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学与问》教案

时间:2024-01-24 18:32:04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六年级语文《学与问》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六年级语文《学与问》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六年级语文《学与问》教案

六年级语文《学与问》教案1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重点: 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教学难点 : 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具准备: 光盘、挂图、录音机。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激发兴趣,设疑

  1、讲述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导入 新课。

  2、揭示课题:18 学与问

  3、提问:学与问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

  钥匙、芳菲、翱翔、强健、哥白尼、五彩缤纷、

  殿堂、好奇、瞬息万变、相辅相成、日新月异

  (2)大致交流词义。

  (3)指名读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第1自然段: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邀请叫别人,拜能者为师。

  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第5自然段: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四、写字指导

  1、指导要点:钥缤瞬辅翱

  2、学生在书上描红。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钥匙 疑团 殿堂 日新月异 好奇 强健 探求 瞬息万变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1、2自然段。

  (1)学生自己读,思考:哥白尼是怎样走上科学探究之路的?

  (2) 理解不懈追求。

  (3) 简介哥白尼及其地动说。

  (4) 结合科学家哥白尼的事例,启发学生谈谈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的含义。

  2、学习第3自然段。

  (1)知名朗读。

  (2)结合上下文,理解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3)提问:我们新一代的小学生面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应该怎么办?

  (4)问:向谁问?

  (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能者为师的理解。

  (6)引读第3自然段。

  3、学习第4自然段。

  (1)过渡: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联系起来,在这方面,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小时候是怎么做的呢?

  (2)自己读第4自然段。

  (3)沈括小时候对什么产生疑问?

  理解古诗意思,知道身阔的'疑问:为什么同是套话,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

  (4)沈括问妈妈,妈妈是怎么回答的?

  (5)后来沈括是怎样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6)从这个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

  4、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讨论:学与问是什么关系?怎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朗读课文,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指名读课问。

  2、指名说说主要内容。

  3、说一说自己搜集的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写下来。

  板书: 18 学与问

  勤学 问思结合 养成习惯

  好问

  教学后记:

六年级语文《学与问》教案2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什么是学问?

  2、学与问之间存在什么样的联系?

  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

  1、请五位同学分小节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由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三、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节

  自由读第一节,完成填空。

  2、学习第二节

  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二节,思考:

  (1)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2)那些词句反映哥白尼好奇、好问?理解:希奇古怪

  (3)指导朗读

  (4)小结:从哥白尼的事例中,你读懂了什么?

  3、学习第四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这一节,完成习题。

  (2)小结:课文列举沈括小时侯的故事,是为了证明什么呢?

  4、学习第三节

  自由朗读第三节,说说读了这一节,你有什么收获。讨论:

  (1)我们所面临的是个怎样的世界?理解: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2)那么我们又该怎么做呢?理解:能者为师

  四、课堂小结

  1、分发“金钥匙”。(有关问的名言)

  2、学习教育家陶行知写的关于好问的两首小诗。

  五、学习生字

  1、同桌互相揣摩,学习生字。

  2、师生交流,学习生字。

  3、描红、反馈。

  以上教学设计是我镇教师优秀课评选一等奖的教学设计。

  教后思考:

  这是一篇议论文,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着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在本节课中,教学第四节和写字时,我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来完成作业;鼓励学生自主识字,互相交流识字方法与写字注意点,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在第三节的教学中,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质疑,使学生感受到了更多的学习乐趣。

  总之,在这一节课中,我努力创造一种师生平等,生生平等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的收获,互相启发,发挥了合力的作用,让每个学生都能最大限都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从而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六年级语文《学与问》教案3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什么是学问?

  2、学与问之间存在什么样的联系?

  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

  1、请五位同学分小节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由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三、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节

  自由读第一节,完成填空。

  2、学习第二节

  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二节,思考:

  (1)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2)那些词句反映哥白尼好奇、好问?理解:希奇古怪

  (3)指导朗读

  (4)小结:从哥白尼的事例中,你读懂了什么?

  3、学习第四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这一节,完成习题。

  (2)小结:课文列举沈括小时侯的故事,是为了证明什么呢?

  4、学习第三节

  自由朗读第三节,说说读了这一节,你有什么收获。讨论:

  (1)我们所面临的是个怎样的世界?理解: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2)那么我们又该怎么做呢?理解:能者为师

  四、课堂小结

  1、分发“金钥匙”。(有关问的名言)

  2、学习教育家陶行知写的关于好问的两首小诗。

  五、学习生字

  1、同桌互相揣摩,学习生字。

  2、师生交流,学习生字。

  3、描红、反馈。

  以上教学设计是我镇教师优秀课评选一等奖的教学设计。

  教后思考:

  这是一篇议论文,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着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在本节课中,教学第四节和写字时,我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来完成作业;鼓励学生自主识字,互相交流识字方法与写字注意点,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在第三节的'教学中,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质疑,使学生感受到了更多的学习乐趣。

  总之,在这一节课中,我努力创造一种师生平等,生生平等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的收获,互相启发,发挥了合力的作用,让每个学生都能最大限都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从而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六年级语文《学与问》教案4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文的5个生字,理解“不懈探求”“相辅相成”等词的意思。解释文中诗句的意思。

  2.比较文章头尾两端观点的异同,理解作者说理的意图。

  3.通过比较引用具体事例的段落,感悟论证的严密性。

  学习方法:

  探究讨论

  温馨提示:

  说理性文章:说明事理的文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议论文。议论文通常在开

  头鲜明地提出观点,然后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结论,发出号召。如以前学过的《说勤奋》《滴水穿石的启示》等文章。

  资料链接:

  1.哥白尼:波兰杰出的天文学家。他从小热爱科学,20多岁去意大利留学,攻读数学、天文学、法律学、哲学和医学,并获得博士学位。他根据丰富的观测资料和细致的计算研究,写出了划时代的.巨著《天体运行论》,创立了“日心说”。

  2.沈括:我国北宋的科学家。他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气象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晚年以平生见闻,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笔记体巨著《梦溪笔谈》。他被西方人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预习导学

  预习要求:

  1.熟读课文,不认识的字获不懂的词通过查字典,在文中注音,把意思写在书上;

  2.思考每一自然段的意思;

  3.在文中划出课后第二题的句子,并把它背下来。

  预习自测:

  1.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兴许(xīng xìng )好奇(hǎo hào)钥匙(yào yuē)大声朗

  2.看拼音写词语。

  qiáng jiàn yí tuán diàn táng wú cǎi bīn fēn rì xīn yuè yì

  ()()()()()

  hào qí āo xiáng tàn qiú shùn xī wàn biàn xiāng fǔ xiāng ché

  ()()()()()

  3.把词语补充完整,在查字典解释所填的字:

  相()相成:不()追求:

  4.理解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1)解释词语:芳菲:人间:

  (2)诗句的意思:

  (3)根据课文内容,组织好语言回答:为什么会形成“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现象?

  作业评价

  课堂助学

  一、预习反馈: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说理性文章——《学与问》。老师发现同学们的预习作业完成得不错,老师来检查一下:

  1.“人间”是相对于哪个词说的?,实际上它的意思就是——

  2.“不懈探求”的意思是——文中是指谁?表现他不懈探求的一段话是——

  “相辅相成”的“辅”意思是——,在文中指谁和谁“相辅相成”?读一读相关的句子——

  二、出示学习任务:

  作为说理性文章,作者往往提出鲜明的的观点,然后通过列举典型事例来证明!课题是“学与问”,同学们有没有信心接受老师的挑战?

  (一)领会观点:

  1.大声诵读课文头尾两端,比一比,这两段说明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2.联系课文2、3、4自然段的内容,思考,这两个观点矛盾吗?为什么?()

  (二)理解论证:

  1.默读课文2~4自然段,分清每段的事例及观点,并用“﹏﹏”划出作者的观点;()

  2.大声读一读这两段说明的道理,思考,作者为什么举这两个例子?()

  3.比较这两段叙事、说理部分的顺序,有什么不同?()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四、学习成果交流:

  (二)领会观点

  1.呈示头尾两段:

  ①谁来说说这两段说明的侧重分别是什么?

  出示1:“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齐读

  老师想到了这样一句:知识是问来的,也是学来的。

  所以作者说——“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②出示2:“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比较:矛盾吗?

  在作者眼里,学与问同等重要,所以说——我们从小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就好比插上了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

  ②齐读:

  A、“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B、我们从小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就好比插上了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

  (三)理解论证

  课文观点搞清楚了,下面的学习就更有意思了?你对论证部分的哪个问题感兴趣?

  1.两位名人的事例说明的观点分别是——

  2。举这两个事例的原因:

  一中一外,两个名人,分别说明了不同的侧重点,说理更加严密!

  3.叙事和说理的顺序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4.由此可见,作者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引经据典,真是论证严密啊!谁来背一背:

  有了问题,可随时随地请教别人。

  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看完

  5。总结全文

  同学们,今天我们从中外名人的身上,知道了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那就是——勤学好问;那学与问是什么关系呢?——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五、课内巩固与拓展

  平时,我们有了问题,不仅可以向父母请教,还可以拜“能者为师”,你觉得还可以向谁请教?请写出自己的观点!(按说理顺序,应该插在课文的哪里?)

  六、课后练习

  1.由“能者为师”,你想到了哪些成语或名言?

  (1)成语:

  (2)名言

  2.选择下面的词语填在括号中:海洋源泉方向盘翅膀

  书是知识的(),力量的(),智慧的(),生活的()。

  3.搜集名人勤学好问的小故事,请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作业评价

  板书

  观点:明确

  23、学与问相辅相成

  论证:严密

六年级语文《学与问》教案5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通过阅读本文,知道问与思的密切关系,养成良好的勤学好问的习惯,做学习的主人.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板书"学问"一词,指名读,你知道什么叫学问吗(生:知识,学识,文化)

  2,板书"学与问",老师在中间加上了一个"与",又是什么意思呢(生:学习与提问)

  3,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文章,叫《学与问》.齐读课题.

  4,介绍文体及写作方法

  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也就是议论文.议论文通常在开头鲜明地提出观点,然后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结论.

  5,那么,本文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又是怎样把这个观点说清楚的呢让我们共同走进第二十三课.

  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在这篇文章里,作者提出了一个怎样的观点讨论:

  出示1:"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齐读

  课文还有一处也说了作者这个观点,请同学们找一找.

  出示2:"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齐读

  2,这两句话一句在开头,起的作用是——总领,一句在结尾起的作用是——总结.两句话又形成的关系是——首尾呼应.

  3,这两句话的.意思用一个四字词语来说就是要——勤学好问.

  板书:勤学好问

  "好"就是"喜欢,喜爱"的意思.齐读词语两遍

  4,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第一,第五小节摆出了勤学好问这个观点,围绕这个观点,课文中间三小节各写了什么(指名朗读回答.)

  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相机理解"不懈探求"懈,松懈.不断探索.

  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要请教别人,拜能者为师.

  相机理解"瞬息万变"指变化速度快."日新月异"指变化大.

  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过渡:这三小节中,写到了两个伟人,一个是哥白尼,一个是沈括,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哥白尼.

  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课件出示图片及人物的生平简介)看,这就是哥白尼.请同学把这段文字读一读,想一想,他给你怎样的印象

  2,同学们,看了刚才的简介,我们知道了哥白尼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什么他会有这么大的成就我们一起来看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讨论.

  (好问.)

  3,你从哪些地方看出他的好问的

  从省略号你想象小哥白尼还会提哪些问题呢

  4,指导朗读.

  5,从哥白尼的事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正如书上所说:(出示句子:"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6,同学们,你们能举出一些名人勤学好问的例子吗(牛顿根据苹果下落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根据水壶的蒸汽发明了蒸汽机)

  7,小结:从哥白尼和同学们刚才所列举的事例上,我们真正认识了"问"在成功道路上的重要性.

  四,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过渡:作者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还列举了北宋时的大科学家沈括的例子,请大家自由读第四段,完成练习.

  出示练习

  (1),这段话中的总起句是( ).

  (2),说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意思.

  (3),( )时期的沈括是个( ),他读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时,产生了一个疑问:()但是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后来他在深山的寺庙里观察思考发现了:原来( ).

  2,交流上述问题.

  过渡:无论是哥白尼生活的世界,还是沈括生活的世界,它们距离我们已经有好长时间了,我们现在面对的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又该怎么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三自然段.

  五,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默读课文,看看哪几个词最能概括我们面对的世界的特点(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2,现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我们有疑惑,我们该怎么做——(教师接读——拜"能者为师")

  3,找一找,书上哪句话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能者为师"的意思.

  出示:"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

  朗读

  理解:什么叫"能者" (确实能给别人启发,给别人帮助的人)

  说明:根据书上的句子解释词语是一种好方法,但有时应稍作修改.

  ③什么叫"能者为师" (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确实能给别人启发,给别人帮助的人,都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

  4,关于这个道理,孔子也说过这样两句话.

  出示:三人行,必有我师.

  不耻下问.

  讲解: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说明应该虚心向别人学习.

  不认为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是耻辱.

  齐读

  5,小结:看来,遇到了问题,我们应该多向人请教,拜能者为师,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

  六,总结拓展:

  1,过渡:课文学到这里,我想同学们一定也懂得我们从小应该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因为(导读)"我们从小应该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2,是的,勤学好问,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更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质,有许多的名人名言也验证了这一点,下面请大家看几则名人名言.(出示名人名言:)

  (1)不学不成,不问不知.——王充

  (2)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 ——清郑燮(xiè)

  (3)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

  (4)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六年级语文《学与问》教案】相关文章:

《学与问》教案03-31

《学与问》教案04-02

学与问教案01-06

《学与问》教案六年级上册02-19

学与问教学反思04-19

学与问教学反思02-04

《学与问》教学反思04-21

六年级上册《学与问》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学与问》教学反思课文02-28

《问小草,问小花》教案09-03

学与问教学反思通用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