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抛硬币》教案

时间:2024-01-17 11:59:05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抛硬币》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抛硬币》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抛硬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感受不确定现象,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有些是确定的。

  2、会用“一定”“可能”或“不可能”等词汇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在课堂学习中接触不确定现象,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认识,必须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亲身感受,获得直观的体验。教学时,应重视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从有趣的猜测活动中感受不确定现象。教师应充分地给学生提供猜测、实验、探索、验证的时间,使学生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自己体会事件发生的确定与不确定性。

  三、学生分析

  我校是一所全州闻名的学校,环境优美,师资力量雄厚。教室里配备了电脑,为使用多媒体课件提供了条件,非常有利于低年级的教师创设生动的情境,开展丰富活泼的课堂教学活动。

  学生大部分来自于市区,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教学中我一直培养学生写数学日记,学生能把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了解周围的事物,从数学角度去发现、分析生活。我班学生比较喜欢体育运动,特别是足球,因此,我设计了一个有关足球的活动。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我的手里有一枚硬币,猜猜这枚硬币在我的左手还是右手?

  (学生进行猜测)

  师:有的同学认为在左手,有的同学认为在右手,在这种不能肯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怎么说?

  生:可能在左手,也可能在右手。

  ( 评析 引入比较自然、合理。)

  师:你们瞧,硬币在老师的右手。

  (出示硬币)

  师:硬币有两个面,一个是正面,一个是反面,老师这样一抛(抛硬币),硬币落下后,结果会怎么样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抛硬币的游戏,好吗?

  ( 评析 刚提出问题没让学生进行猜测,就让学生做试验验证,没有引起学生的心理需要。可让学生猜测,再验证。)

  (板书:抛硬币)

  (二)实践验证,探索求知

  1.活动一:抛硬币。

  (请一学生抛硬币,其余学生做记录。)

  (评析这种游戏简单、易操作,应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体验。)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们的记录单,谁愿意告诉我硬币落下后的结果是什么?

  生:硬币落下后,可能是正面朝上,也可能是反面朝上。

  (板书:可能)

  师:就像大家说的那样,硬币落下时可能是正面朝上,也可能是反面朝上,这就是我们数学中的不确定现象。

  (评析此处若能就抛硬币深入展开,引出“不可能”“一定”更好,下面活动太多,没有层次有些杂乱。)

  师:为了表扬大家通过观察、思考发现了新知识,我们再来玩个游戏吧?

  2?活动二:摸球。

  (出示袋子)

  师:这里有1个袋子,我在里面放入3个红球、3个绿球。如果从袋子中任意摸出1个球,摸出的可能是什么颜色的球?请同学们来摸一摸。

  (小组合作摸球:小组长装球,记录员记录,其余同学摸球。)

  (各小组的记录员汇报摸球的情况。)

  师:从摸球游戏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摸到的球,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绿球。

  师:在盒子里能摸到黑球吗?为什么?

  生:不可能摸到黑球,因为我们没有装黑球。

  师:除了不可能摸到黑球,还有什么颜色的球不可能摸到?

  (板书:不可能。)

  师:老师有一种魔法,无论谁从这个袋子里摸出球,我都能猜到摸的球是什么颜色的,你们相信吗?

  生:不信。

  师:谁来摸摸看,注意观察,看谁最先发现老师的秘密。

  (学生摸,老师猜。)

  师:老师怎么猜得这么准?谁发现老师的秘密了?

  生:老师袋子里全是蓝球,所以摸出的一定是蓝球。

  (出示袋子里的球,板书:一定。)

  师:同学们真聪明,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

  生:想。

  师:请这三组的同学分别在袋子里装10个球,让老师不可能摸到红球;这三组的同学请你们也分别装10个球,但是要让老师一摸就摸到红球;这两组的同学请你们也装10个球让老师有可能摸到红球。装之前先商量一下,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最先装好。

  ( 评析 让学生在活动中反馈什么现象是“不可能”“可能”“一定”,有助于学生加强对“确定”“不确定”现象的理解。)

  (三)实践应用

  1?活动一:结合生活经验,分析生活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师:同学们通过抛硬币、摸球游戏发现,生活中有的事是可能发生的,有的事是不可能发生的,还有的事是一定会发生的,现在请同学们帮老师判断一下这几件事是可能、不可能、还是一定会发生的。

  (1)西瓜变桃子。

  (2)我们会长大。

  (3)明天会下雨。

  (4)人要喝水。

  师: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事,你能举出事例吗?

  (学生举例)

  2?活动二:足球比赛。

  (课件播放:红队和蓝队举行了一场足球比赛,比赛中,红队和蓝队各踢进一个球,比分是1比1,整场比赛马上就要结束时,红队得到一个罚点球的机会,准备射门。射门后比赛就结束。)

  师:同学们,比赛马上就结束了,红队能踢进去吗?

  生:可能踢进去,也可能踢不进去,我希望他们能踢进去。

  师:如果红队踢进去了,比赛结果会怎样?

  生:红队一定取胜。

  师:如果红队踢不进去,比赛结果又会怎样?

  生:红队就不可能取得胜利。

  (四)课后小调查

  师:请同学们课后调查一下,在我们生活中还有什么事情是一定发生的,什么事情是可能发生的,什么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把调查的结果记录在你们的数学日记中。

  四、教学反思

  1?把问题情境生活化。

  把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置身于生活问题情境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抛硬币”作为帮助人们作出两难选择时常用的方法在生活中运用很广,因此,从“抛硬币”这一生活现象引入,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和兴趣,使学生产生想弄清“抛硬币”背后存在的数学事实,从而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抛硬币”的探索中。

  2?以“猜想—实践—验证”为活动主线,让学生从亲身实践中体验事件的可能性。

  对数学的认识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教学中安排了抛硬币、摸球等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学生通过猜想—实践— 验证来获得结论。活动中充分地给学生提供猜想、实践、探索、验证的时间,使学生亲身经历对不确定现象的探索过程,获得直观的体验,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

  3?组织游戏,激发兴趣。

  根据我班学生好动、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我安排了一系列富有情趣的游戏,进一步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4?结论要从实践中得出。

  第一次教学时,无论是抛硬币活动还是摸球活动,我都是让学生先猜一猜,再实际地抛一抛、摸一摸。我发现这样一来,结论实际是学生在猜的时候就得出了。因此,第二次教学时,我没有让学生猜,而是让学生直接实践,通过实践得出结论。

  5?活动的要求应由学生自己提出。

  在学生装球教师摸球的这一活动中,如果要求不是由教师提出而是由学生自己相互提出、相互摸球,教师仅作为活动的组织者来进行,效果可能会更好。

  五、案例点评

  本案例设计比较精巧。比如让学生自己装球,使教师摸到的一定是红(或有可能是红)球的活动,使学生在直观的活动中体验客观事件的“不确定性”。

  不足之处是活动较多,没有明显的层次。如在抛硬币时,只是让学生体验了“可能性”,接下来又换了一个活动,让学生进行摸球游戏。若是能就抛硬币深入展开,如提问“硬币可不可能到天上去”“硬币一定会落到地面上吗?”,让学生体验“确定”“不确定”现象,则效果就更好。或就摸球游戏深入展开都可,下面的游戏就可作为巩固练习。

  点评人:束春华(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

【二年级数学上册《抛硬币》教案】相关文章:

抛硬币教学反思05-21

二年级数学《抛硬币》教学反思05-22

抛抛乐教案03-22

抛抛乐小班教案04-23

《抛抛乐》中班教案05-08

抛抛乐教案5篇03-24

抛抛乐教案(5篇)04-26

抛抛乐中班游戏教案04-30

中班体育活动教案:抛抛乐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