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3-11-12 12:36:57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精华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班教案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班教案精华9篇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内容:学习句型“This is a…”,复习旧单词

  活动目标:

  1、 借助玩具、卡片等多种直观教具,复习单词和对话,帮助幼儿掌握单词的准确发音和理解词义。

  2、 利用实物图片和创设情景等多种手段,掌握句型“This is a…”进行问答,并能正确用于日常交往。

  3、 培养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通过 各种活动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大胆说英语的习惯。

  活动准备:各种实物卡片若干,小舞台一个,小木偶一个,各种实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 用交往语和老师问候,鼓励幼儿大胆说,声音洪亮,向老师介绍自己。

  二、 学习新句型“This is a…”

  1、 逐个出示实物教具,同时引导幼儿说出实物的英语单词。

  2、 幼儿说出英语单词的同时,教师呈现新举行“This is a…”,不做重复,也不解释词义,给幼儿一个初步的句型印象。

  3、 将呈现的.实物放于桌面,教师用“This is a…”句型将桌上的实物逐一套用,让幼儿跟读。

  4、教师引导,启发幼儿说出这句话的意义。

  三、 唱歌“Whis ’s this?”,巩固所学句型“This is a…”。

  形式:分两组以问答的形式

  问:Tell me ,tell me, Whis ’s this?

  答:I know ,I know ,This is a peach.

  四、 游戏:《猜猜看》

  形式:1、教师以木偶人“Tony”的身份出现,逐一拿出礼物。

  2、拿出礼物的同时请幼儿猜,用“This is a…”猜出教师手中的礼物。

  3、猜对的幼儿教师将礼物送给他,鼓励其他幼儿猜的兴趣。

  五、 幼儿相互介绍卡片上的礼物,用“This is a…”的句型向同伴介绍。

  六、 请幼儿把卡片拿到其他老师处向老师介绍手中卡片上的礼物。

中班教案 篇2

  设计思路:

  在主题《我是中国人》中,我们班的幼儿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了一些有关中国的文化,他们知道了京剧脸谱是中国的国粹,蓝印花布是我们的民间特色等知识,当然,中国的代表性建筑——天安门,也成为了孩子们资料收集的一部分,孩子们能够尝试在区角中画画天安门。但是,从幼儿的画面中发现,孩子们表现的天安门特征并不明显,缺乏仔细观察,因此,为了帮助能更好的表现天安门,并我预设了本次活动。活动的内容主要围绕“天安门前照张相”贯穿整个活动,在引导幼儿表达表现自己和天安门的同时,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是引导幼儿欣赏、感知天安门的主要特征,并通过做一做、摆一摆的形式帮助幼儿直观感知人物拍照时不同的动态;第二环节幼儿绘画表现不同人物动态和天安门的主要特征,表达自己和祖国的象征建筑一起拍照留念的快乐情感。第三环节欣赏、交流中,提升幼儿有关人物动态的经验。

  活动目标

  1、大胆表现人物在天安门前照相的活动情景。

  2、通过绘画,表现表达自己热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准备:

  纸、记号笔、蜡笔、天安门图片。

  活动过程:

  一、欣赏感知——通过欣赏天安门的照片,引导幼儿重点了解天安门

  1.出示幼儿在天安门前照的照片这是谁?他在哪里拍的照片?和谁一起拍的照片?

  2.天安门是什么样子的,有几层,每层有什么一样和不一样的地方?

  3.请幼儿上来摆不同的姿势

  (1)去过天安门的孩子:说说在天安门前拍照的感受,并摆不同在天安门前拍照时的姿势。

  (2)没有去过天安门的孩子:假如你去天安门你会拍一些怎样的照片。

  4. 重点示范手和脚的动作,如:拍手、叉腰、抬腿等。

  小结:天安门是我们中国很有名的建筑,代表了我们伟大的祖国,很多人到了北京,都要去亲眼看看,并会在天安门前拍照留念,代表喜欢和爱自己的祖国。

  二、观察示范——通过观察,引导幼儿了解天安门和人物的.画法

  1.创作要求:那今天我们到天安门前拍张照片留念吧!

  2.幼儿作画,师指导

  (1)你想在天安门前哪个地方拍照呢?中间?还是两边?你和谁一起拍了照片?他是什么动作的?

  (2)引导表现人物的不同特征和动态,表现你最喜欢的手和脚的动作。

  (3)天安门是什么样子的呢,你画清楚了吗?

  小结:图画中,我们人物在前面,所以画的大一点,然后再画后面的天安门。

  三、欣赏交流——通过欣赏大家的作品,互相学习大家的优点。

  谁拍照的时候动作最神气,他是什么动作的?谁和他不一样?谁跟很多人一起拍了照片?天安门拍清楚了吗?

  小结:原来通过不同的曲线,可以表达手、脚和身体的不同的动作。

中班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本课我们学习猫头鹰的外形特征,了解猫头鹰的生活习性,让幼儿了解猫头鹰是益鸟。猫头鹰和我们是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们!

  活动目标:

  1、观察猫头鹰的外形特征,知道猫头鹰的生活习性。

  2、知道猫头鹰是益鸟,懂得爱护它们。

  活动准备:

  1、配套挂图,猫头鹰图片或标本。

  2、猫头鹰在夜间捕食老鼠的图片或照片。

  活动过程:

  一、 观察猫头鹰的外形特征和习性。

  1、谜语导入:远看像只猫,近看像只鸟。晚上捉田鼠,白天睡大觉。(猫头鹰)

  2、出示猫头鹰图片让幼儿观察。

  (1)提问

  1)图片上的鸟叫什么名字?

  2)看到它你有什么感觉?

  3)请仔细看看猫头鹰是什么样子的。

  引导幼儿从整体到头、身体、羽毛、脚等局部进行观察并讲述。

  (2)出示猫头鹰捕捉老鼠的图片,让幼儿观察猫头鹰正在干什么,它是怎样捕捉老鼠的,为什么它能在漆黑的夜晚准确地抓到老鼠。结合猫头鹰眼、耳、嘴、爪的特点,说明它为什么能在漆黑的夜晚捕捉到老鼠。(它的眼睛大而有神,夜晚感光度强,能看见老鼠;耳孔前的皮肤褶膜和耳朵周围的羽毛都可以加强声波的聚集,容易发现老鼠的动静;嘴短而粗壮,前端有钩子;翅膀大,羽毛柔软,飞起来没有声音,不会被老鼠发现;脚上有强健的`钩爪等)

  (3)提问

  你还知道猫头鹰有哪些有趣的事吗(住在山林里的树上,喜欢吃老鼠)?猫头鹰是吃什么的鸟?

  (4)提问

  你还知道哪些吃动物的鸟?(鹰、啄木鸟、喜鹊等)

  二、组织幼儿讨论猫头鹰与人们的关系。

  1、你喜欢猫头鹰吗?为什么?

  2、为什么说猫头鹰是捕鼠能手?它对人类有什么益处?

  3、对人类有益的鸟我们应该怎样爱护它们?

  4、小结。

  虽然猫头鹰长得凶猛,但它善于捕食田鼠,是人类的朋友,我们都要爱护它,不能伤害它。

中班教案 篇4

  为什么电台、电视台、各类报纸每天要进行天气预报?(天气预报是对天气情况的一种预测,使大家知道今、明两天或更长时间天气情况,有利于我们安排工作和生活,预防自然灾害。如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中班天气预报活动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设计意图最近,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孩子们说:“又下雨了,什么时候出太阳啊?我们可想到草地上去玩游戏了。”小杰说:“我回去问问爸爸,他的手机上有天气短信,他知道什么时候太阳会出来。”小莹说:“我也回去问问爷爷,他每天看报纸的时候,都会把天气预报读给我听,只要问问他,就知道什么时候不下雨了。”接着,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都说自己要想想办法了解一下明天的天气。从关心天气到想要了解各种形式的天气预报,孩子们探究的兴趣越来越浓。以此为契机,我设计了科学活动“认识天气预报”,一方面自制PPT课件,另一方面尝试发掘生活中相关的教育资源,将两者优势互补,使幼儿在边看边玩的氛围下获得科学知识,提高他们探索天气奥秘的兴趣和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晴、雨、阴、多云等四种天气类型的特点,认识天气预报中几种常见的天气图标,学习按要求进行简单的天气预报。

  2.能借助自制天气图像卡,用一个完整句播报天气,能对几种常见的天气图标和天气实景图进行配对,提高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感知天气与人们日常活动的关系,能主动关注天气预报。

  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1)幼儿与家长一起搜集两个方面的资料:“天气预报的好处是什么?”“从哪里可以知道天气预报(电视、报纸、手机短信、网络等)?”(2)幼儿已有简单的关于动物习性与天气变化方面的知识。

  2.材料准备:(1)教具:手偶“喜羊羊”,PPT“天气预报截图”、“动物气象员”、“有趣的天气图标”。(2)学具:幼儿人手一套天气小图标,配对操作学具(城市天气实景图和天气图标)。

  活动过程

  1.户外观察和谈话互动,引发幼儿对天气变化及天气预报的关注。

  (1)教师以手偶“喜羊羊”与幼儿展开谈话导入。

  “喜羊羊”:“小朋友,你们好!我参加了环游中国的'活动,刚刚从北京来到广州。北京可冷了,要穿很厚的衣服呢!到你们这儿,天气暖和多了,穿着这身厚厚的衣服,我都快出汗了,这里的温度是多少啊?”“刚才有的小朋友说天气预报今天是7℃~1 5℃,我们一起到户外去感受一下天气吧?”

  (2)幼儿和“喜羊羊”一起到活动室外去观察、感知天气特点,并学习用晴天(或阴天、雨天)来描述当天天气(关注天气预报的幼儿可能会说出当天的天气类型和气温)。

  (3)“喜羊羊”:“过几天,我要到香港去旅行,不知道那里的天气怎样。小朋友帮我出出主意,怎样才能知道香港的天气呢?”

  适时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回忆和交流自己和家人了解天气的基本途径。

  2.通过讨论,幼儿学习获取天气预报的常见方法,感知天气预报的重要性。

  (1)教师出示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截图,启发提问:

  “图中有谁?”(天气预报员和天气图标。)“天气预报员告诉我们什么?”(预报明天的天气情况。)“除了看电视,我们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看到天气预报?”

  (2)幼儿根据经验回答。

  (3)教师逐一出示报纸、手机、网络等三种天气预报截图,让幼儿了解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得天气情况。

  (4)简单复习已有知识“小动物气象员”,巩固幼儿对动物习性的了解。

  指导语:“除了天气预报,在以前的科学活动中,我们知道了有些小动物能‘预报天气’,还记得它们是谁?是怎么预报天气的?”

  幼儿回答。师小结:鱼儿上浮、蜻蜒低飞、燕子低飞、蚂蚁搬家等现象都是动物在“告诉”我们,要下雨了。

  (5)讨论,进一步了解天气预报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指导语:“除了晴天,还有哪些不同的天气类型呢?”(雨天、阴天、多云天气。)指导语:“如果明天是周末,天气预报是晴天,你想做什么?如果预报是雨天,你想做哪些事?”

  3.幼儿认识天气图标,能准确说出其名称并操作相关学具。

  (1)出示教具中天气预报图的天气图标,引导幼儿逐一观察图片,结合操作学具,认识晴天、雨天、阴天、多云、晴转多云等天气图标。

  指导语:“这个图标画了什么?表示什么?你手上有与这个相同的图标吗?请把它举起来,和同伴互相看看举得对不对。”

  (2)出示北京和广州的城市图片(教具),其中有过去一周内连续5天的天气情况。要求幼儿根据图意,正确找出学具中与教具图片相对应的天气图标,并大声说出正确的天气图标名称。

  (3)引导幼儿了解天气图中的气温如8℃,在播报时要念成“8摄氏度”;如果图中的气温是“一11℃”,要念成“零下11摄氏度”。

  4.幼儿了解天气预报的播报内容,尝试按要求用一个完整句播报天气。

  (1)指导语:“哪位小朋友能像天气预报员那样播报天气呢?大家一起想想播报天气时要说些什么呢?”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观看舞蹈动作,掌握乐曲的基本节奏型;学习用打击乐器为乐曲《花狸虎》伴奏。

  2、引导幼儿在乐曲念白处创编不同的节奏型,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3、激发幼儿充分享受参与音乐创编过程带来的乐趣,同伴间学会合作与交流。

  活动准备:

  1、打击乐器:碰铃、圆舞板、铃鼓。

  2、音乐图谱。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师:有一只可爱的花狸虎要出去找朋友玩,请小朋友边看老师的舞蹈边想一想它是怎样找到好朋友的?

  1、老师表演舞蹈,幼儿欣赏。

  提问:花狸虎是怎样找到好朋友的?

  2、舞蹈结束后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感想。

  通过讨论幼儿明确了花狸虎找朋友的过程(走——跑——找到朋友快乐的欢呼——好朋友一起出去玩),同时幼儿了解了乐曲的.基本节奏型。

  3、逐步出示图谱,带领幼儿边看图谱边做动作。

  二、观看图谱,引导幼儿创编声势讨论配器。

  师:我们用舞蹈的形式表现了音乐,现在请小朋友再帮老师设计一套声势动作。

  1、出示图谱,自由创编声势动作。

  师生讨论结果:走——拍腿,跑——拍肩,欢呼——跺脚,好朋友一起走——拍手。

  师:现在请小朋友看老师的指挥,我们分组做一下声势动作。

  2、看老师指挥,分组做声势动作。

  师:小乐器看到我们玩的这么高兴,它们也等不急了。你们快点想一想小乐器怎样来演奏?

  3、教师出示乐器,集体讨论乐器的配置方案。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创编,给幼儿提供充分展示自己想法的机会。

  师:现在请小朋友拿起小乐器,看老师指挥演奏一遍。

  4、演奏阶段。

  (1)看教师指挥,幼儿用小乐器分组进行演奏。

  练习时重点指导幼儿注意倾听,相互配合。对在演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及时给予解决,注重培养幼儿以强带弱互帮互助的学习品德。

  师:我们用最漂亮的表情,最好听的乐声再来演奏一遍。

  (2)教师指挥幼儿进行多声部乐器合奏练习。

  师:小朋友,当我们在念“哼哪一支 哼哪| 哈那一支 哈”,表示快乐欢呼声的地方还可以怎样敲?

  (3)引导幼儿在念白处创编不同的节奏型。

  幼儿讨论,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学习新创编的节奏型。

  师:你们最喜欢哪一种节奏呢?我们听音乐演奏一遍。

  (4)师生根据新创编的节奏型,进行演奏。

  师:这次我们交换乐器,再换一种新的节奏来演奏。

  (5)交换乐器,进行演奏。

  师:有没有小朋友想当一当神气的小指挥呢?

  (6)孩子当指挥演奏一遍。

  (7)学演奏家站起来演奏一遍。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花狸虎和它的好朋友在小朋友们好听的乐声中玩的更高兴了,花狸虎想请小朋友和它一起出去玩,你们接受它的邀请吗?(接受)好,我们一起出发吧。(听音乐做动作下场)

  四、活动反思

  本堂课打破了打击乐以单纯的奏乐活动为目的的课堂模式,把舞蹈的形式加入其中,让孩子们在课堂中能够动静交替,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图谱的设计使用,让孩子们有了具体的感知对象,使原本抽象的乐曲,具有了形象化的特点。依据图谱设计声势动作和配器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幼儿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本着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教学思路,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师生之间配合默契、关系融洽,展现出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缺点方面,安排的内容有点多,一节课上起来有点仓促,可以适当分解内容,减轻幼儿课堂压力。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一堂好的音乐课应该体现“教学游戏化的”教育理念。整堂课充分调动幼儿多方感官,幼儿在听、说、看、动等多种形式中体验音乐,交流互动。我想,好的音乐课应该是一种艺术享受,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一起成长!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理解故事,引导幼儿感受故事意境,萌发对故事的兴趣。

  2、能大胆创编动作,并积极参与故事表演,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及想象力。

  活动准备:

  故事音乐、录音机、图片、动物头饰等

  活动过程:

  1、导入:引出故事的主人翁“小猴子”,出示小猴图片及模仿小猴子。

  2、欣赏故事:提问幼儿故事里的情节,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师:小朋友,故事里你们听到了什么?有谁呢?在干什么呢?

  幼儿:有小猴子,要去掰玉米、摘桃子、摘西瓜、追兔子;

  3、以问答方式游戏引出图片。

  师:“刚刚故事里面,小猴子首先到了什么地方?”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印象,学会结合内容找到图片的顺序并复述故事内容。

  (玉米地里——桃子树——西瓜地里——兔子)

  4、结合故事内容,鼓励幼儿大胆创编动作及表情,巩固理解故事内容。

  5、通过游戏,让幼儿进一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6、活动总结。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做事情要一心一意,不要三心二意”的道理。

  活动延伸:

  请幼儿课后把故事的情节简单地用图画表达出来,然后制作成小图书与同伴进行分享。

  附: 故事《小猴子掰玉米》附故事

  有一天,一只小猴子下山来。它走到一块玉米地里,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下。它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走到一片瓜地里。它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小猴子抱着一个大西瓜往回走。走着走着,看见一只小兔蹦蹦跳跳的,真可爱。它非常高兴,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小兔跑进树林子,不见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的

  1、 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花篮。

  2、 能运用多种装饰手法。

  活动准备:

  泥料、木锤、垫布、画支、老师示范作品。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老师引导幼儿观察示范作品,说说它的制作方法。

  二、制作方法

  1、取一块泥,用手团成圆形。用木锤将泥团拍成泥片。

  2、用画支在泥片上切割出花篮的底部形状。双手搓泥条,并沿着底部的外沿向上盘筑。

  3、 两条长泥条,把它们缠绕起来,制成麻花的.形状,作为花篮的提手。

  4、 将提手粘接到花篮上,在泥片上用画支划出树叶状,装饰花篮。

  三、 展示评比

  提示:

  装饰的纹样可以多样化,如:太阳、小花、小动物等。可以设计各种造型的花篮,如:椭圆形、长方形等。

  活动结束:

  小朋友互相欣赏自己的作品。

中班教案 篇8

  目标:

  1、初步感知春天的变化,了解春天的特征。

  2、激发幼儿寻找春天的兴趣。准备:选择观察地。环节:

  一、 组织幼儿野外寻找:

  1、 引导幼儿寻找泥地里的小草、小花,书上的枝条有何变化。

  2、 试一试外面的水池的水温怎么用了呢?

  3、 太阳晒在身上怎样?

  二、回园说说春天景色

  1、 你找到春天了吗?你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子

  2、 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说说春天的景色。

  3、 你在哪里找到的春天。

  4、 :春天很美丽,到处都有美丽的春天。

  三、组织幼儿欣赏诗歌

  1、 那些小动物会冬眠?春天来了这些小动物会怎么样呢?

  2、 通过欣赏进一步理解春天到了,燕子从南方飞到北方,小草钻出地面,河里的冰融化了,美丽的花儿开了。

  3、 :春天到了,花儿开了,小草长大了,冬眠的动物苏醒了。

  反馈:本次活动幼儿很感兴趣,看看、说说自己感受到的美丽春天。我们走出教室,去感受春风的抚拂,去领略阳光的暖意,去寻找春的足迹。菜地上,花丛里,小树旁,我们在植物里寻找春天;红红的花、绿绿的`草,枝头的嫩芽、飞舞的蝴蝶暖暖的阳光,柔柔的春风,到处充满春天特有的景象。幼儿置身在春天的自然景物之中,真切地感知春天来了。

中班教案 篇9

  【设计意图】

  正逢春季到来,我与幼儿一同走进主题活动“美丽的春天”,组织幼儿踏青、种植、花园散步,我们在花的海洋里留恋忘返。此情此景不正和日本民歌《樱花》中描写的人们爱花、赏花的情景一样吗?《樱花》是首短小而优美的歌曲,歌曲旋律朴实无华,生动细腻,非常适合中班幼儿欣赏。《樱花》这首乐曲不仅带给幼儿繁花盛开的视觉憧憬,还引导着幼儿初步了解异国的风土人情。日本的樱花、富士山、木屋、和服、动漫等等都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幼儿想了解日本,喜欢听《樱花》。在帮助幼儿熟悉旋律时,我故意避开“幼儿学唱歌曲为主要目标”,而是以“感受节奏的平稳和旋律美为主要目标”,这也是这首乐曲的主要特色。我选择水杯为乐曲伴奏,主要是因为乐曲节奏平稳匀称,速度从容不迫,比较适合用水杯伴奏,另外水杯敲击的音色清脆与乐曲一脉相承,浑然一体,还会使人联想到木屐的步履,更显民歌的独特韵味。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日本,感知美丽的樱花及感受樱花的旋律美。

  2.尝试敲击水杯为音乐伴奏,并体验音乐的美妙。

  3.乐意演奏、舞蹈,体验表演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两个水杯(装同量的水)、1双银筷、伞(与幼儿人数相同)、大坐垫十块

  2.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音乐火车导入活动。

  “小朋友们,你们都去过哪些城市?”“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日本看一看,来,请上我的音乐火车。”(跳伞舞)

  二、了解日本的风土人情。(观看课件)

  1.介绍富士山

  “孩子们,日本到了,快看,我们的前面有什么呀?” (富士山)“这座山和我们平时看到的.山有些什么不同呢?”

  “富士山有白白的积雪,真好看。富士山好高呀,我们一起来登山。”(做登山状)

  2.介绍木屋。

  “日本人喜欢住哪儿呢?我们一起看看。”(小木屋)

  “小木屋里有什么呢?”“桌子比较矮,没有椅子在家里,日本人一般不做椅子,他们喜欢坐在榻榻米上。来,我们就进去坐一坐吧!”(与幼儿一同坐在大坐垫上)

  3.介绍美食。

  “日本人,喜欢吃的还和我们不一样,看,这么好看的食物叫什么呢?”

  “它叫寿司。就是把用紫菜把饭、菜、肉等包起来,卷一卷,再切一切,变出了许多形状。你瞧,这一块块寿司象什么呢?”

  “它的形状象水滴,所以叫水滴寿司。它好吃又好看,我好喜欢,我们一起来尝尝。”

  4.介绍和服。

  “日本人喜欢吃的和我们不一样,穿的衣服和我们也不同。”

  “她们穿的是什么衣服呢?这叫和服,真好看,穿着它走路可不能快呢,要这样慢悠悠的,我们一起走一走。”

  5.介绍鲤鱼旗。

  “日本还有许多地方和我们不一样,我们接着看。”

  “这是鲤鱼旗。在家门中挂鲤鱼旗,就会给我们带来好运。家中有几个孩子,就要挂几条鲤鱼旗。你们看,这个人家里有几个孩子呀?有四个孩子的爸爸妈妈真幸福呀。”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教案04-30

【经典】中班教案08-20

[精选]中班教案07-25

中班教案(精选)08-17

中班教案[经典]08-05

(经典)中班教案10-07

中班教案(经典)09-26

中班教案【经典】10-30

【精选】中班教案10-04

中班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