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3-11-05 11:07:43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中班教案3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教案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品】中班教案3篇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意图:

  每次到户外游戏,孩子们对吊绳总是百玩不倦,想方设法用吊绳去击打前方的攀登架,虽然总是打不到,但他们还是乐此不疲,每经过都想尝试一下。于是开展了此次活动,引导孩子探究绳摆的活动。

  活动目标:

  1、探究长短不同的绳子摆动的距离不同。

  2、用简单的语言对活动中的发现进行描述。

  3、对“绳摆”科学现象产生兴趣,积极参与探索活动。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天花板上垂下的长短不同的彩色绳子、相同的瓶子、被击打物若干个(相同距离)、记录纸若干、幼儿姓名卡。

  经验准备:

  有对物体摆动的经验。

  活动重难点:

  了解绳子长短不同是影响摆动远近的重要因素。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绳摆和以往的不同。

  教师:仔细观察一下这些绳摆,和昨天相比,你有什么发现?

  孩子们很快就回答了,这些绳子刷上了漂亮的颜色,绳子有长有短,绳摆下面挂的都是满瓶水。

  幼儿l:红色的绳子长,绿色的绳子短。

  幼儿2:瓶子是一样的.,都是满瓶水。

  幼儿3:昨天我们玩的,有的是半瓶水,有的重的是满瓶水,有的很轻,没有水。今天都是满瓶水,都是重的。

  2、探究不同长短绳子的摆动情况。

  (1)引导幼儿操作绳摆。

  教师:我们上次是怎么让瓶子动起来的?

  幼儿:把瓶子拉起来,再松手就动起来了。

  妞妞上前演示,将瓶子稍稍拉起,再松手,瓶子小范围来回摆动。

  周皓辰马上说:往后推,瓶子就摆动得更远了。

  一帆:绳子拉得越远,瓶子荡得越高。

  教师:那绳子拉得近一些呢?

  幼儿:荡得可能就近一些吧。(一副得意的样子)

  安全提示:幼儿在绳子摆动的过程中注意摆动方向,幼儿站在一边进行实验,另外一边不要站人,不要从中间穿行。

  (2)请幼儿猜想:这些长短不同的绳摆都能打到前面的“怪兽”吗?

  (绳摆前面放有纸盒做的“怪兽”教具)

  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有的说“可以”,有的说“不行”。

  (3)请幼儿验证:摆动长短不同的绳摆,来击打前方距离相等的“怪兽”。提示幼儿站在起始线后,手臂伸直,自然松手,让绳摆自然摆动。

  小朋友开始依次用两种长短的绳摆,击打前面的“怪兽”。

  芳芳用短绳尝试了三次都没成功,绳子末端系的瓶子始终够不到“怪兽”。于是,她又尝试用旁边的长绳子,这回成功了。她重新回到短绳子处,试了两次,还是够不到(怪兽)。这时教师问:“芳芳,你刚才用两根绳摆试了几次,有什么发现吗?”

  芳芳:“我用这个绳摆(指着短的绳摆)瓶子怎么也打不到怪兽。用那根(较长的绳摆)就成功了。”

  教师:“为什么会这样呢?”

  旁边的几个小朋友说:“因为这根绳子太短了,那根比较长。”

  佳依:“长绳子打得远,所以就够得到。”

  教师:“请把你们的结果记录下来吧。”

  (4)及时记录:请幼儿把自己的发现记录在集体用的大表中,在可以击中目标的绳摆标记中贴上自己的名字。

  3、分享及经验总结。

  (1)幼儿根据记录的结果进行统计、分享。

  给幼儿充分的发言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及自己的实验过程。

  教师:“刚才辰辰第一个打倒。陉兽’,我们先请他来说说。”

  辰辰手指长绳:“我是用这个瓶子打倒的。”

  教师:“为什么这个瓶子能打打倒‘怪兽’?”

  辰辰:“因为这个水装满了,它很重。”

  教师指短绳子:“那这个瓶子也是装满水的,为什么它没有打倒‘怪兽’呢?”

  辰辰恍然火悟:“哦!我知道了,因为这根绳子长,所以能打倒(怪兽)。那根绳子太短了,所以就够不着(怪兽)。”

  (2)通过记录表帮助幼儿小结“今天的新发现——绳子长短影响摆动”。

  教师:“绳子的长短不一样,你们发现摆动有什么不一样呢?”

  言言:“长绳子摆动得远,短绳子近。”

  辰辰:“短绳子摆得太近了,够不到‘怪兽’。”

  教师:“哦,小朋友发现绳子的长短不同,所以摆动的远近也不一样,长绳子摆动的距离——”孩子齐声说:“长。”

  教师:“短绳子摆动的距离——”孩子齐声说:“短。”

  4、延伸活动。

  提供长短和重量相同的绳摆,请孩子自由探究,看看会有什么新发现?

  活动反思:

  活动先请孩子随意摆动系有瓶子的绳子,来感受绳子摆动的现象,并收集孩子的问题和已有经验。在孩子猜想和验证、分享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原有经验是解决新问题的基础。活动充分调动了每位幼儿的积极性,甚至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幼儿也积极参与了活动并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不足之处:

  结束部分,应把发言的机会交给幼儿,帮助幼儿自己归纳总结,这样有助于幼儿梳理自己的经验。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受夏季户外工作人员劳动的辛苦,知道夏季有哪些户外工作者。

  2.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夏季户外工作人员的慰问。

  3.萌发关心他人、关爱夏季户外劳动者的情感。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1)教师制作夏季场景中户外工作者的PPT。

  (2)配班老师扮演清洁工人。

  (3)分组图片台牌。

  2.经验准备

  幼儿日常生活中积累了相关户外工作者的经验。

  活动重点:

  知道有哪些户外工作者,感受他们工作的艰辛。

  活动难点:

  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夏季户外工作者的慰问。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太阳光金亮亮,温度慢慢升高啦!宝贝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夏季)

  夏季的温度怎么样?(气温升高,会出汗)你们喜欢夏天吗?(喜欢,可以吃冰淇淋,游泳)

  二、引导幼儿感受和体验户外劳动者的'艰辛。

  (配班教师扮演的清洁工人上场)

  1.师:在这炎热的夏天,我还为大家请来了一位城市的美容师——清洁工人。

  2.请幼儿观察并说说清洁工人的打扮(穿着厚厚的工作服,拿着沉重的扫帚,戴着大大的帽子),感受烈日下马路清洁工人的艰辛。

  3.幼儿自由讨论夏天还有哪些户外工作人员?他们是如何工作的?(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逐一展示PPT课件)

  4.教师小结:过夏天了,我们坐在清凉的教室里开心地游戏;过夏天了,还有很多户外工作者在用他们辛勤的劳动、挥洒的汗水,为我们城市增添美丽、增添凉意。

  三、幼儿分组,表达对夏季户外工作者的问候。

  1.教师介绍:我们成立了“送清凉小组”来表达对工作者的问候,我们分成四小组。

  第一组:说说内心的话(鼓励幼儿用一句话表达对户外工作者的感谢)。

  第二组:画贺卡表达祝福。

  第三组:学学按摩操。

  第四组:自由发表其他感谢方式。

  2.幼儿自由组合,分成四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参与其中(寻找个性化表达感谢和祝福的方式)。

  3.请每个小组的代表在集体面前展示“送清凉小组”慰问的方式。

  四、活动延伸——为阿姨送清凉。

  1.师:其实除了宝贝们刚才说的那些户外工作者,在幼儿园里,我们负责园内卫生的阿姨也是非常辛苦的。

  2.幼儿一起带上“送清凉小组”的成果,向阿姨表达慰问。

中班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这一活动来自于中班下册"青蛙"这一主题里的一个活动。动物主题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容。以幼儿感兴趣的动物为载体,通过听听、说说、游戏等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兴趣,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 语言是幼儿交往、认识事物、保存知识、发展智力的重要工具。幼儿正处在语言发展的敏感期。因此学习对话贯穿始终。

  活动目标

  1、能安静地倾听故事,知道故事名称、理解故事内容;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的能力。

  2、根据故事内容,分角色表演。

  活动准备

  1、小蝌蚪的头巾若干,把幼儿打扮成小蝌蚪

  2、活动教具一套

  3、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1、 分段欣赏故事,学讲角色对话。

  (1)幼儿听音乐跟着老师学小蝌蚪游的动作(双臂交叉抱住身体、晃着头),游进池塘(活动室)

  老师:嘘---(幼儿安静下来)暖和的春天到了,睡了一个冬天的青蛙妈妈醒来了(老师做动作、幼儿学动作)……产下许多圆圆的卵(老师、幼儿全体蹲下扮成卵)……青蛙妈妈产下卵慢慢地活动起来了(做动作)……非常地快乐。

  (2)逐一出示活动教具,幼儿在提问中学讲对话

  a. 有一天,鸭子妈妈……小蝌蚪高高兴兴地向前游去(边讲边操作活动教具)

  老师:小蝌蚪看到了什么?怎么问?鸭妈妈怎么回答?

  b. 一条大鲤鱼……小蝌蚪再向前游去(边讲边操作活动教具)

  老师:把谁当成了妈妈?大鲤鱼怎么说?

  c. 一只大乌龟在前面游……小蝌蚪又向前游去

  老师:又把谁当成了妈妈?乌龟妈妈怎么说?

  d. 小蝌蚪游呀游……结束

  老师: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开始时它怎么问青蛙妈妈?青蛙妈妈怎么说?(了解青蛙生长过程)

  e. 告诉幼儿故事的.题目

  老师:刚才我们讲的故事题目是《小蝌蚪找妈妈》(跟念)

  2、安静地听录音,整体欣赏故事。

  下面我们完整地听录音机阿姨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老师:听完后问:小青蛙找到了妈妈心情怎么样?

  那么你们遇到高兴的事情会怎么样?

  (深入词汇,要求幼儿把自己高兴的情形表现出来)

  3、 学习分角色表演,学讲对话。

  (1) 故事里谁是你最喜欢的,为什么?

  (2) 请喜欢鸭妈妈的小蝌蚪到鸭妈妈身边来(将活动教具中的鸭妈妈贴在椅子上)

  同样请喜欢鲤鱼妈妈、乌龟妈妈、青蛙妈妈分别站好

  喜欢做小蝌蚪的和老师一起

  (3)教师讲叙述内容,幼儿分角色表演并说出对话内容。

  (4) 听录音,自由分配角色表演。

  (5) 结束:小蝌蚪咱们和鸭妈妈、鲤鱼妈妈、乌龟妈妈、青蛙妈妈一起到外面游玩去。(离开活动室)

  活动反思:

  1、本次活动先分段欣赏故事,利用活动教具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了多方面的知识,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有礼貌地问答以及开心时你会怎样表现,挖掘了活动中有价值的、隐在的教育机制,使幼儿得以全面发展。

  2、活动第二部分以角色游戏的形式进行,让孩子自由选择故事中的角色,符合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同时体现了孩子的主体性。最后孩子自由组合分角色表演,使活动进入高潮。幼儿在活动中的积极性很高,从头到结束都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3、活动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听听说说玩玩动静结合,做到"动"、"静"结合,有张有弛,幼儿学起来有劲,教师上起来省心,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4、但活动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角色游戏活动中孩子们自由选择角色后,老师在讲叙述的过程中,每一角色的出现孩子等待的过程很长,特别是最后出现的青蛙妈妈,导致个别孩子出现注意力分散。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教案04-30

中班的教案04-06

中班教案[经典]08-05

【经典】中班教案08-20

中班教案(精选)08-17

中班教案07-20

[精选]中班教案07-25

中班教案【精选】11-02

中班教案(经典)09-26

(精选)中班教案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