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22 11:49:49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常用(7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常用(7篇)

语文教案 篇1

  课时目标:

  1、完成词语超市、连连续续、加标点、写字板这四个板块的练习。

  2、积累叠词,掌握词语的恰当搭配。

  3、运用标点符号,练习写好钢笔字。

  重点:字、词的积累。

  难点:叠词的仿写

  教学过程:

  一、词语超市。

  1、出示“词语超市”,说说这8个词语有什么特点?

  2、仿说叠词,并写一写。

  3、选择一个词造句。

  4、再读词语,识记。

  二、连连续续。

  1、出示“连连续续”,自由读左右两边的词语。

  2、看看这些词语是什么词?

  4、师生配合朗读。

  三、加标点。

  1、复习逗号、句号、感叹号有什么不同的用法。

  2、读书上的'句子,自己填写。

  3、交流汇报,评价填写情况。

  4、板书答案,齐读句子。

  四、写字板。

  1、出示写字板中的6个字。

  2、观察字的结构,发现规律。

  3、重点指导“罚”和“寿”字的写法。

  4、学生完成写字板,教师个别指导。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叠词,完成了连线题、给句子加标点,并做好了写字板,同学们的收获不少。

  六、作业设计。

  学生观察、汇报

  分组仿写,看哪一组仿写的最多。

  3、连线,和同学交流。

  回忆标点符号的用法,汇报交流

  观察字的结构和规律,学生完成写字板。

  1、在第三单元的课文中找出叠词,抄写在摘抄本上。

  2、将第三单元的生字抄写两遍并听写下来。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发挥学生的想象,续编结尾。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使学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间的.联系。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字。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新课。

  从题目中你看出了什么?

  二、识字写字。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者字音。

  2、观察图中的人物。

  3、同桌交流记字方法。

  4、全班汇报。

  三、指导书写。

  四、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生质疑。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

  图片。

  教学过程:

  一、 看图比较两幅图有什么不同。

  二、 学生观察得出。

  三、 学生讨论。

  四、 分角色朗读对话。

  说说你喜欢谁 ?为什么?

  五、 想象:

  当他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六、 分角色朗读课文。

  说说: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什么?

  七、 板书设计。

  14、我要的是葫芦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我要的是葫芦。 }葫芦落了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新的识字发现方法,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思维、大胆想象的能力。

  2.区别同音字、形近字,加深对字义的理解。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鼓励孩子的发明创新。

  4.培养学生借图画看懂故事,并能有条理地表达出来。

  5.能根据情境想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教学重点、难点:

  进行口语交际,培养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

  识字卡片;自己设计的桥(图或实物),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新的识字方法,区别形近字、同音字,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2.进行朗读训练。

  教具准备:

  识字卡片。

  教学过程:

  我的发现:

  1.自己大声地朗读韵文,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2.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如:“千”和“口”合起来是“舌”;

  “舌”和“甘”合起来是“甜”;

  “土”和“里”合起来是“埋”;

  … …

  3.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汉字的部件在桌上摆一摆。

  4.交流所摆生字:舌、甜、埋、棉、闪、闯、闷、拿、掰、跌。

  5.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识记生字:甘、埋、闯、掰、跌。

  日积月累:

  1.我会填。

  ①.(出示字卡)学生认读并说说每组字的异同点(音、形、义)。

  ②.选择适当的字填在书上的( )里。

  ③.集体订正。

  ④.扩展练习。

  坐 座 圆 园 声 生

  ( )位 公( ) 学( )

  请( ) ( )形 ( )病

  2.我会读。

  ①.自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写了什么?

  ②.小组合作学习,将短文读正确、读流利。

  ③.指名读,并说说这台机器有什么用处。

  ④.说说自己读了短文后的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充分展示对未来桥的设想,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及创新能力。

  2.培养学生条理、有序的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学生事先设计的桥的图画或实物。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课件(教师事先设计的桥,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同时伴有介绍)。

  2.引出课题:未来的桥。

  二.小组交流。

  1.分组展示自己设计的桥。

  2.全班交流(用实物投影展示)。

  3.评选自己认为满意的桥并说出自己这样选的理由。

  三.拓展、延伸。

  小朋友们真聪明,设计的桥也各具特色,希望小朋友们能设计出具有特殊用途的桥。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借助已有的三幅图画,看懂故事的内容。

  2.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

  教具准备:放大的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一.指导观察图画。

  1.认真看图,了解图意。

  2.说说图上给出的三幅图上画的'各是什么地方?都有谁?它们在干什么?

  3.请学生想想:空白的第三幅图缺的是什么?(缺了把球捞上来的方法)

  二.讨论捞皮球的方法。

  1.学生介绍自己的方法。

  2.小组讨论:谁的方法能把皮球捞上来?

  3.学生把自己认为最好的办法作为第三幅图的内容画下来。

  三.编故事:将四幅图编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小结:这一节课老师发现大多数小朋友观察认真仔细,并且爱动脑子。另外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应该知道:遇到困难,只要大家齐心协力 ,就一定能克服困难。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350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一,语文园地八,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文教案 篇4

  单元说明:

  本单元选编的《大自然的语言》《奇妙的克隆》《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生物入侵者》等是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你一定会听见的》则是一篇随感式的小品。学习这一组文章,可以在培养语文基本能力的同时,渗透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传统课文,作者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饶有趣味。全文思路清晰明了:描述物候现象--作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这种从现象到本质的认知方法和行文思路值得我们学习。

  《奇妙的克隆》是生物学家谈家桢根据多篇相关文章改写而成的。它向我们介绍了关于克隆的科学知识,同时提醒我们要全面地看待科学技术的发展。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作者用科学研究中的两则实例,有力地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道理。学习这两则短文,不仅可以了解一些科学知识,而且可以从中学到作者良好的思维方法。

  《生物入侵者》的主题是生态环境问题,这一问题越来越紧迫地提到我们面前。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能了解一些生态环境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生活的科学意识。

  《你一定会听见的》提醒我们用全新的眼光看待周围的“声音世界”,让我们“聆听大千世界的奇妙交响和神秘诉说”。学习这篇文章应引导学生注意“体验”生活,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感官灵敏、感受丰富的人。

  以上五篇课文,前四篇都是科普文,也是事理说明文。它们都是按照逻辑顺序来写的,说明事理层次分明,步步深入。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在文章中,适当运用了作阐释、作比较、打比方、列数据等说明方法;简明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的娴熟运用,也大大增强了说明的效果。

  本单元的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在“综合性学习”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利用搜集、运用资料来阐明自己观点的能力。

  设计课时:22课时

  16 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萌发、次第、翩然、孕育”四个双音节词,掌握它们的词义;积累“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周而复始、草长莺飞”五个短语,并学会运用。

  2.了解物候知识,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

  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他们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教学难点

  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教学方法

  1.朗读法。生动的说明易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基于这一点,教师宜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事理。

  2.讨论法、点拨法。

  3.竞赛激励法。初中生有好胜心理,在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时,宜用此法,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

  4.涵泳品味法。对语言的理解运用尤须如此。

  5.延伸拓展法。扩展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物候知识,采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便于把课堂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草、的、空、灯、过”5个字,认识新笔画“横折折撇”。

  2、正确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习惯。

  重点难点:

  1、认识5个生字,正确读课文。

  2、正确读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认读“里、星、么、入、太、中”

  2、用以上字口头组词。

  二、新授。

  1、初读课文。

  借助拼音,正确读课文,师注意正音。

  2、出示生字,学生在文中画出,认读。

  “草”是平舌音,“珠”和“着”是翘舌音。空”“晴”“盲”等字是后鼻音。学生反复认读。

  “的”“与”“着”应读轻声,在朗读中师进行指导。

  3、指导书写。

  (1)分析字形:“草”与“空”是上下结构,“的”“灯”是左右结构。

  注意各部分在田字格的位置。

  (2)指导书写:注意“的”“空”“过”等字的“点”。“灯”的`火字旁与“火”字进行比较,注意笔画的变形。

  (3)学生书空,练习。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表达方式。

  2、展开一定的想象,能背诵课文。

  3、培养人文情怀。

  重点难点:

  1、掌握字义,朗读课文。

  2、展开想象,学说句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

  1、认读生字。

  2、听写生字,指名板写。

  3、指名朗读课文。

  二、学文。

  1、指名朗读,齐读课文。

  2、师领读,注意停顿,本课的句式基本相同,指导学生朗读。

  学生朗读:露珠/是小草的/眼睛

  3、学生反复读,理解诗歌内容。了解生字词不达意意及课文的表达方式。

  4、听录音,试背诵课文。

  三、拓展。

  1、领读诗句的时候,可借助图画,展开联想。

  2、讨论:我们应怎样帮助盲人爷爷。

  3、学习课文:“————是——————的眼睛”的表达方式,补充句子。

  如:窗户是楼房的眼睛,蝌蚪是池塘的眼睛。

  花朵是树林的眼睛,萤火虫是星空的眼睛。

  路灯是街道的眼睛,月亮是夜空的眼睛。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补充句子。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感受“雨后”的快乐,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话说说“雨后”的快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快乐”的情感。

  2.培养学生想象力,进行口语训练。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景。

  1.同学们,现在谈起夏天,好象还有点遥远,但是通过刚才的聊天,我好象感受到了夏天的云,夏天的雨,夏天的花儿、鸟儿,夏天的孩子们……

  看……(播放课件)

  2.你看到了什么?追问:他在想什么?

  [点评:真实的.情境,一下子将学生带到了夏天雨后。优美的课件及自由的想象,使学生一开始就兴奋起来。]

  过渡:花儿、鸟儿、大人、小孩都盼望着雨赶快停下,为什么呢?我们一起读一读冰心奶奶的《雨后》一文,就会有答案了。

  二、检查识字、读书情况(课件)。

  1.嫩绿——句子

  2.赤脚神仙——句子

  3.兴奋和骄傲——句子

  4.撅着——句子

  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导读:“嫩绿的树梢闪着金光,广场上成了一片海洋。”下面,我们一起到雨后的广场去看一看吧!

  1.打开书,默读课文,读后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2.在课文的哪些内容里,你感受到了这种雨后快乐?把你感受到的快乐读给小组同学听。

  3.指名读。

  (二)指导朗读。

  1.小哥哥部分。

  (1)指导第二节。

  你听出什么了?

  追问:你玩过踩水游戏吗?你当时是什么心情?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句话。

  (出示句子)小哥哥使劲地踩着水,把水花溅起多高。

  (2)指导第三节。

  (出示句子)文中的“……”是什么意思?什么事情那么糟糕?

  你就是小哥哥,你怎么说这句话?

  学生评议:他的表情对不对?为什么?

  出示全节,自己体会读这一部分。——指名读

  (3)在雨后,小哥哥踩水、摔跤,玩得可真快乐!想不想分享小哥哥的快乐?同桌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2.小妹妹部分。

  (1)小妹妹是否也感受到了哥哥的那种快乐?对于这种雨后的快乐她是怎样想的?

  (2)出示句子:“心里却希望自己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

  (3)你就是小妹妹,读出你的想法。引导学生评议。

  3.广场上。

  (1)指名读“广场”部分。

  (2)词语补充练习:快乐得好象————一样。

  (3)出示句子。脑海中加上你的想象读出这种快乐。指名读。

  4.雨后的广场是孩子们欢乐的海洋,我们一起用读书来分享这份快乐吧!

  四、想象创作

  1.过渡:雨停了,真好!孩子们尽情享受雨后踩水、摔跤的快乐。那么,我们刚才看到的小鸟、花儿和大人们又是怎样享受雨后的快乐呢?(课件)

  2.学生自由选择说。

  3.除了我们看到的,谁还在享受雨后的快乐呢?

  (1)小组交流。

  (2)指名说。

  五、作业

  感受了《雨后》这篇充满快乐的诗歌后,课下,你还想做些什么?

  六、总结

  快乐是无处不在的。不仅在雨后。在雪后,在风中,在与小朋友的交往中,在爸爸妈妈老师的关爱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快乐。那么,从现在起用心感受生活中的点滴快乐,做一个快乐的“我”。

语文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以人拟物和对偶修辞。

  (二)能力训练点

  观察生活、勤于思考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奉献是一种爱。

  (四)美育渗透点

  领会冯至的`诗具有的轻柔婉美的抒情风格。

  二、学法引导

  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概括诗歌的内容,讨论分析含义深刻的句子或词语。讨论诗歌的主题与意境。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以人拟物,对偶修辞。

  2。难点:对“大海”的理解。

  3。疑点:“小河”流入大海的理解。

  4。解决方法:细读诗句,咬文嚼字。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录音机、课文朗读录音磁带。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熟悉诗歌,指导朗读;

  2。讨论、研讨全诗;

  3。模仿、创造(见随堂练习)。

  七、教学步骤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优秀教案优质教案语文03-07

语文的教案04-05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乐园》语文教案11-20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 语文优秀教案06-02

语文《蜗牛》教案03-14

语文的设计教案12-27

语文天地教案01-05

语文园地教案03-23

语文《影子》教案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