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3-10-23 09:42:03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共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班教案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教案[共9篇]

中班教案 篇1

  [目标预设]

  1.认识晴、雨、雪、雾等天气符号,发现天气是多变的,引发对天气的关注。

  2.知道在不同天气需要做合适的事情,感受天气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3.培养幼儿对天气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欲望。

  [活动准备]

  Ppt课件小组操作板(含晴雨雪雾符号、√×?符号、图片插槽设置等)每组8幅生活图片(晒被子、放风筝、轮船、飞机、伞、墨镜、帽子、口罩)

  [教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引出天气符号今天的天气怎么样?(以晴天为例,结合幼儿回答,ppt出示晴天图片假如请你用一个符号来记录晴天的话,你会怎么记录?

  我们看看生活中是怎么记录的——出示晴天天气符号(评析:从今天的天气导入,自然引发幼儿的兴趣,并且利用幼儿已有的记录经验,建立起天气与天气符号之间的联系,了解生活中可以用天气符号来记录天气,从天气转换到符号)

  二、认识各种天气符号,发现天气是多变的

  1.认识各种天气符号

  (1)认识雨天符号(如当天为雨天,与步骤一中内容互换)出示雨天符号——看到这个符号,你知道表示什么天气吗?

  (评析:利用ppt链接,设计可随机调换的符号,可结合当天的天气与步骤一中的图片内容灵活调换)

  (2)认识多种天气符号出示多种天气符号(晴、多云、阴、雨、雾、雪、沙尘)除了晴天、雨天,你还知道哪些不同的'天气?从符号中你也能找到吗?有没有你看不懂的?(结合幼儿回答,出示相应的天气图片)(评析:当幼儿对符号有了概念之后,又从符号转换到天气,从众多的符号中找出相应的天气,初步感受天气的多样)

  2.了解同种天气不同程度的符号

  (1)出示三种雨天符号为什么同样是雨天,要出现三种不同的符号?

  (2)除了雨天,有没有其它天气也会用不同程度的符号表示?(结合幼儿回答,ppt展示雪、风等天气不同程度符号,拓展经验)例:小雪、中雪、大雪、暴雪例:不同等级的风(评析:从单一的符号到三种不同程度的符号,是在上一环节基础上的递进,上一环节是不同天气的变化,这一环节是相同天气不同程度的变化,通过符号→天气的转换,再次感受天气的多变。)

  3.小结原来,天气的变化有这么多,有晴天、阴天、雨天,还会刮风、下雨、下雪起沙尘,同一种天气还会有很多不同的变化。

  (评析:小结,将经验进行适时的提升与总结)

  三、合作配对图片,感受天气与生活的关系

  1.为四种典型的天气进行生活图片配对,知道不同天气下做哪些合适的事情

  (1)讨论配对方法,了解合作要求①Ppt展示8幅生活图片:晒被子、放风筝、轮船、飞机、伞、墨镜、帽子、口罩这些图片表示生活中我们会做的事情,你看懂了吗?

  ②出示操作板(以晴天为例)怎样才能从8幅图中选出所有适合晴天的图片?三个人一组,该如何合作?遇到有不同意见怎么办?

  (师结合幼儿回答,梳理配对方法与合作要求,如:可以一张张图一起看,也可以全部放在桌子上一起讨论,一起看;合作时可以一起先看,再配对,再检查,也可以有人负责配对,有人负责介绍;遇到有疑议的,可以讨论或者放在操作板?区)

  (2)幼儿三人一组,合作配对图片(评析:图片配对,截取了幼儿生活中典型的情境,将天气与生活的关系,巧妙的用游戏配对的形式呈现,使幼儿在自我分析、配对的过程中获得发现,而不是机械的学习。)

  2.交流讨论,感受天气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1)分享合作经验哪一组完成最快,你们是怎么合作的?

  (2)交流操作结果你们选了哪些适合X天的图?怎么选出来的,为什么这么选,说说你们的想法?

  结合幼儿回答,进行经验拓展或提升①例:晴天除了晒被子,还可以晒什么?为什么这些事情都适合在晴天做?

  ②例:雾天为什么乘船、做飞机都不适合在雾天进行?雾天为什么适合戴口罩?

  (3)提出疑议问题,引发幼儿思考①例:雨伞为什么晴天、雨天、雪天都适合用伞?这8幅图中还有没有别的事情在不同天气情况下都适合?

  (评析:交流体现了幼儿思维过程的碰撞,因为配对的结果不是唯一的,所以通过交流可以了解到幼儿的不同想法,进行同伴间的经验分享。这一过程是开放式的,对幼儿具有思考、分析、表述等方面的多重挑战。)

  3.小结原来变化的天气会影响我们的生活,根据不同的天气情况,我们可以进行合理的安排,选择做一些合适的事情。

  (评析:适时小结,再次归纳提升。)

  四、介绍极端天气,引发继续了解的兴趣

  1.介绍极端天气出示极端天气图片或播放视频剪辑——沙尘暴、台风、干旱、暴雨、暴雪、雾霾除了我们了解的天气,还有很多极端天气,你知道它们吗?

  2.引发继续了解的兴趣极端的天气会给我们生活带来很多灾害,你知道会有些什么灾害吗?

  这么多极端天气是因为什么原因产生的?在极端天气里人们又可以做些什么事情来应对呢?

  变化多端的天气留给我们很多的疑问,让我们一起回家寻找答案,明天继续交流。

  (评析:从常见的天气转换到极端的天气,这是“多变”的再次递进,既链接前面的经验认知,又为后续的关注提供铺垫。)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多变的天气,教材紧贴学生实际生活,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天气及其影响 ,在师生的共同交流、学习中,本节课的教学任务顺利达成,教学目标基本完成,有成功之处,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学习用故事表演的形式表现鼠先生找到鼠小姐的经过。

  2、学习词语“闷”“孤独”,学说故事中的角色对话。

  3、知道通过问路的方法找到目的地,体验其快乐。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5、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活动准备

  1、《问路》教学挂图。

  2、鼠先生、鼠小姐以及青蛙、公鸡、狗熊和狮子的动物头饰若干。

  3、幼儿学习资源。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阅读学习资源,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2、教师边出示挂图边讲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知道鼠先生找鼠小姐的经过。

  提问:鼠先生和鼠小姐在路上碰见了,发生了什么事情?

  鼠先生迷路了,他都来到谁的家?他是怎样问路的?

  3、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引导幼儿理解词语“闷”“孤独”,并尝试生动展示角色对话。

  (1)引导幼儿说出:鼠先生问了几次路?遇见了谁?是怎么说的?

  (2)请幼儿说说对故事中“闷”“孤独”词语的理解,教师加以引导。

  (3)引导幼儿尝试角色对话。

  4、请幼儿扮演角色,学说角色对话,体验通过问路找到目的地的快乐。

  (1)请幼儿6人为一组,协商分配角色。两名幼儿分别扮演鼠先生和鼠小姐,其他幼儿扮演青蛙、公鸡、狗熊和狮子。

  (2)启发幼儿根据故事内容,商讨、画好问路的'行进路线。

  (3)鼓励幼儿学说角色对话,大胆表演。

  5、联系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幼儿讨论,如果我迷路了,我会用哪些方法找到家人。

  教学反思:

  中班的幼儿已经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事物,词语也有了不断的丰富,但是在礼貌用语方面还比较欠缺,即使掌握了简单的礼貌用语,似乎未能灵活的运用出来,在本节语言课就明显的展示了出来。活动主要是在特定的氛围中训练语言,运用文字的训练进一步体现童话的情趣,让生活体验和语言训练合为一体,让孩子们在认知中得到更好的深化,使情感在故事情节中得到升华。

  整个语言活动下来,孩子们也学到了不少知识,等我再次问他们学到了什么,孩子们都还会说出来,说明孩子们对这节课的印象还是比较深的,这才是孩子们真正地学到了知识,以后孩子们还可以在现实生活去用到这方面的知识。真正训练幼儿的语言交际能力,达到交际的效果,在交际中获得更多的乐趣。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名称:

  欢乐国庆节

  活动目标:

  1、知道国庆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知道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爱中国。回顾国庆节的欢乐.

  2、理解词:国庆节、彩旗飘扬、庄严等。

  活动准备:

  国庆节照片

  活动过程:

  1、观看国庆节照片

  提问:小朋友照片上的你们在干什么??你们为什么这么高兴?

  2、回顾国庆节

  提问:

  (1)前几天就是国庆长假,国庆节是谁过节呀?(幼儿巩固国庆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大家都很高兴地为自己的国家庆祝生日)

  (2)你们知道哪一天是我们的国庆节?

  (学说:“十月一日是国庆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

  (3)大家是怎么来庆祝我们国家生日的呢?(启发鼓励幼儿讲述部分照片内容和环境)

  3、谈话小结。“十月一日是国庆节,是我们国家的.生日,大家很高兴,用彩灯、彩旗、彩球鲜花把我们的周围装扮得非常美丽。大家还开各种庆祝会,祝贺祖国的生日。”大家为什么这样呢?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爱中国。”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探索、学习7、8的组成,知道7、8分成不同的两份各有几种分法。

  2、初步感受两个部分之间互换的关系。

  3、能将记录与同伴进行相互检查并发现问题,养成互查的习惯。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学过6以内各数的组成。

  2、物质准备:

  --教具:7、8的涂色活动圆圈图各一张,彩色笔一支。

  --学具:《幼儿用书》(p6页)幼儿人手一支笔;剪下《幼儿用书》(p19、20页),双色圆片片;小篓子若干,内放数量为7或8的双色圆形片片,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1、快乐圆点怎样涂?

  --教师:许多小圆圈来和我们玩游戏。出示7的圆圈操作单,请幼儿观察并说出总数,知道今天分合游戏的总数是7。

  --教师:我们来变个小魔术,把每排圆圈中的一些变成彩色的,你想怎样变。

  --请个别幼儿示范操作涂圆点,提醒幼儿按一定的顺序涂色,如:提醒幼儿按一定的顺序涂色,如:第一排涂一个圆圈,第二排涂两个圆圈……引导幼儿涂一色后用两种方法记录。

  --引导幼儿猜测:把8分成不同的两份,可能有几种分法?鼓励幼儿去试一试,看自己猜的对不对。

  2、小组操作活动

  --涂色,观察每排苹果的数量和颜色,请你依样按序给苹果涂色,按颜色把苹果分成两份,并在左边记录,完成7的分合式。

  --连线。观察阅读花朵里的数字和花盆上的总数,请你划线将两个花朵合起来的`总数与相应的花盆连起来。

  --翻泡泡,幼儿先将圆片按一种颜色排成一排,记录总数,然后翻一个圆片记录两次,最后说一说每次分合的结果。

  3、活动评价

  --请幼儿介绍自己的探索结果,展示幼儿的记录单,进一步巩固按顺序记录的方法。师幼共同得出7分成不同的两份有6种分法,8分成不同的两份有7种分法。

  --展示按互换关系记录的记录单,引导幼儿观察这种记录方法和按序记录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并请幼儿介绍是怎样记录的,鼓励幼儿也可以尝试用该种方法进行记录。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幼儿能初步了解报纸的用途。

  2、能积极思考,大胆想象,探索报纸的玩法和用报纸剪出越长越好的纸条。

  3、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乐趣,体验游戏活动的快乐。

  4、激发了幼儿对报纸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望远镜图片一张、废旧报纸每位幼儿一张、剪刀、箩筐。

  活动过程:

  一、根据幼儿生活经验导入

  老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小礼物,你们猜猜是什么?”

  (老师展示了一只由废旧报纸折叠而成的纸飞机)

  利用小礼物纸飞机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起幼儿的好奇心,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老师:“孩子们,你们知道这只纸飞机的材料是什么?

  (老师慢慢把纸飞机打开,请小朋友集体回答问题)

  二、设计层递提问,帮助幼儿初步了解报纸。

  老师:“孩子们,生活中谁最爱看报纸呢?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喜欢看报纸?报纸上有些什么?(有新闻、天气预报、广告,有信息、有日期等)

  利用日常生活经验让幼儿更好的了解报纸的用途以及日常中的报纸对人们的影响。

  这张报纸是5月28日,是昨天的报纸,今天是5月29日说明这张报纸怎么了? 这张报纸过了日期了,我们把过了日期的`报纸叫过期的报纸。大人们会把过期的报纸干什么用呢?(卖报、烧火、出去旅游垫在下面等)

  小朋友会用过期的报纸干什么?(折飞机、做手工、画画)

  联系实际,利用日常生活经验让幼儿了解废旧报纸的处理方法,体会废物利用的好处。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直接经验了解报纸在生活中的用途。

  三、做做玩玩

  (1)出示望远镜的图片。

  提问:这是什么?你能用报纸做成望远镜吗?(幼儿用报纸卷成望远镜,并给幼儿鼓励)

  (2)请幼儿想办法能把望远镜做的比刚才长。

  提问:你能用同一张报纸把望远镜做的比刚才长吗?(把报纸打开、从一角卷等)【请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探索怎样卷才能把望远镜卷的更长,培养幼儿的探索的欲望。】

  四、幼儿探索用报纸剪出越长越好的纸条。

  我们要用剪刀来剪报纸,要求剪出的纸条要越长越好,你觉得比刚才难吗?有没有信心?(提示幼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

  (1)第一次剪纸条。(把幼儿剪好的纸条贴在黑板上)

  提问:你们这些纸条是剪出来的。(报纸的长边和短边)

  你们看这里有一位小朋友比你们都剪的长,你们想想她是怎么剪得?(如果幼儿猜不出,请幼儿示范剪)

  教师和幼儿一起小结:纸的长边和短边连起来剪,且不能剪断这样才能剪出越长越好的纸条。

  引导幼儿观察比较纸条的长短,鼓励儿大胆在同伴面前讲述自己的想法。培养幼儿的自信和语言表达能力。

  (2)幼儿第二次剪纸条,比赛谁剪纸条要越长越好,就是冠军。(把幼儿剪好的纸条贴在展板上,引导幼儿观察比较那根长)

  让幼儿自己评出冠军,引导幼儿探索为什么同样的一张报纸长边和短边连起来剪,并不剪断,但剪出的纸条有长短。

  教师和幼儿一起小结:同样的方法剪纸条的长短和剪得粗细有关。

  五、整理

  今天,我们玩过期报纸的游戏就要结束了,孩子们你们看我们的桌子上和地上都是报纸,请你们把报纸揉成团,纸团有什么用?(幼儿自由说:投球、往上抛等)。现在,我们一起去外面玩投球去喽!

  让孩子养成手工活动后整理好物品的良好习惯,认识到废旧物品也是很有用处的。

  延伸活动:

  在科探区投放过期的报纸,继续让幼儿探索报纸的其他玩法。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学会儿歌,能理解儿歌的内容,有热爱幼儿园的美好情感。

  2、 初步知道比喻句的用法。

  3、学会朗诵儿歌并指导儿歌的名字。

  教学重点:

  幼儿有节奏的朗读儿歌。

  教学难点:

  理解儿歌的意思。

  活动准备:

  1、 准备儿歌《幼儿园是我家》的教学课件。

  2、 与儿歌内容相符的图片。

  3、准备好多媒体教室。

  活动过程:

  一、谈话

  1、我们的幼儿园有个好听的名字,它是?(二七大学路幼儿园)

  2、你们在幼儿园开心吗?为什么感到很开心?

  3、我们的幼儿园就像我们所熟悉的什么地方?为什么会有这种 感觉?

  二、教授儿歌,激发幼儿爱幼儿园的情感

  1、(出示图片)提问:图片里画了些什么内容?你最喜欢哪张图?为什么?

  2、 老师把小朋友刚才说的话编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听!

  A、 教师范读儿歌,提问:儿歌的名字叫什么?你在儿歌里听到哪些好听的歌词?

  B、 你最喜欢儿歌里的哪一句?

  3、 幼儿集体学习儿歌

  A、 整体跟读 要求幼儿读准字音

  B、 分组朗诵 引导幼儿说准语气词:哈,瞧,嘿

  C、 个别表演 请个别能力较强的幼儿到前台表演

  4、重点讲述:“绿色的操场像花园”

  提问:为什么说绿色的操场像花园?

  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实践,使我获得以下几点体会:

  1、 根据实际,随机调整教育方案

  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该根据需要合理的安排。在我们以往的教学观念中,总是以孩子学到了多少内容来定义他的学习到底好还是坏。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在幼儿园的学习,我们并不是要让孩子学到多少,而是要积极的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试探们能在各项活动中获得满足和享受到乐趣,进而使这种满足和乐趣成为孩子终身发展的需要。

  所以,我们教师也无须特别钟情于我们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而是应该随时随地的观察幼儿的兴趣,以幼儿兴趣的需要随时调整我们的'教育内容及方案。

  2、 善于利用,充分寻找结合点

  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善于发现,善于创新,随时完善自己的教学。我们应该从幼儿亲身参与其中的现实生活出发,挖掘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并加以合理的利用,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

  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藏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地加以引导。

  角色游戏和动作组合游戏都是幼儿爱玩的游戏,将其融合在儿歌朗诵中,是儿歌和游戏成为一个结合点,给幼儿一个新的刺激,从而激起了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3、 融入生活,增强练习的密度

  幼儿期的记忆以短时记忆为主,具有记得快忘得也快的特点。因此我们因该多利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让幼儿多朗诵。增强练习的密度。

  例如:在课后,饭前空余时间也都可以玩此类的游戏,既方便也实惠。

中班教案 篇7

  中班计算活动:《昨天、今天、明天》

  活动目标:

  1、 能初步理解“昨天、今天、明天”并区分其顺序。

  2、 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运用“昨天、今天、明天”等词汇。

  3、 教育幼儿懂得珍惜时间。

  活动准备:

  昨天、今天、明天的字卡 图片(发芽的三个步骤、小鸡出壳的三个步骤、开花的三个步骤、代表天气气象的图案等) 自制挂历

  活动过程:

  一、 引题:“今天和老师学习本领,高兴吗?”(同时出示今天的字卡)

  1、 今天的天气怎样?(要求幼儿使用“今天”的词语)

  2、 今天谁送你上幼儿园的?

  3、 今天早餐你都吃了那些?

  二、 出示挂历,找出今天的'位置,并用红笔圈出来。

  三、 找昨天:“你们知道昨天在日历上的哪个位置吗?” (同时出示今天的字卡)

  小结:昨天就是今天的前一天,已经过去的那一天。

  提问:1、昨天的天气怎样?

  2、昨天下午是谁接你回家的?

  3、昨天在幼儿园你和小朋友都学了什么本领?

  四、引导幼儿找到挂历上的明天。(并告诉幼儿今天后面的一天是明天,并出示“明天”的字卡找到后用红笔圈出来。)

  教师小结:今天、昨天、明天是三个好朋友,今天的前一天是昨天,已经过去;今天的后面一天是明天,它还没有到来。

  五、幼儿操作活动:《找朋友》

  1、利用图片以今天为基准,找到昨天和明天发生的事情的图片并粘贴起来。

  2、幼儿根据自己的操作图片自由讲述。

  六、讲述故事:《等明天》。

  有一只小猴子昨天就想盖房子,可是它很懒惰,说今天是个好日子,要等到今天盖,可是到了今天它又偷懒了,说等明天吧!到了明天它能盖好房子吗?为什么?

  结束:时间一天天的过的很快,我们可不能象小猴一样把昨天的事情留到今天做,把今天的事情留到明天做,这样事情是永远做不好。

中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感知、探索西瓜的特征。

  2、通过比较、品尝,体验新品种无籽西瓜的优点。

  活动准备:

  1、外形各异的普通西瓜及其他瓜果若干。

  2、无籽西瓜若干。

  3、餐巾、点心盘人手一份;刀、抹布各一。

  4、课前请幼儿洗净双手。

  活动过程:

  一、用故事引出“怎样吃西瓜”的问题教师讲述故事《猴王吃西瓜》。

  提问:1、猴王是怎样吃西瓜的?2、你们是怎样吃西瓜的?

  二、请幼儿在许多瓜果中挑选出西瓜进行观察、品尝1、这里有许多瓜果,哪些是西瓜呢?

  2、西瓜是什么样的?

  (1)请各组幼儿观察桌上的西瓜,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并进行适当引导。

  (2)请幼儿表述各自的探索过程和结果。

  小结:有的西瓜是圆圆的;有的瓜皮是深绿色的,有的是浅绿色的,还有的是带花纹的;西瓜是滑滑的、凉凉的、硬硬的;敲一敲会“砰砰”地响,推一推还会滚动。

  3、西瓜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可让幼儿猜测,以引起他们对观察、探索西瓜内部特征的兴趣。)

  (1)你们喜欢吃西瓜吗?为什么?

  (2)根据幼儿的表述教师小结:西瓜水分很多,甜甜的,很好吃,能解渴、祛暑。

  四、引导幼儿感受无籽西瓜的优点

  1、请幼儿品尝无籽西瓜,说说它和刚才的西瓜有什么不一样。(特别甜,吃起来特别方便。)

  2、根据幼儿的.讨论作一小结,让幼儿感受科技新产品的优点。

  附猴王吃西瓜(故事梗概)

  很久以前,山上住着一群猴子。有一天,一只猴子捡到一个大西瓜,就把它送给了猴王。可猴王不会吃西瓜,于是它就招来许多猴子问:“谁知道怎么吃西瓜呀?”其中一只小猴就叫道:“我知道,我知道,西瓜是吃瓤的!”可另一只老猴子却说:“不对,不对好像是吃皮的!”“是吃皮的!”“不对,是吃瓤的!”于是猴子们就争吵起来。最后,猴王听信了老猴子的话,啃起了西瓜皮,而那些小猴子则吃到了甜甜的瓤。

中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知道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感受水果的丰富性。

  2、通过多种感官感知水果的色、香、形、味,知道水果的基本特征,喜欢吃水果。

  3、能大胆地在集体前表述自己的见解,在活动中感受交往分享的快乐。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重点:

  有关水果特征的知识并不是最重要,重要的是让幼儿知道怎样才能获得这些知识,所以本活动的`重点是培养幼儿主动运用感官感知水果的各种特征。活动应立足于授渔,而不是授鱼。

  活动准备:

  布袋一个,苹果、梨、桔子、柿子、石榴、葡萄、香蕉各一个。

  视频,刀一把,切开的水果块若干,牙签。

  幼儿每人自带水果一个。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激发活动兴趣。

  二、通过探索活动,提高幼儿运用感官的能力。

  1、幼儿去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闻一闻,自由探索水果的特征。

  2、围绕问题交流发现:

  三、了解水果的基本特征

  1、幼儿讨论,水果的里面是些什么?

  2、出示记录表,提出操作要求:把你找到的果皮、果肉、果核放到记录表中。

  3、比一比,这些水果宝宝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4、除了今天我们吃到的水果外,近来你在家里还吃到了什么水果?

  四、尝一尝,进一步感知水果的特征。

  五、通过讨论,知道多吃水果身体好

  活动反思:

  秋天,一个充满诗意的季节!水果成熟了,有了这些水果,我们的生活就更加有滋有味、多姿多彩。可是在水果的世界里也蕴藏着许多知识和秘密,在《秋天的水果》学习过程中,通过“说一说,看一看,玩一玩,尝一尝”从而获得许多关于水果的知识。

  在此次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由外到内地认识各种水果。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教案04-30

中班的教案04-06

【精选】中班教案10-04

(经典)中班教案10-07

中班教案07-20

[精选]中班教案07-25

(精选)中班教案09-20

[经典]中班教案09-17

中班教案(经典)09-26

(精选)中班教案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