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 《中国结》教案

时间:2024-04-03 13:25:12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四年级语文 《中国结》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语文 《中国结》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语文 《中国结》教案

四年级语文 《中国结》教案1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中国结的寓意,体味其中饱含的中国心﹑中国情,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1、了解中国结外形变化无穷,寓意丰富的特点。

  2、体会作者对中国结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具准备:中国结的实物,中国结的有关资料。

  教法学法:导读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中国结。(板书:中国结)齐读课题。

  2、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中国结是什么样儿的?中国结有哪些特点?中国结为什么以中国命名?人们为什么喜欢中国结?)

  二、初读感知,自主学习

  1、检查预习

  2、默读课文,你对中国结有了哪些了解?(全班交流)

  3、中国结有哪些特点?画出相关句子

  4、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国结受欢迎?

  三、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师过渡:你喜欢中国结吗?为什么?那其他人喜欢吗?

  2,中国结是如何制作而成的?中国结有哪些特点?

  3,介绍自己手中的中国结,用课文中的词语来形容一下?

  4,从哪儿可以看出中国结特别受宠呢?中国结为什么如此受宠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三自然段,用心默读,一边读一边找出相关词句。

  5,中国结还有哪些受宠的原因呢?

  6,为什么中国结能够表现中国心,饱含中国情呢?如何理解课文中的“头”?

  中国结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奥妙就在这个“头”上,这个“头”就是我们自己的祖国,自己的乡土。

  三、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1,中国结表现着中国心,饱含着中国情。中国结是炎黄子孙心连心的象征,因此,中国结又被称为“同心结”。谁来读一读3—6自然段?读出句子中饱含的丰富感情来。(指名读)

  2,师生合作读,读出这美好的感觉。

  3,欣赏中国结。(播放中国结的图片)

  4,此时此刻,令你叹为观止的还只是一个个中国结吗?(生自由说)

  四、深化主题,拓展延伸。

  中国人民的智慧,华夏文化的悠久,不仅体现在万里长城,秦兵马俑这样的恢弘巨制之中,还体现在这巧夺天工,令人叹为观止的小小中国结身上。

  《中国结》教学反思

  《中国结》是一篇散文,通过介绍近几年来流行受宠的饰物中国结,表达了中华儿女“同根生”与“心连心”凝聚的浓情。课文首先描写了人们对中国结的喜爱,接着说明了中国结丰富的寓意及人们寄托于它的浓浓的情谊,指出了中国结已经成为向世界传递祥和和喜庆的象征。课文表面上写的是中国结,实际上表达的是中华各族儿女对祖国深深的热爱。

  本文具有感情强烈、语言精炼、意境优美、音韵和谐等特点。尤其是第二、三、四自然段有些句子对仗工整。入情入境,令人陶醉,适合朗读。第五自然段是文章的中心段落,要反复朗读,引导学生体会中国结是炎黄子孙同根生、心连心的'象征。

  一、课前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结。中国结是学生熟悉的一种装饰物,学生们对此并不陌生,教学时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和学生已有的经验,了解中国结的制作过程,加深对中国结的了解。

  二、准确把握文章的重难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中国结的寓意,体会其中饱含的中国情、中国心无疑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特别是对于“头”这个词的理解,如何把实物说明与象征意义结合起来,使学生明白这个“头”包含有两层的意思:表面指的是编结中国结的那根绳子的起点,实际上指的是自己的祖国,自己的乡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教师要循循善诱,让学生细细品读课文中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和精美的词语。从而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

  我在设计教学时,十分注重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以教师自身美好的形象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师生关系自然融洽,是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的重要前提。其次,重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和阅读能力的训练。教学中,老师注意引导学生独立钻研文本,自读、自悟、自得,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就重点句、关键句合作研读、讨论、品读。如:在学习第五自然段的时候,老师抓住“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是编织中国结那根绳子的一部分”来理解下文中“头”的含义。通过自由读、范读、集体读、想像读、感情读等不同方式,读出感情,读出意蕴,在此基础上,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三、引导学生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这是一篇典型的总分结构的文章,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段与段之间的联系,理解表达顺序。

  四、注重精彩词句的品味。课文语句优美,特别是第2——4自然段描写出了中国结的美和人们对它的喜爱。教学中,首先让学生仔细阅读这些段落,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背诵,同时知道某些段落是围绕中心句来展开的,知道作者是怎样具体写的,体会文中几处排比句的精彩与作用,还有过渡段所起的作用等。

四年级语文 《中国结》教案2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课

  教师出示一根编中国结的红丝线,同学们这是什么?

  教师出示一个中国结,这优势什么呢?你能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教师总结:

  "这跟绳子扯的再远,也离不开这个"头".这就形成了这个"中国结".

  板书课题:中国结

  二、整体认读了解课文内容内容。

  1、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解决课文中新的生字朋友。

  2、思考:课文中写的中国结都在什么地方出现?

  三、细读课文,交流品读。

  通过对课文第二段的阅读,对中国结进行进一步的了解。

  默读二、三段,思考:你喜欢中国结吗?为什么?

  让学生展开想象除了书上的这些描写你还能想到什么?

  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通过学生的相互补充达到完美的境界。

  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人民喜欢中国结,在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画下来,全班互相交流。

  指名读一读画出的语句。

  指导朗读,通过个别的词语体会中国结的意义,应该读的速度快一点,声音响亮。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上下理解。

  过渡:

  中国结不仅代表着你们说的意义?它还代表着中国心,饱含这中国情.

  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读完后集体交流你是怎样理解文章中所说的"头"的。

  中国结中寄托着所有华夏子孙的浓浓深情,有一种怎样的感情?课文中那些词语表达这种情感?

  通过课文的分析让学生试着概括文章的段落大意。

  四、总结:

  根据板书,由学生总结从课文中学到了写什么?

  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介绍了中国结受欢迎的原因.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通过课文的学习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五、作业: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导入揭题

  1、你喜欢的中国结,他们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忆一下,你都见过什么样的中国结?

  2、我们继续来感受文章中给我们怎样来解释中国结的

  [板书课文标题]

  播放课文录音。

  二、重新认识全文

  1、速读课文,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并用笔画下来。

  2、你能读出自己喜欢的语气吗?

  3、小组研究:

  它包含了什么样的.民族感情?

  4、反复阅读第5自然段,然后把这个课文复述给大家听。说说你很快能复述出来的秘诀

  三、总结全文

  1.再读全文:跟着课文录音轻声读课文。

  2.纵观全文,说一说:

  中国结代表了什么?

  把你心中的感受用一二句话说出来。

  四、学习本课的生字词

  1、学习生词

  A、本课中你还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

  B、集体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叹为观止

  憧憬

  2、学习写本课生字。

  A、出示生字“宠 饰  颈 侨 憧 憬 乞”。

  B、读字组词。观察字形,想一想:这些字在字形上有一个共同特点是什么?

  C、认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模仿写。

  D、写完后在班里展示写的好的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

  五、课堂小结

  对于本节课你想说点什么?

四年级语文 《中国结》教案3

  教学目标:

  1、识记、掌握生字、生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中国结外形变化无穷,寓意丰富的特点。

  3、体会作者对中国结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名组自豪感。

  教学重点:

  1、了解中国结的特点。

  2、体会作者对中国结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方法:

  朗读、交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1、谜语:一缕红丝线,交错接龙凤。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中国结)

  2、板书课题,说说:你对中国结有哪些了解?(指名回答)

  3、展示中国结。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质疑问难。

  (1)出示生字新词,学生认读。

  典雅、风韵、憧憬、巧夺天工、叹为观止、不离不弃、图腾、烘托、渗透

  (2)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

  2、默读课文,读的同时思考问题。

  (1)每段写了什么?

  (2)这篇文章写了什么?

  3、指名回答,师生共同交流。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二、精读课文,深入感知。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中国结这几年特别受宠;中国结富有丝绸质感;中国结造型典雅;中国结风韵独特。

  2、指名读第3自然段。

  (1)为什么说中国结是民间艺人的杰作?(巧妙编结,配以各种饰品,变化无穷)

  (2)说说中国结的象征意义。

  (3)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

  3、齐读第4--6自然段。

  (1)为什么说中国结是炎黄子孙心连心的象征?

  中国结是一根丝绳缠结而成,是围绕起点曲折缠绕的,不离不弃像中华儿女同根生,不论离国家多远,都永远离不开自己的祖国,自己的乡土。

  (2)“中国结不但中国人喜欢,外国人也喜欢。”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度句。说一说过度句的作用。

  (3)外国人为什么也喜欢中国结?

  因为它带着东方的神韵,渗透了既古老又现代的文明,代表祥和、喜庆。

  4、总结:中华儿女同根生,这根绳子扯的再远,也离不开它的`“头”。这个头就是自己的祖国,自己的乡土。中国结是炎黄子孙心连心的象征,因此,中国结又被称为“同心结”。

  三、拓展延伸。

  激发兴趣。试这编中国结,体会丝绳绕着起点,曲折缠绕,不离不弃的特点。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中国结

  绕着起点,曲折缠绕,不利不弃(炎黄子孙心连心)

  中国结 中国情

  渗透着文明,传递着祥和、喜庆

四年级语文 《中国结》教案4

  班级情况:

  学生通过摘抄好词佳句积累了一定的词语,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基本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有一定的学习自主性,愿意阅读,喜欢阅读。

  教学内容:

  全文围绕中国结,从中国结的外形写到它渗透的世界意义,层层深入地说明了中国结特别受宠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对中国结的喜爱,表达了中华儿女“同根生”与“心连心”凝聚的浓情。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理解中国结的寓意。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理解中国结的寓意。

  2、如何理解课文中的“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年过年的时候,老师收到了一个很特别礼物,请你来猜一猜。(一缕红丝线,交错结龙凤。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板书课题。你对中国结有那些了解?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品有关中国结的文章。中国结是一种饰物,以它为题,如果你是作者朱杰人,有可能写哪些内容?

  过渡:同学们想到的内容可真不少,现在老师就请你们读一读课文,看看作者的`想法和你们一样吗?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3、说说课文中安排了哪些内容?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你喜欢中国结吗?为什么?从课文中找一找自己喜欢的段落,美美地读一读,并说一说喜欢的原因。

  1、第二、六自然段:从哪里可以看出中国结特别受宠?(如果中国结挂在外国朋友的家中,有什么寓意?)

  2、第三自然段:

  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中国结市民间艺术的杰作?(巧夺天工、变化无穷、叹为观止)理解词语的意思。

  从中可以看出中国结凝聚着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智慧,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也将自己美好的愿望寄予其中。引读:他们或象征幸福……

  中国结不仅外形变化无常,而且寓意极其丰富。现在在很多的家庭中都挂着中国结,这有什么寓意?你还看见哪挂着中国结?他有什么不同的寓意?

  3、第四、五自然段:如何理解课文中的“头”。

  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如何理解课文中的“头”?指导学生画出文中的相关语句。

  小结:这个“头”就是自己的祖国,自己的乡土,中国结是炎黄子孙心连心的象征,因此,中国节又被称为“同心结”。

  课堂练习:

  文章中,作者用排比句向我们反复强调中国结的寓意丰富,你能仿照着写一句话吗?

  作业设计:

  1、摘录优美的词语、句子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课后反思:

  学生对中国结这种饰物很喜欢,但对于它们所包含的深刻寓意却不理解,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中国结的寓意,体会其中包含的中国情、中国心无疑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从而与作者的情感达成共鸣。

【四年级语文 《中国结》教案】相关文章:

美丽的中国结美术教案06-04

大班美术教案中国结04-15

大班美术欣赏中国结教案02-13

幼儿园大班教案《中国结》01-06

中国结婚的礼仪02-23

大班主题教案:红红中国结01-08

大班美术教案详案:美丽的中国结03-07

大班主题教案:红红中国结05-19

大班主题教案《红红中国结》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