号(出示黑板画,让幼儿了解:----实线,表示要折的线,......虚线,表示中心线,→箭头表示要折的方向)

  2) 出示折纸步骤图,让幼儿观察理解折叠符号。请三名小朋友到前面试着折一折。

  3) 教师示范,幼儿观察。

  4) 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做。按照折叠步骤,认清折叠符号,自己试一试。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幼儿独立完成作品,老师重点指导观看步骤图有困难的.幼儿。

  三、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小朋友都折的非常好,就是颜色太单调了,我们来把它装饰的漂亮一点好吗?(好)

  1)教师示范作画,先添画上头像,再装饰小被子。边画边重点讲解对称和色彩的搭配,幼儿仔细观察。

  2)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要运用简单的花纹、图案,尽量做到对称有创意,要正确运用色彩)。

  四、讲评作品,布置作品展。

  1)教师选几幅有特点的作品,从颜色搭配、图案、对称等方面进行点评。(通过讲解提高幼儿的欣赏水平,丰富幼儿装饰方面的知识)

  2)师生共同布置作品展“宝宝睡着了”,请幼儿相互欣赏,相互交流活动的感受。

  五、活动结束:幼儿整理学具。

  六、活动延伸:

  1、午睡时及时纠正幼儿不正确的睡觉姿势。

  2、在美工区投放相应的材料供幼儿随时操作。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教案04-30

中班教案07-20

[精选]中班教案07-25

(精选)中班教案08-11

中班教案[经典]08-05

(精选)中班教案09-20

[经典]中班教案09-17

中班教案(经典)09-26

【经典】中班教案08-20

中班教案(精选)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