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2-26 08:43:12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经典(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经典(7篇)

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识“虐、踞、淤”,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课前准备

  相关图片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出示图画,激情导入

  1、出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图。

  师:瞧,同学们,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绿风荡漾。多么如诗如画的景色呀。在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著的追求。他为青山披绿衣,青山为他献钟情。同学们,想认识他吗?

  2、板书课题:青山不老。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圈出自己认为最关键的词语。

  教师出示重点词,学生进行练习。

  自由选择下列词语中的五个,把它们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扛上肆虐盘踞绿洲归宿奇迹宏伟价值命运

  以文入情,感受奇迹

  1、抓“奇迹”。

  师:青山为证,绿树为凭。老人绿化造林,执著地坚守着大山。从他的事迹中,哪个词可以概括你受到的震撼?(奇迹)

  N出示: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呀?引导学生想象,然后齐读。

  2、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写到了这一奇迹?找出来进行交流。(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

  这一奇迹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学生读课文,概括。

  预设:

  (1)出示: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

  联系课文,结合注释,学习第2自然段,了解恶劣的自然环境。

  (2)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学习第3自然段)

  Q用自己的话,概括老人创造的奇迹,再说说自己对老人的看法。

  R作者对老人是什么看法呢?从课文中找出来,读一读。

  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把这句话多读几遍,联系课文内容边读边想,并背诵下来。

  再读全文,积累句段

  读课文,摘抄或背诵自己喜欢的内容。

语文教案 篇2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xx个左右会写。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5.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三)习作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五)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语文教案 篇3

  第五课时 语文天地

  教学目标:复习拼音,练习使用动词,听故事,能理解主要意思。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默写声母。

  2.读韵母。

  二.给下面词语写拼音。

  青蛙 蜜蜂 猫头鹰

  1.学生练习注音。

  2.检查纠正。

  三.练习使用动词。

  踢毽子搭积木听广播 调皮进 逗小狗 按喇叭

  1.学生练习说一说。

  2.评委评一评,看谁说得好。

  3.自己填一填,不会的字可以用音节代替。

  四.听故事。

  1.听录音,播放两遍。

  2.写一写小松鼠为什么快乐?

  3.师总结:帮助别人,不只是为别人解决困难,而且自己也得到快乐。

  板书设计: 语文天地

  踢毽子 搭积木 听广播

  调皮进 逗小狗 按喇叭

  第六、七课时语文天地

  教学目标:字读短文,制定暑假计划。能看图讲故事。总结学习语文的`收获。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自读课文《快乐的夏天》。

  1.学生自读课文。

  2.把“我”和小兰在乡下、城里做的事分别写在黑板上。

  3.说一说我为什么特别快乐?

  4.自己说一说暑假的计划,互相交流。

  5.把自己的打算写下来。

  三.看图讲故事。

  1.出示挂图,学生观察。

  2.说一说画上画些什么?

  3.评委评一评,谁讲的故事让人听了“很快乐”。

  四.总结学习语文的收获。

  1.读“金钥匙”的话,指定一组先做一做。师评议。

  2.全班做一做。

  课堂总结:同学们这学期收获很大,希望你们继续努力。

语文教案 篇4

  一、预习目标

  了解本文背景及作者相关情况,准确诵读本词并能背诵,初步体会其中的景物描写和作者的情感。

  二、预习内容

  1、本文的写作背景

  2、作者柳宗元的相关情况

  3、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

  余自为僇人()恒惴栗()则施施而行()斫榛莽()焚茅茷()箕踞而遨()皆在衽席之下()

  若蛭若穴()攒蹙累积()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文言实词的古今异义,正确理解“其”“则”“未始”等文言虚词,在朗读中体会“之”“也”“而”等虚词的作用。”等字的一词多义,及省略句的运用。

  2、再次了解“记”的'特点。

  3、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讨论划分课文层次,领会“概写”“特写”之不同,学习寓情于景的写法。

  (二)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字音,读词义,读句意,读整体内容,读作者感情。

  1.通过反复诵读,正确理解文中的难词、难句,解决本文的重点。

  2.讨论分析写学时“概写”和“特写”的不同以及其相互关系。

  3.联系现代文抒情散文的有关知识,分析体会本文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的运用。

  4.通过背景知识的介绍结合课文分析体会作者寄情山水,孤标傲世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身处逆境,仍胸怀大志。

  2.教育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进行赞美,增强自豪感。

  3.感悟古人遣词造句之美,想像作家笔下山水之美,进而陶冶情操,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练就一双善于以自然学物中发现美的眼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学习本文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

  2、难点:体会本文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二、学习过程

  探究点一:你认为以上两个“游”字的含义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原文说明理由。

  探究点二:作者为什么如此喜欢西山?

  (四)当堂检测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5个字,掌握“围拢、漂亮、长虹、荣耀、稀罕”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这句话的含义。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搜集珍珠形成的资料,以及珍珠的价值。

  导学过程

  二 次 备 课

  预习题纲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自主识记生字词,理解“围拢、荣耀、稀罕”等词语的意思。

  2、自由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激情谈话,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整体感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认识了一只怎样的贝?

  3、引导学生找到文中这一中心句,齐读。

  4、引导探究:从这句话中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既说它可怜又说它可敬呢?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一)探究贝的“可怜”

  1、为什么说它是一只可怜的贝呢?从哪些语句中你能深切感受到这只贝的可怜?默读课文3—4自然段,画出相关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

  2、班内交流,

  A、有感情读出相关句子,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B、同学补充,再有感情读,展示自己内心的感受。

  C、重点指导理解第三自然段。

  第三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具体描写了贝的可怜。要引导学生抓住这段话中的坚硬、棱角、折磨、无论如何、只好、越来越、默默的等词语,通过多形式的朗读,去帮助学生理解,贝在忍受皮肉之苦的同时,还忍受着失去荣誉,受尽冷淡,独自面对孤独和寂寞等一系列的精神折磨,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对贝的同情之情。

  3、抓住课文中对一只贝丑陋的'描写,引导学生找出课文1、2自然段中

  描写贝壳漂亮的句子,有感情地汇报读,通过对比,强化学生对一只贝可怜的认识。

  4、教师小结:是的,这是一只多么可怜,多么不幸的贝呀!它(失去生命 失去荣誉 受尽折磨 丑陋让人讨厌 有苦说不出……)

  (二)探究贝的“可敬”

  1这是一只可怜的贝,那么从哪里又看出它是一只可敬的贝呢?贝是怎样面对磨难的呢?顺着这个问题,带领学生一起去挖掘文本中,贝对待痛苦的态度。

  2、学生讨论、交流。

  “用血与肉磨制,它默默地忍受着,它说不出来”

  3、、配合学生回答,拓展练习:

  一年又一年,这只贝,周而复始地在用自己的血与肉磨制珍珠。

  即使 ,即使 ,即使 ,他都没有停止努力,

  他从不埋怨,从不退缩,默默承受,直至磨制出稀罕的珍珠。

  这真是一只 。

  (三)升华情感。

  1、同学们, 此时,你还觉得它可怜吗?学生自由说。

  师总结:是的,在它对待不幸中,我们更是感受到它的可敬。现在我们再来齐读第三自然段,感受贝可怜背后的可敬。

  2、是的,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那么你们是觉得更可怜还是更可敬呢? 让我们再来深情地读一读这句话。

  齐读句子: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你喜欢这只不漂亮的贝壳吗?为什么?有什么话想对这只贝说吗?

  2、同学们,贝都如此,更何况人呢?在生活中,你是否发现如同这只贝

  一样的人呢?

  3、师总结:凡是像这只贝那样不惜牺牲自己,默默地做出奉献的人,都是可敬的人。同学们,老师相信,假如有一天你们遭受了什么磨难,只要想起这只坚强的贝,想起那些可敬的人,你们一定会经历风雨重见彩虹,做一个坚强勇敢的人,做一个对社会对祖国有用的人。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自主认识生字3个“倏、瘸、截”。积累词语4个“凄惨、拦截、机警、不约而同”。

  2、联系语境,重点理解并积累文中形容马鹿叫声的词语和表示“看”的四个词语。

  3、体会马鹿的情绪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无私而伟大的.母爱。

  重点难点:

  1、学习描写大马鹿有情的句子。

  2、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把句子补充完整。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情

  2、请学生为“情”组词并造句。

  3、人间自有真情在,马鹿亦是如此!

  4、出示课题:40 马鹿有情(齐读)

  “马鹿有情”中的“情”是什么情?在文中是怎样体现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整体感知

  1、根据自学要求小组学习课文。

  2、出示自学要求。

  3、交流

  (1)读一读

  注意:分析“瘸”的结构并书空。

  (2)填一填

  (3)按填空,把课文分成两部分。

  4、学习“救大马鹿”这部分

  (1)默读1——5小节

  思考:大马鹿遇到了什么危险?遇险后如何表现?

  联系语境,理解词语:“凄惨”、“拦截”

  板书:(叫声) 凄惨(遇险)

  (2)危急中,我扣动了扳机,狼吓跑了。得救后的马鹿又有什么表现?

  (3)出示句子

  (4)读句子,你有什么疑问吗?

  为什么得救后的马鹿“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傻了似的眼睛直直地注视着我们”,“不情愿地朝林中走去”呢?

  5、学生讨论交流后,感情朗读这段话。

  三、复习巩固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语文教案 篇7

  导学目标:

  围绕提供的一个话题组织讨论,个人发表自己的看法;或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别人的看法,再有条理地把讨论的情况或查到的材料写下来。

  导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把内容写具体。

  突破措施:

  采用小组交流的方式学习。

  课前准备:

  通过看电视、读报纸、听广播等,了解社会新闻,关注社会热点,做好记录或剪贴。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检查预习学案

  小组交流:

  1.通过这一段时间的看电视、读报纸、听广播,你们有什么收获?你关注到了什么?

  2.梳理出一、两个共同的话题。

  一、讨论、积累资料

  1.对于我们关注的问题,你有什么看法?

  2.各抒己见,补充。

  二、学习习作内容,体会写法

  1.读一读提供的话题,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2.读习作例文。

  3.互相发言,把别人的看法做记录。

  4.我们在习作时还可以写一些什么内容,怎样才能把大家讨论的经过记叙具体?

  三、练习习作

  1.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就把前面讨论的内容,再仿照习作例文写一写,做到有详有略,内容具体。

  2.学生书面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出示学生例文,小组交流:

  1.一名同学读例文,其他同学认真听。

  2.相互说说例文中的优、缺点。

  二、评析一篇中下等的习作草稿,师生围绕是否有详有略,内容具体,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这几方面来评析。

  三、小组内根据要求修改习作。

  四、誊抄习作。

  板书设计:

  习作 6话题讨论

  有详有略 内容具体 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4-05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优秀教案优质教案语文03-07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 语文优秀教案06-02

《语文乐园》语文教案11-20

语文教案01-12

语文教案01-12

语文教案01-12

语文教案01-12

语文教案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