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3-12-19 10:44:24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合集5篇】

  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中班教案【合集5篇】

中班教案 篇1

  主要涉及领域:

  语言

  活动形式:

  分组

  活动目标:

  1.在观察图片、探索与讨论的过程中理解故事,初步学习用较完整的语言讲述故事。

  2.能大胆想象并积极表达自己的见解,并知道从同伴的交流中吸取对自己有用的经验。

  3.懂得遇到事情要多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四幅。

  活动过程:

  1.观察图片,进行交流与讲述。

  (1)观察教学图片,自由讲述。

  ★指导语:这些图片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讲的是谁的`故事?故事发生在哪里?

  看一看、想一想,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2)在教师的引导下逐一观察图片并理解故事的内容。

  (3)和教师共同讲述故事内容。

  2.猜测、讲述故事的结尾。

  (1)大胆想象、猜测故事中老爷爷解决问题的方法。

  (2)观察图片并讲述。

  ★指导语:在这个故事中,老爷爷是怎样解决问题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说一说。

  3.师生共同完整地讲述故事。

  (1)看图讲述故事。

  (2)给故事起名字。

  延伸活动:师生共同制作道具,尝试进行表演活动。

  资料链接:猴子学样

  有位老公公挑着一担草帽到城里去卖。他走累了,坐在大树底下睡着了。一群猴

  子看见老公公戴着草帽,就学他的样子,都拿起草帽戴在头上。

  猴子在树上又叫又跳,把老公公吵醒了。他睁开眼睛一看:哎呀,草帽不见了!老

  公公抬头一看:原来,草帽都给猴子拿走了。

  老公公急得伸出双手,说:“快把草帽还给我!”猴子也学老公公的样,伸出手来,“吱吱喳喳”地叫着,就是不肯把草帽还给他。老公公急得脱下草帽,搔着脑袋想办法。猴子也学着老公公的样子,脱下草帽,搔起脑袋来。老公公看到猴子又在学他的样了,忽然想出个好办法!他把草帽往地上一扔,猴子见了,也都把草帽往地上一扔。老公公赶快拣起草帽,挑起担子就走了。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并能有表情地朗诵诗歌。

  2、能结合生活经验大胆想象,为小动物寻找雨伞,尝试续编儿歌。

  重点:理解诗歌内容,并能有表情地朗诵。难点:为小动物寻着合适的伞,并能创编儿歌。

  活动准备:

  雨、小鸟、蚂蚁、小鸡、青蛙图片;ppt

  活动过程:

  谈话导入活动

  1、这是哪里?(出示公园背景图)你在公园里看到了什么?小动物们也来公园玩了,你瞧,谁来了?

  教师操作ppt一一出示动物形象及动态。(小鸟飞来了,蚂蚁爬出来了,青蛙跳出来了,小鸡和鸡妈妈也来了)

  2、这么多小动物都出来玩了,它们玩得可高兴了。可是突然,哗啦,哗啦,下雨了,(出示下雨的图片)下雨的时候我们常常用什么来遮雨呢?

  3、你找找森林里小动物能用什么当雨伞来遮雨呢?(提示幼儿说出大树,蘑菇等) 大树可以当雨伞,我们给大树起个好听的'名字,叫什么伞?(大树伞等)

  二、感知理解诗歌

  1、有一首诗歌讲的就是小动物找伞的事情,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哗啦,哗啦,下雨了,

  小鸟飞到大树下,找了一把大树伞!

  蚂蚁爬到蘑菇下,找了一把蘑菇伞!

  青蛙跳到荷叶下,找了一把荷叶伞;

  小鸡钻到妈妈的翅膀下,找了一把翅膀伞!

  大家都有一把伞!

  提问:1、小动物们都找到了什么伞? 追问:是怎么到大树下的?用了一个什么动作?

  根据幼儿回答操作ppt将动物的图片移到相应伞下,并用完整诗句回应。我们一边学一学小鸟飞的动作,一边把这一句说一说。

  2、还有什么小动物,找到了什么伞?

  教师根据幼儿回答边演示ppt边完整说出:蚂蚁爬到蘑菇下,找了一把蘑菇伞。我们一边学蚂蚁爬一边来说说这一句。

  3、还剩下一个什么小动物呀?它找了一把什么伞?怎么到妈妈翅膀下的?学一学小鸡钻的动作。你能完整的说一说它找到的雨伞吗?

  教师操作Ppt,完整复述小鸡钻进妈妈的翅膀下,找了一把翅膀伞。

  三、教师再次示范朗诵,幼儿学习朗诵诗歌。

  1、教师再次朗诵诗歌。

  我们来听听看,你们是不是帮小动物们都找到伞了。

  2、师幼共同朗读诗歌: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小动物们找到的伞。

  根据幼儿所说出示图谱。

  3、这首诗歌好听吗?他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动物的雨伞》。我们一起用好听的声音把这首儿歌来朗读一遍。

  边朗诵教师边将动物图片移至相应伞下。

  4、光好听的声音还不够,你能一边学小动物的动作一边来把这首诗歌念一念吗?

  5、个别幼儿表演朗诵诗歌

  请几个幼儿上来表演,下面的小朋友可以跟着一起说。

  四、仿编诗歌

  1、森林里除了小鸟、蚂蚁、青蛙、小鸡还有什么其他小动物吗?

  2、下雨了,你愿意帮它们找找雨伞吗?

  3、你能不能把小动物找到的伞编成一首诗歌吗?我们一起先帮小狗编一个。

  小狗跑到大树下,找了一把大树伞。

  4、幼儿自由仿编。

中班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充满生机的季节,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在发生着细微的变化,正是引导幼儿探索周围事物和景象的好时机。这首诗歌明快清新、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让孩子感受到语言的美和春天的美丽变化。可以借机培养幼儿观察大自然的兴趣,进而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语言和意境的美,学会朗诵诗歌。

  2、尝试根据诗歌的句式进行仿编。

  3、感知春天的美景,培养幼儿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及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学会朗诵诗歌。

  2、难点:发展幼儿仿编诗歌的能力。

  教学准备:

  1、活动前引导幼儿在幼儿园及社区寻找春天,观察春天的景色。

  2、春天景色的图片一套。

  3、诗歌《春姑娘》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导入: 幼儿随音乐《春天在哪里》做律动走入活动室,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二、基础部分:

  (一)经验回忆,引起兴趣。

  1、刚才我们一起唱的歌曲唱到了什么?表现的是什么季节?小朋友,春天来了,我们周围都发生哪些变化了?引发幼儿回忆说出春天景物的特征。

  重点:引导幼儿说出春天的主要特征。

  2、出示春天的图片,感知春天的美丽。师:我们来看看图上有什么?这是什么季节?你是怎么感觉到这是春天呢?春风吹来后,小草、柳树、桃花有什么变化?让幼儿能描述出春天的样子,教师及时捕住幼儿语言的亮点,鼓励幼儿互相学习。

  3、教师: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也是一个变化的季节,春天来了,树绿了,花开了,草地绿了,许多小动物也都醒了,春天真美丽。

  (二)感知理解学习诗歌。

  1、出示第一幅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图上有什么,春天有什么颜色?教师朗诵诗歌:“春天有颜色:草儿青青,杨柳绿绿的,花儿红红的。”

  2、出示第二幅挂图,引导幼儿观察,春天不但有颜色还有气味呢?春天有什么气味?教师朗诵诗歌,“春天有气味:花儿香香的,蜂蜜甜甜的,土地润润的。”这些颜色和气味是谁带来的?(春姑娘)“春天的颜色,春天的气味,这都是春姑娘给我们带来的。”

  3、引导幼儿学说诗歌语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4、这首诗歌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春姑娘”。幼儿完整欣赏一遍诗歌并小声跟读诗歌。

  5、幼儿有表情的朗诵诗歌并加进自己创编的动作。

  (三)理解创作,分享快乐。

  1、再次欣赏,诗歌里说:春天有颜色:草儿青青的,杨柳绿绿的,花儿红红的。春天有气味:花儿香香的,蜂蜜甜甜的,土地润润的。颜色是我们用眼睛能看到的,气味是我们用鼻子味道的,春天还有声音呢?春天有什么声音呢?引导幼儿大胆想象。

  2、引导幼儿创编“春天的声音”,并加进诗歌里。现在老师要把大家说的这些东西都编进儿歌里……”,让幼儿更加明确诗歌的句式,帮助幼儿根据诗歌句式进行简单的仿编,充分体验创作的乐趣。

  3、请他们在集体面前朗诵自己编的诗歌、诗句,并组织其他幼儿学习优秀诗句。这样进一步调动幼儿情绪。

  三、结束部分:

  在音乐《春天在那里》伴奏下分给幼儿春姑娘给他们带来的礼物,一起感受春天的美丽,在音乐声中结束。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制作泡菜的方法和了解其营养价值。

  2、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小盘、小碗、筷子人手一份。

  2、铲子、电饭锅各一个。

  3、制作示意图。

  活动过程:

  一、出示泡菜

  1、品尝泡菜。

  师:"这是老师昨天在家做的泡菜,不知味道怎样?想请小朋友来品尝一下,好吗?"

  师:"在品尝之前先请你们看一看,闻一闻,然后请你们说一说你看到了哪些菜,闻到了什么?"

  2、讨论泡菜还可以用哪些蔬菜制成。

  3、讨论泡菜的营养价值。

  二、制作泡菜,出示泡菜示意图

  1、洗切蔬菜:运用刀切、手撕等方法将蔬菜切开。

  2、将洗切好的蔬菜放在沸水里烫一下。

  3、浸泡:将烫过的'蔬菜浸泡在事先煮好的汤料里。

  4、密封放置在冰箱里一天。

  三、结束活动

中班教案 篇5

  教案目标:

  1、感受诗歌内容,学习说“……醒来了”“……睡着了”。

  2、区分两段音乐不同的性质,体验诗歌所表现的“热闹”和“静悄悄”。

  教案准备;

  1、课件

  2、太阳、月亮、小草、花、小鸟、小兔、小朋友图片

  3、音乐:《欢乐颂》、《摇呀摇》

  教案过程:

  ㈠理解诗歌第一段内容:

  1、看课件,提问太阳出来了,谁醒来了?

  教师小结:太阳出来了,小鸟醒来了,小树醒来了,小朋友醒来了,白天真热闹。

  2、太阳出来了,还有谁醒来了?

  小结:太阳出来了,……醒来了……醒来了……醒来了,白天真热闹。

  ⒊小动物、小朋友都醒来了,他们会做些什么事情呢?

  他们会唱歌跳舞真热闹呀。让我们也来唱歌跳舞热闹一下。

  ⒋感受热闹的音乐:随《欢乐颂》的音乐,师生共舞。

  ㈡继续看课件,理解第二段内容。

  1、提问:看,谁出来了?小草在干什么?还有谁在睡觉?

  教师用诗歌小结:月亮出来了,小草睡着了,小花睡着了,小朋友睡着了,黑夜静悄悄。

  2、提问:月亮出来了,还有谁睡着了?鼓励幼儿用诗歌中的结构说出来。

  3、感受安静的音乐:黑夜静悄悄,大家都睡着了。我们也休息吧。

  在《摇啊摇》的音乐中做花、草、睡觉的动作。

  ㈢完整欣赏:

  1、放录音,幼儿欣赏诗歌。今天,太阳和月亮还带来了一首好听的诗歌,诗歌的.名字就叫《太阳和月亮》。

  2、提问:太阳出来了,谁醒来了?月亮出来了,谁睡着了?(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教案04-30

中班的教案04-06

【精选】中班教案10-04

中班教案(经典)09-26

[经典]中班教案09-17

(精选)中班教案09-20

(经典)中班教案10-07

中班教案【经典】10-30

[精选]中班教案07-25

中班教案(经典)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