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

时间:2024-01-25 16:28:32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1

  教材分析

  《青山不老》是新课标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四组的第四篇课文。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要求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这篇文章语言生动优美,现实和过去相互对照,叙述与描写互相辉映,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子孙后代的可贵精神。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均来自偏僻的山区农村,整体看语文基础比较差,参差不齐,学习主动性不强,大部分胆子较小,不敢勇于回答问题。

  1、学习兴趣与基础。只有少部分人喜欢语文学习,大部分学生不太喜欢语文学习。整体上学生基础不够扎实,两极分化较大。

  2、课堂发言情况。课堂上绝大部分学生回答问题不够主动、积极,还有少部分从不发言。

  3、朗读感悟的基础。大部分学生对课文感悟不深少数基础较好的学生朗读水平还可以,但有很多学生的朗读能力差到令人不敢相信。,朗读水平一般而且积极性不高。

  4、主动学习情况。绝大部分学生主动学习意识不足,预习课文的任务不完成;课堂自主学习效率不是很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认识生字词,理解词语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青山不老的意思,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认读、理解词语的意思达到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围绕学习目标通过阅读引发思考,敢于质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激发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青山不老的真正含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对比图片,导入新课

  1、播放土地沙漠化的课件,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出示青山图,提问:这幅画面又让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3、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观看图片、畅谈感受。

  2、观看图片,畅谈感受。

  3、朗读课题,激发兴趣,进入新课学习。

  通过图片的对比,感受奇迹,激发学习兴趣。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读阅读提示,找出本课要解决的问题,带着问题自学课文:

  (1)这位老人创造了咋样的奇迹?

  (2)这一奇迹是在

  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3)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2、检查自学情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1、在阅读提示的启发下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根据思考问题,勾画答案,批注感受。

  2、交流字词,概括课文内容。

  让学生自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教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三、指导阅读,感受奇迹。

  1、老人创造了咋样的奇迹?重点引导:

  (1)窗外是参天的杨树。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提问:这段描写有什么作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15年啊,绿化了。一台电视机。

  引导学生感知老人所做的事有多么了不起。

  (3)杨树、柳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引导学生切实感受老人所种的树在防风沙及水土流失方面所起的作用。

  2、组织讨论: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这些奇迹的?

  3、组织讨论: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引导学生从老人身上所体现出的精神上去思考作者这样说的含义。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

  2.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

  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沙尘暴时风沙肆虐,如果我们不能及时治理就会导致更大的灾难。《青山不老》这篇课文就向我们讲述了一位老人将荒山变成青山的故事。

  二、初步感知,朗读课文

  1.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

  2.通读课文,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

  3.思考下列问题:

  (1)这片土地上都有些什么景色?

  (2)这片土地在美改造之前是什么样子?改造之后又是什么样子?

  (3)老人为什么绿化这片山地,如果不绿化行不行?

  (4)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后果会怎样?

  4.提出不懂的问题。

  5.全班汇报,检查学习情况

  三、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老人既然这么辛苦为什么不去城里的女儿家享福?

  2.为什么老人说“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3.“青山是不会老的。”你是如何看待这句话的?

  四、写一写

  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五、作业

  1.会写本课的4个生字

  2.写一写你对青山的感受。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通过深入阅读,学生能比较准确、全面地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写出读文后的感受,联系他们认识课文的实际,体会作者的感受。

  二、教学重难点 :

  使学生能比较准确、全面地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解语言背后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时间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展示:我国晋西北地区的图片与青葱临海的画面,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让学生畅所欲言。

  师:今天我们就去了解一个和他有关的奇迹。

  (三)预习探究

  1 检查预习

  (1)检查课前学生主动积累词句等情况.

  (2)指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指名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 合作交流

  (1)请同学们浏览课文,回忆你在预习时自学到了哪些字词,选择一个你最想让大家积累的介绍给我们。

  (要讲清楚、讲正确;还要讲清自己积累的方法和为什么要积累。)

  (2)师:对于这篇文章来说,仅说出老人 创造绿洲,就完整了吗?还缺点儿什么吗?看来把主要内容概括清楚、全面,还需要我们深入阅读啊。”

  (3)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做一做简要批注。

  (4)交流批注。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总结出什么情况?什么奇迹?概括出板书:自然环境恶劣 生活条件艰苦 造福于人。

  (5)看,我们深入阅读后,对于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不是又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同桌两个人再相互说说主要内容。指名说。

  (6)阅读记叙文时尽管我们都要抓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去概括主要内容,但我们还要注重事件存在的特殊性。

  3 品读感悟:引导学生写出读文后的感受,联系他们认识课文的实际,体会作者的感受:

  (1)作者说青山是不会老的,读过课文后,你又有什么感受呢?我们也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吧。学生写感受 。

  (2)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教师总结出学生可以从课文的主要内容上、老人的精神品格方面,以及老人的精神是永存的三个角度去写感受。

  (3)是呀,连绵的青山代代常绿;老人无私奉献、造福后代的精神也必将永存![板书红字:精神永存] 让我们回到课文中,找出作者的感受,画下来,再读一读吧。指名朗读。

  (4)师小结:“作者的感受写得含蓄,富有哲理,让我们学到了虽然表达同样的意思,还可以用这样的语言、这样的句式来表达,特别是他在结尾用了一句更加含蓄凝练的话,概括出了他结识老人后的感受,那就是——“青山是不会老的。”

  四 拓展延伸

  1. 简介课文中的真实人物,以情感人,引起师生共鸣。

  五 课后小练笔

  请以“我的拯救行动”为题,写一篇小作文,写一写自己做过的或想做的在环保方面的有意义的事情。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阅读提示 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创造的;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根据提示, 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 初读 课文。 熟悉课文内容,然后默读自悟 。我请学生根据提示充分默读,在读中思考,在读中解决问题。 接着请学生先来交流“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学生都找到 有关的自然段:“ ……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为什么说这是个奇迹呢?”把学生引入“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创造的`”的交流。通过一个个的数字的列举,学生不难理解这是个奇迹。 最后理解“青山是不会老的”,这是本文的中心, 先请学生说说老汉改造山林的作用 ,理解“另一种东西”,通过“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的表层意思和内在含义,体会到这“另一种东西”是——老人与环境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最后自然便理解“青山是不会老去”的含义了。

  本课教学再结尾又加入了故事中的真人真事,让学生不禁能够增长知识,加深对课文更深入的理解,更能使本课的中心思想更加明确。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4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

  1.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以及现在绿风荡漾的青山图片,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谈话:上一课中,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3、 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⑴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⑵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2.小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了解课文大意。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指导阅读,感受“奇迹”

  1.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问题,勾画答案,批注感受。

  2.学生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①“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②“15年啊,绿化了的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引导学生想象,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

  ③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些到了这一奇迹?学生自读课文一至五自然段。

  3.讨论: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

  ①“大环境”──险恶。

  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学生用文中语句回答,或者用自己的话。

  (如有条件可用课件补充介绍晋西北的地理、经济、西伯利亚大风、沙尘暴等资料。)

  ②“小环境”──艰苦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艰苦?

  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3.交流: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①引导: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了──引读“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与日月同辉了”,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引读并出示“青山是不会老的”。

  ②指导:“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老农能和山水共存,像日月一样永放光辉吗?联系上下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小结: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

  ③总结: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生齐读)青山是不会老的!

  四、再读全文,积累拓展

  1.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段。

  ① 阅读,勾画。

  ② 同桌交流。

  ③ 大声诵读。

  2.交流读后感受。

  引导:你想对老农说什么?还想对别的什么人说点什么吗?

  板书设计:

  青山不老

  大环境──险恶

  创造奇迹

  小环境──艰苦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5

  一、教材解读

  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课文先描写了院子外面绿意浓浓的山林景观,展示了一幅改造山林、美化家园的喜人画卷,喻示老人绿化山林、改造山沟所取得的成绩;接着作者从两方面补充介绍了山林改造的背景状况:通过山沟的大环境(即自然条件)的恶劣险峻,来衬托改造山林的艰难困苦;通过老农生活条件的简陋艰辛,突出老农植树造林的难度之大、态度之坚决;通过村干部的补充介绍、老农的陪同参观,展现了老人植树造林、绿化家园、造福后代的成绩;最后以作者自身的`心灵感触提升全文,点出文章的中心意旨。

  课文语言简练、生动,借助比喻、拟人等表现方式,将山沟里绿树成荫、枝繁叶茂、错落有致的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展示的还有老农为创造这片绿洲所付出的千辛万苦,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了老农的勇敢和所创造的巨大生态价值。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三、教学准备:

  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初探课文,认识老人

  1、猜字激趣。

  出示“老”字。这个字的意思大家都知道吧,谁来说说看。

  《说文解字》中也是这样解释的:“七十曰老,言须发变白”,告诉了我们“老”的本义。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揭题读题。

  2、自学课文。

  认真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3、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语。

  (2)选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默读课文,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老人确实年岁大了、老了?

  预设交流点:

  (1)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人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板书:离世)

  (2)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板书:过世)

  (3)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板书:81岁)

  (4)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板书:再也出不来了)

  二、再读课文,感受青山之美,环境之恶

  1、正是这样的一位古稀老人,在年迈之时却创造了一个奇迹,再读课文,找找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

  预设交流点:

  (1)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课件展示林海,这段话中有两个“全”,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导读这段话。

  (2)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点拨:一亩约667平方米,普通教室一般50平方米,你能想象老人种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

  (3)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点拨:你觉得这是一些怎样的树?它们的作用是什么?你能用课文中的话来说吗?

  2、体验绿洲所处环境的险恶。

  (1)这样的一片绿洲在祖国大地上随处可处见,能称之为是“了不起的奇迹”吗?

  (2)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你从哪儿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①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用课件介绍晋西北的地理、经济,西伯利亚大风、干旱、霜冰、沙尘暴。

  ②结合注释理解“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的意思。

  (3)在一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老人15年如一日地上山植树造林,创造出这座青山,这确实是“了不起的奇迹”啊!

  三、深究课文,领悟“青山不老”

  1、默读课文思考并讨论,一位平凡的山野老农,放弃与女儿欢聚、颐养天年的幸福,每日耕耘在荒山野岭中,是什么在支撑着他选择青山作为生命的归宿呢?

  2、集体交流。

  出示“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老农怎样实现自己的价值?“另一种东西”是什么呢?

  小结:是老人执著地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啊!这种东西不会随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老人的年迈、离开而消失。它将永远根植在我们心中,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只要老人的精神不老,这青山会老吗?

  (1)以“青山是不会老的”写一段自己的感想。

  (2)交流练笔内容。

  (3)总结课文:有了老人精神熏陶下的人们对青山的呵护,我们的青山怎么会老呢?它将越来越茂盛,越来越广阔的遍布祖国大地,万古长青。

  四、积累拓展

  1、赏读课文,摘抄自己欣赏的词语、句子、段落。

  2、阅读相关文章。

【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相关文章:

青山不老语文教案04-02

青山不老教案04-03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4-04

人教版语文上册教案06-15

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07-16

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04-04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04-07

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课教案02-02

六年级语文上册《我的舞台》教案11-21

六年级上册语文《京剧趣谈》教案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