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3-11-28 11:50:01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中班教案5篇[优选]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实用的中班教案5篇[优选]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形象特点,掌握故事中描述声音的象声词。

  2、做事要细心,学习小乌龟宽容待人。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描述声音的象声词。

  难点:做事要细心,懂得宽容待人。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设疑激趣,导入活动

  1、小朋友们都见过房子,你见过什么样的房子?

  2、你们见过会动的房子吗?小松鼠就盖了一座会动的房子,会动的房子还带小松鼠去了很多好玩的地方,这是怎么回事呢?

  二、引导提问,理解故事的线索和主要情节

  1、运用PPT课件,分段讲述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出示图一。小松鼠把房子盖在了哪里?

  出示图二。小松鼠被风吵醒了,一起感受大风、小风,学说象声词。房子的周围都有什么变化?它是怎么想的?

  出示图三。第二天小松鼠耳边传来“哗哗哗”的声音,你们猜它会到哪儿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模仿象声词“哗哗哗”。

  出示图四。第三天小松鼠又会到哪儿呢?它看到了什么?鼓励幼儿用肢体动作和语言理解象声词“哒哒哒”。

  2、引导幼儿回忆,发现小松鼠的房子会动的原因。

  出示图五,会动的房子都带小松鼠去了哪些地方?听到了什么?又看到了什么?请幼儿猜想小松鼠的房子为什么会动。

  三、完整欣赏,分析角色的形象特点

  播放PPT,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请幼儿完整欣赏。提问:

  1、小松鼠的房子为什么会动?

  2、小松鼠为什么会把房子盖在乌龟的背上?小乌龟发现后会说什么?它生气了吗?为什么?

  3、你喜欢故事里的谁?为什么?

  四、拓展想象,延伸思考

  引导幼儿讨论:如果你是小乌龟,还会带小松鼠去哪里?可能会听到什么声音?引发幼儿思考想象,回教室把自己的想法画出来。

  中班语言活动《会动的房子》课后评析

  王林墨老师执教的语言活动《会动的房子》,是山大版教材中班主题八《新年的问候》中的一个故事教学,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文学作品学习活动。这个故事以一只粗心的小松鼠把房子盖在乌龟的背上为线索,通过不断变化的场景,在优美生动的语言中,让幼儿感受到作品的幽默和清新的大自然。同时又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认真,不能粗心。

  王老师制定的活动目标是:①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形象特点,掌握故事中描述声音的象声词。②做事要细心,学习小乌龟宽容待人。从制定的目标来看,第一条是知识目标,第二条是情感、态度目标,因为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特别强调要侧重幼儿审美能力和文学理解能力及想象力方面的培养,感觉这个目标比较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要求,定位比较准确。活动重点是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掌握描述声音的象声词;难点是做事要细心,懂得宽容待人。

  从今天执教的情况来看,王老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始终能够围绕活动目标,环环相扣,重点比较突出,活动目标基本实现。

  在第一个环节中,教师用谈话的`形式,设置悬念导入活动,激发了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和想知道结果的迫切心情,这样就一下子抓住了幼儿的兴奋点,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听故事,能够很快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在第二个环节中,教师通过引导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线索和主要情节。这是本活动的重点,应该围绕着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感知理解象声词(目标1)来进行。

  在文学作品第一层次的学习中,应把重点放在理解故事上。王老师运用的PPT课件比较直观,通过观看课件,运用提问的方式,把幼儿带入美丽、清新的大自然中,使幼儿能够理解故事的意境,感知自然界中的各种声响,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幼儿兴趣浓厚。在教师的循序渐进的提问中,幼儿基本上理解了故事的线索和主要情节,解决了活动重点。

  但在这一环节中,①感知理解象声词“呼呼呼”、“哗哗哗”和“哒哒哒”时让幼儿学一学,做一做,说一说,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效果均可,但若要借助声音,视听结合效果会更好。②提问是文学作品学习活动中一种最直接、最常用的师幼交流的方式。从王老师设计的理解故事情节时的提问来看还欠启发性,啰嗦,平行性的问题多,递进性的问题少。③呈现三种画面的方式缺乏变化。

  在第三个环节中,通过完整欣赏,分析角色的形象特点,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的内容。(第二层次理解体验作品)这一环节是活动的难点,但总体感觉分析理解角色的形象特点还欠火候,体验角色的形象还不够。应该在完整欣赏完第二遍故事后,可设计一些体验性的小游戏,或体验模仿故事中小松鼠、小乌龟的形象等来突破难点,完成第二层次的理解体验作品,然后再过渡到讨论。

  在第四环节中,教师以提问的形式:“如果你是小乌龟,还会带小松鼠去哪里?”让幼儿讨论,以拓展幼儿想象,引发幼儿新的思考,为续编做准备。(第三层次迁移作品经验的前奏)但在这一环节中,采用讨论法比较好,但教师要参与其中,以启发引导幼儿。感觉教师参与不够,幼儿讨论不充分。本活动也可设计成两课时的活动,用画笔记录下来要去的地方后续编故事。

  本活动最大的亮点:

  活动环节设计的比较合理,步骤清晰,层层递进,重点突出。教师教态自然,有极强的亲和力,语言素质好,讲故事生动有趣,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兴趣浓。

  给本活动的建议:

  1、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重视幼儿的语言表达,每当提出一个问题后应让幼儿多说、充分说。

  2、教师设计的提问要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和思考,要富有启发性。

  3、“做事要细心,学习小乌龟宽容待人。”这一目标完成欠,突破难点体现不充分。分析挖掘人物的角色特点还应再深、再透,师幼互动再加强。

  4、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目的不在于通过文学作品进行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而是更侧重幼儿审美能力和文学理解能力、想象力方面的培养,因而不要有说教的痕迹。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6的形成,知道5个添上1个就是6个。

  2、理解6代表的实际意义,并认读数学"6"。

  活动准备:

  1、《我的数学》第12页。

  2、相同的小鱼若干,每个小鱼上固定一个回形针。

  3、每名幼儿一个带有磁铁"鱼竿",3~4个塑料盘做的.钓鱼池。

  活动过程:

  1、出示钓鱼竿及鱼,引起幼儿兴趣。

  --请幼儿分组钓鱼。

  --提出钓鱼的要求:每个小朋友钓6条鱼,钓完后,数给老师看。

  --请幼儿给其他幼儿数一数自己钓到的鱼。

  2、出示数字6,说说6像什么?认读数字6。

  3、翻到《我的数学》第12页,看看谁钓到的鱼是6条,把它圈起来。

  课后分析:

  幼儿只对小鱼有兴趣,忽略小鱼的数目。

  活动延伸:

  利用餐前游戏、户外活动时间,建议幼儿玩结伴游戏。提醒幼儿互相合作、遵守规则,不能自顾自或违反规则。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水对我们的意义。

  2、关注节约用水,形成节水的意识。

  3、能够将自己好的行为习惯传递给身边的人。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事先让幼儿关注家里的用水情况。

  2、材料准备:幼儿用书。

  活动重难点:

  让幼儿知道水的作用,知道要节约用水。

  引导幼儿说出水循环利用的方法。

  指导要点:

  通过情景知道幼儿懂得节约用水,爱护环境。

  活动过程:

  1、谈话,了解水的作用

  (1)在很安静的时候,请另一位教师在盥洗室放水,发出明显的水声。

  师:孩子们,听,这是什么声音?水声从哪里来?水龙头怎么哭了?(有人忘记关水龙头,水哗哗啦啦地流,它在哭着说:“你们怎么这么浪费水,洗完水怎么不把我关上呢,谁来帮帮我?)

  (2)游戏“头脑大风暴”

  教师出示一杯水,请幼儿说说一杯水在家里有什么用

  师:谁能告诉我这杯水能做什么呢?

  师:除了喝水之外,还有什么用?

  (3)引申:一盆水有什么用?一桶水有什么用?比比谁说的用法多

  (4)师:那你们知道我们用的水从哪里来,又到哪儿去?

  2、通过“有用的水缸”,引导幼儿节约用水。

  (1)发放幼儿用书

  (2)引导幼儿说说图上的小水缸是干什么的,有什么用(蓄水以后再利用)引起幼儿对节水的关注

  (3)教师说出一件水循环利用的好办法,让幼儿知道循环利用水的意义

  师:你们知道家里让水循环利用的好办法吗?谁来说说?

  师:比如我用鱼缸里换的水浇花,用洗衣服的水擦地,除了这些,还有没有?

  3、说一说

  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探讨节水的'做法

  师:为了不浪费水,我们要怎么做呢?

  师:比如不要把水开得太大,还有搓香皂时,要立即把水龙头关掉,还有哪些办法?

  4、师结课

  师:今天呀,我们知道了在生活中离不开水,说明水重不重要?恩,所以为了不浪费水,我们要怎样做?对,不要浪费水,所以孩子们,以后我们要做个节约用水的好宝宝好吗?

  教学反思

  因为选材与幼儿较贴近,幼儿有较多的生活经验,故孩子们思维很活跃,都能积极地用较连贯语言表述自己的观点和经验。通过本次活动,幼儿知道了水的用处,懂得了人、动物、植物都离不开水;萌发了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意识。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动作协调地快跑及障碍无跑。

  2、知道轻柔的物体在风的作用下会飘动或转动起来。

  活动准备:

  1、提供可在风中飘动的材料,如:沙巾、丝带、彩色皱纸等。

  2、不能在风中飘动的材料,如:羽毛球拍、纸棒等。

  3、在场地上布置障碍物,如:"小木桩"绳子、沙瓶等。

  4、自备一段音乐。

  活动过程:

  ●谁会飞舞。

  -----我们要在蓝蓝的天空开一个很美的舞会。沙巾、丝带、和许多东西都想在风中飞舞,你们有办法实现这个美好的愿望吗?

  -----幼儿讨论使这些物品飞舞起来的方法。(抛、扔、牵着跑动等)----幼儿分散尝试,交流哪种方法能使物品物品不停地在空中飞舞。(将它们拿在手上跑)-----幼儿自己选择一种物品拿在手上练习快跑,体验这些物品在风中飘动或转动的感觉。

  -----是谁帮助这些物品飞起来的?(空气)-----尝试让纸棒、羽毛球拍等飞舞,说说它们为什么飞不起来。

  ●尽情起舞。

  ----舞会开始了,让我们手中的'东西尽情飘起来、转起来吧!注意不要碰到场地上的障碍物。

  -----听着音乐,幼儿练习绕障碍物跑,让手中的物品不断地在空中"舞动"。

  -----幼儿分成两组,一组幼儿手拿物品在前面跑,另一组幼儿在后面追。后一组追上前一组的幼儿或碰到飞舞的物品,就算赢。两组幼儿可交换玩。

  ●风车转转。

  ----沙巾、丝带等都在天上玩累了,让它们休息休息。大风车还不累,让我们来跳个大风车舞吧。

  ----两个幼儿一组,伸出右手,手拉手朝顺时针方向跑动。

  ----游戏:听信号搭风车。

  教学反思:

  新课程的理念是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活动中,我紧紧把握这个理念,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轻松地认识、理解了学习内容。课上的气氛也是很活跃的,发言也很积极,较好地达到了预期设计的活动目标。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认识马的外形特征。

  2、了解马的作用。

  活动准备:课件、磁带。

  活动过程

  一、老师今天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位客人,听!谁来了?(课件一马跑声)

  二、(课件二)观察马的身体、头、四肢、尾巴。

  1、我们先来看马的脸长得怎样?(幼儿讨论、总结——长长的马脸)

  2、马的头上有什么?(耳朵)什么样的耳朵?(两只竖起来的耳朵)老师现在告诉小朋友一个秘密,马的耳朵很灵,能听到很远的`声音,它的耳朵还会转动。

  3、马有几只眼睛?

  4、马的鼻孔怎么样?马的鼻子也有一个很大的本领,它会根据气味认识路。

  5、连接马头和身子的这段,叫脖子,马的脖子很长,脖子后面有长长的毛叫鬃毛,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念。

  6、马的身体很强壮,马有几条腿?腿底下还有什么?(马蹄)人们给马蹄上还钉了铁掌,就象我们小朋友脚上穿的鞋,这样,马就能跑很长的路,而不会磨破脚蹄。因为马有四条粗壮的腿,马蹄上有铁掌,所以马跑的很快。

  7、马的身体后面有什么?(尾巴)小朋友可别小看这条马尾巴,它的作用可大了,马跑的时候,马尾巴能帮助它保持身体平衡,这样,马跑的很快,就不容易摔倒。

  三、老师和小朋友一起看课件复习,主要让幼儿说出马的耳朵、鼻孔、尾巴的作用。

  四、引导幼儿讲述马与人的关系。

  马的力气很大,可以帮助人们做些什么?(马能拉车、能驮东西,马可以骑,马肉可以吃、马奶可以喝,马粪可以做肥料。)

  五、小结。马是我们人的伙伴和朋友,我们喜欢它,还要爱护它,我们不但要爱护它,还要保护马生活的草原,因为草多了,马就有了吃的东西,它才能好好生活,这样,马帮助人们做得事也就更多了。

  六、小朋友跟老师一起学一学小马跑。(听音乐练习)最后一起学小马跑到室外。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教案04-30

中班的教案04-06

中班教案07-20

(精选)中班教案08-11

中班教案(精选)08-17

中班教案[经典]08-05

(经典)中班教案10-07

中班教案【精选】11-02

[精选]中班教案07-25

中班教案(经典)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