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3-27 08:37:33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一、复习课文:

  1、张衡是(汉)朝人,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天文学)家,也是杰出的(文学)家。

  2、读《爱迪生救妈妈》,想:

  (1)爱迪生为什么能在关键的时候想出办法来救自己的妈妈?

  因为爱迪生从小就爱动脑、动手,在实践活动中发现了很多科学知识,所以他才能在关键的时候想出办法救自己的`妈妈。

  (2)爱迪生想出了什么样的办法来救妈妈?

  爱迪生让小伙伴们站在点燃的油灯旁边,由于镜子把光聚在一起,病床上一下子亮堂起来了,这样,医生就能给他妈妈做手术了。

  3、我们人类有(三四百万)年的历史,恐龙却在地球上生活了大约(两亿)年。

  二、背诵:

  1、背诵136页“我会填”。

  (1)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

  (2)那七颗星,连起来像一把勺子,叫北斗七星。

  (3)北斗七星果然绕着北极星慢慢地转动。

  2、背诵149页“我会读”和“读读背背”。

  3、我国古代有许多科学成就。其中,(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被称为四大发明。我国现代有很多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和(邓稼先)同其他科学家一起攻关,终于研制出了(原子弹)和(氢弹)。

  三、听写:

  勺子 玉石 组成 发炎 珍珠 离开 香油 严寒 眼珠 数学 钻石 睡觉 严重 寒冷 鸡肉

  距离 石油 钻研 检查 染色 传达 团结 斥责 负责 炎热 夸奖 研究 油条 睡眠 分类

  羊肉 离别 耐心 查看 调查 谜语 传染 夸张 珍贵 珠宝 种类 严格 奖状 小组 灭亡

  寒冬 责备 团圆 人类 历史 地球 气温 时间 道理 生活 植物 灭绝 儿童团员 北斗星

  环顾四周 恍然大悟

  四、比较组词:

  勺(勺子) 玉(玉石) 组(组成) 珠(珍珠) 钻(钻研) 睡(睡觉) 璃(玻璃)

  勾(勾画) 主(主要) 祖(祖国) 株(株连) 粘(粘贴) 垂(垂头) 离(离开)

  拒(拒绝) 油(石油) 斥(训斥) 炎(发炎) 桨(船桨) 肉(肥肉) 迷(迷路)

  距(距离) 由(由于) 诉(告诉) 谈(谈话) 奖(奖状) 内(内部) 谜(谜语)

  传(传播) 严(严寒) 撒(撒野) 仰(仰头) 汉(汉族) 捡(捡拾) 性(性别)

  转(转动) 炎(炎热) 散(散文) 迎(迎接) 汗(汗水) 检(检查) 姓(姓名)

  五、近义词:

  清楚—(清晰) 果然—(果真) 著名—(有名) 钻研—(研究) 急忙—(连忙)

  六、量词:

  一(个)孩子 一(颗)星星 一(把)勺子 一(面)镜子

  七、拓展:

  爱迪生一生共发明(两千多)项发明,包括(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

语文教案 篇2

  【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把学生带入诗情画意之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让学生在“读、想、悟、背”的综合阅读活动中充分体验自主、有效的合作和积极的探究,解读古诗的意思,感受古诗的意蕴,品味古诗的实质,有效的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设计特色】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读悟,有效地互动合作,积极地探究。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提升情感,并学会在不同的情境中进行合理的想象,使景与情一体解读。以“读→想→悟→背”的学法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滚动推进学生自主探究和感悟。

  【教学目标】

  1、学会“庐、瀑、炉”3个生字。

  2、朗读、背诵、默写《望庐山瀑布》。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观察画面,展开合理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幅自制的庐山瀑布图、有文字的资料、教师创写的几首小诗歌。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流程大体如下:

  一、课前谈话。

  针对本班实际情况,为学生加油、鼓劲,使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二、引旧入新。

  1、谈话激发学生背诵二年级时已学过的一首古诗《夜宿山寺》。

  ⑴背诵古诗《夜宿山寺》。

  ⑵说说此诗是谁写的,是抓住哪一个词来写的?(高)

  ⑶你认为李白写的诗有什么特点?(想象丰富,气魄雄伟)。

  2、过渡引入:今天,我们再一次来领略一下诗人的这种浪漫的风格。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李白的

  另一首写景诗《望庐山瀑布》。(板书课题)

  3、读课题。学习生字“庐、瀑、炉”,并辨别“庐”与“炉”。

  4、回忆、讨论学习古诗的步骤及方法。

  同学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了,你准备怎样学习这首诗呢?

  ⑴学生回忆讨论。

  ⑵教师帮助梳理归纳,板书“读、想、悟、背”。

  三、读读诗。

  按同学们讨论的方法步骤,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诗歌。

  1、学生读诗(可以自由读、同桌一起读、互换读、对读)。教师巡视点拨。

  2、教师范读。

  3、指导朗读,师生同读。

  四、抓重点词句想一想,悟一悟。

  1、自主探究释疑。

  ⑴独自在诗中找出不懂的词句,作上记号。(弄明白后,再把记号改成“”笑脸,让生感受读书的快乐。)

  ⑵借助注释、字典和相关资料自主释疑。

  2、合作探究。

  ⑴小组内讨论交流,相互解疑。

  ①说说哪些词句你读懂了。

  ②提出不明白的地方,讨论解决。

  ③感受诗的意境,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⑵全班交流。

  ①质疑问难。提出在小组内还没弄明白的地方,大家来帮助解决。

  ②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观察画面,展开合理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的`意境。

  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让学生结合诗文画面说。

  ④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总结全文。(略。边总结边板书)

  4、鼓励学生用“啊,……真……”的句式来表达庐山瀑布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5、此时此刻,你最想对李白说些什么呢?(学生畅所欲言)

  五、背诵诗。

  1、指导感情背诵。

  2、自由试背。

  3、师生齐背诵这首诗。(回味诗意,整体感悟这首诗所描绘的意境,展示投影,让学生看着画面有感情地背诵。)

  各位小诗人,我们已经来到庐山脚下,请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吧。(齐背诵)

  4、我们再用歌声来赞颂庐山瀑布的壮美吧。(师生齐唱)

  六、延伸拓展。

  1、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同学们,学了这首诗,你们一定从《望庐山瀑布》这首诗中体会到了“生、挂、飞、落”等词的妙用,品味到了词句的精美,也受到了诗人大胆夸张、想象手法运用的启发。用你手中的笔,写出你心中最美好的诗;用你手中的画笔,画出你想象中的壮丽雄伟的庐山瀑布图奉献给大家,让老师和同学们与你同分享创作的愉悦。小诗人,小画家们快快行动吧!

  2、展示老师创写的几首小诗。(起一个鼓舞、抛砖引玉的作用。让学生觉得自己的老师都能写,自己也能写。)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复习同偏旁的字。

  2、读词语,比较形近字。

  3、通过读句子,了解“吗、呢、吧”的用途。

  4、借助拼音学儿歌。

  教学重点难点:

  1、读准字音、区别形近字。

  2、学儿歌。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运用偏旁归类的方法巩固识字,积累词语;

  2、辨认六组形近字,并正确书写。

  【课时重难点】

  用同偏旁的字组词,区别形近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玩游戏?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到“语文园地”去玩几个有趣的游戏。

  二、游戏一:摘苹果(我会认)

  1、出示苹果树贴图,树上贴有三种苹果:红苹果、黄苹果、青苹果,三种苹果背面分别贴着带有“言字旁”、“单人旁“、“口”偏旁的字,共22个。

  激趣:多漂亮的一棵苹果树!谁能准确地叫出苹果背面的“字朋友”的名字,摘到的苹果就送给他。苹果背面的“字朋友”就藏在“语文园地五”的“我会认”中。小朋友赶快读一读、记一记,等会儿,比一比哪个小组摘的苹果多。

  2、学生自由练读、识记。(忘了可以查查生字表)

  3、四人小组互读。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

  4、做游戏。

  (1)、在苹果树的一侧贴出分别写着“言字旁”、“单人旁“、“口”的三个大苹果贴图。(红、黄、青三种颜色)介绍游戏规则:摘下一个大苹果后,先领大家准确地叫出背面的“字朋友”的名字,然后把字卡揭下来,贴到相应的大苹果后面。读准了,贴对了,就能得到这个苹果。

  (2)、做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互相正音。

  5、归类识记。

  (1)、找出三组字各自的字型特点。

  (2)小组齐读,全班齐读。

  6、变序抽读。

  教师变序抽取三组字卡,学生开火车认读。

  7、扩展练习:这棵树还会长出哪些苹果?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带有着三个偏旁的字,鼓励在生活中识字。

  三、游戏二:吃水果(我会读)

  1、大屏幕出示纵向排列的草莓、葡萄、橘子、西瓜、香蕉等五种水果图案。五种图案中隐含着12个词语的五种不同排列方式,鼠标点击一个图案,该图案后面即出示一组词语。

  介绍游戏方法:想吃哪种水果,就要又快又准确地读出水果后面的`词语,都读对了就能得到一张水果贴图。

  2、同桌练读,小组练读。

  3、做游戏,教师适时正音。(指名选读,小组选读,男女生分别选读)

  四、游戏三:帮“字朋友”找“兄弟”(比比写写)

  1、出示12张生字卡,指名读、开火车读。

  2、游戏:在这12个字中,有六对兄弟,小朋友能不能找出他们?

  (1)请6名学生分别上台找一找,把找到的字“兄弟”(字卡)摆在一起。

  (2)四人小组讨论:为什么说他们是“兄弟”?他们哪长的像,还有哪长的不像?

  (3)全班交流。可以引导学生用这样的形式交流:“日”生日、日子;“白”白雪,白云。

  3、扩展训练:在你认识的字朋友中,还有这样的“兄弟”吗?

  4、书写指导。

  (1)教师用黑板上的田字格示范书写“马”与“鸟”、“四”与“西”。

  (2)学生书写训练,教师巡视指导。要求书写正确,把字写匀称。

  五、作业布置

  1、认真复习本课字词(即一、二、三题)

  2、预习“读读说说”和“我会读”

  再找找几对形近字,并说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吗、呢、吧”的用法,练习用它们说疑问词,发展语言。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儿歌,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培养语感。

  【课时重难点】

  课时重点:

  课时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玩了三个有趣的游戏,把这些“字朋友”、“词语朋友”记得更牢了。来,跟他们再打打招呼。

  2、这节课,我们一起到语文园地参加两项比赛吧!

  二、读句说句比赛(读读说说)

  1、指导读句子。

  (1)出示三句话,教师范读。

  (2)指名读。

  2、找找这三句话的共同点。

  (1)读了这三句话,你发现了什么?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2)同桌互相读读、问问。

  3、说句子比赛。

  (1)小组合作,用“吗、呢、吧”分别说句子。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比赛方法:各组选择三个句子参赛,每个组员都要有说的机会。由小组长自组安排,可以一人说一句,也可以两人一起说一句。

  (3)评议,选出本项比赛的冠军小组。

  评议从两个方面进行:“吗、呢、吧”是否用的准确;说话时是否体现出问句的语气。

  (4)说的不理想的学生再试一次。

  三、朗读比赛(我会读)

  1、教师范读《天上的小白羊》,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

  2、交流感受:听着老师朗读,你好象看见了什么?

  3、学生自由朗读。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圈出不会读、读不好的字和没学过的字。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各自遇到的困难,互帮互学。

  5、指导朗读。

  6、朗读比赛。

  四、作业布置

  将儿歌读给爸爸妈妈听

  再去搜集其他儿歌。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饱含 深情地诵读课文,发现并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作用,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优美的语句。

  3.培养学生自读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4.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别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2.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发。

  学情分析

  前一课学习了《春》,学生对描写景物运用生动词语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有所体会,阅读这篇课文,应引导学生自己理解。课前可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老舍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课前布置学 生去查阅有关老舍的资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查阅有关济南的资料,深入了解济南的地理位置,及其政治、文化背景,以开阔视野。

  课时分配

  2课时

  教学设计 (设计者: )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我们欣赏了春天那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后,今天我们要步入老舍先生的《 济南的冬天 》去领略冬日的景色。(板书课题)说起冬,尤其是中国 北方的寒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天寒地冻的萧条画面。但在老舍先生的这篇中,却使人感到暖暖的春意。就让我们在老舍的引领下一起去观赏济南冬天的水墨画,去体味浸蕴其间的浓郁情致,体味的意境之美,品味的语言之美。

  二、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之美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要求做到:

  (1)读 准字音,读清句读,熟悉课文,这是朗读好的前提。

  (2)细心体会,理解课文,建立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内心视像,这是朗读好的基础。

  (3)以情带声,随课文思想内容与作者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2.根据所读内容,解析题目。

  以《济南的冬天》为标题,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后的“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是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意思是:这 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的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 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小结:作者紧扣冬天的山景和水色,铺展出三幅画面:小山摇篮图、雪霁初晴图和空灵水晶图。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

  三、研读精彩语段,学习写景方法

  1.齐声诵读第4段,思考:

  (1)全段的中心句是: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

  (2)全段的层次划分是:全段分为三层:小雪呀/看吧……粉色/就是……

  (3)全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通过其他的景物来进行烘托,这些景物是:矮松、山尖、草色、阳光

  (4)文中的动词用得好,如:树尖用“顶”,山尖用“镶”,山坡用“穿”,山腰用“露”,几个字各得其所。

  (5)文中的.色彩词用得好,如:青黑,白,蓝,银,暗黄,微黄,粉色。

  (6)文中是怎样化静为动的呢?化静为动的主要技巧是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

  (7)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主要是拟人,文中的三个“好像”,并不都表示比喻。

  2.归结本段的写景特色。

  归纳:作者从色彩和变化两个角度描写了山上的矮松、黄草和薄雪等景色。“看护妇”是对雪后矮松秀美形态的比喻,借矮松写出雪的形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这是雪色和草色相间的美景引人产生的联想。“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用拟人的手法描绘了雪色娇美的情态。写山景依山上、山尖、山坡到山腰的空间顺序,有层次地把山各个部位雪的光、色、态展现了出来,让读者感受到的不仅有雪的外在美,而且有雪的情韵。画面色彩的 鲜明悦目来自映衬的妙笔:矮松的青黑映衬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

  3.有感情地朗读第4段。

  四、揣摩优美语句,品析写景艺术

  1.默读全文,画出文中给人以美感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分析好在哪里。

  2.对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和表 达技巧作简析。

  (1)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3)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学生讨论评析:

  (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济南老城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济南的冬天“暖和安适”的特点。

  (2)先运用拟人手法,用“卧”字来写村庄、写雪、写它们的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接着又用比喻,以“水墨山水画”来表现城外远山雪景的淡雅之美。

  (3)运用拟人,“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灵气,更写出了“绿的精神”之珍贵、可爱、美丽。

  3.本文语言朴实清新,娓娓道来,情恳辞切,除体现在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外,同时在遣词造句上还非常讲究,值得仔细玩味。

  思考:(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去掉“ 声”字可以吗?为什么?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这里为什么用“卧”字?和什么地方相呼应?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不可以。“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济南的冬天只是没有那种令人战栗的呼啸的北风而已,如果去掉“声”就说成了“没有风”,那是不切合实际情况的。

  (2)用“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与基调相调谐,有一字传神之效。和前文“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相呼应。

  五、对比阅读思考,学习写景技巧

  思考:《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欢哪一篇?说出理由。

  提示:两篇散文都通过几幅具体生动的画 面来表 现特征。《春》一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等五幅画面,体现了春的“新、美、力”的特点。而《济南的冬天》同样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描绘了阳光下的济南全景、雪后的小山、澄清的水等画面,表现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结束语:

  老舍极尽笔墨,传神地为我们描绘了济南的山景、水色,使得济南冬天的山、水、阳光、白雪……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在那如诗如画的美景中,浸透着老舍济南冬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温晴宝地―→山和水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如画温绿清澈的冬水赞美热爱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⒈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

  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

  ⒊主动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练习用“我会读”中的词语说句子。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同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父亲”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

  课前准备

  ⒈课件。

  ⒉收集鸟的图片和有关鸟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⒈谈话:你喜欢小鸟吗?你了解小鸟吗?把你课外收集的有关小鸟的图片和资料展示给大家看。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爱鸟的故事——《父亲和鸟》。

  ⒉揭题: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根据课题猜想:这篇课文究竟会写些什么内容?围绕课题你想提出哪些问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一位父亲和鸟的故事。

  二、初读识字

  ⒈自读

  ⑴师:你们想知道“父亲和鸟”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吗?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要求:先自己读通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再把课后“我会认”里出现的字多读几遍。然后小组内的.同学互相指读课文和生字。比一比,看谁读得准确

  ⑵组内练习读课文,认生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情况。

  ⑶指读课文,组织评议。

  ⒉识字

  ⑴出示字词卡片,让学生逐个认读,学生互相纠正。

  ⑵开火车读字词,教师相机指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⑶教师出示“我会读”中的词语。认一认,读一读,进一步巩固识字。

  三、写字指导

  ⒈指导观察,发现规律

  ⒉学生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一、导入

  ⒈出示“我会读”的内容,指读词语。一生任读一词,其他生书写。

  ⒉指读课文,让学生说出上节课的学习收获。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真地读一读父亲和鸟的故事。

  二、朗读

  ⒈自读课文,同时分别用不同的标记画出“我”和“父亲”的语言。

  ⒉引导学生重点练习人物的对话,(自读、教师示范读、同桌互读等)体会课文内容。

  ⒊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从阅读中你明白了什么?(“父亲”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三、提问

  ⒈读文质疑

  如:从哪些地方可以知道父亲知鸟爱鸟?“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你怎样理解?如果父亲是猎人,会怎样?听了父亲的话,今后的“我”会怎样?

  ⒉释疑

  师:本文题目是《父亲和鸟》,但作者并没有写“父亲”是怎样保护鸟或为鸟的生活环境提供什么方便,而是通过叙述“父亲”对鸟的深层了解来表现“父亲”的爱鸟。课文通篇是“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从“父亲”的话语中我们发现,他通过看动静、闻气味就知道林中有鸟,还知道鸟儿什么时候爱唱歌,什么时候最容易受到伤害。“父亲”可算得上是鸟的知音了。而“知鸟”,不正是对鸟深深的爱吗?课文最后说,“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多么稚气又多么纯真,谁说“我”不会像“父亲”那样知鸟爱鸟呢?

  四、读议

  ⒈自由结组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父亲”深沉的爱和“我”的天真。

  ⒉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要求小组全员参与,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⒊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指导语出适当的语气。如:“父亲喃喃地说”,要先理解“喃喃”的意思,再指导学生用轻、慢的语气读父亲说的话。相机引导学生用“快活”说句子。

  ⒋试着写出与”雾蒙蒙“结构类似的词。

  五、汇报

  ⒈选读得好的小组表演读,师生评议。

  ⒉交流合作学习的成果。针对提出的问题每个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地引发学生的争论,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父亲爱鸟护鸟优秀品质的感悟。

  六、扩展

  ⒈运用收集的小鸟的图片和资料,建一个“小鸟乐园”。布置在班级一个合适的地方。

  ⒉编故事:

  ⑴ 听了父亲的话后“我”会怎样想,怎样做呢?引导学生续编故事。

  ⑵教师借助图片或课件展现故事内容:在清脆的鸟叫声中,鸟妈妈带着小鸟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突然一声枪响,鸟妈妈被击中落地。受惊的小鸟只有躲在树林中哭泣。后面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引导学生续编故事。

  附:词语

  喃 喃—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

  焐—用热的东西接触凉的东西使变暖。

  一 瞬—转眼之间。形容时间极短。

  黎明—天快要亮或刚要亮的时候。

  潮 湿—含有比正常状态下较多的水分。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4-05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优秀教案优质教案语文03-07

《语文乐园》语文教案11-20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 语文优秀教案06-02

《语文乐园》教案08-29

语文下册教案12-14

语文燕子教案11-19

语文《掌声》教案11-19

语文穷人教案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