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2-11 08:17:44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范例6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范例6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读读记记,读读写写,巩固对本单元生字词的认识,自主积累词语。

  2、温习、回顾《酸枣情》的倒叙手法,让学生初步感知倒叙写法的作用。

  3、通过“咬文嚼字”了解人们对月亮的不同称谓,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调查研究,了解更多的有关月亮的知识。

  4、自主阅读短文《走月亮》,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引导学生体会浓浓的亲情。

  5、开展一次介绍中秋节的语文生活,让学生《难忘的中秋节》为题进行习作练习,要求写出活动的经过,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

  巩固积累词语;掌握理清文章条理的方法。

  教学难点:

  习作,围绕一个主题把内容写具体、写生动。

  教学课时:4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词语超市。

  ⑴、“读一读,记一记”

  1、出示词语:

  2、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字都是本单元要求认识的生字,读音都很容易读错。

  3、自我检查掌握程度,用横线标出你不太确定读音的词语。

  4、指名说自己不太确定读音的词语,同学帮助正音。(将错误频率较高的字注上拼音反复识记。)

  5、你还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⑵、“读一读,写一写”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2、纠正错误读音。

  3、听写词语。对照书本检查,将不会默写的生字在课桌上书空。

  二、金钥匙。

  1、出示内容:

  2、指名读。

  3、引导理解倒叙写法的作用。

  4、思考:这片钥匙有什么作用?你还读过或看过倒叙守法的运用吗?(鼓励孩子们联想到电视剧或其他书籍中的倒叙手法。)

  三、咬文嚼字。

  1、自由读文。

  2、指名说:人们对月亮有什么不同的称谓。

  3、古诗赏析: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其中把月亮的称谓是什么?

  4、拓展:通过图书馆、网络等途径,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月亮还有什么其它的美称。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述本单元课文的主要内容,归纳本单元教材的主题。

  ——享受亲情

  二、自主阅读。

  1、播放柔和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自由阅读短文《走月亮》,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说一说:读文后,你们的眼前浮现出哪些画面?

  画面一:

  一轮皎洁的明月高挂在空中,柔和的月光照亮了一个依山傍水的小村庄。

  画面二:

  一个和妈妈手牵手伴着月光在村子里散步的小男孩。

  3、质疑:“我”和妈妈伴着虫鸣、鸟飞以及果园那边飘来的果香走月亮。“我”和妈妈都去了哪些地方呢?

  再读短文。

  4、集体反馈。

  5、哪些句子体现了“我”和妈妈之间的浓浓的亲情,请找出来,反复朗读

  6、读一读阅读提示,品悟文法。

  三、小结。

  第三、四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中秋节到了,中秋节的情景你一定爱记忆犹新吧。

  2、谈谈有史以来你印象最深的一个中秋节。

  二、口语交际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可以说一说自己最难忘的.一个中秋节,要求说出过中秋节的过程;可以背诵于中秋节有关的古诗词;可以将有关中秋节的传说故事;还可以介绍当地的一些过中秋节的风俗人情。

  2、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听后可以质疑,并请求主人解疑。

  二、习作。

  1、同学们都说得很精彩,但是如果把你们刚才说的都写在一篇作文里,你们觉得怎么样呢?

  (杂乱无章、没有中心、没有重点)

  2、习作要求:

  ①自行选择描写的对象,可以口语交际的经过,也可以写有关中秋节的某个侧面。

  ②如果是记叙一个难忘的中秋节,不仅要写出活动的经过,还要进行适当的场面描写,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③写事情的时候,也要写到人,通过人们的言行、表情写出他们在节日里的心情、感受。

  ④可以先和同学交流一下,互相启发,然后再写。

  3、学生作文。

  4、指导修改。

  5、誊写在作文本上。


语文教案 篇2

  一、 教材分析

  本练习共有7道题。主要让学和辨别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形近字和意思相近的词,以此来巩固生字新词,还让学生巩固否定说法换成肯定说法,用好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第7题是根据据本单元训练重点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材料而设计的。

  二、教学目标

  1. 能注意辨别平舌音和翘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

  2. 会比较形近,并用形近字组成词语。

  3. 能正确选用近义词,用好反义词。

  4. 能将否定说法换成肯定说法,注意分句内容间的因果关系,用好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5. 知道短文是按事物的几个主面安排材料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第7题。

  教学难点:第6题。

  四、教学准备小黑析若干块。

  五、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 能辨别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给形近字组词,正确选用近义和反义词,完成第1-4题。

  2. 能把否定说法换成肯定说法,完成第5题。

  (二) 教学过程

  1. 指导完成第1题。

  (1) 读题,审题。

  (2) 自由读,读准这8个音节。

  (3) 指名一对一对地读,读准确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并正音。

  (4) 独立完成音节、生字的`接连。

  (5) 指名一对一对地读词,并正音。

  2. 指导独立完成第2题。

  (1) 学生独立完成组词练习。

  (2) 以馈时说一说哪些地方容易写错或混淆?

  (3) 订正。

  3. 指导完成第3题。

  (1) 自由讨论这三组近义词使用时如何区分?

  (2) 交流,归纳:纯洁与整洁,都有洁净的意见,但使用的对象不同。纯洁一般形容思想、心情、感情,整洁一般用来形容场所、场地。战斗与战役的意思都是打仗,但使用范围大小。战役是一定时间内,一系列战斗的总和。范围大。温暖与温和都含有暖和的意思,但词义的着重点不同,温暖侧重于暖,温和侧重于和,常用来形容态度、脾气等。

  (3) 填空并反馈,矫正,说明为什么这样填?

  4. 指导完成等4题。

  (1) 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 学生独立完成填写反义词。

  (3) 交流、反馈、订正。

  5. 指导完成第5题。

  (1) 审题并读懂例句的改法,即把否定说法改成肯定说法,一般把否定说法句中的没有就没有改成肯定说法的有了才有或有了才会(才能)

  (2) 学生独立完成改写任务。

  (3) 交流反馈并订正,注意句子是否通顺,有没有漏词理解或改变了句义。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的11个生字,掌握课文出现的新词语,理解“威风凛凛、优哉游哉、衰老、炯炯有神、浴血搏杀”;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最后一头战象在死前的变化及它所做的事情。

  3.继续练习快速阅读课文,从课文中的一些具体描写中,体会村民对战象的友好、战象对村民的深厚感情和对逝去的战友的深切怀念,感受人与动物之间以及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掌握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从课文的相关语句体会人们与战象以及战象对战友之间的深厚感情。

  教学准备:

  1.了解作者相关知识,写作背景,对战象有一定了解;

  2.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大象的相关资料,可以搜集其他关于大象及人与动物的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能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交流对大象的了解

  1.孩子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一篇关于大象的课文吗?(《与象共舞》)谁来说说大象都可以为人们做些什么呢?(生自由发言)

  2.是啊,大象可真是人们的好朋友,可以为人们做这么多事情,但是,你听说过大象还能帮助人们战斗吗?这样的大象叫战象(板书:战象),今天咱们一起认识一头经历过战斗洗礼的最后一头战象(补充完课题:最后一头战象)。

  3.齐读课题,简要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沈石溪被称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这篇文章写的是他在1969年到云南插队时亲身经历的事情。

  4.再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文章都写了些什么吗?(如:为什么只有最后一头战象?最后一头战象怎么来的?最后一头战象怎么样了?写了最后一头战象的哪些事情?)孩子们刚才很会思考,提出了这些很有价值的问题,现在就自己去找答案吧。

  [评:不仅引导学生弄清了“战象”的意思,还针对课题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速读课文,了解大意

  1.快速阅读全文,思考刚才的提问,可在书上进行勾画。

  2.学生阅读后解决简单的问题。

  3.指名说一说课文写了战象的那些事情。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成为:英雄垂老──重披战甲──重临旧地──自掘坟墓。

  [评: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在教学时注意把握时间,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训练,因为是预习过,教师要教方法,不要逐字逐句地读,要快速把握段落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理解字词,扫除障碍

  1.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或者你喜欢的语句,也可以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2.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词或句子(如:浴血搏杀、泣不成声……嘎羧为什么不搬东西,整天优哉游哉的?)

  3.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4.自己阅读感悟后,小组再合作研读:交流感受特别深的地方,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准备汇报自主合作。

  作业设计:

  1.继续朗读课文。

  2.抄写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语文教案 篇4

  复习要求:

  1、准确认读识字4、5、6三课的生字,较熟练的掌握“虫、田、天、牛、沙、贝、风、浪、渔泉、乐、厅、林、阴、车、交”这些生字的音形义,能按笔顺正确、端正、整洁的书写。进一步掌握笔画“提、竖提、横撇弯勾”。

  2、正确、流利、有韵味的诵读识字4、5、6三课的韵文,理解文中的词语,能结合韵文看图说几句话。

  3、练习用“有……有……有……还有……”说一句话,读背练习中“读读背背”的内容。

  复习重点、难点:

  重点是复习这一单元的生字。

  字音难点泉(介母是ü);风、林、阴、厅(前、后鼻音);辨别“虫”与“从”

  同音字辨别:听与厅、月与乐、鱼与渔。

  复习准备

  生字卡、投影

  复习时间

  一课时

  复习过程

  一、导入

  揭示本课复习内容。

  二、复习韵文及插图

  1、读识字4,看图说一说图上画了什么?

  2、读识字5,看图说一说图上画了什么?

  3、读识字6,看图说一说图上画了什么?

  三、复习本单元生字

  1、翻到生字表,自由认读并口头组词。

  2、同座互读互纠。

  3、教师检查:

  字音

  1)抽读词语:采集、昆虫、田野、螳螂、蚂蚁、蟋蟀、沙滩、贝壳、脚丫、海鸥、港湾、晚霞、雕塑、草坪、林阴道、大厦、轿车

  2)选择正确的读音:

  草坪(pín píng )雕塑(sù shù)昆虫(cóng chóng )

  天牛(liú niú)音乐厅(tīn tīng)风浪(fēn fēng)

  林音道(yīn yīng)

  3)说说这三个音节的介母分别是什么

  quan jiao shuai

  4)看生字表,在这三课生字中找出整体认读音节抄下来(ye yu yue yin)

  字形

  1)写出下列笔画

  tí( ) héngpiěwāngōu( ) shùtí( )

  2)比一比再组词

  虫( )全( )听( )鱼( )月( )车( )风( )

  从( )泉( )厅( )渔( )乐( )东( )分( )

  3)复习字的笔顺

  翻到106页自读字的笔顺并用手指在手心上写。提问指名说这几个字的.笔顺:牛、车、田

  4)读一读再听写

  天牛 水田 虫子 毛毛虫 水牛 风浪 沙子 渔火 大厅 火车 公交车 山泉 林阴

  5)选字填空

  ( )民们在海里捕( )[鱼 渔]

  大明湖里( )是( )水。[全 泉]

  四、复习练习4

  1、练习用“有……有……有……还有……”说一句话。

  停车场里的车真多呀!有 ,有 ,有 ,有 ,还有 。

  我喜欢吃的蔬菜有 ,有 ,有 ,还有 。

  2、读背成语和古诗。

  3、抄写109页上的音节词,要求写端正写匀称,不要漏加声调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设想】

  初读课文,提出要求,学生根据提示要求,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新词读音,读通课文,扫除语言障碍,为第二课时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

  一、实物导入新课。

  出示纸船和风筝。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齐读课题(相机指导:“筝”单独出现时读一声,和“风”交朋友时读轻声。)

  二、初读课文,识读生字。

  1、出示“自学指导”,学生自由读文。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11个。)

  (2)检查识字情况。(多种方式认读,评价正音,适时补充多音字“扎”。)

  (3)检查生字词。

  A、用“加一加”的方法问答“扎、抓”。

  B、指名用换一换的方法识记“漂”。

  C、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抓、扎”,找出这两个字的共同点:都有提手旁,与手有关,举出几个提手旁的字。

  D、老师猜字谜:“才转身就被弓箭射中。”(张)小结:识字方法多种多样,只要是最方便自己记忆的,就是最好的。

  (4)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词语“风筝”“松鼠”“抓住”“愿意”等词语。

  3、学生再次读文,比比谁先把课文读流利。

  三、品读感悟。

  1、(1)学习第1自然段:

  ①文中的主人公是谁?松鼠和小熊的家到底在哪儿?指名回答。

  ②松鼠和小熊离得这么远却成了好朋友,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2)同桌合作初读2—6自然段

  ①“纸船是谁送给谁的?风筝呢?”指导学生把句子说完整。

  ②齐读:纸船漂哇漂,漂到了小熊家门口。风筝乘着风,飘哇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

  A、比较:“漂”和“飘”。引导学生说出两个字的偏旁不同,意思不同;对应练习两个字的句子,补充多音字“漂”并口头组词。

  B、去掉句中的“漂哇漂”和“飘哇飘”,与原句进行对比读,引导学生体会句子的生动形象性。

  C、引导加动作读句子。

  2、精读第3、第5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说说小熊为什么乐坏了?

  (2)小熊也想送给好朋友礼物!想送什么呢?齐读:他想了想,就扎了一只风筝。风筝乘着风,飘哇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

  (3)松鼠也收到了礼物,它是什么表现?

  齐读:松鼠一把抓住风筝的线一看,也乐坏了。风筝上挂着一个草莓,风筝的翅膀上写着:“祝你幸福!”

  (4)小熊收到了纸船,松鼠收到了风筝,他们心情怎样?

  ①出示图片和相应课文内容:从哪个词可以体会到他们的心情?(乐坏了)

  ②追问:“乐坏了”还可以怎么说?松鼠和小熊为什么这么高兴呢?(生答)

  ③假如你是松鼠或小熊,收到了朋友的礼物和祝福,心情怎么样?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

  (5)情境创设:纸船和风筝让小熊和松鼠成了好朋友,他们生活得多快乐呀!可是有一天,他们俩为了一点儿小事吵了一架,结果——忧伤音乐响起,师感情范读: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

  假如你是松鼠,假如你是小熊,和好朋友吵架了,你是什么心情?(自由发言)

  (6)松鼠和小熊到底怎样了?<同桌合作学习>

  3、同桌合作学习7—11自然段

  边读边想:

  小熊、松鼠吵架后的心情怎样?(难过、后悔)

  他们是怎么想的`?(想和好,想念以前快乐的日子)

  他们是怎么做的?(用横线画出小熊想和好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松鼠想和好的句子。)

  结果怎样?(和好)

  小松鼠写的纸条得到了回应吗?师生一起读最后一自然段。

  启发想象:当小熊看到一只只纸船向他漂来时会有何举动?

  四、学写生字。

  看田字格里的7个生字,找出你认为最不好写的一个生字,仔细观察,描红,稍后交流。

  (一)生自学生字,师巡视指导。

  (二)集体交流。

  预设:

  生1:“祝”字,它是左右结构的。师强调“祝”的偏旁是示字旁。

  生2:“纸”字,右边很容易多写一点。

  (三)再次练写,出示FLASH链接生字的笔画>学生伸出小手一起书空。

  1、学生在课本田字格里写字。

  2、指名学生上台板书,师纠正写字姿势。

  3、一分钟后师生评议。

  (投影展示学生的书写并评价,教师提供记忆方法。)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出示幻灯片完成练习:

  1、纸船又漂流在水上,风筝又飘荡在山顶,松鼠和小熊还会在纸船和风筝上写些什么?(自由发言,随机进行激励性评价。)

  2、请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自己的友谊曾经出现裂痕的事情,并引导学生说出正确做法。

  老师总结,出示:(用一颗真诚、宽容的心去对待朋友,你就会拥有更多的幸福和快乐)师领读。

  起立跟唱歌曲《好朋友》,结束新课。

语文教案 篇6

  一、我的发现

  这一项安排了两组汉字,每组的前一个字都是学过的熟字,后一个字都是要学习的生字,而后一个字都是前一个字表示读音的部分。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辨一辨,从中发现规律──利用形声字声旁识字的方法。在我会读中应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巩固,记住生字。在我会写中引导学生写出带有木、月、艹、宀偏旁的字,从中加以巩固和运用识字方法。

  〖过程建议

  1、我会认:

  ⑴学生看拼音读字、读词,在词语中认读生字。

  ⑵辩字形,让学生自己去找出每组中两个字的异同。

  ⑶组词语,区别每组两个字的意思。

  ⑷书中的学习小伙伴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生字的呢?你能帮她告诉大家吗?(形声字声旁识字的方法或熟字减一减的方法。)

  ⑸出示我会认中生字,读准字音。重点指导:翘舌音支,后鼻韵龙。

  ⑹扩词练习。引导学生采取多种方式扩词。

  ⑺改变语境,在不同语境中巩固生字。

  出示下列词语,学生认读:

  交朋友

  交通

  支招

  一支笔

  九龙坡

  龙头

  巨龙

  龙舟

  利益

  有利

  平凡

  利用

  要求

  请求

  凡人

  凡是

  2、我会写:

  ⑴

  出示四组字引导学生认读。

  ⑵

  引导学生发现每组字的相同点。回忆一下部首木字旁、月字旁、草字头代表的意思。

  ⑶

  书中的学习小伙伴还能写出几个这样的字,你也能吗?

  木字旁:树、林、枝、枫、样、杨、梅、柳

  月字旁:明、肚、脸、胆、腿、脚、脑

  草字头:草、花、蓝、苗、苹、苦、荷

  宝盖头:宝、它、安、完、家、定

  二、日积月累

  这部分是由我会读和读读背背组成。我会读是本组教材中所学生字的复现,帮助学生加以巩固。读读背背是一首表现秋天丰收景象的儿歌,与我会读共同起到促进学生对语言积累的作用。

  〖过程建议

  1、我会读:

  ⑴

  学生分小组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后全班进行读词训练。

  ⑵

  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造句。

  ⑶

  交流词语的记忆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找出记住词语的好方法,全班交流,互相促进。

  2、读读背背:

  ⑴

  教师示范读。

  ⑵

  轻声读儿歌,不认识的字,看看音节多读几遍。

  ⑶

  引导学生品读,比一比谁读得有味道。

  ①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儿歌。

  ②

  拓展:

  将收集的'秋天的儿歌读给同学听或自己写一写儿歌展示给同学。

  (朗读时需注意:轻声:庄稼、高粱、葡萄;一声:黄澄澄、红彤彤)。

  三、口语交际

  这次口语交际是进行秋游的前期准备,主要是讨论去哪,要做些什么,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做事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培养学生创造力。激发学生想说的热情,能说清自己的计划和理由,并能用商量的口吻与别人交流。在交际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取长补短的好品质。

  〖交际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搜集的有关景点或秋游路线的资料。

  〖组织过程

  1、创设情境、走进秋天:

  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出秋天的美丽景色。教师启发谈话:同学们,秋妈妈已来到了我们身边,给我们带来美景,带来丰收,带来乐趣。我们在这样美好的季节里去秋游那有多好呀!可不知道去什么地方,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2、小组汇报,组内讨论:

  引导学生出示自己课前搜集的有关景点或秋游的路线资料,结合资料向小组的伙伴说说自己的打算,其他人要进行评价。

  小组讨论谁的计划好,达成共识,进行补充完善本组的秋游计划。

  3、全班交流,统一计划:

  各组陈述本组的计划和理由,进行评价,引导学生用商量的语气进行讨论,集中大家的意见,确定秋天计划。

  4、讨论具体事宜:

  引导学生讨论秋天的前期准备工作和秋游的分工。

  5、总结评议,提出建议:

  教师总结秋天的计划研究情况,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建议。

  四、展示台

  这次展示台是在本组教学开始就引导学生平时进行动手、动脑,创作关于秋天的作品,积累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的内容是学生自制的书签、贺卡、图画、诗歌等都是有关秋天的,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成果的平台,可让学生尽情享受学习的快乐。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我眼中的秋天活动:布置一个展示角或课上展出并交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自我表现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