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课》教案

时间:2024-04-08 08:30:17 教案 我要投稿

《练习课》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练习课》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练习课》教案

《练习课》教案1

  一、教学内容:

  P44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鼓励学生独立测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并进行验证。

  三、教具准备:

  小黑板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相关数学知识

  (二)练习

  1、完成习题1,习题2

  ①用手势表示或用语言表示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有多长。

  ②指导学生理解题意,独立完成。

  ③集体订正,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做。

  2、完成习题3

  ①教师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②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应该怎样做。

  3、实践活动

  ①教师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②自己先估计

  ③自己测量

  ④同伴测量

  ⑤完成后,教师在全班进行交流,比比谁估计准。

  (三)小结

  学习了本单元的知识后,老师希望同学们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练习课》教案2

  设计理念

  1、能通顺流利地阅读《把握自己》,了解主要内容,认识沉迷于络的危害,坚定把握自己,告别吧的决心。

  2、了解演讲稿的一般特点,能写一简短的演讲稿。

  3、认识7个生字。材料准备

  设计思路让学生通过阅读《把握自己》和收集有关络带给我们的便捷,以及不良信息带给我们的危害两方面自选感兴趣的内容收集资料、故事、或者做一次调查、访问,查阅资料,充实自己。学会收集、、汇报、交流信息,培养学生的`收集探索能力、整合所有资源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明确要把握好自己,利用好络资源,而不要被它控制和奴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谈话引入

  1、教师谈络的负面影响。同学们,前面我们了解到点脑不仅是位神奇的魔术师,功能特别多,而且还可以救助别人。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便利,使信息的传递更加快捷,可以说,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已经离不开它。与此同时,络信息也带给我们一些负面影响,一些青少年由于长时间泡吧而导致身体虚弱,造成营养不良,甚至威胁到了生命健康,令人痛心疾首。本次活动,请同学们就络带给我们的便捷,以及不良信息带给我们的危害两方面自选感兴趣的内容收集资料、故事、或者做一次调查、访问

  2、出示:“把握自己”。

  二、阅读理解

  1、默读阅读材料,扫清阅读障碍:读生词、学习生字、质疑,以“络是天使还是魔鬼”为主题,在文中找资料,做批注,准备发言,

  学生默读并找、划、做批注、交流讨论等

  2、想一想:从这演讲稿中,你明白了什么?课文举了哪些“电子杀手”做的坏事?(有的……有的……有的)

  让学生读并讨论交流。

  (1)沉迷于络的危害:①影响学习成绩。②影响身体健康。③导致犯罪……

  (2)青少年要调整好心态,不要被他所控制、所奴役。

  3、课堂讨论。

  (1)怎样理解“络能造就人才,也能诱使许多对事物辨别能力差的人走向无底深渊。”

  ①师生共同历数“络英雄”和他们的故事。

  ②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沉迷于络的危险。说说周围都有哪些人开始被“电子杀手”盯上了?举例说明。

  ③:络中有份丰富的信息资源,有效的利用资源就能获得成功,被不良信息捕获就会发生悲剧。不站、沉湎于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危害很大,同学们要把握好自己,利用好络资源,而不要被它控制和奴役。

  (2)面对络怎样才能“把握自己”。

  ①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②教师宣读“青少年络文明公约”。

  三、了解特点

  1、自由朗读演讲稿,想想:演讲稿有什么特点?

  2、小组讨论。

  3、课堂交流。

  (1)有很强的针对性,有明确的听众。

  (2)有鼓动性,竭力说服听众。

  (3)摆事实,讲道理。

  ……

  4、有感情的朗读这演讲稿。

  四、写演讲稿

  1、学习小组内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

  小学生应当多看电视

  小学生应当少看电视

  玩络游戏好处多

  玩络游戏害处多

  2、根据讨论的结果,尝试写一简短的演讲稿。

  3、课堂交流。

  五、布置课外活动任务和下节课内容:

  我们下节将围绕“怎样正确利用电视、络等媒体”开一个辩论会,下面大家设计一个辩题,以便课外找好有用的信息资料当辩论用的证据。如:“小学生上聊天好处多/小学生上聊天坏处多”“小学生应该多看电视/小学生不应该多看电视”……辩题订好后,学生交流如何找自己需要的信息。讨论查找所需信息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教后记

  优点:让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沉迷于络的危险。

  缺点:对沉迷于络的危险,学生认识不足

《练习课》教案3

  复习内容:

  教材练习十五相关题目。

  复习目标:

  1.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熟练程度。

  2.在独立练习过程中培养规范书写和自觉检验的习惯。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熟练程度。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觉检验的`习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知识梳理

  师生共同回顾解稍复杂的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1.以4x-30=70和(100-2x)÷2=25为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2.指名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集体订正。

  3.指名汇报解答方法及步骤。

  4.师生共同总结。

  二、针对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十五第10题。

  学生独立完成,投影展示典型案例,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练习十五第11题。

  第(1)题,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方程,可指名列出不同方程的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再解答。

  第(2)题,可引导学生弄清80人是成人和儿童的和。

  3.

  用方程表示下面的等量关系,并求出方程的解。

  (1)一个数的4倍比7.3多13.5,这个数是多少?

  (2)一个数的4倍比13.5少7.3,这个数是多少?

  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后独立列出方程并解答,再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十五第13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2.下面的解方程对吗?对的画“√”,错的画“?”并改正。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并说说判断理由,集体订正。

  完成教材练习十五第14题。

  引导学生把方程中的x换作5,把另一个数看作未知数,再解方程。

  四、拓展延伸

  在□里填上适当的数,使每个方程的解都是x=6。

  (x-2)×1.3=5.2

  5x+3×

  6.2=48.6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通过练习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你有什么想说的?

  学生交流。

  六、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十五第12题。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可以列出方程并独立完成解方程的过程。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引入有序,思路清晰,环节紧扣。

  不足之处:学生的学习有些被动。

  教学建议:引导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练习课》教案4

  第8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1、62页练习十三。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记住 6的乘法口诀。

  2、能够正确而比较熟练的运用6 的乘法口诀。

  3、经过训练进一步提高形式的推理能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掌握6 的乘法口诀。

  2、能够正确而比较熟练的`运用6 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一、复习6的乘法口诀

  1、同桌对口令。

  2、师生互补口诀。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让学生达到熟记口诀。

  二、指导练习第4~11题

  1、第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用实物与给学生提出要计算的问题。先让学生理解图意,再口头表述题意,之后,让学生独立填写算式。

  2、第5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相互交流一下是怎样想的。

  3、第6题混合练习。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给学生以鼓励,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4、第7题练习1~6的乘法口诀。练习时,可以分组做问答游戏进行练习,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5、下面的游戏题,进行综合练习,先让学生算出得数,填在书上,看着说,再让学生背着说,看谁说得全对。

  [设计意图]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复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乘法有个系统的回顾,弥补不足之处。

  三、 补充题

  1、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求5个4的和是多少,可以写成5×4=20( )

  2)6+6+6+6+5可以写成6×5+5。 ( )

  3)两个因数分别是4和6,他们的积是10。 ( )

  [设计意图]此练习为了预防作业中会产生的错误,同时也提高了“用数学”的要求。

  四、智慧亭

  1、已知△×△=25 △+□=13 求△+△=( ) □=( )

  2、已知□+○=9 □×○=18 求□=( ) ○=( )

  [设计意图]在熟练掌握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发挥他们的聪明,从乘法入手去想。

  五、练习作业

  【教学反思】:

  提醒:

  新学期军训、分班卷、课本同步试题

《练习课》教案5

  教学内容:完成第21页练习四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熟练地计算不同梯形的面积。

  教学过程:

  练习四

  一、第2题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说说怎样找出面积相等的梯形。由于这4个梯形的高相等,只要比较它们的商、下底的和是否相等。这几个梯形中,除左起第3个梯形之外,其余的面积都是相等的。

  二、第3题右图是直角梯形,可以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直角梯形中与上、下底垂直的那条腰的长度就是梯形的`高。

  三、第5题要注意两个问题:1、统一面积单位;2、讲清楚数量关系。

  四、第6题先搞清楚水渠和拦水坝的横截面积分别是指图中的哪个部分,分别是什么形状,图中标出的条件又有哪些。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分别进行计算。

  五、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适当的进行补充和强化。

《练习课》教案6

  教学内容:

  教材第47-48页练习十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不进位),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

  2、运用所学知识正确、熟练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和会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和会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计算题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复习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34×20xx×1013×3021×3043×20xx×4051×7063×3072×10

  巩固复习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为复习笔算打好基础。

  2、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12×4432×1342×1121×23

  指名四位同学到黑板上完成,其他同学在 练习本上完成,完成后每个同学说一说计算过程,指名学生任选一题说出计算过程。

  3、教师小结: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时,用第二个因数的'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因数,再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二、巩固练习

  1、笔算。

  12×4432×1342×1121×2323×3241×2122×2334×12

  全体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集体订正结果。

  2、39×1131× 3123×3322×2412×41

  让同学们任选两题在练习本上完成(竖式计算),老师巡视,把完成既正确书写又好的同学的练习本进行展示,让其他同学向他学习,并把这道题的卡片送给这位同学,以示鼓励和表扬。

  3、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47页的第4、第5题,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列式计算,写出计算过程和结果。

  这两道题是图文结合题,所以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题和图,正确找出解决问题的信息数据。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列竖式计算。

  34×2131× 1312×1222×1111×25

  2、每个胶卷售价21元,买14个交卷要用多少元?

  3、每箱苹果重13千克,32箱苹果共重多少千克?

  4、每个工人每天挖树坑11个,15个工人一天挖树坑多少个?

  四、思维训练

  1、连一连。

  18×10 860

  31×12 605

  20×43 180

  55×11 372

  2、小华每天坚持写13个毛笔字,他在7月和9月共写了多少个毛笔字?

  3、李老师买了2个足球,张老师买了4个篮球,王老师买了1个足球、1个篮球、3个网球,他们每人所用的钱正好相等,1个足球的价钱相当于几个网球的价钱?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复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不进位),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在实际练习中,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和会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列竖式计算的能力。

《练习课》教案7

  教学目标:第4――6题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句子的仿写和顿号的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理解”这样”在句子中的意思以及顿号的准确应用.

  教学准备:小黑板、快板

  教学过程:

  1、学习第4题

  (1)出示例句,知道句子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讲小小的一样东西“来得不容易”,后面部分是讲我们应该怎样对待 这样东西。

  (2)学生补充句子的内容。

  (3)交流

  2、学习第5 题

  (1)读懂例句,理解“这样”在句子中的意思。

  (2)小结:前半句表示一件事,后半句表示这件事带来的结果,中间用“这样”来连接

  (3)说说议以可能出现的结果,再写下来。

  3、学习第 6题

  (1)自由反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纠错。

  (3)范读,思考:快板中提到了哪几个标点?用-------画出。

  (4)填空

  逗号表示( )

  句号表示( )

  问号表示( )

  叹号表示( )

  顿号表示( )

  (5)表演小快板。

  4、学习第7题

  (1)认真读句子,把句子的停顿和语调读正确。

  (2)说说句子中的标点应该怎么加

  (3)学生独立尝试做题

  (4)点名朗读,并说说所加的标点

  (5)补充练习

  a小猴 小兔 小熊和小猫来报名了

  b回家的路上 又开出了一朵朵伞花 红的 黄的` 蓝的……

  c北京有许多名胜古迹和风景优美的公园 最著名的有八达岭长城 故宫博物馆 颐和园 天坛 中山公园 北海和景山公园

  板书设计:习题内容

《练习课》教案8

  第6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

  第6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P97~98练习二十一第1、5~10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使学生能较为熟练地运用梯形的相关知识去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培养小组的互助合作精神,体验在这种互助中取得成功的愉悦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助和互助的能力,学会与同伴合作、交流,提高自己提问求助以及指导别人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练运用梯形的相关知识求梯形的面积以及底和高。

  难点:提高整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学练结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梯形。

  (l)我们已经学过了梯形,什么是梯形?

  (2)谁来说一说梯形各部分的名称。

  (3)在梯形中比较特殊的梯形是什么?(出示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

  2.梯形的面积。

  (1)我们在前一节课里利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出的梯形面积公式是怎样的?

  出示: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2)已知梯形的面积以及上底和下底,如何求得高呢?

  二、探究新知

  灵活运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问题。

  出示:一块梯形麦田,上底是35m,下底是25m,面积是1140m2,高是多少m?

  思路导引:

  方法一:根据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S=(a+b)×h÷2,可以推导出h=S×2÷(a+b),代入已知条件直接计算。

  方法二:设高为x m,列方程求解。

  学生尝试解答,小组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方法一:1140×2÷(35+25)

  方法二:解:设高为x m.

  =2280÷60 (35+25)x ÷2=1140

  =38(m) 60x ÷2=1140

  x =38

  答:高是38m.

  提问:求高除了用上面的'公式以外,还有别的方法吗?

  学生自主发言,再由其余同学和教师来判断是否可行。

  三、指导练习

  1.教材第97页练习二十一第1题。

  (1)教师出示水渠模型,帮助学生理解:水渠横截面面积就是梯形的面积,渠口宽就是梯形的上底,渠底宽就是梯形的下底,渠深就是梯形的高。

  (2)学生独立完成习题,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指名板演,再讲解。

  2.教材第98页练习二十一第6题。

  注意让学生观察图示找到计算所需条件。花坛的三面围篱笆,形成一个直角梯形。20m就是它的高,用46m-20m可以得到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

  2.教材第98页练习二十一第8题。

  (1)观察这堆圆木的横截面,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学生讨论后汇报,教师提示:横截面是梯形,因此可以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来计算圆木的总根数。

  (2)学生计算验证。

  (3)圆木顶层根数、底层根数、层数各是梯形的哪一部分?

  教师引导学生,并归纳:圆木顶层根数就是梯形的上底,底层根数就是梯形的下底,层数就是梯形的高。

  3.教材第98页练习二十一第9题。

  (1)学生汇报自己测量的数据和计算结果。

  (2)集体交流测量方法和计算方法。

  4.教材第98页练习二十一第11题。

  (1)先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组织学生比赛,看谁的方法最多。

  (3)汇报交流,全班集体订正。

  首先要考虑如何剪去一个最大的平行四边形。应该是以梯形上底长度为底长的平行四边形。 剩下的是三角形,可以用两种方法求面积。

  方法一:梯形的面积-剪去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3.5)×1.8÷2-2×1.8=1.35 (cm2)

  方法二:用梯形的下底长减去梯形的上底长得到剩下三角形的底长,乘梯形的高,再除以2,得到剩下的三角形的面积。

  (3.5-2)×1.8÷2 =1.35(cm2)

  四、课后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在哪些方面又有了提高?

  五、作业:教材第97~98页练习二十一第5、7、10题。

  【板书设计】:

  练习课

  h=S×2÷(a+b)

  方法一:1140×2÷(35+25)

  方法二:解:设高为x m。

  =2280÷60 (35+25)x ÷2=1140

  =38(m) 60x ÷2=1140

  x =38

  答:高是38m。

  梯形中剪去一个最大的平行四边形,求剩下的面积(即三角形的面积)

  剩下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剪去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练习课》教案9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和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2.会看、会填写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学生能感知统计的实际应用极为广泛。

  教学难点:平均数的.实际求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知识,形成模块

  1.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设问后请全班同学回答)

  2.审视第75页第1一6题,它们的共同之处在哪里?

  3.请每位同学把1一3题都列出算式来。

  (二)小结方法,形成能力

  1.竞赛形式练习第4题。

  2.计时计算第5题,并用投影片进行校对,要求正确、迅速。

  3.对第4题和第5题进行比较,说出异同。

  (三)分组活动,画出表格

  1.以每个小组事先预备的图书为数据,按要求画出统计图。

  2.分组抽样校对,作出评价。

  (四)集体讨论,共同提高

  1.出示第7题。(要求独立作业)

  2.巡视课堂中学有困难的学生。

  3.集体讨论,提出解题的最佳方法。

  (五)课堂小结,选做思考题

  (六)作业

《练习课》教案10

  教学内容:练习七9-14

  教学目的:通过练习,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板书:分数。问:关于分数,你了解了哪些知识?

  二、练习

  1、完成练习七11

  (1)读出分数,说出这个分数表示什么意义?分数单位是什么?

  (2)找一找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

  2、完成练习七9、10

  说一说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3、完成练习七12

  读一读,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每一句话的?

  4、完成练习七13

  独立完成,并交流。

  5、完成练习七14

  (1)说说你是怎么理解题意的?

  (2)学生画一画。

  (3)交流,展示画出的各种图形。

  6、指导完成思考题。

  (1)学生小组讨论完成。

  (2)集体交流。

  三、总结。

  通过学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四、作业:练习册

《练习课》教案1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2、结合实际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1、读信息,提问题。

  演示CAI-1,呈现下列几组数据:

  1、到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总数已突破60亿大关。目前,世界人口仍以较快速度增长,按最近20年的人口增长速度,全世界平均每秒增加2.6人。

  2、世界人口的分布很不均匀,我国与美国的`面积差不多,而美国的人口仅有2.76亿,我国人口却是美国人口的4.6倍。

  3、俄罗斯比我国人口少得多,面积却是我国的1.8倍,我国陆地国土面积是960万千米2。

  读了这几组数据,你想到了哪些可以用数学解决的问题?

  二、解决问题,建立小数乘法竖式计算模型。

  1、板书出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解决。重点研究乘法问题。

  例如:全世界平均每分钟增加多少人?列式:2.6×60=

  2、如果用竖式计算,你怎样列竖式?(请几个学生板书。)

  3、讨论:如何列竖式,每一个乘数的数位怎样对齐?

  4、师演示竖式计算。

  5、学生尝试计算:3.4×211.24×1.74.47×0.723.5×28

  6、集体评议。

  7、总结:谈谈你这节课还有什么问题?也可谈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1、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时,我有意找几个没举手的学生回答。一连3个学生不能很好地根据给出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因此,要充分利用课本的资源,挖掘可教育因素,同时为了让多数学生得到发展,可提意让学生把提出的问题列在作业本上,然后交流,并作评价指标。

  2、这节课由于学生受小数加法的竖式计算影响,学生列竖式时不知数位怎样对齐。为了引起学生重视,在这里让学生讨论,共同商讨怎样对数位。

《练习课》教案12

  第六单元可能性

  第2课时可能性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第67—69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列举出简单随机事件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能正确判断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2、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索的意识和与他人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能对简单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

  教具准备:

  数字卡片、红、蓝铅笔、正方体、红、黄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揭示本课练习内容,板书课题。

  二、完成练习十第5—9题。

  1、第5题。

  先让学生看图说说转动每个转盘,指针落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分别是怎样的.,再逐一回答书上的问题。

  2、第6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思考放铅笔的方法,再按要求完成操作。

  展示、交流。

  3、第7题。

  摸出的结果可能有多少种?

  (共有9个样本,因而就是9种)

  摸出单数的可能性大,还是双数的可能性大?

  (单数几个?双数几个?)

  4、第8题

  学生做这样的正方体,同桌合作,试一试,并填写统计图。

  5、第9题。

  先估计再实验。

  三、思考题

  列举出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再进行判断。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反思:

《练习课》教案13

 第11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第61页练习十第4-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意义。

  2、使学生通过运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答有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应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练习十第4题。指名学生回答:

  (1)公鸡、母鸡各占总只数的几分之几?

  (2)男生、女生各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2、练习十第5题。

  提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度数和呢?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二、拓展练习

  1、练习十第6题。

  先解答410克药水中,药粉和水各有多少克?再解答书上两个问题说说与补充问题条件有什么不同,怎么解答?

  学生尝试解答后,交流各自的解题方法和理由。

  比较三个问题有什么区别?

  2、练习十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三、综合练习

  1、练习十第8题

  2、思考题

  提示:分成的两部分的面积比是1:1,说明这两部分的面积相等。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62页下面的“动手做”。

《练习课》教案14

  一、教学内容:练习十三的第4、5、7、8题及相关补充练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与态度让学生感受到有余数除法的价值,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其中也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2、难点: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五、教学准备:情境图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师:同学们,现在书店对小朋友进行书的优惠,每本儿童读物都只卖4元,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个同学都要买些什么书吧。

  师出示书店买书的情境图

  让学生找出问题,独立解决。

  2、师出示森林餐厅的情景图,让学生先说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老师板书。

  问:是不是平均分的事情?是怎样分的?

  那么该如何解决?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汇报不同解决办法。

  3、出示丛林探险的情景图,让学生观察,说说自己所了解到的数学信息。并说说要解决每个问题所需的数学信息是不是知道。独立解决。

  4、观察花店的图,把了解到的数学信息列出来。理解题目的要求。

  让小组一起用圆片、三角形、正方形来代替花进行扎花。最后一起确定解题策略。

  5、给班级分组,怎样分比较科学,说说理由。

  (三)拓展延伸,深化提高

  聪聪陪妈妈去水果市场买水果,妈妈说:“聪聪,我想买35个苹果、28个梨子、32个橘子,然后你按4个苹果、5个梨子、6个橘子装一袋,看看可以装几袋?

  (四)课堂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

《练习课》教案15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2、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发展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教具准备:

  卡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比较下面数的大小,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560()54604560()4460

  4560()64504560()4520

  2、把下面的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1240214012042104

  二、练习:

  1、老师出示四个数字,请同学先组成大小不同的数,然后两个两个进行比较。

  8、6、0、5

  2、学生先独立进行组数练习,然后同桌两人分别拿出一个数进行比较。

  3、你能把这些数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吗?

  4、做书上“想想做做”的第7题。

  你能根据下面的统计回答问题吗?先说给同桌听,再在班级里进行交流。

  5、做书上“想想做做”的第8题。

  请同学们按照五岳的高度从高到低排一排?

  西岳华山1997米北岳恒山20xx米

  中岳嵩山1440米东岳泰山1524米

  南岳衡山1290米

  6、根据这些天所学的内容,你能也来出几道题目考考你的同学吗?

  (同学之间相互出题、做题)

  三、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完成“想想做做”的第7、8两题。

  五、教学后记:

【《练习课》教案】相关文章:

《单元练习课》教案02-25

《认识小数》练习课教案09-16

数学练习课教案(精选20篇)03-14

练习形体课的好处06-04

练习的教案02-24

练习九教案12-15

《练习7》的教案08-28

《练习四》教案03-13

《练习二》教案03-15

《练习4》的教案02-24