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4-03-24 09:11:27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体验将一组物品抽象为数和运用数学符号描述事物的过程。

  2、通过两项和三项加法练习,使幼儿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3、培养幼儿的视图能力,发展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磁性教具若干。

  2、幼儿用书第32页,记录笔。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小朋友,昨天晚上老师做了一个非常好玩得梦,想不想知道?我梦到动物王国的一家商场要开业了,门前贴了一张海报:开业这天向顾客发放赠券,顾客可用赠券领取不同数量的礼品。”

  (出示图一: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色卡)

  “小动物们听说这个好消息都早早的'赶来了,大家来看看都有谁呢?”

  (出示贝贝羊、胖胖猪和嘟嘟牛)

  二、布题

  1、“它们都挤到前边看海报,到底这些礼券可以换什么礼品呢,让我们一一看吧”

  (在表格中展示玉米教具)

  “请小朋友帮小动物看一看每张赠券分别可以兑换多少个玉米?”

  红色赠券可以换多找个玉米?用数字几来表示?请幼儿点数并记录。

  黄色、蓝色赠券分别可以换几个玉米,请一个小朋友来说一下,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把数字写在对应的表格中。

  (红色:3黄色:2蓝色:4)

  2、“嘟嘟牛得到了一张红色和一张蓝色礼券,它问我一共可以换多少个玉米,请小朋友帮忙来算一下吧。

  我们先来看一下红色礼券可以换多少个玉米,蓝色礼券可以换几个玉米,它们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请在下面的括号中把他们写出来。”

  请幼儿操作,并用数记录下来。把它们合起来就是嘟嘟牛可以得到的玉米教师写出加法算式3+2=5.请幼儿说明理由。并及时给与肯定。

  教师讲述:问一共有多少个我们就可以用一道加法算式来计算。

  加法算式:3+2=5

  3、“贝贝羊也领到了礼券(出示黄色和红色礼券)它一共可以换多少个玉米呢?请小朋友来算一下,它们分别可以换几个玉米请用数字表示出来,可不可以用一个加法算式来计算,你能不能写一个加法算式。”

  请幼儿操作并尝试写出加法算式,请能力较强的幼儿来完成。请幼儿读出这个算式。

  加法算式:3+4=7

  4、“胖胖猪高高兴兴的回来了,它得道了三张礼券,(教师出示三张礼券)

  它可以换多少个玉米?

  请小朋友帮他算一算,每张礼券可以换几个玉米,请你把数字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请幼儿说明理由,并尝试写出连加算式。

  请幼儿说出不同的算法。

  教师:连加可以先算前两个数也可以先算后两个数,再用另一个数和这个得数相加”加法算式:2+3+4=9

  三、练习

  小动物们都说我们班的小朋友聪明,宝宝兔也来找大家帮忙了,原来宝宝兔到这家商场购买了许多胡萝卜,他想装进这四个不同颜色的箱子里面。

  教师讲述要求:(读题目并演示)每个箱子要按表格中的数量来装,并做好记录,红色箱子装3个,我们就在下面的表格中写数字3,其他三个箱子分别装多少个也要帮他记录下来。然后帮他算出下面这些箱子中一共装了多少个胡萝卜?

  教师边说边演示一道算式:5+4=9

  幼儿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将作品展示出来。

  四、教师

  请幼儿集体欣赏作品,教师进行积极肯定的讲评。

  小朋友今天表现真不错,帮助小动物解决了大问题。其实在生活中也经常遇到一些问题需要我们用加法来计算,只要你认真计算,算得准确就能解决这些问题。希望每个小朋友小朋友都做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你会得到快乐。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背景:

  随着主题活动“豆豆家族”的开展,小朋友纷纷带来了各种豆,有黄豆、蚕豆、绿豆、赤豆,我们一起做了种子发芽、豆豆装饰画,我们还和小朋友一起把这些豆装在小玻璃瓶里放在自然角,在装豆豆的过程中,小朋友欣喜地发现不同的豆豆在玻璃瓶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于是,带着这一发现,综合活动“豆瓶进行曲”就这样产生了。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知道不同大小的豆在玻璃瓶所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学习用自己的方法记录结果。

  2、参加打击乐活动,并选择合适的节奏用豆瓶为乐曲配节奏。

  3、积极参加探索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准备足够的蚕豆、绿豆,人手一玻璃瓶。

  2、音乐准备:幼儿多次听过音乐:郊游。节奏卡若干

  活动过程:

  1、通过观察物品,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今天,我们活动室来了一群特殊的新朋友,是谁呢?让我们来把它们请出来!”(出示各种豆)你们都认识它们吗?谁来告诉我,他们是什么?(蚕豆、绿豆)这些豆娃娃有什么不同?(大小、颜色)

  还有一群朋友啊他们吵吵闹闹地也要来呢,它们是谁呀?(出示玻璃瓶)

  2、幼儿第一次探索,自己制作豆瓶,知道把豆放进瓶里会发出声音。

  (1)“在这些豆娃娃和瓶娃娃中有个秘密,它们要请我们小朋友去找一找,看看是个什么秘密?)幼儿操作,尝试将豆娃娃放入玻璃瓶里发出声音。

  (2)你们找到秘密了吗?谁来告诉大家?

  这些可爱的豆娃娃和瓶娃娃还会唱出这么美妙的歌声啊,我们一起来摇一摇,上边摇摇,下边摇摇,左边摇摇,右边摇摇,前边摇摇,后边摇摇。

  (当幼儿通过动手探索,发现了把豆放入玻璃瓶会发出声音,这时给孩子摇一摇的机会,充分满足了他们的需要)

  3、幼儿第二次操作,探索不同的豆在瓶里发出的声音不同,并用自己的方法记录结果。

  你们听,他们唱的歌声是一样的吗?请你们下去把每种豆放在瓶里试一试,听一听,他们的声音是怎样?然后用自己的方法记录下来。幼儿讲述自己操作的结果。

  3、节奏游戏,体验乐趣。

  (1)幼儿创编节奏你们的豆瓶真好,会唱出这么好听的歌声,现在请你们告诉我,你的豆瓶可以唱出什么节奏。(老师随幼儿打出的节奏及时出示节奏卡)

  4、打击乐:拔根卢柴花

  (1)“听,这是什么一首歌,我们一起来唱唱看”(幼儿一起唱歌:郊游)

  (2)现在请我们小朋友用我们手里的`豆瓶为音乐打节奏,请小朋友想想用什么节奏呢?

  (3)随着幼儿的回答在歌曲图上标记节奏卡

  (4)幼儿看了节奏卡一起为音乐打节奏2次。

  5,延伸活动。

  看,在窗台上老师还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豌豆、黄豆,一些塑料瓶和铁瓶,小朋友可以去玩一玩、试一试,看看他们的声音是不是一样的。

  活动反思: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发展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而科学活动最能有效地让孩子们实现探索、发现的愿望。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数量在四个以内的两集合间元素的多少。

  2.能够一个接一个地感知集合中的元素。

  3.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

  能运用一 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活动准备:

  相应的图片若干、“比多少”操作材料人手一份;“等量判断”操作卡等。

  活动过程:

  一、经验准备

  游戏:抢椅子

  让幼儿分组上来玩抢椅子的游戏,幼儿人数和椅子的数量在4以内,并相差一个。提问:刚才玩抢椅子游戏的时候,一个小朋友坐几张椅子?椅子多还是小朋友多?为什么?你有办法变成一样多吗?

  二、集体探索

  1、出示教具:数数,花园里开了几朵花?(4朵),蝴蝶飞来了,请小朋友帮助蝴蝶找朋友,一只蝴蝶找一朵花做朋友。(幼儿个别操作)蝴蝶多,还是花多?你怎么看出来的?我们给多的放个花片做标记。有办法让蝴蝶和花一样多?

  2、这里还有小鸭子和小鱼,谁来喂小鸭子吃小鱼?(幼儿个别操作)

  比一比,小鸭子多还是小鱼多?小花片放在哪里?

  三、分组操作

  1、介绍操作材料和操作方法。

  我们先来玩“比多少”的游戏,小朋友把小筐里的两样卡片对齐排好,比比哪个多,用小花片做记号。

  玩好后举手让老师检查,把卡片放回小筐,再到后面桌子上玩“哪两排一样多”的游戏。

  2、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反思:

  此活动的第一次试教,由于材料的准备过于仓促,使活动没有达到预计效果,为了保证幼儿学习数学的效益和更高的兴趣,我就修改了整个活动,包括材料的准备,活动环节的设计我都加以了修改,这次活动我采用了分组教学的方式,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关注到每个幼儿,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人数少,能提高幼儿学习的专注程度。在操作规则上对幼儿提出了细致的要求,多数幼儿基本能够按照规则操作,但是由于时间的原因和幼儿还不能理解如何换组操作,今天的活动只进行了“比多少”操作。近阶段的活动,可能比较适合同一游戏,提供不同类操作材料的操作形式。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在探索圈的玩法中,学习连续行进跳。

  2、发展跳跃能力以及肌体的协调能力。

  3、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4、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5、喜欢与同伴合作,体验运动的挑战与快乐。

  活动准备:

  圈、粮食若干;平衡木6块;山洞六个;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热身运动

  二、基本部分

  1、幼儿自由探索玩圈

  导入语: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圈,请你们每人拿一个圈,找个空的地方玩一玩,看看谁的'玩法多。

  (1) 幼儿分散玩圈。

  (2) 集中幼儿,提问:刚才你是怎样玩的?(幼儿回答)

  2、幼儿再次探索玩圈:

  (1)请幼儿再次玩圈,看看还有什么玩法?

  (2)集中提问新玩法,重点请合作玩的幼儿示范介绍。

  3、幼儿合作玩圈。

  师:这次,我们可以找好朋友合作玩一玩,动动脑筋想一想还有没有更好的玩法。

  (1) 幼儿自由合作玩。

  (2) 集中幼儿,提问:你们是怎样玩的?(幼儿演示各自的玩法)

  (3) 利用圈练习连续行进跳。

  4、集体游戏“运粮食”

  场景:山洞――小土坑(幼儿手中的圈摆成)――小桥

  玩法:各组幼儿依次钻过山洞,跳过小土坑,走过小桥,将手中的粮食送给小动物,然后回到起点。

  规则:每人一次运一种粮食,要连续跳过小土坑。

  (1) 集体练习。

  (2) 分组比赛。

  三、结束部分

  师幼一起整理圈和各种玩具。

  活动反思:

  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目标是提高幼儿对身体锻炼的兴趣,发展其基本动作,促进幼儿身体的健康发展。体育活动是一项综合教育课程,它包含了一个对幼儿进行多重心理素质和个性培养的过程。我们应在每次体育活动中都提供幼儿身体均衡发展的机会。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用陶泥创作各种手的造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大胆想象、添画。

  2.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能说出喜欢他人作品的理由。

  3.体验创造性陶艺活动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

  活动准备:

  l.投影仪、屏幕,关于手影的幻灯片。

  2.陶泥及操作工具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播放幻灯片,激发幼儿兴趣。

  (l)教师将手影幻灯片投射到屏幕上,启发幼儿想象。

  教师:大屏幕上面有些什么?你发现上面的小秘密了吗?(小兔子、小狗、孔雀等手影形象)

  ●以幻灯片的形式展示范例,使幼儿感到很新奇。幼儿发现原来那么多有趣的的形象,都是自己平时一直在玩的手影游戏的不同表现方式。这使他们很兴奋,也蠢蠢欲动,急于想用泥塑的方式进行表现。此处的幻灯片不仅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将幼儿的注意点转移到了“手影变形”上来。使教学环节紧凑而流畅地发展。

  2.师幼共同探索手的不同造型。

  (1)幼儿玩手影游戏。

  (2)教师:变一变,看一看,小手变成了什么?(海螺、热带鱼、老鹰、小草、鸭子等)

  ●第一环节充分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因为在这个环节中,幼儿创造的积极性更高了。他们十分投入地创造手影,产生了很多从没有出现过的形象。此环节达到了十分理想的效果,这为后面的创作了充分的经验基础。

  3.演示创作过程。

  (1)教师展示手形。

  教师:想一想,这个手形会变成什么?还能变成什么?(刺猬、孑L雀、大树、金鱼、扇子等)

  教师:手掌可以变成刺猬的身体,手指就是它的刺。

  (2)教师继续展示手形,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教师:想一想,这个手形添上什么会变成什么?(公鸡、小船、卡车等)

  ●该环节同样利用幻灯来展示手形作品的创作过程,使得作品的变化快速而清晰,好像变魔术一样,让幼儿感到神奇且愉悦。而幼儿层出不穷的想象,又使活动在师幼互动的过程中进入高潮。

  (3)教师示范用陶泥做手形。

  教师:先在泥板上摆好要画的手形,用工具从最外面的手指开始,仔细地沿着手的形状走,一直画到最后一根手指,把手、笔移开,泥板上就会出现要画的手形。添上花纹图案或使手指变化,漂亮有趣的手形作品就出来了。

  ●在幼儿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激发后,教师通过手形制作方法的演示,让幼儿学习并掌握创作的技能,就好像给了幼儿一把通往成功殿堂的钥匙,让每个幼儿都能将自己的想象变成触手可及的真实画面。

  4.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l)鼓励幼儿自己变化手形,大胆创作。

  (2)指导幼儿进行细节装饰。

  5.作品展示,鼓励幼儿大胆介绍自己的作品,学习同伴的作品。

  教师:你的小手变成了什么?是怎样变的?你最喜欢哪一件?为什么?

  活动建议:

  ☆活动延伸 在主题墙上布置各种手影想象画让幼儿欣赏,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区角活动

  ①美术区:手印创意画。

  ②表演区:白布、手电筒等让幼儿表演手影游戏,演一演、说一说。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能根据歌曲的旋律和结构,迁移已有动作经验,尝试创编各种“星猫”动作来玩游戏。

  2.尝试用乐器匹配游戏动作,学习用铃鼓和沙锤演奏歌曲“0 0 0 0 |” 和“X X X X|0 0 0 0”的节奏。

  3.变出造型时,能控制好乐器,不发出声音。

  活动准备:

  1.歌曲《快乐星猫》。

  2.乐器:铃鼓、沙锤。

  活动过程:

  一、幼儿随乐做律动。

  师:天气真好,森林里的小猫们都出来玩啦!

  二、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新游戏。

  1.教师示范星猫动作,引导幼儿了解新的.游戏规则。

  师:其实在我们这群小猫里,藏着几只星猫,我就是其中的一只星猫,看看我做的跟你们有什么不一样?你们还做你们原来的动作。

  2.幼儿做星猫,交换角色玩游戏。

  师:原来星猫会做各种动作呢!你们会做星猫的动作吗?

  3.请一名幼儿做星猫,幼儿再次游戏。

  师:谁愿意做星猫呀?

  师:他是星猫,我们要跟谁学动作啦?

  三、加入乐器进行演奏。

  1.探索加入乐器玩游戏的方法,随乐完整演奏。

  师:小猫们变了很多动作,开心吗?小乐器也想来和我们一起玩呢。我做星猫,你们用小乐器给我加油好不好?

  师(演奏方法):我在做胡须的地方,你们怎么演奏的呀? 拍手的地方呢?

  2.请一名幼儿做星猫,尝试乐器演奏。

  师:刚才我们都很能干,在胡须的地方用连续摇的方法,在拍手的地方用一下一下敲的方法。现在谁想做星猫?这个星猫做得怎么样?

  四、交换朋友完整循环游戏。

  1.讨论交换朋友的方法。

  师:星猫想找更多的朋友玩游戏呢,在哪个动作的时候可以换朋友呢?

  2.加入交换朋友,幼儿完整玩游戏。

  师:我们刚才交换朋友的时候,小星猫做的怎么样啊?

  3.再次完整游戏。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教幼儿听信号变速走。

  2.锻炼幼儿的听觉能力,提高幼儿反应的灵敏性。

  3.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1.音乐:一起走

  2.铃鼓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幼儿听信号有节奏地变换队形走。

  二、展开

  1.交代游戏名称以及规则:

  老师铃鼓拍得快,幼儿就四散快走;

  铃鼓拍得慢,幼儿就四散慢走;

  教师摇铃鼓,幼儿小跑步。

  2.幼儿游戏3次。

  3.增加要求:

  (1)当老师说“两人走”时,幼儿就两人手拉手走。

  如果铃鼓拍得快,幼儿两人手拉手快走,

  铃鼓拍得慢,两人就慢走。

  (2)根据游戏情况决定是否三人走

  (3)游戏反复进行。

  三、结束

  1.表扬信号听得清楚、动作变化快的.幼儿。

  2.复习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教案04-30

(精选)中班教案08-11

[精选]中班教案07-25

中班教案[经典]08-05

中班教案07-20

【经典】中班教案08-20

中班教案(精选)08-17

中班教案(经典)09-26

(经典)中班教案10-07

[经典]中班教案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