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

时间:2023-12-23 10:18:27 教案 我要投稿

(集合)美术教案4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美术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集合)美术教案4篇

美术教案 篇1

  目标:练习用手指点画物体

  准备:纸,颜色

  过程:(1)花衣服点花:在剪好的衣服.裤子.裙子上点各种颜色的小点(2)点画樱桃(或红枣)在墙上贴一棵画好的大树,幼儿随时用手在树上点果子

  (3)点画梅花:在画好的`梅枝上点花蕾(一个点),开放的五瓣花(五个点)

  (4)小蝌蚪水里游:用手指点画小蝌蚪的身子,再用手指尖画一个尾巴(5)点画蚕宝宝:先用手指点画头部,再连续在头的下面点画4-5个点为身体部分,最后用笔在头部画两只眼睛

  (6)点画金鱼:先用拇指点画身,小指点画鱼的两只眼,最后画出三条鱼尾线

美术教案 篇2

  绘画目的:

  大胆创作,初步形成合作意识。

  绘画年龄:

  学前班幼儿。

  绘画步骤: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第五步

  第六步

  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展示作品,鼓励幼儿互评。

美术教案 篇3

  教材分析: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的第十三册第一课是属于欣赏评述课,美术对于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说,是一门既熟悉又陌生的学科,对于学习它的目的并未完全理解,对生活中到处存在的美术往往会忽略,在培养他们了解一些艺术史上重要的美术作品的同时,关注我们的历史,文化,生活以及身边的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和文化素质。所以本课的教学首先从什么是美术入手,帮助学生了解美术的主要门类和特点,进而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及基本知识。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明确美术的门类是极为丰富的,甚至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应该以一种审视的、弹性的、思辨的眼光,去看待美术及美术作品甚至是我们身边的日常生活品,这样我们的生活就会变的丰富多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美术的主要种类及艺术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掌握美术作品的入门知识,提高视觉感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了解美术的不同种类及特点。

  教学难点:掌握不同种类的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情境创设法;问题设疑法;观察学习法;归纳总结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导入:同学们,从小学到现在上了六年的美术课,提问:画画是美术,美术就是画画?试辨析。学生回答,对于各种答案,进行归纳总结,前面半句话是对的,而后半句是错的,美术并不单单只有画画一种表现手法,设计、工艺、建筑也属于美术。

  传授新课

  1、首先探讨什么是美术?

  使学生对于美术有个初步的了解,知道美术不单单只有绘画,还包括其他的艺术作品。扩宽学生的视野。

  2、导入油画作品《父亲》,学生感受发言。

  先用《父亲》导入是因为此作品的写实功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自觉而积极地参与到欣赏和评述活动中,才会产生从艺术形式上分析、探讨美术作品的积极性,从自发的欣赏进入到自觉的欣赏,从而有意识地按照一定的欣赏程序,使欣赏从视觉的直观层面上升到理性分析的层面。

  教师引导学生从作品的美术语言的角度,侧重于观察和分析作品的线条、色彩、构图、明暗、肌理等是怎样围绕着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者说作品的主题进行组织的。 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多角度的欣赏意识,对一幅美术作品从美术语言的角度、从历史背景的角度、从文化的角度、从美术家的生平或创作心理的角度进行欣赏。

  3、和中国画《粒粒皆辛苦》比较。

  学生讨论、发言。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手法创作的同一题材的美术作品放在一起欣赏,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发现艺术作品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可以从题材、工具材料、技法等方面对中国画、油画进行比较分析。

  4、出示一组不同题材的中国画、油画作品,进一步比较、区别,加以巩固。

  四、 课堂小结:绘画是运用点、线、色彩等手段在平面上创造图像,反映现实和表达审美感受、思想感情的艺术。

  五、作业布置:回去收集不同种类的绘画作品并进行分类。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再议两幅画所用材料的不同之处,第一幅是油画,第二幅是国画,我们谈到了油画的色彩之美,国画的笔墨之美,我们再来欣赏一种和色彩有关绘画艺术,你们猜猜是什么?学生答:“水彩画。”引出水彩画!

  二、新课讲授

  1、其他画种:水彩画、版画

  侧重于介绍不同的材料、技法产生特殊的画面肌理效果。

  2、雕塑。

  启发学生回忆生活周围的雕塑,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体积和材质。

  3、混合所有绘画和雕塑作品,让学生辨别、归纳,感受艺术家是如何发现、表现美的。

  4、由贴近学生的广告导入(如播一则麦当劳的电视广告),教师引导学生的思路:在上学路上、在商场购物时,不知不觉地可获得许多信息。

  由学生归纳出标志、广告设计等艺术设计作品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5、展示一组视觉传达设计的图片,通过识别,得出视觉传达设计的范围。

  6、通过学生对学习用品的选择,引导学生认识工业设计以及范围(包括家具、服装、纺织品和交通工具等设计)。

  设计是指对工业产品的功能、结构、造型、色彩、表面肌理和装饰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设计,从而创造出符合实用和审美需要的产品。

  7、启发学生思考:除了以上介绍的艺术设计种类,还有哪些设计类别?

  8、一组综合所有艺术设计的图片,让学生辨认分别属于哪类设计,以明确各自的特点,加深理解。

  另外,让学生了解因艺术设计占据的空间状态不同,可分为平面、立体、空间等设计。 9、回到前面的电视广告,引出现代媒体设计。

  10、复习两节课的内容,总结你认为美术应包括哪些种类。

  美术: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载体,塑造可视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式。

  教学评价:课上学生的参与度还是比较高,都能跟随教师的步伐。

  教学反思:1.教师规范:语言组织能力还需要多加锻炼,尤其在课堂传授新内容时,表达应该更清晰明确,加强对美术专业用词的把握。

  2.教学设计:谨记每个环节以及PPT应用都应围绕教学重点进行,为教学重服务。

美术教案 篇4

  教学设计生活化、游戏化的相关性分析:

  1、幼儿很喜欢吹泡泡,课前询问时发现多数幼儿有吹泡泡的经验,因此这次活动是从生活中取材的。

  2、活动中幼儿把吹泡泡当成一个好玩的游戏,乐于在白纸上留下自己的杰作,整个活动沉浸在欢快之中。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纸团蘸颜色印画。

  2、培养幼儿收捡物品、爱惜画面、保持卫生的好习惯。

  3、培养幼儿对花纹疏密排列的感受力

  4、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力。

  5、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收集一些废报纸,搓成许多纸球。

  2、将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供给红、黄、蓝三盘颜料。每组设一个盛废纸的纸篓。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作画兴趣。

  教师用娃娃家里的小娃娃的哭声引起幼儿的同情心,然后引出小手帕。

  (分析:小班幼儿喜欢玩娃娃家,对娃娃家里的小娃娃非常疼爱,所以听到哭声便很自觉地掏出小手帕要抹去娃娃的眼泪。这里老师的表演逼真能够牵动孩子的'心。)

  2、教师示范印画的步骤与方法。

  (1)先用搓好的纸团蘸上颜料,再压印在纸上。

  (2)每人准备三个纸团,每一个纸团只蘸一种颜色。印画时,可将不同颜色的纸团有规律地排列压印,也可将不同颜色的纸团覆盖着压印。比如:红色纸团印在黄色纸团上,就变成桔黄色;黄色纸团印在蓝色纸团上面,就变成绿色;红色印在蓝色上面就变成了紫色的花纹等。在示范的过程中提示幼儿观察不同颜色的花纹覆盖压印时色彩的变化,提高幼儿对色彩的感受力。

  (3)在纸手帕的四角或四边或中心压印出花纹,可以疏密均匀的排列,也可以随意印出花纹。

  (4)鼓励幼儿说说自己喜欢哪种排列方式的花纹

  (5)印好后将纸团丢在废纸篓中,将画摆在桌面上,待晾干后再收捡

  3、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细心地作业。

  注意提醒幼儿:每个纸团只能蘸一种颜料;蘸色时颜料不宜过多,以免滴在桌上、纸上;印上花纹后、不要用手抹画面,也不要很快拿起画纸;注意保持室内和自身的干净卫生。

  4、手帕展览会,引导幼儿互相欣赏自己的作品,说一说那块手帕最漂亮。

  5、送手帕活动:将手帕送给小鸭子,并随机进行品德教育:小朋友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友好相处。平时要注意收集废旧物品,不随便乱扔。

  (分析:通过这个环节渗透爱的教育,增近与同伴的友情)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美术教案10-12

美术教案(经典)12-07

美术教案【经典】10-19

美术的教案11-08

[经典]美术教案07-26

(精选)美术教案08-31

[精选]美术教案09-03

美术教案(精选)07-31

美术教案【精选】07-28

美术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