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分数的意义二》教案

时间:2024-04-07 12:56:29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五年级数学《分数的意义二》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五年级数学《分数的意义二》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五年级数学《分数的意义二》教案

五年级数学《分数的意义二》教案1

  教学要求

  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及分数单位,并能正确地应用。学会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能联系分数的意义,正确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③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用分数表示图中阴影部分。

  ▲▲▲▲

  △△▲▲

  2、口答:什么是分数?如何理解单位“1”?

  3、填空。

  是()个。的分数单位是()

  7个是()。的分数单位是()

  二、揭示课题

  出示学习内容及学习目标。板书课题:分数的意义。

  三、探索研究

  1、认识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

  分数也是一个数,也可以用直线(数轴)上的点来表示。

  (1)认识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的方法。

  ①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画出等长的距离表示0、1、2。

  ②根据分母来分线段,如果分母是4,就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如:、:

  012

  (2)提问:如果要在直线上表示,该怎样画?启发点拨。

  ①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②应把0~1这一段平均分成几份?如果分母是8呢?分母是10呢?

  ③应用直线上的哪一个点来表示?

  (3)如果要在这条直线上表示分母是10的分数,该怎么办?

  这条直线上0~1之间的第七个点表示的分数是多少?

  2、练习。

  (1)教材第87页下面“做一做”的第2题。

  (2)用直线上的点表示。

  3、教学例1。

  (1)指名读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2)出示讨论题,同桌讨论。

  ①这题中把什么看作单位“1”?

  ②1人占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③5人占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3)汇报讨论结果,板书答语。

  (4)小结分析思路。口答这类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题目时,一般要根据分数的意义先找单位“1”是几,就是分母平均分成几份,其中1份是分数单位,再看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几。

  4、练习。教材第88页的“做一做”。

  四、课堂实践

  1、教材第87页的“做一做”。

  2、用直线上的点表示下面的分数:。

  3、食堂有一批面粉,吃了45袋,还剩28袋,吃了的和剩下的.各占这批面粉的几分之几?

  五、课堂小结

  1、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的方法是怎样的?

  2、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依据是什么?解题时应该怎样思考?

  六、课堂作业

  练习十八第4、7、8题。

五年级数学《分数的意义二》教案2

  【教学要求】

  1 .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 . 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 .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 .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约分和通分。

  5 .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 教学建议】

  1 .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用好直观手段。

  本单元教材在加强教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上作了不少努力.同时,教材还运用了多种形式的直观图式,数形结合,展现了数学概念的几何意义。从而为老师与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以发挥形象思维和生活体验对于抽象思维的支持作用。

  本单元的特点之一就是概念较多,且比较抽象。而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直观形象思维的支撑。因此,在引入新的数学概念时,适当加大思维的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化抽象为直观,对于顺利开展教学来说,是十分必要的。所谓化抽象为具体,就是通过具体的现实情况,调动学生相关的生活经验来帮助理解。所谓化抽象为直观,就是运用适当的图形、图式来说明数学概念的含义,这是小学数学最常用的也是最主要的直观教学手段

  2 .及时抽象,在适当的水平上,建构数学概念的意义。为了搞好木单元的教学,在加强直观教学的同时,还要重视及时抽象,不能听任学生的认识停留在直观水平上。否则,同样会妨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例如,比较和的大小,有的学生回答不一定谁大谁小,要看他们分的那个圆,哪个大,由此得出可能比 大,也可能比小、,还可能和相等。造成这样错误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过分依赖直观,而没有及时抽象。因此,在充分展开直观教学,让学生获得足够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由实例、图式加以概括,建构概念的意义。

  3 .揭示知识与方法的内在联系,在理解的基础掌握方法。在本单元中,约分与通分、假分数化为带分数或整数、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的方法,都是必须掌握的。这些方法看似头绪较多,但若归结为基础知识,就是揭示相关知识与方法的联系,就比较容易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以约分与通分为例,它们都是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尽管约分时分子、分母同除以一个适当的数,通分时分子、分母同乘一个适当的数,但它们都是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使分数的大小保持不变。因此,教学时不宜就方法论方法,而应凸显得出方法的过程,使学生明白操作方法背后的算理。这样就能依靠理解掌握方法,而不是依赖记忆学会操作。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数的产生

  教材第60 页的内容。

  二、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过程。

  2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同样是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产生的。

  三、重点难点:理解分数的产生。

  四、 教具准备

  米尺,挂图,几张长方形、正方形的纸。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三年级时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还记得我们都学了分数的哪些知识吗?

  学生通过回忆说出已学过的分数知识。

  1 .复习分数各部分名称。

  ( 1 )举一个分数的例子。( )

  ( 2 )以 为例,说说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2 … … 分子

  — … … 分数线

  3 … … 分母

  ( 3 )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分数?(用图、线段或正方形来表示分数。)请你用线段图表示。

  把正方形纸平均分后,画出阴影,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

  (二)教学实施

  1 .测量。

  师生合作测量黑板的长,观察用米尺量了几次后还剩下一段,不够一米,还能否用整数表示?(不能)

  2 .计算。

  老师把一个西红柿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人分得的西红柿的个数怎样表示?( l ÷ 2 的结果不能用整数表示。)

  3 .讲述。

  在人们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人类在测量和计算的时候,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就需要用一种新的数来表示,这样就产生了新的数—分数。最初,人们只认识一些简单的分数,如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我国是世界上发明和使用分数比较早的国家之一。

  4 .资料介绍。

  请学生结合自己课前查找的资料说说分数是怎样产生的。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相互交流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

  一 教学内容:分数的意义

  教材第61 页的内容。

  二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

  2 . 知道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都可以用单位“1 ”表示。

  3 . 引导学生学会抽象概括,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 重点难点

  1 .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

  2 .理解单位“1 ”。

  3 .突破一个整体的教学。

  四 教具准备

  投影,练习投影片,长方形、圆形纸各一张。

  五 数学过程

  (一)导入

  请学生举出几个具体的分数。(老师板书)

  根据学生举例的分数,请同学们说出都知道这个分数的什么?如这个分数表示的意义,它的各部分名称,以及自己的课外知识等。

  老师举例并板书:

  请学生说出 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甲:表示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4份,吃了其中的1份,可以说吃了这块月饼的。

  学生乙: 还可以表示把一根绳子平均剪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

  这根绳子的 。

  (二)教学实施

  1 .认识单位“1 ”。

  ( 1 )动手操作。

  老师:如果用图表示 ,可能你们每人会有不同的表示方法,现在请你动手折一折或画一画来表示 。

  学生展示成果。

  ( 2 )老师投影出示图片。

  老师:投影片上的这些图,你能在每一幅图上表示出它的吗?学生先小组内交流,再集体反馈。

  学生甲:我把4根香蕉看作一个整体,一根香蕉是这个整体的 。

  学生乙:把8 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4 份,每份两个苹果是这个整体的。

  学生丙:我把12 个△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4 份,每份3个△是这个整体的。

  学生丁:我把1 米看作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4 份,其中的1 份,就是1米的 。

  ( 3 )概括总结。

  老师:刚才同学们在表示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甲:都是把物体平均分成4 份,表示这样的一份。

  学生乙:我发现有的是把1 个图形平均分,有的是把8 个苹果、12 个△平均分,还有的是把1 米平均分。

  老师:一个图形,一个实物比较好理解,我们把它称为一个物体,那么8个苹果、12 个△ 是由许多单个物体组成的,我们称作一个整体。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 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

  ( 4 )举例。

  老师:对于这个整体,你还能想出其他的例子吗?

  学生:这个整体还可以是一筐茄子、一车煤、一个年级的人数、全中国人口等。

  2 .概括分数。

  老师:通过上面的学习,同学们对于单位“1 ”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些物体。整体“1 ”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 …

  刚才同学们举了很多分数的例子,那到底什么是分数,你能尝试用文字描述一下吗?

  先引导学生交流:把“谁”平均分?它表示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呢?

  学生相互交流补充。

  明确:把单位“ 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板书)

  老师强调必须是平均分。

  (四)思维训练

  说一说下图中的'阴影部分占整个图的几分之几。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师生共同回忆总结。

  第三课时

  一 教学内容:分数单位

  教材第62 页的内容。

  二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分数单位。

  2 .引导学生学会抽象概括。

  3 .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 重点难点

  理解分数单位。

  四 教具准备(小圆片)

  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

  2 . 下列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对不对?

  3 . 说一说。

  ( l )拿走9 块饼干的 ,拿走了几块?为什么?

  ( 2 )拿走剩下的 ,拿走几块?为什么?

  ( 3 )再拿走剩下的 ,拿走几块?

  ( 4 )写一写,想一想。

  请学生任意写3 个分数,说一说每个分数的意义。

  老师板书学生写出的分数。如, , 。

  老师: , 各有几个几分之一?( 有,1个 , 有3个 , 有14个 。)

  (二)教学实施

  1 .学习分数单位。

  2 . 投影出示。

  一堆糖,平均分成2 份,每份是这堆糖的 。

  平均分成3 份,2 份是这堆糖的 。

  平均分成4 份,3 份是这堆糖的 。

  平均分成6 份,5 份这堆糖的 。

  然后把结果填在课本上。

  ( 2 )动手操作

  学生用小圆片表示糖块,动手分一分,然后把结果填在课本上。

  ( 3 )集体订正。

  请学生说出 , , , 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 4 )引导学生明确分数单位的意义。

  老师: 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单位“1 ”平均分成2 份,表示这样的一份。)谁是单位“1 ”。(这堆糖是单位“1 ”。)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单位“1 ”平均分成3 份,表示这样的2 份。)谁是单位“1 ” ? (还是这堆糖是单位“l ”。)

  老师引导学生发现: , , , 这些分数的分母分别是2 , 3 , 4 , 6 … … 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单位“1 ”平均分成的份数。)分子又表示什么意思?(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

  讲述:把单位“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就是分数的分数单位。如,的分数单位是 。

  老师指明说出黑板上其它分数的分数单位。

  集体说一说自已写出的三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 5 )发现分数单位的特点。

  老师:你们发现这些分数的分数单位有什么特点?(它们都是几分之一。)为什么?(因为分数单位是把单位“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就是分数单位。)

  说一说黑板上这些分数分别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 .不同分母的分数,它们的分数单位是否相同?为什么?

  ( 1 )学生思考,同桌讨论。

  ( 2 )学生交流后,老师引导学生明确:

  分数是由分数单位组成的,因为不同分母的分数,把单位“1 ”平均分的份数不一样,所以不同分母的分数有着不同的分数单位。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分数单位,谁来说一说什么是分数单位?(把单位“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你能说出几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吗?每个分数又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呢?请你与同桌互说3 个分数,分别说出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什么?是由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组成的。看哪组同学说得又对又快。)

  第四课时

  一 教学内容

  分数与除法

  教材第65、66页例1和例2

  二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两个整数相除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 .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三 重点难点

  1 .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 .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四 教具准备

  圆片。

  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口算。

  3 . 8 + 1 . 29 = 0 . 6 × 0 . 5 =

  12 一3 . 6 = 7 . 4 – 3 . 6 =

  2 .14 + 0 . 6 = 1 . 5 ÷ 0 . 3 =

  2 . 口答

  (1) 表求什么意思?它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它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把一根铁丝平均截成3段,每段的长度是这根铁丝的几分之几?你们把谁看作单位1

  (二)教学实施

  1 .学习教材第65 页的例1 。

  ( l )投影出示例题。

  把1 个蛋糕平均分给3 人,每人分得多少个?

  ( 2 )请学生读题。

  ( 3 )分组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 4 )指名学生把讨论结果告诉大家。

  我解答这道题列式是1 ÷ 3 ,从分数的意义上理解1 ÷ 3 ,就是把1 个蛋糕看成单位“1 “ ,把单位“1 ”平均分成三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可以用分数 来表示, 1 块的 就是块。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 ÷ 3 = )

  老师:从图中可以看出1 ÷ 3 和 都表示阴影部分这一块,它们之间是相等关系。

  2 .学习例2 。

  ( 1 )板书例题。

  把3 块月饼平均分给4 人,每人分得多少块?

  ( 2 )指名读题,理解题意并列出算式。板书:3 ÷ 4

  老师:3 ÷ 4 的计算结果用分数表示是多少?请同学们用圆片分一分。

  老师:根据题意,我们可以把什么看作单位“1 ” ? (把3 块月饼看作单位“1 ”。)把它平均分成4 份,每份是多少,你想怎样分?请同学到投影前演示分的过程。

  通过演示发现学生有两种分法。

  方法一:可以1 个1 个地分,先把1 块月饼平均分成4 份,得到4 个 ,3 块月饼共得到,12个 ,平均分给4 个学生。每个学生分得3个 ,合在一起是 块月饼。

  方法二:可以把3 块月饼叠在一起,再平均分成4 份,拿出其中的一份,拼在一起就得到 块月饼,所以两人分得块。

  讨论这两种分法哪种比较简单?(相比较而言,方法二比较简单。)

  ( 3 )理解。

  老师: 个饼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甲:表示把3 个饼平均分成4 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

  学生乙:表示把1 个饼平均分成4 份,表示这样3 份的数。

  现在不看单位名称,再来说说表示什么意思?( 表示把单位“1 '平均分成4 份,表示这样3 份的数;还可以表示把3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

  ( 4 )练习。

  说说下面分数的两种意义。

  3 .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 l )观察讨论。

  请学生观察1 ÷ 3 = (米)3 ÷ 4 = (块)讨论除法和分数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充分讨论后,老师引导学生归纳出:可以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用除数作分母,被除数作分子,除号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线。

  用文字表示是:被除数÷除数=

  老师讲述:分数是一种数,除法是一种运算,所以确切地说,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的除数。

  ( 2 )思考。

  在被除数÷除数= 这个算式中,要注意什么问题?(除数不能是零,分数的分母也不能是零。)

  ( 3 )用字母表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老师:如果用字母a 、b 分别表示被除数和除数,那么除数与分数之间的关系怎样表示呢?

  老师依据学生的总结板书:a÷b = (b≠0)

  明确:两个整数相除,商可以用分数表示,反过来,分数能不能看作两个整数相除?(可以,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法,分母相当于除数。)

  老师:现在想想用这节课我们所学知识,能否解答刚上课时5 ÷ 9 的商是多少?你会做了吗?

五年级数学《分数的意义二》教案3

  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的分母、分子,认识分数单位的特点,能正确读、写分数。

  ②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③感受“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用具:教材第69-71页有关的投影片、线段图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1.提问:①把6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3个)②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每人分得这个苹果的)。

  2.指定一名学生用1米长的直尺量一量黑板的长度是多少米。(比3米长,比4米短)。

  3.民主协商确定目标

  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在测量和计算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就产生了分数。究竟什么叫分数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数的意义”。

  二、尝试探索建立模型

  1.学生回忆:我们已经学过,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算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例如:

  (1)出示月饼图。提问学生:把一块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2)出示正方形图。提问:把这张正方形纸怎样分?分成了几份?1份是它的几分之几?这样的3份呢?(、)

  (3)出示线段图提问: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5份,这样的1份是这条线段的几分之几?这样的4份呢?

  如果把1分米的`长度平均分成10份,这样的1份是它的几分之几?7份呢?表示什么?

  2、进一步认识单位“1”。

  以上都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看作一个整体,我们也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如4个苹果、一批玩具、一个班的学生等。例如:

  (1)出示课本第70页的铅笔图。提问:把4支铅笔平均分成4份,一支铅笔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2)出示小羊图。提问:把6只小羊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一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表示什么?

  (3)练习:说出下图中涂色的部分各占整体的几分之几。

  ●●

  ●○○○○○●●

  ●○○○○○●●

  ●○

  ●○

  ●○

  3.揭示分数的意义。

  (1)观察以上教学过程所形成的板书。

  一个物体

  一个计量单位单位“1”

  一个整体★★★★

  告诉学生:像这样表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板书:单位“1”)

  (2)反馈。①在以上各图中,分别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②、、各表示什么意义?③议一议:什么叫做分数?

  (3)概括并板书。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4.教学分数各部分名称、分数单位。分数的读、写法。

  (1)教师任意写出几个分数,让学生说出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阅读课本第70页最后一段并思考:一个分数中的分母、分子各表示什么?

  (3)认识分数单位,初步了解分数单位的特点。

  练习:①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

  ②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

  ③()个是()。

  ④是()个。

  (4)想一想:读、写分数的方法是怎样的?

  读作,表示个。

  读作,表示有个。

  三、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1.认识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

  分数也是一个数,也可以用直线(数轴)上的点来表示。

  (1)认识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的方法。

  ①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画出等长的距离表示0、1、2。

  ②根据分母来分线段,如果分母是4,就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

  (2)提问:如果要在直线上表示,该怎样画?启发点拨。

  ①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②应把0~1这一段平均分成几份?如果分母是8呢?分母是10呢?

  ③应用直线上的哪一个点来表示?

  (3)如果要在这条直线上表示分母是10的分数,该怎么办?

  这条直线上0~1之间的第七个点表示的分数是多少?

  2.练习。练一练第1--8题。

  四、课堂小结

  1、什么叫做分数?如何理解单位“1”?

  2、什么是分数单位?分数单位有什么特点?

五年级数学《分数的意义二》教案4

  教学目标:

  1.在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等活动中体会单位 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情。

  2.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悟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这一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获得成功、兴趣、愉悦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谈话: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对于分数你已经知道哪些知识?举例说出分数的各部分名称,联系实际说出分数表示的意义。

  谈话:对于分数还想了解的知识,进而导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构建新知

  (一)初步感知。

  出示情境图1船模试航。

  教师谈话:同学们,请你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

  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5只航模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得的航模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画有5只船模的题卡分一分,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分组活动时,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小组学习。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全班交流时,教师适时引领:把5只船模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5份,1份占这个整体的1/5

  在学习1/5的基础上,老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两个同学分得的航模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3个同学呢?

  (二)深入探究

  出示情境图2航模放飞

  谈话:同学们,航模要放飞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请你观察这幅图,根据图中的这些信息,你又能提出哪些与分数有关的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适时梳理。

  如:一小队每组放飞的飞机架数占本小队飞机总数的几分之几?二小队呢?

  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分一分,分别解决一小队每组放飞的飞机架数占本小队飞机总数的几分之几?二小队呢?

  解决第一个问题:学生分组学习,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小组活动中。

  全班交流时,学生先利用4个飞机模型动手摆一摆,可能会出现1/2、2/4两个答案。然后全班进行交流、辩析、补充,得出结论。教师适时引领:每份是2架飞机,为什么说是占这个整体的1/2呢?

  通过摆模型得到第一问题的.结论:把4架飞机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每份占这个整体的1/2

  课件演示将4架飞机平均分的过程,并板书结论。

  解决第二个问题:先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答案;再组织学生动手操作验证,并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全班交流时,适时点拨:每份是2架飞机,为什么占总数的1/3呢?。从而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三)观察比较

  谈话:请同学们观察我们所得到的 分数,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引导学生质疑:两个小队每组放飞的都是2架飞机,为什么表示出来的分数却不一样呢?

  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同桌讨论,全班交流得到结论。

  通过对两个小队飞机放飞情况的比较,得到: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的份数不一样,表示出来的分数也不一样。所以同样是2架飞机,表示出的分数一个是1/2,一个是1/3。

  (四)拓展应用

  谈话:想一想,还可以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可以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也可以自己找材料,动手分分看,你能得到哪些分数?是怎样得到的?

  学生动手操作,可以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1张长方形纸片、8根小棒、长1米的绳子),也可以自己找材料,得到不同的分数。

  交流:你利用什么材料,得到一个什么分数,你是怎样得到的?

  总结: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五)总结概括

  谈话: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许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举例:学生举例还可以把哪些量看作单位1?并区分单位1与自然数1的不同。

  结合操作过程,讨论、交流、总结分数的意义。引导学生总结概括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六)看书质疑。

  学生阅读6769页,质疑问难。教师巡视,解答学生困惑、疑难问题。

  三、巧设练习,深化理解

  1、自主练习1、2

  2、涂色部分能用分数表示吗?(课件出示)

  3、游戏:取糖果。学生按要求取糖果:盒子里有11块糖,取出总数的2/11;取出剩下的1/9;再取出剩下的1/4;如果取出2块,是取出了剩下的几分之几?

  独立完成,进行交流。

  教学反思:

  创设生动有趣的现实学习情境。通过一些现实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合作、交流、反思等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年级数学《分数的意义二》教案】相关文章:

《分数的意义》教案12-18

分数的意义教案10-14

分数的意义教案12-26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的意义教案04-03

分数的意义数学教学反思10-11

《分数的意义》数学教学反思05-26

分数的意义教案范文10-14

关于分数的意义教案01-24

有关分数的意义教案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