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2-03 09:04:56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集锦(6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集锦(6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学习目标:

  1、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3、读后拓展,模仿创编。

  4、选择背诵喜爱的一个小节。

  二、教学方法:

  1、读中感知诗的意思,读中感悟诗的情感。

  2、品词析句,体会“浓浓的乡情和深深的母爱”。

  3、运用“导学案”“独学、对学、群学”“小组合作探究、课堂展示激励”“当堂检测、拓展延伸”的学习方式来完成学习目标。

  三、教学步骤:

  1、揭示课题,出示目标(1分钟)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现代诗《斗笠》,本节课我们的学习任务是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能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后拓展,模仿创编,选择背诵喜爱的一个小节。

  2、检查预习,反馈情况(4分钟)

  师:上节课我们进行了预习,下面请小组以对子的形式检查预习情况,并把检查结果填到表格中。

  (学生检查,教师巡视)

  3、小组合作,完成任务(10分钟)

  师:同学们预习得很好,接下来运用独学、对学、群学的方式解决导学案中的疑难问题,完成之后,请组长来领取任务。

  任务一:你认为哪些词句最能表达出深深的母爱,浓浓的乡情?为什么?请你有感情地朗读。(1-3小节)

  任务二:你认为哪些词句最能表达出深深的母爱,浓浓的乡情?为什么?请你有感情地朗读。(4-5小节)

  任务三:放声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任务四:放声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任务五:背诵你喜欢的一个小节。

  任务六:仿写喜欢的小节。

  孩子,戴上这顶斗笠吧,

  (组长领取任务后,小组分工合作,准备展示)

  期待你们精彩的表现,开始吧!

  4、全班展示,评价拓展(20分钟)

  (品析词句的'小组根据需要,展示的同时相机板书)

  师:刚才,不论是同学们声情并茂地朗读、绘声绘色地品析,还是充满稚气的仿写,我都感到了那份深深的母爱,浓浓的乡情。是啊,母爱是一生相伴的盈盈笑语,母爱是漂泊天涯的缕缕思念,母爱是儿女成长的殷殷期盼。所以,不论我们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还有一位每时每刻都牵挂我们的母亲。

  俗话说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敢挑战课堂检测吗?

  5、课堂检测,巩固新知(5分钟)

  (1)小组pk诵读诗歌(两组内相同号pk),结束后把检测评价写到黑板上。

  (2)机动环节:学生点评(1-2名学生)

  师:第( )小组的同学用团结和智慧夺取了本节课的冠军,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向他们表示祝贺!

语文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指导练习第1至4题。

  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词语。

  2、懂得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得具体些,能正确填写“的、地、得“。

  3、能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教学过程:

  一、指导练习第1题。

  1、自由拼读,作好答题准备。

  2、指几名中下生拼读。

  3、指名在小黑板上正确填写相应的词语。

  二、指导练习第2题。

  1、读题目明确练习要求。

  2、指名读第(1)组两个句子,比较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3、指名中等生读第(2)组两个句子,比较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4、指名读填写后的两个句子,注意把填写的词语读出重音。

  三、指导练习第3题。

  1、谈话导入。

  2、自学准备。

  3、指名在小黑板上填写,然后逐题讨论。

  4、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几个句子读一读,想一想,体会“的、地、得”的用法。

  四、指导练习第4题。

  1、这两个句子分别在哪两篇课文中出现过?

  2、自学准备。

  填上适当的词语。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句子,句子中几个“多么”要读出重音。

  五、完成《作业本》第1至4题。

  课后分析: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指导练习第5、6、7题。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省略号的用法。

  2、能把表示反问的句子改写成表示肯定的.句子。

  3、能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教学过程:

  一、指导练习第5题。

  1、找出本单元课文中有省略号的句子,读一读说说它们的用法。

  2、逐句读读,体会句子意思,说说省略号的用法。

  3、仿照例句,写几个有省略号的句子。

  二、指导练习第6题。

  1、读例句,明确练习要求。

  (1)指名读例句,说说句子的意思。

  (2)比较上下两个句子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3)指名读一读这两个句子,要求读出不同的语气。

  2、指名优等生改写第(1)句,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3、指名中等生改写第(2)句,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三、指导练习第7题。

  1、读题,明确练习要求。

  2、自学短文,读后讨论:短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题目中的“我们”指谁?这两个贫苦农民的孩子要求当红军时的心情怎样?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短文。重点指导两个孩子的话。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选择一个课外读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同时认真听其他同学讲名人故事,交流读后感想。

  2、写一篇习作,介绍自己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3、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

  4、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

  5、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课前准备】

  收集自己准备讲的名人故事中涉及的名人图片、名人像,讲名人故事时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讲名人故事

  一、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结识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等许多名人,课外大家也在读名人故事、寻找名人资料,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二、分组举行

  1、调整座位,各小组围坐在一起。

  2、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所画的名人像或图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

  3、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

  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也可以补充;讲完后评选本组故事大王1~2名。

  4、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

  三、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教师颁奖。

  2、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大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大王给全班同学讲?

  挑选一、二名故事大王讲故事。

  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

  四、畅谈感想

  1、听了组内同学讲的名人故事、故事大王讲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可以谈谈对名人行为、品格的评价,可以联系自身和现实情况发表感想。

  2、学生畅谈感想。

  3、一位位名人是一座座丰碑,他们的崇高思想与品格就像一座座灯塔,让我们将他们的形象永远铭记在心中,从他们身上获得力量,学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第二课时

  习作 指导

  一、交代任务

  学了这组课文,我们结识了好几位名人,他们或关爱自然,或平易近人,或善于思考,或诚实守信,一个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我们大家也有许多熟悉的`人,在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写的事,这次我们就来学着写一写。

  二、选材构思

  1、你最熟悉的人有哪些?哪一个留给你较好的印象?概括介绍一下,口头填写下表。

  人 物该人物给自己的印象李四光 遇事爱思考,善于提出问题。宋庆龄 诚实守信,答应别人的事坚决做到。

  2、该人怎么会留给你这样的印象的?他身上有什么值得写的事?

  引导学生围绕给自己留下较好印象的人展开回忆,提示要介绍值得写的事──值得宣传介绍的、值得他人学习的事。

  3、我们就来把这件事写下来。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把以下几个要点考虑一下,把事情想清楚:

  事情发生的时间 事情发生的地点 事情中的主要人物 事情的起因 事情的经过 事情的结果

  三、动笔起草

  1、下面就请大家动笔打草稿,把自己熟悉的人身上值得写的事写下来,注意着重写清楚该人在这件事中的举动、表现。

  2、学生动笔写草稿,教师巡视。

  四、修改誊写

  1、大家邀请有代表性的一、二位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

  2、师生共同评议。

  3、针对已发现的问题修改自己的习作。

  4、誊写习作。提示格式及书写字迹要求。

  5、写完后找机会把自己写的文章读给描写的那个人听,请他评评写得怎样。

  第三课时

  习作 讲评

  一、读文猜人

  1、教师挑选几篇以同学为介绍对象的优秀习作,请作者隐去习作中同学名字,向大家朗读,全班同学猜一猜写的是谁。

  对被同学猜出了,且公认为描写准确的小作者加以表彰。

  2、议一议,为什么该同学没说出名字而我们也能猜出习作写的是谁?

  3、请作者介绍为什么能把同学介绍得如此准确、生动?

  引导学生明确,要了解一个人平时要多关注他,做个有心人;写作时要用心回忆。

  二、再读欣赏

  1、请以其他人物为写作对象的优秀习作作者朗读习作。

  大家听后议议评评。

  2、教师朗读其他同学习作中的一些精彩句段。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1、轻轻读读本题中的三个句子,相互比较,这些句子有何异同。

  2、出示抄有本题内容的小黑板或实物投影仪显示,学生交流发现:

  ⑴ 指名读句子。

  ⑵ 学生交流发现,教师引导总结:

  这三句句子都是写人物说的话的,句子中加引号的部分都是引用人物说的原话。在引用人物原话时,通常要交代说话者是谁,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语气等,这部分内容的位置可以有所不同,可以放在引用的人物话语的前边,可以放在后边,也可以放在中间。

  3、齐读句子、体会。

  4、到学过的课文中再找找相应的例子,并说明属于哪一类形式。

  〖日程月累〗

  一、读读背背

  1、我们读了不少的名人故事,了解了名人崇高的品格,生动的事迹,而名人们说过的一些话也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多积累一些名人名言,时常回味一下,可以使自己获得启迪,从中汲取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些。

  2、请各人轻声读书上提供的名人名言,把其中的生字拼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3、指名朗读交流。教师相机正音指导。

  4、想想这些名言的意思,并且试着放声读出感情。

  5、指名再读,师生评价。

  6、齐读巩固。

  7、交流各自课前收集的名人名言,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二、我会填

  〖成语故事〗

  1、我们汉语中有很多成语都是从历史故事演变来的,一个成语背后包含着一个故事,了解这样的一些故事会使你获得知识,获得教益。今天就来学一个成语故事──《闻鸡起舞》。

  2、各自轻声读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借助注音认真拼读,把故事读通顺。

  3、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正音正句。

  4、各自再读。

  5、同桌间试讲。把故事讲给同桌听,相互学习、指正。

  6、了解了这个故事,以后我们一看到闻鸡起舞这个成语就会想到听到鸡叫就起床练武习艺的祖逖、刘琨。以后说话写作,你想表示珍惜时间、发奋努力这个意思时,就可以用上闻鸡起舞这个成语。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认识本课生字、词语,能结合图文认识词语。

  2、过程与方法:

  (1)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结合图片、动画,体验学习的快乐;

  (3)通过形象的图片让学生更好认识生字词,通过游戏发展学生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祖国哺育我们成长,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热情;

  (2)渗透环境保护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激发情感,有感情的诵读课文;

  (2)看懂图文,结合图理解字词,体会诗的第二句所包含的意思。

  教法、学法:

  感情朗读法、质疑法。

  教学思路:

  《家》是一篇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的课文,纵观整篇课文,它又是一篇十分简单的儿童诗,共六行十二句,但真正要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则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课在设计上体现宽松和谐的氛围,体现“读的进输的出”。“读的进”即让学生结合平时的观察,激情生趣,读得出自己的感受。在教学中让学生当爱心小使者,去寻扎,发现画面中的“家”,然后让他们来当小老师。这样的设计是构建在学生的年龄特点上的,通过形象的图片让他们更好地认识生字词,通过活泼有趣的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同时让他们铭记自己的`发现。“输的出”即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因此,在教学中,设计了让学生当小诗人,自己创作小诗歌两个相对来说比较有难度的环节,旨在让学生在创造中提高表达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设计全解: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气氛

  1、老师今天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几张照片,想看吗?(分四组)

  2、小朋友,你们想知道这是哪儿?这都是谁吗?(这就是老师的家,老师家里有八口人,他们是老师的爸爸、妈妈、哥哥、嫂子、小侄子还有我爱人和可爱的小女儿)看!照片上我们笑得多开心呀!欢迎小朋友们有空来我家玩儿。

  3、小朋友,能告诉老师,你们的家是什么样的吗?(欣赏几组家的图片,课件1、2、3)

  4、老师小结:家是一个让人感到温暖和快乐的地方。(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家”的一首小诗)

  5、老师领读课题:家jia (拼音)

  二、初读感知

  1、学生借助拼音拼读课文。(课件4)

  2、指生朗读反馈。

  3、听读课文。要求:认真听,轻轻的跟老师读,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4、尝试模仿联系朗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

  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2、逐句学习课文。

  (1)第一行:老师范读(出示课件)

  学生思考:为什么说蓝天是白云的家呢?

  小朋友再想一想,蓝天还可以是谁的家呢?

  (蓝天)是( )的家。

  (2)第二行:男生读(出示课件)

  思考:你知道了什么?为什么说树林是小鸟的家呢?

  请开动小脑筋想一想,树林还可以是谁的家?

  (3)第三行:女生读(出示课件)

  思考:你听明白了什么?为什么说小河是鱼儿的家呢?

  请再想一想,小河还可以是谁的家?

  (4)第四行:指小组读(出示课件)

  思考:你又知道了什么?为什么说泥土是种子的家呢?

  请再想一想,泥土还可以是谁的家?

  (5)请同学们看黑板:齐读前四句诗。

  (6)小朋友,我们的祖国孕育了万物,我们的祖国就像大花园,我们就像祖国大花园里的花朵,祖国大花园里有温暖的阳光,有清新的雨露,有肥沃的土壤,我们就生活在祖国这块土地上。所以祖国就是我们的家。(齐读最后一句)

  思考:为什么说祖国是我们的花朵呢?

  老师小结:没有祖国的哺育和培养,我们就不可能健康地成长,就没有美好的未来。

  (7)再朗读小诗。

  (8)听歌《娃哈哈》。

  四、拓展联系

  1、找家:

  2、做一名小诗人:学完了课文,我想小朋友也一定能创造一首小诗,

  填一填:

  ( )是( )的家。( )是( )的家。

语文教案 篇5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

  2、创设情境,树立生活中学习语文的观念,能细心观察,主动认字。

  3、巩固复习学过的.形近字,并力求书写美观、工整。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四、教学过程:

  (一)、我会认

  1、谈话导入,出示“木”,小朋友认识它吗?

  2、出示转盘,认读转盘上的字。

  3、开火车认读。

  4、小组交流:这8个字里藏着一个秘密,你发现了吗?

  5、全班交流,为什么这些字中都有个“木”字那?

  6、做游戏“玩转盘,猜字谜”,学生边拍手边说。

  7、你还知道哪些字是“木”旁?

  (二)、我会读

  1、激趣导入,出示“我会读”。

  2、小男孩在读什么?你会读吗?你是怎么会读的?

  3、引导学生观察,标牌大都挂在大门边或大门上。

  4、出示六幅图,分发给各个小组,小组合作,从八个标牌中选择合适的贴在图上。

  5、小组交流。

  6、小组派代表上台领读标牌上的文字。

  7、全班齐读。

  (三)、扩展活动

  1、识字比赛。

  (1)小组内交流,把自己平时从生活中积累的汉字,收集在一张卡上,和同学们交流。

  (2)小组间交流。

  (3)老师抽查、奖励。

  2、引导发现识字方法。

  (1)小朋友会认这么多的字,能不能说一说这些字你是怎么知道的?

  (2)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

  (四)、情境表演

  现在我们在大街上,一位同学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怎么做呢?

  五、作业布置:回家积累自己还不认识的字。

  六、板书设计: 把学生说的字写在黑板上。

  七、课后反思:

语文教案 篇6

  一、课文导入,简介作者,解释文题。

  古人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句千古名言,一语道破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真谛。它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有用之才。反之,如果不进行学习,不接受教育,哪怕你是一个天才,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变成一个庸才。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伤仲永〉〉里的主人公方仲永,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证。

  出示简介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宇介甫,晚号半山。世称王荆公,唐宋八大家之一。(以前学过他的诗,谁能背诵一首)

  文题含义:伤:哀伤,叹惜。为仲永的遭遇而感伤、惋惜。王安石为什么要对方仲永哀伤、叹惜呢?同学们认真学习了课文自然就会明白。

  二、出示学习目标(学生看一分钟)

  1、读熟课文,读准字音,读准文言语句的停顿。

  2、积累文言词汇,在理解的基础上翻译课文。

  3、领会文中蕴含的道理。

  三、初读课文

  (一)出示初读要求:(三分钟后比比谁读得熟读得好)

  1、 根据注释,读准字音。

  2、 注意读准句中的停顿。

  3、 反复朗读,把课文读熟练。

  (二)指名读,根据情况板书纠正重点字的读音。

  隶:谒:扳:称: 泯: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的教案04-05

语文优秀教案优质教案语文03-07

《语文乐园》语文教案11-20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 语文优秀教案06-02

语文燕子教案11-19

语文《掌声》教案11-19

语文穷人教案11-23

语文下册教案12-14

语文赵州桥教案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