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2-16 08:07:09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学习通过叙述事件、描写人物,表现人物特征、抒发感情的.写作方法,理解文中的六个要素。

  2.体会师生间的深挚感情,培养这种感情。

  教学设想

  本文忆写儿时关于蔡老师的七件事,对应地描写蔡老师和儿时作者自身,叙事和写人当中都深融感情,表现出蔡老师的温柔善教和热爱学生,抒发了作者热爱、思念蔡老师的情怀,表现了师生间的深挚感情。颇为生动,具有感染力量,并在行文当中自然地表明、写出了六个要素。教学本文,引导学生从分析回忆笔法、叙述事件、描写人物的表现力量当中,体会蔡老师的温柔善教和热爱学生,体会作者对蔡 老师的热爱的和思念,体会师生间的深挚感情,理解六个要素在文中的表明、写出。把理解六个要素统一于分析文章的过程当中。

  本课安排两个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回忆笔法的表明时间、地点、人物,略写五个事件的表现力量。

  教学过程

  1.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学好语文。

  简要肯定上学期学习语文的正确态度和所获进步;指出二册课文侧重记叙,具体生动,具有吸引力量;鼓励在新学期继续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依据语文的特征学习语文,依据文章的特征阅读、分析文章,培养读写听说的能力,掌握语文这个学习和工作的基本工具,并在思想情操上受到积极的熏陶和感染。

  2.由开始教学第一单无,引出《我的老师》(板书课题)。

  3.简单指出:本文是作家魏巍写的怀念儿时老师的文章,虽系节选,却相对完整,可以视为一篇文章。

  4.要求学生参看注释阅读课文,理解词义、句意、全文大意。

  5.引导学生辨析字的形、音、义。

  即和既:即,右偏旁从“卩”,念jí,当就、就是讲,常组词为即使、即便、即将、立即等。既,右偏旁从“”,念jì,当已经讲,常组词语为既然、既是、既而、既往不咎等。

  孤、弧和狐:孤,左偏旁从“孑”,念gū,当单独一个、幼年丧父讲,常组词为孤单、孤寂、孤僻、孤子(旧时幼年丧父之人的自称)等。弧,左偏旁从“弓”,念hú,指圆周的任意一段,常组词为弧变、弧光等。狐,左偏旁从“犭”,念hú,当狐狸讲,常组词语为狐狸、狐疑、狐媚,狐假虎威等。

  卷和券:卷,下部从“X”,念juǎn,指把东西弯转裹成圆筒形、裹成圆筒形的东西,还用作成卷东西的量词,常组词语为卷铺盖、铺盖卷儿、一卷报纸等;念juàn,指书本、考试写答案的薄本子或单页纸、机关分类保存的文件,还是古代书的量词(相当于“本”),常组词语为试卷、卷宗、手不释卷、读万卷书等。券,下部从“刀”,念quàn,指票据或作为凭证的纸片,常组词为入场券、公债券等。

  蜜和蜜:蜜,下部从“虫”,念mì,当蜂蜜、甜美讲,常组词为蜜蜂、甜蜜、蜜饯等。密,下部从“山”,念mì,指事物之间距离近、事物部分之间空隙小,常组词为稠密、细密、亲密、秘密等。

  6.指定学生二人朗读课文(前一人读至“都急于模仿”)。

  要求读音准确,缓急得当。

  7.引导学生理清结构层次。

  怎样划分本文的结构层次?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本文可分三个部分。第1段为开头部分,末段为结尾部分,中间段落为忆写往事的主体部分。主体部分还可以“都急于模仿”为界,分为两层。

  如有学生把1、2两段合并为开头部分,理解为由现在的思念女教师,引出后文忆写往事,在肯定这样理解也有道理以后,指出:主体部分中还再次写出“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读诗的音调”、“今天想来”等等语句,表达了现在的思念,故应把第2段归入主体部分。

  (2)引导学生分析开头部分。

  开头部分表明了什么?在文章中起着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开头部分这句话中:“我小学时候”,表明了忆写的事件发生的时间;“女教师蔡芸芝先生”,既表明了忆写的人物,也表明了未出写出地点的事件都发生在课内或课外的学校当中;“最使我难忘的”,表达了对女教师的`思念之情,自然地引起了回忆。这句话表明时间、地点、人物,饱含感情地引起了关于女教师的往事的回忆(板书:引起回忆 饱含感情)。

  (3)引导学生分析主体部分。

  ①主体部分的第1段属于什么写法?写出了什么?在这一部分中起着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这一段属于概括写法,写出女教师那时才“十八九岁”,和她的“温柔”性格、“美丽”容貌;起着统领后文忆写的事件的作用。

  ② 文中一共忆写了关于女教师的几个事件?略写几个事件?详写几个事件?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一共忆写了关于女教师的七个事件。略写前五个事件,详写后两个事件。

  ③ 首先略写出什么事件?怎样写出这个事件?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首先略写出女教师假装发怒,像要打“我”(板书:略写老师假装发怒)。先总括写出“她从来不打骂我们”,表明老师的温柔,然后写出事件。从事件中可以看出,由于幼年作者的淘气,老师扬起了教鞭;但那教鞭“好像要落下来”,而且在“我用石板一迎”,作出了有些失礼的反应时,却“轻轻地敲在石板上”,结果是“大伙笑了她也笑了”。这样用“好像”形容“要落下来”的教鞭,用“轻轻地”形容教鞭“敲在石板边上”,并且写出学生们和教师都“笑了”的结果,形象地表现出老师哪里是真的要打淘了气的学生,不过是假装发怒,以资警诫罢了。老师的深深热爱学生(板书:深爱学生),学生在老师面前的无拘无束,师生间的亲密融洽,都在这几笔描写之中表现出来了。幼年的作者“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调皮、机灵的儿童理解老师的爱,当然更爱他的老师,作者今日忆写这件往事,更是充满了思念老师的深情。

  ④ 接着略写出什么事件?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接着略写出女教师教“我们”练跳舞(板书:老师教练跳舞)。“教我们跳舞”,已经表现出老师善于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把我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更表现了老师对自己的喜爱(板书:喜爱自己),和课外生活趣味十足的情景。

  ⑤ 接着略写出什么事件?怎样写出这个事件?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接着略写出女教师引导“我们”观察蜜蜂(板书:老师引观蜜蜂)。先总括写出“在假日里,她把我们带到她的家里和女朋友的家里”,表明老师和学生的亲密关系,和利用假日引导学生观察事物,丰富知识,然后写出事件。老师特地引导学生观察辛勤酿蜜的蜜蜂,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也寓有教育的意义,表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多方教导(板书:多方教导)。幼年作者从这里“认识了蜂王,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这往事至今犹萦心中,既是由于蜂蜜之甜在嘴上,更是由于老师引导观察蜜蜂自己得吃蜂蜜之甜在心上。

  ⑥ 接着略写出什么事件?怎样写出这个事件?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接着略写出女教师教“我们”读诗(板书:老师教导读诗)。先总括写出她“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表明老师善于读诗、教诗,善于教学(板书:善于教学)。然后具体写出老师当年教过“我们”的诗句,表现出老师教诗效果的良好和自己所得印象之深。最后写出“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不但“接近”,而且“爱好”,表明老师深深影响了作者从事文学事业的人生道路。

  ⑦ 接着略写出什么事件?侧重写师生的哪个方面?和前写四个事件具有什么样的关系?产生着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接着略写出“我们”模仿老师的写字(板书:学生模仿师字),侧重写学生方面,和前写的四个事件具有因果的关系。“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接近呢”,反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意思,承上四个事件,表明老师深得学生的“喜欢”和“接近”,然后写出事件。“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喜欢和接近。“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铅笔的姿势都急于模枋”,“默默地”,神情专注地看着老师写字,“都急于模仿”,不只模仿老师写字的姿势,更在模仿老师的书写字体;表现出老师深深影响了学生,学生深深喜爱老师(板书:喜爱老师)。

  8.指定学生一人朗读分析过的课文。

  要求缓急得当,读出深挚感情。

  布置作业

  进一步体会分析过的课文;预习后文,准备下节课进行分析。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详写两个事件的表现力量,回忆笔法的具体运用。

  教学过程

  课前重抄上节课的板书。

  1.由上节课分析过的略写的五个事件,引到分析详写的两个事件(板书:详写)。

  2.引导学生分析详写的第一个事件。

  (1)每一个写的是什么事件?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写的是老师排除学生们和“我”的纠纷(板书:老师排除纠纷)。

  (2)是按什么步骤写出这个事件的?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是按引起回忆、忆写事件、结住回忆的步骤写出这个事件的。忆写事件,先写起因,再写结过和结果。

  (3)怎样引起回忆?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先说“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那件小事,再用“但回想起来”一转,表明那件小事“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从而表明了事情虽小却深深打动过幼年作者的心,至今还时萦心中,充满感情地引起了回忆。

  (4)写事件起因表明了幼年作者什么样的处境?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事件起因是“我”的在军阀部队里的父亲“好几年没有回来”,母亲和“我”都非常“牵挂”他,担心他的“死活”,母亲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在理解每个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能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训练点:

  背诵并默写古诗《示儿》,进一步感悟理解古诗的方法。

  (三)德育渗透点:

  体会两位伟大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美育渗透点:

  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味美、意境美。

  二、学法引导:

  (一)教法:创设情景,以读促讲。

  (二)学法:自学讨论,合作探究。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是什么。

  (二)难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并通过重点词语的品析及反复吟诵来体会。

  2.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三)解决办法:加强朗读,以读促理解,以读促感悟。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畅谈陆游。

  1.(出示课件,激情导入)同学们,700多年前,85岁的诗人陆游重病在床,想到金兵蹂躏中原,想到山河依然破碎,在即将离开人世之际,给儿子留下了一份特别的遗嘱——一首诗《示儿》。这首诗千百年来感染、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它。

  2.同学们,关于陆游你知道些什么呢?(课件出示陆游简介,看后引导学生交流汇报。)

  3.小结:关于陆游,我们的确有太多的话要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陆游,倾听他感人的心声,感悟她伟大的人格。(课件出示全诗,齐读诗题目,指明说题目意思。)

  (二)、研读《示儿》,感悟诗境。

  1、学生自由读诗句。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齐读。初步体会诗人悲凉心境。

  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理解诗的前两句。

  (1)借助文中注释,自由朗读理解诗的前两句,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2),引导学生说一说诗句的意思,并找出诗人悲伤的原因。(板书:悲不见九州同)

  (3)体验感情。

  作者渴望“九州同”,那么金兵入侵前“九州同”是怎样的景象呢?(多媒体出示《清明上河图》,教师描述画面)但是,这一切的一切,自从金兵攻破了城门的那一刻起,就不复存在了。陆游在世时看到的九州是与此截然不同的景象。他看到的九州是什么样的景象呢?(学生想象说话。)

  师小结:山河破碎、城市萧条、金兵肆虐,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就是陆游看到的啊——一个被侵略者糟蹋的满目疮痍的九州!(多媒体出示资料:介绍南宋和北宋的国土面积对比及遭受战乱的惨况)

  4、指导朗读。

  此情此景,作者怎能不“悲”呢?诗人一辈子都在期盼祖国的统一,如今,他马上就要走到生命的尽头了,但他心中还有那么多的遗憾,还有那么多未完成的心愿,那你在朗读的`时候,应带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来读呢?(指导学生朗读)

  5、根据以上学法,自学诗的后两句。

  (1)导入:(出示课件)出示诗人临终绝笔图,引导学生看图并展开想象:此时的陆游会对儿子说些什么?(教师要适时引导,让学生更好的进入意境。)

  (2)回忆总结前两句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诗的后两句。

  (3)汇报交流。

  (3)通过同学们的讨论交流,我们可以看出,临终之际的陆游内心的情感不仅仅是一种深深的“悲”,还有一种更强烈的感情蕴涵在里面,是什么?(板书:盼北定中原日)

  同学们,你可知道陆游盼望祖国统一,盼了多长时间?65年啊,诗人盼了65年,780个月啊,23739个日日夜夜啊!这是多么漫长的等待,这是多么揪心的期盼!(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4)小结:同学们,陆游临终作诗,不说别的家常话,而只诉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对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只叮咛他们在家祭的时候一定要把收复失地的消息告诉他,从中你体会到什么?(板书:爱国)

  三、创设情境,升华感情。

  1创设情景(点击进入课件):假如你就是陆游的儿子,看到躺到病榻上生命垂危的父亲,听到父亲发自肺腑的叮咛,你会对父亲说些什么呢?

  2让学生放飞想象,展开讨论并指名说一说。

  3、总结:假如陆游能听到你们的发言,他一定会感到欣慰的。同学们,国富民强,匹夫有责。我们应该像诗人陆游那样胸有祖国,报效祖国,让我们再次诵读他的压卷之作——《示儿》。(师再次给学生配乐朗读。)

  四、课外拓展。

  1、陆游还写了许多的爱国诗词,今天老师给你们推荐两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一)》(课件展示),请同学们自由读读。

  2、今天老师还向你们推荐一些有关古诗文的网站,那里有丰富的资源,同学们可以尽情地去共享吧!(课件揭示网站)(下课)

  3、根据你对本节课的学习,放飞想象,对该诗进行扩写。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连贯地朗读课文。

  2、认识绿线格和田字格中的15个生字,写好田字格中的5个左右结构的字。

  3、初步感受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4、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课本插图的幻灯片,14个生字的卡片,音乐伴奏带。

  一、设疑导入

  1、逐一出示课文题目上的两幅图画,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画的是谁?他们正在干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蚂蚁蝈蝈

  2、调动学生已有经验。你们见过蚂蚁和蝈蝈吗?谁愿意谈一谈?学生交流后,教师引导:蚂蚁和蝈蝈的名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谁发现了,告诉小朋友。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昆虫

  3、设疑。教师指着两幅图画问:蚂蚁和蝈蝈都是非常好玩的昆虫,为什么会这样呢?

  【①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像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开课即让学生观察图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同时也顺应了教材编写者的意图,让学生一接触课文就产生疑问,产生急于读书的愿望。②理解就是使新事物和已有经验建立联系。阅读也是这样。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的蚂蚁和蝈蝈,不但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能渗透要抓住事物的突出特点来写的思想。③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应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让学生观察蚂蚁和蝈蝈名字的共同特点,知道他们都是昆虫,所以都有一个虫字旁,即学习了"昆虫"这个名词,又渗透了汉字的造字规律。】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①不认识的字划下来,读读拼音;②读不通的句子反复读两遍。

  2、同桌交流划住的生字,看是否把字音读准了。

  3、同桌互读课文,看是否有读错的字音。读错的当即指出,读对了再往下读。

  4、强化认读生字。可采用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或多媒体出示生字的方法指名认读15个生字,不认识的字要让学生到课文中找出所在的句子,反复读,并让学生交流记住该字的方法。

  5、全班交流:课文讲的是什么?

  【①一年级学生进入第二学期,已有了一定的独立识字和阅读能力,教师应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学生字,学生在自学生字的过程中,识字能力才会提高。让学生划住生字,交流用什么办法记住生字,是教给他们学习生字的方法,形成习惯,受益无穷。②读完课文想一想讲的是什么,这种良好的阅读方法和习惯从一年级就要培养。所以让学生谈主要内容,要求不可太高。】

  三、再读课文

  指名逐段读课文。要注意四点:①纠正读错的字音;②指导读破的句子;③指导学生读文章要看标点符号;④读完每段后要想一想这一段讲的是什么。

  各段应注意的.具体问题有:

  第一段:①粮食的"食"读轻声;②"有的……有的……"句子中间有逗号读时应有停顿。

  第三段:①"起来"都读轻声;②第二句较长,要指导学生体会在哪儿停顿好。

  【①指名读的目的是发现问题,并进行有效的指导,教师的耳朵一定要灵,指导后要伴有足够时间的练习;②段意的概括要求不可太高,答案强求一致。】

  四、学写生字

  1、指导书写。①出示米字旁让学生认,并出示"米"字让学生观察和米字旁的不同。教师范写米字旁。②指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五个左右结构的字,看清各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③教师指名交流"汗"的两横、"呼"的一竖的笔画变化,必要时可做范写。

  2、学生独立试写,写完后一定要和田字格中的相比较,然后重写。教师巡回指导,必要时要在黑板上范写。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小女孩勤劳、诚实、淳朴的美德,并受到感染。

  3、画出文中描写小女孩儿神态、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并体会这些语句在表达人物性格特点上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小女孩勤劳、诚实、淳朴的美德,并受到感染。

  2、画出文中描写小女孩儿神态、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并体会这些语句在表达人物性格特点上的作用。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今天我们学习第18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想一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字词

  吆喝 狗吠 鲫鱼 拨浪鼓 千丝万缕 青山绿水

  (1)读轻声,注意区分“拨”“拔”这组形近字。

  (2)能再说出含有“千”和“万”的词语吗?

  (3)青山绿水这是什么样的画面,想想怎么读?这样的描写环境的词语还能说出来吗

  3、抓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说说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读课文,分段

  读课文,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小女孩为“我”送鱼的经过?试着给课文分段。

  四、读课文,初步了解小女孩的品行

  1、让我们走进姐弟俩,读课文,想想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我们要想深入了解一个人,要抓住人物的什么?就用这个方法我们进一步了解小女孩。

  五、自学、小组合作学习文章第二段

  1、默读画出描写小女孩外貌、言行的句子。

  2、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感受。

  六、全班交流

  1、当小女孩发现钱给错的时候是什么心情?同桌分角色读出小女孩的心情。

  2、从中你感受到这是一位怎样的孩子?让我们再来感受小女孩的诚实。师生分角色读课文。

  3、出示小黑板(句子):

  我看着她沾着泥点的手,撩起橘红色衣襟,取出腰间的一个布包打开它,又分拣布包中的大小纸票,心里有些过意不去.

  (1) 读这句话与书中有什么不同吗?

  (2) 你觉得的哪句话好,为什么?

  出示:

  我看着她沾着泥点的手,撩起橘红色衣襟,取出(紧紧埋在)腰间的一个布包,(十分复杂)地打开它,又(十分复杂)地分拣布包中的大小纸票,心里有些过意不去.

  (1)括号中的这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2)小女孩的家境不富裕,而且很在乎钱,如果换别人看到多给了钱也许会怎么做?

  (3)小女孩是个怎样的孩子?带着你对她的赞叹再读这句话。

  4、看着小女孩用一把葱对我补偿,此时我什么也说不出来,我在想什么?七、学习第三段

  1、小女孩的诚实、朴实使我感动,令我无法忘记她。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我一直想念着小女孩?

  2、读出我的失望。

  出示小黑板:

  但那些船上没有一点红。

  3、我想念小女孩,我还想念什么?

  4、学完文章,你此时有什么感受?说一说。

  八、作业布置。

  1、抄写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写一写你学习完这篇课文后的感受。

  3、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18*月下桨声

  问购、照顾

  我 姐弟

  还钱、送葱

  认识感动

  诚实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蒲公英》(苏教版第五册)是一篇寓言故事,通过蒲公英种子所作的不同选择的不同结果,告诫人们,在选择人选生道路的时候,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应该听从前辈的指导,脚踏实地地做人,这样才不至于浪费自己的一生。全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小降落伞们随风飘荡;第二自然段写太阳公公对他们的亲切嘱咐,第三自然段写种子们的不同选择,第四自然段写种子们的不同结局。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做任何事都必须实事求是,脚踏是地,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教学重点:

  1、会用“嘱咐”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感悟出故事所蕴涵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咱们一起学习了蒲公英,还学习课文中的一些生字词,现在,我们一起读读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这些词你们还认识吗?指名读词。

  2、看了这几个词,就会想到课文第一自然段中蒲公英的可爱样子。(花托 绒球 降落伞)

  我们打开书,读一读书就知道了。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多可爱的小种子啊,这些小种子要去哪里?想不想做一做小种子,去旅行。

  二、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导入:小种子飞起来了,你是其中的哪一颗呢?别急,太阳公公有话说,看看,他想和大家说什么?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

  师:有些小朋友读了明白了,有些还没明白,再读一读,这次,可以轻轻地读,看着屏幕,或者看着书。

  2、师:这回读明白了吧,谁先来说。你把太阳公公的话又重复说了一遍,谁能把他的话说得简单点。

  师:长话短说,也是一个本事,谁能说得更简单。

  3.谁知道沙漠是什么样。指名说,一起看看图。

  师:沙漠在太阳的照耀下闪着金光,所以太阳公公说,沙漠是?

  师:那太阳公公说湖泊是什么样子的?

  师:什么时候的湖才是银花朵朵的。

  师:一起看图。(阳光照耀下的湖面闪着银花)

  师:太阳公公让小种子不要去表面上金光闪闪的地方,也不要去银花朵朵所的地方,要去哪?

  师:是不是所有的小种子都明白了太阳公公的话?

  师:谁来当当太阳公公,对小种子说。我们来看看哪个词表示说?

  师:看看这两个字有没有共同点。为什么?

  师:还有什么特点,师范写。

  3、谁来嘱咐一下。

  这个不太像太阳公公,像太阳姐姐。想想,平时谁嘱咐过你。

  师:听了爸爸妈妈的嘱咐,你觉得心里怎么样?

  师:是啊,这凝聚着他们的关心,太阳公公就像我们的爸爸妈妈,所以他说话的语气应该是怎样的?现在,谁来做一回太阳公公,来嘱咐嘱咐。

  4、语气亲切多了,字字句句都凝聚着太阳公公的关心,还有哪位太阳公公嘱咐得还要亲切。自己练一练。

  学生上台学学太阳公公嘱咐嘱咐。

  师:小种子们听明白了吗?谁来回答太阳公公。

  师:还不够放心。

  师:再大声点。

  师:小种子们,我们一块来大声地回答。生齐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不过,有两颗小种可不是这样想的,他们是怎么想的呢,自己读读第三小节,呆会老师请小朋友来演一演。生自读。

  2、要演好,先要读懂。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第一颗小种子,自己读一读,看看能不能读到它的心里。生自读。

  师:小种子心里在想什么呢,指名读。

  师:为什么它认为那里一定有宝贝呢?小种子看到了金光闪闪的沙漠,它会想什么?

  师:也许他看到了什么?

  师:所以他说什么?谁来做做小种子?

  师:怪不得小种子这么开心。另一颗种子呢?

  学生自读。师:他读出来了吗?谁来给他提提建议。

  师:你想到了什么欢乐。

  师:它可能会想,它可以不停地跳跃,多开心啊。我们一起读一读。

  生齐读。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可是这两颗小种子,有没有发财,有没有得到欢乐呢?读读课文的最后一节就知道了。生自读。

  2、谁来读读。师:这两颗种子为什么会死的'呢?

  师:可是当初谁嘱咐过它们。

  师:谁来读读太阳公公嘱咐的话?生读。

  师:这金光闪闪只是沙漠的表面,这银花朵朵只是湖泊的表面,所以,他们看到了……?师:多么可怜的小种子啊,自己练读。

  师:泥土中的蒲公英种子长得怎么样呢?生读。

  3、什么叫竞相开放。他们在比什么?

  师:在金灿灿的阳光下,蒲公英的种子争着开放,把大地装点得特别美丽。我们一起读读。

  师:为什么它们长得特别好。

  4、还记得太阳公公的话吗?谁来读一读,只有――

  师:太阳公公的嘱咐是多么有道理啊,听了太阳公公的话,两颗小种子长得这么好。

  五、拓展

  当又一个秋天来临时,小蒲公英种子又要离开妈妈去旅行了,他们会怎么和妈妈告别呢?

  六、指名复述课文

  说说复述课文的要求,在指名说。

  七、作业

  像这样被表面现象所迷惑的故事还很多,请同学们看看《兔子采蘑菇》图再编成故事说一说。

  板书设计:

  蒲公英

  落在沙漠 干x

  落在湖泊 第二年春天 淹死

  落在泥土 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