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4-01-02 09:00:06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锦集[8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班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教案锦集[8篇]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按物体的两类特征进行二次分类的方法。

  2.通过观察,能分析出一组物品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选择合适的标记进行分类。

  3.发展动手操作及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1.二次分类板,大小、颜色标记,大小、颜色(红、蓝)不同的衣服、裤子、帽子若干

  2.场景布置、各种毛绒玩具和颜色不同的塑料圈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的形式导入,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师:乐乐超市快要开业了,你们来做小小营业员好吗?老板给你们分配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整理玩具部,请你将手中的玩具分类放到玩具柜上。(幼儿每人手中拿一个玩具)

  1.介绍玩具部的标记。

  2.引导幼儿根据标记的提示将手中的玩具分类摆放。

  3.幼儿交流、介绍自己的分类方法。

  二、利用二次分类板,学习按物体的两类特征进行分类的方法

  师:玩具部整理好了,老板给我们又分配了一个任务——到服装部整理商品。1.学习按物体的一类特征分类。(出示二次分类板)

  先看看这些衣服或裤子、帽子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从颜色、大小方面来观察)请小营业员先选择标记贴好,再将这些商品分成两类。

  2.幼儿学习一次分类并交流自己的.操作结果。

  3.讨论二次分类的方法,先对已经分出来的左边的图形找出还有什么不同,选择不同的标记贴好,并将左边的商品分到下面的两个格子里,再对分出来的右边的图形找出还有什么不同,选择不同的标记贴好,并将右边的商品分到下面的两个格子里

  4.幼儿集体操作,将衣服、裤子、帽子进行二次分类。

  5.交流并小结。

  三、延伸活动

  师:老板对你们今天的表现非常满意,还想请你们到鞋子专柜来整理,今天回家后,你们就先将家里的鞋子整理一下,想想你会整理分类整理?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的内容,知道各角色的性格特点初步能讲述各角色的对话。

  2、懂得请求别人帮忙时,要有礼貌。

  3、学会词语:轻轻地敲、笑眯眯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幼儿食品)已听过该故事的情节内容

  2、物质准备:三只小鸡和老牛的头饰及纸偶一套、挂图。

  【活动过程】

  1、谈话引题,组织讨论,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去过农村吗?你们觉得那里好玩吗?为什么?

  你们在那见过那些动物?有没有见过小鸡和老牛呢?你们喜欢它们吗?

  ——师:三只小鸡和一只老牛发生了什么事?小朋友想知道吗?请听老师讲一个故事。

  2、引导幼儿边听故事边观看纸偶表演,理解故事中各个角色的性格特征。

  3、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三只小鸡向老牛问路时,他们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

  ——小花鸡为什么能找到草地?小黑鸡和小白鸡为什么找不到?

  ——哪只小鸡做的对?为什么?

  结合形象的动作、表情帮助幼儿掌握词语“轻轻地敲”、“笑眯眯”

  4、组织幼儿讨论:有事请求别人帮助时,该怎么做?

  5、进行情景表演:由教师扮演老牛与旁白讲述,其余幼儿分三组分别扮演小黑鸡,小白鸡、小花鸡练习对话,大胆表演。

  【活动延伸】

  在语言角与表演角投放头饰与指偶表演故事主要内容。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工具箱里的常见工具

  2、了解小工具的用途及使用方法。

  3、避免因好奇拿工具玩耍发生意外。

  活动准备:

  1、工具箱一个:内含扳手、钳子、螺丝刀、锯条、锥子。

  2、材料投放:坏的桌椅、掉了螺丝的玩具、木条、铁丝、锤子。

  3、光盘:录有工作人员正确使用工具的画面片段。

  活动过程:

  一、认识小工具

  1、幼儿参观工具箱,知道小工具的名称。

  (1)请幼儿说说自己认识的小工具的名称。

  (2)记住自己不熟悉的'小工具的名称。

  2、引导幼儿说说使用小工具的方法。(板子、钳子、螺丝刀、锯条、锤子)

  3、教师逐一示范讲解小工具安全的使用方法。

  二、幼儿尝试使用小工具。

  活动室周围投放相关工具及材料,幼儿尝试使用小工具,教师观察、指导幼儿的操作过程。

  三、幼儿交流使用小工具的感受。

  (1)教师播放录像片段,让幼儿了解小工具的用途及安全使用方法,并使幼儿感知正确的操作过程。

  (2)设置问题情境,加深幼儿对正确使用小工具的认识。

  借用故事《三只小猪》片段,设置小猪盖木房子的情境,必要时可加一些合理的情节,让幼儿帮小猪选择合适的小工具。

  四、实践活动,正确使用小工具

  幼儿再一次操作,尝试正确使用小工具。

  小结:小工具也有它自己工作,我们需要帮忙时才能把它拿出来,用完后要把它送回工具箱,不正确的使用会给我们造成伤害,在使用时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

  五、请幼儿打开幼儿画册,教师指导幼儿做画册上的练习

中班教案 篇4

  设计思路:

  秋天到了,户外活动时孩子们经常捡拾院子里掉落的小叶子、小花瓣、花种子,甚至小石子,像找到宝贝似的攥在手里。这些在成人看来毫不起眼的东西却分外吸引孩子。我想,既然孩子们那么喜欢捡拾自然物,何不满足他们,"让他们把自己捡拾的自然物收集起来呢?在捡拾和游戏中,我发现孩子们对点数及类概念还不太清楚,因此,幼儿的收集正是积累分类经验和点数能力的好机会。

  活动目标:

  1、利用幼儿收集的自然物,发展幼儿点数及分类的能力。

  2、让幼儿用收集的自然物拼摆画,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幼儿收集好的自然物、大白纸。

  小筐小筐小筐小筐2、分类板3、自然物拼图范例。

  活动过程:

  1、说一说一一你收集了哪些大自然的礼物?

  师:小朋友,请你说一说你捡到了哪些大自然的礼物?在哪儿捡到的?

  2、分一分一一你捡了几种大自然的.礼物?

  1)师:小朋友,你们捡的东西太多了,老师给你们每人一张大白纸,把你捡到的礼物都倒在大白纸上,看看有没有长得一样的,把它放在一起。

  (幼儿分类,教师指导)2)数一数,你捡了几种大自然的礼物?·3、认一认一一你能帮叶宝宝找到妈妈吗?

  1)师:小朋友捡了好多不同的树叶,你知道它们的树妈妈是谁吗?

  2)出示分类卡,请幼儿仔细观察树的形态特征。

  师:树妈妈们来了,看看都有谁?

  3)这是松树妈妈,它的叶宝宝是什么形状?像什么?你那儿有吗?把松叶宝宝放到松树妈妈下面的小筐里。

  (逐一认识松叶、梧桐叶、银杏叶、柳叶)

  4、拼一拼一一你会用自然物做画吗?

  1)出示拼图范例,激发幼儿创作兴趣。

  2)幼儿自由创作。

  5、比一比一一谁的画最好看?

  将幼儿作品进行展示、评价活动延伸:

  家园配合,鼓励幼儿在家长配合下开动脑筋想出以自然物为材料的其它玩法。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进一步认识各种蔬菜,巩固已有生活经验。(重点)

  2、知道多吃蔬菜对身体有益,养成爱吃蔬菜不挑食的好习惯。(难点)

  3、乐于参与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带幼儿参观菜市场,了解菜场,认识各种蔬菜。

  2、各类蔬菜的图片,小箩筐,购物卡若干。

  3、课件。

  活动过程:

  一、出示课件“热闹的.菜场”图片,引入主题。

  1、教师:这是什么地方?你们周末和爸爸妈妈逛菜场,在菜场看到了什么?

  2、幼儿集体交流逛菜场的见闻。(见到各种各样的蔬菜……)

  3、请小朋友们再跟老师去认识一下这些蔬菜吧!

  二、出示课件“各种蔬菜”图片

  1、观看图片说说各种蔬菜的名称

  2、说说你最喜欢吃什么蔬菜?为什么?

  三、游戏:“买菜”

  1、今天,小白兔请了好多朋友到他家做客,需要买很多菜,想请小朋友们帮他买,小朋友们愿意吗?

  2、教师出示各种购物卡,让幼儿明白购物要求。

  3、游戏规则:

  (1)带好购物卡,到买菜的地方可以问一问:这是什么菜?

  (2)买完后要告诉主人“小白兔”:我帮你买了××菜。

  (3)当卖菜的顾客要有礼貌,不能把菜打翻在地。

  4、幼儿开始游戏,教师参与其中,适时指导。

  四、活动在游戏中结束。

中班教案 篇6

  设计思路:

  羊是孩子们平时所熟悉的动物,通过故事在日常生活中要引导幼儿团结、互相帮助、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开展了此次活动《三只羊》。让幼儿初步知道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培养幼儿互相帮助的好习惯。

  活动共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出示三只羊的图片,认识故事中主要角色,引起幼儿的兴趣;第二环节,感知理解故事;第三环节,操作羊和狼的图片,完整地讲述故事《三只羊》,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第四环节,尝试扮演角色表演《三只羊》。

  活动目标:

  1.学会简单的对话,认识理解大、中、小的意思。

  2.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讲述活动。

  活动准备:

  课件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三只羊的图片,认识故事中主要角色,引起幼儿的兴趣

  1.教师边演示操作三只羊图片,边用“的笃、踢拖、笛度”三中走路声音比较认识三只羊。

  “的笃、的笃、的笃”,谁来了?(老师走出轻轻的脚步声音)

  “踢托、踢托、踢托”,谁来了?(老师走出在地上拖着走的脚步声音。)

  “笛度、笛度、笛度”,谁来了?(老师走出很重的`脚步声音。)

  来了几只羊?

  这三只羊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的倾听能力。

  二、感知理解故事

  操作羊和狼的图片,生动形象、完整地讲述故事《三只羊》。(第一次对话部分用放慢速度讲述,到第二次和第三次对话的时候,同样放慢速度,有意识地让孩子跟着一起讲述。)

  1.第一遍故事

  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故事里有谁?

  故事里讲的是一只小羊、一只中羊、一只大羊,和一只躲在山洞里的大灰狼的故事。

  2.第二遍故事

  它们怎么样跟大灰狼说话的?

  后来,三只羊是怎样战胜大灰狼的?

  三只羊上山去吃草的时候,大灰狼听见它们的脚步声音,它就用恶狠狠的声音问三只羊‘你是谁呀?提示幼儿进行回答:‘我是小羊。’师问‘你来干什么呀?’让孩子答‘我来吃草’师说‘我要吃掉你’……大羊想的办法真好,它们一起对付大灰狼,把大灰狼撞下山去,咕噜咕噜摔死了。三只羊很高兴,你们感到高兴吗?一起为三只羊拍手祝贺吧。

  三、操作羊和狼的图片,完整地讲述故事《三只羊》,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运用不同的声调以及夸张的动作讲述故事,并运用等待和放慢速度的方式,引导幼儿参与讲故事中狼和羊的对话。

  四、尝试扮演角色表演《三只羊》

  请四个在讲述故事时候,表达能力强的小朋友来进行表演。

  五、活动延伸

  他们表演得真不错,让我们一起到外面的草地上去表演故事吧。(带领孩子出去,到草地上玩游戏。)

中班教案 篇7

  一、设计理念:

  光在幼儿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白天,幼儿享受太阳光的普照,夜晚,灯光为幼儿照明,生日时,幼儿在蜡烛光下许愿,不同课件都有对应的点数需求,下载课件需要点数,如果点数不足充值后,就可以下载了。霓虹灯光的闪烁让幼儿感受夜的绚烂,火光为幼儿驱走严寒,红绿灯给人们带来安全……但幼儿往往只知道太阳出来了,所以天亮了,天黑了,开亮电灯家中变亮了,点了火所以感觉暖和了,对于为什么太阳出来天会亮,为什么灯光能照明、为什么火光能取暖却不了解,学习科学活动《明亮的光》能让幼儿了解更多关于光的科学知识。

  二、活动目标:

  中班的幼儿年龄小,他们对一些深奥的科学道理还不能理解,本班幼儿又是生活在农村,所以对现代化科技对光的应用都不熟悉,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所以我把本活动的目标定为:

  1、让幼儿知道各种各样的光源以及了解光对人们生活的好处。

  2、向幼儿介绍现代科技对光的应用。

  3、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三、活动准备:

  为了让幼儿多了解光,激发幼儿自主探索的'欲望,为幼儿学习光作好准备,我作如下准备工作:

  1、在操作区中投放手电筒、蜡烛、电池、电珠、火柴等,不同课件都有对应的点数需求,下载课件需要点数,如果点数不足充值后,就可以下载了。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由探索,自主发展。

  2、户外活动时有意识地让幼儿感受太阳光的明亮和热量。

  3、联系家长让家长和孩子一起观察星星,点上蜡烛为幼儿过生日。

  4、在午睡室里安排一次"停电事故",让幼儿在有意无意中多和光接触,为了解光的来源、光的作用作好准备。

  5、收集有关现代科技对光的应用的录像片、图片等。

  四、活动流程:

  在活动过程中,我设计以下流程图:自主探索→观察比较→共同探讨→观看录像→游戏结束。

  五、教学方法:

  在本次活动中我主要采用操作法、提问法、讨论法、观察法、游戏法等。

  六、教学过程:

  1、自主探索:探索光的来源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有一个能吸引住孩子的开始能有利于激发幼儿对本活动所授内容的兴趣,使幼儿的思维自始至终地围着活动内容展开。在幼儿自主探索过程中,每个孩子都在积极动手,动脑,让幼儿在玩中学、试中学、想中学,能体现出幼儿科学活动中的尝试精神。所以一开始,我采用了操作法,设计"亮亮宝宝找朋友"的探索活动,给幼儿准备了许多实物,如手电筒、火柴、玩具手机、洋娃娃等,让幼儿找找哪些东西是亮亮宝宝的朋友。找好以后,再让幼儿想一想还有什么东西也是亮亮宝宝的朋友,启发

  幼儿想出太阳、星星、电灯等,让幼儿知道各种各样的光源,

  2、观察比较:比较光的不同

中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 体验大胆想象"如果我能飞"的乐趣。

  2.理解诗歌内容,尝试进行仿编。

  3.能分析诗歌情节,培养想象力。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重点难点:

  引导幼儿根据"如果我能飞"来进行思维想象仿编诗歌,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1.《如果我能飞》课件。

  2.美丽的翅膀若干3.背景音乐《雨的印记》。

  活动过程:

  (一)谈话交流,导入主题

  1.师:小朋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发现了有什么会飞呀?(鼓励幼儿说一说:小鸟、飞机、蜻蜓、蝴蝶……)你们知道它们为什么能飞行吗?(引导幼儿说一说)如果你也有一双神奇的翅膀能够飞翔,你最想飞到哪里?

  2.师:原来小朋友想飞到那么多的地方,小朋友你们知道吗?王老师也想有一双神奇的翅膀,而且王老师昨晚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真的长出了一双神奇的.翅膀,奇异的翅膀带着我飞啊飞啊,飞到了蓝天上,变成了一颗小星星,闪闪发光。神奇的翅膀又带着我飞呀飞呀,小朋友,你们猜,这次我飞到了哪里?(幼儿发挥想象回答oooooo)我飞到了大海上,变成一朵小浪花,随风舞蹈。我继续往前飞,这次我飞到了森林里,你们猜,这次老师变成了甚么?(幼儿发挥想象回答oooooo),对,我变成了一只小鸟儿?快乐歌唱!

  (二)请幼儿观看课件欣赏诗歌

  1.师:我把这个梦编成了一首非常好听的诗歌,请小朋友来欣赏一下吧!(播放课件)2.欣赏完诗歌,小朋友要回答老师的问题了:在诗歌里,我都飞到了哪里,变成了什么,做了什么。

  2.师:下面请小朋友跟随老师一起来朗读一下诗歌吧(播放轻音乐朗读诗歌)

  (三) 引导幼儿拓展想象

  1.师:咦,我发现这首诗歌有一个小规律:每一段开头都是"如果我能飞",第二句是我要飞到哪里去,第三句是我会变成什么,做什么

  2.师:小朋友,如果你能飞,也飞到了蓝天上,你最想变成什么?

  3.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想象:如果自己也飞到大海上,飞到森林里,最想变成什么?

  4.小结:哦,原来想象是这么神奇,我们想飞到哪里,就能飞到哪里,想变成什么就能变成什么。

  (四)引导幼儿发散思维,启发想象,学习仿编诗歌

  1.师:小朋友,老师有一双美丽的翅膀。(教师一边做飞的动作,一边说:哦,会飞的感觉真美呀!如果我能飞,我要飞到花园里,变成美丽的花朵,随风舞蹈;如果我能飞,我要飞到沙漠里,变成一只骆驼,自由行走;如果我能飞,我要飞到草原上,变成一匹马,自由奔跑……)

  2. 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也拥有一双美丽的翅膀?老师为你们每人都准备了一双翅膀。(教师帮幼儿带上翅膀)老师相信,小朋友们长上翅膀之后,想象力一定会更加丰富了。

  3.师: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一起飞一飞,边飞边想自己飞到了哪里?变成了什么?做了什么?

  4.播放背景音乐,幼儿展开想象,大胆尝试仿编(教师适时引导,并给予鼓励)

  五、展示仿编的诗歌

  师:请小朋友们飞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和自己的小伙伴交流一下自己都飞到了哪里变成了什么,做了什么。哪一个小朋友可以飞到老师面前告诉老师?(引导幼儿展示自己)。

  活动反思

  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大胆表述。幼儿学习语言主要是通过倾听这一途径。在示范朗诵前我有意设计提问,让幼儿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认真倾听,刺激了幼儿的各种感官,激发了幼儿想说的愿望。幼儿创编的积极性很高。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教案04-30

中班的教案04-06

中班教案(精选)11-12

(经典)中班教案11-19

(精选)中班教案08-11

(经典)中班教案10-07

中班教案【经典】10-30

中班教案【精选】11-02

中班教案(经典)09-26

【精选】中班教案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