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3-11-09 10:56:58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汇编10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班教案【汇编10篇】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设计:

  (一)活动设计1

  1、设计意图

  中班孩子的依赖性仍然很强,通常在没有人帮助的情况下,他们会说:“我不令。”、“应该怎么做呢?”在面对选择的时候,他们往往希望得到成人的提示,或者盲习跟从同伴的决定。而在和故事中的小男孩儿起去抓熊的过程中,孩子们需要自己做出决定。

  第次活动的重点可放在故事的前半部分,引导孩子们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比较个场景中不同的故事,再根据自己的想法做决定,使他们更有主见。

  最后,利用路线图记忆、讲述故事,也是为了帮助孩子梳理故事的情节,为第二次活动做准备。

  2、活动目标

  (1)观察小男孩在抓熊路上遇到的事物,在比较中发现不同,并做出自己的选择。

  (2)大胆想象并表达,试着推理故事情节。

  3、活动准备

  《小男孩抓熊》图画书,教学课件(PPT)

  将小男孩经过的场景组合在起,制作成张路线图,人手张

  4、活动过程

  (1)人物介绍,引起兴趣

  出示小男孩的图片:

  淘气的小男孩突然有了个有趣的主意。猜猜看,可能是个什么有趣的主意?

  小男孩打算出门去抓只熊玩玩,这会儿小男孩正准备东西要出发呢。

  (2)理解故事,进行比较、选择

  ①出示小男孩的两只背包。

  出门前,小男孩却遇到了个难题,究竟该背哪个包出门呢?

  这两个包有什么不同?该背哪个包合适呢? (重的包有什么好处?选轻的包又有什么理由?)

  犹豫了半天,小男孩终于有了自己的决定,背上包出门了。路上,他遇到了更多问题,需要他选择究竟该怎么做。

  ②出示图片果树林、高低山坡、小马和乌龟、宽窄两条岔路、长短梯子多幅场景。

  你看到有哪些事让小男孩为难?

  如果你是他,你会怎么选择?为什么? (引导孩子比较事物的不同,思考每种选择的好处和不足,介绍小男孩儿的决定)

  你记得男孩的选择吗? (幼儿有序地讲述)

  其实,你们的选择没有错,小男孩儿的选择也有自己的道理,他顺着自己选的方向路走去,终于发现了两个山洞。

  ③出示亮洞和黑洞。

  这两个山洞有什么不同?你觉得哪个洞里会有熊? (可结合统计人数方法,来激发孩子共同参与的兴趣和热情。)

  ④出示大熊和小熊。

  这次为什么小男孩又歪着脑袋、皱起了眉头呢?

  你觉得应该抓大熊还是抓小熊宝宝?

  (3)自由讲述故事的前半部分。

  每个幼儿张男孩行进的路线图。

  男孩儿路走来,遇到了太多的难题,你记得每次他都是怎么选择的?为什么男孩儿会做这样的选择呢?

  这儿有张路线图,圈出小男孩儿的决定,再和好朋友起讲讲故事。

  (二)活动设计2

  1、设计思路

  继第次活动之后,孩子们对小男孩的抓熊过程已经熟悉,而故事的结尾究竟如何,这留给孩子们很大的悬念。事实上,小男孩并没有抓到熊,故事情节在此发生了巨大转变,第二次活动的阅读活动将由此而展开。活动的重点在于,引导幼儿回忆小男孩出发找熊的每个场景、路线、顺序,并据此找到回冢的路。

  2、活动目标

  (1)回忆故事,根据前半部分的故事情节,帮小男孩找到回家的路。

  (2)在玩“颠倒"的游戏中,发展幼儿的记忆、思维能力。

  3、活动准备

  《小男孩抓熊》图画书,教学课件(PPT)

  小男孩找熊路上每场景的图片、底板

  4、活动过程

  (1)欣赏故事,引出问题

  ①教师讲述故事的前半部分,激发幼儿回忆。(如幼儿有需要,可出示第次活动时的路线图,由幼儿讲述)

  男孩要去干什么?他找到熊了吗?你还记得,男孩在找熊路上的经历吗?

  上次故事讲到小男孩终于发现了熊洞,找到了熊,他究竟会抓哪只熊呢?

  ②教师续说故事。

  就在小男孩犹豫的时候,熊醒了,它们发现了小男孩,大声地叫了起来。小男孩被嗷嗷大叫的大熊和小熊吓得逃走了。

  不过小男孩儿想要逃回自己的家,还需要大家的帮忙。因为小男孩儿已经紧张得忘了自己来的时候经过了哪些地方,请你帮他想想回去的路该怎么走。

  (2)寻找回家的路

  ①请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寻找并摆放场景图片,找到小男孩儿回家的路。(提醒幼儿注意图片摆放的顺序)

  ②交流结果:

  小男孩回家的`路线应该是什么样的?为什么?

  原来,回家的路和来时的路正好顺序颠倒。

  ③我们也来玩个颠倒的游戏。

  (说反义词:示范者说简短的词、短语,幼儿试着说反义词;做颠倒的动作:示范者有序地做几个不同的动作,幼儿将这些动作顺序颠倒后演示出来)

  (3)欣赏并讲述故事的结尾

  教师利用幼儿排列的图片讲述故事的后半部分。

  (三)活动拓展

  1、利用图画书中的“反义词”,请幼儿在生活中找找相反的词语、动作。

  2、“反义词大王”:通过幼儿收集和交流,评选出班级中的小博士——“反义词大王”。

  (四)阅读区的活动

  1、相反游戏

  说相反,画相反,做相反。

  2、颠倒棋

  设计棋谱,当方走入画有颠倒符号的格子中,可抽张颠倒卡,根据卡片提示来做或将卡片上的内容颠倒过来说,或将对方所做的动作颠倒顺序来做。

中班教案 篇2

  一、设计意图

  随着社会的发展,保护环境已成为全人类日益关注的问题。而对幼儿进行环境启蒙教育,使幼儿知道环境污染的危害,了解一些简单的环保知识并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为他们长大以后成为具有牢固的环保观念的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是很有必要的。

  随着幼儿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我们进一步结合劳动教育,组织幼儿自己动手美化环境,保护环境,使他们把初步的环保意识转化为自己的行动,并在活动中巩固这种意识。于是我们在植树节这天,为美化、净化环境,让幼儿认识如何栽树,宣传绿色植物的好处,教育小朋友要爱护树木。

  二、活动目标:

  1、理解童谣内容,学会朗诵童谣。

  2、知道春天是植树的好季节,了解3月12号是植树节。

  3、了解树木与人类的关系,教育幼儿要爱护树苗。

  三、活动准备:

  栽树的vcd、以及栽树的图片。

  四、活动过程:

  一、观看vcd,了解有关植树的知识。

  1、看完后提问:电视里面的叔叔阿姨在做什么?(栽树)学习词语:栽树。

  2、你们平时有没有看见过栽树?是不是和电视里的叔叔阿姨一样栽树的?他们是怎么样栽树的.?(先在地上挖一个坑,然后把树苗放进坑里,然后在把土盖上,最后浇上水。)学习词语:挖树坑、栽树苗。

  3、你们知道什么时候栽树最好?(春天)3月12号是植树节,每个人都要植树,到那天你们也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空地上栽树,好吗?

  4、出示栽树的图片,让幼儿观察,我们种好了小树苗,再来和小树苗比比看,谁高谁矮?(一样高)小树苗和我们小朋友一样也会长高,那怎么让小树苗长大长高呢?(要爱护它,保护它,多给它浇水施肥捉害虫)

  5、栽好树,爸爸妈妈的脸上什么表情呀?(爸爸乐,妈妈笑)我爱爸爸妈妈也爱小树苗。小树苗长大后就成为大树,可以美化我们的环境,制造出清新的空气,让我们生活的更好,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二、幼儿欣赏童谣,初步了解童谣中的童趣,知道栽树带来的乐趣。

  三、师幼感情地朗诵童谣,幼儿跟着轻声的读。

  四、请幼儿给童谣起个好听的名字。

  (栽树)

  五、分组朗诵童谣,表扬声音响亮的幼儿。

  六、小结:

  栽树造福于人类,我们应从小爱护小树苗,小树苗就象我们的小宝宝不仅爸爸妈妈要保护他们,我们小朋友更要爱护它。

  童谣:栽树挖树坑,栽树苗,树苗和我一样高。

  爸爸乐,妈妈笑,爱我还是爱树苗。

中班教案 篇3

  体育活动教案 第二周

  活动一

  活动内容 小班健康活动:蚂蚁搬豆(体育游戏)

  活动目标

  能钻、爬等基本动作,增强幼儿腿部力量和手部力量,提高身体协调力。

  活动准备

  拱形门、垫子、沙包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带领幼儿绕操场快走、蹲走等动作,活跃气氛,提高幼儿活动的积极性。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带领幼儿熟悉情景场地。

  2、教师讲解并示范蚂蚁搬豆游戏玩法。

  玩法:“蚂蚁宝宝”分成两队,成功走过独木桥,爬过“草地”,取到“豆豆”,并将豆豆放到后背上按原路返回。

  3、组织幼儿进行游戏,教师观察并帮助幼儿,增强幼儿对游戏的理解。

  4、再次组织幼儿进行游戏,教师适时参与游戏,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提高幼儿游戏积极性。

  三、放松活动

  跟着教师变成一路纵队走回教室。

  活动二

  活动内容 中班健康活动:助跑跨跳(动作发展)

  活动目标

  能助跑跨跳,增加腿部力量,提高身体协调力。

  活动准备

  跨栏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组织幼儿进行双脚跳、单脚跳、蹲走热身活动,提高幼儿游戏的积极性。

  二、基本部分

  1、教师讲解并示范助跑跨跳动作。

  动作要领:助跑一段距离,起跳脚用力往前带动跨跳脚往前上方抬起,手臂自然前摆带动腿部向前,屈膝缓冲落地。

  2、组织幼儿进行练习,教师指导并帮助幼儿。

  3、教师针对幼儿动作再次进行讲解示范,提高幼儿对动作的认识。

  4、提供跨栏帮助幼儿进行练习,教师组织幼儿鱼贯式跳过跨栏,并提醒幼儿动作准确。

  三、放松活动

  教师带领幼儿两人相对坐立,伸脚拉伸放松。

  活动三

  活动内容 大班健康活动:勇敢小兵(动作发展)

  活动目标

  能双脚向左右行进跳,增强身体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 活动准备

  塑料圈、纸盒、积木、大型布条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活动身体,提高幼儿活动积极性。(上肢运动、下蹲、双脚向前、后跳)。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观察场地布置,了解不同材料的用途。

  2、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规则:可以任选一条自己喜欢的路线进行左右跳,跳完后再选择一条新的路线,每一条路线都要尝试一遍,前面的`小朋友跳到中间时第二名幼儿才能出发,跳完从旁边回到队伍的后面。

  3、组织幼儿进行游戏,教师观察并帮助幼儿,提高幼儿的规则性和秩序。

  4、作出提升,教师启发提问:左右行进跳是怎么跳,怎样在游戏过

  程中不碰到器械,怎样才能保持安全距离?

  5、鼓励幼儿创设新的游戏场景,教师帮助布置并完善游戏规则。

  6、师幼一起游戏,提高幼儿游戏的趣味性和积极性。

  三、结束部分

  组织幼儿做抖手抖脚动作。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复习3以内的数。

  2、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1---3的数字卡若干张。

  2、各种水果卡片若干张,各种实物水果若干。

  3、场景布置:水果超市。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复习3以内的数。

  活动难点:

  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过程:

  1、律动《转手腕》,集中幼儿注意力。

  2、游戏:拍拍手(复习数字1、2、3)

  (1)教师拍手,让幼儿说出拍手的次数。

  (2)教师说数字,幼儿根据数拍手。

  3、游戏:数物对应

  (1)教师出示水果卡片,示范贴上相应的数卡。

  (2)给幼儿发水果卡片,让幼儿给卡片贴上相应的数卡。

  (3)给贴的好的幼儿带上动物头饰去买水果。(教师带上小猴的头饰)

  4、游戏:买水果

  (1)故事《小猴》导入买水果环节。

  (2)请带头饰的幼儿到水果超市买水果。

  ①教师提问:你喜欢什么水果?**是什么味道的?

  ②教师出示数卡,幼儿买(拿)相应数的水果。

  ③教师给个别买水果错误的幼儿给予纠正,让幼儿理解数物的关系。

  5、幼儿分享水果,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9月25日早晨第一节课我在中四班上了一节数学课《买水果》本次活动尝试打破传统集体教学的模式,把幼儿数学活动与游戏活动进行了整合。根据《纲要》中“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对数学活动的要求,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内容变成有趣的游戏活动,使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主动的去探索学习。根据本班幼儿对数量认识水平,特确定以下活动目标:引导幼儿复习3 以内的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并能愉快地参加游戏活动的习惯。

  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直观法、引导法、游戏法、操作法等教学方法,特别是游戏法,是孩子最喜爱的,游戏能增强幼儿的参与兴趣。整个过程,我遵循由浅到深的.教学原则,层层递进,幼儿将运用操作法、游戏法等学习方法。

  在本次活动中,我依据本班幼儿的特点,设计了第一个环节为游戏活动《拍手》导入(复习数字1、2、3)。第二个环节为基本活动,数物对应游戏、买水果游戏。第三个环节结束活动,幼儿分享水果。在这些活动环节中我觉得数物对应游戏环节放在基础活动中不够理想,使整个活动不够连贯,如放在最后让幼儿操作数物对应去掉幼儿分享水果这一环节,整个过程会更流畅,主题会更突出。

  在教授过程中我的语言不够生动,普通话不标准。特别是我站着授课,没有与幼儿平视,对幼儿有一些影响。在给幼儿戴头饰时没有提前准备好,临时才找合适的,既耽搁了时间又影响了幼儿情绪。整个活动也没有把幼儿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整个活动是在游戏中让幼儿学习,感受数学的乐趣,幼儿的参与性较广,在游戏中都能按规则完成游戏,达到了教学目的。

  在这个集体中,教师们都很年轻,富有创造性及创新能力,思维灵活,乐岗敬业。我虽然比她们多干几年幼教工作但观念守旧,需要向这些向阳光一样的老师们多学习,以后多听她们的课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中班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情境中鸟儿的不同数量列出相应的算式,学习8的减法,理解其意义。

  2、能用语言说出自己的计算结果以及方法。

  3、通过游戏让幼儿学习8的减法运算。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教学准备:

  幼儿用书、8的减法算式、许多带数字的花、各种小鸟图片(红、黄、紫、大、小)

  教学过程:

  一、游戏:《香蕉、梨》

  教师:咱们玩个香蕉、梨的游戏,老师的香蕉和你们的梨合起来是8,

  师:又有香蕉又有梨,一个香蕉几个梨?

  幼:又有香蕉又有梨,一个香蕉7个梨。

  二、学习8的减法

  放音乐,引起幼儿的兴趣,小朋友你们听到了什么在叫?小鸟(对)。春天来了,小鸟也从南方飞来了,它们可高兴了,鸟儿们决定开一个音乐会,你们想去吗?(想)、可是去参加音乐会可不容易,小鸟还为你们设了几道关卡,要你们去闯关,你们能闯关成功吗?(能),好,我们出发吧。

  1、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小鸟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红、黄、紫、大、小)。请小朋友举手回答。

  2、根据位置和大小不同,出示一幅图,我们数一数图中一共有几只小鸟?唧唧唧,飞走了几只小鸟(一只),这道题要求我们算什么?谁能根据这幅图中的情景列出一道减法算式?8-1=7。小朋友看他列的算式对不对?(对)谁能根据这道算式列出相应的一道减法算式?8—7=1

  第一关已过我们在来闯第二关

  出示第二幅图让孩子观察图上有几只大鸟有几只小鸟?谁能根据这图中的情境列一道减法算式?(8—6=2)小朋友看他列的这道算式对不对?(对)谁能根据这道算式列出相应的一道减法算式?(8—2=6)

  第二关已过接下来再来闯第三关

  教师设置第三关的情景;

  出示图片根据小鸟的颜色装饰不同观察这幅图有了什么变化?让幼儿能根据情境中的变化列出其它几道减法算式题8-3=5,8-5=3.8-4=4。

  师:小朋友我们知道了减法之间的`秘密,总数减去一个部分数等于另一个部分数。

  第三关已过接下来闯第四关

  教师出示8的减法算式的卡片,请幼儿算出得数。

  三、师和幼儿一起玩《接花朵》的游戏。

  师将8只花向上抛,然后用手接住其中的一部分,请幼儿数一数落下几只花,然后猜一猜老师手中接住几只花游戏反复进行

  四、活动延伸:

  1、刚才老师和小朋友一起玩了 游戏,现在小朋友们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两人一组做 游戏吧! 请幼儿自由结合两两一组,一人抛雪花片一人猜得数,游戏反复进行,可以交换角色。

  2、让幼儿在数学区域里自由结合两两一组,一人抛接瓶盖一人猜的数,游戏反复进行,可以交换角色。

  3、让幼儿回家后,可跟爸爸妈妈做“猜猜看”的游戏,巩固8的减法。

  教学反思:

  孩子们通过学习,根据情景中鸟儿的不同数量列出8的减法,并能较好的理解了8的交换规律,在学习中利用挂图,让孩子观察、讲述小鸟的不同,从而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能力和细心观察能力,并按规律掌握了8的减法,再过渡到抛雪花片,从中进一步巩固了8的减法。幼儿数学教育中教师要创设与幼儿相适宜的环境,提供具有意义的操作材料与机会,鼓励幼儿去发现与交流,丰富幼儿的数经验,促进幼儿的逻辑思维的发展。

  不足之处:

  学习加减法对孩子来说是枯燥无味的,对个别孩子出现的个别现象,在区域中投放丰富的材料,让孩子多练习。

  通过今天的教学让我明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是极为重要的,这就要老师花更多的时间备课,寓教于乐。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设计背景

  一年之中,幼儿往往对自己的生日关注较多,记忆较深,对他人的生日及其他的节日则较少关注。本活动设计从幼儿自己的生日入手,通过说、唱、玩、做等形式,让幼儿休验节日的快乐,体会接受与给予、交流与分享的乐趣,初步懂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培养幼儿爱父母、长辈、老师的情感。

  活动目标

  1、体验和感受生日的欢乐气氛。

  2、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歌曲。

  教学重点、难点

  在一节课当中让幼儿能熟悉歌曲,边唱歌边随音乐的节拍做动作。

  活动准备

  1、主题活动录音带中班(秋季)1盒,录音机1台。

  2、 每个幼儿主题活动图画书《快乐的节日》1册。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启发幼儿说一说生日到了,爸爸妈妈是怎样给自己庆祝生日的。

  2学唱歌曲。

  (1) 教师完整地唱歌曲《生日快乐》1至2遍,让幼儿说一说自己听到了哪句歌词,歌曲里唱了什么,帮助幼儿了解歌词内容。

  (2) 让幼儿倾听歌曲录音2至3遍,逐渐熟悉歌曲旋律和歌词,鼓励幼儿跟唱。

  (3) 表演歌曲。

  播放歌曲录音,请一个幼儿当寿星,全体幼儿围成一个圈,边唱歌边随音乐的节拍做动作。

  教学反思

  教师完整地演唱歌曲,并让幼儿说一说歌曲里唱了什么,帮助幼儿了解歌词内容。但是有些幼儿不能完成这些教学任务,于是教师教师播放歌曲录音,使幼儿逐渐熟悉歌曲旋律和歌词,鼓励幼儿跟唱。

  如果让重新上这一节课,会收集幼儿过生日的照片,布置“我的生日”展览。组织幼儿谈话,说一说自己过生日的.情景和感受,鼓励幼儿相互交流自己过生日的体验。再欣赏儿歌录音,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让幼儿了解如何用有意义的方式过一个快乐而美好的生日。幼儿跟老师学念儿歌,为班中某个幼儿的生日举办生日庆祝会,全体幼儿为过生日的同伴祝福、唱歌跳舞、赠送自制的礼物、吃生日蛋糕等。

中班教案 篇7

  设计思路:

  中班幼儿在计算的学习上,是从对数量的感知阶段向数词和物体数量间建立联系阶段过渡,他们有了最初的数群概念,已开始理解数的实际含义,因为本次活动选择了“学习6的形成”的教学内容,适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易于理解和接受。同时,在学习6的形成过程中,巧妙的运用教具,学具给幼儿提供丰富的经验,从对具体事物的概括中,帮助幼儿理解数概念的实际意义。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思维使与动作,动作是幼儿建构思维结构的最坚实的基础。在动作基础上建构起来的数学知识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不宜遗忘。根据幼儿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为幼儿准备了充足的操作材料,如:夹子、盘子娃娃、红点......让幼儿在不停的操作过程中,使具体动作内化于头脑,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

  数学对于幼儿来说是抽象枯燥的,把一些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设计到有趣的游戏当中,不断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如:听指令玩夹子游戏,为娃娃夹夹子,点红点找数字6等,从而是幼儿通过实物—点子 — 数字掌握数学知识。

  活动目标:1、进一步感知5以内的数量,初步张握6的形成。

  2、培养幼儿思维的敏捷性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每人一套精美的小夹子,娃娃纸盘、小红点。

  活动过程:

  一、复习5 以内数。

  游戏:1 、听铃声夹夹子。

  铃声开始,往身上夹夹子,铃声停就停,数一数夹了几个夹子,并说出总数。

  2、听铃声举数卡

  铃乡开始往身上夹夹子,铃声停,数出夹子总数,并举出相应的.数卡。

  3、听铃声夹夹子

  教师敲铃,幼儿根据所敲铃声次数和提出的问题夹夹子,并准确的说出相应的数量。

  二、学习6 的形成

  1、 探索6 的形成。

  以娃娃和夹子做游戏的形式,为娃娃夹5个夹子然后提出,怎样使5 个夹子变成6个夹子的问题。

  小结:5 个夹子添上一个夹子是6 个夹子。5 添上1 是6。

  2 、探索用圆点表示夹子的数量。

  以娃娃点红点的形式提出问题:娃娃要和架子一样多的红点。请幼儿想办法,操作并说出来是怎样使红点和夹子一样多的。

  (1) 先点数夹子是几个,再数出与夹子一样多的红点。

  (2) 取一个红点与夹子对应粘贴,然后数出红点总数。

  幼儿手指实物与圆点,边指边说“一个夹子一个圆点。。。。。。”

  小节:6个红点可以表示6 个夹子。

  3、 认识数字6 说一说6可以表示什么物品。

中班教案 篇8

  引言:

  爸爸的汽车为什么会跑呢?他好厉害,我长大也要让汽车跑。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观察汽车的外形,快乐的'游戏。

  2.发展幼儿听信号走跑的能力。

  3.引导幼儿快乐的参与游戏,认真遵守游戏规则。

  重难点分析:

  听到信号后能做出相应的动作。

  难点:

  认真遵守游戏规则

  活动准备:

  物质:方向盘、录音机、磁带

  心理:了解各种各样的小汽车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幼谈话:你见过什么样的小汽车?它们都是怎样跑得?分别请幼儿学一学,跑一跑。

  二、展开

  1.教师讲解游戏玩法:汽车在汽车道跑,当看到红绿灯时,要及时的行进或停车,并进行练习。

  2.进行游戏:一幼儿当警察站在马路中间进行指挥,扮汽车司机的幼儿看到红灯时要及时刹车,看到绿灯时再按秩序行进。

  3.幼儿分组进行游戏,教师进行指导。

  三、延伸

  幼儿听音乐学做各种动的样子,结束。

  户外活动:投:投篮

  指导重点:听到信号后,排头幼儿手抱篮球快速跑到终点,双手抱球举到头上方,将手中的篮球投到筐中。

  分散活动:玩大型玩具

中班教案 篇9

  一、情况分析

  本班幼儿活泼好动,基本的英语词汇较丰富,教师将通过创设情景并演示教具,让幼儿在一种自然的表演中感受、理解动词,学习动词,愿意用动作来表现自己所知道的`动词。

  二、活动内容

  在游戏的过程中复习已学过的单词并学习新单词,在活动中反复地练习,学习说“What can you do?”并能用“I can...” 回答。

  三、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复习已学过的动词, 愿意跟随教师一起念儿歌。

  2、能听懂What can you do?并能用“I ca...” 回答。

  四、活动准备

  蝴蝶、鸭子、兔子、鱼、狗的图片及头饰

  五、活动过程

  (一)warm up[热身]

  Follow Me :

  Follow me, walk stop.

  Follow me, jump stop.

  Follow me, cry stop.

  Follow me, laugh stop.

  Follow me, stand up.

  Follow me, sit down.

  (二)resection[呈现主题]

  1、复习单词:fly,walk.

  T:Look. What can I do? (做相应的动作)I can fly(walk). Fly, fly, fly. I can fly. Walk, walk, walk. I can walk.(边说边做动作)

  T:Now, everybody stand up and follow me. Follow me, fly, fly, fly. I can fly.(walk)(幼儿跟随教师边说边做动作)

  2、通过图片和动作表演让幼儿理解 what can it do的含义。

  出示蝴蝶和鸭子的图片:

  T:What can it do? It can ……(做动作等待幼儿回答),Fly, fly, fly, it can fly.

  C:Fly, fly, fly, it can fly.

  3、学习新单词:skip, swim, run

  分别出示兔子、狗、鱼的图片:

  T: What can it do?

  C: It can ……(边说边做相应的动作)

  (三)practice[练习]

  T:Who is it? (教师随意出示动物图片,幼儿说出相应的单词)

  T:What cait do? (教师出示图片,幼儿做出相应动作并说出It can……)

  (四)reduction[应用]

  1、请幼儿选择一个小动物,并说出:I’m ……,I can …….

  2、请幼儿选择旁边的一个小朋友为一组,两人互相问答:What can it do? It can …….

  六、结束放松

  请幼儿戴好头饰,放音乐边念儿歌边走出教室:Fly, fly, fly, I can fly. Swim, swim, swim, I can swim…….

中班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在有趣的游戏中感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2、培养幼儿的分析推理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引导幼儿运用组成式来学习6的第三组加减,并理解分合式与算式的关系。

  活动准备

  1、课件:数学卡2—76

  2、小粘贴若干,6的第一、二组加减算式。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口袋(内装6的第一、二组加减算式),引起兴趣,组织游戏,复习6的第一、二组加减。

  教师:小朋友,今天我们来玩放鞭炮的游戏,如果小朋友正确念出鞭炮上书写的算式和得数时

  就放响炮,当听到错误的算式和得数时,就放“哑炮”,并发出“嘶”的声音。

  教师:刚才我们的'鞭炮放得又响又脆。

  请你们观看这几个算式中有哪几个数字呢?

  二、展开

  1、引导幼儿进一步分析分合式与算式的关系。

  (1)一个分合式能够变出几个加减算式?几个加法算式?几个减法算式?

  (2)在加法算式中有一个什么规律?在减法算式中有一个什么规律?

  小结:一个分合式能够变出4个加减算式,2个加法算式,2个减法算式,

  在加法算式中,加号两遍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在减法算式中,等号两别的数交换位置,算式依然正确。

  2、引导幼儿正确认读6的第一、二组加减算式。

  3、出示6的第三组分合式,引导幼儿分析分合式的构成。

  教师:请小朋友根据这个分合式写出加减算式。

  4、课件展示6的第三组加减算式,引导幼儿集体读出算式。

  引发思考:为什么这个分合式只能变出两个算式呢?

  小结:当分合式里的两个部分数相同时,只能变出一个加减算式,这是一种特殊情况。

  5、游戏“放鞭炮”巩固6 的加减:出示口袋,教师击鼓幼儿传口袋,鼓声停止,口袋在谁手中,

  谁从口袋中抽取一个算式,正确读出算式和得数,正确后全体幼儿放鞭炮。

  三、结束

  小结:今天小朋友们表现很好,积极动脑,回答问题,寻找规律,学习算式,人人都是“智慧之星”,为自己鼓掌祝贺,自然结束!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教案04-30

中班的教案04-06

[精选]中班教案07-25

(精选)中班教案08-11

中班教案(精选)08-17

中班教案07-20

中班教案[经典]08-05

【经典】中班教案08-20

中班教案【经典】10-30

(精选)中班教案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