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2-05 07:41:02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实用的语文教案4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实用]实用的语文教案4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理解阅读文学作品对人的成长的意义,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感情。

  2、朗读感受本文优美的语言,体会文章蕴含的丰富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感情

  二:课前准备:

  1、学生搜索有关作者的资料。

  2、自学字词,按照一般预习要求阅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推测写作意图,感受文章特色

  3、圈出文中大量运用的成语与名言佳句,理解其意思。

  三、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四、自学成果检查交流

  1、介绍作者:

  指名学生朗读自己搜索的作者资料,教师投影作者的照片。

  2、检查字词

  3、学生自由谈论阅读这篇文章的感受。

  五、指名配乐朗读

  六、学生分组讨论:

  A、预习要求中对课文三个方面的认识B、自己阅读课文产生的问题

  (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整理成文字)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提出问题,寻求解答。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抓住某一个问题适当讨论。

  七、思考概括文中回忆了少年时期哪几件往事,各自的感受是什么

  (在预习基础上的进一步思考归纳,整体感知课文)

  参考:

  回忆了四件往事:

  1、小时候观图如身临其境、乐在其中

  2、学生时代读书美不胜收

  3、老师讲课入情入理,激起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4、老师教导令我受益终身。

  同学小结:文章采用了对比引出回忆——回忆往事——收束全文的结构形式。

  八、思考:

  作者回忆的几件往事,都与读书(画)有关,你从中获得哪些启发?你能从她的依依往事探寻到她成长的源头吗?

  (独立思考,自由讨论)

  九、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课文(在笔记本上形成文字)

  十、课外阅读:田汉《南归》

  十一:检测题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设想:

  《四季》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它以儿歌的形式,通过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文章语言亲切、生动、文字优美,并且四幅插图艳丽,是一篇适合朗读且体现新课标合作学习为主的,培养学生初步阅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教材。

  根据本课特点及语言特色,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

  1、采用以读为主,以读代讲的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以及在读中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自己分析、自己解决问题、表达情感,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2、儿歌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贴近孩子们的生活,整个过程以孩子们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为主,培养他们主动观察,团结合作的精神。

  3、为适合低年级儿童特点,采用激情导入法、游戏法、表演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得知识。

  4、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灵活选择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使其个性得以充分发展。

  教学过程:

  一、课题的导入

  1.边播放音乐边朗读诗:

  秋天到,秋天到,

  园里果子长得好,

  枝头结柿子,

  架上挂葡萄,

  黄澄澄的是梨,

  红彤彤的是枣。

  2.启发谈话

  儿歌描写了哪个季节的景色?一年中除了秋季你还喜欢哪个季节?

  根据回答,相应板书:

  春夏秋冬

  3.揭示课题:

  小朋友这么喜欢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性,那么今天老师就带领小朋友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叫《四季》(板书课题)

  二、对课文进行感知性阅读:

  提出要求:

  1.请小朋友借助汉语拼音试着自己指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请个别小朋友来读。教师及时地正音,并且鼓励。

  三、图文结合,边看图,边读诗,边了解四季的'特征。

  1.教师提出要求,以小组的形式来学习。

  (1) 请每个小朋友在组里读读诗。

  (2) 看看图上画着什么?想想诗中告诉我们什么?

  (3) 组里小朋友互相说说,你怎么知道诗中说的是哪个季节?

  2.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情况。

  提问:

  请每组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学这节诗的?(注意引导抓住描写四季特征的词。)

  板书:春:草芽尖尖

  夏:荷叶圆圆

  秋:谷穗弯弯

  冬:雪人顽皮

  3.抓重点词,指导朗读。

  诗中把四季的特征描写得那么生动,春天草芽是尖尖的,夏天的荷叶是圆圆的,秋天,金黄色的谷穗成熟,挂在枝头弯弯的,冬天大雪纷纷扬扬,堆起个雪人,那顽皮的样子多么可爱。而且诗中都是以说话的形式来表现,如草芽对小鸟说:让我们感到亲切。课文该怎么读呢?请小朋友试着读,如果能适当地加些动作就更好了。

  4.生动表演,加深记忆

  把文中四幅插图贴在黑板上,给每组小朋友发代表春、夏、秋、冬四季特征有关的头饰,结合挂图,进行表演。

  四、扩展知识,进行语言训练

  课前,老师请小朋友们收集有关四季的图片,通过图片和你对四季的了解,你还知道四季有什么特征?能否也用文中形式来说一说?

  五、结合板书,总结全文。

语文教案 篇3

  目标锁定

  1、了解运用对话描写展示社会背景,表现人物心理,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深刻主题的写法;

  2、体会旧中国农民的辛酸和不断增长的反抗意识。

  沙场点兵

  1、搜集叶圣陶及本文背景资料;

  2、朗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自选段落,改编为课本剧,并自行排练。

  课堂在线

  一、导入新课

  屏幕上投影左幅图片,以介绍万圣米行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好奇心,导入新课。

  二、角色朗读,整体感知

  [情景] 运用对话描写是本文的显著特点,随着对话的逐步展开,小说的故事情节也一步步地推向高潮,旧毡帽的心理或行为也随之发生着变化。今天我们先来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在读的过程中思考旧毡帽的心理或行为变化过程,最好分别用两个字概括。

  [活动] 1、分角色朗读,思考变化过程;2、评价朗读;3、交流变化过程。

  [引导] 小说以旧毡帽朋友满怀希望前来占卜命运开始对话,得知米价后,“美满的希望突然一沉,一会儿大家都呆了。”希望变成了失望,话语中表现出了愤激的心理。接着“先生,能不能抬高一点儿?”又表现出了农民的哀求心理,彻底失望后只能贱卖。热闹的街道上,旧毡帽朋友的愤懑之情随着他们的话语奔涌而出;最后的船头议论体现出了自发的反抗意识。

  三、剧本表演,历史再现

  [情景] 这种愤怒和辛酸、自发的反抗意识,往往是话语中体现和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我们同学向来以表演见长,今天我就给你们一个平台,你们能给我一个惊喜吗?(布置有关表演要求,可采用小组比赛形式,以突出表演效果,再现历史主题为主要评价标准,从学生的语言、动作、情感、协调等方面,要求学生作好评价。)

  [活动] 小组表演、评比,师生共同点评。

  四、语段精读,主题提炼

  [情景] 小说往往是一个时代或一个时期的缩影,帝国主义、当局、封建势力和投机商人就是那个时代旧社会勒住人民脖子的四条绳索,你能在仔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举例说说他们是怎样紧紧勒住人民脖子的吗?

  [活动] 1、学生读课文,思考;2、小组讨论、交流;3、班级讨论、交流,引导。

  [引导] 读小说时要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读出时代的气息,读出那个时代的生活及那个时代的本质精神。

  五、历史感悟,思绪奔涌

  [情景] 今天,如果你有机会去甪直古镇,面对眼前的万圣米行,你会想什么呢?请用简要的语言表达你当时的感想。

  [活动] 思考、交流、评价。

  [引导] 结合学生具体发言,联系现实意义,结束总结。

  智能储备

  1、小说有三处描写阳光,仔细研读课文,比较分析其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2、“第二天又有一批敞口船来到这里停泊。镇上便表演着同样的故事。这种故事也正在各处市镇上表演着,真是平常而又平常的。”仔细体味句中加点的词语,说说这句话的含义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1、背景知识。

  (1)本文是继《小马过河》之后的又一篇童话故事,旨在教育学生勤劳自勉,抓住大好时光勤奋努力,不要懈怠懒惰,得过且过,荒废大好年华。

  (2)本课没有直接与单元训练点对应的段落,教学时可选择课文的一个部分进行落实单元训练点的练习。

  2、教材特点。

  本文是一篇运用对比手法写的童话。叙述了喜鹊和寒号鸟对待垒巢的不同态度和不同结果,说明了好逸恶劳。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全文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喜鹊和寒号鸟是邻居。第二部分(从“几阵秋风”到“正好睡觉”)写冬天快到了,喜鹊忙着垒巢准备过冬,而寒号鸟却又是玩,又是睡,不去垒巢。第三部分(从“冬天说到就到”到“得过且过”)写冬天到了,喜鹊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得过且过,还是不肯垒巢。第四部分(从“寒冬腊月”到结束)写寒冬腊月,喜鹊在温暖的窝里熟睡,寒号鸟却冻死了。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号”,理解13个新词。

  2、能按事情发展顺序,把几句话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4、懂得懒惰。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美好的生活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得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理清事情发展顺序,分角色朗读课文。

  2、教学难点:准确领会寓意。

  四、教学准备。

  1、寒号鸟的挂图或投影片。

  2、课文录音。

  五、教学时间:

  2课时。

  第1课时:

  1、揭题。

  (1)齐读课题“寒号鸟”,读准多音字“号”。

  (2)你知道寒号乌是怎样一种动物吗,(对课外知识丰富的的同学及时鼓励。教师出示挂图或投影片简介寒号鸟。)

  2、布置自学。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我们学习后从中能明白什么道理,请同学们完成下列要求。

  (1)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用“·”点出你认为容易写锗的字,用“?”注出不理解的词或句。

  (2)读通课文,用“……”划出表示季节变化的句子。

  (3)填空:这篇童话通过()和()作对比,写出了喜鹊是()的,寒号鸟是()的。

  3、检查自学情况。

  (1)听录音范读课文。(听后自评并纠正)

  (2)指名读一读划出的词语。(互相交流评点)

  (3)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教师点拨:“懒”字中间“束”羽写成“束”。)

  (4)指名填空并齐读。

  4、练习按时间顺序组句成段。

  (1)指名读读用“……”划出的表示时间的句子。

  (2)将学生读出的句子按顺序出现。

  (3)学生独立默读体会,哪些句子跟季节变化有关,哪些句子不能表示季节变化?(删去跟季节变化无关的句子)

  (4)这些跟季节有关的.句子应该怎样排列?为什么?

  (5)练一练:《作业本》第5题。

  5、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全文。

  (2)说一说:课文第()自然段到第()自然段是写“冬天快要到”的事;……是写,“寒冬腊月”的事。

  6、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读懂三句话分别告诉我们什么,哪句话的意思是最主要的。(指导看插图)

  (2)体会寒号鸟的懒惰。(学生理论,互评)

  (3)齐读第1自然段。

  第2课时:

  (一)复习巩固,整体切人。

  1、根据简笔画,说话导入。

  2、整体回顾,说说这是一只()的寒号鸟。()的喜鹊。

  (二)学习2——5自然段。

  1、默读2——4自然段,思考:从哪里看出寒号鸟懒惰?(“一一一”划出)

  2、检查,出示幻灯(1),抓“累”字体会寒号鸟懒惰。

  3、还从哪里看出寒号鸟懒惰,出示小黑板(1):寒号鸟不听劝告,躺在崖缝里对喜鹊说:“……”。

  4、抓“不听劝告”深人体会寒号鸟懒惰。

  a、寒号鸟不听谁的劝告?

  b、喜鹊怎么劝告?(结合指导读、指读、评点、范读、自读、齐读)

  c、从哪里看出寒号鸟不听劝告?(圈圈划划,自读体会,结合指导读寒号鸟的话:指读rarr;评点rarr;自读rarr;男女生对读)

  d.指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寒号鸟不听劝告结果怎么样?(结合理解“直打哆嗦”、“悲哀”,指导读“悲哀地叫”的句子)

  5、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五自然段。(想象自读rarr;指读评点rarr;女生齐读)

  (三)学习6——8自然段。

  1、回顾学法:抓“不听劝告”这几个重点词语提问解答,深入理解课文。

  2、启发学生围绕“还是不听劝告”自己提问,师小结后出示小黑板。

  a、寒号鸟不听谁的劝告?

  b、谁怎么劝告?

  c、从哪里看出寒号鸟还是不听劝告?

  d、寒号鸟还是不听劝告结果怎样?

  3、学生轻声自读,思考上述问题。

  4、四人一小组讨论,准备汇报。

  5、汇报自学。(学生自由汇报,老师随机点拨,穿插朗读训练)

  点拨要点:

  ①问题b,比较喜鹊说:“……”喜鹊来到崖缝前劝寒号鸟说:“……”体会感情变化——指导读好语气。

  ②问题c,结合理解“得过且过”,指导读出寒号鸟不耐烦的语气。

  ③问题d,结合理解“最后的哀号”、“漫山遍野”等词,引导学生想象寒号鸟在冰天雪地里发出最后哀号时的样子。指导读好第八自然段。

  (四)返顾全文,深化认识。

  1、齐读第九自然段。

  2、深入思考,同样是寒冬腊月,为什么喜鹊能在温暖的窝里熟睡,而寒号鸟却在黑夜里冻死了?(结合完成作业本)

  3、订正作业,随机小结,完善板书。

  4、学习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5、小结学法,用幻灯打出:抓重点词,提问解答。展开想象,感情朗读。

  (五)分角色扮演朗读。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优秀教案优质教案语文03-07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的教案04-05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 语文优秀教案06-02

《语文乐园》语文教案11-20

语文园地教案03-23

语文《蜗牛》教案03-14

《语文乐园》教案08-29

语文燕子教案11-19

语文《掌声》教案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