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4-03-17 09:13:26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本课把音乐、体育、数学三科教学溶为一体。利用学科整合,让孩子在一节课中学到多学科的知识。创设《蚂蚁搬豆》的情境,更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通过“找豆”的情境复习了歌曲,通过“搬豆”的情境进行了体育游戏,通过“分豆”的情景学习了分类的知识。

  [活动目标]

  1、区分红黄两种颜色,并进行分类。

  2、能够两人抬球向前走。

  3、萌发喜爱小蚂蚁的情感,体验与伙伴合作劳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蚂蚁妈妈的头饰一个、小蚂蚁头饰人一个、红黄两种颜色的'皮球(与幼儿人数相等),用大纸盒做成的红黄两种颜色的洞口。

  [活动过程]

  一、找豆

  1、教师带着蚂蚁头饰以蚂蚁妈妈的身份出现

  “宝宝们,今天天气真好,妈妈带你们到外面去找豆吃好吗?”(好)

  2、“我们一起唱着歌去吧!”

  配课老师弹琴,教师引导幼儿便唱歌边表演,两到三遍。唱完一遍时,教师可以说:“我们到这边来看看有没有豆。”

  二、搬豆

  1、“宝宝们,你们看前面有很多豆!”“你们高兴吗?”(高兴)

  “你们想不想把这些豆运回洞里去?”(想)

  “可是这些豆非常大,我们一个人拿不动。这可怎么办?快想想办法吧!”(抬着一起走)

  2、师讲解游戏规则

  请你去找一个好朋友,两个人拉手走到豆跟前,然后抬起豆,抬到洞口来。

  “两个人拉手站好了。好朋友一对一对排好,我们要有秩序的运豆,要不然会堵死洞口的。”

  3、教师引导幼儿游戏

  运完豆的“蚂蚁”给其他“小蚂蚁”加油。

  三、分豆。

  1、“宝宝们,你们看,我们运回的这些豆有什么颜色的?”(红色的,黄色的)

  2、“你们能不能帮妈妈把红豆和黄豆分别放进两个洞里,这样还方便储藏?”(能)

  3、引导幼儿把红豆和黄豆分别放进红黄颜色的洞里。

  “请你去找你的好朋友一起放豆吧!”

  四、教师小结

  “宝宝们,红豆和黄豆的味道好极了,你们想吃吗?”(想吃)

  “请你去洗洗手,妈妈一会儿,就给你们煮好了!”

  [活动延伸]

  教师将提前煮好的红豆和黄豆分给幼儿品尝,并说一说红豆和黄豆的味道。

  幼儿说一说自己还吃过哪些豆?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设计背景

  各种各样的糖果小朋友都很喜欢,不同的糖果,在包装上颜色也很五彩缤纷,有绿色,红色,黄色,这些可爱鲜艳的颜色,对于小朋友的视觉感官很强,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糖果教会孩子们颜色的区分。

  活动目标

  1、感受颜色的美丽,区分红色,黄色,绿色。

  2、让幼儿参与到活动,感受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在于让幼儿们记住这几种标准颜色。

  2、难点是让幼儿们区分这些颜色。

  活动准备

  1、红黄绿糖果若干。

  2、红黄绿糖纸若干,几个写有字的糖果。

  3、汉子红黄绿

  活动过程

一、学习红黄绿三个汉字。

  我们可以让小朋友们一起做糖果游戏,老师做糖果姐姐,手里有各种各样的糖果,让小朋友猜,我手里是什么呀?幼儿们回答:糖果!把他们分别放在左手和右手,让小朋友猜猜左手的糖果是什么颜色,右手是什么。

  让幼儿观察:

  提问:我的糖果妹妹是什么颜色?

  红色的糖妹妹,我们就拿一个红色字。

  我手里还有什么糖果妹妹?

  黄色的糖果妹妹,我们就拿一个黄色字。

  最后还有一个什么糖果妹妹?

  绿色的糖果妹妹,我们就拿一个绿色的'字。

  最后,我们教孩子们一个一个认识这三个字。认识这三个字以后,我们一起和他们做游戏好吗?

  选择一个字以后,让其中一个小朋友把相对应的糖果放在对应的汉子下……

  二、包装糖果纸,让孩子们快乐的操作。

  老师说:小朋友我们现在来做另外一个游戏好吗?现在在你们桌子上有几个糖果妹妹,可是这些糖果妹妹都还没穿衣服呢,我们来给他们穿衣服好吗?

  老师说:小朋友们有没有看到糖果妹妹身上有什么秘密吗?有的小朋友开始发现糖果身上写有汉字。老师开始做示范:小朋友们,我们找好糖果妹妹需要的衣服好吗?我给黄色的糖果妹妹要穿黄色衣服…….

  让孩子们学着给糖果找自己的衣服。

  三、分享糖果。

  老师说:小朋友真能干,我们现在开始奖励你们吃糖果哦。我现在让小朋友一个一个来领糖果,我让你们选什么颜色,你们就拿什么颜色,再看你们拿对没有。

  小朋友一个个来领取糖果吃完后,要问小朋友:你们知道糖果妹妹的衣服该放在哪里吗?(垃圾筒)

  活动延伸:问问小朋友糖果甜不甜,吃了几颗,还有多少颗,让幼儿们互相交流。

  教学反思

  《糖果妹妹》这个活动很有趣味性,效果也很好,受到很多老师的运用和赞许。因为这个活动中所运用的教材是幼儿们平时都常遇到的,对于他们来说都不陌生。然后这个活动,运用了语言,数学,手工等多方面的内容,体现了活动的综合性。同时该活动充分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在活动中幼儿兴趣浓厚,非常投入很愿意积极参与。在做这个活动开始,我以为幼儿们会不认识糖果妹妹身上的汉字,而不会给糖果穿上正确的衣服,但是因为孩子们对糖果的喜欢,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操作时却基本能选择正确,这个活动增强幼儿们对汉字的学习,也能更好记住,所以我认为这个活动还是比较成功。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乌龟和刺猥的生理特征。

  2、让幼儿认识小刺猥的错误行为,并教育幼儿不能欺负别人。

  3、培养幼儿积极参与早期阅读活动。

  活动准备:

  图书人手一本《快乐的幼儿园》;

  小兔、刺猥、乌龟、孔雀的头饰各一个;

  事先排练还情景表演。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自己看图书中的画面。

  师:小朋友看看这些图画,请你猜猜图上的小动物发生了什么事情?

  2、幼儿讨论,说一说在图画中你看到了哪些小动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1)你在图画中看见了谁?

  (2)它们在干什么?

  (3)小白兔为什么会哭呢?

  (4)小白兔的哭声把谁引来了?

  (5)它会说些什么?又是怎么做的?

  (6)这时候乌龟为什么不高兴?它又会干什么呢?

  (7)看最后的图画中有来了谁?它会说些什么呢?这时候的'小刺猥怎么样了?

  3、观看情景表演,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内容。

  师:刚才小朋友说的很好,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小动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好吗?

  小动物们根据老师的讲述进行情景表演。

  4、观看完表演后提问:

  (1)小刺猥为什么要扎小白兔?它这样做对不对?

  (2)小乌龟是怎么帮助小白兔的?三个人一起看书的时候有发生了什么事情?小刺猥的刺为什么会折断?

  (3)孔雀老师来了,小刺猥知道自己错了,很难为情,如果你是小刺猥你会怎么做呢?

  5、讨论:

  你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刺猥错在哪里?它应该怎么改正错误?

  幼儿回答后教师做简单总结,教育幼儿同伴之间要团结友爱。

  6、要求幼儿两两看图书,讲述熟悉故事内容。

  7、活动延伸:

  带上头饰进行故事表演。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欣赏并初步学习朗诵童谣,感受作品诙谐、幽默的风格。

  2、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与短处,要发挥自己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活动准备】

  《老鼠嫁女儿》语言盒带、录音机、《老鼠嫁女儿》动画视频、课件图片(童谣、神秘人物)、童谣中各角色胸饰、圆形卡纸三张(上面写有三名幼儿的优、缺点)。

  【活动过程】

  一、师幼谈话:围绕“结婚”进行谈话。

  结婚时新郎和新娘是什么样子的?结婚的人家里贴着个什么字?新郎是怎样去娶新娘的?你知道很久以前新郎是怎样去娶新娘的吗?

  二、幼儿听童谣录音。

  提问:童谣的名字是什么?童谣里说了一件什么事?

  三、播放动画视频,教师朗诵童谣,讲解词语:“神气”、“胆颤”、“心打怵”、“忙不迭”、“听罢”。

  提问:谁是新娘?鼠爸鼠妈告诉鼠女要嫁给什么样的人呢?开始鼠女觉得谁是最神奇的人呢?太阳是怎样对鼠女说的?鼠女又去找了谁?乌云是怎样说的`?然后鼠女又去找了谁?大风是怎样说的?鼠女又去找了谁?围墙是怎样说的?鼠女最后觉得谁是最神气的?最后她嫁给了谁?嫁给猫咪后她怎么样了?你觉得鼠女是一只怎样的老鼠?听了这个童谣你有什么感觉?

  四、引导幼儿采用游戏的形式学习朗诵童谣。

  出示课件图片,引起幼儿兴趣,并提出要求。

  1、幼儿跟老师朗诵童谣。

  2、幼儿跟老师边做动作边朗诵童谣。

  3、幼儿与老师一起边做动作边朗诵童谣。

  4、幼儿与录音机里的阿姨一起朗诵童谣。

  五、师幼共同表演童谣。

  幼儿自由选择角色,与教师共同表演。

  六、引导幼儿发现自身的优、缺点。

  1、师幼谈话:“你觉得谁是最神气的?”

  2、出示写有幼儿优缺点的卡片,与幼儿交流几名幼儿的优、缺点。

  教师小结: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我们要把长处发挥出来,把短处慢慢地改正过来,一起加油!

  【活动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发现自身的优、缺点。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有意识地通过封面图文发挥想象了解书中内容。

  2、能用完整的语句比较连贯的讲述阅读内容、

  3、能有意识的模仿阅读材料中的良好言行,并积极向他人介绍阅读内容。

  4、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5、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制作《爱吃糖的小熊》PPT。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先展示小熊捂着牙的图片,向幼儿提问"大家看一看这只小熊是怎么了,他为什么捂着牙啊?(小朋友发挥想象,自由讨论。)

  二、准备环节:

  播放PPT,幼儿看一遍完整的故事并思考。

  三、幼儿自由阅读:

  老师指导幼儿按顺序阅读(再一次播放PPT)

  提问:你们在故事里都看见了什么动物?

  四、师生共同阅读

  (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提问:故事中的小动物们都扮演着什么角色?他们做了什么?

  五、围绕阅读重点开展活动。

  让幼儿按顺序再次观察图文并理解故事内容。

  1、"当小熊牙非常疼的时候,他去找了河马医生,你们觉得河马医生会对他说些什么?

  2、请我们的'小小演员上台为我们自由表演(每组幼儿和自己的同伴进行表演)

  六、引导幼儿归纳阅读内容

  小朋友们,看完这个故事后你们觉得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幼儿自由举手回答)然后把这个故事重新复述一遍讲给你们的伙伴。

  小熊最爱吃糖,巧克力、奶糖、水果糖、棒棒糖小熊一口气能说出许多糖果的名字。

  一天,妈妈出远门了。小熊心想:今天可以吃个痛快了!

  先吃一颗棒棒糖吧!啊!真甜!

  再来一颗漂亮的水果糖。啊!酸酸的,真好吃!

  还有巧克力、大白兔奶糖小熊吃了一颗又一颗。

  吃着吃着,小熊的牙突然疼了起来。哎哟!哎哟!痛得小熊在地上直打滚。

  妈妈回来了,赶忙带小熊到医院去看医生。

  医生给小熊吃了药,对小熊说:“一次不能吃太多糖,吃完糖一定要漱口。”

  小熊点点头说:“以后我每天只吃一颗糖,吃完一定会漱口。”

  教学反思:

  基本完成了本节课预设的教育教学目标,幼儿对老师的提问积极响应,与老师的互动很好。老师的有些引导还不够到位,要多让幼儿表达,以后上课要多注意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用情景式的教学形式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2、学习5以内的相邻数,让幼儿知道2、3、4的相邻数是1和3、2和4、3和5。

  3、初步了解相邻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喜羊羊与灰大狼》剧中相关动物图片

  2、PPT

  3、音乐歌曲《喜羊羊与灰大狼》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初步理解相邻数的简单关系。

  1、小朋友们,今天羊村里的小伙伴说要来我们中班做客了!我们先认识一下它们!(出示懒洋洋、美洋洋、喜洋洋、沸羊羊、慢羊羊)

  2、小朋友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好么?来了这么多的客人我们给它们每人安排房间住,老师来负责分吧!

  3、看,老师已经分好了,哎呀!怎么还有房子空着?原来是好多羊还没有到,肯定在路上贪玩,忘记赶路了,等下要惩罚下它们?

  4、这时。懒洋洋气喘吁吁的来了,(录音)懒洋洋问:我的房子是几号?——你是2号的邻居。

  5、小朋友,你们能告诉懒洋洋什么叫邻居吗?

  :原来紧挨着住在你两边的就是你的邻居。

  6、那我们听听。懒洋洋知道了么?——放录音。

  7、懒洋洋只知道一边是3号,那另一边邻居是几号呢?(黑板出示数字卡)

  8、我们来看一下,懒洋洋是不是住在一号!

  :懒洋洋知道了。原来2号有两个邻居,一个是1号一个是3号。

  二、理解相邻数多1少1的简单关系。

  1、其实2号和它的两个邻居还藏着一个小秘密!(按ppt,出示点子卡)。

  2、我们来看一下。2和它前面的数字1,谁多谁少?——少几个?

  3、:原来2前面那个邻居比它少一个,是2的小邻居。

  4、再来看2和另外一个3,它们谁多谁少?——多几个?

  5、:原来2后面那个邻居比它多一个,是2的大邻居。像这样一个数前面少一个,后面多一个就是相邻数关系。我们就可以说2的相邻数是1和3。

  6.懒洋洋已经找到房子了。也帮助沸羊羊找房子吧(按ppt),它房子的门牌号是4的相邻数。(黑板出示数字4)

  7、我们看看。4的相邻数是3和5.可是3号已经住着小羊了。那沸羊羊住几号?——我们看看沸羊羊是不是住5号。(按ppt)

  8、力洋的小朋友小脑袋真聪明。在考考你们。3的相邻数是几个几。那5的相邻数呢?那再来难一点的1的两个相邻数呢?

  三、操作活动按ppt。

  1、哎呀!小羊们住的.房子有些旧了。门牌号掉了。请小朋友根据刚才学的相邻数把门牌号安装回去吧!

  2、安装好的的小朋友请后面的客人老师帮忙检查!贴正确的小朋友请客人老师奖励大苹果!检查完把房子放到桌子上回到位子上。

  3、PPT上检查作业!

  四、游戏《智救羊羊》

  谢谢你们帮忙,使我们的房子看起来更加漂亮了!正准备要庆祝的时候发现有声音。——这时,音乐声响起,灰太狼来了!灰太狼又要来抓羊了。不好,一只羊被抓走了!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呀!大灰狼说:如果你们想救这只4号沸羊羊的话,就说出4的两个相邻数,我就放了它!哎呀,不好。灰太狼又把2号美羊羊给抓走了!快说出2的两个相邻数!

  五、乘火车回羊村小朋友们。

  谢谢你们用刚学的本领救了我们,现在我们邀请你们一起去羊村玩吧!我们坐上火车出发吧!怎么回事。火车怎么不开。原来是要说出这些数字宝宝的相邻数才会开呢?2的相邻数是几和几。4的两个相邻数是几和几。3的两个相邻数是几个几?

  六、游戏结束哇!

  火车出发喽。我们一起坐上火车吧!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设计背景

  我班幼儿大部分是由爷爷奶奶带,隔代亲比较娇惯孩子,养成孩子什么事爱依赖长辈,个别幼儿有爱咬指甲和不喜欢剪指甲的习惯,长长的的指甲里藏有污渍和细菌,在发生争执时会用指甲抓伤小伙伴,结合教材设计了此活动。

  活动目标

  1、 认识手的各部分名称及功能。

  2、 知道自己的事自己做,并愿意帮助别人。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参与活动积极性。

  4、 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5、 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游戏认识手各部分的名称及功能

  教学难点:感知比较手各部分的特征知道它们的名称

  活动准备

  手在做事的图片、宣纸、颜料

  活动过程

  一、律动(小手拍拍)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举起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抱起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转起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藏起来。

  师:小朋友把什么藏起来了?伸出来看看,你有几只小手?(一只左手,一只右手,两只为一双)

  二、摸小手

  1、 摸摸小手,哪个地方肉肉多,哪个地方肉肉少?

  师:肉肉多的地方是手心,肉肉少的地方是手背

  2、 我们一起做个游戏,名字叫《手心手背拍拍》。(游戏中老师变换手心手心拍拍,手背手背拍拍,提高幼儿反映能力,从而巩固知识)

  小结:手心手背,都是心肝宝贝。小朋友表现得这么好,都是老师的心肝宝贝

  三、认识手指

  1、数一数每只手有几根手指?两只手的手指一样多吗?

  2、比一比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是一样长吗?

  最粗的手指是它们的老大,叫大拇指。挨着大拇指的`叫食指。最长的站在中间,叫中指。挨着中指的叫无名指,最细的手指叫小指。

  这五兄弟是好朋友它们谁也离不开谁,做任何事它们都是互相帮助

  游戏《手指五兄弟》:天黑了,大拇指睡了,食指睡了。。。。

  3、 手指都有名字了,还和小朋友一起做了游戏,它们非常高兴要谢谢小朋友,向小朋友鞠躬。咦,手指的后脑勺长的什么?它们什么作用?

  指甲可以保护我们的手指不受伤害,但是它长长了会藏许多细菌,我们一定要常剪指甲,还要常洗手,让我们的小手干干净净的,这才叫讲卫生。

  四、手的功能

  小手可以干什么?(出示图片)檫桌子、喂小兔、梳头、穿衣服等等。我们的小手可以帮助自己做事,还可以帮助别人,还会变魔术

  五、延伸活动:

  手印画,用沾上颜色印在宣纸上(小鸟、仙人掌、螃蟹)

  活动结束洗小手

  教学反思

  此活动主要通过手指游戏让幼儿了解掌握手各部分的名称及功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活动的各环节紧凑、生动,以游戏贯穿整个活动,幼儿参与积极性高,师幼之间的互动以及活动延伸达到教学的目的。

中班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排除外部因素(颜色、大小、空间排列形式、空间距离)的干扰,并理解体验5以内数的守恒。

  2、培养幼儿对数的兴趣,从而发展幼儿的思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让幼儿感知数的守恒。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来验证数的守恒。

  教学准备:

  1、情景表演(数量相同,大小不同,引起2个小动物发生争吵)请中班幼儿来表演。

  2、课件(制作大小不一,颜色不一,排列不一的花)

  3、操作材料,用卡纸做的三角形(2个颜色,大小)

  教学过程:

  一、引题,运用情景表演

  (请两个中班的小朋友来表演,表演叙述,出事两个小动物和两个箩筐,一个大一个小,都是小箩筐里的东西多,接着就发生争执)

  提问:小朋友你看他们怎么吵起来呢,让老师去看看,看看有什么要帮忙的?

  (从中引入数的守恒,教师可小结虽然箩筐的大小不一,但里面装的东西的数量是不变的,是一样多的)

  二、学习数的守恒

  1、看课件

  (1)、出示两幅颜色不同的花,让幼儿观察,说说什么不同?并数数数量是不是相同的。

  小结:刚才的花啊,颜色不同,但是它的数量是相等的,都是5。

  (2)、出示大小不同的两幅画,先让幼儿观察,提问:大的有几朵?小的有几朵?除了颜色一样以外还有哪里是一样的?

  小结:一个大的和一个小的他们数量都是一样的,都是5,所以看东西的'数量是不是一样多的,和大小没有关系。

  (3)、出示四幅排列不同队行的图,让幼儿观察,他们哪里不同?哪里是一样的?

  小结:虽然他们排队的方式是不同的,但是他们的数量还是一样的,都是5。

  三、幼儿操作

  (1)、老师告诉幼儿操作的方法,每个小朋友只能拿5个图形宝宝,组成不同形状的图形。

  (2)、请每组推选一个好的,上来到投影前演示给小朋友看,让他自己说说。(自己的方案)

  四、老师总结

  刚才啊,4组小朋友选上来的代表啊,各个都棒极了,都用不同的方法演示了,其实啊我们的生活中啊,还有许多像颜色不同,大小不同,但数量是相同的东西,下面老师就带你们去一起找找吧。

中班教案 篇9

  设计意图: 在进行“我们的身体”这个主题活动时,孩子们对自己的身体,对自己的长大、长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的说自己小时候的衣服现在穿不上了,有的说现在能够到以前够不到的东西了。于是,我有意识地投放了量身高的测量纸,结果孩子们很感兴趣,关于自己长大、长高的话题也越来越多,因此我觉得有必要开展一次集体活动,让孩子们一起分享自己的发现,共同体验成长的快乐。同时,我把比较高矮及排序的数活动整合在教学活动中,让孩子们通过和同伴量一量、比一比,积累一些比高矮的方法以及按高矮排序的方法,进一步体验长大的快乐。我还通过做游戏、欣赏散文等多种方式,萌发幼儿想长得更高的愿望,努力实现整合的教育目标,促进幼儿的发展。

  目标: 1.用量一量、比一比的方法体验自己在长高,并为自己在长大而高兴。

  2.乐于与同伴分享和交流,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成长的乐趣。

  准备:

  幼儿收集有关证明自己在长高的资料,实物投影仪。

  过程: 一、交流分享 1.现在你们上中班了,都说自己长高长大了,请问你们是怎么发现自己长高的呢?(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适时小结和提升,并运用实物投影仪展示相关资料,让幼儿体验长大的自豪感。)

  2.你们有的高,有的矮,比一比到底谁高谁矮好吗?

  二、比高矮 1.幼儿自由结伴比高矮,并说说谁高谁矮。

  2.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比的?(幼儿介绍比高矮的方法:背靠背、面对面、眼睛看、看参照物等。)

  三、游戏:排排队 1.想不想和更多的朋友比?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排排队的游戏,看看谁最高谁最矮。

  2.请5名同伴比高矮并按高矮排队。讨论:谁最高?谁最矮?某某小朋友是高还是矮?(原来高和矮是比出来的。)

  3.分小组比高矮。

  四、产生想长得更高的愿望 1.你们喜欢高还是喜欢矮?

  2.请幼儿欣赏散文诗《长高》(见附)。

  3.引导幼儿思考:怎样使自己长得更高?

  附:

  我刚生下来的时候,只有小老鼠一般高,后来我和猫咪一般高。现在我比企鹅还要高,将来我会像斑马一般高。慢慢地我会像长颈鹿一般高,也许最后我会比恐龙还要高。

  妈妈说我在做梦,爸爸说我在吹牛。我不是做梦也不是吹牛,我真的是这样想,想起来就觉得快乐。

  爸爸妈妈,让我想想行吗?

中班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学会比较长短的方法并排序。

  2、初步感知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3、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体会数学活动的有趣。

  教学资源:

  在许多游戏活动中,幼儿总喜欢比各种物体的长短,但又不知怎么比出长短,于是我设计了这节比长短的数学活动课。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感知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活动准备:

  1、火车图片、1~10 数字卡片

  2、长短不同的绳子、纸环、曲别针四条,缠着不同长短绳子的同样瓶子四个、四个带数字1、2、3、4的操作台

  3、泡沫板、图钉若干

  活动过程:一、出示火车图片,感知长短

  1、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个好消息:“沈阳站新添了几列火车”引起兴趣

  2、提问:这几列火车哪列最长,哪列最短呢?

  3、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出比较长短两种方法。(看,数数)并知道车厢多火车长,车厢少火车短。

  二、幼儿操作,运用比长短的方法进行排序

  1、介绍材料、操作台上的1~4的数字含义

  2、幼儿自由选择材料,比较长短并排序。

  第一组:四条长短不同的连环纸环

  第二组:四条长短不同的彩笔(不同数量连在一起)

  第三组:四条长短不同的曲别针(不同数量连在一起)

  第四组:四个缠着不同长短绳子的同样瓶子

  3、每组小朋友出来讲解:

  你们是怎么排序的。引导幼儿说出最长的是……第二长的`是……第三……最短的是……

  用什么方法比较出来的?”并展示给小朋友看。

  4、幼儿通过观察展板,讨论如何比较长短。

  提问:“为什么挂纸环的钉要站成一个水平的直线?”

  5、教师小结:比较几种物体长短时,一边对齐后再进行排序。

  三、幼儿讨论第三种比较长短方法——测量

  提问:“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比较长短?”

  幼儿讨论生活中的测量工具并寻找收集。

  幼儿观察教师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四、活动延伸:

  指导幼儿借助多种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并对出现的测量结果的不同继续深入探索。

  教学反思:本活动幼儿初次接触有一定的难度,我应考虑幼儿原有的经验程度设计活动,事先作一些测量的准备,活动效果会更好。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教案04-30

中班的教案04-06

中班教案07-20

[精选]中班教案07-25

中班教案[经典]08-05

中班教案02-24

中班教案02-25

中班教案02-25

中班教案03-05

中班教案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