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2-17 08:04:03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6篇(热)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6篇(热)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撬、甫、侦”三个字的字音,理解“侦探、离奇、璀璨夺目”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学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节意,并能用连贯的话来介绍巴特洛甫的破案经过。

  3、了解案件的离奇之处和巴特洛甫的破案过程,赞叹巴特洛甫高明的破案手法。

  一、揭示课题,整体感知:

  zhēn

  1、(出示:侦探)指名一生读词

  2、你知道侦探是干什么的吗?

  3、那些能根据蛛丝马迹破案的人就叫做侦探。

  fǔ

  4、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一位大侦探。(出示:巴特洛甫)

  (指名一人读——开火车读——齐读)

  5、他今天要破的是一个钻石案。(板书:钻石案)这是一颗怎样的钻石?谁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介绍?

  媒体出示:中世纪出土的皇冠上的特大宝石

  6、(中世纪颜色泛红)中世纪是什么时候?书上有个注释:(媒体出示,生齐读)

  现在是21世纪,算起来已经有很长的一段的历史了。所以这颗钻石非常昂贵。

  (指名一人读短语——齐读)

  7、课文中还有一个描写钻石光泽的词语(出示卡片:璀璨夺目)

  师:璀璨:这两个字都是王字旁,王字旁的字大多和“玉”有关。璀璨的意思就是珠宝、玉石的光泽很夺目的样子。(媒体出示钻石图片)你看,这颗钻石熠熠生辉,光芒四射。一起来读好这个词。

  二、学习第三小节,了解案情的离奇

  1、正因为它价值连城,所以在博物馆展览时,对他采取了严格的保护措施。

  2、轻声朗读课文,找一找,哪些地方让你感到了措施的严密,把你认为关键的词语或句子划出来,然后同桌交流。

  3、交流句子并说明理由,媒体随机出示关键词

  ● 大侦探看着皇冠展橱,那是一个很大的透明罩,精致而坚固。

  (媒体显示:透明罩、精致而坚固)

  ● 唯独在它的基部有一个拆装的小孔,窄小得只能容三根手指通过,人的手是无论如何也伸不进去的,即使伸进去,也无法取得宝石。

  1)(“三根手指”字体变红)三根手指的小孔有多大?我们用手来比比看。(师生共同做动作,体会小孔的窄小,媒体出示:基部小孔窄小)能读出这种窄小的感觉吗?(生自由练读——指名一人读)

  2)(出示皇冠展图的剖面图)小孔在这儿,钻石在这儿,要想把手伸进去,偷走钻石,看来是不可能的。

  3)师生配合读。

  师:唯独——(生齐读:在它的基部有一个拆装的小孔,窄小得只能容三根手指通过,人的手是无论如何也伸不进去的),退一万步讲——(生齐读:即使伸进去,也无法取得宝石)。

  ● 安装了报警器(媒体出示:安装了报警器)

  看来,人们把能想的都想到了,你觉得这样的保护措施怎么样?(板书:保护严密)

  4、这么严密,却还是发生了钻石被盗的案件,难怪人们说这是一桩——(离奇钻石案)。(板书:离奇)

  1)离奇什么意思?

  2)课文中有一句话直接点出了它的这种不可思议。快速朗读课文,把句子找出来,然后同桌互相说说它的离奇之处。

  3)指名一生交流

  (媒体出示:令人惊异的是,报警器没有响,皇冠展橱和馆内所有的门窗都完好无损,没有撬动的痕迹,那颗宝石仿佛是被巫师施了魔法似的消失了。)

  4)的确,从案发现场来看,这起案件实在是让人想不通。安装了报警器,但——(生读:报警器没有响)透明罩——(生读:精致而坚固。)小孔又——(生读:窄小),都不容易被损坏,它们和馆内所有的门窗一样都——(生读:完好无损,没有撬动的痕迹),可是钻石却——(生齐读:仿佛是被巫师施了魔法似的消失了。)就像变魔术一样,钻石不翼而飞。(板书:不翼而飞)

  5)你觉得这个案子的案情(板书:案情)怎么样?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吗?(匪夷所思、不可思议)

  老师这里有一个词语,也是形容情况难以想象,难以辨别的。(板书:扑朔迷离)

  6)这个案子真是太离奇了,自己准备一下,说说他的离奇之处。(媒体出示:这个案子真是太离奇了!)

  三、学习第4-7节,了解破案过程

  1、这样的案子真是让人大伤脑筋,于是赶紧请来巴特洛甫。毕竟是大侦探,旁人看来天衣无缝的现场,巴特洛甫却看出了破绽。他发现了什么?

  2、媒体出示:大侦探在小孔的边沿发现了一根头发丝般的白色细毛。

  3、这可是个重要的发现,在用放大镜仔细端详了之后,他的眼里闪出了一丝难以捉摸的微笑。(媒体出示句子:难以捉摸泛红。)从他的这个表情中,你读懂了什么?

  4、巴特洛甫只是在小孔的边沿发现了一根细毛,他就对整个案件胸有成竹了?他是怎么做的?

  5、自由轻声读第4-7小节,试着用“先……接着……最后……”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巴特洛甫破案的经过。(媒体出示:先……

  接着……

  最后……)

  1)开火车分节读文。仔细听:他们有没有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巴特洛甫先做了什么?

  ● 巴特洛甫先让布兰克在当地报纸上刊登了一则消息:盗窃皇冠钻石的罪犯已经捉拿归案。

  (注:要引导学生关注消息不是巴特洛甫登的,是让别人登的。)

  3)接着做了什么?

  ● 登了一则启事,请高手把金表从下水管道中取出来

  (注:说“取金表”不准确)

  启事就是公布一件事情,(出示卡片:启事)告诉别人要怎么做,那么启示呢?(启发、启迪)(出示卡片:启示)所以用的时候要特别当心。

  4)破案的最后一步当然就是——(当场抓住罪犯):

  6、刚才大家用比较概括的语言介绍了巴特洛甫的破案经过,老师觉得在介绍的时候,还有两个表示时间的短语不得不提:(媒体出示:第二天,半个月后)你觉得有必要吗?同桌讨论一下。(板书:迷惑罪犯)

  7、你能不能把破案的整个经过概括地说一说。

  看来,巴特洛甫的`每一步都是大有用意的。他们环环相扣,而启事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

  8、是什么样的启事有这么大的魔力?

  1)(媒体出示启事)

  ● 自由轻声练读,要求:读的时候不能加一个字,也不能漏一个字。

  ● 指名一生读启事

  2)同样是启事,如果这么写,(媒体出示另一则启事)能破案吗?

  3)比较一下这2则启事,找到它的高明之处,注意:要联系第1、2、3节中对钻石案的描写一起来思考。

  9、交流:

  ● 瑞士产的高级金表(价值不菲,普通的也要几万元,好的要几十万甚至上百万)

  ● 金表价值的一半(这样才能引诱贪财的人上当)

  ● 不损坏建筑设施的前提下(案发现场保持一致,好要让罪犯故伎重演。)

  ● 二十五层楼的下水管道

  1)拆装小孔和下水管道一样,都很窄小(媒体出示图片)

  2)为什么要二十五层楼呢?

  3)就像案发现场那样。(媒体出示:第三小节的第二句话)齐读。

  10、巴特洛甫登启事的这一招,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你会用哪个? (板书:引蛇出洞)

  抓住罪犯这一招又可以怎么形容?(自投罗网、请君入瓮)(板书:请君入瓮)

  11、事实证明,巴特洛甫的判断一点儿也没错。(媒体出示第7节,生齐读)

  12、现在回过头来看课题,再把课题读一读(生齐读课题)这个离奇仅仅只是形容案情吗?(板书:破案方法奇特)

  四、总结全文

  1、今天,我们又学了一个聪明人的故事。学了课文,你觉得这位大侦探神在哪里?

  2、你有什么话要对大侦探说的吗?

  3、总结:一根被人忽略的白色细毛,居然让大侦探看出了那么多门道。他十分巧妙的通过一则消息——(生:引蛇出洞),一则启事——(生:请君入瓮),用离奇的方法破了离奇的案件。真神!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点:知道缠足这一封建陋习曾对中国妇女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教学准备:课件。课前从多种渠道了解缠足的事。

  一、揭题

  1、师述: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8课,(指屏幕)让我们一起跟老师再来把课题写一遍。集体书写课题:孙中山破陋习

  2、齐读课题

  二、检查复习。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们了解到孙中山的姐姐原先是个怎样的女孩子?

  板书:姐姐

  2、学生交流

  板书:

  活泼

  能干

  3、引读:因为姐姐既活泼又能干,所以孙中山

  板书:孙中山

  喜欢

  4、小结:看来,大家上节课学得不错。大家还记得吧,上节课读课文时,老师说你们达到了几星级呀?(四星级)这节课有信心达到五星级吗?(有)好!有志者事竟成。可今天不是我能说了算,等一会儿要请听课老师来评的啊。大家可要努力啊!

  三、精读课文,质疑问难(第八自然段)

  过渡:大家已经知道孙中山有个有活泼又能干的姐姐,真让人羡慕,但好景往往不长,读读课文这一部分,看看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

  1、自由轻读第八自然段。

  读了这一自然段,你迫切地想知道什么呢?

  2、学生质疑,老师筛选出比较有价值的问题并出示:

  ⑴为什么再也看不到姐姐的笑脸,听不到姐姐的歌声?

  ⑵这件事为什么深深地刺痛了孙中山幼小的心灵?

  3、同学们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真不错。要想解开你心中迷团,就得细读课文的第二~第七自然段。

  四、整体感知(第二~第七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二~第七自然段。

  思考:活泼又能干的姐姐,她的笑脸、她的歌声被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带走了,这是一件什么事?

  2、学生交流。(妈妈要姐姐缠足。)

  五、精读课文2--7节

  1、师生齐读:妈妈要姐姐缠足,这一天,孙中山从外面回来,我们再来看看课文的第三节,妈妈姐姐

  2、同学们读完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3、学生交流。

  板书:痛苦

  流泪

  4、你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到姐姐的痛苦?

  (1)

  抓住长长的、一道又一道地、练读句子,体会姐姐的痛苦。

  (2)谈话促读,你回去从家人那了解到缠足是怎么回事吗?抽讲,老师补充(用4到5米长的布条,把5个脚指头捆绑在一起,好长时间都不能拿下来,让本来直得的骨头慢慢长弯,很痛很痛的。走起路来就及不方便。)自读体会,学生齐读。(把体会到的用读表达出来。)

  (3)再读第三节。

  难怪姐姐会如此的痛苦,让我们在读中体会,在体会中读好课文。

  5、同学们读到这里,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当时封建社会妇女穿的小鞋呢?(课件出示)

  6、启发想象:看到这么小的鞋,你想到了什么?

  7、学生交流。(不好走路,不能干活,走路摇摇晃晃)

  8、面对此情此景,孙中山又是生气又是心疼。他心疼什么?

  (板书:生气

  心疼)

  9、师:于是他同妈妈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说到争论,各自一定有争论的理由。那么,让我们同桌两个一起读读课文的3--4节,读完后,同桌两个讨论一下,并把孙中山生气的理由和妈妈坚持要为姐姐缠足的理由画出来。

  10、学生交流。

  (1)

  孙中山生气的理由:生读。

  也就是说:还能下田干活吗?就是不能下田干活。缠足那么,痛苦,就像吃官司一样。

  (2)指导朗读:你能读好吗?(不够生气,不够痛苦)你能把生气、痛苦的语气放在了标点上了,真不错。)

  (3)那妈妈坚持要为姐姐缠足的理由又是什么呢?读句子。

  问:妈妈看到姐姐这样痛苦,心疼吗?(心疼)母女之情,是多么珍贵的亲情啊!你怎么知道的呢?(叹了气、我也知道、可、被人家笑)噢,这是老祖宗一代一代传下来的,也许女孩子不缠足还嫁不出去呢。妈妈也心疼,可一点也没有办法,真是无可奈何。

  (4)指导朗读,把妈妈当时的心情读出来。

  11、这种理由真实不可思议!同学们这就是陈旧的封建思想,孙中山能接受吗?(不能)所以他反驳道,既然(引读)别人但妈妈受封建思想的毒害太深了,她只是说:(引读)你年纪

  12、妈妈是含着眼泪说着,并把孙中山推出了门。

  13、比较句子。

  妈妈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妈妈擒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1)你欣赏哪一句,为什么?(从含着眼泪、可以体会到妈妈的内心。体会到妈妈是无可奈何。妈妈知道孙中山说得有道理。妈妈知道姐姐缠足是痛苦的,但妈妈没有豪无办法。

  你知道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后,在干什么?所以,我们读到这,稍微要停顿一下,给人有回味的余地。

  (2)齐读第二句。

  (3)小结:所以我们以后写作文、造句时,都要注意准确的用词。

  14、读3--7节。让我们一起来,把孙中山又生气又心疼和妈妈五可奈何的心情读出来,先准备一下,再抽读。

  15、就这样,妈妈还是给姐姐缠了足,那么同学们看看图中的孙中山,此时他在想些什么?(课件出示)

  16、学生交流。(姐姐妈妈自己)

  17、从那以后,(引读)孙中山再也看不到听不到

  (板书:没有笑脸

  没有歌声)

  18、比较句子:

  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

  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

  那一句话最能反映此时孙中山的内心。点出深深地、幼小的他虽然小年纪,但永远不会忘记。

  19、检查刚才的2个问题。

  问题1(因为所以)

  问题2((1、看到姐姐的痛苦。2、妈妈受毒害之深,3、无力反驳。)

  六、学习最后一节

  过渡: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孙中山幼小的心,但他从小就有一个决心,就有明确的目标,我们来看看,经过努力,最后有没有成功。

  1、自由读最后一节。

  2、问:成功了吗?(成功了)这就是有志者事竟成。我们给点掌声。

  3、师小结。

  所以后来孙中山当领导的辛亥革命成功后,首先废除的就是(引读)

  (板书:首先废除)

  七、展开联想,表达情感。

  1、这正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板书:大快人心。)多么让人高兴,千千万万个中国妇女听到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欣喜若狂。可在1925年,孙中山因得了肝癌,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人们为了纪念他,为他立了一个铜像。

  2、示铜像。

  3、述:如果没孙中山,我们在座的女同学也许正在缠足;如果没孙中山,你们的奶奶、妈妈也许早已缠足;如果没孙中山,我们在座的女老师包括黄老师也许早已缠足。此时,你会对孙中山爷爷说些什么呢?

  4、出示孙中山图象,请你用孙中山爷爷,我想对您说:的句式来说话练习。

  附板书:(姐姐后、孙中山前加大括号)

  孙中山破陋习大快人心

  能干

  活泼

  喜欢

  姐姐

  痛苦

  流泪

  生气

  心痛

  孙中山

  没笑脸

  没歌声

  刺痛心

语文教案 篇3

  一、展示台

  1、读一读:同桌之间合作,借助拼音,你读我听,我读你听,把词语的音读准。老师适时指导。

  朗读指导:“算”是平舌音,“式”“重”是翘舌音,“德”的读音是dé,不能读成déi。

  2、想一想:引导学生想一想在哪里见过这些词语。

  示例:我们在数学书、品德书、健康教育读本上见过这些词语。可见,只要做生活 的有心人,在各科课本上,我们都能认识许多汉字。

  3、说一说: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平时积累了哪些生字、词语,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识字的习惯,拓宽学生识字的渠道。

  示例:我在课外书上认识了很多词语,比如“舒克、贝塔、十万个为什么、动物世界、植物、天文、气象、节气”等等。

  二、日积月累

  1、听古诗《春晓》的配乐朗诵录音,教师范读,学生模仿老师进行 朗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律,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引导学生跟着一起诵读,老师适时指导。

  朗读指导,学会断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练读古诗,圈出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理解相应的词语。

  ①不觉:不 知不觉。

  ②晓:早晨,天明,天刚亮的时候。

  ③闻:听见。

  ④啼鸟:鸟的啼叫声。

  3、小组互相纠正字音,反复练读,老师适时指导,直到全班同学都会朗读为止。

  4、结合插图,想象画面,理解诗意,交流心得。

  (1)导学:这首古诗的作者孟浩然从听觉的角度,描绘了雨后春天早晨的景色。读着这首诗,我们仿佛听到了窗外悦耳动听的鸟鸣,听到了夜里沙沙的风雨声,看到了满地的花瓣。

  (2)诗意:春天睡醒不觉天已大亮,到处是鸟儿清脆的叫声。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也不知吹落了多少花儿。

  (3)赏析:这是一首惜春诗。诗人抓住春天早晨生活的一刹那,描写了生活的真趣,抒发了对春光的赞美和对生机勃勃的春意的热爱。这首诗言浅意浓,韵味悠长,是传诵千古的五 言绝句。

  (4)拓展: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盛唐著名诗人。他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

  5、齐声诵读,把体会到的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读出来。

  6、背诵古诗。

  三、和大人一起读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阳光》这篇短文。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感受阳光的重要性和美好。通过阅读,丰富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词语理解:

  ①洒遍:分散地落下,到处都是。

  ②田野:田地和原野。

  ③宝贵:极有价值;非常难得;珍贵。

  主要内容:这篇短文写了 阳光像金子,洒遍田野、高山和小河,带给大家光明。没有阳光就没有生机勃勃的世界,说明阳光很宝贵。

  2、出示太阳图片,回忆本单元学习的课文《四个太阳》,交流对太阳 的了解。

  明确:在小朋友的`眼中,太阳能够发光发热,像个大火球,太阳又能给我们带来光明和温暖。

  3、初读短文,读通读顺,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争取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老师适当指导。

  4、指名生交流初读收获,鼓励学生谈谈读了这篇小短文,自己对阳光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示例:阳光像金子 ,大自然中万物生长都离不开阳光,阳光比金子还要宝贵等。

  5、为什么说阳光像金子?阳光洒到了哪些地方?

  示例:阳光很明亮,能发光,所以说像金子。(适时出示阳光洒遍大地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6、阳光给田野、高山、小河带来了哪些变化?

  明确:田里的禾苗更绿了,山上的小树更高了,小河河面闪着阳光像长长的锦缎了。

  7、阳光为什么会给田野、高山、小河带来这样的变化呢?

  明确:禾苗、小树的生长都离不开太阳;小河因为有了阳光的照耀变得更加美丽,就像长长的锦缎。

  8、引导学生说出学习这篇短文后的感悟或是想法。

  示例:金子有价,阳光无价。阳光的宝贵不仅在于它带给人类生机勃勃的世界,更在于它无私奉献的精神。我们应该像阳光那样无私奉献。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认识蒲公英一天的变化。

  2 认识本课15个生字,包括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3 学会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蒲公英的资料 生词卡片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提出问题 激发兴趣

  1 同学们,草地是什么颜色的?你见过其他颜色的草地吗?

  2 出示课题:金色的草地

  看到课题想到了什么?(生: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

  3 好,带着你心中的疑问来读课文,并找出不认识的生字朋友,跟它交朋友。

  二、分小组自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小组长带领组员商量准备用什么方法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扫除文字障碍。

  2、教师指导提出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可概括为四读:

  一读:扫读(扫除障碍读)。小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把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做上记号,查字典解决。

  二读:连读。小组内成员分自然段连读课文,读通课文,检查字的读音。

  三读:想读。小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四读:选读。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3、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4、检查自学情况

  (1)(板书生字)在自学生字时,你有哪些困难?(在字音、字型、字义等方面的困难)

  在自学生字时,你还有哪些好的方法要告诉同学们?

  师生共同解决困难,教师相机指导理解"开心、一本正经、揪掉、合拢",可让学生做一做相应的动作,重点理解"合拢"。

  重点指导学生区别“近和进”、“反和返”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并说说哪些内容比较吸引你的注意。通过读课文,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检查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蒲公英的资料,先让他们说一说,然后对照课文的描写和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进行比较、观察,蒲公英是什么样子的?花是什么颜色的?有什么不同之处。

  教师简单介绍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外皮黄棕色,叶根生,花为头状花序。

  (4)本课生字较多,要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记忆。要指导读准字音,如“蒲、傍”,识字要与词语的学习结合。

  (5)完成“语文天地”抄一抄2

  四、回顾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学了哪些知识,并带领学生复习一下重点的内容。

  注释:通过学生自学,既加深了印象,同时在介绍的过程中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反复联系,加深印象扩大学生接受知识的面积。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整体感知

  1 读过课文之后,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

  2把你见过的蒲公英的样子讲给同学听听。

  出示蒲公英的图片(蒲公英开放,学生描述。)

  二、品味课文,体会感情

  1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2 从读课文中你体会到了“我”的什么感情?(用课文中的话来说)

  3 “我”和弟弟为什么那么开心啊?先用课文中的话说说,再自己说说。

  4 那“我”和弟弟是不是一直都在做这个游戏啊?我们来看后面的课文

  5 指导学生读课文第2部分(第3、4自然段)

  6 作者有什么新发现?有了新发现后“我们”有什么变化?指导(学生完成语文天地中“图示蒲公英的变化”)

  7“我们”为什么不再随意揪它?

  引导:喜爱金色的草地→

  为什么是金色的→不再随意揪→金色的草地

  8若“我”没有发现蒲公英的.变化,后果会怎样?

  三、思考交流

  1 指导学生再读课文

  2 说说自己是如何观察喜爱的花草的?引导学生明白善于观察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3 从课文中找出描写颜色的词语,填到语文天地中

  四、课后延伸

  请学生用刚学会的观察方法观察自己喜爱的事物

  第三课时

  一、课始三分钟:

  1、小组内说颜色在生活中的特殊作用。

  2、集体交流。

  二、课堂补白,积累运用。

  风的颜色

  风有颜色/有着变幻多端的颜色,/它一年四季都在忙碌,/把世界装扮成美丽的画册。/春天的风是绿色的,/染绿嫩草/染绿树叶/染绿山岗和原野。/夏天的风是蓝色的,/浅蓝的林带,/深蓝的湖泽,/蓝风送走太阳的炎热。/秋天的风是金色的,/金风迎来收获的季节,收获遍地的金子。/收获满意喜悦。/冬天的风是白色的,/白风扬起鹅毛大雪,/美丽的白天鹅啊。/多么可爱多么纯洁。/风有颜色,有着变化多端的颜色,/要是没有风,/就没有这五彩缤纷的世界。

  三、小组讨论

  1、风真有那么多颜色吗?

  2、要是没有风的话……

  四、文海冲浪

  仔细观察生活中的色彩,仿写一首诗歌。

语文教案 篇5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充满情趣的科普作品。根据本文特点,教学时可以疑促读,在多读、读好上下功夫,引领学生在感悟诗歌表达上的精妙、获取知识的同时,激发他们观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一、谈话导入,以疑激趣

  教师可通过回顾本单元已学过的描写秋天美景和黄山奇石的课文的谈话,导入本课的学习。然后,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植物妈妈有办法质疑。质疑后先存疑,以疑促学,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自主解疑

  初读环节,教师可进行激趣启发:发现问题了不起,如果能通过自己读文解决问题就更棒了。引导学生自读诗歌,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随后可按小节接读诗歌,检查学生是否读准了字音,读通了句子。然后启发学生思考:你从这篇课文中知道了什么?是否能自主解决质疑时提出的问题?要求学生再读课文,同时用笔在文中圈圈画画,自主解决疑难。以此来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获得初步的`理解。

  三、研读交流,探究释疑

  课文二、三、四节是本课的重难点,教师可再提出如下问题:哪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组织学生读文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收获,在组内质疑解疑;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在班上讨论。在全班交流讨论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或实物,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逐渐突破课文的重难点。随后组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如小组朗读表演、列表展示学习成果、做小解说员看插图讲解、画简笔画介绍它们传播种子的方法等。通过读、演、说、画等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享受学习的快乐。

  在上述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点拨,引导探究和感悟。第一和第五小节,可引导学生在自由读后交流读懂了什么,并注意指导学生读出问句的疑问语气,启发他们懂得只有认真观察自然才能有所发现的道理,培养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中,还要相机引导学生理解生词。比如针对四海为家一词,可做这样的设计:谁读懂了四海为家这个词语?能结合上下文说说自己的理解吗?你还知道有什么事物或什么人也四海为家吗?或者试着用上四海为家说一句话。

  上述过程要以读文解疑为主线,或自读自悟,或合作探究。在学生对诗歌内容有了较深感悟之后,教师还应组织学生竞赛读、展示读,并试着背诵诗歌,积累语言。

  四、拓展延伸,迁移运用

  按照泡泡语的提示,引导学生展示交流课前查找的其他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在此基础上,可组织模仿第二、三、四小节的句式续编诗歌,介绍其他种子的传播方法,实现读写的有效结合和语言的迁移运用。此后,还可启发学生思考是否产生了新的问题,让他们带着新的疑问走出课堂,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和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个完整的意思。

  2.激发学生习作兴趣,调好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建立信心。

  【习作设计】

  一、想一想

  同学们,在口语交际课里,我们交流了各自的课余生活,现在让我们把它记下来好吗?

  二、说一说

  1.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⑴读一读习作要求,同组讨论习作要求的范围。

  ⑵可把自己想写的先跟大伙说说,互相交流。

  2.教师指导写作技法:

  ⑴回忆生活确定材料。

  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在校园里打球、踢毽、看书、画画??在校外野炊、登山、郊游、放风筝??在家做家务、养小动物??这些事情中,那件事给你印象最深,哪件事你最感兴趣,那件事你最觉得高兴,你都可以写写。

  ⑵交代原因,写出想法

  我们喜欢做一件事总是原因的。是什么激发了你对它的`特别兴趣?是由于同学视的介绍,还是你自己的独特发现?还是爱上它的丰富多彩??这部分,我们要写出自己的想法。

  ⑶抓住重点,记叙具体

  做任何事,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或挫折,面对它们你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这是本次习作的重点。仅这些还不够,还需要我们把事情发展顺序写清楚,并且要把重x个观察点,然后,从这一点开始按一定顺序观察。比如从上往下看或从下往上看,从远处往近处看或从近处往远处看,有时按照从中间向四周写的顺序去写,甚至是其他切入方法也可以,只要有条理有章法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