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13 09:16:32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5篇[精品]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5篇[精品]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语文S版二年级第3册第三单元第11课《小猫刮胡子》。这是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主要讲的是小猫学着主人的样子,把胡子刮得干干净净,结果晚上在追捕老鼠时撞得鼻青脸肿,猫妈妈的一席话使小花猫再也不刮胡子了。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不能见到什么学什么,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

  【学情分析】

  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积累的生活常识不多。因此,抓住低年级学生爱看电视、电脑的特点,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让每个人有尝试的机会和自主提问的权利。而且整个课堂以“三疑三探”的形式贯穿,让学生乐学、好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读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中懂得爱美的小猫为什么学主人的样子,把胡子刮掉了?它错在哪里?从而让学生懂得任何一个事物都有一定的用处,千万不能不动脑筋,盲目地模仿和跟从别人的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孩子们懂得任何一个事物都有一定的用处,千万不能不动脑筋,盲目地模仿和跟从别人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 认读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学习明白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提问激趣,引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猜猜老师是谁?(学小猫的样子)你看见过猫捉老鼠吗?你知道猫的胡子在捉老鼠时起到什么作用吗?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1课《小猫刮胡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看“刮”字请同学们说说你的记忆方法(偏旁想字义)。

  二、设疑自探

  1、那这只可爱的小花猫为什么要刮胡子呢?让我们走进课文,轻声读课文,利用黑板上的疑问词或学过的疑问词结合课文内容提出问题?

  (哪?干什么?什么?怎样?为什么?)(提问并不陌生,我不紧张。就像平常的课堂一样,要好好表现呦!)

  2、我们要做敢于怀疑,善于提问的好孩子。我相信我们的同学都是未来的在不同层次上的佼佼者。老师把你们的问题整理归纳成这节课的自探提示:

  1、主人是怎样刮胡子的?

  2、小花猫是怎样看主人刮胡子的?

  3、主人走后,小花猫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4、为什么猫被撞得鼻青脸肿?

  5、猫妈妈是怎么教育小花猫的.?

  三、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过渡语:同学们,这节课的自探提示仍然是我们共同总结出来的,“学贵有疑”,希望所有的同学都能够爱提问,善提问。

  1、接下来,老师要检查,同学们对字词的预习情况?老师想问:当你遇到不认识的字的时候怎么办?(课上和课下两种情况)

  生:圈出来,看生字表上的注音,也可以查字表。

  生:可以问老师,问同学。

  生:还要把这个字多读几遍。

  生:我在预习的时候已经都查字典解决了。

  师:好!那如果我要是在生活中(比如公交站或看商店的店名时)呢?(问家长、记住是怎样写的回家后查字典……)

  2、师:看来我们的语文教学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再次认真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就用我们刚才说的这些办法来解决。同时,给每一段标上序号。兵贵神速,抓紧每一分,每一秒。(在读书中自己解决字音问题,是要掌握的最好的读书习惯。而且还能帮助自己认识更多的生字。)

  3、从同学们自信的表情上就能看出应该是大丰收了。那我就来考考你们?看谁的苹果摘得最多?(出示课件)a、哪位同学愿意先来试试?很好,声音洪亮。(形式多样,接龙、小老师……)哪位同学想当小老师,领大家读,好,陈老师你来。(单独提问同学、全班。)b、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真好!再来读一遍,送给你们收获的苹果。

  4、看看同学们的词语掌握的怎么样?

  四、解疑合探

  真不错,不愧是人人称赞的好孩子。送给你们一个笑脸。那就请同学们再次读课文。同桌或小组之间共同探讨课件上的自探提示。把答案在书中用记号画出来。

  自探提示:

  1、主人怎样刮胡子?(用——画出)(第一自然段)

  2、小花猫是怎样看主人刮胡子的?(用波浪线画出)(第二自然段)

  3、主人走后,小花猫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用……画出)(第三、四自然段)

  4、为什么猫被撞得鼻青脸肿?(第五、六自然段)

  5、猫妈妈是怎么教育小花猫的?(第七自然段)

  哪个同学想来汇报一下。

  预设:

  1、主人怎样刮胡子?

  请同学们看课件,边看边说,老师在旁边帮助做动作。(打肥皂沫-轻轻刮-哼小曲),同学们和我一起做去感受爸爸在家刮胡子的感觉。“咯吱、咯吱是什么声音?(生答)两腮指哪里?聚精会神又是什么意思呢?平时我们做什么事是聚精会神的?

  2、好,主人是聚精会神得刮胡子而旁边的小花猫又是如何呢?看主人刮胡子。(板书 看)2、小花猫是怎样看主人刮胡子的?(用波浪线画出)(第二自然段)

  谁能用你的动作告诉老师“仰着脑袋”眼睛是“碧绿碧绿”的一眨不眨,什么样是一眨不眨地看,碧绿碧绿是什么式的短语?

  3、主人聚精会神得刮胡子,小花猫一眨不眨地看主人刮胡子,那主人走后发生什么事了

  听老师读(把老长老长、也、干干净净拉长读),有什么区别。哪种读法好?好在哪里?他在“学”主人刮胡子(板书)。让学生自己感受哪种读法更能突出小花猫的调皮、可爱。小花猫是怎样刮胡子的课文没有写,你能说一说吗?让我们看课件。

  那就让我们读出小花猫的调皮、可爱。

  4、这么可爱的小花猫挂完胡子干什么去了?为什么被撞得鼻青脸肿?让我们解决第四个问题。为什么猫被撞得鼻青脸肿?请看课件演示。

  5、此时老师也不明白了为什么剪掉胡子就是这样的(结果)啊!

  看第五个问题5、猫妈妈是怎么教育小花猫的?老师就是猫妈妈读文,)猫妈妈用什么样的语气对小花猫说的?(耐心)大家来试一试读出猫妈妈的韵味来。听了这样的话,小花猫们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不能见到什么学什么,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想出发)其中有一句话“你的胡子好比一把尺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同时这句话就是告诉你——猫的胡子的作用。

  6、看来,猫的胡子的作用可真大呀!没有了它,猫抓老鼠的时候就比较容易弄伤自己, 小组内讨论、交流:那么小花猫该对妈妈说些什么,才能让妈妈放心呢?才会成为一只真正的捉老鼠高手呢?请用“我想对妈妈说……”开头,把你想说的话说出来。

  小朋友们,你们现在明白了吗?那小花猫明白了吗?让我们一起朗读课文最后一段吧!

  7、你觉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猫。(知错就改)

  四、质疑再探

  学到这,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那好针对课文内容你还想了解哪些内容呢?小花猫为什么把胡子刮掉了?它错在哪里?

  五、拓展运用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这样的人也比比皆是,曾经有这样的故事:邯郸学步、东施效颦,还有很多,在这里我就不一一介绍了。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的内容,按照惯例,我们会自己设计一些题,写在老师发的纸上。做题不如编题,既动脑又动手何乐而不为呢?

  我收获:

  1、 字词:

  2、 句子:

  3、 我知道了:

  六、教师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乐于提问,善于发现问题,踊跃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真得感觉很欣慰,希望同学们不要学习小花猫做事情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另外,同学们可以研究探讨猫为什么总是把爪子挠来挠去?猫走路为什么没有声音?课下的时候我们共同探讨。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情感目标: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教育学生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难点

  1、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2、通过鲁迅先生的事实,教育学生要时时早,事事早。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大家有没有听说过“鲁迅”这个名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鲁迅的课文。

  2、板书课题:13早,生齐读课题。

  3、质疑: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为什么用“早”作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带着上述问题自读课文。

  要求:标出节次,划出生字词以及认为难读的地方。

  2、自学生字新词。

  3、提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解决。

  4、快速阅读课文,回答: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指导分段

  1、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按照游览“三味书屋”的先后顺序给课文分段。

  3、班级交流。

  四、指导朗读

  1、提出难读之处。

  2、教师指导朗读,学生练读。

  3、指名读。

  五、指导写字

  1、仔细观察字型以及间架结构。

  2、提出难写的字。

  3、师指导书写。

  4、生临写。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练习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根据文中介绍,了解“三味书屋”的陈设,并能口述。

  2、体会作者写梅花的用意,并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教学目标:

  一、导入

  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访问“三味书屋”。

  二、精读指导

  1、总体感受。

  自由朗读课文,回答:课文为什么用“早”作课题?

  2、第一部分

  (1)指名读,质疑:从这节中你知道了什么?

  (2)齐读本节。

  3、第二部分

  (1)过渡:“三味书屋”到底是什么样子?它有哪些特别之处?

  (2)自读2—4节,想一想:每节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第2节

  ①自由朗读,你知道了什么?

  ②一进门就闻到了一股清香,当时,作者心里是怎样想的?

  过渡:是呀,这是哪儿散发的香气,不是桂花,又不是兰花,看来只能是书香了。到底是不是?等我们观赏了“三味书屋”后,答案自见分晓。

  第3节

  ①指名读,其余同学划出描写方位的词语。

  ②自由读1—6句,根据插图找到正确的.方位。集体辨位,教师指导看图,

  提问:作者是按从哪到哪的顺序写的?

  ③自由练习介绍“三味书屋”的摆设。

  ④自由朗读第3节后半部分,思考:寿镜吾老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第三部分

  过渡:腊梅是怎样的一种花?让我们走进后园去看看?

  1、读课文,边听边划出描写梅花样子的词语句子。

  (1)指导朗读。

  (2)是呀,梅花太美了!除了美丽之外,梅花还能带给大家什么?齐读第5节的最后两句,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2、自读6、7节。

  (1)指名述说“早”的由来。

  (2)分组讨论:从这些事中,可以看出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这一个小小的“早”字对他有什么作用?

  3、真没想到,这么一个字对他的一生都起到了作用。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法?

  4、让我们把所有的决心都放到最后一句话中吧!齐读最后一节。

  三、总结

  自由浏览全文,找出给自己印象最深的句子,读一读。

  四、布置作业

  1、朗读全文。

  2、摘抄你喜欢的句子。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课文再现了小作者画红马受到老师的充分肯定而喜出望外的情景,极富儿童化的语言,既贴近孩子的生活,又通俗易懂,课文深受学生的喜欢。教师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明白在学习、生活中只有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尝试后的喜悦。

  教学内容:

  本节课教师通过有层次的朗读指导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了解人物的喜怒哀乐,在读中知道这节美术课给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的原因有三:老师画的“牛、百合、小丑、狮子、椅子”妙,老师说画画时高兴画什么就画什么,只要用脑筋想,用眼睛看就好,老师评说红马画得很好,就是要这样画。教师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指导,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其中一个为多音字。学习运用工具书、看图片、联系上下文,理解“自由、含苞待放、居然”等词语。

  2、初步了解冒号的一般用法。

  3、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明白在学习、生活中只有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尝试后的喜悦。

  教学重点:

  识字和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小作者的心情和快乐,初步了解冒号的一般用法。

  2、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明白在学习、生活中只有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尝试后的喜悦。

  教学方法:

  新授讲解法 示范演示法 练习法 读书指导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课

  (1)大家逛过动物园吗?谁能说说你见到的马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怎么会有红色的马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红马的故事》(教师出示第1张有课题的幻灯片)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

  (设计意图:本课内容充满童趣,谈话直奔课文主旨,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2)(教师出示第2张有学法指导的幻灯片)提出要求引导学生初读课文,然后温馨提示:自由读文,画出生字,了解内容。

  1、标:标出自然段。

  2、记:画出生字、新词及不认识的字词,问一问,记一记。

  3、画: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4、问:不懂的问题。

  二、认读字词:

  1、教师再次配乐范读

  2、(教师出示第3张幻灯片)检查难读的生字情况:级、挥、板、妙、欲、椅、标、排、涂

  3、(教师出示第4张幻灯片)引导学生换偏旁识字、记字,启发学生说出其它生字记忆方法。

  4、(教师出示第5张有文中词语的幻灯片)学生自由读,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在文中圈出,再齐读巩固:浸泡、苍蝇、巡逻、洗澡、指挥、灿烂、戴面具、含苞待放。

  5. (教师出示第6张幻灯片)引导学生读准 “待”这个多音字并根据字音组词语。

  三、理解词意:

  (教师出示第7张幻灯片)引导学生看图片、联系课文理解:

  自由:由自己作主;不受限制和约束。

  含苞待放:形容花朵将要开放时的形态。

  滑稽: (言语、动作)引人发笑。

  巡逻:巡查警戒以保安全,文中指老师一排排看学生的画。

  四、整体感知:

  (教师出示第8张幻灯片)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把想到的内容批注在书中,把不懂的内容做上记号:

  1.在美术课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提示:时间、地点、事情起因、经过、结果)

  2.在文章中找一找,美术老师画的什么?画得怎么样?

  3.把美术老师说的话打上横线,想一想,他说的是什么意思?

  4.我为什么喜欢上美术课?

  5.美术老师是个怎样的老师?

  五、合作探究:

  1、(教师出示第9张幻灯片)引导学生看课文一至二自然段:说出美术老师让我们做什么?

  2、通过读书学习,大家知道了我们最喜欢上美术课,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再次自由读2—13自然段,找出我们喜欢上美术课的理由,并做上记号。

  3、我们喜欢上美术课,有哪些理由呢?可以在找到的句段旁写上批语,做上记号;同座的两位同学如果都读完了互相议一议,看看自己找的理由是否正确。

  4.同座互相议一议,读一读。教师巡回辅导,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

  5、教师小结:同学们只要用心读书,用心思考,用心体会,用心倾听学习就有收获。你们学习很认真,在交流的过程中边朗读,边圈画,这样的学习方法很好。

  六、交流感悟:

  围绕“我们为什么最喜欢上美术课”开展教学。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相机指导他们学习、朗读、理解课文。

  1.我们为什么最喜欢上美术课?谁愿意起来把你的'学习体会和大家交流交流。

  (1)大家喜欢上美术课,是因为老师的画画得妙。我是从课文的第2、3自然段中读到的。

  (2)请同学们自由读1、3自然段,找出描写老师画画得妙的句子,读一读。

  (3)指名学生起来读句子。(教师出示第10张幻灯片)学生读句子,教师指导朗读。

  A.“他画得真妙啊!一头漫在水里洗澡的牛,尾巴上还停着一只苍蝇;花瓶里有三朵百合:一朵盛开,一朵含苞待放,一朵掉了一片叶辫在桌面上。”

  B.教师指导学生朗读之后(出示幻灯片第11张)引导学生看图说出这句话中“含苞欲放”的意思。

  c. 瞧!老师的画的确画得妙!谁还想读?(教师出示第12张幻灯片)引导学生再次朗读。

  d.教师评议学生:读得好!花瓶中的三朵百合各有各的姿势,全班女生一起读。

  我听出来了,三朵百合真是很美。你瞧:在三朵百合的后面加上一个小冒号,我们就知道后面的三朵百合各有各的姿势,是不一样。多神奇的小冒号,请你们再读这两个句子,看看你能不能发现和这相类似的小冒号。

  (4)第2句中小冒号和这个冒号相类似。

  (5)你来读读这句。是啊,老师还画漫画:滑稽的小丑,戴面具的狮子,会走路的椅子都很可爱。我们一起来读。(教师出示第13张幻灯片)

  (6)谁会用下面的句式说话,恰当地运用冒号?教师着重指出:有的,有的,有的。X| k |B| 1 . c|O |m

  (7学生自由练习,教师指导学生背诵课文2、3自然段,并说出带有冒号,用上“有的……有点……有点”这类句子。(教师出示第14张幻灯片引导)

  2.我们喜欢上美术课,还有什么理由?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出示第15张幻灯片引导学生明白我们喜欢上美术课的原因:

  老师画的妙:牛、百合、小丑、狮子、椅子

  老师讲的好: “高兴画什么就画什么”、 “用脑筋想,用眼睛看”

  老师评的好: “很好!就是要这样画”

  3.重点句子教师引导学生理解:

  (1)老师还讲得好。我是从课文的第4--6自然段中读到的。

  (2)把老师讲的话读给大家听。(教师出示第16张幻灯片)老师讲得好的句子:

  A.高兴画什么就画什么。

  B.用脑筋想,用眼睛看啦!

  大家自由读读这两句话,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3)学生自由读句子。

  (4)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评价,指导读好句子。

  同学们知道了可画的东西真多啊!天上跑的、地下爬的、水里游的都可以画。多有耐心的老师啊!不会画不要紧,只要动动脑筋,就会把我们眼睛所看到的,脑袋里所想到的画下来。

  读得好!我和大家来分角色读,看谁读得好。

  师生读。男女生读。

  4.我们喜欢上美术课,还有什么理由?

  (1)老师还夸同学们的画画得好。

  (2)老师评得好,把你找到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3)根据学生的回答朗读,(教师出示第17张幻灯片)相机出示老师的评语:很好!就是要这样画!

  (4)指导学生朗读,读出老师此时的喜悦心情。

  (5)老师为什么说“我”画的小红马“很好,很好”?

  (6)学生自由读课文。

  (7)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读好第7、10、12自然段,读出我的天真可爱。在读的基础上得出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能自由画画,而且想象既纯朴又丰富大胆,还很有创意。

  (8)同桌互相练读师生的对话。

  (9)指名分角色朗读师生的对话。读出对老师的喜爱、敬佩和感激;读出“我”的天真可爱和惊喜。

  (10)(教师出示第18张幻灯片)引导学生对比读句子,找句子再次朗读:

  a.故事中的老师,你喜欢吗?为什么?

  b.他的学生喜欢他什么?从哪些语句读出来的?

  c.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出示第18张后半部分幻灯片,引导学生看看喜欢老师原因:(1)老师画的画很有新意,并鼓励学生自由的想象、创作。(2)“老师一排排巡逻,一面笑一面点头,不时帮同学补上一两笔”说明老师对每个学生都很关心,对每个人都予以肯定,让学生从中得到自信,有助于以后更好的学习。

  (11)(教师出示第19张幻灯片)小结: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只有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尝试后的喜悦。

  七、课堂作业:

  1、学生刚接触冒号的用法,说起句子来相比平常比较难(教师出示第20张幻灯片)复习巩固句子中有冒号的用法。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读句子:老师还画漫画:滑稽的小丑,戴面具的狮子,会走路的椅子都可爱。再次小结冒号是用在总说性话语的后面,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

  2、(教师出示第21张幻灯片)指导学生分角色有感情朗读人物对话:

  老师走到我旁边,笑着问:“画好啦?这是什么马?”

  “这是红马。”我指着两匹用蜡笔涂得周身通红的马。我很奇怪,老师居然会认出这两个怪物是马。

  “马为什么是红色的?”

  “因为赛跑很热嘛!”

  “哈哈哈!”老师放声大笑,说:“很好,很好!就是要这样画!”

  3、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八、板书设计:

  红马的故事

  老师作画 妙

  鼓励 ↓↑ 佩服敬佩

  学生画画 大胆想象、勇于创新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理解《关雎》所表示的青年男子对美丽善良女子的热烈追求和青年男女真挚美好的爱情生活

  2、了解作品所运用的反复和赋、比、兴手法

  【教学重点】

  诗歌的反复吟唱所表示出的情感

  【教学难点】

  比兴手法的运用。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文学常识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间发生的诗歌作品305篇,当时称为《诗》,又称《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尊为儒家经典,才定名为《诗经》。《诗经》按体裁分为“风、雅、颂”三类。而“风、雅、颂、赋、比、兴”,《毛诗序》称之为“六义”。《诗经》由于其内容丰富,在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绩,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都有重要地位。它的广泛而深刻地描写实际、反映实际的精神,对后代文学影响很大。

  二、学习《关雎》

  1、老师范读课文,同学跟读,解决字词。

  2、同学看注释,借助工具书,老师点拨,弄清课文的意思。

  首章从对雎鸠的和鸣,震动了男女倾慕的心情,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

  第二章再用采荇起兴,接着步步加深地描述日夜思念,梦寐以求的心情。重叠“游哉”,用以表示思念之深;“辗转反侧”,形象地写出了求而未得时的苦闷焦躁。

  第三章用了类似第二章的复叠方式,意思却有进一步发展。男子以音乐挑动女子,博取她的欢心,借美妙的音乐,达成美满婚姻。

  3、讨论全诗用了“兴”的表示手法。

  4、主题归纳:

  《关雎》是一篇民间情歌,描述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姑娘一往情深的追求。表示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的朴实愿望,这是日常生活中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所歌唱的是他们生活中真实感受到的,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抒发的感情热诚真挚、纯真朴实,全无庸俗虚伪之态,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纯洁之美。

  三、学习《蒹葭》

  1、老师范读,同学跟读,然后自读。

  2、同学看注释,老师点拨,弄懂课文的意思。

  ⑴ 通过“溯洄”“溯游”的连用,侧面刻画了诗人追求的一往情深与执著、内心的焦急与忧愁。再结合最后的“宛在”,由这种一往情深与执著得到的始终却只是“可望而不可即”,就更突出了这种一往情深与执著带来的.无尽的难过。

  ⑵ 虚实相间,富于朦胧美。“伊人”的理解可以千千万万、相互不同,是为虚也;诗人的追求是实的,感情的难过凄切是实的。虚实相间给了本诗巨大的想象空间。

  ⑶ 通过“重章叠句”的运用、押韵、叠词,一方面增加了句式的齐整、音律的优美,使之琅琅上口,收到一咏三叹之效;另一方面,通过三次重复“溯洄”、“溯游”、“宛在”、“所谓伊人,在水……”,以和“为霜”、“未晞”、“未已”的变换,都侧面刻画出了诗人等待时间之长、追求之坚持不懈,并通过这种复现增加了全诗难过凄迷的兴味。

  ⑷ 《蒹葭》这首诗的每章开头的前两句都是写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凄凄,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末已”。这些景物描写给人展现了秋天的清晨,河边的苍苍芦苇沾满了霜露的景象,给人以萧瑟冷落之感。此情此景,使得热恋者感到分外的凄凉,更加思念“在水一方”的恋人,于是他去寻找“在水一方”的恋人。因此这每章开头的前两句是“兴”,从而引起正文。

  ⑸ 描写了河水的苍茫浩淼、飘忽不定,更写出了它把诗人与“伊人”隔绝造成的痛苦与无奈。

  ⑹ 善于营造意象。所谓意象,指客观物象经创作主体独特审美活动而发明出来的固化的一种艺术形象,是主体与客体、心与物、意与象的有机融合,是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相融合的产物,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借助客观物象表示的主观情意。

  中国古典文学中亦不乏意象,如岁寒三友、四君子、杜鹃、莲花、菊花、灞桥柳、月亮、香草美人、秋天、乌啼等等。

  四、小结

  五、安排作业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简说】

  互相协助,不应成为一句口号。在他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但要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

  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身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协助他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同学看到林园园的缺乏,又要让同学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小朋友。

  【教学目标】

  1、认识“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仔细体会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重点】

  弄明白李丽和林园园的四次对话的意思。

  【教学流程】

  一、启发导入

  出示一片画好的蓝色的树叶。

  提问:看到这片树叶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有的可能问:怎么会是蓝色的树叶?还有的更惊奇地问:真有意思,我从来没见过蓝色的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

  对呀?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教师边说边把蓝色的树叶粘在黑板上)。那我们就一起学习19课《蓝色的树叶》,一起读读题目。

  二、初读课文

  1、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喜欢读的段落多读几遍;同桌合作,读一读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

  2、汇报交流:

  ⑴ 指名读喜欢的段落,检查自学效果。

  ⑵ 课件演示摘苹果游戏,识记生字:

  术、铅、惹、吐、桌、盒、注、削、皱

  ⑶ 课件演示青蛙过河游戏,读词语:

  皱眉、借铅笔、趴在、削铅笔、不由得、吞吞吐吐、盒子、惹人喜爱、脸红

  三、细读课文

  1、课件出示李丽没画完的画,问:“这幅图还缺什么呢?”(树还没有涂上颜色)

  从这幅图你可以知道些什么?(李丽要向林园园借绿铅笔的原因)

  齐读第1自然段。

  2、读讲第2、3、4自然段:

  ⑴ 用笔划出李丽和林园园的四次对话。

  ⑵ 指导读对话局部,理解词语:

  课件出示A李丽小声对林园园说:“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林园园吞吞吐吐地说:“我还没画完呢。”

  重点理解“小声说”、“吞吞吐吐”“没画完”等词语。

  课件出示B李丽只好趴在桌子上看林园园画画。等到都画完了,李丽说:“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吗?”园园说:“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李丽说:“我小心一点儿。”

  理解“只好”。这个词是说李丽没有别的方法可想。她已经把房子、小山画好了,只等画树。没有绿铅笔,没法画,所以只好等林园园把画画完,才又一次向林园园借。

  “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这是林园园的'心里话,她担心李丽使绿铅笔时会把笔尖弄断,实在有点舍不得借。

  课件出示C林园园从盒子里拿出绿铅笔,说:“你要注意,不要削,不要用力画,不要画得太多。”林园园讲了三个“不要”,总是担心李丽弄坏,或者使用得太费,舍不得借。听了林园园的话,李丽连忙说:“我只画树叶和小草。”

  理解三个“不要”和“连忙”“只画”。 (“连忙”和“只画”,是讲李丽一心想借用绿铅笔,既然林园园肯借给她绿铅笔,就立刻表示同意林园园的要求)

  课件出示D林园园皱着眉头,说:“还画小草吗?太多了!”这是林园园听到李丽说要画小草,觉得太费绿铅笔了,所以林园园说:“太多了!”意思是你要用,就只准画树叶。

  (读好对话是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李丽说的三句话分别要用请求、商量、诚实的语气来读;林圆圆的四句话分别要读出矛盾、担心、吝啬、不乐意的语气。在逐句指导后,再组织同学把林园园和李丽的对话分角色有表情地读,根据课件演示配音读等。)

  3、读讲第5段:

  课件出示课文段落,指名读后,提出考虑题: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使同学理解林园园已经认识到自身的做法是不对的,同学有困难应当热情协助。她因为羞愧而脸红。

  理解“用心”、“不由得”等词语。

  课件演示从林园园的神情联想“此时,她在想些什么?”,从而使同学受到思想教育。

  4、读完课文后,你觉得林园园和李丽是两个怎样的小朋友?(注意不能将林圆圆当成批判对象。)

  四、书写指导

  1、认真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找出关键笔画。

  2、教师范写(请同学帮老师找缺乏),同学临写,组内互相展示,说说你有什么话要提醒你的伙伴。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优秀教案优质教案语文03-07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的教案04-05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 语文优秀教案06-02

语文的设计教案12-27

语文关怀教案03-04

语文《蜗牛》教案03-14

语文下册的教案01-10

关于语文的教案02-02

(精选)语文教案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