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1-02 10:03:43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6篇(精选)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6篇(精选)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学习文章用例典型,叙说生动形象。

  2.理解文章中心,明白人类的知识是有限的,勉励人们不断探索求知的世界,揭开事物愈来愈多的隐秘。

  教学重点、难点

  1.用例典型,叙说生动形象。

  2.文中有关声学的知识。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啁啾(zhōu jiū)臆断(yì)饶有兴味(ráo)

  迥然不同(jiǒng)毋宁(wú)翌日(yì)

  愕然(è)窒息(zhì)宽宥(yu)

  笃信(dǔ)嗣后(sì)

  2.解释下列词语

  夸夸其谈: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

  优柔寡断:办事迟疑,没有决断。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迹,足迹、脚印。罕,稀少。

  臆断:凭臆测来断定。

  迥然:形容差别很大。

  嗣后:〈书〉以后。

  愕然:形容吃惊。

  宽宥:宽恕,饶恕。

  二、导入

  利用多媒体播放各种声音,如鸟的叫声、乐器的声音、海浪的声音等等,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引入课文《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作者简介

  伽利略(1564—1642),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主张研究自然界必须进行系统的观察和实验,是近代实验科学与机械唯物主义的奠基者之一。他被认为是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也是利用望远镜观察天体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人。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1.曾经有一个人,用一小一大两个圆表示自己的知识由少到多的情况,圆外则是未知的世界,由此他得出一个结论。试看看下面的图形,请你结合本文的论述,说说他得出了什么结论。

  思考:2.概述各自然段的大意。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第一段,写作者的一个重要发现:知识浅薄者夸夸其谈,而知识丰富者优柔寡断。

  第二段,以“从前有一个人”对声音的认识为例,表明知识愈多愈感自己无知。

  第三段,以不知蟑发声原理作类比,表明自己不知彗星形成之因毫不足怪。

  四、探究活动

  思考:课文第二段详细叙说了一个人知识愈益增多却又愈感无知的过程,找出文中的几个事实?又表明了什么?

  学生阅读第二段,讨论、交流:

  明确:

  起先生活于“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的这个人,喂养了许多鸟,能够欣赏鸟类美妙的歌喉,“聊以自娱”,并对“那些鸟儿运用巧妙之技,借助呼吸之气,能随心所欲地叫出各种声音”大为佩服。可见此时此刻,他是自得的,愉悦的。后来他听到牧童吹笛发出的“十分悠扬”的'声音,本以为是一只小鸟,便“出去捕之”,待到发现真相,惊诧不已,表明这个人对笛的无知。“他通过思索意识到:假使牧童未从此地路过,他将永远不会晓得,自然界有两种产生声音和乐音的方法”,这一个“意识”,表明这个人已开始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惭愧过去的自得自满。于是“他决定离家出走”,主动地进行探求。

  接着,文章写第二天这个人发现了提琴的演奏也能发出“各种悦耳的”乐音,并竭力让读者去想像他的“惊愕”之情,表明这个人进一步发现了新的天地,也越发认识到自己过去知识的贫乏。“他偶然见识了这两种意想不到的产生声音和乐音之新法后,遂开始相信自然界尚会存在其他方法”,这名话总结了上两次的发现,指出笛声、琴声都是“偶然见识”,“意想不到”,他的思想已经解放,相信还会有其他发出声音和乐音的方法,似乎对于这个已经有了一定思想准备的人来说,不会再有什么让他惊讶的声音了。

  但文章下面又写了“然而又令他感到十分奇妙的是”,开门之际门框和铰链也会“奏乐”,“用一只手指的指尖,敲着一只杯子的杯口”,也能发出清脆的响声,还有昆虫与鸟雀相比,发声的原理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个人原有的声学知识完全不能用来解释昆虫的发声原理,他更有了无知之感。渐渐地,他又知悉了各式各样的乐器,对声音的认识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这时,他以为自己无所不晓了,可他捉到一只蟑后,却又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无知和愕然之中”,可见知识愈多,愈显无知,愈加惊愕。这个人研究蟑发声的方法,但一切方法都不能影响蟑的发声,充分表明蟑的发声是一个无法解开的谜,于是,“他感到自己的知识太贫乏了”,他认为自己只是知道“某些”发声方法,而不知的方法却有“上百种”之多。已知的太少,未知的太多,随着已知部分的增加,未知部分也进一步增大。全段文字,一次次写他知识的增加,一次次转折开去写他愈感自己的无知。

  五、迁移训练

  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的理解。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六、小结

  本文以人类对声音和乐音的知识愈益增多而又愈感无知的情况为据,说明了人类和知识是有限的,勉励人们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揭开事物愈来愈多的隐秘。

语文教案 篇2

  目标预设

  1、“我会说”:能正确读出平翘舌音,边鼻音八个声母,并感受它们读法的不同之处,能正确连线。

  2、“读读比比”:能说出每组字的异同处,逐步养成仔细看,认真写,牢固记的良好的习惯。

  3、“我会找”:能找出图中哪些字的偏旁是三点水,那些是走之底。

  4、“我会读”“读读说说”:能正确读出题中词语,会用“什么地方有什么”的句式说话。

  5、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背《画鸡》,试总结背诵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出示绕口令

  2、讲清要领:要想读得快准,就要弄清字的'读音

  3、展示和比赛

  4、小结过渡

  二、我会连学字母

  1、出示卡片,齐读,抽读。

  2、齐读题中汉字

  3、教师黑板示范,完成第一组的连线

  4、学生自连二、三、四组。

  5、同桌互相纠正

  三、我会找,学偏旁

  1、板书三点水,走之底,学生自读两个偏旁。

  2、创设情景

  3、出示板贴画。男女比赛找“苹果”。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情景,激发兴趣

  孩子们,你们喜欢当主持人吗?

  二、我会读,学词语

  1、学生自由读,教师强调要求

  2、同桌互读,强调别人读时要认真听

  3、抽学生读,师生评

  三、读读说说,用词语

  1、读句子

  2、说句子

  3、扩句子。

  四、读读背背,积累词语

  1教师读《画鸡》,指导学生看图,简介诗意。

  2、学生读诗。尽量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4、学生背诗。

  5、请背得又快有准的同学说说自己是怎么样背下来的,总结背诵方法。

语文教案 篇3

  一、游戏激趣、复习生字

  ⒈游戏“大转盘”(转盘上写着生字,教师转动转盘,学生开火车读。

  ⒉请把你和生字交朋友的好办法告诉同组的小朋友。

  二、启发思维、朗读感悟。

  1、提出问题:一件坏事是怎么变成好事的?

  2、解决问题:

  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交流。并读出相关的句子。

  1)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

  为什么要加上“仔细地”看了看,可不可以去掉?

  为什么爸爸不直接告诉玲玲画什么?

  你觉得这是一位怎么样的爸爸?

  2)玲玲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

  玲玲想了想,她会想什么?

  她为什么要画小花狗?而不是其它东西?

  “玲玲满意地笑了”说明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想些什么?

  3)爸爸看了,高兴地说:“看到了吧,……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这里的坏事指什么?好事呢?你找到坏事变好事的秘诀了吗?(随学生回答完成板书:动脑筋)

  3、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要求:爸爸的话要读得亲切一些,问句要读出询问的.语气;玲玲的话要读出天真的、幼稚的语气。)

  4、在小组、班级中进行读书评比擂台赛,比一比谁是我们班的金嗓子?然后学生进行评议:谁读的好?好在哪里?还有什么不足?

  5、分角色朗读课文,深化理解。

  三、训练表达,渗透思想

  1、小朋友们看,从课文中我们不难看出,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在爸爸的指点下,她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老师想知道,在你们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充分地说)。

  2、如果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碰到类似课文中这样的事,我们应该怎么办?

  四、做一做:完成课后练习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语文教案 篇4

  · 活动目标:

  · 1、学习喷画的技能,体验喷画方法再现物体形象的乐趣,幼教大班语文教案 《有趣的喷画》。

  · 2、养成干净整洁的习惯。

  · 活动准备:

  · 1、幼儿利用光线做影子游戏。

  · 2、1—4种调好的颜料;每人2只吸管或1把牙刷、一块纱布;擦手布。

  · 活动过程:

  · a)· 出示喷画范例:小象的影子,引起幼儿的学画兴趣,幼儿教案《幼教大班语文教案 《有趣的喷画》》。

  · 老师:画上是什么动物?画的`前面没有光也没有小象,小象的影子怎么会到纸上呢?

  · b) 学习喷画的方法。

  · 先将图画纸铺平,再把自己喜欢的物形卡片放在纸上,然后用吹管蘸色在站上吹(或用刷子蘸色在纱窗上来回刷),将颜色喷在纸上,这样有物形卡片的地方,因为喷不到颜色而不变色,喷完后过一会将物形卡片轻轻拿掉,就留下了物形的影子。

  · 为了使画面更漂亮,可以喷2或3种颜色:喷完一种颜色后,必须等晾干才能喷另一种颜色。

  · c)· 提出要求,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 d) 请幼儿欣赏作品,说一说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引导幼儿从图案排列美观、色彩搭配好、喷色均匀等方面进行欣赏评价)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秋天景色的特点,喜欢秋天。

  3、有收集词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倡导学生自主识字,在生活中识字。读准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的字,用多方式来反馈和巩固。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会认11个生字。

  一、揭示课题。

  炎热的夏天刚刚过去,凉爽的秋天就来到了。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去欣赏秋天的美丽景色。

  二、欣赏图片。

  1、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秋天的图片展示给同学看。

  2、班内欣赏。把收集到的图片用几个词语或一句话介绍给小朋友。

  3、老师结合课文出示几幅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课文中的词语。老师板书。

  三、学习生字。

  1、初读词语。要求读准字音。

  2、再读词语。把自己认识的字读给同学听,要求读得通顺。

  3、三读词语。请同学说说读了这些词语后的感悟。

  4、出示全文,引导认读。

  四、导读课文,引导感悟。

  1、师范读,学生模仿读,读出秋天的美。

  2、指名读,及时进行鼓励指导。

  3、边读边想象,你的眼前展现出了哪些美丽的秋景?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标:1、认读生字2、学习写字。3、积累词语。

  一、巩固练习。

  我会认。

  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

  每组在生字中挑一个生字进行词语接龙比赛。

  例如:层次—次要—要紧—紧张

  我会读。

  用多种方法读课后练习中的词语。

  二、积累词语

  说说你收集到的跟秋天有关的词语,并板书。

  选择描写秋天的词语。

  秋高气爽 烈日炎炎 鸟语花香 泉水丁冬

  秋色宜人 天寒地冻 秋风习习 果实累累 柳绿花红

  出示图片,让学生把与图片相配的.词语卡片贴在相应的位置上,并朗读。

  三、指导写字

  引导观察,发现规律。上下结构的字较多:“宜、实、色、华、谷、金、尽”

  重点讲解:“宜、实、色、华”四个字。

  学生书写,教师指导。

  四、相关练习

  组词

  谷( )( )( )( ) 金( )( )( )( )

  实( )( )( )( ) 丰( )( )( )( )

  填一填

  秋天的景色真美啊,就像一幅多彩的图画。

  盛开的花有:

  成熟的水果有:

  丰收的蔬菜有:

  关于秋天的词语。

  一叶知秋 春种秋收 春兰秋菊 春花秋月 秋色宜人

  秋风过耳 秋风萧瑟 秋雨绵绵 秋收 立秋 中秋节

  板书设计

  识字一

  金秋时节 景色宜人 层林尽染 叠翠流金

  天高云淡 大雁南飞 秋高气爽 山河壮美

  五谷丰登 瓜果飘香 春化秋实 秋收冬藏

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识记基础知识。

  2、熟练朗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重点:学习朗读,感悟课文内容。

  难点:通过学习课文,提高审美观。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事你们已经记的不太清晰了,但始终有些经历和感觉让我们记忆犹新。想一想,哪些事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二、明确目标:

  三、检查预习:

  (1)文学常识:

  萧红、现代女作家选自《呼兰河传》

  (2)字词:谷穗 玩腻了 衣襟 地榇 嘴馋 玫瑰胖圆圆明晃晃毛嘟嘟蓝悠悠

  四、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精选优美段进行朗读

  五、整体感知

  (1)作者在自己童年时代的后花园里欣赏了哪些自然景物?

  (大花园蜂子蝴蝶蜻蜓蚂蚱花果树榆树风雨小白菜草韭菜谷穗黄瓜太阳鸟虫子玉米白云等)

  (2)找出文中描写颜色和动作的词语和句子

  (3)不长的文章中出现了这么多的事物,这本不多见,并且你也不觉得很枯燥乏味,这是因为作者抓住了它们的共同特点来写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呢?请用原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自由

  (4)、祖父和“我”在后园都做了哪些有趣的事?并简单复述。

  (5)、我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你喜欢文中的祖父么?为什么?明确:

  (1)种小白菜

  (2)铲地,重点写“狗尾草”事件

  (3)我在后园吃黄瓜、追蜻蜓、捉蚂蚱、扬水“下雨”。

  (4)我和祖父讨论“樱桃树为什么不结樱桃”,“为什么樱桃树不开花”等问题。

  (5)插花事件。

  祖父:勤劳慈爱、幽默风趣,有一颗童心。

  “我”:天真活泼、顽皮可爱,有一颗自由的心

  六、知识拓展:小的时候,你会有这样调皮的举动吗?

  七、小结:

  作者通过回忆童年时代快乐、自由、温馨、美好的后园生活,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浓浓亲情的眷恋,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与人性美的向往,以及童年的“我”作为一个真正的人的自由和天性。

  八、作业:

  在下列词语中任意选出五个,把它们连接成一段话(不少于50字)。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优秀教案优质教案语文03-07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的教案04-05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 语文优秀教案06-02

《语文乐园》语文教案11-20

《语文乐园》教案08-29

语文优秀教案02-24

语文关怀教案03-04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下册教案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