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2-02 09:03:38 教案 我要投稿

【必备】语文教案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必备】语文教案5篇

语文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小灰兔和小白兔都是好孩子,他们都能主动帮老山羊收白菜。可是,面对老山羊的答谢,小灰兔接受了老山羊送的白菜,吃完了又去要;小白兔不要白菜要菜子,自己种白菜,收了很多白菜,还给老山羊送去一担。原来,小白兔懂得劳动的意义——只要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本课是一篇童话故事,巧妙地寓热爱劳动的教育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

  学情分析:本课的生字都是左右结构的,而且笔画较少,学生对这部分生字有了一定的'认识,对课文的生字词和朗读学生在家也已经预习过了,学起来会容易很多。

  教学目标:

  1、认识“翻、浇”等8个生字,会写“拉、把”等六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正确书写“拉、把”等六个生字

  教学策略:

  1、采用看图导入,教师范读,学生多种形式读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采用随文识字,多次认读的方法来学习生字词。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字卡

  教学课时:一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听故事导入、感知课文大意

  1、今天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两位新朋友,同学们肯定很喜欢他们,请看它们是——小白兔和小灰兔(出示图片)喜欢他们吗?那请同学们伸出小手来跟老师一起写一写它们的名字吧。(书写课题)

  2、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童话故事《小白兔和小灰兔》。(齐读课题)

  3、请同学们翻开课文P116,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小白兔和小灰兔之间发生了一件怎样有趣的事?(教师范读课文)

  [设计意图:由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启发学生谈话,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实现向课文内容的自然过渡。教师的范读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帮助了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初读课文

  1、师:同学们觉得这个故事有趣吗?想不想不用老师教就自己试着来读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学生说可以借助拼音朗读)

  2、师:同学们真聪明。现在咱们就自己来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可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表扬同学们读的真好,遇到不懂的字会借助拼音拼读)

  3、师:现在谁有勇气站起来试着读给大家听听?老师想请几个同学来进行课文接龙。(表扬同学们都很会学习)

  [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汉语拼音自由读准课文,进行初步感知。]

  (2) 认识“翻、浇”等8个生字

  1、师:老师这里有几句比较长,比较难读的句子,想单独来考考同学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2、出示句子:小白兔回到家里,把地翻松了,种上菜子。

语文教案 篇2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课文,走进作者的心灵。

  二、教学过程

  出示图画——剪纸,让生欣赏

  师:看了以后,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1:太精致了!

  生2:技术也太高了!

  生3:太漂亮了!

  ……

  师:那么课文中又是如何说的呢?读一读,交流一下你的感受!

  生读书,师出示文中的话

  生:我觉得姥姥心灵手巧,技术很高

  师:这里有个“神”字,能将他读出来吗?

  生练习,指名读,齐读。

  师:李姥姥的剪纸还真是这样神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喜鹊登枝”,不是去看图,而是用心灵去感受一下字里行间中是如何写的?(学会用批注的方法)

  生默默地读课文

  生1:从这里我感受到姥姥的剪纸真的没话说了,绝了!

  生2:技艺真的很高超,竟然不看也能剪得有模有样的!

  师出示图文,让学生朗读,看能否读出作者的感受,尤其是这个字——嗬!

  生1:佩服

  生2:赞叹

  生3:敬佩

  生齐读

  师:从哪儿可以看出呢?

  生:蒙住了双眼都剪得那么好,真是熟能生巧啊!

  师总结:课文用了两个地方夸赞了姥姥的技艺——别人的夸赞、我的一次蒙眼。但课文还有一处最吸引人,那就是老牛和兔子的画面。(出示“碧云多雨的夏天……”)

  生读

  师:有一个字——“拴”能读出来什么来吗?

  生:不让我出去,担心着我。

  师:到底是什么吸引着我呢?找出来读读。生读书。

  生1:关爱作者,也启发了作者的思维。

  生2:疼爱我,看得出 的.感情很深。

  生3:亲密无间的情感

  生4:对我的期待,希望我早点回来。

  生5:期望很高。

  生6:写出了他们之间的情感

  ……

  师:作者长大了,剪纸还能拴住他吗?出示文字,范读,期待着什么?我们来讨论一下,待会交流!

  生1:早点回来。

  生2:完成学业,合家团聚。

  生3:看看她的剪纸。

  生4:自食其力,让他有所作为。

  生5:有所成就回来,团圆,陪陪姥姥。

  ……

  师: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一部分。生读

  师:出示图画——老牛与小兔子的那一幅:“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开阔的草地。”能给它加个题目吗?

  生1:远行的兔子

  生2:期待

  生3:希望

  生4:目光

  生配乐朗读最后一段

  师配乐朗读补充内容,(三年后,作者回来了,看到姥姥已病榻在床的情景……)渲染气氛,让学生写一写此时最想说的话!

  生1:姥姥,我回来了,你的最疼爱的孙子回来了,我们分开也有三年了,这三年里,我一直牵挂着您啊,您给我剪的老牛与兔子我一直带在身边。。。。

  生2:您起来啊,再做个小兔子和老牛给孙子我吧!

  生3:我这一走就是三年啊,正如《游子吟》所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放心吧!姥姥我不会让您失望的!

  ……

  三、作业:

  师:出示一段话,让生填写。

  幼年时,姥姥用剪纸拴住了我,

  长大后, 拴住了我的心。

  生1:怀念

  生2:思念

  生3:无私的爱

  生4:牵挂

  ……

  师:是啊,能拴住作者的是一种亲情,是一种割舍不掉思念,是一种无私的爱,让我们记住这深深地祖孙情吧,记住最后两节,记住最后的文字!

语文教案 篇3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为了保持学生的识字兴趣,本课以“比一比”的活动情境贯穿整个教学设计,顺应学生的心理特点,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通过不断对比的情境,让学生始终接触新的事物。在参与意识与竞争意识下,学生识记了生字,正确运用反义词进行比较。

  学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一些实物。(教师)

  2.生字卡片。(学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多、少”等5个生字。知道“大——小”,“多——少”两对意思相反的词,会在不同场合正确使用“大小多少”。

  2.会读儿歌。

  教学重点:

  认识“多、少”等5个生字。知道“大——小”,“多——少”两对意思相反的词,会在不同场合正确使用“大小多少”。

  学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一些实物。(教师)

  2.生字卡片。(学生)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引入新课。(用时:5分钟)

  1.教师以“比较游戏”引入新课。

  2.揭示课文题目,板书课题。

  二、边比边学,同步识字。(用时:24分钟)

  1.多媒体课件出示

  黄牛哥哥花猫弟弟。

  引导学生说出事物名称。

  2.看课件,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大小。

  (1)黄牛与花猫哪个大?哪个小?

  3.指导学习生字“黄、牛”。

  (1)课件出示生字。

  (2)教师指导读。

  (3)指两、三名同学当小老师领读生字。

  4.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多、少”。

  (1)出示鸭子和小鸟图片,引问:谁多?谁少?

  (2)多媒体课件出示“多、少”两个字。

  (3)教师指导读。

  (4)指名领读。

  5.你能用“黄、牛、多、少”这四个字组哪些词?

  三、学习儿歌,巩固识字。(用时:7分钟)

  1.多媒体出示儿歌。

  2.师范读儿歌,引导学生找出一对反义词。

  3.教师引导读儿歌。

  4.指导学生读儿歌并表演。

  四、巩固识字。(用时:4分钟)

  1.用卡片认读生字,做“开开门”游戏。

  2.出示一些物品,让学生用“××多,××少”的句子说话,进一步明确多、少是相对概念,必须在比较中才能明白。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充分利用了课文的情境,借助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先看图片,有效地帮助学生产生对生字的亲切感,激发了学生认读生字的兴趣,降低了识字的难度。唤起了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探索的快乐,感受意思相反的词语,明确大、小,多、少都是相对概念,必须在比较中才能明白,进一步体会合作识字的快乐。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读通顺课文,体会文中妈妈的爱。

  2.认识11个生字。

  教学难、重点:回答阅读提示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问题。

  二、通读全文。

  1. 这篇文章比较长,保证学生通读全文,字字读对,句句读通。

  2. 同桌相互检查,评价自读。

  三、话题讨论。

  课题《看不见的爱》怎么理解?

  1. 潜心读书,抓住文中的重点词来理解。

  2. 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

  步骤:

  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归纳要点—代表汇报—全班交流。

  四、体验爱心,快乐阅读。

  有了对课文的理解,再读课文时,把对母爱的感受、体会表达出来。

  五、小结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课前老师已经让大家进行了预习。下面俺检查大家的预习的情况。俺们要学习的课文是——《秉笔直书》。

  谁能来说一说秉笔直书是什么意思?让同学根据自身的预习回答。

  这个故事发生在哪个历史时期?他到底给俺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啊?

  让同学结合课前预习,说说你的了解。

  教师总结预习的情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俺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这个故事。

  A、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准确的读出全文,遇到陌生的字词反复朗读。

  B、将自身不理解的字词画出,全班一起交流。

  2、初读反馈:

  a)师检查同学的预习的情况,教师出示生字卡片。

  全体同学一起读一读所学的生字。

  教师个别抽查。

  B、初步交流自身新学会的词语,(说意思及用法)弄清“国国”、“竹简”的意思以及太史的.工作、“伯、仲、叔、季”的排行顺序。

  三、再读课文

  1、再读课文

  考虑一下文章主要给俺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培养同学的概括的能力。

  让同学在再读的基础上总结文章,与全体同学一起交流。

  2、观察插图:你能从图中找到崔杼和太史吗?

  用自身喜欢的符号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这幅图的课文内容,画下来,再读一读。

  你觉得自身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对。

  让同学根据人物的不同性格以及所处的不同的环境,体会人物的语言。

  指导同学对读出太史的刚正不阿。

  3、你怎样评价故事中的几位主要人物的?有什么依据吗?

  结合课文的相关句、段谈一谈。

  进行朗读的练习与指导。

  4、从这些对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指名读,评议。

  小组(同桌)分角色练习。

  全班分角色朗读。

  小结:大家把太史“刚正不阿、秉笔直言”的精神表示得真是充沛,淋漓尽致。

  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把段落中能把太史的这种精神更好地展现出来的词语找出来,画一画。

  说说你怎样理解这些词语的?他们宁可死也不肯改竹简上的写法,你现在知道太史所担负的是一种什么样的职责吗?用自身的话说一说。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太史精神。

  作业设计: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查找并阅读历史名人司马迁的故事。

  板书设计:

  秉笔直书

  依照事实写历史忠实、本分、不屈服

  太史的职责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优秀教案优质教案语文03-07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的教案04-05

《语文乐园》语文教案11-20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 语文优秀教案06-02

《语文乐园》教案08-29

语文古诗教案11-07

语文备课教案11-12

语文穷人教案11-23

语文下册教案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